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生态课堂孕育灵动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崇尚生态课堂孕育灵动生命

[摘要]“生态课堂”就应是崇尚自主的课堂。以生为本的课堂,是学生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舒展儿童生命,释放潜能。尊重儿童天性,教学相长.构建和谐课堂人文滋养。

[关键词]生态课堂;人格提升;契合心理;释放潜能;舒展儿童生命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充分地思考、感悟、体验、探究,讲求自主探究学习的效果,生态课堂是人文滋养和语言发展交融的课堂,是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和谐统一的课堂,是学生的生命活力得到焕发的课堂。让语文课堂成为一个生态园地。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灵动的“生态课堂”呢?我结合教学中的感悟谈几点思考。

一、舒展儿童生命释放潜能

新课堂理应关注“人”的发展,理应善待生命的自主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关照生命的整体性,发掘生命的创造性,应该让孩子们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都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迸发出来。

教学《晏子使楚》时,学生读懂课文后,我先让学生自己确定要

扮演的角色进行课本剧表演,然后找表达能力强,能流利朗读课文的学生,自选角色做课本剧表演,下面的学生则欣赏、模仿,学生将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的想象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发展。

二、尊重儿童天性教学相长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意味着自由,意味着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意味着平等,平等参议,平等对话。我们应该让语文课堂变得快乐,成为一种享受,让师生的生命力释放。

首先,生态的课堂应该是活泼灵动的、发展变化的,也就是在预设的基础上,有新的生成,所以教师备课时要多一点预见,授课时要多些机智。

其次,因势利导,根据学习内容,关键在于教师导的技巧,是否导得自然巧妙,导得实际到位。

我们倡导“生态课堂”就应是多向互动的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互动的活动过程。在合作的环境下,在共同营造的宽松自由、活泼愉快的氛围中,互彼此激发更多灵感。

本人执教《鸟的天堂》中在教学大榕树这一环节时,提问:如果你是一只从远方飞来的鸟儿,长途跋涉之后想找个地方安家会选择这儿吗?为什么?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激烈地讨论,再各小组汇报。这

才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三、构建和谐课堂人文滋养

要构建和谐的生态课堂,就是要让生命鲜活,要让师生关系呈现和谐之美,教与学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协商、和风细雨式的。最根本的是教师善于用语言保护孩子。教师要舍得感情投资,才能有意外收获。教师要扮演主持人,创设情境,抛出话题,把学生推出场,并且做好课堂过渡句之间的串联,做好总结归纳。

教学《司马光》,一个学生说:“老师,如果掉进缸里去的是司马光该怎么办?”我随便回了一句:“掉进缸里去的是司马光,旁边当然没有司马光砸缸呀!”课完后,我还暗自庆幸自己有灵活的课堂随机应变能力,细想如果司马光是溺水者,旁边又没有能想出砸缸办法来救人的另一个“司马光”,该怎么办?多好的一个施行“自救教育”的问题呀,却被我三言两语打发了,语文的人文性被我忽略了呀!学生的智慧、潜力真是无穷无尽,成人和孩子的思维角度又不同,他们勇于创新。我在课堂上就应该大为赞赏。

四、重视学法指导,顺学而导

生态课堂适宜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开窍为基准,以课堂结构为抓手,以正确的思路为引导,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开拓学生思路。

1.精心设计导语,使学生“心动”。“心动”是指打动学生的心,使

他们有强烈的学习兴趣,产生一种探索奥妙的欲望。我认为,让学生“心动”的关键是设计好情境导入。

2.运用多媒体,使学生“眼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普及的今天,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文本情境,声音情境、图像情境、影视情境等展示文章所涉及的具体生活场景、情感氛围,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得以重现、联想,获得感悟。

3.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脑动”。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问题、惊讶开始。”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策动力,儿童天生就是探究者。通过亲身探究的学生才是真正理解的。

4.读写结合,使学生“手动”。读与写是“灵犀互启,密切相关”的,人教版的很多课文都适合安排练笔的作文。读写的形式要多姿多彩。我的语文作业经常采取留写作和朗读文章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扩展延伸写作。

5.重视朗读,使学生“口动”。古人有言:“熟读唐诗三百诗,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是心与声的交汇。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式读文,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带着这份情感进行品词品句。

五、明晰价值取向人格提升

语文教学给予孩子的就应是一双帮助他们穿透历史尘埃的理性而智慧的眼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亮出我们的人格魅力,用自己一点一滴的课堂实践来引导学生的思维。

《永生的眼睛》我深入钻研文本,发现一个细节,我紧紧抓住了“拥抱”二字,那温馨甜蜜的拥抱深深地打动了我,于是,教学中我就先让学生了解父亲的心愿,再引导他们思考讨论:为什么女儿在了解了父亲心愿后会走过去拥抱他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也觉得问题有趣,接着就有了学生们灵气飞扬的妙语,学生们都被文中的拥抱感染了,互相走出座位,跟自己敬爱的老师,有过摩擦的同学拥抱,看到了自己的狭隘,心灵和人格都得到了一次洗礼。

六、把握课堂结构契合心理

语文课堂“生态环境”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切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扩大大学生的知识接触面,让学生在与社会的互动中获得完善和发展。同时,还要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把学校、家庭、社区这样才能避免“课堂生态”的孤军作战。

生态课堂应召唤学生沉睡的潜能,它应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我们倡导和谐的生态语文课堂,追求的是师与生、人与文、情与理、导与放、思与悟。让学生如沐春风,心灵舒展,心智开启,精神和潜能得到自由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