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科学知识1.生活中的许多东西,如石头和铁,都沉入水中,漂浮在水中。
由相同材料组成的固体物体会改变它们的体积和重量,它们在水中的起伏保持不变。
2.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体积大小相同时,(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时,(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
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各种形状的(固体)橡皮泥沉入水中。
要使橡皮泥漂浮,可以将橡皮泥挖掘成(船)形或各种(空心)形状。
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
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排开的水量很大,所以受到的浮力很大)。
5.当用手按压气泡时,它会感觉到向上的力。
这支部队是(傅力)。
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沉入水底的物体具有浮力(小于重力);浮力大于重力的漂浮物。
测量泡沫在水中的浮力,通过测功机将浮力添加到水底,通过底部滑轮向下拉动绳索。
当泡沫浸入水中时,它与水接触的体积最大,排出的水量最大,浮力最大。
因此,浮体与浮力大小和排水量有关。
6.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先用测力计测出(空气)中的重力,再放入(水)中测得重力,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
沉入水底的重物,浮力(小于)重力。
7.相同尺寸的铁块和铜块在水中具有浮力(相同);相同尺寸的木块和铁块在水中的浮力(铁块的浮力大于木块);由同一块橡皮泥和船在水中的浮力制成的固体块(船的浮力大于固体块的浮力)8.不同的液体对于相同的物体所产生的浮力大小是(不同)的。
我们在判断物体在某种液体里的沉浮时,往往利用相同的体积比较轻重。
如铜能浮在水银上,是因为相同体积的铜比水银(轻),马铃薯在浓盐水中是浮而在清水中沉,因为相同体积的马铃薯比浓盐水(轻)而比清水(重)。
9.我们使用(增加船舶水量)的方法来增加小船的装载能力,并(分离船舱)来保持船舶稳定。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试题与答案
科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3、(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4、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5、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6、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是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7、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导)。
8、(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9、摆的摆动快慢及摆绳的(长度)有关。
10、(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11、(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12、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试验的多种现象。
13、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14、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15、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恒星周年视差),也能够证明地球在围绕太阳不停地转动。
16、有的物体在水中会沉,有的物体在水中会浮。
相同大小的物体(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轻重一样的物体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填“轻”或“重” “沉”或“浮”)17、古埃及人最早把一天分为(24)小时,其中夜晚(12)小时,白昼(12)小时18、不同物体的传热(速度)不一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一般是(金属)材料制成的。
比如(铁)、(铜)等,不容易传热的材料叫(热的不良导体),有(塑料、木头)等。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全).doc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全)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精华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精华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精华版)本文档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科学知识。
单元一:万有引力和地球运动- 万有引力- 引力的概念和特点- 引力的大小与距离的关系- 引力的方向-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特点- 自转引起的现象- 公转引起的现象单元二:光的传播和反射- 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的概念和特点- 光的反射规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反射与物体颜色的关系单元三:机械的简单机械与摩擦- 机械- 机械的概念和分类- 简单机械- 杠杆、轮轴、滑轮的概念和应用- 摩擦- 摩擦的概念和特点-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压力、接触面积的关系单元四:电路与导电材料- 电路- 电路的概念和组成要素(电源、导线、电灯)- 电路的开闭- 导电材料- 导电材料的概念和分类- 导体和非导体的区别单元五:色彩和光与热的传播- 色彩- 主要颜色的概念和特点- 色彩的混合与分解- 光与热的传播- 光的吸收与反射- 热的传播方式(传导、辐射、对流)单元六:生命的特征与分类- 生命的特征- 生物的共性特征(呼吸、营养、排泄、运动、生长、繁殖、感知等)-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的分类- 生物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生物的分类级别(门、纲、目、科、属、种)单元七:鸟类的适应生活- 鸟类的特点- 鸟类的外部特征和生活性- 鸟类的繁殖和产卵方式- 鸟类的栖息地和食物- 鸟类的栖息地选择和适应能力- 鸟类的食物来源和获得方式单元八:天气与气候- 天气的变化- 天气的概念和特点- 天气的变化因素(温度、湿度、风力等)- 气候- 气候的概念和特点- 气候的分布与影响因素以上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的精华知识点归纳,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将能够对相关科学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且为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科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科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五年级下册的科学概念复习资料个力就是重力。
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2、在地球的南极、北极附近,太阳升起就不落下去的日子叫(极昼);只有黑夜而没有白天的日子叫(极夜)。
3、蔷薇花丛和栖息在它周围的各种(动物)、(植物)和地下的(微生物)一起形成一个群落。
群落里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我们把它们叫做(生态系统)。
4、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联系,称为(食物链)。
人们根据食物链中不同生物的食物来源,把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把吃别人制造的食物的叫做(消费者)。
6、以植物为食物的动物叫(植食动物);以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肉食动物);两种食物都吃的动物叫(杂食动物)。
7、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成(12)个(时辰)。
每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
子时是23时至凌晨1时。
8、由于摩擦,物体运动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物体的重量(对地面的压力)等因素有关。
增大摩擦力的例子有(鞋底花纹)、(下雪天汽车轮胎上缠铁链)等,减小摩擦力的例子有(给车轴涂上润滑油)、(滑冰鞋)。
摩擦力分为(滚动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9、通过实验发现,每分钟摆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绳长短有关,与摆锤重量无关,与摆动幅度无关。
10、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和它们的栖息地,国家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还专门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
在自然保护区里,不准狩猎和采伐,不准破坏当地自然环境。
11、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称为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地球自转现象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主要原因。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公转。
12、将吹足气的气球放手后,气球向后喷气,同时推动气球向前运动的力叫反冲力。
13、世界上同一时刻各地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为了方便人们旅行和计时,国际上设立了(标准时区),整个世界分为(24)个时区,我国从西到东横跨(5)个时区,为了使全国各地有一个统一的时间,便于(工作、学习和交通),我国统一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时间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写作目的本文档旨在为五年级学生提供科学学科的复习资料。
通过系统整理和总结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帮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指导。
一、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类。
•纯物质是由同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固定化学性质和组成比例。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其组成比例可以随意改变。
2. 物质的三态物质在常温下存在的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分子间距较短,分子运动较小。
•液态:分子间距较大,分子运动较快。
•气态:分子间距很大,分子运动很快。
3. 物质的变化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态、大小、颜色等方面发生改变,但其本质并未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产生新物质。
4. 能源与能量转化能源是指能够产生一定效果的资源。
能量是指物体具有运动、变化和产生效果的能力。
•能源可以分为非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能量可以通过转化和传递实现各种功能和需求。
二、生物1. 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是由多个器官组成的复杂系统,不同的器官具有不同的功能。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循环。
•肺:用于呼吸,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肝:分解毒素和废物,合成重要化合物。
•肾:过滤血液,排除体内废物和多余物质。
2. 动植物的结构与功能动植物通过适应环境而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以生存和繁衍后代。
•动物的结构:有头部、躯干和四肢等部分,实现不同的功能。
•植物的结构:由根、茎、叶和花等部分构成,以实现营养摄取和繁殖。
3. 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环境动物和植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适应不同的生存条件。
•水生动物:生活在水中,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陆地动物:生活在陆地上,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
•水生植物:生长于水中,适应水中的光照和营养供应。
•陆地植物:生长于陆地,适应干燥和光线充足的条件。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与整理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知识点归纳与整理
1. 科学实验
- 了解科学实验的定义和意义
- 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得出结论
- 了解科学实验中的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 理解实验的可重复性和结果的客观性
2. 物质的物理性质
- 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透明度等
- 掌握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例如水的颜色是无色的,铁的硬
度很高等
3. 物质的化学变化
- 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是物质发生变化后,形成新的物质的过
程
- 掌握物质的化学变化的表现,例如铁锈的生成、水的电解等
- 理解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4. 溶液和溶解度
- 理解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到溶剂中形成的
- 了解溶解度是溶质在溶剂中最多可以溶解的量
- 掌握溶液的分类: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稀溶液
5. 气体的性质和常见气体
- 了解气体的特性:无定形、可压缩、可扩散等
- 掌握常见气体,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 理解气体的浓度和密度的概念
6. 电路和电流
- 了解电路是电流在导体中的路径
- 掌握电流的概念及其测量单位安培
- 理解电路的开关和导线的作用
7. 光的传播和反射
- 了解光的传播是光线在空气或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
- 理解镜子和凹凸透镜的作用和原理
8. 声音的传播和反射
- 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掌握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和反射
- 理解声音的频率和音量对我们的听觉产生的影响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归纳与整理。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1. 物质的分类和变化
1.1 物质的分类
- 固体:拥有一定形状和体积,不易变形。
- 液体:没有固定形状,有一定体积,可以流动。
- 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能够自由流动。
1.2 物质的变化
- 物理变化:物质的形状、体积或状态发生改变,但其组成成分没有变化。
- 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成分发生改变,生成新的物质。
2. 火的产生和燃烧
2.1 火的产生条件
- 可燃物:能够和氧气发生反应的物质,如木材、纸张等。
- 氧气:空气中的一种气体,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 火源:引发可燃物与氧气反应的能量,如火柴、打火机等。
2.2 燃烧的过程
- 点燃:将火源接触到可燃物上,使其开始燃烧。
- 进一步燃烧:燃烧物质与氧气进行剧烈反应释放出大量热和光。
- 消失:当可燃物燃烧完全,燃烧过程终止。
- 灭火:采取适当的措施将燃烧过程停止,如用水、灭火器等。
3. 地球运动和太阳系
3.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自转: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一天。
- 公转: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一年。
3.2 太阳系的组成
- 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系的主要能量来源。
- 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如地球、火星等。
- 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如月球围绕地球运行。
以上是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复资料,希望对你的考试有所帮助,加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天地人和
本章介绍了太阳系和地球,以及人类文明。
主要内容包括:
-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
-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探究日食、月食和地球的四季变化;
- 了解人类的发展和文明。
第二章万物互联
本章主要介绍了物质和能量的传递。
主要内容包括:
- 了解物体的热量传递;
- 了解声音的传播;
- 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
- 了解电的产生和电路的运用。
第三章生物与环境
本章主要介绍了生物的生存环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主要内容包括:
- 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
- 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 了解人类的健康和卫生知识;
- 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附:期末复重点
- 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的特点;
- 地球的自转、公转和四季变化;
-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
- 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颜色;
- 电的产生和电路知识;
- 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 人与自然的关系。
本文档为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包括了前三章的内容和期末复习的重点。
阅读本文档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
科学五下第四单元知识点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
他认为地球是(球体),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3.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出版了著作(《天体运行论》)。
他认为地球是(球形),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
4“地心说”和“日心说”都提出了(地球是球体)这一观点。
※布鲁诺因为拥护日心说而被罗马教皇烧死,伽利略也因此被送进宗教裁判所。
5.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6.“日心说”发表300年后,法国物理学家(傅科),进行“傅科摆”实验:(“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所指示的方向与摆的摆动方向,沿顺时针方向发生(偏移),证明(地球在自转)。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
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8.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9.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10.(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11.北极星“基本不动”的秘密:(地球围绕地轴转动,北极星正好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12.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3.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一周是(一年)。
14.(恒星的周年视差)是(贝塞尔)观察到的,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15.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卾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能量的转换知识点梳理
卾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能量的转换知识
点梳理
1.核能: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新能源。
电能:二次能源
当前人们利用的主要是可控核裂变(核反应堆)。
太阳内部不断发生着核聚变
核裂变:原子、核电站。
核聚变:
2.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不可逆。
3.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并不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
看到“匀速”则速度不变,即动能不变。
看到“加速”“减速”,即速度变化,动能也相应变化。
5.(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
看到“上升”“下降”即高度变化,重力势能也相应变化。
故此:深刻理解关键词包含的能量变化——“加速上升”“减速下降”
火箭上升的过程是加速上升,速度与高度都在增加,故动能与重力势能都增大,机械能也相应增大,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流星下落过程是加速下降,摩擦生热!故一部分机械能转化成了热能。
机械能减小!
6.机械能=动能+势能
7.看到“光滑”“不计阻力”,“不计摩擦”——即机械能守恒!
8.看到粗糙,就想到摩擦生热,则机械能减少,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9.看到“洒水车洒水”即质量减少,动能也减小。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1.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猜测:(与太阳、地球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2.西方两个重要学说:3.地球的运动:4.傅科摆的基础: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原理:(“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5.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6.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以经线为标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15°为一个时区。
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
0°经线以东为东经,0°经线以西为西经,北京位于东八区。
7.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轴是倾斜的,北极星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8.四季的成因: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有规律地变化,所以形成了四季。
9.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成因:地球的自转、公转,地轴的倾斜(倾斜角度越大,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越大)10.在我国,白昼最长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昼最短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1.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水钟(容器中水越多,水滴得越快):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课本P54)钟面2.机械摆钟摆绳钟摆摆锤摆幅无关3.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摆锤无关摆绳长度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4.摆长不等于摆绳的长度。
摆长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结合作业本P27)5.摆的特点: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影响单摆摆动快慢因素是摆绳长短,(伽利略)证实了这一点。
6.摆在摆动过程中摆幅会越来越小(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使摆的摆动幅度越来越少,最终会停下来),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主要复习资料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主要复习资料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主要复习资料第二单元热填空:1、我们平时说的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它很容易“跑来跑去”。
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直接传给另一个物体。
2、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了。
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磨擦产生了热。
此外,食物能提供我们能量,太阳能为我们带来热量。
3、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不变,体积变大,放入冷水中会发生上浮现象。
【给冷水袋子加热后为什么会浮起来,原因是体积变大了,重量不变。
】4、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容器中的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这两个容器中的水温度最终会一样高。
5、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6、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7、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8、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
因此,铁桥通常都是架在【滚轴】上。
9、大多数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胀,这两种金属就是锑和铋。
10、水、空气、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夏天架设电线时,一般要【松一些】;用水泥浇注路面时,用薄板隔成小块,目的是避免路面因热胀冷缩而损坏。
12、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或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14、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15、物体的材料不同,导热性能也不同,像铝、铁、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被称为热的良导体。
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
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Unit2 知识点整理
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Unit2 知识点整
理
本文档整理了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Unit2的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对该单元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和概括。
知识点一:太阳系和地球的运动
- 太阳系由太阳、地球和其他行星组成。
- 地球绕着太阳运动,这被称为地球公转。
-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自身围绕自己的轴旋转。
- 地球公转和自转引起了昼夜、季节和年份的变化。
知识点二:昼夜的变化
- 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的变化。
-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24小时。
- 地球的自转使太阳在地球上交替出现,形成了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 地球上的不同地区由于自转角度不同,导致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差异。
知识点三:季节的变化
- 地球公转引起了季节的变化。
- 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是一年。
- 地球绕太阳运动时,地球倾斜造成了不同季节的变化。
- 季节变化对于动植物的生长和繁衍有重要的影响。
知识点四:温度的变化
- 季节的变化导致了温度的变化。
- 太阳照射地球的方法不同,导致不同季节的温度差异。
- 在夏天,太阳直射地面,温度较高。
- 在冬天,太阳照射角度较低,温度较低。
以上是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Unit2的知识点整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和太阳系的运动,以及它们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希望这些知识对你有帮助!。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知识点复习资料
最新人教鄂教版五下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昼夜与四季1. 白天与黑夜1.随着太阳东升西落,我们迎来一个个白天和夜晚,看到周而复始的昼夜交替现象。
2.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被太阳光照亮的地方就产生白天,背着太阳光的一面便产生了晚上,从而产生了昼夜。
3.在昼夜交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哪些有规律的变化?答: a.早上的气温较低,影子较长。
b.中午的气温较高,影子较短。
C.夜空中月亮的位置会不断变化。
4.地球是太阳系里的一颗行星,除了围绕太阳运转,地球还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5.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答:因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地球在自转过程中朝向太阳的一侧会被太阳照亮,这里就是白天,背对太阳的一侧没有光照,这里就是黑夜。
随着地球不断自转,地球上的人们就会看到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周而复始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昼夜交替。
6.我们生活的地方,每天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但是地球上有些地方存在极昼和极夜现象。
7.在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及其附近,白天和黑夜常常超过24小时,白天超过24小时的现象叫做极昼,黑夜超过24 小时的现象叫做极夜。
8.极昼和极夜现象是怎样产生的?答:极昼与极夜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在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公转时,还绕着自身的倾斜地轴旋转而造成的。
地球在自转时,地轴与其垂线形成一个约23.5°的倾斜角,因而地球在公转时便出现6个月时间两级之中总有一级朝着太阳,全是白天;另一极背向太阳,全是黑夜。
南、北极这种神奇的自然现象时其他大洲所没有的。
2.谁先看到日出知识点1.为什么乌鲁木齐和北京的日出时间不一样?答:地球自转西向东,相对而言东边的日出时间永远比西边的要早,北京在乌鲁木齐东边,所以日出时间比乌鲁木齐早。
2.怎样探究两地日出时间不同的原因?答:可以用手电筒和地球仪做模拟实验,地球仪上哪里先被照亮,哪里就先迎来日出。
日出时间与地球自转方向有关,所以在转动地球仪时,应该是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
(人教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下册复习资料
(人教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下册复习资料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1、草→兔→鹰2、草→兔→蛇→鹰3、草→蝗虫→鹰4、草→蝗虫→蛇→鹰5、草→鸟→蛇6、草→鸟—→蛇→鹰第二单元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
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篇一1、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
2、大小相同的物体,越(重)越容易(沉),越(轻)越容易(浮);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小)越容易(沉),体积越(大)越容易(浮)。
3、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
4、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5、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 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6、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答:因为轮船好像一个很大的铁碗,它的体积比铁块大得多,排开的水量也大得多,船受到的浮力就大大超过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所以船就可以浮在水面上了。
7、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8、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9、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
当物体静止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10、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1、马铃薯在浓的盐水、糖水等液体里都能浮起来。
因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上浮。
1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有关。
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水重,下沉;比相同体积的水轻,上浮。
13、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
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液体重,下沉;比相同体积的液体轻,上浮。
14、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15、测量液体轻重的仪器叫作(比重计)。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篇二一、时间在流逝:我们可以用有规律或有节奏的活动来估计时间,如数心跳、有节奏地敲桌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全)第一单元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6、(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7、(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10、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1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17、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18、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9、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20、(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21、我们古时把一天分成(12)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小时,晚上(12)个小时。
22、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
23、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
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
24、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2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
26、摆在摆的过程中(方向不变)、(速度不变),(幅度越来越小)。
127、我们通过(摆锤的重量)、(摆的幅度)、(摆绳的长度)来研究,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3、(“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10、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11、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1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3、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4、(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15、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16、(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7、(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8、(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9、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
20、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21、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
22、(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
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日心说”)和(“地心说”)都可以解释。
2、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
3、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着作《天体运行论》。
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
4、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5、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地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自转的方向和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6、地球在自转,自转的方向不同,决定了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和顺序也(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7、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法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
在地图上越是(东面)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
8、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9、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转动的,因为夜晚看天空北极星是不动的,它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10、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12、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北极星不动)等。
13、地球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14、(恒星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交替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
15、(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6、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正午,古人发现在同一地点的杆子在地面上的影子长度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