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合集下载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及公平的关系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及公平的关系

引言众所周知,任何一种社会形态下,其社会的资源由于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开展水平的限制,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稀缺性。

那么社会主体为了获得社会稀缺性资源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主体就会关注国家的分配职能部门以什么样的方式分配有限的社会资源,于是就涉及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处理问题。

只要存在社会大生产和收入利益分配,就会有效率与公平的问题。

但是,由于人们对这二者关系理解的不同,引起了对两者之间关系的许多争论。

效率与公平问题关系到经济开展活力和社会稳定,是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

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对于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在理论界和实践层面都在认真探索。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并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收入分配要“表达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那么〞。

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都明确提出,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十六大还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这就确立了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的根本原那么,目的就是既要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以发挥收入分配的鼓励功能,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大引起社会不稳定。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时机和分配过程的公平〞。

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在经济开展的根底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这些论述,都既坚持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那么,又增强了解决收入分配领域矛盾和问题的针对性,是从实际出发对效率和公平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一、效率与公平的内涵〔一〕效率的内涵1.关于效率的定义效率就经济意义而言,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从微观方面看经济效率就是生产效率,指的是单位时间里的投入产出之比,即用最少的资源生产出最大的价值产品,从宏观方面看,它是广义的经济效率,是指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即资源配置的效率最优化,既包含人的因素,又包含物的因素,力求以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增长。

经济政治与社会知识点整理

经济政治与社会知识点整理

第1 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第3 课个人的收入与理财1 商品的基本属性(P3):使用价值和价值 1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分配制度是(P2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2 货币的基本职能(P4):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价值尺度的含义: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2 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重点)(P21)流通手段的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1)坚持效率原则,就是要大力发展力,坚持使劳动者的劳动贡货币的其他职能(P5):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献和劳动报酬紧密结合起来,就是按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3 影响价格的因素:打破平均主义,激励劳动者和建设者的积极性,鼓励人们多劳动、(1)价值决定商品价格:首先,他们的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多积累。

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价值越小,价格(2)坚持公平原则,就是要防止分配不公,避免个人收入差距过越低。

其次,价格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时间、地域、文分悬殊。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是指收入分配的相对合理,投入同样化等。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的劳动和生产要素,应当获得大致相同的收入;社会成员之间收入现。

差距应当得到有效控制,以免损害社会稳定。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2)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主义有着根本区别,平均主义是完全不考虑生产活动中的劳动和生4 价值规律的作用(P6-8 )产要素的投入与贡献,人人均等。

我们既要坚持收入分配中的公平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原则,也要反对收入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的。

一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增加社会财富额基础上,社会公平才能逐步实现,没有效率作为前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经济政治与社会试题(1-14课)

经济政治与社会试题(1-14课)

经济政治与社会试题(1-14课)经济政治与社会单元试题(北师大版)《经济政治与社会》单元练习题第一单元透视经济想象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一、单项选择题1.农民收获了2000斤粮食,其中1000斤留给自己食用,200斤送给城里的亲戚,800斤送到农贸市场出售。

其中属于商品的粮食是()A.1000斤自己食用的B.200斤送给亲戚的C.800斤送农贸市场出售的 C.自己食用和送亲戚的2.废品收购站收购的旧报纸()A.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B.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C.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D.既没有使用价值,有没有价值3.关于货币的观点错误的是()A.货币是和商品同时产生的B.货币是商品C.货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D.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4.1949年5月,国民党政府的纸币发行量上升65万倍,在1937年能买两头黄牛的100元纸币只能买一粒大米的一千万分之2.45。

这一事实说明()A.纸币是国家发行的,政府可以决定发行的数量B.货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C.为了保证纸币不贬值,政府发行的纸币越少越好D.纸币作为财富储藏起来,等待纸币升值5.笔记本电脑从几万元降至几千元的根本原因是()A.技术的进步,导致生产笔记本电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B.人们的消费能力提高了C.笔记本电脑日益普及 D.市场上电脑销售存在着激烈的竞争6.近年来,彩电价格不断下跌,火柴价格不断上涨。

但是一盒火柴的价格上涨,不会涨到与一台彩电的价格相等,一台彩电的价格的价格下跌,不会跌到与一盒火柴的价格相等。

这说明()A.使用价值大的商品,价格就高B.不同的商品各有用处,无法比较价值C.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格以价值为轴心上下波动D.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所以商品价格违背了价值规律7.据报道,由于俄罗斯大量抛弃库存的铜,国际市场上铜供过于求,铜价下跌,每磅跌到1美元。

后来,西方国家和中国经济发展对铜的需求增加,世界上铜的库存又减少,使铜价回升至每磅 1.5美元。

公共经济学课件:1社会福利:效率与公平

公共经济学课件:1社会福利:效率与公平

U2'
E1
U2
U3
g E3
E2
O
埃奇沃斯框图:交换效率
O'▪ 交换符合帕累托效率标 准的条件
• 任意两个人消费两种 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相 等
MRS1牛,2郞=MRS1织,2女
▪ 两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 线的切点连结而成的曲 线称为交换契约曲线。
大米 该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 是帕累托效率点。
▪ 交换契约曲线将转换为
第1章 市场与市场效率
1.1 效率 1.2 公平 1.3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引言:评价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
▪ 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增进社会福利 ▪ 社会福利是效率与公平的函数
• 效率问题:如何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和服务; • 公平问题:产品和服务如何在社会成员间恰当分配。 ▪ 市场机制是一种有效率的经济运行机制,但它也具有 自身固有的缺陷,经济学界称之为“市场失灵”。这 就是说,市场机制并不是万能的,“看不见的手”只 能在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中发挥完美的作用,由此决 定了政府的介入和干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 从一种微小的变化中增加的社会成本。
▪ 衡量效率的简单法则 MSB MSC
▪ 如果消费者就是所出售物品的唯一受益者,且生产 者承担了制造该物品的所有成本,最优效率就是:
P* MPB MPC MSB MSC
11
1.2 公平
▪ 1 公平的作用 ▪ 2 不同标准下的公平准则 ▪ 3 收入不平等的度量
• 政策主张:最大化最小原则
▪ 采取收入Βιβλιοθήκη 分配行动,使境况最差成员的效 用最大化
▪ 罗尔斯强调,社会分配不能牺牲个人权利。在前 面教育投资的例子里,功利主义忽视了山区孩子 们的人格发育;但是按照罗尔斯的差异原则,则 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事实上,当社会分配意味 着个人间利益的此消彼长时,罗尔斯的差异原则 总是意味着完全平均的分配。

经济政治与社会知识点

经济政治与社会知识点

经济政治与社会知识点第1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1 商品的基本属性(P3):使用价值和价值2 货币的基本职能(P4):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价值尺度的含义: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流通手段的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的其他职能(P5):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3影响价格的因素:(1)价值决定商品价格:首先,他们的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价值越小,价格越低。

其次,价格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时间、地域、文化等。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

(2)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4价值规律的作用(P6-8)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5常见的消费心理(P9-10)(1)求同心理(2)求异心理(3)求名心理(4)求实心理6 走进科学消费观(重点)(P10)(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统筹兼顾,合理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第2课企业的生产与经营1 企业的含义(P11):企业是依法设立,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商品的经济组织。

企业的类型(P12):按所有制形式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按组织形式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2 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P13)第一,面向市场,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第二,创新技术,推动企业集约型发展;第三,提高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第四,改善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第五,适度扩张,追求规模效益。

3 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P15):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税收职能税收的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

税收职能税收的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

论税收的效率与公平税收是一种分配方式,也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国家征税是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在这个转移过程中,除了会给纳税人造成相当于纳税税款的负担以外,还可能对纳税人或社会带来超额负担。

所谓超额负担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征税一方面减少纳税人支出,同时增加政府部门支出,若因征税而导致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则发生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二是由于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对纳税人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则发生在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

税收的中性就是针对税收的超额负担提出的。

税收理论认为,税收的超额负担会降低税收的效率,而减少税收的超额负担从而提高税收效率的重要途径,在于尽可能保持税收的中性原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工作必须遵循公平与效率原则,而这两大原则的贯彻是在税收作为经济杠杆不断对经济进行调控的过程中最终得到实现的。

一、税收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一)税收效率原则是指用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取得尽可能多的税收收入,并通过税收分配促使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

现代税收理论一般把税收效率原则概括为3个方面:1、资源配置角度:税收分配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使社会从可利用的资源中获得最大利益。

2、经济运行角度:税收分配要有利于经济运行,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和微观经济效益的提高。

政府征税是将私人经济部门占有和使用的资源转移给政府部门的过程。

如果税收分配不当,就会造成对市场经济的扭曲,影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正确决策,给社会带来福利损失,形成所谓税收超额负担,因此,征税要遵循效率原则,使社会承受的超额负担最小,并形成较小的税收成本换取较大的所得(即效率)。

3、税务行政角度:在征税过程中征税主体支出的费用占收入的比例要尽可能地最小。

(二)税收公平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应确保公平,遵循公平原则。

公平是税收的基本原则。

在我国历史上,也多有强调税收公平的论述。

如何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如何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如何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一些情况下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

在许多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我们经常需要在效率和公平之间进行权衡。

效率通常被定义为在给定资源和时间的限制下,完成任务或达到目标的能力。

简单来说,效率关注如何在最小的资源消耗下实现最大产出。

提高效率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如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生产力和增加就业机会。

然而,过分追求效率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资源不均衡分配和环境破坏。

公平是指资源和机会的公正分配,以及保障每个人享有基本权利和福利。

公平原则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潜力,并且在资源分配上不应该存在不平等的现象。

公平可以带来社会稳定和平等的机会,但也有可能削弱个人的激励和动力。

然而,在实践中,效率和公平并不总是可以同时达到的,通常需要在两者之间进行权衡。

例如,在企业组织中,追求效率可能要求降低成本和人员规模,这可能导致一些员工失业或工会抗议,这与公平原则相矛盾。

同样,在税收政策方面,追求公平可能要求对高收入者征收更高的税收,然而这可能会削弱他们的动力和创新精神。

当然,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并不仅仅是权衡,而是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互相促进。

在一些领域,如教育和健康,公平的资源分配可以提高效率。

例如,为所有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医疗保健将有助于培养更多的人才和提高整体的生产力。

此外,公平的机会可以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和创新,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

另一方面,高效的资源分配也可以促进公平。

通过提高生产力和资源利用率,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从而改善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现象。

此外,高效的政府机构和公共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

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在实践中,政策制定者通常需要权衡不同的价值观、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并寻找在效率和公平之间的最优平衡点。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它可能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关于公平与效率的辩论

关于公平与效率的辩论

正方: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这符合中国社会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反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首先是让乘客能即时的通往目的地公平是一切社会事物进行的原旨,没有可排斥公平而能持续的所谓效率。

在铁路售票的方式上根本谈不上公平和效率之争的存在,铁道部也从来不会倡导个什么有违公平的效率----这是一个个体的常识觉悟。

在实际运行的管理中呈现的公平和效率的问题纯粹是铁道部门管理者们的非专业性和工作态度不诚恳引申的愚蠢所致。

究析铁道部门诚意其实也无意义,无优但烦的变革只让社会再确认个失望而已,社会方方面面这种现象结果也不算新鲜之事。

网售和实名制,铁道部到底是要公平还是要效率?问题的关键是:中国当前的春运政策,要解决的到底是效率问题,还是公平问题?火车票实名制是一项彻彻底底的以效率换公平的社会工程,而网络售票则相反。

五心不定,输得干净,如果这两项大工程的目标无法一致,那无异于双手互搏,拆东墙补西墙,受损的最终还是群众利益。

今年春运与往年有别,在铁道部的大力推行下,中国铁路方面实行了网络售票的新措施。

铁路系统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网络售票预售期全国统一为12天(含当日),比窗口及代售点提前2至4天不等。

以互联网为购票工具,以网络银行为付款工具,如果网络售票能够顺利实施,无疑会极大的方便旅客。

但在现实中,网络售票实施起来偏偏就不那么顺利。

开通没几天,就有无数乘客反映,购票过程中出现售票网络登陆难、提交订单过慢、余票无法查询等问题。

还有一些旅客反映,自己已成功订票,银行已扣款,自己也获得了取票号,但取票时却发现订票并未成功,或只订上了其中一部分车票。

只要铁道部真心在设备、人员和带宽上进行投入,这些在网络售票技术层面上出现的问题其实都好解决,可因为网络售票而引发的公平层面上的问题却很难解决。

比如广大民工兄弟就反应: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懂电脑、不懂网络、不懂网银,根本就没有能力通过网络购票,他们宁愿去售票口熬夜排长队,网络售票的方式对来讲很不公平。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三课个人的收入与理财ppt课件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三课个人的收入与理财ppt课件
按生产要素(技术 成果)分配
. LOGO
(三)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劳 动 者 积 极 性 增 加
贫 富 差 距 扩 大
. LOGO
(三)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贫 富 差 距 缩 小
劳 动 者 积 极 性 下 降
. LOGO
(三)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 LOGO
投资理财考量的三个要素: 安全性、流动性、收益
. LOGO
❖ 几种常见的投资工具比较
储蓄
安全 性高 收益 稳定 保值 性差
股票
风险 高 波动 大 收益 高
债券
回报 期长 收益 稳定 风险 小
保险
规避 风险 安全 性高 收益 一般
. LOGO
复利的力量
时间 本金10000元
1年 3年 5年 10年 30年 50年 100年
. LOGO
第三课重点练习
1、某员工在国有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私企兼职, 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分红2万元;出租房屋收入2万元;转让技术收 入1万元。他属于按劳分配的收入为( ) A、5万 B、6万 C、7万D、8万
2、小王月工资4500元,他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是( ) A、30元 B 300元 C 50元 D 500元
基尼系数是1943年德国经 济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根 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 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 标。数值在0-1之间,是 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 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 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低于0.2 0.2-0.3 0.3-0.4 0.4-0.5 0.5以上
收入绝对平均 收入比较平均 收入相对合理 收入差距较大 收入差距悬殊

试分析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

试分析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

试分析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鱼与熊掌可以兼得—浅谈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摘要:“公平”和“效率”是税收两⼤基本原则.然⽽.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并不是根本对⽴、互相⽭盾的.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可以做到公平与效率相互促进.强调“公平”但绝不能忽视“效率”;在坚持“公平”与“效率”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税收的调控功能.有效地促进经济、社会、⾃然等各组成部分统筹协调发展。

关键词:税收;公平;效率。

前⾔税.国家的基⽯;税收.乃国之⾎脉。

税收作为政府进⾏调控宏观和国民收⼊分配与再分配的重要⼿段.对整个社会经济运⾏以及个⼈⽣活有着重要影响。

如何保证税收调控作⽤发挥关键在于解决公平与效率问题这两个重⼤课题。

不仅因为公平和效率是征税中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且因为公平与效率之间经常发⽣⽭盾.使征税⼈经常处于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两难境地。

然⽽.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并不是根本对⽴、互相⽭盾的.两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是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的统⼀体。

正确认识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就会调动企业和个⼈的积极性.使社会⽣产充满动⼒和活⼒.促进经济的蓬勃发展。

⼀、税收以公平为本的内涵古⼈云.“天公平⽽⽆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私.故⼩⼤莫不载。

”公平.是当今法治社会的价值追求。

税收公平原则是指政府征税要使纳税⼈所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且在纳税⼈之间保持均衡。

税收公平是税收制度的重要原则.能对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作出合理的评判。

在最早由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威廉?配第提出的税收三原则中.公平原则为其核⼼。

英国古典经济学奠基⼈亚当?斯密在税收四原则中.公平原则列为⾸位。

税收作为政府进⾏调控宏观和国民收⼊分配与再分配的重要⼿段.对整个社会经济运⾏以及个⼈⽣活有着重要影响。

税收公平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市场公平和社会公平.特别是个⼈所得税的公平将直接影响到每⼀个公民的“社会平等感”.进⽽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

⼀般认为.税收公平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高考政治-重难点04--收入分配与公平(解析版)-2021年政治高考专练

高考政治-重难点04--收入分配与公平(解析版)-2021年政治高考专练

重难点04 收入分配与公平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真题:从考点角度看,收入分配与公平、分配制度是近年高考的冷考点。

从题型角度看,收入分配公平都考过主观题。

主观题常考查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等。

从命题背景材料看,通常结合土地流转、居民收入增长、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等问题进行考查。

1.准确把握财政的作业,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财政赤字2.全面把握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要注意区分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分配的最终决定因素,是根本原因,而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直接原因。

注意涉及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原因、依据的选择题,注意分析材料是涉及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分配的关系,还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与分配的关系,从而作出准确选择。

3.准确理解我国的分配方式。

注意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不能说凡是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都是按劳分配。

4.正确分析和对待收入公平问题,准确掌握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

5.要明确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区别,以及第三次分配。

6.准确掌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考向1财政的知识。

2021年高考可能会结合十九届五中全会内容、十四五规划内容,通常是以我国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的现状或改革措施为背景,考查财政作业、财政收支,大多设置体现类、依据类等题型。

考向2 我国分配制度、效率与公平。

2021年高考可能会以现实生活中效率与公平相互影响的事例或经济图表为素材,以及以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的构成为素材,通常设置选择题,考查对多种分配方式的区分;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本知识时,考查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本知识时,通常是提出某种观点,设置辨析类题型,或者是提供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相关政策措施,设置意义类等题型。

(建议用时:30分钟)1.(2020·新课标全国卷Ⅰ)为发挥农业保险对支农惠农、促进农业发展的作用,中央财政于2007年开始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

截至2019年底,农业保险累计支付赔款2400多亿元,服务农户数从0.5亿户次增至1.8亿户次,提供的风险保障从0.1万亿元增加到3.6万亿元。

关于效率与公平的几个基本问题

关于效率与公平的几个基本问题
阿瑟奥肯把平等区分为收入平等和福利平等他认为收入平等不一定福利平等因为各个人或各个家庭的需要或偏好不同同样的收入对不同的人或家庭可能带来不同的福利要达到同样的福利需要不同的人或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收入水平
关于效率与公平的几个基本问题
关于效率与公平的几个基本问题
赵 振 华
摘 要 本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西方经济学家关于效率和公平的主要思想, 提出了作者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效率和公平涵义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 关键词 效率 公平 基本问题 ( 北京 100091) 。 作者赵振华 ,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 教授 效率与公平问题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一个 永恒话题, 既要不断追求效率的提高 , 又要实现更 高程度的社会公平。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 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也是最关键的时期, 在这一新 的发展阶段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公平与效率的 关系, 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能否保持持续、 快 速、 健康发展 , 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公平与 效率的基本理论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思想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思想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 : 1 公平的涵义。 马克思恩格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了公 平的涵义: 第一, 公平是历史的、 相对的。公平是社会历 史发展的产物, 不同的社会 , 不同的阶级对公平有 不同的认识。 平等的观念 , 无论是以资 产阶级 的形式出现 , 还是以无产阶级的形式出现 , 本身都 是一种历史的产物 , 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 历史条件, 而这种历史条件本身又以长期的以往 的历史为前提。所以 , 这样的平等观念说它是什 ! 么都行 , 就不能说永恒的真理 。 希腊人和罗马 人的公平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的; 1789 年资产者 的公平要求废除 封建制度, 因为据说它 不公平。 ∀ ∀所以 , 关于永恒公平的观念不仅是因时因地 # 而变, 甚至也因人而异 。 第二, 公平的内容应该包括政治地位、 社会地 位以及经济等方面。恩格斯在 ∃反杜林论 %中谈 到 18 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时 , 指出 , 摩莱里和 马布利的平等思想, 平等的要求已经不 再限于 政治权利方面, 它也应当扩大到个人的社会地位 方面; 必须加以消灭的不仅是阶级特权, 而且是阶 & 级差别本身 。 平等应当不仅是表面的, 不仅在 国家的领域中实行, 它还应当是实际的, 还应当在 ∋ 社会的、 经济的领域中实行。 2 、 资本主义社会的表面平等而实际不平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同的侧面分析批判

第三章 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第三章  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第一节 按 劳 分 配
3.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
3.2按劳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可能?
➢ 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应当把按劳分配的本质和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区别开来。从本 质上,按劳分配是反对剥削,是承认劳动能力和劳动贡献的差别及其对分配的影响; 从实现形式上,按劳分配涉及的只是这一原则如何具体实现的问题。
➢ 从马克思非市场型的按劳分配发展成为市场型按劳分配不是对按劳分配本质的否 定,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实现按劳分配原则。市场型的按劳分配,一方面 消灭了剥削,消灭了靠生产资料的垄断占有而获得剩余价值的分配关系,实现了生 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另一方面找到了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又体现了按劳分配本质 的劳动计量方式,使按劳分配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市场型按劳分配不仅有利 于按劳分配的实现,而且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 按照以上观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其分配方式,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产品分 配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相适应。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主义分配 方式,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的本质是按劳分配。
第一节 按 劳 分 配
2.社会主义按劳分配
2.1按需分配和按劳分配 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已经消失,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 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同时,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 总之与资本主义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此时社会产品的分配实行“各尽所能,按需 分配”的原则。 在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由于社会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在各方面还带着旧 社会的痕迹,因而,社会产品在做了各项扣除后,在分配上还要实行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 则。也就是说,在社会产品做了各项扣除后,生产者按照所付出的劳动量从中获得一部 分消费资料。如同马克思所说:“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领回 来。”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就是后来所说的按劳分配。

税收的公平和效率原则

税收的公平和效率原则

税收的公平和效率原则税收的公平和效率原则税收的公平和效率原则-10-2316:53在当代社会里,制定一个良好税制,应符合公平、效率、稳定、确实、便利、节省等要求。

其中,税收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是两项最基本的原则。

一税收公平原则(一)税收公平的意义在当代经济学家看来,税收公平原则是设计和实施税收制度的最重要或首要的原则。

一方面,税收的公平性对于维持税收制度的正常运转必不可少。

例如,要是纳税人如实申报并依法纳税,必须使其相信税收是公平征收的,对每一个纳税人都是公平的。

如果人们看到与他们富裕程度相同甚至远比他们富裕的邻人少缴很多税甚至享受免税待遇,如果人们认为现实税制存在着偷漏税或避税的现象,纳税人的信心就要下降,纳税人很可能会因此而千方百计地逃税以至抗税。

另一方面,税收矫正收入分配不均或悬殊差距的作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避免爆发革命或社会**也是不可或缺的。

这也正是自威廉·配第、亚当·斯密以来的许多经济学家都将“公平”“平等”原则置于税收诸原则之首的原因所在。

那么,税收公平的含义是什么?又怎样才能使税收对所有纳税人都作到公正对待呢?税收公平原则就是指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

一是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即以同等的方式对待条件相同的人,这称作“横向公平”(亦称作“横的公平”或“水平公平”)。

二是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即以不同的方式对待条件不同的人,这称作“纵向公平”(亦称作“纵的公平”或“垂直公平”)。

可见,公平是相对于纳税人的纳税条件来说的,而不是税收本身的绝对负担问题。

或者说,税收公平问题不能孤立地看税负本身,而要联系纳税人的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

税收负担要和纳税人的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适应。

(二)衡量税收公平标准如何确定纳税人的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问题,实质上是衡量税负公平标准的选择问题。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1985年在“社会公平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的研究课题中提出来的。

主报告由周为民、卢中原撰写完成,并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通向繁荣的权衡》为题发表于《经济研究》(1986年第2期。

)•在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二:背景经济体制改革在城市展开。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社会主义经济与商品经济相联系,肯定了改革的市场导向。

但在现实中,一方面,为了“搞活国有企业”,旧体制下平均主义大锅饭式的就业、福利和保障制度改革,另一方面,个体户、私营企业等“多种经济成份”已有相当发展,出现了一批百万富翁,也出现了雇工人数远超过所谓“八人标准”乃至达百人以上的现象。

当时的收入差距、收入“不公平”程度已被不少人认为超过了“姓社姓资”的警戒线。

在这样的背景下,主报告提出的中心观点,即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主张。

•我国解放后最初实行的是贫民主义大锅饭的形式。

当时我们所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决定了如果不实行大锅饭制度,国民经济就无法维持下来。

因为解放战争以后,我国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物质财富非常缺乏。

据调查当时最高工资是最低的13倍多,而大锅饭形式是在困难的情况下大家同舟共济的表现。

但是等到形势一好,这种分配方式就难以为继了。

•经过五个“五年计划”后,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办法不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好多人不按劳付酬,而是倒过来按酬付劳:也就是说你给我多少钱,我给你干多少活。

改革开放以后,市场取向的改革,就要求按要素分配施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政策。

三:解释•“效率优先”中的“效率”指的是社会经济效率。

从经济学上来讲,效率一般来说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生产效率,是可以用投入产出来表达的,这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更重要的含义是指社会经济效率,关键的是资源配置的效率,即使所有单个的企业都达到了自己最高的生产效率,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可能并没有达到最高的效率,因为资源在社会范围内并没有达到有效率的配置。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3-7-2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3-7-2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再分配措施。本题考查能缩小收入差距的再分配措施,要注意关 键词“再分配”。 答案 D
【新闻播报】 (1)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 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
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应该坚持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
富,不断为全体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生活创造物质基础,坚持社会 公平正义。 (2)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如今我国已跃居为全球第二大经 济体。在财富的创造不断增长的同时,收入的分配却没得到很好
[理解·应用]
正确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 率 公 平
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产出 对 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 立 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是 什 么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 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 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 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 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 统 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 一 基础上才有可能。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 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 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的改善,使得目前中国社会中贫富差距不正常、连续地拉大。城
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存在着扩大的趋势。
【深度思考】 结合材料,说明如何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实现“包 容性增长”?
【参考答案】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 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1.教材P60“探究问题”
提示:观点一认为公平就是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公平,把公
平与绝对平均等同起来,是错误的。平均主义抹杀一切劳动差别, 干多干少一样,实际上是最大的不公平。观点二正确,因为公平 允许差别存在,只不过差别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税收的公平和效率原则

税收的公平和效率原则

税收的公平和效率原则税收的公平和效率原则税收的公平和效率原则-10-2316:53在当代社会里,制定一个良好税制,应符合公平、效率、稳定、确实、便利、节省等要求。

其中,税收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是两项最基本的原则。

一税收公平原则(一)税收公平的意义在当代经济学家看来,税收公平原则是设计和实施税收制度的最重要或首要的原则。

一方面,税收的公平性对于维持税收制度的正常运转必不可少。

例如,要是纳税人如实申报并依法纳税,必须使其相信税收是公平征收的,对每一个纳税人都是公平的。

如果人们看到与他们富裕程度相同甚至远比他们富裕的邻人少缴很多税甚至享受免税待遇,如果人们认为现实税制存在着偷漏税或避税的现象,纳税人的信心就要下降,纳税人很可能会因此而千方百计地逃税以至抗税。

另一方面,税收矫正收入分配不均或悬殊差距的作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避免爆发革命或社会**也是不可或缺的。

这也正是自威廉·配第、亚当·斯密以来的许多经济学家都将“公平”“平等”原则置于税收诸原则之首的原因所在。

那么,税收公平的含义是什么?又怎样才能使税收对所有纳税人都作到公正对待呢?税收公平原则就是指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

一是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即以同等的方式对待条件相同的人,这称作“横向公平”(亦称作“横的公平”或“水平公平”)。

二是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即以不同的方式对待条件不同的人,这称作“纵向公平”(亦称作“纵的公平”或“垂直公平”)。

可见,公平是相对于纳税人的纳税条件来说的,而不是税收本身的绝对负担问题。

或者说,税收公平问题不能孤立地看税负本身,而要联系纳税人的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

税收负担要和纳税人的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适应。

(二)衡量税收公平标准如何确定纳税人的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问题,实质上是衡量税负公平标准的选择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效率的含义、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2、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解释为什么要坚持效率优先。

3、能使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解释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如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使学生学会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

2、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重、难点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三、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经济学领域有这样一个比方,把社会财富比作一块“蛋糕”,我们的目标就是把这块蛋糕做大,把蛋糕分配得更合理。

那么怎样才能把这块“蛋糕”做得更大?怎样才能把这块“蛋糕”分配得更合理呢?这就涉及我们分配领域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新课讲授]1、效率与公平“三个和尚没水吃”原是一句俗话,很难考据其出处。

自从动画片《三个和尚》问世后,这句俗话便家喻户晓。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重温一下这一经典动画中的片段。

(播放:flash《三个和尚》)故事情节简单、短小精悍,但却成为经典、流传至今。

为什么?因为小故事中蕴含着大道理。

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探索一下故事中的奥妙。

故事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个现象是什么?(学生回答):“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放幻灯片)我们就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一下这一现象。

从一开始的一个和尚到两个和尚再到后来的三个和尚,人力的投入在增加,而产出又是怎样的呢?越来越少。

产出与投入的比例在减少。

换句话说,是什么在降低?(1)效率的含义经济活动中产出和投入的比率就是效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资源节约了和社会财富增加了就是效率提高了。

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用最少的资源的投入创造出最大的社会财富,也就是提高效率,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的目标之一。

说到了资源,请大家看这样一组数据:(展示图片)反映了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问题?材料1: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水资源为1/4,森林资源为1/5耕地资源为1/3 石油为1/10,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为世界人均的1/2。

材料2:一个单位GDP的能耗比较:日本 1意大利 1.33法国 1.5德国 1.5英国 2.17美国 2.67加拿大 3.5中国 11.5(学生回答)资源人均占有量低,我们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大量资源的消耗。

这两组数据能给我们一个怎样的警示?(学生回答)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把节约资源、提高效率作一件大事。

那么,怎么提高效率?让我们再回到故事中,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展示幻灯片)A、为什么和尚多了反倒没水喝了呢?(学生回答)B、如果你当长老,为改变这一局面,你会有何举措来提高大家的挑水积极性?(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看来“三个和尚没水喝”并不是一种规律。

如果能建立一种良好的分配方式,把报酬与贡献的大小挂起钩,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效率是可以提高的。

三个和尚不仅不会没水喝,甚至可以有水而且喝不完。

当然,如果分配方式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比如计划经济时代的“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你会选择什么?(不干、少干)可见,(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过渡)刚才我们说把社会财富比作一块蛋糕,那么要想把蛋糕做大,就要怎样做?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也就是要提高效率。

蛋糕做出来后,该干什么了?(分蛋糕)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应该怎样分蛋糕。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分配制度,请问是什么?都介绍了哪几种分配方式?学生回答)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的结果是什么?(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由于人的劳动能力有高有低,最终的收入就会有差别。

同时,由于人们对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这些生产要素的占有不同,也会产生收入上的差别。

(展示图片)这张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也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

那我国的贫富差距究竟有多大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个判断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

(展示幻灯片)这说明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比较严重,已经超过警戒线。

请问: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如果收入差距合理,每个人的基本生活都能有所保障,即便有差别,这种差别也是“我蹦一蹦能够着”的,所以我看到的是希望、得到的是动力。

而如果高收入的人开宝马住别墅,低收入的人是“大病拖,小病挨,快死才往医院抬”。

这低收入的人心理能平衡吗?收入过分悬殊,会导致低收入人群的心理失衡,会滋生“仇富”情绪,社会还能安定吗?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良好社会秩序的国家怎样去发展经济。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在进行分配的时候,考虑求效率的同时,还要考虑什么?(公平)(3)公平的含义和坚持收入公平分配的意义公平的含义很宽泛,有教育公平、法律公平等,我们探讨的主要指收入分配中的公平。

(展示幻灯片):争鸣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学生谈理解)公平是不是绝对的平均?(不是)。

允不允许有差别?(允许)。

但社会成员之间的差距不能过于悬殊。

(学生总结公平的含义)刚才我们讲了在分配时,一要考虑怎样把蛋糕做大,让大家分得更多──讲效率,又讲了如何把蛋糕分得合理,让大家都满意──讲公平。

请问:是把蛋糕做大重要,还是分得均匀一点更重要?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学生讨论)一致: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没有蛋糕你分什么”。

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离开效率谈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的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蛋糕分好了大家都高兴,才会更积极地去做蛋”。

只有坚持社会公平,真正做到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才能充分调动全体社会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工作积极性。

我们看问题应该辩证地看,除了有一致性外,有没有矛盾性?矛盾性体现在哪儿?(学生回答)矛盾:想要把“蛋糕”做大,就要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怎样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呢?这就要求在对“蛋糕”进行分配时将每个人的报酬与对“蛋糕”的贡献挂钩。

而每个人在能力等方面又是有差异的,所以他们所得到的蛋糕的份额必然呈现很大的差异,也就是出现不公平。

要使每个人获得的“蛋糕”份额均匀,则无疑会损伤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因此,效率与公平又是冲突的。

通过对二者关系的认识,我们懂得了在分配中应该坚持怎样的原则?(2)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前面我们所谈到了我国经济发展效率低下,资源消耗大,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

也正是因为这些年来我们坚持“效率优先”,中国经济从1990年至2006年平均增速9.7%,经济总量从1990年的全球第11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4位,这些年的发展使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那是不是每个中国人都分享到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

(展示:图片链接──短片《灰色的震撼》)这些图片全部来自我们的现实生活,看起来它与我们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是那么的不和谐,那样的大煞风景,可是他们又确确实实是我们身边的社会现象。

效率与公平究竟怎样才能统一起来呢?(3)如何做到兼顾效率与公平(展示图片)我这里有一组图片,大家猜猜这是一个什么地方?大家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村。

这就是号称“天下第一村”江西省华阴县华西村。

华西村拥有八家上市公司、60多家企业,全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

这相当于一个中型城市一年的经济总量。

现在的华西村家家住别墅,面积小的有400平方米,大的有600平方米;户户有轿车,多的人家有3辆;家家有存款,少则100万,多的过千万。

为什么他们的生活过得这样富裕,而且若干年过去了,这种日子始终保持着蒸蒸日上势头?(播放视频:专访吴仁宝)思考:华西村是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边看边记录。

(学生回答)汽车、住房、等生活必需品是按需分配,孩子的上学、老人的养老等不用自己出钱,这防止了收入差距悬殊,但这并不是主要的分配方式,更多的收入来源于按劳分配和资本分红。

这又防止了平均主义,提高了人的积极性。

A、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两种极端)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凭借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了,就像华西村和它的村民们,少数地区和人的富裕是不是真正的富裕?有句广告语说的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大家都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富裕。

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富裕起来的华西村是怎么做的。

(播放视频:共同富裕)帮近邻、结远亲B、先富与共富注意: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同等富裕,部分先富是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

C、初次分配和在分配要处理好效益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要注重公平关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也是刚刚结束的十七大关注的焦点问题,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这样的提法也是第一次。

由此可见,更加注重什么?(公平)[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讲效率,又要讲公平。

这二者是对立统一的。

重效率,使劳动者的收入和贡献挂钩,调动了劳动者创造财富的热情。

兼顾公平,照顾到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使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协调。

因此,兼顾效率与公平,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掌握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掌握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应负法律责任。

3.能够运用税收基本原理剖析一些主动纳税和偷漏税的事例,说明公民诚信纳税,依法纳税的必要性4.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自觉纳税是爱国行为。

偷税等行为是违法的可耻的。

同时,引导学生懂得公民既要有自觉纳税的意识,也要有监督税务机关执法行为的意识。

5.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解事物内部联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教材分析重点: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难点:纳税人与负税人■教具及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合作互动式教学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教学步骤,内容(1课时)一.导入:观看动漫flash《假如国家没有税收》,以此说明税收就发生在我们日常的社会经济活动中,我们每个人都间接或者直接与纳税发生着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