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管理体系建设规定
技术中心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技术中心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一、技术中心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技术中心是企业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对技术中心进行科学的管理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而技术中心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是保障技术中心高效运作和创新能力释放的关键环节。
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才能确保技术中心的稳定发展,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技术中心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1. 依法合规原则:技术中心管理制度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确保技术中心的各项工作在法律框架内运行。
2. 科学规范原则:技术中心管理制度应当基于科学理论和规范实践,确保与时俱进、切合实际。
3. 持续改进原则:技术中心管理制度应当不断优化改进,提高管理效率和绩效。
4. 激励约束原则:技术中心管理制度应当兼顾激励和约束,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同时建立规范的约束机制。
5. 透明公正原则:技术中心管理制度应当公平公正,透明可查,确保管理决策的公开透明性。
三、技术中心管理制度体系的主要内容1. 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制度:主要包括技术中心领导机构、各部门和岗位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协调机制等内容。
2. 管理运作流程制度:主要包括技术中心的各项工作流程、审批机制、信息报送、问题处理等流程规范。
3.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人员招聘、培训、激励、考核、绩效管理、岗位晋升等人力资源管理相关规定。
4. 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技术中心的财务预算编制、投资审批、资金使用、成本控制、绩效评价等内容。
5.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主要包括技术中心内部知识产权的管理、保护、转让、使用等方面的规定。
6. 项目管理和创新研发制度:主要包括技术中心的项目管理流程、研发管理规定、技术创新流程、成果评价等内容。
7. 信息化建设制度:主要包括技术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各项规范、数据安全、信息管理等相关规定。
8. 安全环保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技术中心的安全生产制度、环保管理规定、危险化学品管理、应急预案等内容。
某煤矿技术管理体系设置及职责、职权规定(3篇)

某煤矿技术管理体系设置及职责、职权规定煤矿技术管理体系是指为了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和提高效益,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和程序,对矿井的生产技术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的一套体系。
煤矿技术管理体系的设置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技术管理部门:负责矿井技术管理和技术服务,包括技术规划、技术革新、技术培训等工作。
2. 安全生产部门:负责矿井的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安全检查和监控、事故调查等工作。
3.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矿井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包括设备维护计划的制定、设备故障的处理、设备更新和改造等工作。
4. 矿井供电部门:负责矿井电力供应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包括电力设备的检修、电力消耗的监控和管理、电力安全等工作。
5. 生产计划部门:负责矿井的生产计划制定和执行,保障煤矿生产的合理安排和高效运行。
不同部门在煤矿技术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和职权规定如下:1. 技术管理部门:负责矿井技术管理和技术服务,制定和实施矿区的技术规划和技术发展计划,协调和指导矿井的技术工作,组织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培训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2. 安全生产部门:负责矿井的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并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组织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制定预防事故和应急救援计划,负责事故的调查和安全生产报告。
3.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矿井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制定和实施设备维护计划,组织设备故障的处理和维修工作,协调设备更新和改造的安排,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 矿井供电部门:负责矿井电力供应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监控电力供应情况,检修和维护电力设备,协调和处理电力故障和事故,保障矿井电力的安全稳定供应。
5. 生产计划部门:负责矿井的生产计划制定和执行,根据矿井的生产情况和市场需求确定生产计划,组织和调度生产过程,确保生产任务的完成。
每个部门在煤矿技术管理体系中都有相应的职责和职权,应该按照规定和流程进行工作和决策,并相互协调和配合,确保煤矿的安全和生产效益。
中煤集团公司技术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实施办法

中煤集团公司技术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实施办法一、前言中煤集团公司技术管理体系建设是为了提高公司整体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而进行的重要举措。
本文旨在对该方案的实施进行详细了解。
二、实施目标1. 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推进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2. 建立科学的技术评价体系,为公司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 建立人才梯队,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增强技术创新能力;4. 将技术管理体系与公司战略和业务发展相结合,为实现公司创新和发展目标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三、实施措施1. 规范技术管理流程,制定技术管理制度制定技术管理流程和制度,明确技术管理工作的职责和义务,明确流程和规则,确保技术管理流程合理、科学和高效。
2. 建立科学的技术评价体系通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质量评价、技术标准制定、技术验收监管等环节,建立科学的技术评价体系,为公司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企业内部培训、引进外部人才、激励制度优化等措施,建立完善的人才梯队,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4. 投入必要的资源加强资金、物质和人力资源的投入,确保技术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运作,形成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技术管理体系。
5. 加强技术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科技成果库、技术知识库、技术管理平台等工具,提高技术管理信息化水平,促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工作的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
6. 持续改进和完善技术管理体系将技术管理体系建设贯穿于公司战略和业务发展全过程,定期评估和完善技术管理制度、流程、人才队伍和信息系统,使技术管理体系不断适应和满足公司业务和发展需求。
四、实施效果1.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效率;2. 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3. 加强了对技术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了技术管理工作的效率、效益和质量;4. 增强了公司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转型升级。
五、总结中煤集团公司技术管理体系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公司的各级管理者共同努力,逐步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适应市场的需求,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技术体系各项管理规定

一防治水及技术部管理制度各项管理制度生产安全联席制度1、地质测量与设计、施工、回采、通风等部门或人员相互协作,相会配合,相会监督.有关业务联系必须通过委托书,通知单,会议等进行.2、设计人员需地测组提供资料时,必须事先联系,提交委托书,并由公司总工程师签字,具体规定如下:掘进各类巷道所需的地质测量资料,应提前一个月通知地测组,地质测量资料在设计前十五天交付.回采工作面所需的地质测量资料,应在采面掘出来后五天内提交.零星小型设计所需的地质测量资料事先联系,商定提交期限.重要井巷贯通工程,设计人员应提前12天向地测组提供设计图,并在公司总工程师主持下通过业务会议共同确定贯通允许偏差,保证地测人员有足够的制图、测算时间.凡口头联系,地测人员有权拒绝.3、与施工的业务联系:1地测组需向施工区队提供掘进地质说明书,作为编写作业规程和施工的地质依据.2各类巷道开口,生产人员需提前三天填写委托书,通知地测组准备资料,以便按要求防线,停头或复工也应提前通知地测组.3各施工区队应建立班组长延线制.各类巷道的中腰线标志,施工单位必须妥善管理和正常交接,遇有损坏整形或怀疑时,应及时通知地测组.4施工单位在测量给线、地质调查和超前钻应密切配合,提供方便.地测组应将随时获得的情况通知施工区队.专业隐患排查制度1、地测防治水部门隐患排查由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每周进行一次,参加人员为主管领导和各专业负责人.2、隐患级别确定遵照矿内规定分A、B、C或一、二、三三级.3、对查出的隐患问题,根据级别确定责任人,提出整改意见.4、C级隐患由地测防治水部门指定责任人,制定整改,并负责实施.5、A、B级隐患上报有关领导和部门,由矿内指定责任人,负责组织整改.6、做好安全隐患排查记录,在下次隐患排查时,由地测防治水部门负责人检查整改落实情况.预报、跟踪管理、检查等技术管理制度1、每年年初矿成立防治水领导小组,矿长任组长、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机电负责人任副组长,成员由各科科长及各队队长担任,下设防治水领导办公室,安全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2、每年需编制年度防治水计划,对中长期防治水计划进行修改补充并由矿总工程师签字下发.3、在总工的领导下,不断的更新和淘汰本矿在防治水方面的设备、设施,提高矿井的防灾、抗灾能力.4、每年汛期前由技术部门编制汛期防汛预案,成立防汛队伍,由防治水办公室负责准备必要的防汛工具,如:锨、镐、雨衣、沙袋等,组织相关人员对地面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防地面洪水透入井下.5、矿井的排水能力和水仓容积,应严格按照汛期防汛预案的要求,定期检修排水设备和清挖水仓,并在雨季前进行一次联合排水实验.6、矿井必须配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本矿实际需要的探放水工具,成立探放水队伍,配备足够的探放水人员,探放水人员经过培训合格做到持证上岗.7、采掘工作,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8、防治水办公室组织人员,定期对井田范围内井下、下水文地质展开调查,准备掌握地表河流,井、泉水变化及井下各涌水点水量变化,并建立台账,记录建档.9、必须定期把水文地质情况标注到相关图纸上.10、积极与邻近煤矿协商,了解掌握其井下采空区的位置,在送巷时应注意留设各种防水煤柱,严禁挖采防水煤柱.11、每月应定期对井下各出水点的水量、水温、水质进行测量分析,建立台账,绘制水量变化曲线图,为水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12、水情、水害预报应做到年有年报,月有月报,必要时做到临时预报,并装订成册.13、预报人员必须认真收集现场一手资料,根据资料认真分析,对其所造成的影响加以说明,所报资料必须提前经技术负责人审查,否则严禁对外预报.14、预报后必须掌握一手资料,一旦发现与预报情况不符,或有其它情况发生时,必须及时汇报领导进行补充修正.15、为保证水害防治工作有序不间断的开展,矿成立防治工作领导督查组和经过培训的探放水队伍根据作业规程和图纸上圈定的积水和探水警戒线位置,严格做好探放水工作.16、防治水机构负责人全面负责防治水工作的具体实施与落实,明确责任人,若因失职造成水害事故,要按照职责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者移交司法机关处理.预测预报制度1、水害预报的年度、季度、月度预报,由地测防治水科编制,地质副科长审核后报地测副总、总工程师审定.水害预测预报必须既有文字、又有图纸的正规水文地质预报.预报内容应包括预报的地点、范围、水害类型、对生产的影响及应采取的防治措施等.2、预报结果应保证矿井安全生产,无因误报、错报造成水害事故.必要时,应做出临时预报,并有文字和图纸.月度水害预测预报于当月生产计划下达后5天内编制完成,经矿总工程师审定后,再上报、下发,各接收单位负责人签收.3、重大水患的预报,由矿总工程师审定后,上报集团公司分管领导,并签收. 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4、地测防治水科每年年初,根据当年的采掘接续计划,结合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全面分析水害隐患,提出水害分析预测表及水害预测图上报公司并组织实施.5、地测防治水科在每月月度采掘计划下达后5天内,召开矿井水情水害隐患排查专题会议,编制月度水情水害排查表,逐一对各采掘工作进行水害排查,定防范及整改措施,定责任人,排查结果报送安监科、调度室等相关职能部门和矿领导.在采掘过程中,对预测图、表逐月进行检查,不断修正和补充.发现水患险情,及时发出水害通知单,并报告矿调度室,通知可能受水害威胁的人员撤到安全地点.6、地测防治水科负责及时将水害防范及整改措施下发到采掘等相关施工单位,安监科加强对各施工单位防治水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7、地测防治水科、安监科负责及时监督水害隐患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采取措施处理.矿井地测防治水资料、技术报告等审批制度1、矿井生产地质报告、“三下”采煤技术措施由煤业公司审查,报山西省煤炭管理部门审核.2、矿井技术改造、扩建、水平延伸等设计,所需的地质测量资料由公司总工程师审核、煤业公司审批、报山西煤管局备案.3、采区地质说明书,报煤业公司审批.4、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报公司总工程师或分管副总批准.5、薄煤层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报公司总工程师或分管副总批准;综放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报公司总工程师或分管副总批准,并报煤业公司审批.6、地质、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及启封孔和长观孔计划,报公司总工程师或分管副总批准.7、一般探放水措施,报公司总工程师或分管副总批准.特殊情况报煤业公司审批.8、矿井年度、月度地质“三量”、年度储量报表报公司总工程师或分管副总批准.9、测量贯通通知单由测量组按规定提出,经部长审核,报矿安监处、技术部觉进组、调度室、通防工区、掘进工区等会签后,由公司分管经理和分管掘进的副总批准,分发有关单位.10、测量贯通设计,地表岩移观测设计、“三下”采煤方案、地面控制网测量方案必须经部长审核,报公司总工程师或分管副总批准后,报煤业公司审核.工作质量事故分析及考核制度矿井地质测量工作是煤炭生产建设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在煤矿生产建设中地质测量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煤矿安全生产的双重任务.为此在地测工作上必须严格地执行地测工作和质量和事故分析制度,才能使地测工作在煤矿生产建设中起到参谋、保证、监督作用,更能促进地测工作质量不断的提高,来更好地为煤矿安全生产服务.1、地测工作必须树立面向基层为生产一线服务的思想,做到急为生产所急,想为生产所想,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地测问题,如因地测人员没有及时为生产创造条件而影响生产或给生产造成返工浪费要追查责任者的责任.2、地测工作必须经常深入实际亲临现场调查搜集生产中介揭露出来的地质构造及各种地质水文地质现象,并及时分析研究系统整理,如发生资料搜集不全丢失后而影响生产要进行分析追查岗位者的责任.3、地测工作依据设计,施工部门的委托书,按规定要求内容,按时保质保量给预挂延线标定及各类地测资料的提供工作,否则影响施工、设计、措施的编制要追查分析有关地测人员责任.4、水文地质防探水工作经常调查搜集水文地质资料充水因素及其变化,掌握水情水害情况,严格执行防探水规程,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杜绝事故的发生,如因工作失职不坚持原则而发生透水窝水事故要分析追查防探水工程技术员的责任.5、矿山测量工作,罗盘导线,经纬仪导线,严格按规程要求的精度和允许误差,贯通测量必须编制设计,导线敷设图,提出误差预计,限差要求及允许偏差值,保证准确贯通,不达到要求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及责任者.6、经纬仪各级导线测量按规程执行进行复测复算,精度符合要求,误差不能超过规定,否则必须检查测量方法仪器精度上是否有问题后在进行复测.7、地测各种原始记录严格按格式内容填记,不许乱写乱划及涂改,保存完整齐全,按顺序装订成完备的原始资料,如发现不按格式填记,保存不全,追查本人责任.8、地测各种设计说明资料总结台账卡片登记表等文字材料均应达到标准系统化和规范化,并有索引目录,做到查找方便,统一保管,达不到标准的追究其责任.9、地测各种原因,局部图做到图种齐全,资料完整,线条均匀,注记清晰,图裂比例尺均符合标准要求,图清洁美观等,否则进行分析,追究描制人员的经济责任.10、地测工作中所有各种仪器设备计算工具等,做到账务卡三对口,设计人及使用者分头保管的责任制,发现丢失损坏,进行分析并按规定进行处理.各项技术规程的实施细则和技术补充规定测量部分1、中腰线标定及时、准确、无责任工程事故.1巷道开工通知单要提前 3 天发送地测部门. 2重要巷道的开门应有标定工作设计图. 3巷道开门时须对作为起算数据的上一级导线点进行检测.2、3000 米以上贯通测量应有设计、审批、总结,贯通测量精度符合规程规定或工程要求.3、坚持巷道开门、贯通、停头、复工、停采及工程进度等通知单制度 .4、贯通通知单应提前岩巷 20-30 米,煤巷 30-40 米发送施工单位、矿分管领导及技术、安全、通风等单位.5、煤矿必备的图纸 1井田区域地形图1:2000 或 1:5000 2工业广场平面图1:500 或 1:1000 3采掘工程平面图1:1000 或 1:2000 4井上下对照图1:2000 或 1:5000 5主要保安煤柱图1:1000 或 1:2000 6井筒断面图1:200 或 1:500 7井底车场平面图1:200 或 1:500 8矿井水文地质图1:2000 9矿井综合柱状图1:20006、矿图内容、精度符合要求,图上符号、线条符合煤矿地质测量图例要求,并且 3-6 个月填绘一次.7、各种防水、建筑物保护煤柱设计合理,并有设计,有批文,如有水害威胁而不需留设煤柱的,应标有探水警戒线.地质部分1、矿井必须具备精查或最终地质勘探报告、补充勘探报告、储量复核地质报告,并且经过验收,结论明确,能够指导生产.2、地测部门必须按规定时间提供掘进地质说明书.3、必须有由设计部门提供的经总工程师批准的“委托书“.4、“三书”必须做到文字、原始资料、图纸数字相符,内容达到要求.5、地质预报做到月有月报,年有年报.必要时有临时预报.6、预报内容准确无误,预报结果应保证煤矿安全生产.7、水情水害预报应包括周分析、月预报、季预报、年预报.8、预报内容齐全,描述准确、措施有针对性,签字齐全.9、预报结果应保证煤矿安全生产,不出现误报、漏报现象.10、建立水文观测系统,并按规定时间定期观测.11、防治水工程有方案设计并按规定程序审批.12、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对不清楚地段要进行探放水,并有设计和措施.13、每月进行一次防治水隐患排查,并有书面分析记录.14、矿井范围内钻孔经过注浆封堵处理,达到防治水要求,对封闭不良钻孔要建立台帐,揭露时要制定专门探放水措施.15、对井田范围内小窑进行调查、分析、记录在案.并和相邻矿井建立资料交换制度.16、水文地质原始资料建立台帐保管安全可靠,有目录、有索引.17、坚持防治水安全检查,汛期实行 24 小时值班制度.技术补充规定随着矿井开拓水平的延伸,地质情况逐渐复杂,地质测量、防治水工作任务日益艰巨.为切实加强地测防治水技术管理,明确责任,严格落实有关地测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防止重大水灾及贯通事故的发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现将我矿在地测防治水方面的管理规定要求如下,望各单位严格遵守:1、掘进技术员每月要对地测科提交工作小结,内容包括:本月施工范围内防治水工作开展情况,排水设备选用情况及排水设备的安置位置,头面出水情况,区域内揭露构造断层情况,煤岩层产状及相对位置、巷道中腰线及激光导向仪使用情况等,每月月底前交到地测科,并会同地测科技术人员,共同分析总结本月施工区域水文地质概况及次月地测防治水方面工作重点.2、各类巷道开工前,队技术人员要提前一个月向地测科申请编写各类地质说明书.3、由于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需掘进技术员协助地质人员搞好重点岩巷、煤巷的地质调查工作,掘进技术员应了解岩层变化、地质构造、煤层等情况;当岩巷掘进时,必须配合地质人员对巷道进行编录,杜绝漏编构造、标志层、煤线等情况,当煤巷与预想误差较大时,必须重点关注煤层产状变化,及时反馈信息.4、掘进技术员要参照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了解本队施工巷道水文地质情况.巷道施工中遇见出水现象或有出水预兆,要及时通知调度室和地测科,出现突水现象,技术人员未进行及时汇报造成突水事故的,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矿有关规定执行.5、掘进队技术员要掌握所施工的巷道和工作面具备的排水能力,对施工巷道前方的水文地质和对本队的排水现状要清楚,所在巷道按照要求配备排水设备,备用水泵按照要求处于备用状态,水沟必须按照要求及时施工,出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整改或情节严重的下发通报处理.6、掘进队要积极配合地测科进行超前探工作,短探工作定期探煤厚每 ,30 米探一次与地测科结合,提前做好人员安排、扒渣机移动位置等工作,对超前探工作不予配合,造成超前探工作无法进行或物探效果失真的,按矿有关规定执行.7、掘进队有探放水任务,掘进跟班技术员要对本队所管理的探放水牌板进行监督,对超前探要掌握和控制,除超前距 30m 外,施工巷道应提前至少40m 通知地测科,以便地测科及时安排超前钻探或物探.8、掘进队所在巷道施,需要有明确的计划,并有生产科或地测科下发的书面通知,严禁未经允许私自施工.施工时要严格按照地测科和生产科设计要求.9、施工时掘进技术员必须在现场做好巷道开口准备工作,提前一天通知地测科准备情况,并积极配合测量人员进行现场开口中腰线标定等工作,测量部门接业务联系通知单后给线,掘进队在现场应积极配合测量工作,确保施工工作面达到放线条件,即工作面有人员配合及进行打眼和梯子等标定中、腰线用的附属设备.掘进队应派专门技术人员协助测量人员顺利完成工作,对所给中腰点现场确认,如有问题,应现场提出.10、严格执行巷道中腰线日常技术员检查制度,巷道开口位置及中、腰线标定后,地测科以书面形式向施工单位下发,施工队严格按照通知单有关数据进行施工,不得随意更改,所有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测量业务通知单数据执行.11、技术人员要随时对中、腰线进行检查,成型巷道中、腰线要及时标记.每班工作前,跟班队长或班长、验收员都要对施工中、腰线进行校核并延至迎头,对上一班中、腰线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本班中、腰线进行标定.对每班不检校中、腰线及不按线施工的,按矿有关规定处理.12、每掘进 30—40 米激光指向仪控制的中心线和腰线除外巷道的中、腰线,由掘进队技术人员负责对巷道中心线和腰线进行往前延设,记下延线记录并向地测科汇报.13、使用激光指向仪区队应每班对激光光斑进行检查,无误后方可使用,相关参考数据必须严格按照地测提供施工联系通知单的有关数据执行.14、技术员积极主动向地测科汇报进尺以方便及时给线,掘进队应认真对照设计图,技术员积极主动上报进尺情况,在巷道需要拐弯及给线时,至少提前三天通知地测科,否则由此产生的后果由区队负全部责任.15、技术员对巷道贯通距离要实时掌握,技术员每天汇报一次贯通剩余距离,并按照贯通措施的要求探透,并向地测科汇报.16、地测科下发的施工联系通知单是各科室施工的重要依据,各科室要妥善保管、存档.17、掘进技术员严格执行联系单数据,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地测安全办公会制度1、每月有副总以上领导主持召开一次防治水安全办公会,参加人员由机关安全生产、机关科室负责人、生产单位副科级以上领导,时间为每月5日下午4:00,地点在项目部四楼会议室,如遇特殊情况另行通知.2、参加安全办公会议成员不得无故缺席.3、安全办公会内容:1传达矿安全办公会议精神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要求.2汇报贯彻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指令的执行情况,研究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落实的和整改,责任到人.3检查上月安全办公会议确定事项的落实、防治水工程进展情况,并根据生产情况安排下月防治水工作.4本部门安全生产情况,、讨论、查找存在的安全隐患,研究制定防范,确定安全工作重点,防止同类重复发生.5会议内容记入安全办公会议记录本,并按规定整理归档,实行参加人员签到.资料定期分析、保管、提供制度地测工作是煤矿建设中技术工作的基础.由于构造复杂,情况不断变化,对地测资料要进行定期分析,经常研究和准确的推断,综合性的整理保管,才能为生产建设提供比较准确可靠地地测资料,促进生产的发展.1、地测人员经常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对地质现象及构造进行详细素描,通过分析研究对照整理成完整的系统资料,去指导生产,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并妥善保管.2、矿井地质报告按规定每8-10年修编一次,地质人员在生产过程中认真收集资料,每年末进行一次全面分析,研究整理逐渐完善系统,为修改报告提供可靠资料数据报告书经上级业务部门批准后方可为生产正式使用,并存入资料一份,进行保管.3、水平延深,盘区地质说明书咋原掌握和揭露出来构造资料经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编制.4、采区地质说明书在盘区地质资料核实掘出巷道资料的基础上编制地质说明书,在掘进巷道中收集到的各种构造及各种要素,经分析整理和上下顺槽对照衙编制准确可靠地回采地质说明书,分别在设计前15天和回采前5天提出资料,由地质组保管,以便生产中加以完善和系统,在回采后经综合整理系统,在教资料室,入档入柜,妥善保管.5、受水威胁地区防探水设计在已掌握地质资料基础上应认真对地区水害行至危险程度,防探治方法措施给予及效果等诸条件下进行设计,该工程结束后提出总结报告交资料室入卷入柜保管.6、矿井地质,矿井水文地质,防探水技术人员根据矿年季月生产地区安排计划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及预测工作,提供出这些地区内构造变化,断层、顶板情况,水文条件,水害性质,威胁条件及建议,防范措施等年季月地质预报,该资料由地质组装订成册妥善保管.7、煤矿必备各种地质测量基本原图,每月初由分管地质测量科长组织技术人员描图员各自负责的图纸进行一次全面校对和分析,严格按要求达到图纸标准化,新图必须经各级领导鉴定后方可提供资料为生产使用,原图由分管描图员保管.8、地质测量工作人员对外业调查收集来的资料及记录本当日进行分析整理,弄出正规的资料填图入卡由自己保管,为以后提供资料做好准备及依据.9、矿井储量集散量管理工作要在生产过程中定期进行储量分析工作,通过分析找出储量变动和各项损失的原因,以便为生产提供储量数据和减少不合理损失,提高煤炭回收率,并将测量变动范围及数量及时填绘到各种储量图中,做到妥善保管有据可查.10、所有地质、测量资料必须每季进行一次全面分析、修改并填图.11、随着采掘生产,根据新揭露的地测资料,及时对原有资料进行修改、补充.12、资料的定期分析由分管部长或技术主管牵头组织,各专业组长负责实施.13、地测图纸由绘图员负责保管,各专业组长负责管理本专业组的技术资料.14图纸资料保管不善,出现责任事故者,要根据具体情况对责任人进行处罚.15、为满足矿井设计、生产需要,各专业组应及时提供矿井生产所需资料,并保证所提供资料准确可靠.16未经审校的资料,不能提供生产使用.17如果因为地测资料提供不及时或不准确,而影响矿井或造成损失,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设备和工具的使用、保管、发放制度1、钻探设备、测量仪器仪表属专用设备,未经矿领导比准,科主管科长同意任何人无权私自外借,如领导批注,必须办理借用手续,留下借条待查.2、钻探设备工具、测水仪表由专业人负责保管,并进行登记物账卡对口,借用进行登记,办理借用手续.3、各级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经常用的仪器有测量组保管,并设专人专柜,专人负责擦洗维修保养,保存完好.4、测量精密仪器由科办事员保管,保存完好.5、其他各项小型工具材料有办事员统一保管,领料开票入库登记.6、办公室内公用设施有办公室自己保管,如发生丢失,无故损坏,有本室人员共同负责赔偿.7、小型仪表工具达到报废期限,由办事员进行登记,交旧领新.8、各级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到达报废期限,精度达不到要求,难以维修,经单位出具证明,报矿申请报废.。
技术管理体系 规章制度

技术管理体系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优化公司技术管理工作,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技术管理体系是公司技术管理的基础,是公司持续发展和创新的重要保障。
第三条公司技术管理体系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第四条公司技术管理体系应体现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和实效性的原则,确保技术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第五条公司技术管理体系包括技术管理组织架构、技术管理制度、技术管理流程、技术管理工作规范等内容。
第二章技术管理组织架构第六条公司技术管理组织架构由技术管理委员会、技术管理部门、技术管理团队等组成。
第七条技术管理委员会是公司技术管理的决策机构,负责审批技术管理相关重大事项。
第八条技术管理部门是公司技术管理的执行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技术管理工作。
第九条技术管理团队是各部门内部的技术管理团队,负责技术管理的具体实施和监督。
第十条技术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公司高管领导、技术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
第十一条技术管理部门负责技术创新项目的立项、实施和总结,负责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评价。
第十二条技术管理团队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第十三条技术管理委员会、技术管理部门和技术管理团队应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及时交流技术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协同解决。
第三章技术管理制度第十四条公司技术管理制度是公司技术管理的基础性文件,受到公司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认可。
第十五条公司技术管理制度包括技术管理政策、技术管理规定、技术管理规程、技术管理办法等内容。
第十六条技术管理政策是公司技术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公司的技术管理目标和任务。
第十七条技术管理规定是公司技术管理的工作要求和行为规范,涵盖技术管理相关工作的各个方面。
第十八条技术管理规程是公司技术管理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步骤,详细规定了各项技术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方法。
企业技术管理制度规范

企业技术管理制度规范一、背景介绍在现代企业中,技术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和有效实施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技术管理制度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企业技术管理制度的规范要求和实施步骤,以匡助企业建立健全的技术管理体系。
二、技术管理制度的目标和原则1. 目标:确保企业技术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实现技术与业务的密切结合,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原则:(1) 制度性原则: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确保技术工作的规范化和持续改进。
(2) 风险管理原则:识别和管理技术风险,确保技术工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 信息化原则: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技术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4) 团队合作原则:强调跨部门合作和知识共享,促进技术创新和协同发展。
三、技术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1. 技术管理组织架构(1) 设立技术管理部门,明确部门职责和权限。
(2) 成立技术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技术发展战略和决策。
(3) 设立技术管理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
2. 技术管理流程(1) 技术需求管理流程:包括技术需求的采集、评估、筛选和优化。
(2) 技术研发管理流程:包括技术研发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估。
(3) 技术创新管理流程:包括技术创新的引进、孵化和推广。
(4) 技术成果转化管理流程:包括技术成果的评估、转化和推广。
3. 技术管理指标和评估(1) 设立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指标体系,包括技术投入、技术创新、技术成果转化等指标。
(2) 定期对技术管理指标进行评估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4. 技术知识管理(1) 建立技术知识库,采集、整理和共享企业的核心技术知识。
(2) 建立技术培训制度,提升员工的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
(3) 建立技术交流平台,促进员工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5. 技术风险管理(1) 制定技术风险管理制度,明确技术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方法。
技术 管理制度

技术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技术管理工作,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加强技术管理与保障工作,保障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技术管理制度的内容1. 技术管理的原则技术管理应当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可操作性的原则,以适应企业经济发展需要。
2. 技术管理的目标技术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改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技术、质量、效益的快速增长。
3. 技术管理的任务技术管理的任务包括:技术开发、技术改进、技术推广、技术服务,建设创新型技术管理体系,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4. 技术管理的内容技术管理的内容包括:技术信息的收集、技术研究开发、技术改进、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
5. 技术管理的组织机构技术管理机构应当分工合作,形成管理网络,协调推进技术管理工作。
6. 技术管理的职责技术管理机构的职责包括:技术研究开发、技术改进、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技术信息收集和技术培训。
三、技术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1. 技术管理体系企业应当建立科学的技术管理体系,形成科学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团队。
2. 技术管理的组织结构技术管理机构应当以技术总监或技术经理为主要领导,并设立技术研发部、技术改进部、技术推广部、技术服务部、技术信息部等职能部门。
3. 技术管理的工作机制技术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工作机制,包括技术管理的决策机制、实施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
4. 技术管理的人员配备技术管理机构应当配置一支高素质的技术管理团队,包括技术总监、技术经理、技术员、技术工程师等专业人才。
5. 技术管理的流程技术管理应当遵循科学的技术管理流程:技术需求分析、方案制定、实施方案、技术评价、技术总结。
6. 技术管理的绩效评价技术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绩效评价制度,通过指标的设定和考核,评价技术管理的实际效果。
7. 技术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技术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技术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技术管理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信息化水平。
技术体系管理制度

某发电公司技术体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范围本制度规定了某发电公司技术管理的组织、职能、管理内容与方法,检查与考核.本制度适用于某发电公司技术管理工作.第二条管理方针1、技术管理是发电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技术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
2、技术管理的任务是:紧紧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宗旨和“团队、创新、绩效、执行”的企业精神,建立良好的生产、工作秩序,确保生产安全、高效、有序、持续。
3、技术管理的目标是:服务于生产,在技术上保证实现生产经营计划的完成,为公司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4、技术管理的原则:1)认真研究消化吸收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确保安全经济生产,防止人身和设备事故,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
2)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安全文明、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使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或国际一流水平。
3)坚持严、细、实的工作作风,使技术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
4) 加强检查与监督,对各级技术管理工作,进行量化检查与考核,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检查有关规定、标准、制度、办法、措施、规划、计划等符合上级有关规定,考核各级技术人员执行情况。
5)不断完善各项技术管理制度、标准,树立新观念,建立新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技术管理体系,达到四个凡事: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
5、技术监督管理的任务与要求:1)电力技术监督工作是提高发供电设备可靠性和保证安全、优质、高效运行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各级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技术监督工作。
2)电力技术监督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技术责任制,依法监督、分级管理、行业归口的原则,实施对工程初设、审查、设备选型与监造、安装、调试、试生产到运行、检修、停备用,技术改造中技术性能检测以及设备退役、报废签证的全过程技术监督管理.3)电力技术监督工作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为依据,以计量为手段,建立质量、标准、计量三位一体的技术监督管理。
技术管理体系建设全

技术管理体系建设1技术管理的依据和原则施工技术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取得经济效益和决定企业生存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施工技术管理的依据是:国家法律、法规;国家、地方及行业标准;企业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设计文件;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等。
施工技术管理的原则:⑴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科技路线、技术政策、技术标准,从实际出发适应社会环境,增强企业活力。
⑵一切从用户出发,满足建设单位需求;倡导绿色施工,创建和谐企业;竭尽全力实施企业的管理方针:〃追求卓越管理,筑造用户满意工程;改进环境行为,保障员工健康安全〃。
③追踪国际、国内先进建筑施工技术,加大科技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实现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提高技术进步对企业效益增长速度的贡献率。
⑷强调技术的先进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相结合,面向工程项目,强化施工技术管理。
建立畅通、迅速的信息渠道,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统一有效的施工技术管理网络。
⑸强调施工技术工作的书面化程序,满足可追溯性要求。
施工技术工作要做到规范化、程序化、精细化、格式化。
2技术管理体系建设局实行三级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即局、子(分)公司、项目经理部。
根据项目管理的需要,按照管理的性质、方式、深度的不同分别履行决策-指导-监控、直接管理、实务管理职责。
施工技术管理实行总工程师技术负责制。
每个管理层均设总工程师统一领导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设施工技术业务管理部门负责具体日常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当成立局直属的项目经理部(指挥部)时,直属项目经理部(指挥部)对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负责接受局技术管理部门的领导;各子(分)公司参加施工的单位对各自范围内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负责,接受局直属项目经理部(指挥部)和子(分)公司技术管理部门的双重领导;当成立代局指时,代局指对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负责,接受局和子(分)公司的双重领导,代局指非主责公司分部应接受代局指和公司的双重领导,代局指主责公司分部应接受代局指领导。
某煤矿技术管理体系设置及职责、职权规定

某煤矿技术管理体系设置及职责、职权规定煤矿技术管理体系是指煤矿企业中相关技术部门、人员和相关管理流程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
下面是一个基本的煤矿技术管理体系设置及职责、职权的规定:1. 技术部门设置:- 技术部:负责全面的技术管理工作,包括矿山设计、生产技术、安全技术、环境保护技术等方面的工作。
- 生产技术部门:负责矿井生产的技术管理工作,包括矿井开拓、采矿方法、支护技术、通风技术等方面的工作。
- 安全技术部门:负责矿山安全生产的技术管理工作,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安全设备和工艺的监督、事故隐患排查和处理等方面的工作。
- 环境保护技术部门:负责矿山环境保护的技术管理工作,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水质和大气污染防治、矿山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工作。
2. 职责分工:- 技术部门负责矿山技术管理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 生产技术部门负责与生产工艺、设备、技术和方法相关的技术管理工作,包括矿井开发、采矿等方面的规划和操作指导。
- 安全技术部门负责矿山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设备和工艺的安全性评估和监督、事故隐患排查和处理等。
- 环境保护技术部门负责矿山环境保护的技术管理工作,如环境影响评价、水质和大气污染防治、矿山废弃物处理等。
3. 职权规定:- 技术部门负责制定技术管理相关制度和标准,并监督执行。
- 生产技术部门负责制定和指导矿井生产操作的技术规程和方法,并监督执行。
- 安全技术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设备和工艺安全性进行评估和监督,并负责事故隐患的排查和处理。
- 环境保护技术部门负责制定矿山环境保护相关制度和标准,并监督执行,对矿山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监测。
以上仅为一个基本的煤矿技术管理体系设置及职责、职权规定的示例,实际的煤矿技术管理体系需要根据具体企业的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煤矿技术管理体系设置及职责职权规定

煤矿技术管理体系设置及职责职权规定简介为了确保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煤矿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并规定相应的职责职权。
本文将阐述煤矿技术管理体系的基本架构和职责职权等内容。
技术管理体系的基本架构煤矿技术管理体系是由领导层、技术负责人、各部门及基层管理人员等组成,并配以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管理工具。
下面将逐一介绍各组成部分。
领导层领导层是技术管理体系的核心,包括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如董事长、总经理等,以及其他高层领导。
其主要职责是确定技术管理的方向和策略,为企业的技术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领导层应关注煤矿企业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技术创新、升级改造等战略规划,加强技术创新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与实践,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
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指煤矿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通常是技术部门的负责人,承担着技术管理的全面职责。
技术负责人应有丰富的煤矿开采经验和技术知识,熟悉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具备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
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和完善技术管理制度,负责煤矿开采的技术方案设计、技术管理和技术保障工作,确保技术管理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持续性。
各部门各部门包括煤矿企业的生产部门、财务部门、安全环保部门、品质管理部门、技术开发部门等,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实现协同作业。
各部门应根据技术管理要求,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加强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作,共同完成煤矿的生产任务。
基层管理层基层管理层是煤矿企业技术管理体系中最底层的组成部分,包括煤矿车间主任、工区队长等。
其主要职责是考虑并落实技术管理方案、任务及要求,贯彻实施各项方针、政策和任务,推动技术管理工作,确保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
职责职权规定各组成部分在煤矿技术管理体系中具有不同的职责和权力,这决定了各组成部分在整个技术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各组成部分的职责职权规定如下。
领导层1.指导和监督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2.制定技术管理战略策略和发展方案;3.投入资源推动技术创新、升级和改造;4.审核技术管理文件和决策。
技术监督工作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技术监督工作管理体系建设方案一、引言技术监督工作是保障企业生产运营稳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建立一套科学、完善、有效的技术监督工作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技术监督工作管理体系的目标和原则(一)目标1、确保技术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降低故障率。
2、提高技术工作的规范性和标准化水平。
3、及时发现和解决技术问题,预防事故的发生。
4、促进技术创新和改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原则1、科学性原则以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为指导,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技术监督指标和流程。
2、系统性原则将技术监督工作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涵盖设备选型、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报废更新等全过程。
3、预防性原则强调预防为主,通过定期检测、数据分析等手段,提前发现潜在的技术风险。
4、全员参与原则使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员工都认识到技术监督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和配合相关工作。
三、技术监督工作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一)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制定1、收集和研究国家、行业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2、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需求,制定企业内部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
3、定期对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其适用性和先进性。
(二)技术监督组织机构和职责划分1、成立技术监督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决策。
2、设立专业的技术监督部门,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
3、明确各部门在技术监督工作中的职责和权限,避免推诿扯皮。
(三)技术监督的主要工作内容1、设备监督(1)建立设备台账,对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报废等进行全过程管理。
(2)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性能和精度符合要求。
(3)对关键设备进行重点监控,制定应急预案。
2、工艺监督(1)对生产工艺进行审查和优化,确保工艺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2)监督工艺执行情况,及时纠正违规操作。
(3)对工艺改进和创新进行评估和推广。
3、质量监督(1)建立质量控制标准和检验流程。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体系及制度

技术管理体系**建设有限公司技术管理机构及体系一、编制依据1、国家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GB/T19001: 2000、环境管理体系GB/T24001: 20042、质量方针:保持技术领先,建设满意工程,强化过程控制,追求更高目标。
二、项目技术管理体系1、公司设科技处,公司的技术管理,实行总经理领导下的总工程师负责制,总工程师负责全公司的技术管理工作,其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是公司科技处。
2、项目部技术管理体系三、技术管理职责八、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技术管理职责:1、主持本项目部的技术管理工作、质量管理工作,负责贯彻执行 各项技术规程、规范和质量标准;2、制定审定本单位项目技术管理制度。
3、负责组织技术人员熟悉、审查和会审图纸。
4、主持编制及审核本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单项 措质检员技术员**材 料 员* *预 算 员* *资 料 员* *设 备 员* *钢筋班长* *砼 工 班 长* *不工班长* *瓦工班长* *电工班长* *安装班长* *施工员项目技术管理体系图施,组织本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措施)的优化工作,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
并负责将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措施上报公司科技处审批。
5、组织审批技术交底,同时检查督促各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
6、负责组织将分包人的技术管理纳入本项目技术管理体系中,对其施工方案的制定、技术交底、施工试验、材料试验、分项工程预检和竣工验收等进行系统的过程控制管理。
7、指导、督促本单位的质量、试验、资料、计量等有关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管理工作。
8、参加重要工程、工序的质量检查验收,组织检查各项技术资料的签证、收集、整理和归档及工程项目竣工资料的编制。
审查报送监理工程师的全部技术文件资料。
9、参加工程技术验收和处理工程技术、质量问题等工作。
10、组织施工项目的新技术推广应用,组织收集、整理科技信息资料。
B、单位工程技术员技术管理职责:1负责本工程的各项技术管理工作,认真学习掌握并执行工程施工所需的各项技术规程、规范;遵守执行公司及项目的有关质量安全管理方针、目标及技术管理制度。
技术体系 管理制度

技术体系管理制度一、引言技术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地更新、升级技术,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技术体系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体系管理制度不仅能够规范技术开发、开拓新市场等工作流程,还能够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本文将针对技术体系管理制度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二、技术体系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促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建立健全的技术体系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推动技术创新的开展。
通过体系化的方法管理技术研发流程,有利于加强技术创新的力度,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
2.提高技术研发效率技术研发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技术体系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优化技术研发流程,提高研发效率。
通过规范研发流程,合理分工,明确责任,提高技术研发工作效率。
3.提高技术成果转化率技术体系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推动技术成果的市场化转化。
通过对技术成果进行分类管理、评价和运作,有利于将技术成果快速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4.降低技术风险技术开发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风险,通过建立健全的技术体系管理制度,能够有效降低技术风险。
提前预判技术风险,优化技术开发流程,有利于减少技术开发中的各种不确定性。
5.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来自于其技术实力。
通过建立健全的技术体系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三、技术体系管理制度的建立1.确定技术管理的原则技术管理的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技术含量,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
同时,技术管理要与企业整体战略相结合,充分发挥技术在企业中的作用,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2.确定技术管理的目标技术管理的目标是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技术研发效率,加强技术成果转化,不断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技术风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技术管理体系各种制度

技术管理体系各种制度1.技术创新管理制度:技术创新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和长期发展的重要手段,技术创新管理制度旨在引导和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包括技术创新项目管理、技术创新经费管理、技术创新成果评价和转化等方面的制度。
2.项目管理制度:技术项目的管理对于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功交付至关重要。
项目管理制度包括项目组织架构、项目计划管理、项目资源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绩效评估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知识管理制度:知识是企业技术创新和竞争力的核心资源,知识管理制度包括知识获取、知识整理、知识传播和知识保护等方面的制度。
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企业可以不断积累和传承知识,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4.技术人员培养与激励制度:培养和留住优秀的技术人员是技术管理的基础。
技术人员培养与激励制度包括技术岗位职级和晋升制度、技术培训与交流制度、绩效考核与奖励制度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激励技术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工作热情,提高技术团队的整体素质。
5.技术标准与规范制度:技术标准与规范是企业技术管理的重要基础。
技术标准与规范制度包括技术规范的制定与修订、技术标准的应用与管理等方面的规定,旨在确保技术工作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比性。
6.技术合作与外部资源管理制度:现代企业往往需要与外界进行技术合作,共同开展技术创新和项目开发。
技术合作与外部资源管理制度包括技术合作的流程与要求、技术合作的合同与保密协议、外部资源的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规定,旨在规范技术合作的行为和管理外部资源的过程。
7.技术质量与风险管理制度:技术质量和风险是技术管理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技术质量与风险管理制度包括技术质量管理的要求与措施、技术风险分析与防控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提高技术工作的质量和减少技术风险的可能性。
8.技术评价与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技术评价和知识产权管理是技术管理的重要环节。
技术评价与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包括技术评价的方法与指标、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等方面的规定,旨在确保技术评价的客观性和知识产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技术规范标准)技术标准体系管理规定

为规范公司技术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的技术标准,确保工程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公司技术标准体系管理的职能部门为生产技术部。
公司技术标准体系的内容(一)、基础标准;(二)、燃气质量标准;(三)、燃气质量检测方法标准;(四)、燃气具标准;(五)、计量和检测标准;(六)、安全标准;(七)、燃气工程设计标准;(八)、燃气工程材料标准;(九)、燃气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生产技术部应对国家和行业新颁布或者修订的相关技术标准及时采集整理,列入公司技术标准体系。
随着公司的业务发展,各部门、各分公司为新增业务收集的技术标准,应在生产技术部备案。
生产技术部根据新增业务情况和工作需要对技术标准体系的内容进行调整。
本规定由生产技术部负责解释。
(一)通用技术标准1. GB324-80 焊缝代号2. GB6567. 1-86 管路系统图形符号基本原则3. GB6567.2-86 管路系统图形符号管路4. GB6567.3-86 管路系统图形符号管件5. GB6567.4-86 管路系统图形符号阀门和控制元件6. GB6567.5-86 管路系统图形符号管路管件和阀门等图形符号的轴测图画法7. CJ/T3085- 1999 城镇燃气术语(二)、量和单位标准1. GB3100-86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2. GB3101-86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普通原则3. GB3102. 1-86 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4. GB3102.2-86 周期及其有关现象的量和单位5. GB3102.3-86 力学的量和单位6. GB3102.4-86 热学的量和单位7. GB3102.5-86 电学和磁学的量和单位8. GB3102.7-86 声学的量和单位9. GB3102.9-86 物理化学和份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10. GB3102. 11-86 物理化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11. Gb3102. 12-86 无量纲参数12. Gb3102. 13-86 固体物理学的量和单位1. GB/T13611- 1992 城镇燃气分类2. GB9052. 1-86 油气田液化石油气3. GB11174-89 液化石油气4. GB17820- 1999 天然气5. GB18047-2000 车用压缩气天然气1. SY7503-85 天然气 (包括微量重烃) 的分析方法、气相色谱法2. GB10410. 1~10410.3-89 人工煤气、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组分气相色谱分析法3. GB12206-90 城市燃气热值测定方法4. GB12207-90 城市燃气相对密度测定方法5. GB12208-90 城市燃气中焦油和灰尘含量的测定方法6. GB/T11060. 1- 1998 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碘量法7. GB/T17283- 1998 天然气水露点的测定冷却镜面凝析湿度计法1. GB7924-87 中餐燃气抄菜灶2. GB/T6968- 1997 膜式煤气表3. GB16802- 1997 城镇燃气调压器4. Gb17258- 1998 汽车用压缩天然气钢瓶5. Gb18111-2000 燃气容积式热水器6. GB6932-2001 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7. GB16410- 1996 家用燃气灶8. GB/T16411- 1996 家庭用燃气器具的通风试验方法9. GB/T12203- 1990 热电式燃具熄火保护装置(二)行业(部、专业)标准1. CJ/T112-2000 IC 卡家用膜式燃气表2. CJ/T113-2000 家用燃气取暖器(一)计量标准1. GB/T19022. 1- 1994 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第一部份2. SY/T6143- 1996 天然气流量大的标准孔板计量方法3. GB/T18603-2001 天然气计量系统技术要求4. GB/T18604-2001 用超声流量计测量天然气流量(二)计量技术规范1. JJF1001- 199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2. JJF1059- 199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3. JJF1069-2000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4. JJF1033-2001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一) 计量器具检定规程1. JJG577-94 膜式煤气表检定规程2. JJG198-94 速度式流量计检定规程3. JJG49- 1999 弹簧管式精密压力表和真空表4. JJG52- 1999 弹簧管式普通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及真空表(一)国家标准1. GB16914- 1997 燃气燃烧器具安全技术条件2. GB3836.4-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 部份:本质安全型“i”3. GB3836. 14-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4 部份:危险场所分类4. GB3836. 1-2000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第1 部份:通用要求5. GB4943-2000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二)行业 (部、专业)标准1. CJ3062- 1996 燃气燃烧器具使用交流电源安全通用要求2. CJJ51-2022 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3. 四川省燃气管理条例(一) 国家标准1. GB10609. 1-89 技术制图标题栏2. GB10609.4-89 技术制图对缩微复制原件的要求3. GBJ16-87 建造设计防火规范4. GB50160-92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5. GB50183-93 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规范6. GB50251-2003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7. GB50045-95 高层民用建造防火规范8. GB50289-98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9. GB/T18229-2000 CAD 工程制图规则10. GB50316-2000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11.GB50156-200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12. GB50028-2022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二)行业(部、专业)标准1. SY/T0036-2000 埋地钢制管道强制电流阴极保护设计规范2. SY/T6463-2000 采气工程方案设计编写规范3. SY0007- 1999 钢制管道与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4. SYJ25-87 油气田爆炸危(wei)险场所分区5.CJJ84-2000 汽车用燃气加气站技术规范(一)国家标准1. GB9711-88 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用螺旋缝埋弧焊钢管2. GB12241~12243-89 安全阀3. GB12337-90 钢制球形储罐4. GB/T9711. 1- 1997 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1 部份:A 级钢管5. GB/T9711.2- 1999 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2 部份:B 级钢管6. GB/T3091-2001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7. GB15558. 1- 1995 燃气用埋地聚乙烯管材8. GB15558.2- 1995 燃气用埋地聚乙烯管件9. GB/T8152- 1999 结构用无缝钢管10. GB/T8163- 1999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11. GB/t9112-2000 钢制管法兰类型与参数12. GB/T9113. 1~9113.4-2000 整体钢制管法兰13. GB/T9114-2000 突面带颈罗纹钢制管法兰14. GB/T9115. 1~9115,4-2000 对焊钢制管法兰15. GB/T9116. 1~9116.4-2000 带颈平焊钢制管法兰16. GB/T9117. 1~9117.4-2000 带颈承插钢制管法兰17. GB/T9118. 1~9118.2-2000 对焊环带颈松套钢制管法兰18. GB/9119-2000 平面、突面板式平焊钢制管法兰19. GB/T9120. 1~9120.4-2000 对焊环板式松套钢制管法兰20. GB/T9121. 1~9121.4-2000 平焊环板式松套钢制管法兰21. GB/T9122-2000 翻边环板式松套钢制管法兰22. GB/T9123. 1~9123.4-2000 钢制管法兰盖23. GB/T9124-2000 钢制管法兰技术条件24. GB18248-2000 气瓶用无缝钢管25. GB/T18615-2000 波纹金属软管用非合金钢和不锈钢接头26. GB12459-200 钢制对焊无缝管件27. GB3287-2000 可锻铸铁管路连接件28. GB/T18033 无缝铜水管和铜气管29. GB/T11618 铜管接头30. GB/T7306.2 55°密封罗纹第2 部份:圆锥内纹与圆锥外纹31. GB/T12771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32. GB/T18997. 1 铝塑复合压力管1 部份:铝管搭接焊式铝塑管33. GB/T18997.2 铝塑复合压力管2 部份:铝管对接焊式铝塑管34. GB/T14525 波纹金属软管通用技术条件35. GB/T10546 液化石油气LPG 橡胶软管和组合件散装运输用(二)行业(部、专业)标准1. CJ/T125-2000 燃气用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2. CJ/T126-2000 燃气用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件3. SY/T6475-2000 石油天然气输送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分量4. CJ/T114-2000 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5. SY5257-2004 油田输送用钢制弯管6. CJ/T197 燃气用不锈钢波纹软管7. CJ/T110 铝塑复合管承插式管接头8. CJ/T111 铝塑复合管卡套式管接头9. CJ/T190 铝塑复合管卡压式管件10. HG2486 家用煤气软管(一)国家标准1. GBJ93-86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 GBJ300-88 建造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3. GBJ302-88 建造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4. GB50184-93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5. GB50253-9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6. GB50236-98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7 .GB50369-2022 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二)行业(部、专业)标准1. CJJ33-2005 城镇燃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 SY4014-93 埋地钢制管道聚乙烯胶粘带防腐层施工及验收规范3. SY4066-93 天然气集输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4. CJJ63-95 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5. YB9254-95 钢结构制作安装施工规程6. SY/T0413-2002 埋地钢制管道聚乙烯防腐层技术标准7. SY/T0414- 1998 埋地钢制管道聚乙烯胶粘带防腐层技术标准8. SYJ4020 埋地钢制管道石油沥青防腐层施工及验收规范9. SYJ4047 埋地钢制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施工及验收规范10. SY4058 埋地钢制管道外防腐层和保温层现场补口补伤施工及验收规范11. SYJ4006 长输管道阴极保护施工及验收规范12. TB/T9256-96 钢结构、管道涂装技术规程13. YB9257-96 钢结构检测评定及加固技术规程14. SY0401-98 输油输气管道路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5. CJJ12-99 家用燃气燃烧器具安装及验收规范16. SY/T0032 -2000 埋地钢制管道交流排流保护技术标准17. SY/T0460-2000 天然气净化装置设备与管道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8. SY0470-2000 石油天然气管道跨越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9. SY0043-96 钢制管道焊接及验收20. SY4103- 1995 钢制管道焊接及验收21. SY/T6470-2000 输油气管道通用阀门操作、维护、检修规程22. SY0402-2000 石油天然气站内工艺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3. CJJ94-2003 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4. SYJ4005-90 长输管道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5. DBJ20-03-88 四川城市燃气输配及应用工程设计、安装、验收技术规程26. SY4065-93 石油天然气钢制管道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27. SY4109-2005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的分级28.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燃气用环压连接薄壁不锈钢管道工程技术规程29.CJJ95-2003 城镇燃气埋地钢质管道腐蚀控制技术规程11。
工程技术管理体系

技术管理体系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工程技术管理,使工程技术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根据国家和交通部及天津市现行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的相关技术管理要求,并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工程技术管理依据:(1)国家有关的工程建设法律、法规。
(2)国家、地方政府及行业有关的规范、标准、指南、规定。
(3)施工合同。
(4)设计文件。
(5)《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办法》,《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项目管理手册》以及企业其他相关管理制度,上级文件规定、要求等。
第三条、工程技术管理指导思想:以项目工程质量计划及业主有关规定程序要求为依据,以工程施工为主体,以企业效益和信誉为中心,发挥科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抓好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
第四条、工程概况:中新天津生态城7号雨水泵站工程一标段,总占地面积约4932.1平方米。
泵站系统服务范围东至中央大道,西至汉北路,南至规划甘露溪,北至彩环路,设计规模15m3/S,总服务面积约4.64平方公里。
泵房采用矩形结构,平面尺寸约27.8m×24.8m,泵房底板深约9.0m;泵房内配潜水轴流泵6台,每台Q=3.0m/s,H=6.5m,P=250Kw。
地基土自上而下为:①1层素填土,②层淤泥质土,③1层粉质黏土,⑥1层粉质黏土,⑥2层粉土,⑥4层粉质黏土、黏土,⑥41层淤泥质黏土,⑥42层粉土、粉砂,⑦层粉质黏土、黏土,⑧1层粉质黏土、黏土,⑧2粉土。
本工程地下水主要为浅部土层中的潜水,地下水位按设计地面考虑。
第⑧2粉土及以下粉性砂性土层均为承压含水层,水位标高为大沽高程0.00m。
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筋具有强腐蚀性,腐蚀性介质为cl-。
建设单位:天津滨海旅游区置地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监理单位:北京华捷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合同工期:2014年12月31日-2015年12月31日。
技术监督工作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技术监督工作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技术监督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建立一套完善、科学、有效的技术监督工作管理制度体系,对于保障技术工作的质量、安全和可靠性,推动技术创新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技术监督工作涵盖了众多领域和环节,包括产品研发、生产过程、质量检测、设备维护等。
为了确保这些工作能够有序、高效地进行,需要构建一个全面的管理制度体系。
首先,明确技术监督工作的目标和原则是体系建设的基础。
目标应当具有明确性、可衡量性和可实现性,例如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技术风险等。
原则方面,应遵循科学性、公正性、客观性和预防性等,以保证监督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在组织机构与职责划分方面,要建立专门的技术监督管理部门,明确其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协作机制。
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应负责制定监督计划、组织实施监督活动、收集和分析数据、提出改进措施等。
同时,要明确各相关部门在技术监督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如生产部门负责按照标准进行生产操作,质量检测部门负责对产品进行严格检测等,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避免出现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的情况。
技术标准和规范是技术监督工作的重要依据。
要建立健全涵盖技术流程、质量标准、检测方法等方面的标准体系,并根据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这些标准和规范应当具有权威性、通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技术监督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
监督流程和方法的设计要科学合理。
从技术项目的立项、实施到验收,都应制定详细的监督流程和方法。
例如,在产品研发阶段,可以采用定期评审、阶段性成果检验等方法;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线监测、抽样检测等手段进行监督。
同时,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提高监督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如采用自动化检测设备、数据分析软件等。
数据管理也是技术监督工作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存储、分析和利用机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建设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制度

建设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建设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保障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特制定本技术管理制度。
二、技术管理组织架构1. 技术部门技术部门是建设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中心,负责制定技术规范、施工方案和技术文件,指导和监督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工作。
2. 施工单位施工单位需按照技术部门的规范和要求进行施工,负责实施技术文件中的技术方案,提供资料和数据。
3. 监理单位监理单位是独立第三方,负责监督和检验项目施工的质量,包括工程施工方案、现场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
4. 业主代表业主代表是业主方委托的代表人员,负责协调管理项目的技术方案,监督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三、技术管理内容1. 技术文件管理技术文件是建设工程项目的技术基础,包括施工图纸、规范、规程、施工方案等。
技术文件应当按照建设工程相关法规要求进行备案和管理。
2. 施工方案管理施工单位应当根据技术文件制定施工方案,具体包括现场施工工艺、材料采购等内容。
施工方案需经技术部门和监理单位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3. 施工现场管理施工单位应当加强现场管理,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施工现场应当遵守相关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规定,确保工人安全和施工环境卫生。
4. 质量管理质量是工程项目的生命线,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技术文件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并及时纠正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5. 进度管理施工单位应当根据施工方案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同时,合理安排工程竣工时间,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工。
四、责任与制度1. 技术部门应当负责制定和修订技术管理制度,指导和监督技术工作的开展,确保技术工作的顺利进行。
2. 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技术文件和施工方案,按照技术部门和监理单位的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3. 监理单位应当独立、严格地对工程项目进行监督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向业主方和施工单位报告。
4. 业主代表应当全程参与项目管理,确保项目符合要求,达到业主方的期望。
技术监督工作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技术监督工作管理体系建设方案一、建设目标技术监督工作管理体系的建设旨在实现以下几个主要目标:1、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2、及时发现和解决技术问题,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降低企业风险。
3、提高技术监督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优化资源配置。
4、促进技术创新和改进,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管理体系框架技术监督工作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架构设立专门的技术监督部门,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确定技术监督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和沟通机制。
2、人员管理招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技术监督人员。
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提高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3、技术标准和规范收集、整理和更新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制定企业内部的技术监督操作指南和流程。
4、监督流程明确技术监督的工作流程,包括计划制定、抽样检测、数据分析、结果评估等环节。
建立质量追溯机制,确保问题能够及时追溯到源头。
5、设备和设施管理配备先进、准确的检测设备和仪器。
建立设备的维护、校准和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6、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建立技术监督数据管理系统,收集、整理和分析监督数据。
基于数据分析结果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具体实施步骤1、需求分析对企业现有的技术监督工作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明确他们对新管理体系的需求和期望。
2、体系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技术监督工作管理体系的框架和结构。
制定详细的管理流程、规章制度和操作手册。
3、人员培训组织技术监督人员参加新体系的培训,使其熟悉新的工作流程和要求。
开展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培训,提高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4、设备采购和调试根据体系要求,采购必要的检测设备和仪器。
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校准,确保其能够正常投入使用。
5、试运行选择部分产品或服务进行新管理体系的试运行。
在试运行过程中,及时收集反馈意见,对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技术管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一、技术管理体系建立
围绕建筑安装主导产业的发展,结合生产实际和生产技术管理的需要,建立以总工程师为核心,以工程管理部(工程技术研究所)为专业主管部门,以项目公司(部)生产技术部为直接管理部门,以广大技术管理人员为主体的技术管理体系。
(一)管理岗位
1.技术管理核心:总工程师
2.技术管理分管领导:副总工程师(土建)、副总工程师(机电)3.专业主管部门:部长、副部长(土建)、副部长(机电)、土建技术管理、机电技术管理、设备管理、科技创新管理
4.直接管理部门:部长(技术经理)、技术员、资料员、测量员、设备管理员
(二)管理职责
1.专业主管部门:负责企业技术管理,协调、衔接研发机构与工艺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负责企业技术发展规划、技术措施的编审、新产品研制计划的汇总、上报以及新产品计划进度考核、科研资金使用情况的审核,组织有关研发以及职工技术革新情况的考核、验收、鉴定等工作;负责企业科技信息管理与企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协助人资部门做好员工技术培训,协助总工程师或分管副总工程师抓好隐患排查及治理;做好企业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等。
同时,要坚持“一岗
双责”的原则,技术部门落实业务保安责任,加强安全技术业务指导,切实发挥专业技术的安全保障作用。
2.直接管理部门
项目公司(部)生产技术部作为技术管理直接管理部门,负责单位“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大管理体系的运行和控制工作;负责单位生产计划、工期、机械设备、安全及文明施工等诸要素的管理和控制;负责单位质量、技术、计量等诸要素的管理和控制;负责项目施工过程中业主投诉重要问题的查处、督办和回访;负责组织重要分部工程中间验收及竣工验收前的内部验收和工程交付工作;负责定期对项目部进行工期、技术、质量、设备、计量、安全文明施工等管理工作的考核;负责分包队伍工期、质量、安全的管理和控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3.各级技术管理人员管理职责按《项目管理制度汇编》执行。
二、技术管理人员准入
按照兖矿集团董发…2006‟74 号文件精神,坚持精干高效的指导思想,配齐技术管理人员,严把准入关。
非特殊情况,严禁非专业人员进入技术管理部门。
项目公司(部)要坚持专业对口的原则,配备生产(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确保各生产(施工)环节技术管理责任到位。
(一)上岗方式
副科级以上技术管理人员采取组织选聘和内部公开竞聘的方式上
岗;一般技术管理岗位人员采取外部招聘和内部公开竞聘的方式上岗。
(二)准入条件
1.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必须具备相关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精通企业技术工作,在企业专业技术领域具有较高威信和群众认可度。
其中聘任总工程师的,需在副总工程师岗位履职3年以上;聘任副总工程师的,需在相应专业正科级岗位履职3年以上。
2.正科级技术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且在副科级技术管理岗位履职3年以上。
3.副科级技术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助理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且在一般技术管理岗位履职3年以上。
4.一般技术管理岗位人员必须具备相关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且从事相关技术工作3年以上。
企业招聘的相关技术专业高校毕业生可不限于此条件。
三、技术人员业务培训
(一)工程管理部对全处技术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工作负管理责任。
需根据各单位生产及需求情况科学合理制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计划,并将计划纳入全处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及人才培养实施意见的范围,统一管理、实施。
人力资源部需配合做好技术人员业务培训工作。
(二)项目公司(部)要结合实际,建立技术人员内部业务培训机制,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对新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同行业先进技术
进行集中学习,不断更新技术知识。
(三)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具体课题或关键技术,主管部门可采取举办技术讲座等形式,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专题技术讲座,进行技术培训,也可积极与同行业先进企业建立技术交流机制,分期分批选送技术人员到先进企业进行学习、交流。
(四)对关键岗位的优秀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可采取“送出去”的方式,委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定向培养以不断提高技术人员业务能力,提升企业技术管理水平。
四、技术人员管理及考核
(一)考核形式
1.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按照签订的《工作目标责任书》及年薪制管理有关政策进行考核。
2.专业主管部门及成员按照《考核及责任追究管理办法》及本部门量化考核标准进行考核。
3.直接管理部门及技术人员按照《项目管理制度汇编》有关技术管理考核内容执行。
(二)专业技术管理
各级技术管理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由人力资源部统一管理。
依据企业技术管理及生产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制定专业技术设岗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
严格执行上级有关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政策,不断提高我处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整体层次。
(三)各单位必须充分认识技术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务必把技术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紧密结合实业公司“管理、营销、技术”三大团队建设,强化、落实技术人员管理职责,打通技术人员职业晋升通道,不断健全和完善技术人员管理机制、动态调整以及绩效考核制度,收入分配向技术人员倾斜。
(四)对于技术管理不到位、目标考核不达标的单位将取消年度评先选优资格,对于技术业务不熟练、不胜任岗位的技术人员调离技术岗位。
通过实施绩效考核,不断增强技术人员危机感和责任心,促进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打造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高效精干的技术队伍。
二〇一〇年三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