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监狱——据王志亮《中国监狱史》整理
古代监狱制度近代化演变历程
![古代监狱制度近代化演变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60a9b40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d.png)
古代监狱制度踏入近代的演变历程姓名:夹恒博学号:41摘要:中国监狱制度近代化始于清末。
1901-1911年,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中,实施新政,并以此为契机开始了扫除旧狱积弊、重于教化、严于管理的监狱制度近代化演变历程。
1901-1905年属于探索、酝酿阶段,1905-1911年属于实质性改良阶段。
关键词:监狱制度;演变;沈家本清朝末年是个很繁忙的年代,各种制度政策都步入了近代化进程,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打下基础。
20世纪初,清政府内外交困,国势日衰,为了继续保持危殆的国祚,缓解矛盾,拣起了戊戌变法的旗帜,采取了一系列的新举措,即所谓的新政。
监狱制度的近代化演变,就是在清政府全方位的变革中开始的。
监狱制度作为国家强制力的表现形式,是刑法制度的辅助机构。
监狱作为拘禁罪犯的场所在夏、商就出现了。
安阳殷墟遗址的地牢,据估计是中国最早囚禁犯人的建筑物,空间狭小,污秽不堪,这说明了古代监狱的主要功能重在惩戒犯人,是实行威吓、惩治、报复、暴力的工具,也就是说古代监狱制度重在囚体惩戒而轻于思想方面的教化与改造。
随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日益发展,监狱更加黑暗、腐败,可谓人间地狱。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侍郎方苞根据在刑部牢狱见闻写成《狱中杂记》,对监狱制度进行了这样的披露:牢房狭窄,环境恶劣,人满为患,清风不通,空气污浊,疾病传染,大批犯人死于狱中,更为可怕的是狱卒公开受贿,贪赃枉法,敲诈勒索,残酷虐囚。
在西方民主思潮、保障人权观念的冲击下,清政府不得不反思传统,痛心变革,从而开始了维新救国的艰难尝试。
当法部奏议狱制亟待改良并得到手握重兵、倾向改良的地方督抚支持时,清政府决心推行“新政”。
变革法律,改良监狱制度就作为“新政”的一大举措被提上议事日程。
一、酝酿阶段1901—1905年间,属于监狱制度近代化改革的酝酿阶段。
最早提出监狱制度改良的是清末诗人黄遵宪(1848—1905),1887年他出使日本,回国后写成《日本杂事诗》,记载了日本明治维新后的监狱状况:牢狱清洁,饮食起居均有常度,病者或给予酒浆……。
漫谈中国古代监狱建筑
![漫谈中国古代监狱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63c04ce3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31.png)
漫谈中国古代监狱建筑(图片来源:互联网)如果说是为现代监狱作个素描,不外乎巍然耸立的高墙、紧紧关闭的牢门、危险恐怖的电网、森严的守卫!那么,古代中国监狱建筑是什么样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让我们穿过千年历史的隧道,看看监狱自诞生以来,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路……皋陶是监狱行业的祖师爷,他创制的监狱是什么样的呢?据《广韵》彭氏注:“皋陶作狱,其制为圜,象斗,墙曰圜墙,扉曰圜扉,名曰圜土。
”一是筑土为墙,围成圆形的土城,一是向下掘地形成地穴。
自皋陶祖师爷开创了监狱的样板模式后,一代又一代的典狱官吏、能工巧匠都在监狱建筑中倾注了匠心和智慧,时有独创之举,完善丰富了监狱的建筑理念。
因为古代国家行政机关体制在设置上,审判和执行是集于一身的。
为提审和管理的方便,断狱的审判机关和监狱一般是紧邻的,按照建筑风水和中国传统阴阳学说,衙门一般要坐北朝南,监狱位于坤位,属阴,因此,我们常见的监狱坐落方位是,处于衙门大堂的右角,是西南方位。
牢门是一个监狱的标志和眼睛,牢门要牢。
大门一般以黑色为主色调,无论铁质还是木质,追求的都是厚重、简朴、凝重、威严。
牢门隔开阴阳,在罪犯心理上凝固成了此与彼、自由与桎梏、守法与违法的界限。
罪犯从此门走过,既是申诫,也是提醒,更是司法威严的象征!监狱牢门及其他部位的常见饰物有“狴犴”,面目狰狞、恐怖。
传说,龙生九子,狴犴好打抱不平,且能断狱,因此监狱大门有狴犴把守,有勿枉勿纵之意。
除狴犴外,还有獬豸,獬豸据说是“性忠,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也是公正的象征。
这些饰物已经成为凝固在监狱建筑里的静态的执法思想语言。
监狱一般都有外监、内监和女监之分。
外监关轻刑犯,内监关重刑犯。
监狱的院落都有“狱厅”,是管监狱的牢头和禁卒的起居之所,多建有狱亭,高大耸立,便于了望,类似于今天监狱的民警值班室。
(图片来源:互联网)监狱的建筑平面格局在旧时,多为封闭的圆形(如圜土)和方形的四合院式,后来到晚清监狱改良运动后,开始吸收国外监狱建筑思想,有放射形式、庭院式、校园式、串式等。
中国监狱史发展历程
![中国监狱史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2186bd4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c.png)
中国监狱史发展历程
中国监狱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社会中,监狱的主要目的是拘禁犯人,而非进行惩罚或改造。
古代监狱的形式多样,包括地牢、囚笼或者藩篱。
这些监狱通常建在城市的角落或者城墙的内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监狱体系逐渐演变和发展。
明朝时期,监狱系统得到了较为系统的组织,监狱开始变得更加规模化。
清朝时期,监狱制度进一步改革,实施了一些比较先进的惩罚和改造方法。
到了现代,中国监狱系统经历了更多的变革。
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监狱法规,对监狱的管理和运作进行了规范。
中华民国时期,监狱的改造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从简单的禁闭转向了帮助犯人恢复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方向。
1949年以后,中国的监狱系统经历了重大改革。
在新中国成
立后不久,监狱开始加重对政治犯的打压和迫害。
文化大革命期间,监狱成为了迫害政治异见人士的地方。
在这个时期,监狱成为了劳动改造和思想转化的场所。
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监狱制度再次发生
了变革。
监狱开始更加注重对犯人的人权保护和再教育。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监狱系统加大了监管力度,努力推进监狱建设,提高犯人的待遇和改造效果。
总之,中国监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变
革。
从简单的拘禁到现代化的改造和教育,中国监狱系统不断发展,致力于提供更好的管理和改造服务。
中国古代监狱各式代称汉代女子监狱:“永巷"
![中国古代监狱各式代称汉代女子监狱:“永巷"](https://img.taocdn.com/s3/m/68a77a05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3b.png)
中国古代监狱各式代称汉代女子监狱:“永巷"一、中国古代监狱各式代称监狱为国家机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的监狱制度发展相当早。
据宋代文人洪迈(1123-1202年)研究,中国最早的监狱可能源自“丛棘",丛棘为丛生的荆棘,因枝枒上头布满尖刺,适合作为关押犯人的围墙。
以丛棘为狱的记载最早见于《易经.坎卦》:“上六,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系"是指捆缚;“徽纆",皆是绳索名称;“寘",音同至,放置之意,引申为囚禁;“丛棘"即为牢狱。
作为收押囚犯的围篱,丛棘也成为监狱的代名词。
不过之后又创造新的词汇指称监狱,那就是“牢"。
但牢最早的意思其实和监狱无关,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载:“牢,闲养牛马圈也",意指怕驯养的动物跑掉,才会画个圈关养起来,如成语亡羊补牢的“牢",就是指关羊的圈,而非监狱。
之后“牢"逐渐演变成奴隶主担心圈养的奴隶脱逃,而使用绳索捆绑奴隶并关在牢中,使牢变为监狱的泛称。
随着监狱从篱笆,改为筑土表墙后,出现更多不同的称呼,如囹圄。
春秋战国时期,因多用好诉讼、喜仗义执言又明辨是非的神兽“狴犴"来装饰石室监狱,其也成为监牢的代称。
二、秦汉狱政制度趋于完备秦代开始,逐渐把狱政细分为中央与地方,汉代承此惯例,并更进一步让监狱制度完备。
汉代监狱明目、种类繁多,《汉书.刑法志》载:“今郡国被刑而死者岁以万数,天下狱二千余所",汉代约有2,000多所监狱,光是长安就有20几种监狱,还有专为不同身份背景囚犯设置不同的监牢,如高级官员、皇室成员犯法,主要关押在若户狱、左右都司空狱、居室狱等。
对于犯人的惩处也有详细的规范:“凡有罪,男髡钳(音昆前,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为城旦。
城旦者,治城(筑城)也。
女为舂。
舂者,治米(舂米)也。
皆作五岁。
"此为秦汉流行的监禁与劳作结合的“城旦舂刑罚",刑罚规则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视情况调整。
监狱的规格、体制与管理在汉代得到了发展之外,其治狱策略也逐步成形,如“优礼长吏”,即狱卒不得辱骂、殴打有罪官员;“颂系”,意宽容,即对年老的犯人、年幼的儿童、身有残疾的人与孕妇犯,可享有不戴刑具的待遇;“呼囚”,定时点名,防止有逃跑的情况发生;“录囚”,为西汉景帝时(公元前157-前141年在位)开始的措施,皇帝需将重大案件重新审理,以免有冤错假案的情况发生;“赦宥”,即大赦与特赦;还有“病给医药”、“听妻入狱”、“纵囚归家”、“孕妇缓刑”等,成为后代狱政制度的基础。
全国保存最好的清代监狱,用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有狱神庙和匪类墩
![全国保存最好的清代监狱,用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有狱神庙和匪类墩](https://img.taocdn.com/s3/m/7638bd0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3e.png)
全国保存最好的清代监狱,用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有狱神庙和匪类墩河南内乡县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内乡县衙监狱是全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监狱,被称为郡县制的基层司法标本,尤其是狱神庙更是少见。
1995年抢修监狱时发现的一块“匪类墩”,让人们对这座监狱又有了直观生动的印象。
内乡县衙始建于元朝,历经明清,现有房舍280余间,占地4万多平方米。
县衙仪门西侧的一座偏院,就是内乡县衙监狱,俗称“南监”,这引起了海内外众多研究中国司法史、监狱史的专家学者们的关注。
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里还是内乡县公安局的拘留所,主要建筑都保存较好,监狱房屋的砖头上都烧制有“城工”印戳,这是县衙工房监制“官砖”的原始标记。
2006年10月,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参观了内乡县衙狱神庙后,他两次在《百家讲坛》中讲《红楼梦》时都讲到内乡县衙监狱里的狱神庙:它的仪门西侧有一偏院,院门两侧有狴犴的浮雕,狴犴是露着锋利獠牙的怪兽,古代把它作为监狱的图腾,让人见之悚然生畏。
“于是我马上想到:既有监狱,里面会不会有狱神庙呢?走进去细看,果然有狱神庙!这可是清代的原物啊!曹雪芹笔下的狱神庙,应该大体上就是这个样子。
”内乡县衙监狱大门的装饰是狰狞恐怖的“狴犴”砖雕头像。
这是中国神话传说中龙的四子狴犴,生性好打抱不平,且能断狱。
所以在古代监狱的大门上,都会有狴犴镇守。
因面目狰狞,以此来震慑犯人。
内乡县衙监狱设有男牢、女牢、普通牢房、死牢、死门、禁卒室、刑讯室、狱神庙等。
所有房门都不足1.5米高,犯人出入须低头才能进出。
1995年,有关单位在此抢修监狱时发现一块“匪类墩”,这是专门用于锁押野蛮凶狠的命犯。
占地面积70平方米的狱神庙,正间敬有中国监狱的创始人皋陶威严的坐像,皋陶赏罚分明,因此被后世尊奉为狱神。
从西汉以来,直至明清时期,各地监狱普遍尊奉皋陶为狱神,建庙设像以示崇敬。
内乡县衙这15间砖木结构单檐底矮灰房子非常低矮,根据康熙本《内乡县志》所载内乡县城图,历史上的县衙监狱就在这个位置。
古代系囚、悯囚制度演化史对现代监狱治理的启示
![古代系囚、悯囚制度演化史对现代监狱治理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16076589dd88d0d232d46a0c.png)
古代系囚①、悯囚②制度演化史对现代监狱治理的启示——以汉、唐、宋、明、清③为例四岔河监狱潘敏刘剑【内容摘要】我国古代监狱管理制度经历了由简单向充实,由杂乱向规范不断演变。
这些演变的过程,逐步发展成我国一部独特的监狱史。
本文以汉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他们系囚、悯囚等管理制度发展历史,总结出了他们的发展脉络,最终提出了其对现代监狱治理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监狱史现代监狱借鉴意义我国古代监狱从奴隶社会的夏朝再到封建社会晚期的清朝,这当中经历长期的发展,监狱管理制度也逐渐由简单向充实,由杂乱向规范不断演变。
这些演变的过程,逐步发展成我国一部独特的监狱史。
封建社会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繁荣发达的过程,监狱制度作为封建司法制度中的重要内容,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作为统治者的暴力工具,我们对古代监狱形成了黑暗、肮脏、腐朽的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让我们几乎否定了古代监狱的一切。
但正与封建制度本身一样,古代监狱也有着许多人性化的制度,也存在着许多朴素的人权思想。
通过研读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制度和思想中的很大部分仍为我们今天所沿用。
同时,封建社会做为儒家思想统治的社会,儒家思想的许多重要内容,也深入到监狱制度的各个部位。
古代统治者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以“明德慎罚、以德治国、以礼为本”狱政指导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带有儒家特色的“系囚、悯囚、录囚④”等制度。
①系囚制度,指为对囚犯实行管理而实行的制度,包括门卫制度、桎梏制度和点视制度。
因现代监狱管理中,涉及到桎梏制度的内容较少,在这里本文不再做研究。
②悯囚制度,即对狱犯实施宽宥,并保障其基本生活待遇的制度。
③本文以这些朝代为研究对象,因为他们存在着的历史较长,历史资料比较完善,并且所处时期社会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我国古代经历的封建王朝众多,各个王朝在狱政制度方面又都有着自己的特点。
如果从纵向来看,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制度从封建社会本身来讲是一个渐进完善,渐进繁荣,渐进规范的过程。
论中国古代监狱的发展特点
![论中国古代监狱的发展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71bc3691ed9ad51f01df238.png)
论中国古代监狱的发展特点内容摘要: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根据地下文物发掘考证,至少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已经形成了以夏为代表的相对统一的国家形态,继而也揭开了中国监狱发展史的帷幕。
监狱作为国家的暴力机器,在中国从夏朝建国进入奴隶社会以来,历代统治者无不利用其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护其阶级统治秩序。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地理环境和专制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监狱的发展表现出了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独具的规律和特色,至今仍有许多可资借鉴的内容。
关键词:古代监狱发展特征本学期选修了监狱法这门课程,加深了对监狱这一国家暴力机器的了解,再联想到看过的讲述不同时期事件的电视剧中所出现的形形色色的监狱——从《封神演义》中的“画地为牢”到封建社会的“天牢”“地牢”,再到《越狱》中现代化的福克斯监狱,于是产生了去了解一下中国历代监狱的想法,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产生了这篇文章。
由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地理环境和专制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监狱的发展表现出了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独具的规律和特色。
一、中国监狱的发展历史悠久。
监狱的产生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一样,经历了一个缓慢孕育的过程。
中国广为流传的皋陶造狱的传说,其时间就可追溯到尧舜时期。
相传皋陶是舜时期掌管刑法的长官,曾被禹推举为继承人,但他先于禹去世。
他善于料理狱讼,遇到难案“令神兽獬豸以角触着直者,以知人善恶,明辨是非”○1。
当时也出现了像对待野兽般的原始的关押拘禁方式和设施,如古文献记载的“系之徽墨于丛棘”○2.可见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刑罚和监狱的雏形。
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犯罪、刑罚和监狱也就应运而生了。
禹传位给儿子启,正式确立了世袭制度,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局面。
作为国家“附属物”的监狱必然然在夏朝产生,已成为不争之事实。
国家与法律密切相关,夏统治者为了进一步加强镇压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正式制定了《禹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奴隶制法典,说明夏朝有了犯罪和刑罚,而处罚犯罪就必然有拘押和执行刑罚之场所,由此也可推断夏朝有监狱的存在。
中国监狱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监狱史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5fad5f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a.png)
中国监狱史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0分,共20题)1. 中国最早的监狱制度形成于哪个朝代?A. 春秋战国时期B. 唐代C. 宋代D. 清代答案:A. 春秋战国时期2.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监狱制度的基本原则?A. 人道主义原则B. 罪刑相适应原则C. 集中管理原则D. 重教育改造原则答案:C. 集中管理原则3. 中国第一部监狱管理法规是哪一部?A.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答案:C.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4. 中国著名诗人李白曾被监禁在哪座城市的监狱中?A. 长沙B. 扬州C. 成都D. 仙游答案:B. 扬州5. 以下哪个地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座古代私人监狱?A. 酒泉B. 庐江C. 恭城D. 乌鲁木齐答案:C. 恭城6. 下列哪位皇帝在中国古代监狱制度的改革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A. 唐太宗李世民B. 明太祖朱元璋C. 清高宗弘历D. 民国临时政府主席孙中山答案:B. 明太祖朱元璋7. 以下哪个省份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流放地?A. 贵州B. 海南C. 新疆D. 内蒙古答案:A. 贵州8. 中国古代监狱制度中的"挂剑法"是指什么?A. 在监狱内设置监狱长的官职B. 对囚犯实行鞭刑C. 运用刀剑进行施刑D. 监狱工作人员佩戴剑装饰答案:A. 在监狱内设置监狱长的官职9. 以下哪种刑罚在中国古代监狱制度中使用较多?A. 酷刑B. 死刑C. 编户口D. 罚金答案:C. 编户口10. 以下哪位著名政治人物曾被监禁于重庆市渣滓洞监狱?A. 周恩来B. 邓小平C. 江泽民D. 蒋介石答案:D. 蒋介石11. 中国古代监狱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什么?A. 提升劳动力产出B. 提高罪犯的人道待遇C. 加强国家统治D. 减少司法成本答案:C. 加强国家统治12. 以下哪一项属于中国现行监狱管理制度中的基本原则?A. 债务主义原则B. 重教育改造原则C. 犯罪预防原则D. 单独关押原则答案:B. 重教育改造原则13. 中国古代的庙社监狱是用来对待什么样的犯罪行为的?A. 盗窃B. 杀人C. 反动言论D. 贪污答案:C. 反动言论14. 中国古代监狱制度中的"青楼"指的是什么?A. 学校B. 妓院C. 金银行D. 法庭答案:B. 妓院15. 以下哪位中国历史人物曾在监狱中写下了著名的《世说新语》?A. 曹操B. 司马迁C. 王安石D. 陆游答案:A. 曹操16. 中国现行监狱制度中的执行官是由谁任命?A. 中央政府B. 城市市政府C. 监狱局长D. 监狱职员答案:A. 中央政府17. 以下哪所监狱被誉为中国最严的监狱?A. 内蒙古呼和浩特监狱B. 湖南岳阳监狱C. 北京第一监狱D. 广东南海监狱答案:C. 北京第一监狱18. 中国现行监狱制度最高管理职位是什么?A. 监狱长B. 技术员C. 保安员D. 监狱局长答案:D. 监狱局长19. 以下哪位中国历史人物曾被囚禁于湖南岳阳楼?A. 杜甫B. 陆小凤C. 纪晓岚D. 范仲淹答案:D. 范仲淹20. 中国古代监狱制度中的"公堂"指的是什么?A. 监狱内的总控制室B. 监狱的法庭C. 监狱建筑内的聚会场所D. 监狱内的食堂答案:B. 监狱的法庭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4题)1. 请简述中国古代监狱制度的特点及演变过程。
清朝的“人间地狱”,犯人的噩梦之旅——牢狱,黑幕大揭秘
![清朝的“人间地狱”,犯人的噩梦之旅——牢狱,黑幕大揭秘](https://img.taocdn.com/s3/m/b54ab50f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0e.png)
清朝的“人间地狱”,犯人的噩梦之旅——牢狱,黑幕大揭秘有许多朋友应该看过《监狱风云》、《肖申克的救赎》等与监狱题材有关的影视作品,透过这些影视作品可以侧面了解监狱的黑暗与潜规则,同情那些关在监狱的弱势群体,在监狱生活中是何等的苍凉与无奈!在中国的古代这类反应监狱黑暗的故事也不乏一二(比如,《窦娥冤》在监狱里受尽折磨。
《杨乃武与小白菜》也是生不如死受尽煎熬。
)究竟监狱为何如此黑暗,又为何被称为“人间地狱”。
今天咱们就了解一下大清朝监狱里的那些惊人黑幕与潜规则!古代牢狱大清朝看守监狱犯人的是“禁卒”也就是小兵的意思,社会地位十分底下的差役。
他们并没有什么大的权力,却为何一手遮天,视自己为刀俎,视犯人为鱼肉?清朝文学家方苞同志曾在文章《狱中杂记》中记载许多他自己当年在大清监狱里的所见所闻。
狱卒们的以权谋利,欺压犯人手段凶狠残忍,视犯人生命身体如同草芥。
清朝监狱在这些暴徒的魔掌下,可谓是“人间地狱”犯人噩梦之旅。
古代牢房在清朝,监狱里犯人死亡率极高,犯人的生命在狱卒看来如同蝼蚁,全掌握他们的手中,在监狱内犯人死了,可以冠冕堂皇的叫做“庾毙”。
四川按察使张集馨曾记载清朝每年监狱的犯人死亡人数高达一两千人。
方苞在《狱中杂记》中也曾记载他当时所在牢狱,每天会死三、四个人,死后便从墙洞拖出来,发生瘟疫的话一天会死十几个人。
折磨犯人的刑法方苞所在的牢狱一共有五间牢房,中间是狱卒的看管室,有窗户,有通风口。
其他四个牢房,都不开窗,不见天日,有时候牢房会挤下二百余人。
到了晚上狱卒会把他们的牢门锁上,犯人的拉屎拉尿全在里面,可想而知,二百多人挤着,尤其是大夏天那气味。
冬天的时候穷的犯人连棉被都没有只能在地上冻着。
在这样恶劣的生活条件下可想而知,生病是常有的事情,瘟疫发生更是家常便饭。
古代牢房大清狱卒的薪俸十分可怜,都难以维持生计。
他们真正的经济来源全靠压榨这些犯人,一遇到大小官司,他们不分青红皂白先关进监狱。
只要犯人一进监狱,就如同进了阎罗殿,任狱卒欺负压榨,有钱的人还好使几个银子,可免去挨打(就像林冲被发配一样,使了银子可免一百杀威棒)。
古代监狱
![古代监狱](https://img.taocdn.com/s3/m/8b18f2d428ea81c758f57898.png)
追根溯源,中国的监狱起源于夏代的丛棘,亦称“棘丛”。
棘,植物名,亦称“酸枣树”,多生于山中和野外,开绿色小花,叶呈椭圆形,茎上多尖刺,秋后枝干老化,尖刺更加坚硬锐利。
为了惩罚战俘和奴隶,奴隶主就到山上砍来山枣树,编成围墙,将囚犯困人丝棘之中,“系用徽墨,(置)于丛棘。
”到了商代监狱逐渐发展为“牢”。
《说文解字》译为“牢,闲养牛马圈也”,也就是为了防止奴隶脱身,奴隶主将奴隶用绳索捆绑起来,圈于“牢”内,不使脱逃,后又发展为“画地为牢”。
意为画地为圈,坐圈为牢。
传说周文王会推算八卦,犯人不能越圈。
这只适用普通罪犯,对重要人物,则另行关押。
周文王就是被囚禁于河南汤阴姜里城的,现已成为旅游区。
周代的监狱多称作“圜土”,“筑土表墙,其形圜也”。
也作囹圄,意为令囚犯闭门思过,改恶为善。
春秋战国时代将监狱称之为“狴犴”。
“狴”、“犴”是两种传说中的兽名,因在牢门上常画它们的形状,故将监狱称之为“狴犴”。
其实,“狴犴”是牢狱一种,且多为石室。
越王勾践就是被囚于吴国的狴犴——石室。
秦代的监狱逐步分为中央狱和地方狱,李斯和赵高均囚于成阳狱。
经过风雨的洗涤,岁月的锤炼,历史的演义,监狱到了汉代逐步炼成,也就是说将囚禁罪犯的场所逐渐称之为“狱”,是从汉代开始的;把囚犯细化、分类是从汉代开始的;把监狱的设置、管理,以及对囚犯的惩罚和劳作提到议事日程是从汉代开始的。
据史料记载,西汉时期,郡县普遍设狱,且名目繁多,全国约有两千所监狱,仅京城直属监狱就达26座,主要囚禁将相大臣、郡县主官、宫中嫔妃、无赖、凶犯、强盗等。
除了监狱规格、体制、管理在汉代得到了发展之外,汉代的治狱策略也逐步成形,如“优礼长吏”,即狱卒不得辱骂、殴打有罪官员;“颂系”,意宽容,即对老年犯和孕妇犯不得上刑;“呼囚录囚”,即囚犯感觉冤枉可以上述;还有“病给医药”、“听妻入狱”、“纵囚归家”、“孕妇缓刑”等,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监狱的基础。
廷尉监狱——囚禁政治犯监狱“廷,平也,治狱贵干,古以为号。
中国法制史--各朝代司法制度
![中国法制史--各朝代司法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c708818767f5acfa1c7cdb8.png)
中国法制史第一章夏商朝代--司法制度夏代的监狱:据传在舜时,刑官皋(gāo)陶曾建造监狱--“皋陶造狱”俗称:“夏台”或“均台”商代的司法制度司法机关与审判活动司法审判:传说影响最大的为“神兽断狱”说。
舜位时,皋陶任“士”,即法官,执掌刑法,是中国古代第一位法官。
“敬鬼神,畏法令也”,商代统治者神权法思想浓厚监狱名称:“羑(yǒu)里”即“牖里”。
监狱的形象的“字”:圉(yǔ)、囚第二章西周时期--司法制度主要司法机关特点:周王掌握最高司法审判权,还没有出现专职司法官。
西周早期“三有司”:司徒、司马、司空,司政不分;中晚期出现“司寇”,是司空的兼官,并未独立主要诉讼制度诉讼程序:1、起诉--向官府提诉,交诉讼费2、审理--“五听”审法: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3、判决--要用法律依据或依据判例监狱制度最著名的是所谓的“圜(yuán)土”之制,建成圆形土墙,将人囚禁在内第三章春秋战国--司法制度春秋时期司法权下移至诸侯,各诸侯国的司法组织名称不一:卫国、虞国设有“司寇”;宋国“大司寇”、“小司寇”;楚国“司败”晋国“尉氏”。
特点:霸主代替了昔日周天子的地位,并且审理各诸侯国争诉讼案件战国时期司法审判权相继由新兴地主阶级掌握。
各诸侯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司法组织。
除各国君有最高审判权外,还在中央设专门的司法机构:秦国设有--廷尉,楚国--廷理,齐国--大理,魏国--司寇。
地方司法审判权由郡县行政长官兼理。
审判过程的记录称“爰(yuán)书”第四章秦代--司法制度司法机关最高司法审判机关:“廷尉”,(最高司法审判权还是在皇帝手中)。
廷尉的主要任务:一是负责审理由皇帝审理的案件,二是审理地方移送的重大和疑难案件。
秦始皇“昼断狱,夜理书”,说明皇帝兼理司法的封建司法体制在秦代已确立。
地方司法审判由郡守、县令或县长兼理,显示了行政权与司法权不分的制度特色。
郡的专职司法官叫“决曹掾(yuán)”,最终决定权在郡守那里主要诉讼制度依据诉讼主体的地位可划分两种:一是官吏代表官府对犯罪提起诉讼(相当于今天的公诉);一是当事人直接对犯罪起诉(自诉)。
论中国古代监狱制度
![论中国古代监狱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4d655fbe009581b6bd9eba6.png)
古代监狱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时
期— ——夏商周的奴隶制时期 我国古代监狱的正式产生是随着我国
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夏朝 建 立 而 产 生 的,据《风俗通义》载:“三王始有狱”“夏曰 夏台,殷曰羑里,周曰囹圄”。另外,需要说 明的是,夏商周三代的监狱可通称为圜土。
今本《竹书纪年》谓:“夏帝芬三十六 年 作 圜 土 ”,按《尔 雅·释 名·释 宫 室》的 解 释:“狱……又谓之圜土,筑其表墙,其形圆 也。”因此,夏朝的监狱多为圆形的土围墙, 用以拘押囚犯,是一种很原始的监狱。《竹 书纪年?帝癸》载:“癸二十二年,商侯履来 朝,命囚履于夏台。”夏台(在今河南省禹县 境内) 是夏桀设置监狱囚禁商族首领汤的 地方。此外,《易经·坎上六》又载:“系用微 纆,窴于从棘。”即把犯人用绳索捆缚起来 固守在荆棘丛生的地方,这可能是夏朝监 狱的又一种形式。据古籍载,夏朝还没有出 现徒刑或类似徒刑的形式,因此,夏朝监狱 一般不作为执行刑罚场所,只是作为待讯、 待质、待决的场所。
古代监狱的继承发展和日益没
落时期— ——宋元明清 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
时期,也是封建制度日渐黑暗的时期,在狱 制上也更加强化、改期高度的集权。
宋代监狱即承袭唐制,有受到五代狱 制的深刻影响,出现了新的变化,既在中央 司法机构下设置监狱,还在有关官署设置 专门性监狱。御吏狱成为常设狱。各地方狱 也普设在各府、州、县,归各地行政机构管 辖。另外,宋代监狱管理制度在继承唐代狱 制的基础上,加强了封建皇帝对全国狱政 的监督管理。
中国监狱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监狱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dae7c2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3.png)
中国监狱史知识点总结中国监狱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自古代至今,中国的监狱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发展。
本文将从古代监狱制度、近现代监狱制度以及中国监狱制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全面地了解中国监狱史的发展和演变。
一、古代监狱制度古代中国的监狱制度可以追溯到夏朝、商朝和周朝时期。
在古代,监狱是用来关押罪犯和政治犯的地方。
古代中国的监狱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惩罚制度:古代中国的监狱制度主要是以惩罚为目的,采取了酷刑等手段对罪犯进行严厉的惩罚。
2. 犯人管理:古代中国的监狱制度对犯人的管理比较严格,一般采取了严密的看守制度,确保罪犯不会逃跑或造成骚乱。
3. 建筑结构:古代监狱的建筑结构一般比较简陋,主要是为了关押罪犯而建立的。
4. 管理机构:古代中国的监狱制度由地方政府管理,主要是由官员和看守来管理罪犯。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的监狱制度以惩罚为主,对罪犯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二、近现代监狱制度在近现代,中国的监狱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发展。
近现代的监狱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惩教结合:在20世纪初,中国对监狱制度进行了改革,将惩罚和教育相结合,采取了更加人道和科学的管理手段。
2. 法律保障: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加强了对监狱制度的法律保障,保障了罪犯的基本人权,明确规定了监狱的管理和惩罚制度。
3. 建筑设施:近现代中国的监狱建筑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对罪犯的生活条件、健康条件和精神状态等方面进行了保障。
4. 社会责任:近现代中国的监狱制度重视对罪犯进行再教育和社会责任的培养,帮助罪犯重新融入社会。
总的来说,近现代中国的监狱制度更加注重对罪犯的教育和改造,同时也加强了对监狱制度的法律保障和对罪犯的基本人权保障。
三、中国监狱制度的现状中国监狱制度的现状可以说是积极的,尽管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整体来说,中国的监狱制度在不断改善中。
1. 改革创新:近年来,中国对监狱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监狱管理制度和监狱建筑设施,保障罪犯的基本人权和生活条件。
汉代监狱设置与管理研究
![汉代监狱设置与管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5dfe70c59eef8c75fbfb3c8.png)
汉代监狱设置与管理研究作者:李总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23期摘要汉代监狱是我国监狱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监狱制度内容完善且丰富,对后世监狱制度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从汉代监狱的设置以及对囚犯的管理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汉代监狱监狱设置监狱管理作者简介:李总,青岛大学2012级法律史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7-011-02监狱作为国家机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秦汉时期得到充分的发展,汉代更是监狱制度逐步走向完备的时期。
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维护统治者的地位,汉代监狱在设置和管理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规定。
一、汉代监狱的设置(一)监狱规模大小规范随着专制集权的不断深化,汉代监狱的规模得到迅速发展。
汉代的监狱从规模上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大圄”,能同时囚禁千人以上的监狱,主要包括由都司空、左右司空、水司空以及上林诏狱构成的西汉司空诏狱和东汉都城规模最大的洛阳狱。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后二日,车驾自幸洛阳狱录囚徒,理出千余人”,可见当时的洛阳狱容量庞大。
二是“中圄”,能同时容纳数百名犯人,主要是郡国的监狱或者其他中都官狱;三是设立在地方的可容纳百余名犯人的“小圄”。
在县以下设立的监狱,实质上并不具备监狱的特点,其性质类似于看守所,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监狱。
据《尉缭子·将理》记载:“今夫系者,小圄不下十数,中圄不下百数,大圄不下千数”,可见汉代监狱规模的系统性和冗杂性。
(二)监狱多设置在官府之内由于专制体制从秦朝开始建立,各种制度相对还不够完备,从而导致一部分职能机构的权利比较混乱,因此,汉代的监狱无论是中央监狱还是地方监狱,都是由各级的行政长官兼管监狱事务。
同时,由于官府大都筑有高大的院墙,且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看守,所以,汉代的监狱大都是设置在官府之中。
如汉代的最高审判机关廷尉狱,就设立在廷尉府内。
古代监狱
![古代监狱](https://img.taocdn.com/s3/m/f5d053ec856a561252d36ff8.png)
狱卒凌虐囚犯,主要目的无非向囚犯敲诈勒索。五代时有一个名叫申贵的眉州刺史,他曾公开指着监狱的大门说,这是我家的钱穴。宋代的监狱官吏也公开受贿索贿,以狱为市。如果囚犯不给钱,就让他们睡在潮湿的地方,还不给他们饭吃。遇到那些没有钱的囚犯,干脆把他们像猪狗一样对待。囚犯生病后不医治,也不报告,直到病重甚至死后才报告上司。在《大明律·慎刑说》里,也披露了明朝监狱里狱吏们横行不法、凌虐囚犯、苛刻索贿的黑暗现实。狱卒向囚犯要索不遂的,甚至将囚犯凌虐致死。
囚犯要想免遭狱吏们的凌虐,只有“破财消灾”这一条路。周勃出将入相,尊贵无比,但在狱吏的凌逼面前,也只好乖乖送上黄金千两。狱吏们得不到钱时,可以把囚犯打入地狱;一旦得到钱,马上就换一副面孔。在这一方面,《水浒传》里沧州牢城里的差拔,可算得上是一个典型。林冲发配到沧州牢城后,差拔不见他把钱交出来,便破口大骂,什么“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等等,直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等林冲送上银两之后,却马上变了口气,恭维林冲是“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宫”。林冲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也算有点身份和名气,但不拿出钱行贿,照样受到狱吏的痛骂;那些无财无势的平民百姓,落在他们手里,其境遇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首词里的麻绳、木匣、锁、镣等等,都是监狱里用来限制囚犯行动自由的刑具,称为“狱具”,也叫“戒具”。根据文献记载及地下实物发掘,可以证实,早在商朝时就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狱具了。在甲骨卜辞中,有?、?等字。?像监狱,?为人形,?则是拷住囚犯双手的狱具,这种狱具称之为“?”。除了?以外,还有桎、梏。桎是戴在脚上的足械,梏是戴在颈部的狱具,类似于后来的枷。据说商纣王时,为了树立自己的威势,专门打造了几千个桎、梏,用来对付那些不愿顺从自己的诸侯。周文王就被桎梏囚于?里,关了整整七年。由于?、桎、梏都是木头制作的,所以后人把它们合称为“三木”,成为狱具的代称了。
历史小科普:五代十国时期的监狱制度
![历史小科普:五代十国时期的监狱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2ea023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4f.png)
历史小科普:五代十国时期的监狱制度监狱制度往往被人们忽视,其实监狱制度是司法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在中国古代更是如此。
与唐、宋时期监狱的职能相一致,五代十国时期的监狱职能,也是正在审案进行中的犯罪嫌疑人和等待执行死刑的死囚的羁押场所。
这是一个需要科普的历史知识点,古代监狱职能在这点上是与现代监狱职能是不一样的,古代监狱并不是服徒刑的囚犯的羁押地点。
在中国古代监狱制度中最重要的内容便是狱政管理,而在狱政管理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有两项,决遣的从速与病囚的疗养,即审结案件的进度流程管理与在羁押期间的犯罪嫌疑人的医疗管理。
在五代十国时期,对于审结案件的进度流程管理,各朝基本上遵循“从速决遣、免至淹留”的八字方针,即加快审案结案的速度,避免犯罪嫌疑人长时间羁押在监狱中。
如根据北宋宰相王钦若编纂的《册府元龟》卷151《帝王部·慎罚》中记载,在后晋开元二年(公元945年)五月,后晋朝廷颁布法令:“令所在刑狱,委长吏亲自录问,量罪疾速断遣,务绝冤滥,勿得淹留。
”后晋王朝灭亡后,由后汉王朝入主中原,亦有相关法令颁布。
《册府元龟》卷151《帝王部·慎罚》:“后汉乾祐二年(公元949年),三京、邺都、诸道州府在狱见系罪人,宜令所司疾速断遣,无致淹留枉滥”。
此段记载中后汉王朝朝廷颁布法令本意与上段记载中后晋王朝颁布的法令含义近似,同样是要求司法机构尽量及早审理、判决案件,不要使犯罪嫌疑人长时间羁押在监狱中。
在羁押期间的犯罪嫌疑人的医疗管理,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这也是中国古代狱政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后唐王朝针对在羁押期间的犯罪嫌疑人的医疗管理,首创病囚院制度,用来优化医疗管理,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
根据后周及北宋宰相王溥所著《五代会要·刑法杂录》记载,在后唐长兴二年(公元931年)四月,后唐朝廷敕:“诸道州府各置病囚院,仍委随处长吏,专切经心。
或有病囚,当时差人诊候,疗理后据所犯轻重决断。
汉代监狱设置与管理研究
![汉代监狱设置与管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5dfe70c59eef8c75fbfb3c8.png)
汉代监狱设置与管理研究作者:李总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23期摘要汉代监狱是我国监狱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监狱制度内容完善且丰富,对后世监狱制度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从汉代监狱的设置以及对囚犯的管理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汉代监狱监狱设置监狱管理作者简介:李总,青岛大学2012级法律史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7-011-02监狱作为国家机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秦汉时期得到充分的发展,汉代更是监狱制度逐步走向完备的时期。
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维护统治者的地位,汉代监狱在设置和管理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规定。
一、汉代监狱的设置(一)监狱规模大小规范随着专制集权的不断深化,汉代监狱的规模得到迅速发展。
汉代的监狱从规模上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大圄”,能同时囚禁千人以上的监狱,主要包括由都司空、左右司空、水司空以及上林诏狱构成的西汉司空诏狱和东汉都城规模最大的洛阳狱。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后二日,车驾自幸洛阳狱录囚徒,理出千余人”,可见当时的洛阳狱容量庞大。
二是“中圄”,能同时容纳数百名犯人,主要是郡国的监狱或者其他中都官狱;三是设立在地方的可容纳百余名犯人的“小圄”。
在县以下设立的监狱,实质上并不具备监狱的特点,其性质类似于看守所,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监狱。
据《尉缭子·将理》记载:“今夫系者,小圄不下十数,中圄不下百数,大圄不下千数”,可见汉代监狱规模的系统性和冗杂性。
(二)监狱多设置在官府之内由于专制体制从秦朝开始建立,各种制度相对还不够完备,从而导致一部分职能机构的权利比较混乱,因此,汉代的监狱无论是中央监狱还是地方监狱,都是由各级的行政长官兼管监狱事务。
同时,由于官府大都筑有高大的院墙,且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看守,所以,汉代的监狱大都是设置在官府之中。
如汉代的最高审判机关廷尉狱,就设立在廷尉府内。
论唐朝监狱制度及影响
![论唐朝监狱制度及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85a352d5a8102d276a22f5f.png)
论唐朝监狱制度及影响摘要:唐朝监狱制度进一步完善、系统。
唐朝监狱的性质,有着古代监狱的共性,又同现代监狱有着本质的区别。
唐代的狱政管理主要包括了囚禁制度、安全制度、械具制度以及悯囚制度,唐朝的监狱制度呈现较成熟和完备的状态,对以后的狱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关键词:唐朝监狱监狱制度正文:公元618年,李渊建立了唐王朝。
唐朝历时近三百年,四方经略,声威远播,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辉煌而影响巨大的朝代,也是中国封建法制史和中国监狱史走向成熟的时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唐朝的监狱制度在总结前代狱政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对完备的封建狱政制度。
其狱政思想、监狱立法、监狱机构设置以及监狱管理制度直到今天仍有可借鉴的价值和意义。
一、唐朝的监狱立法唐朝的法律形式有律、令、格、式。
“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格以紧违止邪,式以轨物程事”。
唐朝作为一个较成熟的封建社会时期,立法众多,法制体系也比较完善。
但是,在唐代仍旧没有独立成册的监狱法典,监狱法令只能是见诸于其他相关的法律典章之中。
儿唐朝的诸多法律典章也基本规定了有关监狱设置和管理的条文。
唐朝的法律典章中,主要有高祖李渊时期制定的《武德律》,太宗李世民时期制定的《贞观律》,以及唐高宗永徽年间制定的《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
唐朝法律沿袭隋朝法律,分十二篇,其中《捕亡》一篇是追捕逃亡罪犯,加强监狱管理的法律;《断狱》一篇是对于违反审判制度和监狱管理制度的刑事规范,这是直接对监狱法令制度的规定。
此外,在《武德律》和《贞观律》颁行的同时,又有《武德令》和《贞观令》,共27目,其中24目为《狱官令》,对唐朝的监狱制度做了详密的规定,是唐朝监狱执法的重要而直接的指导性法令。
在《唐律疏议》中基本保存了《武德律》、《贞观律》中《捕亡》、《断狱》两篇的内容和《狱官令》中有关监狱的法律条文,成为了唐朝时期监狱管理方面最重要的法令和文献。
这些法令和文献,是我们了解唐朝法律所规定的监狱管理制度的重要基础。
唐代监狱制度
![唐代监狱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ed01a3431126edb6f1a10db.png)
论唐朝监狱制度的完备与宽仁中国监狱并非从来就有的,从地下文物发掘和史料证明,中国的监狱起源于夏。
而自监狱产生以来,它就一直为历代所重视,并随朝代更替而不断的扩充和强化,到了唐朝这个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朝代,监狱制度也有新发展并显现出完备和宽仁的特点。
一、唐朝监狱制度的完备首先,中央到地方的监狱机构设置完善,唐朝的大理寺及京城府县均设有监狱。
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是唐朝的三大司法机关。
大理寺是唐朝中央的审判机关,负责审理中央百官犯罪及京师徒刑以上案件,大理寺审判一般采取直接面审的形式,因此唐朝沿袭南北朝以来传统,设大理寺狱,作为拘押人犯的场所。
作为中央监狱,大理寺狱主要关押诸司犯罪的官吏和京城地区重要案犯。
虽然《唐六典》记载,唐朝除大理寺及京城府县均设监狱外“其余台寺监卫皆不置狱”,但是实际上唐朝的御史台也是曾设有监狱。
唐初的时候,御史台主要起的是监察的功能,但是有时也依据皇帝的诏令,对犯罪官吏进行鞠审,从而直接参与审判活动。
而一般“其鞠案禁系,则委之于大理”,贞观末年,李乾右为御史大夫,“以罪人于大理寺隔街来往,致有泄漏狱情。
”(《唐会要》卷六十)于是在御史台中设东西两狱以自系禁。
《旧唐书·高宗·中宗诸子传》记载“武承嗣使酷吏周兴诬告上金、素节谋反,召至都,系于御史台。
”这说明武后时期御史台仍有置狱,而在《旧唐书·良吏传·崔隐甫传》中也有说到御史台狱的废除,有废必先有置,这说明在唐朝历史上御史台狱的确存在过曾起过作用的。
而作为三司之一的刑部并不是独立的审判机关,没有设置监狱,也没有典狱官设置,但是刑部却是管理监察全国监狱事务的最高职能机关,无论大理寺还是京兆府都要在每月的二十五日前,将本管囚犯的犯由何关押时间申报刑部。
刑部也负责登录囚俘的名册、监督监狱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提供狱囚必需的衣粮药疗等条件。
虽然刑部不设置监狱,但是它管理监察全国监狱事务,这无疑是对设有监狱的大理寺和御史台有牵制和监督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监狱演变
1据北宋时期《广韵》彭氏注:“皋陶作狱,其制为圜,象斗,墙曰圜墙,扉曰圜扉,名曰圜土。
”
2《易·坎卦·上六》:“系用徽继,置于丛棘”
3《竹书纪年》:“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
4《史记·夏本纪》:“召汤而囚之夏台”
5《风俗通》:“三王始有狱,夏曰夏台,殷曰里......”/《史记·殷本纪》:“纣囚伯于里”
6张华《博物志》:“夏曰念室,殷曰动止,周曰稽留,三代之异名也”
7《山西通志》和《山西太原府志》:“三角城,太原县治西北,一名‘徒人城’”且“旧志云:赵襄所筑,以处徒刑,其城三面,故名三角城”据史籍记载,吴越地区也建有狱城。
8主要有:第一类为囚禁皇族与将相大臣的监狱,主要有太子家令狱、內宫狱、左右都司空狱、若卢狱、郡邸狱;第二类为囚禁后妃和宫内女性的监狱,主要有掖庭狱(永巷)、暴室(宫中监狱薄室)。
以上两座由宦官管理。
第三类为囚禁官署吏卒的监狱,主要有上林狱、都船狱、寺互狱、共工狱、未央厩狱。
9《晋书·高光传》:“是时武帝置黄沙狱,以典诏囚。
以光历世明法,用为黄沙御史,秩与中丞同。
”陈垣《史讳举例》:“晋太始四年,又置黄沙狱持书侍御史一人。
”
10京兆、河南府治所的长安、万年、河南、洛阳四县称为京县
11参见《宋史·刑法制》
12殿前马步军司、左右军巡院和四排岸司的监狱
在《宋史·刑法志》中记载了设置在京畿的监狱种类,嘉泰四年,京师各官司的监狱为:在开封,有府司、左右军巡院;在诸司,有殿前、马步军司及四排岸。
上述监狱的设置,大都与一些军国大事有关。
殿前马步军是皇家禁军,宋朝建立了一支庞大的禁卫军体系,“宋之兵制,大概有三: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禁兵者,天子之卫兵也,殿前、侍卫二司总之。
其最亲近扈从者,号诸班直,其次总于御前忠佐军头司、皇城司、骐骥院。
余皆以守京师、备征伐。
其在外者,非屯驻、屯泊,则就粮军也。
太祖鉴前代之失,萃精锐于京师,虽曰增损旧制,而规模宏远矣”[27]殿前马步军司狱大抵拘押禁军中的违法官兵。
[28]京师还设置多所监狱,如于两京河南府与应天府设有左右军巡院狱,在承袭唐及五代狱制的基础上,又作了改变。
宋哲宗规定:开封府与左右巡院狱只羁押所属范围内的案犯,不许……互堪及地方探报,庶革互送嫌仇之弊。
[29]四排岸是宋朝维护水上治安的官署,违反水上治安的人一般先被羁押在四排岸狱,真宗咸平五年曾经专门对四排岸狱系囚的问题下诏书:“四排岸司系囚无亲属者,量给薪米,仍速裁断。
”
13宋朝对犯罪之人还实行配隶之制,这些罪人的囚禁之所即各地配所或牢城。
宋制:配隶重者沙门岛,其次岭表,其次三千里至邻州,其次羁管,其次迁乡。
罪人贷死者,多配沙门岛。
景祐年间,因至沙门岛者多死。
诏当配沙门岛者,第配广南地牢城,广南罪人乃配岭北。
宋朝配役之人毕竟不同于一般囚犯,庆历三年,既疏理天下系囚,因诏诸路配役人皆释之。
[31]绍兴元年,诏:诸州编管、羁管人,在法止许月赴长吏呈验。
闻比来囚禁锁闭,甚于配隶,可令遵守成宪。
[32]各州每年开收编配羁管奴婢人及断过编配之数,各置籍。
显然,不少配隶之人就在配所定居了。
14《辽史·圣宗本纪》
15《辽史·刑法志》
16既是囚犯服劳役的场所,主要制造军器,又是羁押囚犯的监狱
17《金史》记载:金国末年,因为盗贼太多,“宗翰用大同尹高庆裔计,令窃盗赃一钱以上者皆死。
云中有一人拾遗钱于市,庆裔立斩之;萧庆知平阳府,有行人拔葱于蔬圃,亦斩之。
民知均死,由是窃盗少衰而劫盗日盛。
庆裔又请诸州郡置地牢,深三丈,分三隔,死囚居其下,徒流居其中,笞杖居其上,外起夹城,圜以重堑,宗翰从而行之。
18由于西夏史料的缺乏,仅从《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的记载
19元朝兵马指挥使司之下,设置司狱司,附有三狱:一属大都路、一属大都北城兵司马,一属南城兵司马。
文天祥《正气歌》写于此,在《正气歌》序中写到兵马司狱囚舍的情况:余囚北庭,坐一土室。
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
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烂,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阵阵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污垢,时则为人;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
由此可以推知元朝监舍的一半情形。
20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罢黜了大都督府,设立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地方则设立卫所和都指挥使司。
明朝对于刑事案件的审理,军户和民户截然分开。
军人案件的审理,有都指挥使司及卫所千户、百户负责,重要的要申报五军都督府,或由兵部奏报皇帝。
因而在明代在都指挥使司设有监狱,隶属于五军都督府和兵部。
21各地名称不一样,如卡房、班馆、自新所、候质所、知过亭、支搁亭、中公所等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