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八中文科数学向量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 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3.1.3 导数的几何意义导学案 新人教A版选修1-1(2021年

高中数学 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3.1.3 导数的几何意义导学案 新人教A版选修1-1(2021年

河北省承德市高中数学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3 导数的几何意义导学案新人教A版选修1-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承德市高中数学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3 导数的几何意义导学案新人教A版选修1-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承德市高中数学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3 导数的几何意义导学案新人教A版选修1-1的全部内容。

导数的几何意义1。

了解导函数的概念,通过函数图象直观地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2.会求导函数,能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求曲线上某点处的切线方程.重点: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曲线上某点处的切线方程.难点:对导数几何意义的理解.方法:合作探究一新知导学1.曲线的切线:过曲线y=f(x)上一点P作曲线的割线PQ,当Q点沿着曲线无限趋近于P时,若割线PQ趋近于某一确定的直线PT,则这一确定的直线PT称为曲线y=f(x)在点P的__________.设P(x0,y0),Q(xn,yn),则割线PQ的斜率kn=2.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y=f(x)在x=x0处的导数,就是曲线y=f(x)在x=x0处的____________,即k=f′(x0)=___________________.3.函数的导数对于函数y=f(x),当x=x0时,f′(x0)是一个确定的数.当x 变化时,f′(x)便是一个关于x的函数,我们称它为函数y=f(x)的导函数(简称为导数),即f′(x)=y′=________________。

4.深刻理解“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导函数”、“导数”的区别与联系(1)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f ′(x0)是一个__________,不是变量.(2)函数的导数,是针对某一区间内任意点x而言的.函数f(x)在区间(a,b)内每一点都可导,是指对于区间(a,b)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x0,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导数f ′(x0).根据函数的定义,在开区间(a,b)内就构成了一个新的函数,就是函数f(x)的导函数__________.(3)函数y=f(x)在点x0处的导数f ′(x0)就是导函数f ′(x)课堂随笔:在点x=x0处的__________,即f ′(x0)=____________. 5.导数的物理意义:物体的运动方程s=s(t)在点t0处的导数s′(t0),就是物体在t0时刻的__________.牛刀小试1.设f ′(x0)=0,则曲线y=f(x)在点(x0,f(x0))处的切线( )A.不存在B.与x轴平行或重合C.与x轴垂直D.与x轴斜交2.(2015·三峡名校联盟联考)曲线y=x2在点P(1,1)处的切线方程为( )A.y=2x B.y=2x-1C.y=2x+1 D.y=-2x3.如果曲线y=f(x)在点(x0,f(x0))处的切线方程为x+2y -3=0,那么( )A.f ′(x0)〉0 B.f ′(x0)<0C.f ′(x0)=0 D.f ′(x0)不存在4.函数y=f(x)=错误!在x=1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__.二.例题分析例1若函数y=f(x)的导函数在区间[a,b]上是增函数,则函数y =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可能是()练习:已知y=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f ′(xA)与f ′(xB)的大小关系是()A.f ′(xA)〉f ′(xB)B.f ′(xA)=f ′(xB)C.f ′(xA)〈f ′(xB)D.f ′(xA)与f ′(xB)大小不能确定例2已知曲线C:f(x)=x3.(1)求曲线C上横坐标为1的点处的切线的方程;(2)求过点(1,1)与曲线C相切的直线方程.练习:已知曲线方程为y=x2,求:(1)过点A(2,4)且与曲线相切的直线方程;(2)过点B(3,5)且与曲线相切的直线方程.例3 若抛物线y=4x2上的点P到直线y=4x-5的距离最短,求点P的坐标.练习:曲线y=-x2上的点到直线x-y+3=0的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精品导学案 (全书完整版)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精品导学案 (全书完整版)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汇总反证法学习目标:1.了解反证法的意义及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一般步骤.2.学会运用反证法证明有关命题.学习重点:反证法的一般步骤.学习难点:运用反证法证明有关命题.自主学习知识链接1.在证明一些命题是真命题时,一般采用__________证明的方法.2.在证明与图形有关的命题时,一般有哪些步骤?答: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习新知除了直接证明的方法,还有_________证明的方法,_________法就是常用的间接证明方法.在证明一个命题时,有时先假设命题的________不正确,然后从这个___________出发,经过逐步_______________,最后推出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矛盾的结果,从而得出________是错误的,__________正确的.这种证明命题的方法叫做反证法.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是真明题的一般步骤是: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学自测1.写出下列各结论的反面:(1)a//b;(2)a≥0;(3)b是正数;(4)有且只有一个交点;(5)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直角; (6)a ,b 中至少有一个等于0.2.求证: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相交,那么和另一条也相交. 已知:如图,a ∥b ,c 与a 相交于点P 求证: c 与b 相交四、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探究探究点:用反证法证明有关命题例1.试证明命题“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角是直角”.【归纳总结】若结论的反面不止一种情况,必须把各种可能情况全部列举出来,并逐一加以否定,才能肯定原结论是正确的. 【针对训练】试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已知: . 求证: .证明:假设 ,则 .合作探究a bcP21H F G EDC B A ∴ . 即 .这与 矛盾.假设不成立. ∴ .例2.试证明: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已知: . 求证: .证明:假设 ,则可设它们相交于点A.那么过点A 就有 条直线与直线c 平行,这与“过直线外一点 ”矛盾. ∴假设不成立.∴ .【归纳总结】在推理论证时,要把新增的已知条件(即假设的内容)加进去,然后逐步推出与已知公理或定理之间的矛盾. 【针对训练】用反证法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一: . 已知:如图,直线AB ∥CD ,直线EF 分别与直线AB 、CD 交于点G 、H ,∠1和∠2是同位角. 求证:∠1=∠2.例3.如图,在△ABC 中,AB=AC ,P 是△ABC 内的一点,且∠APB >∠APC ,求证:PB <PC (反证法)【归纳总结】反证法主要用于直接证明比较困难的命题.如结论以否定形式出现的命题,唯一性命题,结论含有“至少”“至多”等词.【针对训练】如图,在△ABC中,AB>AC,AD是内角平分线,AM是BC边上的中线,求证:点M不与点D 重合二、课堂小结反证法的意义反证法反证法的一般步骤用反证法证明有关命题当堂检测1.用反证法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大于或等于60°”时第一步应先假设()A.每一个内角都小于60°B.至多有一个内角小于60°C.每一个内角大于或等于60°D.至多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2.在证明“在△ABC中至少有一个角是直角和钝角”时,第一步应假设()A.三角形至少有一个角是直角或钝角B.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直角或钝角C.三角形中没有直角或钝角D.三角形中三个角都是直角或钝角3.反证法证明命题“同旁内角不互补的两条直线不平行”时,应先假设 .4.已知直线m、n是相交线,且直线l1⊥m,直线l2⊥n.求证:直线l1与l2必相交.5.已知a2=5,证明:a是无理数.6.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C、AB上的中点,且BD≠CE,求证:AB≠AC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学习目标:1.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会用“HL”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理解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学习重点: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学习难点:“HL”的应用.自主学习知识链接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2c=(或c=)变形:2a=(或a=),2b=(或b=)2.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二、新知预习1.动手试一试已知:两条线段(两条线段长度不相等),一条为2cm,一条为3cm.试着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3cm长的线段为三角形的斜边,2cm长的线段为其一条直角边.作法:(1)作一条线段CB,使它等于2cm;(2)过点C,作直线MC⊥CB;(3)以点B为圆心,3cm长为半径画圆弧,交射线CM于点A;(4)连接AB.△ABC即为所求2.将你画的三角形和同桌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由此你能猜想到什么呢? 【结论】由上面的画图实验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可以简写成“ ”或“ ”)3. 尝试证明以上结论 已知:如图,在Rt △ABC 和Rt '''A B C ∆中, ∠C=∠C’=90°,AB=A’B’,AC=A’C’ 求证:Rt △ABC ≌Rt '''A B C ∆ 【提示】先利用勾股定理证明另一条直角边相等,再用“SAS ”或“SSS ”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证明:自学自测 1.判断题:(1)一个锐角和这个锐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 (2)一个锐角和锐角相邻的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 (3)一个锐角与一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 (4)两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 (5)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 (6)两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7)一个锐角与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8)一直角边和斜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 2.如图,若要用“HL”证明Rt△ABC≌Rt△ABD,则还需补充条件( ) A .∠BAC=∠BAD B .AC=AD 或BC=BDC .AC=AD 且BC=BDD .以上都不正确四、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 C A ’B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探究探究点:利用“HL ”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例1.如图,B 、E 、F 、C 在同一直线上,AF ⊥BC 于F ,DE ⊥BC 于E , AB=DC ,BE=CF ,你认为AB 平行于CD 吗?说说你的理由 解:AB 平行于CD理由:∵ AF ⊥BC ,DE ⊥BC (已知)∴ ∠AFB=∠DEC= °(垂直的定义) ∵BE=CF ,∴BF=CE在Rt △ 和Rt △ 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归纳总结】用“HL ”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时,要找到一组斜边和一组直角边对应相等. 【针对训练】求证:有一条直角边及斜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例2.请写出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命题,并判断该命题的真假.【归纳总结】通过做辅助线构造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也是证明线段相等的常用方法. 【针对训练】如图:AB=AD ,∠ABC=∠ADC=90°,EF 过点C ,BE ⊥EF 于E ,DF ⊥EF 于F ,BE=DF .合作探究求证:Rt△BCE≌Rt △DCF二、课堂小结内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和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或“”)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定理到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1.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不正确的有()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B.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C.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D.两个锐角对应相等2.如图,∠A=∠D=90°,再添加一个条件,即可使Rt△ABC≌Rt△DCB,理由是.3.如图,∠B=∠D=90°,BC=DC,∠1=40°,则∠2= .4.如图所示,已知在△ABC中,∠C=90°,AD=AC,DE⊥AB交BC于点E,若∠B=28°,则∠AEC=()A.28°B.59°C.60 D.62°5.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两个滑梯的倾斜角∠ABC和∠DFE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当堂检测6.如图,公路上A、B两站相距25km,在公路AB附近有C、D两学校,DA⊥AB 于点A ,CB ⊥AB于点B.已知DA=15km,CB=10km,现要在公路上建设一个青少年活动中心E,要使得C、D两学校到E的距离相等,则E应建在距A多远处?勾股定理第2课时勾股定理的应用学习目标:1.能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计算.2.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重点: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难点:勾股定理的熟练运用.自主学习知识链接1.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2c=(或c=)变形:2a=(或a=),2b=(或b=)2.填空题:在Rt△ABC,∠C=90°,⑴如果a=7,c=25,则b= ;⑵如果∠A=30°,a=4,则b= ;⑶如果∠A=45°,a=3,则c= ;(4)如果b=8,a:c=3:5,则c= .二、新知预习如图,一个3m长的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上,这时AO的距离为2.5 m,如果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0.5m,那么梯子底端B也外移0.5 m吗?提示:梯子底端B随着梯子顶端A沿墙下滑而外移到D,那么的长度就是梯子外移的距离.②BD=-,求BD,关键是要求出和的长.③梯子在下滑的过程中,梯子的长度变了吗?④在Rt△AOB中,已知和,如何求OB?在Rt△COD中,已知和,如何求OD?自学自测1.小军量得家里新购置的彩电荧光屏的长为58厘米,宽为46厘米,则这台电视机的尺寸是(实际测量的误差可不计)()A.9英寸(23厘米)B.21英寸(54厘米)C.29英寸(74厘米)D.34英寸(87厘米)2.如图所示:是一段楼梯,高BC是3m,斜边AC是5m,如果在楼梯上铺地毯,那么至少需要地毯m.四、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要点探究探究点: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例1.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10米,另一棵高4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问小鸟至少飞行多少米?【归纳总结】解题关键是利用转化思想将实际问题转化成直角三角形模型,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未知的边长.【针对训练】如图,一根12米高的电线杆两侧各用15米的铁丝固定,两个固定点AB之间的距离是()A.13 B.9 C.18 D.10例2.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一块长3m,宽2.2m的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为什么? 思考:①薄木板怎样好通过?;②在长方形ABCD中,是斜着能通过的最大长度;③薄模板能否通过,关键是比较与的大小.解: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AC2=()2+()2=2+2=.因此AC=≈.因为AC(填“>”、“<”、或“=”)木板的宽2.2m,所以木板从门框内通过.(填“能”或“不能”)【归纳总结】根据门框的尺寸,可以求出能通过此门框的薄木板的最大宽度,然后与之作比较【针对训练】小东拿着一根长竹竿进一个宽3米的城门,他先横着拿进不去,又竖起来拿,结果竿比城门高1米,当他把竿斜着时,两端正好顶着城门的对角,问竿长几米?二、课堂小结利用勾股定理求长度勾股定理的应用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当堂检测1.现有两根木棒的长度分别是40cm和50cm,若要钉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框架,那么可以选用的木棒是()A.30cm B.40cm C.50cm D.60cm2.如图,在5×5的正方形网格中,下列数据与线段AB长最接近的是()A.4 B.5 C.6 D.73.小明用火柴棒摆直角三角形,已知他摆两条直角边分别用了6根和8根火柴棒,他摆完这个直角三角形共用火柴棒()A.20根B.14根C.24根D.30根4.一架2.5m长的梯子斜靠在一竖直的墙上,这时梯脚距离墙角0.7米,如果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0.4米,那么梯脚移动的距离是()A.0.4m B.0.9m C.0.8m D.1.8m5.如图,能否将一根70㎝长的细木棒放入长、宽、高分别为40cm、30cm、50cm的长方体盒子中?勾股定理第1课时 勾股定理 学习目标:1.掌握勾股定理,能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2.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勾股定理.学习难点:勾股定理的验证.知识链接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 ,那么它的面积是 .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那么它的面积是 . 新知预习1.下图是用大小相同的两种颜色的正方形瓷砖铺成的地面.(1)图(1)中用白色框标出的三个正方形,他们的面积之间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2)根据图(2),你能说出正方形面积之间的等量关系反映了Rt ∆ABC 三边之间怎样的关系吗?把它写出来.(3)如图(3),∆ABC 是直角三角形,∠ACB=90°.如果每个小方格子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那么Rt ∆ABC 的三边AC,BC,AB 的长各是多少?以AC,BC,AB 为边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这些面积之间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对于更一般的情形,如果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a ,b ,c ,那么可以怎样用a ,b ,c 把图中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呢?自主学习图(1)A BC图(2) ACB acb 图(3)本实验的结论如何用文字语言加以叙述?4.如图是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请根据此图验证你所得到的结论. 【提示】:用两种方法表示出大正方形的面积.【归纳总结】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 . 自学自测1.图中已知数据表示面积,求表示面积的未知数1s、2s 的值.2.图中已知数据表示边长,求表示边长的未知数1x 、2x 的值.四、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探究探究点1:勾股定理的验证例1.比较图中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并验证勾股定理.【归纳总结】利用面积验证勾股定理,即从两个不同角度看一个图形的面积,建立含直角三角形三边的等式得到a 2+b 2=c 2. 【针对训练】如图是由三个直角三角形组成的直角梯形,请证明a 2+b 2=c 2.探究点2:利用勾股定理求值例2.如图,已知在Rt △ABC 中,∠C =90, (1)若5,12,a b 则c === ; (2)若10,8,c b a 则=== ; (3)若25,24,c a b ===则 . (4)若35a :=:c ,2b =a =则 ,c = .【归纳总结】由勾股定理的基本关系式a 2+b 2=c 2,还可以得到一些变形式.如:222222,a c b b c a c a b =-=-=+,.【针对训练】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 、4cm ,则第三边长为 .二、课堂小结合作探究b c a c ABDC勾股定理的推导及验证勾股定理利用勾股定理求值1.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8,15,x ,则x = . 2.如图,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圃,有极少数人为了避开拐角 走“捷径”,在花圃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仅仅少走了 步路(假设2步为1m ),却踩伤了花草.3.如图,分别以Rt △ABC 的三边为直径作半圆,其面积分别为1S 、2S 、3S ,且15S =,212S =,则3S = .直线同侧有三个正方形a 、b 、c ,若a 、c 的 面积分别为5和12,则b 的面积为 .5.已知: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是6cm. ⑴求等边△ABC 的高. ⑵求S △ABC .勾股定理第3课时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1.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会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直角三角形及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学习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当堂检测知识链接1.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 .文字叙述: 2.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它的逆命题是: (2)如果天空在下雨,那么地面是湿的.它的逆命题是: (3)对顶角相等.它的逆命题是: 新知预习1.画图:画出边长分别是下列各组数的三角形(单位:厘米) A.3、4、3 ; B.3、4、5; C.3、4、6;D.6、8、102.测量:用你的量角器分别测量一下上述各三角形的最大角的度数,并记录如下: A._______ B._______ C.______ D.______3.判断:请判断一下上述你所画的三角形的形状. A.______ B._______ C.______ D.______4.找规律:根据上述每个三角形所给的各组边长请你找出最长边的平方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之间的关系. A.______ B._______ C.______ D.______猜想:一个三角形各边长数量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时,这个三角形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呢?(1)结论: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a 、b 、c 满足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由于以上结论是勾股定理的 命题,所以我们把这个结论叫做 . 自学自测1.判断由a 、b 、c 组成的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1)a =15,b =8,c =17 (2)a =13,b =14,c =15 (3)a =41,b =4,c =5 (4)a =45,b =1,c =43(5)a =0.5,b =1.2,c =1.3 (6) a =21,b =23,c =22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5∶12∶13,且周长为60cm ,则它的面积为 .四、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探究探究点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问题:试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提示】 构造一个与该三角形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 ,BC=b ,CA=c ,且______________. 求证:∠C=90°.证明: 作△A’B’C’,使A ’B ’=a ,B ’C ’=b ,∠____=_____°. 由勾股定理,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 ≌△A’B’C’( _______ ) ∴∠____=∠_____=90°.探究点2: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直角三角形例1.已知a ,b ,c 为△ABC 的三边,满足442222b ac b c a -=- ,试判断△ABC 的形状.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对已知条件进行等式变形,化简,看是否能得到222c b a =+ 【针对训练】已知ABC Δ的三边分别a ,b ,c ,其中a =22n m -,b =2mn ,c =22n m +(m>n ,m ,n 是正整数),ABC Δ是直角三角形吗?说明理由.例2.如图,∠C =90°,AC =3,BC =4,AD =12,BD =13,试判断△ABD 的形状,并说 明理由.【归纳总结】先求出该三角形的三边长,然后验证这三边是否满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针对训练】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F 为DC 的中点,E 为BC 上一点,且EC=14BC ,求证:AF ⊥EF .【提示】 要证AF ⊥EF ,只需证△AEF 是直角三角形.不防设正方形的边长为1(或x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分别求出AE ,EF ,AF 的长,最后进行验证.探究点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实际应用例3.“远航”号、“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远航”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 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相距30海里. 如果知道“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归纳总结】先判断△OPR 为直角三角形,便可知道PR 的方向了.CB DA【针对训练】如图,一块四边形地ABCD ,已知AD=4m ,CD=3m ,∠ADC=90°,AB=13m ,BC=12m ,则这块地的面积为( )㎡.A .24B .30C .48D .60二、课堂小结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a 、b 、c 满 足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1.分别以下列四组数为一个三角形的边长:(1)3,4,5; (2)5,12,13; (3)8,15,17; (4)4,5,6. 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 ) A .4组 B .3组 C .2组 D .1组2.三角形ABC 中,∠A,∠B,∠C 的对边分别是a,b,c,且 c+a=2b , c – a= b 21,则△ABC 的形状是 .3.△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 9 ,40 ,41 ,则△ABC 的面积为____;4.如图,在7×4的网格上有一个△ABC (A 、B 、C 分别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若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则△ABC 是( )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学习目标:当堂检测1.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及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这一性质.2.会用“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个判定方法判定直角三角形.3.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一性质,并能灵活运用.4.理解并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一性质. 学习重点: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学习难点:“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运用知识链接1.下面的图案都是由七巧板拼成的,你能从图中找出多少个直角三角形呢?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 新知预习定义: 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可以用符号“Rt △”表示,例如,直角三角形ABC 可以表示成“ ”. 2.由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 °,所以另外两个角的和是 °.于是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 . 3.试写出该定理的逆命题:如果 ,那么 . 4.上面的逆命题是 命题,于是有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 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自学自测已知△ABC 中∠A :∠B :∠C=1:2:3,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腰角三角形如图:在△ABC 中,∠ACB=90°,CD ⊥AB 于点D ,若∠A=40°, 则∠BCD=_____.3.如图,在△ABC 中,∠ACB =90º,CD 是∠ACB 的平分线,CE 是边AB 上的中线,CF 是边AB 上的高.求证:∠ECD =∠FCD .自主学习E FD CBAD BA四、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探究探究点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问题:在一张半透明纸上画出Rt △ABC ,∠C=90°;如图,将∠B 折叠,使点B 与点C 重合,折痕为ED ,连接CE .⑴∠ECD 与∠B 有怎样的关系?线段EC 与线段EB 有怎样的关系? ⑵∠ACE 与∠A 有怎样的关系?线段EC 与线段EA 有怎样的关系?⑶由此,你发现了什么结论?你能给出证明吗?试试看.已知:如图,在Rt △ABC , , . 求证: . 证明:【归纳总结】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 等于 的一半. 例1.如图,AD 是Rt △ABC 斜边上中线,若BC=10,则AD= .【针对训练】合作探究E D CB ACB AAD是Rt△ABC斜边BC上中线,若AD+BC=15cm,则AD= ,CB= .探究点2: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问题: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有何关系?请说明理由.已知:在Rt△ABC中,∠C=90°,∠A=30°,求证:BC=12 AB.【归纳总结】在直角三角形中,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例2.如图,在Rt△ABC中,∠C=90°,∠A=30°,AB+BC=12cm,则AB等于 .例3.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DE⊥AB,且BE=AE.求证:DC=2BD.【归纳总结】“30°角”的性质常常用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中证明有关结论,有以下四种常见思路:(1)若题目中出现含30°或60°角的直角三角形,则可直接运用性质证明;(2)若题目中只出现30°或60°的角,则可通过作高等方法构造直角三角形;(3)若题目中出现15°或150°的角,则在三角形外作高线构造直角三角形;(4)若题目中出现90°和60°(或30°)的角,但没有出现三角形,则可通过延长边等方法构造直角三角形.【针对训练】如图,在△ABC中,AB=AC=2a,∠ABC =15°.求S△ABC.二、课堂小结内容D C A BEF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 . 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 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1.在Rt △ABC 中,∠C=900,∠A -∠B =300,那么∠A= ,∠B= ;2.如图,在△ABC 中,∠B=50°高AD 、CE 交于H ,则∠AHC=_______.3.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及其中线之和为6,那么该三角形的斜边长为________.4.如图,在Rt △ABC 中,∠C=90°,∠B=30°,CD 是斜边AB 上的高,AD=3cm ,则AB 的长度是( )A .3cmB .6cmC .9cmD .12cm5.如图,在△ABC 中,AD ⊥BC ,E 、F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且DE=DF. 求证:AB=AC6.如图,在△ABC 中,∠C=90°,AD 平分∠CAB 交CB 于点D ,过点D 作DE ⊥AB 于点E ,若∠B=30°,CD=5. (1)求BD 的长;(2)AE 与BE 相等吗?说明理由.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 等腰(边)三角形的认识及性质定理当堂检测j H E DC BA学习目标:1.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2.借助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来理解等腰(边)三角形的性质.3.能运用等腰(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学习重点:等腰(边)三角形的性质.学习难点:等腰(边)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自主学习知识链接三角形按边来分类可分为三角形和三角形.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 .新知预习1.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 有什么特点?2.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相等的两边叫,另一边叫,两腰的夹角叫,腰和底边的夹角叫 (请在下图中标出来)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4.把上面活动中剪出的△ABC 对折,折痕为AD.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填入下表:重合的线段重合的角D5.你能验证折纸得到的结论吗?试试看.三、自学自测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那么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________ 在△ABC 中,AB=AC ,∠BAC=90°,AD 是底边BC 上的高,则∠B= °,∠C= °,∠BAD= °,∠CAD= °.四、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探究探究点1: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例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4cm ,若一边长是6cm ,则另外两边长为 .【归纳总结】遇到等腰三角形的问题时,注意:边有腰与底边之分,角有底角和顶角之分,没有说明的情况下要分类讨论.【针对训练】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8,则它的周长为( ) A .12B .16C .20D .16或20探究点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问题:如图,在等腰△ABC 中,AB=AC,点D 是边BC 上一点 已知:AD 平分∠BAC .求证:∠B=∠C ,AD ⊥BC ,BD=DC . 证明:已知:AD⊥BC.求证:AD平分∠BAC,BD=DC.证明:(3)已知:BD=DC.求证:AD平分∠BAC,AD⊥BC.证明:【总结归纳】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角相等.(简称“”)(2)等腰三角形的平分线、中线、高重合.(简称“”)2.用符号语言表述为:⑴∵AB=AC,∴∠ =∠;⑵∵AB=AC ,AD⊥BC,∴∠ =∠, = ;⑶∵AB=AC ,,∴⊥,∠BAD= ∠CAD⑷∵,AD是顶角的平分线,∴AD⊥BC, =例2.如图,△ABC中,AB=AC,BD、CE分别为∠ABC和∠ACB的平分线.求证:BD=CE.【归纳总结】“等边对等角”常用来证明两角相等.注意:应用的时候,两个角必须在同一个三角形中.【针对训练】如图,已知△ABC为等腰三角形,BD、CE为底角的平分线,且∠DBC=∠F,求证:EC∥DF.CBA例3.如图,在△ABC 中,AB=A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ACB 的平分线交AD 于点E ,求证:点E 在∠ABC 的平分线上.【归纳总结】1.“三线合一”是用来证明两角相等、两线段相等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 2.“三线合一”不能逆过来用,即:一个三角形中,已知三线中的“二线”重合(如高和角平分线重合),那么不能直接说明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但可以通过三角形全等来证明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针对训练】如图,点D,E 在△ABC 的边BC 上,AD=AE,AB=AC,求证:BD=CE .探究点3: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问题1.三条边都_________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问题2.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所以它具备 三角形的所有性质. 问题3.如图,在△ABC 中,若AB=BC=CA ,则∠A= ∠B= ∠C=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归纳】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 角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 .。

高中数学 82 向量的减法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2 学案

高中数学 82 向量的减法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2 学案

a
b
a
O
A
b
a -
b B
某某省某某市邳州市第四中学高中数学 8.2 向量的减法导学
案 苏教版必修2
高一 年级 数学 学科 b +→
x =a ,则向量a 与b 的差,记为a -b ,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a -b =a +(-b )
根据向量减法的定义和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我们可以得到向量a -b 的作图方法【思考】:已知a ,b ,怎样求作a -b ?
)三角形法则:已知a ,b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
OA a ,=−→
−OB b ,则−→−BA a -b 可以表示为从b (减向量)的终点,指向a (被减向量)的终点的向量.(强调:同起点时,a -b 是连结a ,b 的终点,并指向“被减向量a ”的向量.
a
O
A
b
a ,=−→
−OB b ,则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a +(-b )=a -b .
a
b
A
B
D O
a
b
a -
b =a +(-b )吗? a ,=−→
−DA b ,=−→
−OC c ,试证明:b +c -a =−→
−OA
a
b
a ,
b 都有||||||||||||a b a b a b -≤+≤+. .掌握向量减法概念并知道向量的减法的定义是建立在向量加法的基础上的;
a ,=→
--BC b ,=→
--AC c ,求作向量:a b c -+;
.已知向量a ,b 的模分别是|a b -的取值X 围。

.预习向量的数乘。

高中数学 平面向量系列课时教案8 教案

高中数学 平面向量系列课时教案8 教案

第八教时平面向量教材:向量的坐标表示与坐标运算目的:要求学生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较熟练地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过程:一、复习:1.复习向量相等的概念自由向量 OA =BC2.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基底) a=λ11e +λ22e其实质:同一平面内任一向量都可以表示为两个不共线向量的线性组合。

二、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1.在坐标系下,平面上任何一点都可用一对实数(坐标)来表示 问题:在坐标系下,向量是否可以用坐标来表示呢?取x 轴、y 轴上两个单位向量i , j 作基底,则平面内作一向量a=x i +y j ,记作:a =(x, y) 称作向量a的坐标如:a =OA =(2, 2) i =(1, 0) b =OB =(2, -1) j =(0, 1)c =OC =(1, -5) j =(0, 0)2.注意:1︒每一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是唯一的;2︒设A(x 1, y 1) B(x 2, y 2) 则AB =(x 2-x 1, y 2-y 1) 3︒两个向量相等的充要条件是两个向量坐标相等。

3.例一:(P109)略 三、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问题:1︒已知a (x 1, y 1) b (x 2, y 2) 求a +b ,a -b的坐标2︒已知a (x, y)和实数λ, 求λa的坐标2.解:a +b=(x 1i +y 1j )+( x 2i +y 2j )=(x 1+ x 2) i + (y 1+y 2) j 即:a +b=(x 1+ x 2, y 1+y 2) 同理:a -b=(x 1- x 2, y 1-y 2)3.结论:两个向量和与差的坐标分别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和与差。

同理可得: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表示此向量的有向线段终点的坐标减去始点的坐标。

用减法法则: ∵AB =OB -OA =( x 2, y 2) - (x 1, y 1)= (x 2- x 1, y 2- y 1)4.实数与向量积的坐标运算:已知a=(x, y) 实数λ 则λa =λ(x i +y j )=λx i +λy j∴λa=(λx, λy)结论: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等于用这个实数乘原来的向量相应的坐标。

高中数学导学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导学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导学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数学知识点。

2. 能力目标:通过练习和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概念的讲解和相关例题的讲解。

2. 难点:难点在于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解【填写具体内容,如一次函数的性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简单的问题或案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进行讲解,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和方法。

3.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带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或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5.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梳理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练习和讨论的表现来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馈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适时的反馈,鼓励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不断进步。

同时,也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模板,希望能够为您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祝您教学顺利!。

高中数学 第2章《平面向量》1从位移、速度、力到向量导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

高中数学 第2章《平面向量》1从位移、速度、力到向量导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向量》1从位移、速度、力到向量导学案北师大版必修4使用说明1.根据学习目标,课前认真阅读课本第71页到第73页内容,完成预习引导的全部内容.2.在课堂上(最好在课前完成讨论)发挥高效学习小组的作用,积极讨论,大胆展示,完成合作探究部分.学习目标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向量的概念.2. 理解零向量、单位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等概念.学习重点向量、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的概念.学习难点向量的概念,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的判断自主学习一、自主预习1.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量叫做向量;把____________ 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以A为起点,B为终点的有向线段记作____,线段AB的长度叫做有向线段AB的长度,记作_______,2.向量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AB的长度(或称____)记作_____,长度为零的向量叫做____向量,记作0,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叫做__ 向量;有向线段包括三要素____、____、____;数学中我们研究的向量是自由向量,只有大小和方向两个要素;与起点无关:只要大小和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向量就是相同的向量。

向量也可以用黑体小写字母如a,b,c,…来表示,书写用,c,b,a来表示.3.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向量a与b平行,记作______,规定0与任一向量平行,即对任意向量a都有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若a与b相等,记作___ ;5.由于任一组平行向量可以移动到同一直线上,平行向量也叫_______向量.【预习自测】1.(向量的概念)下列各量中不是向量的是()A. 浮力B.风速C.位移D.密度E.温度F.体积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零向量是没有方向的; (B )零向量的长度为0;(C) 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D) 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3.给出下列命题:○1向量AB 和向量BA 的长度相等;○2方向不相同的两个向量一定不平行;○3向量就是有向线段;○4向量0=0;○5向量AB 大于向量CD 。

廊坊八中高一第2章导学案

廊坊八中高一第2章导学案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学习目标:1.会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

2.会用描点法作出v-t 图象。

3.能从v-t 图象分析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4.了解误差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会分析实验误差,知道注意事项。

课程类型:新授课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目的:探究小车速度随______变化的规律.2.实验原理:利用________________打出的纸带,记录数据,作出图象,寻找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3.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低压________电源、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_______、细线、复写纸片、____________.4.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线拴在小车上,使细线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________.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________后,放开________,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点做计时起点.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少误差,通常用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即T=0.02 s×5=0.1 s.在选好的计时起点下面标明A,在第6点下面标明B,在第11点下面标明C,……,点A、B、C、……叫做计数点,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是x1、x2、x3、…….(5)利用________________求解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6)以速度v为____轴,时间t为____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表中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7)通过观察思考,找出这些点的分布规律.5.注意事项(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________________.(2)先__________________,计时器工作后,再________________,当小车停止运动时要及时________________.(3)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________相撞,在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________________.(4)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要适当,以免____________过大而使纸带上的点太少,或者加速度太小,而使各段位移无多大差别,从而使误差增大.(5)应先选好________和计数点并进行编号,然后再测距离.测量长度时不要用短刻度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长度,最好用长刻度尺对齐各计数点(不要移动尺子),读出各计数点间的长度值,避免测量误差的积累.(6)在坐标纸上画v-t图象时,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选取,使图象尽可能地均匀分布在坐标平面上.6.误差分析(1)减小测量误差:为了便于测量,舍掉开始的一些过于密集的点,找一个点做计时起点,量出________到该点的距离.(2)减小测量误差:一般隔5个计时点,选取一个计数点,则每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________.课堂合作探究:探究一、怎样处理实验数据?【典型例题1】请同学们思考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利用了什么方法求某一点的瞬时速度?在画速度—时间图象时是否可以把每个点都用图线连接起来呢?【反馈练习1】长木板光滑和不光滑对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有无影响?两种情况下得到的图象有何区别?(所挂钩码个数相同)规律总结:1.表格法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来确定计数点.为了计算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用连续打五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即T=0.1 s.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每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并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利用平均速度法,可求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比较瞬时速度找运动规律.2.图象法(1)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表中的v、t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2)通过观察、思考,找出这些点的分布规律.如果不计实验误差,代表小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点应全部落在某条直线上.(3)为了减小误差,连线时应使较多的点落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尽可能地对称分布在直线两侧.(4)实验结论忽略误差带来的影响,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即速度和时间关系为线性关系.探究二、解题方法练习【典型例题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x1=1.40 cm,x2=1.90 cm,x3=2.38 cm,x4=2.88 cm,x5=3.39 cm,x6=3.87 cm.那么:(1)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______ cm/s,v2=______ cm/s,v3=______ cm/s,v4=______ cm/s,v5=______ cm/s.(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速度—时间图象.(3)分析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反馈练习2】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依次选择6个实际点A、B、C、D、E、F,各相邻点间的距离依次是2.0 cm、3.0 cm、4.0 cm、5.0 cm、6.0 cm.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求出小车在B点的速度为v B=______ m/s(保留两位小数),CE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 m/s(保留两位小数).探究三、创新实验方案【典型例题3】为研究实验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规律,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上,小车拖动纸带运动时,纸带上打出的点如图所示。

高中数学 第八章 向量的应用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2

高中数学 第八章 向量的应用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2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第四中学高中数学第八章向量的应用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2
高一年级数学学科
题的过程,体会向量是一种处理几何问题、物理问题等的工具,发展运算能力
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力学问题与其它一些实际问题,
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在实际问题中有很多这样的量,它既有代数特征,又有几何特征;今天,我们就
过向量可以实现代数问题与几何问题的相互转化,所以向量是数形结合的桥梁;向量也是解决许多

(教材
:你能说出
,。

高中数学 8.1 向量的加法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2

高中数学 8.1 向量的加法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2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第四中学高中数学 8.1 向量的加法导学
案 苏教版必修2
高一 年级 数学 学科
通过将向量运算与熟悉的数的运算进行类比,使学生掌握向量加法运算的交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表示::两个向量的和仍旧是向量(简称和向量)三角形法则:根据向量加法定义得到的求向量和的方法,称为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表示:
的和,这种求向量和的方法称为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如图,已知向在平面内任取一点,作+b +=AB BC
一、回顾与反馈 (a +b ) +c =a +(b +a
a
a
b b
b
a +b
a +
b A
B
A
B
三角形法则
的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到达一艘船从。

廊坊八中文科数学向量导学案

廊坊八中文科数学向量导学案

第一节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复习目标】1.了解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其概念,掌握向量加法、减法、数乘运算及几何意义,提高利用平面图形性质解决向量问题的能力;2.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探究两个向量共线〔平行〕的充要条件,掌握共线向量根本定理的应用;3.激情投入,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一、知识要点1. 平面向量的有关概念〔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向量的根本要素:大小和方向.〔2〕向量的表示:①几何表示法;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②字母表示:a或AB .(3) 向量的长度〔模〕:即向量的大小,记作||a或||AB.(4) 特殊的向量:零向量:0||0=⇔=aa;单位向量:a为单位向量⇔1||=a.(5) 相等的向量:大小相等,方向一样的向量.(6) 相反向量:ba-=⇔ab-=⇔0=+ba.(7) 平行(共线)向量:方向一样或相反的向量,称为平行(共线)向量,记作a ∥b. 2. 向量的线性运算运算运算法那么运算性质向量加法ba+是一个向量,平行四边形法那么三角形法那么ACBCAB=+a b b a+=+()()a b c a b c++=++向量减法ba-是一个向量,三角形法那么ABOAOB=-()a b a b-=+-AB BA=-数乘向量aλ是一个向量,满足||||||a aλλ=,>λ时,a aλ与同向;<λ时,a aλ与异向;=λ时,0aλ=.()()a aλμλμ=()a a aλμλμ+=+()a b a bλλλ+=+3.重要定理、公式〔1〕平面向量根本定理:如果1e,2e是同一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对于这个平面内任一向量a,有且仅有一对实数1λ,2λ,使2211eeaλλ+=. 其中不共线的向量1e,2e称为基底.〔2〕向量共线定理:向量b与向量a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实数λ,使得abλ=,即a ∥b ⇔)0(≠=a a b λ. 二、自主体验:1.以下给出的命题正确的选项是()A .零向量是唯一没有方向的向量;B .平面内的单位向量有且仅有一个C .a 与b 是共线向量,b 与c 是平行向量,那么a 与c 是方向一样的向量D .相等的向量必是共线向量2.设a ,b 为不共线向量,AB =a +2b ,BC =-4a -b ,CD =-5a -3b ,那么以下关系式中正确的选项是( )A .BC AD =B .BC AD 2=C .BC AD -=D .BC AD 2-= 3.化简:CD DA AB ++=________.4.a 与b 是两个不共线向量,且向量a +λb 与-(b -3a )共线,那么λ=________. 5.以下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①假设||||a b =,那么a b =或a b =-②假设AB CD =,那么,,,A B C D 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③假设,a b b c ==,那么a c =④假设//,//a b b c ,那么//a c()A 4 ()B 3 ()C 2 ()D 16.在ABC ∆中,3BC BD =,那么AD = 〔 〕 ()A 1(2)3AC AB +()B 1(2)3AB AC +()C 1(3)4AC AB +()D 1(2)4AC AB +7.化简AB AC BC --=。

高中数学 第18课时 向量的概念和表示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4 学案

高中数学 第18课时 向量的概念和表示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4 学案

第18课时向量的概念及表示【学习目标】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会用字母表示向量,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2.理解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相反向量等概念.【问题情境】问题1.一位家长在市政府前问一位路人“宿迁中学新校区怎么走?”,路人答:“先走2千米,再走400米就到了。

”根据该人的回答,这位家长能找到宿迁中学新校区吗?为什么?问题2. 湖面上有三个景点O,A,B,(如图)一游艇将游客从景点O送至景点A,半小时后,再将游客送至景点B.①在整个过程中游艇所走的路程是多少?位移也是3000m吗?②路程与位移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用什么来刻画这些量呢?【合作探究】1.向量的概念:既有又有的量称为向量.问题:向量和数量有何区别?2.向量的表示方法:向量常用一条来表示.以A为起点、B为终点的向量记为AB,用小写字母来表示向量时,印刷用粗体a.书写时写成a.向量AB的大小称为向量的(或称为),记作AB a或.3.两种特殊的向量:(1)零向量:的向量称为零向量,记作0.(注意:零向量有方向,但方向不确定)(2)单位向量:的向量,叫作单位向量.注意:任意方向上都存在单位向量.思考: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起点在原点的单位向量,它们的终点的轨迹是什么图形?4.向量之间的关系:想一想:①-(-)=a②AB-=【展示点拨】]例1.已知O为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在图中所标出的向量中:(1)试找出与FE共线的向量;(2)确定与FE相等的向量;(3)OA与BC相等吗?若不相等,则它们之间有何关系?OAOAOA变式:在以图中的任两个点作为起点和终点的向量中:(1)与相等的向量有多少个?(2)的相反向量有多少个?(3)的共线向量又有多少个?例2.在4×5的方格中有一个向量AB,以图中的格点为起点和终点作向量,其中与AB相等的向量有多少个?与AB长度相等的共线向量有多少个?abca bbB a B例3.某人从点A 出发向西走200m 到达B 点,然后朝西偏北450方向走300m 到达C 点,最后又向东走200m 到达D 点.(1)按1:10000的比例作出向量,;AB BC CD 和 (2)求DA 的值.【学以致用】1.已知a b 、是任意两个向量,下列条件: ①a b =; ②a b =; ③a 与b 的方向相反 ④a 0=或b 0=; ⑤a 与b 都是单位向量.其中能判定向量a 与b 平行的是:____ 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若a =b ,b =c ,则a =c . (2)若a ∥b 且b ∥c ,则a ∥c . (3)若a =b ,则a =b .(4)0=0. (5)若A,B,C,D 四点不共线,AB DC =,则四边形ABCD 是平形四边形.(6)a b a b.>>若,则 3.在矩形ABCD 中,AB=2BC,M,N 分别为AB 和CD 的中点,在以A,B,C,D,M,N 为起点和终点的所有向量中,写出所有相等向量和相反向量。

高中数学 第八章向量的线性运算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2 学案

高中数学 第八章向量的线性运算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2 学案
2如果 与 共线,是否存在一个实数 ,使 ?
定理:向量 ( )与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 ,使 = .
【思考】:为什么要求 是非零的?
(若 = ,则 , 总共线,而 时,则不存在实数 ,使 = 成立;而 = = 时,不管 取什么值, = 总成立, 不唯一)
导 学 过 程
一、回顾与反馈
例1(教材 例3)如图2-2-10, 分别为 的边
三、探究小结:
(1)向量 与非零向量 共线的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非零实数 ,使 = .
(2)理解两向量共线(平行)的充要条件,并会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共线。
(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及注意的问题.
巩 固 训 练
1.与向量 平行的单位向量是______________.
2.若 三点共线,
则k=______________.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第四中学高中数学 第八章向量的线性运算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2
高一年级数学学科
课 题Biblioteka 向量的线性运算(四)课 型
新课
考纲要求
1.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并能运用它们证明简单的几何问题。
2.理解两个向量共线(平行)的充要条件,能表示与某个非零向量共线的向量,能判断两个向量共线;
3.通过练习使学生对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初步学会用向量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和实际应用问题
3.已知在梯形ABCD中,
教 学 后 记
教学重点
理解两个向量共线(平行)的充要条件,能表示与某个非零向量共线的向量,能判断两个向量共线;
教学难点
对两个向量共线(平行)的充要条件的理解.
预 习 指 导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高一人教B版数学必修四寒假导学案:板块八 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及向量共线的条件

高一人教B版数学必修四寒假导学案:板块八 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及向量共线的条件

第八讲向量及向量的线性运算板块八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及向量共线的条件基础知识1.向量:既有,又有的量叫做向量.2.向量的几何表示:以A为始点,以B为终点的有向线段记作。

3.向量的有关概念:(1)零向量:长度等于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2)单位向量:长度等于个单位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3)相等向量:且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4)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的向量叫做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①记法:向量a平行于b,记作。

②规定:零向量与平行.(5向量加法、减法符合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6)向量数乘定义:一般地,实数λ与向量a的乘积是一个,这种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

2.数乘向量的运算律数乘向量运算满足下列运算律:设λ,μ为实数,则(1)(λ+μ)a=;(2)λ(μa)=;(3)λ(a+b)=(分配律).特别地,我们有(-λ)a=-(λa)=λ(-a),λ(a-b)=。

3.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统称为向量的线性运算,对于任意向量a,b以及任意实数λ、μ1、μ2,恒有λ(μ1a±μ2b)=λμ1a±λμ2b。

[典型例题]例1 化简:错误!+错误!;变式化简错误!+错误!+错误!例2 化简下列式子:错误!-错误!-错误!-错误!;变式(错误!-错误!)-(错误!-错误!).例3 计算:(1)6(3a-2b)+9(-2a+b);(2)错误!错误!-错误!错误!;变式计算6(a-b+c)-4(a-2b+c)-2(-2a+c).课堂练习一、基础过关1.错误!错误!等于()A.2a-b B.2b-aC.b-a D.-(b-a)2.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错误!=a,错误!=b,其对角线交点为O,则错误!等于 ( )A。

错误!a+b B.a+错误!bC.错误!(a+b) D.a+b3.下列算式中不正确的是()A.AB,→+错误!+错误!=0 B。

错误!-错误!=错误!C.0·错误!=0 D.λ(μa)=(λμ)a 4.如右图,已知O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D为BC边的中点,且2错误!+错误!+错误!=0,那么()A.错误!=错误!B。

河北省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4.1平面向量 精品导学案

河北省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4.1平面向量 精品导学案

第四章平面向量、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知识特点】平面向量作为工具性知识,和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知识有着广泛的联系。

其中平面向量的共线与垂直,平面向量的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应用,是重点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对于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引入这部分内容,其独立性较强,一般是单独命题,其中复数的概念和复数的运算是重点知识,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重点关注】1、平面向量共线与垂直的充要条件、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应用、复数的运算是高考的热点内容,需重点关注。

2、平面向量的基本运算与三角函数结合是高考中的重要题型,此类题可以是选择、填空,也可以为中档的解答题。

向量与数列、不等式、圆锥曲线,函数等知识的综合问题。

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有较高的要求。

3、本章内容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向量具有“形与数”的两个特点,这就使得向量成了数形结合的桥梁。

【地位和作用】向量带有基础知识的特点,是一种工具性和方法性知识。

向量有一套优秀的运算系统,由于它提供的向量法、坐标法,使其成为研究高中数学的重要方法。

同时,向量又有一套优良的运算系统,几何中有关长度、角度的计算,平行、垂直的判定与证明,很多场合下都可以化归为向量的运算来完成,教材中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证明、定比分点坐标公式的导出,就是这方面典型的例子。

这些体现了数学中化归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向量“形”、“数”兼备,是数形结合的桥梁。

在运用向量知识时,充分运用几何图形直观的特点,而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又注意充分运用向量法与坐标法,处处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通过分析进两年高考中本章相关知识点的考查汇总,可以看出本章在高考命题中呈现出以下特点:1、考查题型主要是以选择、填空为主,分值为10分左右,基本属容易题;2、重点考查向量的共线与垂直,向量的夹角、模与数量积及复数的运算,注重在知识交汇处命题;3、预计在本意在今后的高考中,将以向量的运算、向量的夹角、模、数量积、复数的运算为命题热点,将更加注重向量与其他知识的交汇,以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

高中数学 (向量8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4 学案

高中数学 (向量8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4 学案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掌握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应用 【课前自主学习】:一、复习引入:1、共线向量基本定理:对于两个向量()b a a ,0≠,如果有一个实数λ,使____ ___那么b 与a 是共线向量;反之,如果b 与)0(≠a a 是共线向量,那么有且只有一个实数λ,使 2、问题:平面内任一向量是否可以用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来表示? 二、数学建构:1、情景:火箭在升空的某一时刻,速度可以分解成竖直向上和水平向前的两个分速度。

v = =2、建构:(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和2e 是同一平面内两个_ __的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 ______ _一对实数12,λλ,使得a =_____________;(2)基底:不共线的向量1e ,2e 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_____________; (3)正交分解:一个平面向量用一组基底1e ,2e 表示成1122a e e λλ=+的形式,称它为 ___ _,当1e ,2e 互相垂直时,就称为向量的_______________; 【课堂讲练互动】 一、典例分析:例1.已知向量21,e e ,求作向量2132e e a +-= ,作图:例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和BD 交于点M ,b AD a AB ==,, 试用基底b a ,表示MB MA MC ,,和MD 。

变式:若b BD aAC ==,试用基底b a ,表示,,AD AB例3. 设21,e e 是平面内的一组基底,如果,4,232121e e BC e e AB +=-=2198e e CD -= 求证:D B A ,,三点共线。

(以A 为起点) (以B 为起点)变式:若,4,232121e e BC e e AB +=-=219e e k CD -=且D B A ,,三点共线,求k 的值;例4.已知1e 、2e 是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2123e e a -=,212e e b +-=,2147e e c -=,试用a 和b 表示c二、课堂演练1、设b a ,是不共线向量,若b a 4-与b a k +共线,则实数________=k2、已知O ,A ,B 是平面上的三个点,直线AB 上有一点C ,满足20AC CB +=,则OC =_______________.(用,OA OB 表示)3、已知ABC ∆中,D 是BC 的中点,用向量AC AB ,表示向量AD = 。

高中数学 第二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全部教案姚连省编制 北师大版选修2-1

高中数学 第二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全部教案姚连省编制 北师大版选修2-1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扶风县法门高中姚连省第一课时平面向量知识复习一、教学目标:复习平面向量的基础知识,为学习空间向量作准备二、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向量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三、教学方法:探究归纳,讲练结合四、教学过程〔一〕、基本概念向量、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相反向量、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的夹角、向量的数量积。

〔二〕、基本运算1、向量的运算及其性质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21,e e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21,λλ,使a = ; 注意)(21OB OA OP +=,OA OA OP )1(λλ-+=的几何意义 3、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⑴ //a b 的充要条件是: ;〔向量表示〕⑵ 假设),(),,(2211y x b y x a ==,那么//a b 的充要条件是: ;〔坐标表示〕4、两个非零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⑴ a b ⊥的充要条件是: ;〔向量表示〕⑵ 假设),(),,(2211y x b y x a ==,那么a b ⊥的充要条件是: ;〔坐标表示〕〔三〕、课堂练习1.O 为平面上的定点,A 、B 、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假设( OB -OC )·(OB +OC -2OA )=0,那么∆ABC 是〔 〕A .以AB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 B .以BC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 C .以AB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D .以BC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2.P 是△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假设PA PC PC PB PB PA ⋅=⋅=⋅,那么P 是△ABC 的〔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3.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且−→−AC ·−→−BD =0,那么四边形ABCD 是〔 〕 A . 矩形 B . 菱形 C .直角梯形 D .等腰梯形4.||22p =||3q =,p 、q 的夹角为45︒,那么以52a p q =+,3b p q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 〕A .15BC . 14D .165.O 是平面上一定点,A,B,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 满足OA OP =)||||AC AB ++λ,),0[+∞∈λ那么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 )A .外心B .内心C .重心D .垂心 〔四〕、作业布置1.设平面向量a =(-2,1),b =(λ,-1),假设a 与b 的夹角为钝角,那么λ的取值范围是〔 〕A .),2()2,21(+∞- B .),2(+∞ C .),21(+∞- D .)21,(--∞ 2.假设()(),0,7,4,3,2=+-==c a b a 方向在则b c 上的投影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复习目标】1.了解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其概念,掌握向量加法、减法、数乘运算及几何意义,提高利用平面图形性质解决向量问题的能力;2.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探究两个向量共线(平行)的充要条件,掌握共线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3.激情投入,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一、知识要点1. 平面向量的有关概念(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向量的基本要素:大小和方向. (2)向量的表示:①几何表示法;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②字母表示:a 或AB . (3) 向量的长度(模):即向量的大小,记作||a 或||AB .(4) 特殊的向量:零向量:0||0=⇔=a a ;单位向量:a 为单位向量⇔1||=a .(5) 相等的向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向量. (6) 相反向量:b a -=⇔a b -=⇔0=+b a .(7) 平行(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称为平行(共线)向量,记作a ∥b . 2. 向量的线性运算运算运算法则运算性质向量加法b a +是一个向量,平行四边形法则AC BC AB =+ a b b a +=+三角形法则()()a b c a b c ++=++向量减法b a -是一个向量,三角形法则AB OA OB =-()a b a b -=+-AB BA =-数乘向量 a λ是一个向量, 满足||||||a a λλ=,0>λ时, a a λ与同向;0<λ时, a a λ与异向; 0=λ时, 0a λ=.()()a a λμλμ=()a a a λμλμ+=+()a b a b λλλ+=+3.重要定理、公式(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2e 是同一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对于这个平面内任一向量a ,有且仅有一对实数1λ,2λ,使2211e e a λλ+=. 其中不共线的向量1e ,2e 称为基底.(2)向量共线定理:向量b 与向量a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实数λ,使得a b λ=,即a ∥b ⇔)0(≠=a a b λ. 二、自主体验:1.下列给出的命题正确的是( )A .零向量是唯一没有方向的向量;B .平面内的单位向量有且仅有一个4 ()B 3 ()C 2 ()D 13BC BD =,则AD = ( ) = 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中,,AB a AD b c ==,则|a b c -+ 。

2,3,2AB e ke CB e e CD e e =+=+=-,若,A),||||AB AB AC +外心 ()B 内心ABC 中,O 是ABC ∆,AD CB =,则四边形ABCD 年全国Ⅰ理)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 ,两条边上的高的交点为 (C )三条中线的交点,若OB a =2006年安徽文)在中,,,AB a AD b AN ==_______。

(用a b 、表示)1,BC CN =b 表示,,OM ON MN 。

,,B C D 四点坐标依次是(1,0),(0,2),(4,3),(3,1)- ()B 矩形 ()C 菱形 ()D 平行四边形已知点)4,3(),1,3(),4,2(----C B A ,且有CM 。

共同探究:.已知向量(3,4),(sin ,cos ),a b αα==且//a b ,则 ) ABC 中,已知(2,3),4)A ,点(2,G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 空间任一向量,向量e e λλ+不一定在平面对平面内任一向量a ,使e e λλ=+的实数λ C. 0,0(13322>>=-y x y x (5,4),(3,2)a b =,则与b 平行的单位(3,1),(1,2),(1,7)b c -=-=a b c =++,并以第三节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应用教学目标:⑴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⑵掌握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及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综合问题。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教学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的综合运用一、复习:1.两个非零向量夹角的概念已知非零向量a与b,作OA=a,OB=b,则∠AOB=θ(0≤θ≤π)叫a与b的夹角.2.平面向量数量积(内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与b,它们的夹角是θ,则数量|a||b|cosθ叫a与b的数量积,记作a⋅b,即有a⋅b = |a||b|cosθ,(0≤θ≤π).并规定0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0。

3.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b等于a的长度与b在a方向上投影|b|cosθ的乘积。

4.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设a、b为两个非零向量,e是与b同向的单位向量。

1︒e⋅a = a⋅e =|a|cosθ;2︒a⊥b⇔a⋅b = 03︒当a与b同向时,a⋅b = |a||b|;当a与b反向时,a⋅b = -|a||b|。

特别的a⋅a = |a|2或aaa⋅=||4︒cosθ =||||baba⋅;5︒|a⋅b| ≤|a||b|5.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交换律:a⋅b = b⋅a数乘结合律:(λa)⋅b =λ(a⋅b) = a⋅(λb)分配律:(a + b)⋅c = a⋅c + b⋅c6平面两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已知两个非零向量),(11yxa=,),(22yxb=,试用a和b的坐标表示ba⋅。

设i是x轴上的单位向量,j是y轴上的单位向量,那么jyi xa11+=,jyixb22+=所以))((2211jyixjyi xba++=⋅2211221221jyyji yxjiyxixx+⋅+⋅+=又1=⋅ii,1=⋅jj,0=⋅=⋅ijji所以ba⋅2121yyxx+=这就是说: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等于它们对应坐标的乘积的和。

即ba⋅2121yyxx+=7.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设),(yxa=,则222||yxa+=或22||yxa+=。

(2)如果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的起点和终点的坐标分别为),(11yx、),(22yx,那么221221)()(||yyxxa-+-=(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8.向量垂直的判定设),(11yxa=,),(22yxb=,C则b a ⊥ ⇔02121=+y y x x 9.两向量夹角的余弦(πθ≤≤0)co s θ =||||b a ba ⋅⋅222221212121y x y x y y x x +++=二 基础训练:1.下列命题中是正确的有①设向量a 与b 不共线,若()()0a b a b +⋅-=,则||||a b =; ②||||||a b a b ⋅=⋅; ③a b a c ⋅=⋅,则b c =; ④若()a b c ⊥-,则a b a c ⋅=⋅ 2.已知,,a b c 为非零的平面向量. 甲:,:,a b a c b c ⋅=⋅=乙则 ( )()A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 甲是乙的充要条件()D 甲既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3.已知向量(3,4),(2,1)a b ==-,如果向量a xb +与b 垂直,则x 的值为 ()A 323()B 233 ()C 2 ()D 25-4.平面向量,a b 中,已知(4,3),||1a b =-=,且5a b ⋅=,则向量b =___ __ ____. 5.已知|a |=|b |=2,a 与b 的夹角为600,则a +b 在a 上的投影为 。

6.设向量,a b 满足||||1,|32|3a b a b ==-=,则|3|a b += 。

7.已知向量,a b 的方向相同,且||3,||7a b ==,则|2|a b -=___ ____。

8.已知向量a 和b的夹角是120°,且2||=a ,5||=b ,则a b a ⋅-)2(= 。

三 共同探究:优化方案:P67——68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应用基础训练31.已知a =(2,3),b =(-4,7),则a 在b 方向上的投影为( )A.13B .513C.565 D.652.已知a =(λ,2),b =(-3,5)且a 与b 的夹角为钝角,则λ的取值范围是( )A.λ>310 B .λ≥310C.λ<310D.λ≤3103.给定两个向量a =(3,4),b =(2,-1)且(a +x b )⊥(a -b ),则x 等于( ) A.23B .223C.323D.4234.已知|a |=10,b =(1,2)且a ∥b ,则a 的坐标为 .5.已知a =(1,2),b (1,1),c=b -k a ,若c ⊥a ,则c = .6.已知a =(3,0),b =(k ,5)且a 与b 的夹角为43π,则k 的值为 . 7.已知a =(3,-1),b =(1,2),求满足条件x ·a =9与x ·b =-4的向量x .8.已知点A (1,2)和B (4,-1),问能否在y 轴上找到一点C ,使∠ACB=90°,若不能,说明理由;若能,求C 点坐标.9.四边形ABCD 中=AB (6,1), BC =(x ,y ),CD =(-2,-3), (1)若BC ∥DA ,求x 与y 间的关系式;(2)满足(1)问的同时又有AC ⊥BD ,求x ,y 的值及四边形ABCD 的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