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及地质图(终审稿)
常见地质构造图片及描述
一、板劈理:板岩所特有的连续劈理。
它发育在细粒的低级变质岩中,肉眼极难区别出劈理域或微劈石;在显微尺度上,劈理域由平行面状或交织状排列的云母或绿泥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富集成薄膜或薄层,宽约0、005毫米;微劈石由石英、长石等浅色矿物的集合组成,呈薄板状或透镜状,宽约1~0、01毫米或以下。
板劈理使板岩具有良好的可劈性,将岩石劈成十分平整的薄板。
二、劈理折射:强弱相间的岩层中,强硬层中的劈理与软弱层中的劈理以不同角度与层理相交,强硬层中为间隔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大;软弱层中为连续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小。
三、矩形石香肠:白云岩中的硅质条带拉断形成矩形石香肠,反映硅质能干层(强硬层)与白云岩软弱层之间的高粘性差。
(石香肠构造,各位可还记得~)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
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
在被拉断的强硬岩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
四、透镜状石香肠:灰岩中相对强硬的白云岩形成的透镜状石香肠构造。
香肠体的两端有分泌的方解石充填,示压溶作用的存在。
五、挠曲:在水平或平缓的岩层中,由一般岩层突然变陡而表现出的膝状弯曲,或就是由于岩层翘曲或其她与缓变形所形成的弯曲。
六、膝状褶皱:以早期板劈理为变形面发生褶皱,由左到右褶皱形式发生变化,既由膝状-箱状-圆弧状渐变过渡。
七、膝折: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膝折带组成的尖棱褶皱,称为膝折褶皱;两翼平直,转折端尖棱。
八、平缓褶皱:平缓褶皱就是指翼间角小于180°、大于120°的褶皱。
九、开阔褶皱:翼间角为120°~70°的褶皱。
十、 W型对称褶皱:为石英岩中的W型对称褶皱。
中部褶皱较紧闭,向两侧逐渐开阔,褶皱转折端加厚,翼部减薄。
十二、不对称N型褶皱:不同褶皱层的褶皱形态的变化,强硬的硅质层(石英岩)具典型的相似褶皱的特点,较软弱的铁质层(富磁铁矿层)为顶厚褶皱。
27张动图了解全球地质构造
27张动图了解全球地质构造
1
盘古大陆分裂和大陆漂移
2
大陆 - 海洋俯冲带
3
印度 - 亚洲大陆碰撞
4
南太平洋的形成
5
海底扩张和海洋磁异常
6
加拿大冰盖和海岸线移动
7
沿海侵蚀与海洋梯田的形成
8
通过海底扩张形成的南太平洋
9
北太平洋板块构造史
10
南太平洋板块构造史
11
1.7亿年至今
非洲板块和北美洲板块间
大洋中脊的生长过程
12
石油沿断裂和多孔介质
向上运移的过程
13
圣芭芭拉海峡挤压缩短过程中油气向上运移和
在背斜转折端富集的过程
14
圣芭芭拉海峡
南北向褶皱和断裂的形成过程15
加利福尼亚更新世横断山脉挤压缩短过程
16
加利福尼亚河流
冲积平原的形成过程
17
加利福尼亚
横断山脉演化过程
18
切萨皮克湾地区
中新世化石层的形成
19
切萨皮克湾地区
中新世海岸线移动
(12-16百万年)
来源:矿山之星。
常见地质构造图片及描述修订稿
常见地质构造图片及描述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一、板劈理:板岩所特有的连续劈理。
它发育在细粒的低级变质岩中,肉眼极难区别出劈理域或微劈石;在显微尺度上,劈理域由平行面状或交织状排列的云母或绿泥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富集成薄膜或薄层,宽约毫米;微劈石由石英、长石等浅色矿物的集合组成,呈薄板状或透镜状,宽约1~毫米或以下。
板劈理使板岩具有良好的可劈性,将岩石劈成十分平整的薄板。
?二、劈理折射:强弱相间的岩层中,强硬层中的劈理和软弱层中的劈理以不同角度与层理相交,强硬层中为间隔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大;软弱层中为连续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小。
?三、矩形石香肠:白云岩中的硅质条带拉断形成矩形石香肠,反映硅质能干层(强硬层)与白云岩软弱层之间的高粘性差。
(石香肠构造,各位可还记得~)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
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
在被拉断的强硬岩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
?四、透镜状石香肠:灰岩中相对强硬的白云岩形成的透镜状石香肠构造。
香肠体的两端有分泌的方解石充填,示压溶作用的存在。
?五、挠曲:在水平或平缓的岩层中,由一般岩层突然变陡而表现出的膝状弯曲,或是由于岩层翘曲或其他和缓变形所形成的弯曲。
六、膝状褶皱:以早期板劈理为变形面发生褶皱,由左到右褶皱形式发生变化,既由膝状-箱状-圆弧状渐变过渡。
?七、膝折: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膝折带组成的尖棱褶皱,称为膝折褶皱;两翼平直,转折端尖棱。
?八、平缓褶皱:平缓褶皱是指翼间角小于180°、大于120°的褶皱。
?九、开阔褶皱:翼间角为120°~70°的褶皱。
?十、 W型对称褶皱:为石英岩中的W型对称褶皱。
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示意图
能量大的海浪,先将沙滩的沙子搬运到海平面以 上较安静的区域,然后对海岸线的基岩发生侵蚀 作用,形成浪蚀阶地
22、古地理构造的演化
23、晶形的变换
24、阿尔卑斯山罗纳冰川的消融
25、垂直侵蚀和V字型侵蚀
26、一组应力作用于同一物体,在不同部位发 生纯剪切和简单剪切
27、长石三角图长石类质同象替代很发育, 化学组成常用Orx,Aby,Anz(x+y+z=100) 表示。Or、Ab和An分别代表 KAlSi3O8、NaAlSi3O8和CaAl2Si2O8 3种组分。 也就是Or-钾长石,Ab-钠长石,An-钙长石
18、加拿大冰盖的扩大和消融对海平面的影响 加拿大冰盖的变化对南极洲冰盖的影响
• 加拿大冰盖的变化对北美附近的海平面的 影响
• 细节展示
19、冰川消融对旧金山湾的影响
20、冰川消融对波斯湾的影响
21、能量不同的波浪对海岸的侵蚀作用
能量小的海浪,搬运海岸线附近沙滩的沙子,沙 滩对波浪具有缓冲作用,可以对海岸线起到一定 的保护。
28、晶体的对称要素 对称面
旋转反伸轴
对称中心
对称轴
29、晶形结构的旋转
30、等大球体的六方最紧密堆积
31、不同方向晶体生长差异对晶形的影响 左边v1=v2,右边v1>v2
32、晶体单元格的推导过程
1、大洋中脊的形成
2、晶洞的形成
3、石油沿背斜发生的运移和聚集,形成油藏
4、石油沿断层发生泄漏
5、地层受力发生弯曲、断裂、沉降、沉积等过 程
5、地层受力发生弯曲、断裂、沉降、沉积 等过程
7、河流的沉积作用
8、地层发生伸展和旋转 伴随着地幔上涌, 频繁的火山活动, 而后接受沉积。
史上最全中国各类地质图集(共95张)1
史上最全中国各类地质图集(共95张)1
小桔整理了地质工作者在工作学习研究过程中所需的世界地质图、亚洲地质图、中国地质图、区域地质图、各省份地质图以及其他相关地质图件,供大家参阅!
整合自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公开成果
仅供学习交流
版权归所属方所有
如需高清大图
请加小桔索取!
世界地质图
亚洲地质图
亚欧地质图
中国地质图1:5000000
中国地质图
1:4000000
中国西部及邻区地质图
东北地区地质图
华北地区地质图
南岭地区地质图
祁连山地区地质图
秦岭-大巴山地区地质图
青藏高原地区地质图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质图
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图
中国第四纪地质图
安徽省地质图
北京市地质图
福建省地质图
甘肃省地质图
广东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地质图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图
贵州省地质图
海南省地质图
河北省地质图
河南省地质图
黑龙江省地质图
湖北省地质图
湖南省地质图
吉林省地质图
江苏省地质图。
常见地质构造图片及描述
一、板劈理:板岩所特有的连续劈理。
它发育在细粒的低级变质岩中,肉眼极难区别出劈理域或微劈石;在显微尺度上,劈理域由平行面状或交织状排列的云母或绿泥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富集成薄膜或薄层,宽约0.005毫米;微劈石由石英、长石等浅色矿物的集合组成,呈薄板状或透镜状,宽约1~0.01毫米或以下。
板劈理使板岩具有良好的可劈性,将岩石劈成十分平整的薄板。
二、劈理折射:强弱相间的岩层中,强硬层中的劈理和软弱层中的劈理以不同角度与层理相交,强硬层中为间隔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大;软弱层中为连续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小。
三、矩形石香肠:白云岩中的硅质条带拉断形成矩形石香肠,反映硅质能干层(强硬层)与白云岩软弱层之间的高粘性差。
(石香肠构造,各位可还记得~)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
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
在被拉断的强硬岩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
四、透镜状石香肠:灰岩中相对强硬的白云岩形成的透镜状石香肠构造。
香肠体的两端有分泌的方解石充填,示压溶作用的存在。
五、挠曲:在水平或平缓的岩层中,由一般岩层突然变陡而表现出的膝状弯曲,或是由于岩层翘曲或其他和缓变形所形成的弯曲。
六、膝状褶皱:以早期板劈理为变形面发生褶皱,由左到右褶皱形式发生变化,既由膝状-箱状-圆弧状渐变过渡。
七、膝折: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膝折带组成的尖棱褶皱,称为膝折褶皱;两翼平直,转折端尖棱。
八、平缓褶皱:平缓褶皱是指翼间角小于180°、大于120°的褶皱。
九、开阔褶皱:翼间角为120°~70°的褶皱。
十、W型对称褶皱:为石英岩中的W型对称褶皱。
中部褶皱较紧闭,向两侧逐渐开阔,褶皱转折端加厚,翼部减薄。
十二、不对称N型褶皱:不同褶皱层的褶皱形态的变化,强硬的硅质层(石英岩)具典型的相似褶皱的特点,较软弱的铁质层(富磁铁矿层)为顶厚褶皱。
地质构造图片展示
地形倒置 向斜成山
背斜
成谷
(二)断块山
1.断层的形成: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 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 形成了断层。
断层示意
华山
地垒 上升岩块——
:
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泰山
华山北坡大断崖
庐山
返回
火山
代表:火山:富士山
休眠火山:乞力马扎罗山
死火山:阿空加瓜山
火山也会带来。。。。
返回
黄石的返喷回 泉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线路
的选择
的分布
交通运输线路 延伸的方向
表 以公路为主, 现 铁路为辅
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 前进迂回
带
呈“之”字形
修建公路的成本和
流水作搬用运作用
流水堆积地貌
风力作堆用积形作成用的地表形态
风
黄土高原深厚的黄土---风力堆积作用
海水作堆用积形作成用的地表形态
汉源一中 高寒
主要类型
褶皱山 断块山 火山
一 褶皱山
背斜和向斜:
1 形态: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常态)
2岩层的新老关系 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较新; 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较老
风化作用
花岗岩球状风化
生物风化作用
流水作用形成的侵地蚀表作形用态
瀑
峡
布
谷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流水侵蚀作用
风力作侵用蚀形作成用的地表形态
风 蚀 蘑 菇
风 蚀 柱
戈 壁
戈 壁 近 看
戈 壁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二、地质构造及地质图Ⅰ.名词解释1.地质构造P23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岩石变形与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被称为地质构造。
2.地质作用P24就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就是地幔与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与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3.绝对年代法P25就是指通过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依此排列出各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4.相对年代法P25就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与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5.褶皱构造P32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
6.背斜P32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
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背倾斜。
7.向斜P32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
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向倾斜。
8.节理P35就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9.断层P37就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10.地质图P43就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按一定比例缩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与各种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1.岩层产状就是指( )。
P31A.岩层在空间的位置与分布B.岩层在空间的延伸方向C.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D.岩层在空间的倾斜程度2.岩层的倾角表示( )。
P31A.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夹角B.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交线方位角C.岩层面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交线的夹角D.岩层面的倾斜方向3.当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时,岩层就是( )。
P30A.缓倾岩层B.陡倾岩层C.水平岩层D.直立岩层4.岩层产状记录为145∠5时,表示岩层的走向为( )。
P32A. 5°B.145°C.35°D.175°5.岩层产状记录为S45°E∠15°S时,表示岩层倾向为( )。
第二章地质构造与地质图2
二、相对年代法
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 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 法。
三、相对年代的确定方法
地层层序法 生物演化律法 地层接触关系法
地层层序法
新
老
A
B
地层相对年代的确定(地层层序正常时)
A—地层水平;B—地层倾斜;
3.桥基的稳定性
岩层的产状、偏力、断层破碎带、软弱带 对桥基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1)当岩层产状倾向下游,其中又有软弱 夹层时会因水的冲蚀影响到基础的稳 定性,如果软弱夹层较厚,会使基础 受力不均,产生不均匀沉陷以致发生 破裂现象;
(2)若地基位于断层破碎带,一般是不稳定的, 应加以特别处理,否则会出现不均匀沉陷 或产生基础滑动;
1. 平叠坡
主要软弱结构面为水平的。这种斜坡一 般比较稳定。
2. 顺向坡
主要是指软弱结构面的走向与边坡面的走 向平行或比较接近,且倾向一致的边坡。
b<a
边坡稳定性最差
b a
稳定性较好
3. 逆向坡
主要软弱结构面的倾向与坡面倾向相反, 这种边坡一般是稳定的。
4. 斜交坡
主要软弱结构面与坡面走向成斜交关系。 其交角越小,稳定性越差。
水平褶曲倾伏褶曲源自5、断层:在地质图上通常用红色的或较粗 的线醒目地表示断层,在断层线上,一般 还用符号说明断层的类型和产状。
(二)各种接触关系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1.整合接触:时代连续,地质界线呈平行 带状分布;
2.平行不整合:时代不连续,地质界线呈 平行带状分布;
一、地质图的主要类型 二、各地质因素在地质图上的反映 三、地质图的阅读步骤和剖面图的制作 四、地层综合柱状图
中国62张高清地质图
中国62张高清地质图我们为大家整理了62张高清地质图,供大家学习收藏!整合自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公开成果,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所属方所有。
世界地质图亚洲地质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中国主要构造体系图中国印支期古构造图中国燕山期古构造图中国岩石圈板块构造图中国新构造图中国水文地质图中国侵入岩图中国侵入岩同位素年龄图中国前寒武系同位素年龄图中国加里东期古构造图中国及周边地震震中分布图中国及毗邻海区岩石圈动力学图中国及毗邻海区航空磁力异常图中国火山岩图中国火山岩同位素年龄图中国华力西期古构造图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图中国第四纪地质图中国地势图中国大地构造图中国布格重力异常图中国变质地质图长江中下游地区地质图青藏高原地区地质图祁连山地区地质图南岭地区地质图华北地区地质图东北地区地质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图青海省地质图江西省地质图湖南省地质图浙江省地质图云南省地质图西藏自治区地质图天津市地质图台湾省地质图四川省、重庆市地质图上海市地质图陕西省地质图山西省地质图山东省地质图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图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图辽宁省地质图吉林省地质图江苏省地质图湖北省地质图黑龙江省地质图河南省地质图河北省地质图海南省地质图贵州省地质图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图广东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地质图甘肃省地质图福建省地质图北京市地质图安徽省地质图附:。
常见地质构造图片及描述
板岩所特有的连续劈理。
它发育在细粒的低级变质岩中,肉眼极难区别出劈理域或微劈石;在显微尺度上,劈理域由平行面状或交织状排列的云母或绿泥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富集成薄膜或薄层,宽约毫米;微劈石由石英、长石等浅色矿物的集合组成,呈薄板状或透镜状,宽约1~毫米或以下。
板劈理使板岩具有良好的可劈性,将岩石劈成十分平整的薄板。
二、劈理折射:强弱相间的岩层中,强硬层中的劈理和软弱层中的劈理以不同角度与层理相交,强硬层中为间隔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大;软弱层中为连续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小。
三、矩形石香肠:白云岩中的硅质条带拉断形成矩形石香肠,反映硅质能干层(强硬层)与白云岩软弱层之间的高粘性差。
(石香肠构造,各位可还记得~)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
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
在被拉断的强硬岩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
四、透镜状石香肠:灰岩中相对强硬的白云岩形成的透镜状石香肠构造。
香肠体的两端有分泌的方解石充填,示压溶作用的存在。
五、挠曲:在水平或平缓的岩层中,由一般岩层突然变陡而表现出的膝状弯曲,或是由于岩层翘曲或其他和缓变形所形成的弯曲。
六、膝状褶皱:以早期板劈理为变形面发生褶皱,由左到右褶皱形式发生变化,既由膝状-箱状-圆弧状渐变过渡。
七、膝折: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膝折带组成的尖棱褶皱,称为膝折褶皱;两翼平直,转折端尖棱。
八、平缓褶皱:平缓褶皱是指翼间角小于180°、大于120°的褶皱。
九、开阔褶皱:翼间角为120°~70°的褶皱。
十、 W型对称褶皱:为石英岩中的W型对称褶皱。
中部褶皱较紧闭,向两侧逐渐开阔,褶皱转折端加厚,翼部减薄。
十二、不对称N型褶皱:不同褶皱层的褶皱形态的变化,强硬的硅质层(石英岩)具典型的相似褶皱的特点,较软弱的铁质层(富磁铁矿层)为顶厚褶皱。
地质构造(有图片)
地质构造大全(有现场照片可以看)
照片名称:不整合2
照片名称:印模
照片名称:固流褶皱
照片名称:捕虏体3
照片名称:捕虏体4
照片名称:斜层理3
照片名称:方解石
照片名称:水平层2
照片名称:水平层1
照片名称:析离体
照片名称:水平层4
照片名称:水平层5
照片名称:水平岩层
照片名称:溶洞
照片名称:石英核幔构造1
照片名称:碎裂岩
照片名称:火炬状节理
照片名称:缝合线
照片名称:纹层
照片名称:贝壳
照片名称:长石扭折
照片名称:韵律
照片名称:风暴岩
照片名称:张裂2
照片名称:断层30
照片名称:断层20
照片名称:断层角砾
照片名称:直断层1
照片名称:破碎带
照片名称:云母纽褶
照片名称:逆断层
照片名称:阶步
照片名称:千糜岩
照片名称:云母鱼
照片名称:旋转斑2
照片名称:漂亮斑
照片名称:旋转碎斑
照片名称:旋转斑6
照片名称:碎斑5
照片名称:韧变形1
照片名称:韧变形17
照片名称:韧变形20
照片名称:韧变形2
照片名称:韧变形18
照片名称:韧变形25
照片名称:韧变形37
照片名称:韧变形3
照片名称:韧变形5
照片名称:韧变形51
照片名称:韧变形53。
地质构造与地质图
第二章地质构造与地质图第1节地壳运动及地质作用的概念一、地壳运动的概念(一)地壳运动的特点地壳在地质历史中,受地球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影响,不断地运动和演变。
由于物质的运动,引起地壳内部和外部各方面的矛盾斗争,从而促使地壳内的结构不断变化和发展,这种引起地壳结构改变的运动称地壳运动,地壳运动的结果,形成地壳表面各种不同的地质构造形态,因此,又把地壳运动称为构造运动。
地震、火山喷发是剧烈的地壳运动,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它们发生的次数少,持续时间短暂,缓慢而长期的地壳运动使岩石发生变形和变位,其结果称为地壳构造。
地壳运动具有如下特征:1地壳运动的普遍性与长期性。
整个地壳都处于长期不断的运动之中。
从空间上看,地壳的任何一个区域都发生着运动。
从时间上看,从古至今,地壳时刻也未停止过运动。
例1:旅大附近、荣城、漳州和雷州半岛等地的古海滩都已高出现代海平面80~40m。
广州东南七星岗有海滩破坏痕迹,现在已远离海边数10km 。
例2:据研究,我国舟山群岛、台湾岛与海南岛在第四纪早期都是与大陆相连的,后来,由于台湾海峡地壳下沉才与大陆分开的。
例3:在海拔4300m喜马拉雅山夏希邦马峰发现身长10多m的西藏鱼龙化石:在1亿8000万年~700万年,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一带为一巨大的内海—古地中海,后来由于地壳上升,才形成了横贯东西的高大山脉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山脉。
例4:低地之国—荷兰,1682年有人在海边一块巨石上刻下当时海面标记,至1953年,标记已沉入海平面以下1.3m,说明该地以0.47cm/y速度下降,使荷兰1/4国土低于海平面,荷兰人为了生存,不断加高海堤高度。
上述足以证明地壳运动是普遍的长期不断的,只是时代越老保存越少,我们难以了解而已。
2 地壳运动的方向性。
升降运动可通过大地水准测量来发现:芬兰南部沿海以0.1~0.4cm/y的速度上升,而丹麦西部沿海以0.1cm/y的速度下降。
水平运动用大地三角测量来查明,如美国旧金山附近圣安德斯断层在1882年~1946年作了定时测量,结果发现断层西盘主要向WN方向运动,平均速度1cm/y。
第二章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第二章地质构造及地质图地质构造就是指缓慢而长期的地壳运动使岩石发生变形,产生相对位移,形变后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形态。
§2-1 地壳运动及地质作用的概念一、地壳运动的概念地壳运动又称构造运动,主要是指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变形、变位以及洋底的增生和消亡的作用。
它使地壳产生倾斜、褶皱、断裂等各种地质构造,引起海、陆分布变化,地壳隆起和凹陷,以及形成山脉、海沟,产生火山、地震等。
人们常把晚第三纪(或称新第三纪)以来发生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把晚第三纪以前发生的构造运动称为古构造运动;把人类历史时期到现在所发生的构造运动称为现代构造运动。
(一)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地壳运动的基本方式有两种: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1.水平运动地壳或岩石圈大致沿地球表面切线方向的运动称之为水平运动。
其表现为岩石圈的水平挤压或水平拉伸。
引起岩层的褶皱和断裂,可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裂谷和大陆漂移等。
典型的例子是美国西部旧金山的圣安德烈斯断层,断层的两盘平均移动速度为1cm/年,近几年加快,达到平均移动速度为8.9cm/年。
有时在其它教材中又称水平运动为造山运动。
2.垂直运动地壳或岩石圈沿垂直于地表即沿地球半径方向的运动称之为垂直运动(升降运动)。
其表现为岩石圈的垂直上升或下降。
典型的例子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石柱的历史变迁。
1750年,在这里从火山杰沉积中发掘出一座建筑废墟。
据考证,该建筑修建于公元前105年的罗马帝国时代,现在仅保存下三根高约12m的大理石柱,每根柱子上都保留有同样的地质遗迹。
柱子下部3.6m一段是1533年努渥火山喷发时被火山灰掩埋部分,柱面光滑;其上2.7m一段在地壳下降时淹没在海水中,被石蜊和石蛏凿出了许多小孔;柱子上段5.7m,一直未被海水淹没过,但遭受风化,不甚光滑。
18世纪中期,全柱升出海面;19世纪,地面又开始下沉,柱脚已被淹在海水里了。
据近百年多的观测记录,柱脚被海水淹的深度在不断增加:1826年为0.3m;1878年为0.65m;1913年为1.53m;1933年为2.05m;1954年为2.50m。
第3章 地质构造与地质图
目 录
③ 发育在砾岩中的剪节理,一
般会切穿砾岩中的砾石;
照片 示意图
目 录
④ 常构成共轭节理系—棋盘格构造;单组节理等间距出现
目 录
张节理的主要特征:
① 产状不稳定,延伸不远,单条节理短而曲折; ② 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 ③ 多开口,常被矿脉充填,脉宽变化大,脉壁不平直; ④ 一般绕过砾岩;
工程地质
主编 张士彩
武汉大学出版社
1 绪 论 2 造岩矿物与岩石 3 地质构造与地质图 4 水的地质作用 5 不良地质作用的工程地质问题 6 边坡工程地质问题 7 地下工程地质问题 8 岩体地基工程地质问题 9 工程地质勘察
3 地质构造与 地质图
内容提要
1、地壳运动及其地质作用的概念。 2、地层年代的含义和岩层的接触关系,岩层产状要素。 3、褶皱与断裂构造的定义、类型、识别特征以及常见地质 构造与土木工程的关系 4、常见地质图的组成和阅读方法。
地壳运动是地质构造形成的动力,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结
果,因此地壳运动又称构造运动。
目 录
3.1.1.1 岩石的变形
构造应力:地球内部在三维空间的各个方向上的应力分量间出 现了大小不等的差异被称为差应力,即构造应力。
弹性变形
褶皱变形 岩石变形
断裂变形
目 录
3.1.1.2 岩石的变位
其运动方向的不同,可分为: 1、垂直运动:地壳沿地表法线方向的运动。 表现:海进和海退 2、水平运动:地壳沿地表切线方向的运动。 表现:褶皱或断裂
目 录
3.2.4.3 中生代(距今0.8~2.3亿年)
在侏罗纪、白垩纪曾多次发生强烈的褶皱和岩浆活动。 (例如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准格尔盆地、松辽盆地等 的形成)。这个时期的地壳运动称为燕山运动。 三叠系地层以角度不整合覆盖于下伏的上古生界地层之 上,代表的构造运动称为华力西运动。 侏罗系地层以角度不整合覆盖于下伏的三叠系地层之上, 代表的构造运动称为印支运动。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二、地质构造及地质图Ⅰ.名词解释1.地质构造P23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被称为地质构造。
2.地质作用P24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3.绝对年代法P25是指通过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依此排列出各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4.相对年代法P25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5.褶皱构造P32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
6.背斜P32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
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背倾斜。
7.向斜P32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
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向倾斜。
8.节理P35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9.断层P37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10.地质图P43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按一定比例缩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和各种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1.岩层产状是指()。
P31A.岩层在空间的位置和分布B.岩层在空间的延伸方向C.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D.岩层在空间的倾斜程度2.岩层的倾角表示()。
P31A.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夹角B.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交线方位角C.岩层面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交线的夹角D.岩层面的倾斜方向3.当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时,岩层是()。
P30A.缓倾岩层B.陡倾岩层C.水平岩层D.直立岩层4.岩层产状记录为145∠5时,表示岩层的走向为()。
P32A.5°B.145°C.35°D.175°5.岩层产状记录为S45°E∠15°S 时,表示岩层倾向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地质构造及地质图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二、地质构造及地质图Ⅰ.名词解释1.地质构造 P23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被称为地质构造。
2.地质作用 P24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3.绝对年代法 P25是指通过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依此排列出各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4.相对年代法 P25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5.褶皱构造 P32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
6.背斜 P32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
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背倾斜。
7.向斜 P32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
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向倾斜。
8.节理 P35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9.断层 P37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10.地质图 P43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按一定比例缩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和各种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1.岩层产状是指()。
P31A.岩层在空间的位置和分布 B.岩层在空间的延伸方向 C.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 D.岩层在空间的倾斜程度2.岩层的倾角表示()。
P31A.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夹角 B.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交线方位角C.岩层面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交线的夹角 D.岩层面的倾斜方向3.当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时,岩层是()。
P30A.缓倾岩层 B.陡倾岩层C.水平岩层 D.直立岩层4.岩层产状记录为145∠5时,表示岩层的走向为()。
P32A.5° B.145°C.35° D.175°5.岩层产状记录为S45°E∠15°S时,表示岩层倾向为()。
P31A.N45°E B.S45°E C.S45°W D.N45°W6.褶曲存在的地层标志是()。
P34A.地层对称重复 B.地层不对称重复C.地层不对称缺失 D.地层对称缺失7.褶曲按横剖面形态分类,主要依据褶曲()的相互关系分类。
P33A.枢纽和轴面产状 B.轴面产状和两翼岩层产状C.轴面产状和轴线产状 D.枢纽和两翼岩层产状8.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等的褶曲是()。
P34A.直立褶曲 B.平卧褶曲C.倾斜褶曲 D.倒转褶曲9.轴面倾斜,两翼岩层产状倾向相同,其中一翼为倒转岩层的褶曲是()。
P34A.直立褶曲 B.平卧褶曲 C.倾斜褶曲D.倒转褶曲10.地层对称重复,中间老,两边新,地层界线平行延伸,表示该地区存在()。
P32A.水平背斜 B.水平向斜 C.倾伏背斜 D.倾伏向斜11.节理延伸方向与岩层延伸方向一致时,叫做()。
P36A.倾向节理 B.斜交节理C.走向节理 D.横向节理12.节理按成因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
P35A.冷缩节理 B.张节理 C.成岩节理D.次生节理13.正断层是指断层的()的现象。
P37A.上盘相对向上运动B.上盘相对向下运动C.下盘相对向下运动 D.两盘水平错动14.逆断层是指断层的()的现象。
P38A.下盘相对向上运动B.下盘相对向下运动C.上盘相对向下运动 D.两盘水平错动15.构造角砾岩是断层存在的()。
A.唯一标志B.重要标志 C.必要条件 D.充分条件16.地层出现不对称重复,缺失时,则有()存在。
A.向斜 B.背斜C.断层 D.角度不整合接触17.当岩层走向与断层倾向一致时,叫做()。
P39A.走向断层B.倾向断层 C.斜交断层 D.横断层18.泥裂开口所指的方向一定是()。
P26A.岩层的底面B.岩层的顶面 C.地表的表面 D.河床的底面19.有一剖面的地层由新到老为P2P1C3C2O2O13,其中缺失了()。
A. C1S B. C1SO3C. C1DO3D. C1DSO320.有一剖面的地层由新到老为K2K1J3C2C1D3,其中缺失了()。
A.J2J1T B. J2J1P C. J2J1TPC3D. J2PC321.早期沉积岩受后期岩浆挤压、烘烤和进行化学反应,接触处的原沉积岩出现变质现象,两者的接触关系是()。
P28A.沉积接触B.侵入接触 C.不整合接触 D.整合接触22.沉积接触是指()的接触关系。
P28A.沉积岩之间 B.岩浆岩之间C.先有沉积岩,后有岩浆岩D.先有岩浆岩,后有沉积岩23.角度不整合接触是两套地层()的一种接触关系。
P27 A.产状平行,时代不连续B.产状不平行,时代不连续C.产状平行,时代连续 D.产状不平行,时代连续24.上下地层产状一致,中间缺失某一时代的地层,这种接触关系称为()。
P27A.整合接触B.平行不整合接触C.角度不整合接触 D.沉积接触25.有一套地层由新到老为K2K1J2J1T2T1P2P1,产状平行,该套地层为()。
A.整合与假整合接触 B.整合与角度不整合接触 C.假整合与角度不整合接触 D.都是假整合接触26.地质时代从老到新划分为()。
P29A.宙、代、世、纪 B.宙、世、代、纪C.宙、代、纪、世 D.宙、世、纪、代Ⅲ.多项选择题(蓝色为不选项)1.属于内能的为()。
P24A.重力能B.生物能 C.旋转能 D.热能2.属于外能的为()。
P24A.太阳辐射能 B.日月引力能C.热能 D.生物能3.以下属于内动力地质作用的为()。
P24A.构造运动B.风化作用 C.变质作用D.重力的地质作用4.以下可用于判断岩层新老关系的层面构造为()。
P26 A.泥裂 B.虫迹 C.雨痕 D.波痕5.沉积岩间的接触关系分为()。
P27A.整合接触 B.不整合接触C.沉积接触 D.侵入接触6.按横剖面上轴面和两翼岩层产状分类,褶曲可分为()。
P33A.直立褶曲 B.倾斜褶曲 C.倒转褶曲 D.平卧褶曲7.节理按成因分类,可分为()。
P35A.原生节理 B.构造节理 C.次生节理D.变质节理8.节理按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可分为()。
P36A.平行节理 B.走向节理 C.斜交节理 D.倾向节理9.根据断层面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可分为()。
P39 A.走向断层 B.倾向断层C.平行断层 D.斜向断层10.岩层产状记录为45°∠45°时,表示岩层的()。
A.倾向为45°B.走向为45°C.走向为135° D.走向为315°11.向斜的表现为()。
A.地层中间新,两边老B.地层中间老,两边新C.两翼岩层倾向相同 D.两翼岩层倾向相反12.()的褶曲叫做水平褶曲。
A.两翼岩层平行延伸 B.轴线水平 C.枢纽水平 D.脊线水平13.断层构造()。
A.只是岩石受力作用产生的破裂面B.沿断裂面两侧岩体有明显位移C.使地层出现不对称重复,缺失D.必须具有擦痕,摩擦镜面,构造岩等伴生现象14.根据地层中的化石的种属,可以确定()。
P26A.地层生成时间 B.地层生成的层序C.地壳运动的时间 D.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条件Ⅳ.改错题1.岩层的褶皱和断裂是由地壳的垂直运动引起的。
P23岩层的褶皱和断裂是由地壳的水平运动引起的2.海侵和海退是由地壳的水平运动引起的。
P23海侵和海退是由地壳的垂直运动引起的。
3.相对地质年代是根据各个地质时期的地层的准确生成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的。
P24绝对地质年代是根据各个地质时期的地层的准确生成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的。
4.绝对年代法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相对年代法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5.沉积接触是指沉积岩间的接触关系。
P28沉积接触是指后期沉积岩覆盖在早期岩浆岩上的一种接触关系。
6.假整合接触是指地层间看起来不整合,实际上是整合的。
P27平行不整合接触:又称假整合接触。
指上、下两套地层间有沉积间断,但岩层产状仍彼此平行的接触关系。
7.褶曲是指岩层受力变形后产生的连续弯曲现象。
P32褶皱构造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称为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中任何一个单独的弯曲都称为褶曲,褶曲是组成褶皱的基本单元。
8.背斜中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
P32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
9.向斜中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
P32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
10.正断层是指上盘相对向上滑动,下盘向下滑动的断层。
正断层是指上盘相对向下滑动,下盘向上滑动的断层。
11.逆断层是指上盘相对向下滑动,下盘向上滑动的断层。
逆断层是指上盘相对向上滑动,下盘向下滑动的断层。
Ⅴ.判图题1.读图,分辨下图中地层接触关系,并说明各接触关系的特征。
答:(a)为整合接触。
其特点是:沉积时间连续,上、下岩层产状基本一致。
(b)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其特点是上、下两套地层间有沉积间断,但岩层产状仍彼此平行。
(c)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其特点是上、下两套地层间,既有沉积间断,岩层产状又彼此角度相交。
2.判断下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图(a)中,岩浆岩(2)老,岩浆岩(1)新。
后期生成的岩浆岩(1)插入早期生成的岩浆岩(2)中,将早期岩脉或岩体切隔开。
图(b)中,岩浆岩(2)老,岩浆岩(1)新。
后期生成的岩浆岩(1)插入早期生成的岩浆岩(2)中,将早期岩脉或岩体切隔开。
3.读图,分辨下图中地层接触关系,写出其定义,并给出分析依据。
答:(a)侵入接触:指后期岩浆岩侵入早期沉积岩的一种接触关系;(b)沉积接触:指后期沉积岩覆盖在早期岩浆岩上的一种接触关系。
4.指出下图褶皱和断层的基本类型,并说明理由。
其中a、b为地质平面图,c、d为地质剖面图。
答:图a是背斜,因为核部地层年代老,两翼地层年代新。
图b是向斜,因为核部地层年代新,两翼地层年代老。
图c是正断层,因为其上盘下降,下盘上升。
图d是逆断层,因为其上盘上升,下盘下降。
5.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给出分析依据。
向斜、逆断层6.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给出分析依据。
向斜、正断层7.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