第三节 痘病毒
03第三章 病毒的复制
Hela细胞的吸附速率。
加入螯合剂(如EDTA)则吸附会受到抑制
27
二、侵入
依赖于能量 的感染步骤
整个病毒颗粒或其基因组及相关蛋白通过质膜 屏障向胞质转运的过程称为侵入(entry)。
内吞小体(endosome) 是否需要低pH 环境来区别 28
释放出病毒核酸的过程。脱壳是病毒基因组进行功
能表达所必需的感染事件。
病毒的毒粒消失,失去原有的感染性,进入潜伏期。
35
HIV-1 Rev protein
有些病毒被运 输到核内才完 成脱壳
36
囊膜病毒脱壳包括脱囊膜和脱衣壳两个步骤,无囊 膜病毒只需脱衣壳,脱壳方式随不同病毒而异。
37
四、病毒生物大分子的合成
细胞内正处于复制噬菌 体核酸和合成其蛋白质
衣壳的阶段。
②胞内累积期:又称潜伏期后期, 在隐晦期后,如人为地裂解细胞,
噬菌体开始装配的时期,
在电镜下可观察到已初步 装配好的噬菌体粒子。
10
其裂解液出现侵染性的一段时间。
(2)裂解期(risephase) 紧接在潜伏期后的一段时期:宿主细胞迅速裂 解、溶液中噬菌体粒子急剧增多。
72
核衣壳的装配-二十面体对称
73
核衣壳的装配-螺旋对称
74
病毒粒子包膜的获得
75
通过细胞外吐作用释放病毒粒子
被膜蛋白
疱疹病毒装配、成熟及释放过程
76
77
T4噬菌体的装配是一个 极为复杂的自我装配的过程 包括4个完全独立的亚装 配途径:头部的装配;无 尾丝的尾部装配;尾部与
头部自发结合;单独装配
7
一步生长曲线
科普丨痘病毒—可感染猪、鸡、绵羊三种动物的病毒
科普⼁痘病毒—可感染猪、鸡、绵⽺三种动物的病毒痘病是由痘病毒引起的⼀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痘病中最被⼈所熟知的当属“天花”,天花是⼀种烈性传染病,发⽣疫情时每4名病⼈就会有1⼈死亡,未死亡也会留下严重的痘痕,在18世纪的欧洲导致了超过1.5亿⼈的死亡。
直⾄1796年,英国⼈琴纳发明了⼈⼯接种⽜痘的⽅式预防天花,才将天花逐步控制住,经过长时间的努⼒1979年12⽉26⽇,世界卫⽣组织宣布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天花,⽽天花也成为⼈类在世界范围内消灭的⾸个传染病。
痘病毒是病毒颗粒最⼤的⼀类DNA病毒,痘病毒科中含有脊椎动物痘病毒和昆⾍痘病毒2亚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包括正痘病毒属、副痘病毒属、禽痘病毒属、绵⽺痘病毒属、野兔痘病毒属以及猪痘病毒属6个属和未定属的成员。
其中⽐较常见的就是感染猪、鸡和绵⽺三种动物的痘病毒。
绵⽺痘绵⽺痘是各种家畜痘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病⽺感染后会导致⽪肤和粘膜上发⽣特异的痘疹,可见到斑疹、丘疹、⽔疱、脓疱和结痂等病理过程。
绵⽺痘会导致羔⽺的死亡率⾼达100%,但是多数成年绵⽺可以耐过,死亡率较低。
绵⽺痘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破损的⽪肤或粘膜感染。
⽽且所有品种、性别和年龄的免疫均可感染,但不会传染给⼭⽺及其它家畜。
另外冬末春初是该病的主要发病季节。
绵⽺痘的潜伏期平均为6-8天,除此感染的⽺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若呈地⽅流⾏性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低。
该病不同阶段的临床症状不同:a、前驱期:体温升⾼到41-42℃,有浆液、黏液或脓性分泌物从⿐孔流出。
b、发痘期:约经1-4天后发痘。
痘疹多发⽣于⽪肤⽆⽑或少⽑部分,开始为红斑,1-2天后形成丘疹,突出⽪肤表⾯。
丘疹逐渐增⼤,变成淡红⾊结节,并在5-7天之内变成⽔疱。
c、化脓期:由于⽩细胞的浸润以及化脓菌的侵⼊,⽔疱的内容物发⽣混浊,继之变为脓性,体温再次上升,⼀般持续2-3天。
d、结痂期(痊愈期):没有其它病原菌侵⼊⽽继发并症时,化脓期很快转⼊痊愈期,即脓疱内容物逐渐⼲涸,痘疹处形成褐⾊或⿊褐⾊的痂⽪,好像⽣锈的铁钉钉在⽪肤上⼀样。
病毒学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6封于包涵体inclusion body或inclusion)内的昆虫病毒
病毒在增殖的过程中常使寄主细胞内形成一种蛋白质 性质的病变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多为圆形、卵圆形 或不定形。一般是由完整的病毒颗粒或尚未装配的病毒亚 基聚集而成;少数则是宿主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产物, 不含病毒粒子。
有的位于细胞质中(如天花病毒包涵体),有的位于 细胞核中(如疱疹病毒),或细胞质、细胞核中都有(如 麻疹病毒)。有的还具有特殊名称,如天花病毒包涵体叫 顾氏(Guarnieri)小体,狂犬病毒包涵体叫内基氏(Vegri) 小体。昆虫病毒可根据包涵体的形状、位置而分为细胞质 型多角体病毒、核型多角及颗粒体病毒等。
五、病毒的糖类和其他成分
• 糖是病毒核酸的组成成分 • 囊膜病毒的囊膜上存在一些糖蛋白其中糖基
与红细胞的凝集活性有关 • 病毒中还发现有多胺(广泛存在各类细胞中
和金属。
第三节 病毒颗粒形态结构的对称性
• 螺旋对称壳体
动物病毒未发现 这种无外膜、裸 露的螺旋结构
有些负链RNA动物病毒如正黏病毒中的流感 病毒,副黏病毒中的麻疹病毒以及弹状病毒中的 水疱性口炎病毒和狂犬病毒均为(-RNA与一些 碱性蛋白质结合形成螺旋结构的核衣壳,再包以 脂蛋白的外膜
第二章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大小 第二节 病毒的组成与功能 第三节 病毒颗粒形态的对称性
本章重点
1.病毒的主要形态 2.病毒的结构模式图 3.病毒核酸、蛋白、脂类的功能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大小
一、研究病毒形态与结构的意义 二、病毒的形态特征 1、电子显微术
电镜的分辨率0.4-1nm(4-10Å目前已鉴定的病 毒有2500种。
• 二十面对称壳体具有20个三角形面和12个顶的 立方体形成一个封闭的蛋白质的鞘因二十面体 容积为最大,能包装更多的病毒核酸,所以病 毒壳体多取二十面体对称结构。
痘病毒
天花临床表现主要为严重毒血症状(寒战、高热、 乏力、头痛、四肢及腰背部酸痛,体温急剧升高 时可出现惊厥、昏迷)、皮肤成批依次出现斑疹、 丘疹、疱疹、脓疱,最后结痂、脱痂,遗留痘疤。 天花来势凶猛,发展迅速,对未免疫人群感染后 15~20天内致死率高达30%。
2020/3/27
12
防
制
❖ 绵羊痘:治疗无特效药,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可 控制并发病。绵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可作预防使 用。
❖ 山羊痘;预防可用绵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或山羊 痘细胞化弱毒疫苗。
❖ 猪痘:病猪及时隔离,可试用康复猪血清或痊愈 血治疗。尚无有效疫苗,但康复猪可获得坚强免 疫力。
❖ 禽痘:发病隔离病鸡,轻者治疗,重者淘汰,死 者深埋或焚烧,健鸡紧急接种。预防可用鸡痘鹌 鹑化弱毒疫苗。
❖2020加/3/27强饲养管理,定期接种,做好消毒,保持饲场 13
2020/3/27
天花smallpox
古埃及法老拉姆西斯五世死于天花,我
国宋真宗时发现了人痘接种法,英国人
Jenner 1896年发明了天花的人工接种,
以后各种畜禽的痘病相继发现。WHO于
1980年宣布“天花已在全世界消灭”,这样
地理分布
美、欧、澳
全世界
西非
全世界
全世界 全世界 全世界
4
形态结构
❖ 痘病毒呈椭圆形或砖块形,长 度为200-400nm,是目前发现的 动物病毒中最大的。
❖ 大多数病毒粒子有一由管状物 组成的外层结构,其内是哑铃 样的芯髓,核心两面凹陷内各 有一个侧体。
❖ 某些毒株具有囊膜,其囊膜含 有宿主细胞的类脂成分及某些 病毒特殊蛋白。
❖ 通常一年四季都可发生,饲养管理不当,长 途运输,养殖密度过高,营养不良均可促使 本病发生和病情加剧。
第三节 病毒培养
第二章病毒第三节病毒的培养病毒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又无核糖体等细胞器,所以不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上生长,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
因此,实验动物、禽胚以及体外培养的组织和细胞就成为人工培养病毒的场所。
而病毒的人工培养,是病毒实验研究以及制备疫苗和特异性诊断制剂的基本条件。
一、动物接种病毒经注射、口服等途径进入易感动物体后可大量增殖,并使动物产生特定反应。
动物接种分本动物接种和实验动物接种两种方法。
实验用动物,应该是健康的,血清中无相应病毒的抗体,并符合其他要求。
当然,理想的动物是无菌动物或SPF(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小白鼠、家兔、豚鼠、鸡等。
动物接种尽管是培养病毒的一种古老的方法,但也是一种现在生产中常用的方法。
动物接种培养病毒主要用于病原学检查,传染病的诊断,疫苗生产及疫苗效力检验等。
二、禽胚培养禽胚是正在孵育的禽胚胎。
禽胚胎组织分化程度低,病毒易于在其中增殖,来自禽类的病毒大多可在相应的禽胚中增殖,其他动物病毒有的也可在禽胚内增殖,感染的胚胎组织中病毒含量高,培养后易于采集和处理,禽胚来源充足,操作简单,由于具有诸多优点,禽胚是目前较常用的病毒培养方法。
但禽胚中可能带有垂直传播的病毒,也有卵黄抗体干扰的问题,因此最好选择SPF胚。
禽胚中最常用的是鸡胚,病毒在鸡胚中增殖后,可根据鸡胚病变和病毒抗原的检测等方法判断病毒增殖情况。
病毒导致禽胚病变常见的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禽胚死亡,胚胎不活动,照蛋时血管变细或消失;二是禽胚充血、出血或出现坏死灶,常见在胚体的头、颈、躯干、腿等处或通体出血;三是禽胚畸形;四是禽胚绒毛尿囊膜上出现痘斑。
然而许多病毒缺乏特异性的病毒感染指征,必须应用血清学或病毒学相应的检测方法来确定病毒的存在和增殖情况。
接种时,不同的病毒可采用不同的接种途径(图2-8),并选择日龄合适的禽胚。
常用的鸡胚接种途径及相应日龄为:绒毛尿囊膜接种,主要用于痘病毒和疱疹病毒的分离和增殖,用10~13日龄鸡胚;尿囊腔接种,主要用于正粘病毒和副粘病毒的分离和增殖,用9~12日龄鸡胚;卵黄囊接种,主要用于虫媒披膜病毒及鹦鹉热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等的增殖,用6~8日龄鸡胚;羊膜腔接种,主要用于正粘病毒和副粘病毒的分离和增殖,此途径比尿囊腔接种更敏感,但操作较困难,且鸡胚易受伤致死,选用10~11日龄鸡胚。
微生物-病毒
4、纤突
有些病毒包膜表面具有呈放射状排列的突起, 称为纤突(包膜子粒、刺突)。如流感病毒包膜 上的纤突有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与病 毒的致病性及抗原性有关。
5、须触 某些无包膜病毒表面所特有的大头针状结构, 如腺病毒核衣壳20面体的12个顶角上,各长出 1 根细长须触。与病毒的吸附、侵染宿主细胞、凝 集红细胞及病毒的分型有关。
(二)病毒的增殖 病毒自身无完整的酶系统,不能进行独立的 物质代谢,必须在活的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活、 复制和增殖 由宿主细胞供应原料、能量和生物合成场所, 在病毒核酸遗传密码的控制下,于宿主细胞内复 制出病毒的核酸和合成病毒的蛋白质,进一步装 配成大量的子代病毒,并将他们释放到细胞外, 这种增殖方式称为复制
2、穿入 (侵入)
病毒吸附于细胞膜后,细胞膜受体和邻近部 位的膜发生折叠,将病毒吞陷,吞饮于泡内(牛
痘病毒);或通过病毒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进
入细胞浆中(疱疹病毒);无包膜病毒则直接穿 过细胞膜而入细胞(呼肠孤病毒);
直接进入(裸露病毒)
膜融合(包膜病毒)
胞饮(包膜病毒)
3、脱壳
感染性核酸从衣壳内释放出来的 过程。有包膜病毒脱壳包括脱包 膜和脱衣壳两步,无包膜病毒只需 脱衣壳,方式随不同病毒而异。
尿囊腔
9-11
钻孔
胚胎面与气室 交界边缘上、 下约1mm处
气室端靠近胚 胎侧
0.1-0.2
破气室,收集 尿囊液(5-8ml)
扩大蛋窗,收 集尿囊液及羊 水 破气室,收集 去卵黄的卵黄 囊或鸡胚体
羊膜腔
10-12 开蛋窗
0.1-0.2
卵黄囊
5-8
钻孔
气室中心
0.2-0.5
影响禽胚病毒增殖的因素
第三章 病毒的吸附侵入和脱壳
易受环境中的pH影响 适宜的pH—结合 不适宜的pH条件—解脱下来
不稳定、可逆的
2. 不可逆性吸附—病毒吸附的第二阶段
牢固的化学键反应 病毒粒子结构上的显著变化 稳定的,不可逆的
3. 某些病毒缺少可逆性吸附过程
(三) 病毒的吸附完成时间
一般几分钟→几十分钟
病毒感染实验中,通常病毒只作用于细胞 30~60分钟
这样病毒的侵染活性被吞噬泡所遮蔽吞噬泡移到细胞膜附近经与细胞膜融合而将病毒粒子重新释放到细胞外与溶酶体结合其衣壳被消化释放出病毒基因组进入细胞质中吞噬泡移至病毒脱壳的部位胞质或胞核然后病毒粒子从中逸出再行脱壳病毒粒子在吞噬泡与溶酶体结合前以某种机制逸出吞噬泡膜融合是指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病毒包膜和细胞膜脂质分子的相互作用以及某些蛋白因子的参与使得病毒包膜和细胞膜发生融合形成融合泡膜融合是指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的融合过程
PANEL C: Once gp120 is bound with the CD4 protein, the envelope complex undergoes a structural change, bringing the chemokine binding domains of gp120 into proximity with the chemokine receptor, allowing for a more stable two-pronged attachment. If the virus latches on to both CD4 and the chemokine receptor, additional conformational changes allow for the N-terminal fusion peptide of gp141 to enter the CD4+ cell membrane.
痘病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可做出 诊断,必要时进行实验室诊断,病原学诊断必须 在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 。血清学诊 断方法有中和试验。
五、防制
预防: 1、要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控制场外物 质进入场内。对厩舍内应定期消毒,特别是冬春 季节,应注意补饲,防寒,如发现病羊应及时采 取隔离治疗措施,并对厩舍内的环境、用具进行 彻底消毒。消毒药可选择过氧乙酸、优氯净或用 0.1%碘溶液等。
绵羊痘 和山羊痘
是发生于绵羊和山羊的高度接触性、热性传染 病,特征是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异性痘疹,可见 斑疹、丘疹、水疱、脓疱和结痂的病理过程,死 亡率很高。
一、病原
绵羊痘--绵羊痘病毒;山羊痘—山羊痘病毒
在血清学是单一的,但有毒力大小的区别。 病毒适宜培养于原代绵羊羔(睾丸、肌肉、皮
肤、肾脏),犊牛(睾丸、肌肉),山羊(肾脏) 的细胞,并引起细胞病变,细胞培养还可通过绵 羊与CAM交替传代作鸡胚培养。
。
粘膜型(白喉型):此型鸡痘的病变主要在口腔、
咽喉和眼等粘膜表面,气管粘膜出现痘斑。初为鼻炎症 状(病初浆液性鼻液,后转为脓性。如蔓延至眶下窦和 眼结膜,则眼睑肿胀,结膜充满脓性或纤维蛋白性渗出 物,甚至引起角膜炎而失明。 ),2-3d后在粘膜上生 成一种黄白色的小结节,稍突出于粘膜表面,以后小结 节逐渐增大并互相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层黄白色干酪样 的假膜,覆盖在粘膜上面。俗称禽白喉。撕去假膜,则 露出红色的溃疡面。当假膜逐渐扩大和增厚,阻塞在口 腔和咽喉部位时,病鸡表现呼吸困难、打呼噜等现象, 食欲减退。严重时嘴无法闭合,往往作张口呼吸。随着 病程的进展,病鸡眼睛肿胀、流脓、失明。由于采食困 难,迅速消瘦,精神萎靡,出现全身症状,并有不同程 度的死亡。
痘病毒
2020/3/27
5
痘病毒结构图
2020/3/27
6
理化性质
❖ 对热抵抗力不强,55℃20min或37℃24h可丧失 感染力。对冷及干燥有抵抗力,冷冻干燥可保 存3年。
❖ 在pH=3的环境下,病毒可逐渐失去感染能力。 ❖ 直射日光或紫外线可导致灭活病毒。 ❖ 0.5%福尔马林、3%石炭酸、0.01%碘溶液、3%
❖ 是后却是玄烨继承皇位,其中的奥妙何在呢?原来,顺治病 入膏肓,在考虑皇位的继任人选时,备受他信任的德国传教士汤
若望,曾经出过这样的主意。
❖ 玄烨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他生于顺治十一年,出生不久, 就离开父母,前往皇宫西华门北面的一座官府中避痘。
❖ 顾名思义,“避痘”,就是躲避天花感染和侵袭。
❖ 不过,玄烨并没有躲过天花的袭击。幸运的是,他染上天花 不久就痊愈。只是在脸上留下了点点痘痕。
一来,作为痘病毒科成员的天花病毒
成为人类最早彻底消灭的人
类传染
病病原。
14
关于天花的故事
清顺治帝
2020/3/27
清康熙帝
15
关于天花的故事
❖ 在中国的历史上,天花不仅能摧毁帝王的生命,还能决定一个王 朝政权的继任人选。
❖ 二十岁的顺治皇帝(入关后的第一位清朝皇帝)死于天花,可是 他死后该由谁来继承皇位呢?
❖2020加/3/27强饲养管理,定期接种,做好消毒,保持饲场 13
2020/3/27
天花smallpox
古埃及法老拉姆西斯五世死于天花,我
国宋真宗时发现了人痘接种法,英国人
Jenner 1896年发明了天花的人工接种,
以后各种畜禽的痘病相继发现。WHO于
1980年宣布“天花已在全世界消灭”,这样
双股DNA病毒
聊城大学
聊城大学
主要特性
1、基因组为单分子线状双股DNA,约 125~235kb。
2、直径150nm,162个壳粒组成的20 面体对称,有囊膜,囊膜上有糖蛋白 的纤突。
3、病毒衣壳在细胞核内复制和装配, 可形成巨大的包涵体,后经核膜以芽 生方式获得囊膜;目前尚不明确如何 通过细胞质。
聊城大学
聊城大学
抵抗力 (1)怕热:55℃,20min或37℃,
24h丧失感染力; (2)怕日光和紫外线: 可迅速灭活; (3)抗冷,抗干燥; (4)病灶干痘痂,毒力可保存几个月。
聊城大学
传播
痘病毒在动物间的传播途径如下: 皮肤的伤口感染,或由污染环境的直 接或间接传染。例如口疮病毒还可通 过呼吸道感染,绵羊痘、猪痘、鸡痘 及黏液瘤也可通过昆虫叮咬感染。
注意发病季节,驱除传播本病的蚊、蠓、蜱 等吸血昆虫,加强卫生消毒。
聊城大学
2、绵羊痘病毒
(1)致病性: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绵羊,致 全身性疱疹,肺常出现特征性干酪性结节, 各种绵羊对绵羊痘病毒的易感性不同,死 亡率5~50%不等。人由于直接接触病羊 污染的物质也可感染。 (2)培养:可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 绵羊、山羊、犊牛睾丸细胞培养中生长, 并产生明显的CPE。 (3)预防:定期接种疫苗,常用羊痘 氢氧化铝苗或鸡胚化羊痘弱毒疫苗。
3-4d能形成大小不一的隆起的白色痘斑 ② 可在细胞培养中生长: 兔、猪和仓
鼠的肾细胞(可产生CPE和空斑,形成包 涵体);兔和豚鼠睾丸细胞;鸡胚成纤维 细胞。
聊城大学
微生物学诊断
① 动物试验:1~2mL适当稀释的病脑组织悬液 皮下接种兔;2~5d后于接种部位出现奇痒症状, 最后麻痹致死。 ② 病毒分离:常用猪肾细胞系(PK-15),病毒接 种后24~72h,出现CPE(细胞层折光性↑,最 后脱落,形成合胞体)。 ③ 病毒鉴定:
人畜共患传染病(痘病)课件
第一節 病毒性人畜共患傳染病
痘病 Variola,pox
痘病
• 由痘病毒引起的急性、熱性、接觸性傳染
病。 • 特徵是:哺乳動物皮膚上發生痘疹,禽痘
皮膚發生增生性和腫瘤樣病變。 • 典型痘疹的共同特點(除犬、貓外)是在
皮膚上呈現丘疹、水泡、膿皰和結痂。
一、病原
• 痘病毒,雙股DNA病毒,有囊膜,病毒粒 子呈磚形或橢圓形。
禽痘
1、皮膚型
禽痘
輕度感染多無全身變化 嚴重者精神沉鬱
禽痘 食欲減退,貧血、消瘦
皮膚型
• 主要是在頭部皮膚上出現 較硬的結節,繼而結痂、 脫落。
禽痘 頭面部痘痂
禽痘 眼部痘痂
禽痘 喙部痘痂
禽痘 喙部痘疹
禽痘 鴿翅部和頭面部痘痂
禽痘 有時痘疹和痘痂同時存在
禽痘 鴿腿部和爪部病變
禽痘 爪部痘痂
綿羊痘症狀
• 病羊體溫升高,有漿液性和膿性鼻汁流出, 1-4天後在無毛或稀毛部皮膚上開始呈現典 型的痘疹過程,病程約3-4周。
• 剖檢可見主要在咽喉、氣管、肺和皺胃等部 位出現特徵性痘疹。
• 也有非典型的病例,必要時可用血清學試驗 方法診斷。
據估計,在二十 世紀的100年內, 總共約有3至5億人 死於天花。1978年 以來世界上沒有再 發生過天花
• 禽痘:四季均發,春秋兩季和蚊子活躍季 節最流行。雛雞和中雛雞易感。通過接觸 傳播,吸血昆蟲可傳播本病。
三、症狀
㈠ 禽痘 • 皮膚型:雞冠、眼瞼、喙角、耳球、腿、
腳、泄殖腔有痘疹。 • 黏膜型:病初呈鼻炎,後口腔、咽喉黏膜
發生痘疹,初為黃色斑點,後擴大融合成 一黃色假膜,不易脫落。 • 混合型:皮膚、黏膜均侵害。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理论)病毒总论重点整理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理论)病毒总论重点整理病毒的生物学性状病毒(virus):最微小的、结构最简单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特征体积非常微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放大几万至几十万倍后方可观察;结构简单,无完整细胞结构,仅有一种核酸(RNA或DNA);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性,只能在一定种类的活细胞中增殖;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第一节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体(virion):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
①大小:nm,比细菌小的多,细菌的测量单位是μm。
②形态:球形、杆形(丝形)、弹性、砖形、蝌蚪状,多数呈球形的。
第二节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病毒的基本结构有核心和衣壳,二者构成核衣壳。
有的病毒核衣壳外有包膜和刺突,有的没有。
根据包膜有无可分为:裸病毒(naked virus)、包膜病毒(enveloped virus)1、病毒核心:成分为核酸,病毒基因组,控制病毒的遗传性状。
2、病毒衣壳:包绕在核酸外面的蛋白质外壳。
具有抗原性,可以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具有保护核酸免受外界环境的破坏,比如核酸酶等;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根据壳粒排列方式不同,病毒有三种对称型:螺旋对称、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复合对称①螺旋对称:有些病毒粒子呈杆状或丝状,其衣壳形似一中空柱,电镜观察可见其表面有精细螺旋结构。
在螺旋对称衣壳中,病毒核酸以多个弱键与蛋白质亚基相结合,能够控制螺旋排列的形式及衣壳长度,核酸与衣壳的结合也增加了衣壳结构的稳定性。
烟草花叶病毒(TMV)是螺旋对称的典型代表。
②20面体立体对称:有些病毒的外形呈“球状”,实际上是一个立体对称的多面体,一般为二十面体。
它由20个等边三角形组成,具有12个顶角,20个面和30条棱。
腺病毒是二十面体对称的典型代表。
二十面体病毒有的也具有包膜。
③复合对称:两种对称方式同时存在:T噬菌体,头部呈立体对称(二十面体),尾部为螺旋对称。
逆转录病毒内部是螺旋形的核心,外部是二十面体的外壳,是复合对称型病毒。
痘病毒PPT
痘病毒的宿主范围与嗜性
痘病毒具有严格的宿主范围,主要感染哺乳动物
• 人类痘病毒:天花病毒、猴痘病毒等 • 动物痘病毒:牛痘病毒、羊痘病毒、鹿痘病毒等
痘病毒对宿主的嗜性因病毒类型而异
• 人类痘病毒:主要感染人类,部分病毒可以感染猴子等其他哺乳动物 • 动物痘病毒:主要感染相应动物,如牛、羊、鹿等
03
• 痘病毒疫情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疫苗研发、抗病毒药物研发和公共卫生政策等 • 疫苗研发:加大疫苗研发力度,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 • 抗病毒药物研发:加大抗病毒药物研发力度,为疫情防治提供有效手段 • 公共卫生政策:完善公共卫生政策,提高疫情应对能力,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CREATE TOGETHER
痘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损伤与影响
痘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的资源进行复制
• 病毒基因组复制:利用宿主细胞的DNA聚合酶等酶进行复制 • 病毒蛋白质合成:利用宿主细胞的翻译系统合成病毒蛋白质
痘病毒感染导致宿主细胞功能紊乱,影响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 干扰素抑制蛋白:抑制宿主细胞的干扰素应答,降低免疫反应 • 溶解酶:破坏宿主细胞膜,导致细胞死亡
DOCS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02
痘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痘病毒的结构与组成
痘病毒颗粒由两部分组成:核心和衣壳
• 核心:包含病毒基因组和复制相关酶 • 衣壳:由蛋白质组成,保护核心免受 外界环境影响
痘病毒基因组编码多种蛋白质,参与病 毒的复制和感染
• 病毒复制相关酶:DNA聚合酶、蛋 白酶等 • 病毒结构蛋白:囊膜蛋白、核心蛋白 等 • 病毒功能蛋白:溶解酶、干扰素抑制 蛋白等
痘病毒疫苗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如 ACAM2000疫苗、MVA疫苗等
02.第二章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分类
二、二十面体对称
廿面体对称
三、复合对称
复合对称
四、复杂对称
第三节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与功能
一、病毒的结构 二、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
一、病毒的结构
二、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
病毒的蛋白
病毒的蛋白可分为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 结构蛋白存在于病毒粒的核壳、基质和胞膜; 非结构蛋白存在于病毒粒内,但不是结构成分。
天花病毒
伤寒杆菌
小型细胞
二、病毒的大小
单位:nm或Å
最大为痘病毒 300~450×170~260 nm, 相当小型细菌;
最小为植物双生病毒 18×22 nm; 相当于大蛋白质分子。
第二节 病毒的对称性
一、螺旋对称 二、二十面体对称 三、复合对称 四、复杂对称
一、螺旋对称
螺 旋 状 对 称
细菌病毒: 多为 dsDNA T偶数系列phage ssDNA Φ×174 ssRNA 真菌病毒、 MS2
少为 dsRNA 假单胞菌、 Φ6 phage.
第四节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一、病毒分类的概述 二、病毒分类原则 三、病毒的命名法规 四、病毒的分类系ijerinck)首次提出“病毒” 的概念以来,时过百余年。病毒的种类由最初的几十种、几 百种,发展到今天的5000多种,为使如此多的病毒种类能够 得到科学的命名和分类,病毒工作者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国 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ICTV)也提出和多次修订了病毒的命名和分类原 则,根据病毒的形态学、生物化学、免疫学、流行病学、分 子生物学等方面,按其共性和个性特征加以分类,建立了由 目、科(亚科)、属和种分类单元构成的病毒分类系统。
痘病毒资料
正痘病毒和副痘病毒的主要区别在于其 基因组序列和生物学特性
• 正痘病毒基因组较大,约为300千碱 基对 • 副痘病毒基因组较小,约为130千碱 基对 • 正痘病毒引起的疾病通常较为严重, 而副痘病毒引起的疾病通常较为轻微
痘病毒的历史与流行概况
痘病毒在人类历史上长期流行,曾是 致死率较高的疾病
痘病毒在动物中同样广 泛流行,可引起动物痘
痘病毒的宿主范围与抵抗力
痘病毒具有宿主特异性,主要感染哺乳动物
• 人类痘病毒主要引起天花 • 动物痘病毒可引起动物痘病,如牛痘、 羊痘等
痘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抵抗力较强,可抵 抗宿主免疫系统的清除
• 病毒可通过抑制宿主免疫反应,降低 免疫清除作用 • 病毒可通过变异,逃避宿主免疫识别, 导致持续感染
03
05
痘病毒疫情与公共卫生应对
痘病毒的历史疫情回顾
痘病毒在人类历史上长期流行,曾是致死率较高的疾病
• 天花病毒在18世纪全球大流行,导致数百万人死亡 • 天花病毒在20世纪被根除,得益于疫苗接种和公共卫生措施
痘病毒在动物中同样广泛流行,可引起动物痘病
• 牛痘病毒在18世纪被用作疫苗,成功根除天花 • 动物痘病在畜牧业中仍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痘病毒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痘病毒可通过变异,逃避宿主免疫识别,导致持续感染
• 病毒基因组具有高度保守性,但也可发生变异 • 变异病毒可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清除
痘病毒可抑制宿主免疫反应,降低免疫清除作用
• 病毒可通过干扰宿主细胞信号通路,抑制免疫细胞激活 • 病毒可通过抑制细胞因子产生,降低免疫应答
痘病毒疫情应对的公共卫生措施与政策
制定公共卫生措施,降低痘病毒传播风险
• 对痘病毒感染者进行隔离,防止病毒传播 • 对患者接触过的物品进行消毒,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痘病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AIDS
病原体 病毒!
SARS 乙 肝 病 毒
禽流感
第三节 病毒的形态 与结构
病毒的定义:
病毒(virus)是一类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 简单的生命形式,它必须在细胞内增殖、遗 传和变异的非细胞结构的微生物。
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的比较来自特性病毒细菌通过细菌滤器 (0.45μm)
肠道病毒中的脊髓灰质炎病毒都是20面体对 称球形。
③复合对称
病毒体的结构较为复杂,其壳粒排列既 有螺旋对称,又有立体对称的形式,如 噬菌体。
T4 Bacteriophage
3.囊膜(envelope)
(1)概念:指核衣壳 外包裹的由类脂、 多糖或蛋白质组成 的一层构造较复杂 的包膜,亦称被膜 或外膜。
真核细胞 +
DNA+RNA
-
+
二分裂 + -
有性或无性 + -
病毒的特点
个体极其微小,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一般都可通过 细菌滤器; 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病毒以复制的方式增殖,包括核酸的复制和核酸蛋白装配,不 存在个体生长和二均等分裂等细胞繁殖方式; 没有细胞构造,既无完整的酶系统,不能在人工制备的培养基 上生长繁殖,必须在宿主的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 其主要成分仅是核酸和蛋白质两种; 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病毒的核酸大小
核酸的功能
① 控制病毒的遗传和变异
核酸蕴藏着病毒遗传信息,若用酚或其他 蛋白酶降解剂去除病毒的蛋白质衣壳,提取核 酸并转染或导入宿主细胞,可产生与亲代病毒 生物学性质一致的子代病毒。
② 控制病毒增殖
编码病毒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
\ 大型病毒的核酸分子量相对大,能编码病毒的全部 结构蛋白和病毒复制所需的许多酶。
第三节 病毒的其他t特性
狂犬病毒包涵体
四 病毒的滤过特性
细小,能通过细菌滤器 从而把细菌跟病毒区分开来
五 噬菌体
1 概念 寄生于细菌、真菌、放线菌、螺旋体、及支 原体等微生物病毒 2 形态结构
3 与宿主菌的关系 引起细菌裂解,称为毒性噬菌体或烈性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 与细菌DNA一道复制,并传给后代, 不产生子代噬菌体 应用 种和型特异性 分子生物学研究工具 ,数目少,增殖速度 快,易于培养
2病毒中,正黏病毒诱生能力最强 DNA病毒中,痘病毒诱生能力最强 有的病毒诱生能力与病毒的毒力无关,甚至恰好相 反
3 分类 其化学性质不同分为α 、β 和γ 三类 α 主要由白细胞干扰素和其他多种细胞受病毒刺激 后产生 β 人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受病毒刺激后产生 γ T淋巴细胞和NK细胞受病毒刺激后产生
4 稳定性 对热稳定,60℃不能灭活 ,对胰蛋白酶 和木瓜蛋白酶敏感 5 生物学活性 a抗病毒作用 b免疫调节作用 c抗肿瘤作用
二 病毒的血凝现象
血凝 许多病毒病毒表面有血凝素,能与鸡、豚鼠、 人等红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从而出现血凝现象
三 病毒的包涵体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后,在细胞内形成一种用光学显 微镜可看到的具有一定形态的“斑块”
六 病毒的抵抗力
一 物理因素:耐冷不耐热 二 化学 因素 :1 甘油 2 脂溶剂 破坏病毒囊膜使其灭活 3 PH 5-9 4 化学消毒药
第三节 病毒的其他特性
一 干扰现象和干扰素
1 概念:当两种病毒 感染同一种细胞时,一种病毒 抑制另一种病毒的现象 2 原因 ①占据或破坏细胞受体 ②争夺酶系统、生物合成原料及场所 ③干扰素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常见的动物病毒
第三节痘病毒
痘病毒可引起各种动物的急性和热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皮肤和黏膜发生特殊的丘疹和疱疹,通常取良性经过。
各种动物的痘病中以绵羊痘和鸡痘最为严重,病死率较高。
一、生物学特性
引起各种动物痘病的痘病毒分属于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的正痘病毒属、山羊痘病毒属、猪痘病毒属和鸡痘病毒属,均为双股DNA病毒。
有囊膜,呈砖形或卵圆形。
砖形者其大小约为250nm×250nm×200nm,卵圆形者为250~300nm×160~190nm。
多数痘病毒在其感染的细胞内形成胞浆包涵体,包涵体内含有病毒粒子,又称原生小体。
大多数的痘病毒易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生长,并产生溃烂的病灶、痘斑或结节性病灶。
痘斑的形态和大小随病毒种类或毒株而不同。
痘病毒对热的抵抗力不强。
55℃20min或37℃24h,均可使病毒丧失感染力。
对冷及干燥的抵抗力较强,冻干至少可以保存三年以上。
在干燥的痂皮中可存活几个月。
将痘苗病毒置于50%甘油中,在-10~-15℃环境条件下,可保存3~4年。
在pH3的环境下,病毒可逐渐地丧失感染能力。
紫外线或直射阳光可将病毒迅速杀死。
0.5%福尔马林、3%石炭酸、0.01%碘溶液、3%硫酸、3%盐酸可在数分钟内使其丧失感染力。
常用的碱溶液或酒精10min也可以使其灭活。
二、致病性
痘病毒能使多种动物发病。
动物的种类不同,所表现的症状也不同。
如绵羊和猪引起全身痘疹,鸡引起局部皮肤痘疹,鼠痘(即小鼠脱脚病)则表现为肢体坏死,而兔黏液瘤病毒,则引起一种传染性的皮肤纤维瘤。
痘病毒的寄主亲和性较强,通常不发生交互传染,但牛痘例外,可以传染给人,但症状很轻微,而且能使感染者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
三、微生物学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发病情况,常可做出正确判断。
应用组织学方法寻找感染上皮细胞内的大型嗜酸性包涵体和原生小体,也有较大的诊断意义。
(一)涂片染色镜检采取丘疹组织涂片,用莫洛佐夫镀银法染色,镜检,背景为淡黄色,细胞浆内有深褐色的球菌样圆形小颗粒,单在、成双或成堆,即为原生小体。
(二)病毒分离取经研磨和抗菌处理的病料用生理盐水制成乳剂,接种鸡胚或实验动物,适当培养后,观察鸡胚绒毛尿囊膜的痘斑或动物皮肤上出现的特异性痘疹,进一步检查感染细胞胞浆中的原生小体进行判断。
此外,可用琼脂扩散试验、荧光抗体等血清学试验诊断。
四、防制
主要采用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良好。
鸡痘:鸡胚培养鸽痘疫苗或鸡胚细胞传代的弱毒疫苗,皮下刺种,免疫期半年;绵羊痘:羊痘氢氧化铝苗皮下注射
0.5~1ml或用鸡胚化羊痘弱毒疫苗皮内注射0.5~1ml,免疫期均为1年;山羊痘:氢氧化铝甲醛灭活疫苗,皮下注射0.5~1ml免疫期1年。
目前有人用羔羊肾细胞培养致弱病毒试制弱毒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