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规范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经验材料

合集下载

标准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经验资料

标准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经验资料

标准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经验资料
为进一步规范社会救助作业,市民政局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继续的准则,经过出台方针、建立渠道、规范程序、揭露信息,保证社会救助揭露、公平、公平、及时。

2014年1-7月,对全市低保、医疗救助、暂时救助等3类目标合计发放救助资金3428 3万元,其间低保目标10405人,发放低保金2415 7万元;医疗救助1948人,发放救助金769 9万元;暂时救助2776人,发放救助金242 7万元,充分发挥了社会救助的托底保证效果。

2013年5月,该局被民政部赞誉为全国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试点作业优异单位,并于2014年3月在台州市民政作业会议上就社会救助作业作典型讲话。

其主要做法是:一、出台救助方针,推动社会救助作业规范化建造一是细化社会救助家庭确定规范。

针对社会救助请求家庭确定规范不行清晰、细化的问题,结合社会救助作业实践,于2013年11月在台州市首先出台《温岭市社会救助家庭确定规范(试行)》,清晰低保、低保边际和特困等3类社会救助请求家庭在月人均收入、人均钱银产业、生活用机动车辆、非寓居类房子、户籍地住宅状况等5方面的经济状况确定规范。

如关于特困请求家庭,在经济状况确定中要求其家庭人均钱银产业(包含现金、存款、有价证券、商业保险等)低于当年阅览完好文章将扣除您 1 点积分,确定要阅读吗?。

社会救助工作经验交流

社会救助工作经验交流

社会救助工作经验交流社会救助是一项关乎民生、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此,我愿与大家分享交流,共同推动社会救助工作更上一层楼。

首先,精准识别救助对象是社会救助工作的关键。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建立了完善的信息收集和审核机制。

通过多部门的数据共享,包括民政、公安、人社、税务等,对申请救助家庭的收入、财产、就业等情况进行全面摸底。

同时,我们还组织基层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和乡村,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与邻里交流,了解申请家庭的真实生活状况。

在审核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政策和标准,确保救助资源真正给到那些最需要的人。

在救助方式上,我们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

除了传统的资金救助,还提供了物资救助、服务救助等多种形式。

对于生活困难的家庭,我们不仅给予一定的现金补贴,还发放食品、衣物等生活必需品。

对于那些因疾病、残疾等原因导致生活无法自理的人员,我们提供上门护理、康复训练等服务。

此外,针对不同家庭的特殊需求,如儿童教育、就业培训等,我们也制定了个性化的救助方案,帮助他们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实现自立自强。

社会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

我们积极与慈善组织、企业、志愿者团体等合作,共同搭建救助平台。

慈善组织通过募集善款和物资,为救助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和实习机会,帮助困难家庭实现就业增收;志愿者们则深入社区和乡村,为困难群众提供关爱和帮助,如陪伴孤寡老人、辅导留守儿童学习等。

这种多方合作的模式,不仅扩大了救助资源的来源,也提高了救助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加强对救助资金的管理和监督至关重要。

我们建立了严格的财务制度,确保救助资金专款专用,杜绝挪用、截留等现象的发生。

定期对救助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对于违规使用救助资金的行为,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在工作中,我们也注重对救助对象的心理关怀。

生活的困境往往会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困扰,因此,我们组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救助对象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积极面对困难。

社会救助经验交流材料

社会救助经验交流材料

社会救助经验交流材料社会救助是指对处于困境中的个人或群体提供资金、物品、服务等形式的援助,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重新融入社会。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次社会救助经验,将细节和感悟进行了整理。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我作为一名志愿者参与了一次社会救助活动。

我们的目标是给城市里生活困难的流浪者提供食品、衣物和保暖物品。

在活动开始前,我们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流浪者的困境,我们进行了相关的调研。

经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许多流浪者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有的是因为家庭问题,失去了依靠;有的是因为工作岗位流失,无法维持生计;还有的是因为意外灾难导致家破人亡,无家可归。

这些困境让他们变得无家可归,面临着生活的无助和孤独。

我们团队的任务分工明确,有人负责联系赞助商购买食品和保暖物品,有人负责联系当地慈善机构协助做好资金分配,我则负责组织义工队伍,并指导他们与流浪者进行交流。

在举办活动的当天,我将义工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义工带领,他们穿着统一的志愿者服装,将食品和物品送到了几个常常出现流浪者的地点。

当我第一次与一个流浪者交流时,我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无助和渴望得到关注的心理。

他告诉我他的名字叫李明,曾经是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因为工地停工而失去了工作。

由于没有积蓄和亲朋好友的帮助,他无法支付房租和生活费用,最终成为了流浪者。

听到他的故事,我内心充满了同情和对于社会对弱势群体的不公感。

通过与流浪者的交流,我发现他们并不只需要物质帮助,更渴望被关注和被尊重。

我们主动与他们交流,听他们倾诉内心的痛苦和困惑。

我们并没有嘲笑、冷漠或表现出与他们不同的态度,而是用真心去对待他们。

社会救助不仅是提供物质的援助,更是给予他们心灵上的慰藉和尊重。

对于流浪者来说,关爱和理解的力量会让他们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而对于我们义工来说,与他们的交流也是一次人生的磨砺与升华。

通过这次社会救助经验,我深刻地认识到每个人都可能面临困境,我们不能冷漠他人的痛苦,而是应该积极地提供帮助,让更多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社会救助工作经验交流

社会救助工作经验交流

社会救助工作经验交流社会救助工作是一项关乎民生、关乎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工作。

它旨在为那些因各种原因陷入生活困境的人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支持,使他们能够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在长期的社会救助工作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交流。

首先,建立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是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基础。

这包括完善的政策法规、明确的救助标准、规范的申请审批流程以及有效的监督机制。

我们要确保政策法规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够覆盖到各类困难群体,同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对救助标准进行调整,以保障救助的效果和公平性。

在申请审批流程方面,要简化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困难群众的负担。

同时,加强监督机制,防止救助资金被滥用、挪用,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真正需要的人身上。

精准识别救助对象是社会救助工作的关键环节。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

通过社区走访、邻里调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等多种方式,收集准确的信息,综合评估申请人的收入、财产、支出等情况,确保救助对象的认定准确无误。

同时,要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对救助对象的情况进行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救助措施,避免出现“该救未救”或“过度救助”的现象。

社会救助工作不仅仅是提供物质帮助,更要注重精神关怀。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困难群众在面临生活困境时,往往会产生自卑、焦虑、无助等负面情绪。

因此,我们在给予物质救助的同时,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通过心理疏导、情感支持等方式,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志愿者为困难家庭的孩子提供学业辅导和心理关爱,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培训和职业指导,鼓励他们重新就业,实现自我价值。

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也是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保障。

社会救助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如民政、教育、医疗、住房等。

各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

社会救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社会救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倾情关注倾力帮扶着力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近年来,***县民政工作在省民政厅、市民政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认真落实好“民生工程”的各项政策和措施,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县。

一、推进动态跟踪,为落实低保政策创造了新条件为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我县把城乡低保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城乡低保工作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较好地保障了城乡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

2009年,我县城市低保对象有3249户6300人,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1104.52万元,人均月补差158.4元;农村低保对象有5334户10554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758.16万元,人均月补差66.3元。

实际工作中,我们根据城乡低保对象特点、工作基础等不同情况,对城乡低保分别采取不同办法进行动态管理。

城市低保,采取与低保对象签订诚信承诺书、每月张榜公示、组织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定期参加公益劳动和免费介绍就业等管理方式;农村低保,在村务公开栏每月定点进行张榜公示,公示的内容主要有户主姓名、享受人数、月保障金额、家庭困难原因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效杜绝了“人情保、关系保”,提高了低保管理部门的公信力。

今年共有642户1643人退出城乡低保,982户2421人纳入城乡低保。

加强低保政策的落实,让困难群众充分享受到了党的温暖阳光,增强了他们自强不息、创业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二、推广星级管理,为提高五保供养水平增添了新活力县委、县政府对农村敬老院建设高度重视,先后投入2500多万元,新建15所敬老院、改建2所,建筑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

在全面完成新(扩)建和改造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对敬老院实施星级管理。

对工作人员全部实行公开招聘,并按1:15的比例进行配备。

民政救助经验交流材料

民政救助经验交流材料

民政救助经验交流材料民政救助经验交流材料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导致一些人陷入困境,并需要民政救助帮助。

我有幸参与了一次救助行动,与团队成员共同协作完成了任务,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这次救助行动是我所在社区组织实施的一次救助活动,目标是帮助居民解决生活中的紧急困难。

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先进行了一次针对该社区的调查,了解了居民面临的不同问题。

我们发现,一些居民面临着经济拮据、疾病就医困难、住房危机等等问题。

基于这些信息,我们制定了具体的救助计划,并形成了一个团队。

团队成员的分工明确,每一个人都肩负起了自己的责任。

在一次团队例会上,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包括救助标准、资金筹措、救助流程等等。

每个人负责一项具体的任务,例如,我负责筹款工作,包括联系捐款机构、撰写募捐信等等。

同时,我们还明确了沟通协作的方式,以确保信息的畅通和任务的顺利推进。

在筹备阶段,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捐款意愿不足、募捐信撰写不够精准等等。

但是我们没有放弃,而是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找到了解决办法。

我们积极寻求帮助,向有经验的救助组织请教,并针对问题进行了修改和优化。

最终,我们成功地完成了筹备工作,筹集到了足够的资金来支持救助活动。

救助行动正式启动后,我们积极与居民沟通,了解他们的具体需求,并及时反馈给团队成员。

在救助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问题,比如一些居民提供的材料不完整、救助过程中的纠纷等等。

但我们及时解决了这些问题,保证了救助工作的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断与相关部门沟通,分享经验,寻求帮助。

通过这次救助经验,我意识到了民政救助工作的重要性。

它不仅能够帮助需要救助的人们渡过难关,还能够增加社区的凝聚力和友善度。

而作为一个团队成员,我还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首先,要细心、耐心地倾听居民的需求,并及时反馈给团队成员。

其次,要做好沟通和协作,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最后,要不断学习和改进,积极寻求帮助和反馈,提高自身的救助能力。

社会救助工作经验交流研讨

社会救助工作经验交流研讨

社会救助工作经验交流研讨社会救助工作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制度安排。

在长期的实践中,各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此,我们共同交流研讨,以期为进一步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性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不言而喻。

它犹如黑暗中的明灯,为那些陷入困境的家庭和个人带来希望和温暖。

对于贫困家庭而言,社会救助可能是他们维持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能够保障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

对于因突发灾难或重大疾病而陷入绝境的个人,社会救助能够及时伸出援手,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同时,社会救助还有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社会救助工作的主要经验1、建立健全的救助体系许多地区都建立了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等在内的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

这种体系覆盖了困难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能够满足他们多样化的救助需求。

2、精准识别救助对象精准识别是社会救助工作的关键。

通过大数据比对、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多种方式,对申请救助的家庭和个人的经济状况进行详细了解,确保救助资源真正用到最需要的人身上。

比如,一些地方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了民政、公安、税务、金融等多部门的数据,实现了对救助对象的精准画像。

3、加强动态管理社会救助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定期对救助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复查,对于已经脱贫或不符合救助条件的及时退出,对于新出现的困难家庭和个人及时纳入救助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4、创新救助方式除了传统的资金救助外,还探索了服务救助、实物救助等多种形式。

例如,为有劳动能力的困难人员提供就业培训和岗位推荐;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免费的课外辅导等。

5、强化监督管理建立了严格的监督机制,加强对社会救助资金使用、救助对象认定等方面的监督检查,防止出现优亲厚友、虚报冒领等违规行为。

民政救助经验交流材料

民政救助经验交流材料

民政救助经验交流材料近年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下,我国社会的面貌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对民政救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从事社工工作,参与了一次关于民政救助经验交流的活动。

以下是我对这次活动的总结与体会。

这次活动是由当地民政局主办的一场经验交流会议,旨在总结和分享不同地方的民政救助经验,以提升我国社区的救助能力和质量。

来自全国各地的民政工作人员、社工人员等参与了会议,共同探讨民政救助的问题和挑战,展示各地民政部门在社会救助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

比较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会上分享的几个具体案例。

首先是广州市一家社会救助机构的工作经验。

该机构通过与社会各界合作,建立了庞大的救助团队,为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提供住房、就业培训等服务。

他们还探索了一种激励机制,对于有能力自食其力的救助对象,通过导师制度和参与生产劳动,帮助他们逐步融入社会,实现自立。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案例是杭州市某社区的救助经验。

该社区探索了一种“订单式救助”模式,在社区内设立了救助管理中心,通过居民推荐、社工评估,为有困难的居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救助。

他们组织开展了各类技能培训,提供就业机会,帮助救助对象脱离困境。

通过这次经验交流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

首先,社会救助不仅仅是提供物质帮助,更要关注救助对象的全面发展。

我们需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能力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社会融入度。

其次,社会救助需要多元化和创新化。

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救助需求各异,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救助和服务。

最后,社会救助要加强各方合作。

政府、社会机构、企业和个人应共同努力,形成救助合力,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

通过这次交流活动,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教训和启示。

我发现只有不断学习和学习别人优秀的经验,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断进步。

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实践,为我国的社会救助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民政典型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民政典型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民政典型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工作经验一:在某民政局工作期间,我负责处理家庭经济困难户的申请和审核工作。

每天会收到大量的申请表格,我需要逐一审核这些表格的内容,并核实申请户的家庭经济状况,以确保他们真正需要帮助。

在审核过程中,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一个家庭是否符合救助条件。

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个申请户,他的表格填写不准确,显示他有大量存款;但在我与他面对面的交谈中,我发现他实际上因为家庭突发事件导致财产损失严重,他向银行借了很多钱来维持生活。

在研究相关规定后,我成功帮助他解决了经济困难,得到了他的称赞和感激。

工作经验二:曾参与某市民政局的灾害救助工作。

在一次洪水灾害中,我所在的民政局被指派负责为灾区居民提供食品和生活物资。

这是一项非常紧急的任务,要求我们迅速组织起救援队伍和物资配送队伍。

我担任配送队伍的领导,负责协调人员和物资的调配工作。

在接到食品和物资后,我们迅速将其分拣打包,然后根据灾区的需求进行配送。

由于时间紧迫,我们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工作,而且要确保物资能够及时送达受灾户。

在这个过程中,我锻炼了协调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圆满完成了救助任务。

工作经验三:担任某社区民政办的工作人员,负责居民的社会救助和法律援助等工作。

每周都会有居民来办公室咨询和申请救助。

对于每一个来访者,我都会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帮助和建议。

曾遇到一位低收入家庭的居民,他有一位患病的孩子需要负担高额医疗费用。

在与社区医院协商后,我成功帮助他申请到了医疗救助,并联系相关部门为他提供了额外的帮助。

通过这样的工作经历,我深切体会到帮助他人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我从事民政工作的决心。

以上是我在民政工作中的一些典型经验,通过这些经历,我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也培养了敏锐的观察力、协调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我相信,这些经验将帮助我更好地服从群众需求、提供优质的民政服务,为社会稳定和谐做出更大贡献。

社会救助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社会救助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社会救助管理经验交流材料社会救助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工作,旨在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群渡过难关,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社会救助管理的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我将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社会救助管理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策略。

在实施社会救助工作时,我们应该明确地界定受助对象和救助标准,并制定相应的救助方案。

例如,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要明确贫困人口的标准,确定扶贫政策和措施,并确保这些政策和措施能够切实地帮助到贫困群众。

其次,社会救助管理需要有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只有通过监督和评估,我们才能及时发现救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例如,在救助金发放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对救助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确保救助金真正用于改善受助人的生活条件。

另外,社会救助管理需要与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合作。

社会救助工作本身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多方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做好特困人员供养工作中,我们要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制定出一些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使特困人员得到最大程度的帮助。

此外,社会救助管理需要强化法治思维,确保救助工作的公平公正。

在实施救助工作时,我们要始终坚持依法依规,保障受助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救助工作的公平公正。

例如,在救助对象的选择上,我们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杜绝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偏见。

最后,社会救助管理需要关注长远发展,提高受助人的自我发展能力。

我们应该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受助人的自我发展能力,使他们能够脱贫致富。

例如,在扶贫工作中,我们应该注重发展产业,提供技术培训和就业机会,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总之,社会救助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

通过我的实践经验和思考,我深刻认识到,社会救助管理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策略,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与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强化法治思维,关注长远发展。

民政救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民政救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民政救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民政救助工作经验交流在过去的两年里,我有幸成为一名民政救助工作人员。

通过这项工作,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深刻认识到了救助工作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在这段工作经历中的一些体会和交流材料。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民政救助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

在接触到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们之后,我发现他们中的很多人都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困境。

有人失去工作,无法负担生活费用;有人生病了,需要医疗救助;还有人遭遇自然灾害,需要紧急救助。

面对这些困境,我们作为民政救助工作人员,必须时刻保持敏感和同情心,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和支持。

其次,我发现民政救助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救助工作并不仅仅是分发救助物资或者提供资金援助那么简单。

我们还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包括受助者、家属、社区组织等等。

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援助方案,并确保资金和物资的使用合理有效。

因此,我们作为救助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服务社会。

此外,民政救助工作也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我的工作中,我经常需要与其他救助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以及相关部门合作。

我们需要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协调资源的分配,并确保我们的救助工作能够取得最好的效果。

因此,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我认为民政救助工作需要具备耐心和毅力。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看似无解的问题,或者遇到一些情况不容乐观的受助者。

但是,我们不能放弃,我们必须坚持下去,尽我们所能帮助他们。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耐心和毅力,不断寻找合适的解决办法,并激励受助者坚持下去。

总之,民政救助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和骄傲的工作。

通过这项工作,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人性和社会的真实故事,也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和改变。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守初心,不忘救助的使命,我们一定能够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带来希望和温暖。

我将继续努力,将这份经验和交流传递给更多的人们,为建设一个更加和谐和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民政局救助管理站工作经验交流材料3篇

民政局救助管理站工作经验交流材料3篇

民政局救助管理站工作经验交流材料3篇民政局救助管理站工作经验交流材料1一、工作措施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在局党组的高度重视下,我县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股室为成员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领导小组。

切实加强了对流浪乞讨救助工作的领导,并召开了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专题研究会议,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明确分工部署,切实做好救助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有力保障求助人员的基本生活。

2、成立机构,完善机制为建立救助管理工作长效机构,县民政局设立了救助管理工作办公室,并配备4名兼职工作人员,兼职从事社会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登记工作。

为了提高救助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办事水平,我局每年都组织救助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学习使办事人员熟悉掌握有关《城县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规定》,从而促进办理救助的工作人员能不断提高办事水平和工作能力。

3、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建立健全了救助管理工作制度,为确保上班期间有救助管理工作人员在位在岗,便于开展求助人员的救助工作,因此,制订了上班制度和请假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责任。

根据救助管理工作要求,严格控制救助管理工作人员对求助人员进行打、骂、体罚和虐待受助人员等不良现象,一经发现,对管理工作人员追究直接责任,对受助人造成严重伤害的,根据情节严重,给予相应处置。

4、进一步加强街头救助管理力度。

各乡镇民政办和县民政局在日常救助工作中还坚持组织工作人员主动上街开展劝导工作,实行主动救助。

积极劝说、引导街头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接受救助。

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集中活动和露宿区域加大巡视和救助力度。

5、规范管理,依法救助。

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各项制度,不断规范救助工作措施和程序,切实做到“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依法救助”,切实做到重点救助,先治疗后救助,分别救助。

从未出现过遗弃和使用智障人员等现象。

对救助人员加强管理,了解和掌握救助人员的各种情况,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6、工作到位,提高效能自实施救助工作以来,我县每年都救助了大量的流浪乞讨求助人员。

社会救助工作经验交流研讨

社会救助工作经验交流研讨

社会救助工作经验交流研讨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各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交流研讨,分享经验,共同推动社会救助工作的发展。

一、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性社会救助作为一项托底线、救急难、保民生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下,社会救助对于缓解贫困、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为困难群众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还能够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同时,社会救助工作的有效开展,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二、社会救助工作的主要经验(一)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各地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实施办法和操作细则,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

例如,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方面,明确了保障对象的认定标准、保障水平的确定方法、审核审批程序等;在特困人员供养制度方面,规范了供养标准、供养内容、供养方式等。

(二)加强部门协作社会救助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协同推进。

许多地方建立了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民政、财政、人社、教育、医疗等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做好社会救助工作。

例如,民政部门负责社会救助的综合管理和组织实施,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筹集和保障,人社部门负责提供就业援助,教育部门负责落实教育救助政策,医疗部门负责推进医疗救助工作。

(三)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地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创新社会救助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例如,通过建立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救助对象的信息化管理、救助资金的在线发放、救助数据的实时统计分析等;通过开通社会救助热线电话、设立网上申请平台等,方便了困难群众申请救助。

社会救助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社会救助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社会救助经验交流发言材料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很荣幸来跟大家分享我的社会救助经验,并感谢这个机会让我可以与大家交流。

社会救助是我们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互相分享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我想先谈谈我的经历,在一年前,我很不幸地失去了我的父亲,我的母亲也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工作。

这使得我家的经济状况变得非常困难。

不过,幸运地是,我们尽快地审核了我们的情况并提交了社会救助申请。

社会救助部门非常关心我们的困境,并尽快为我们提供了经济援助,帮助我们度过了难关。

通过这个经验,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社会救助的重要性和应该如何寻求帮助的知识。

首先,我意识到申请社会救助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

每个人都有困难的时候,而正是因为有社会救助的存在,我们才能够度过困难。

所以,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敢于向社会救助部门求助。

其次,我也发现了申请社会救助的流程。

首先,我们要准备好所有需要的相关材料,如身份证、户口本、家庭收入证明等。

然后,我们要根据当地社会救助政策的要求填写申请表格,并将所有材料一并提交给社会救助部门进行审核。

在申请过程中,我们要诚实地向部门工作人员说明我们的困难情况,他们会根据各种指标来评估我们的资格。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我们不仅要通过社会救助获得援助,更应该利用这样的机会去改善我们的生活状况。

社会救助并不是永久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还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摆脱困境。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学习技能提高就业能力,积极寻找就业机会。

另外,我们也要向身边的人们传递正能量,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遇到了很多其他申请社会救助的人们,我们相互分享我们的经验和困难。

通过经验的交流,我们互相鼓励和支持,更有信心面对困境。

这也让我意识到社会救助除了提供经济支持外,更重要的是为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提供温暖和关怀。

在结束发言之前,我想强调的是,我们要珍惜社会救助这个平台,让更多的有需要的人得到帮助。

社会救助工作经验交流研讨

社会救助工作经验交流研讨

社会救助工作经验交流研讨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各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交流研讨,分享经验,共同推动社会救助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一、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性社会救助是一项托底线、救急难、保民生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它为那些因各种原因陷入生活困境的家庭和个人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帮助,使他们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社会救助有助于减少贫困和社会不平等。

通过向贫困家庭和个人提供经济援助、物资支持和服务保障,能够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困境,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社会救助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在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社会救助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是社会救助的核心内容之一。

其主要是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给予差额补助,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在确定保障对象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和程序进行审核,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二)特困人员供养特困人员包括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 周岁的未成年人。

对于特困人员,提供基本生活条件、疾病治疗、丧葬事宜等方面的保障。

(三)受灾人员救助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及时对受灾群众进行救助,包括提供临时住所、食品、饮用水、衣物等基本生活物资,以及医疗救助和心理疏导等服务。

(四)医疗救助帮助困难群众减轻医疗费用负担,对符合条件的对象给予参保资助、门诊救助和住院救助等。

(五)教育救助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教育费用减免、生活补助、助学金等帮助,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六)住房救助对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给予住房租赁补贴或提供保障性住房。

社会救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社会救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社会救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一、政政府主导统筹谋划XX市委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社会救救助工作,市领导多次表示,,低保、五保、孤儿、残疾人人、流浪乞讨人员、受灾群众众等困难群众迫切需要关怀,,必须全力兜底保障。

政府工工作凡是涉及民生、救助的都都将优先列入议程,财政资金金优先安排保障民生。

低保提提标工作连续8年被列为政府府实事工程,城乡低保金年年年涨、及时涨。

为充分发挥社社会救助体系的作用,建立科科学完善的“大救助”体系,,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针对各类类人群分别建立三条救助保障障线的整体目标,并先后出台台了《XX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工作的实施意见》、《XX市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多项项文件,对三条保障线从不同同角度和层面进行推进和完善善。

二、科学推进注重实效效建立三条救助保障线的目目的是为了更好服务困难群众众。

针对困难群众需求复杂、、情况多变的特点,三条保障障线在建立过程中特别注重科科学、全面、有效。

建立科科学规范的基本救助保障线。

以低保为核心的第一条救助助保障线,是困难群众生活的的基本“安全网”。

在规范城城乡低保管理方面,科学制定定标准,建立了以上年度城乡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30%%~35%为基数核算低保金金的自然增长机制;规范工作作程序,出台了《关于建立低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委会会干部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制度》、《低保民主评议和公公示制度》等,有效遏制了错错保、漏保现象;加强信息核核查,成立了市县两级低保认认定核查机构,对新纳入低保保范围的100%入户核查,,对已纳入低保范围的,按照照《低保家庭人口、收入和财财产状况定期报告制度》定期期进行核查。

在规范低保工作作的同时,对困难群众的医疗疗和教育,更注重救助的及时时、有效。

针对困难群众就医医时支付住院费用困难、后期期报销手续复杂的问题,开展展了一站式及时结算服务,出出院时救助对象只需支付经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和民政政医疗救助后的剩余费用,其其余费用由医疗机构向医疗保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和民政部门门结算。

社会救助建立与完善经验交流3篇

社会救助建立与完善经验交流3篇

社会救助建立与完善经验交流3篇社会救助建立与完善经验交流第1篇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政府和社会对于收入不足以维持最低生活标准的贫困者予以接济和服务,以保障其基本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立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摆在了各级政府的面前。

一、社会救助工作发展的历程回顾及我市的工作现状自新中国建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计划经济时期,有"单位"就意味着有"社会保障",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及其家庭,最低生活基本得到保障。

这一时期,社会救助定名为"救济"。

救济的对象,主要是那些没有劳动能力的和城市中无单位归属的人员。

救助的形式,是定期定量救济和临时救济。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整体上由计划向市场转变。

在这个巨大的社会变革时期,我国的社会救助工作面临着企业破产、职工下岗失业、企业减负等多种因素的冲击,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的不足与缺陷,如救济范围太窄、救济标准偏低、救济资金不足等,全都暴露无遗。

为尽快找到一条解决的办法,1993至1994年,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城市及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由此拉开了全国社会救济制度改革的序幕。

之后,城市低保制度在全国迅速推广,农村低保制度也在许多地方建立完善起来。

但随着改革的深化和贫富差距的拉大,相对贫困人口增多,以绝对贫困者为主要对象的最低生活保障已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

近年来,上海又率先提出了建立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口号,并开展了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从而使社会救助范围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细、层次越来越高。

今年3月,省政府在烟台召开了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现场会,明确提出了建立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要求。

近年来,我市各级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普遍把社会救助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取得了显著成效。

主要表现在:救灾应急能力显著提高,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仅20xx年,全市各级就发放救灾款410万元,救济受灾群众3.6万人次,切实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社区救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社区救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社区救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社区救助工作经验交流作为一名社区救助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许多社区活动和救助行动,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通过参与这些工作,我深刻地认识到社区救助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个人的经验和感悟。

首先,我认为学会倾听是进行社区救助的重要一环。

社区救助工作的目的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对于帮助的对象来说,最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得到他人的关注和倾听。

在我进行救助工作时,我会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困扰和需求,并提供合适的帮助和建议。

通过倾听,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问题,并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其次,为了更好地进行社区救助工作,我发现了与其他相关组织和机构合作的重要性。

社区救助工作通常需要多方合作,在各个领域形成合力。

例如,与社区医疗机构、公共服务部门和志愿者组织合作,能够为受助者提供更全面和综合的救助服务。

通过合作,我们能够有效地整合资源,提高救助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我还发现教育的重要性在社区救助中也不可忽视。

有些人在遇到困难时,可能会因为缺乏知识和技能而无法自助。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教育和培训,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例如,我们组织了一些培训班,教授基本的就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帮助受助者找到更好的就业机会。

通过教育,我们能够帮助他们摆脱困境,重返社会。

最后,我认为社区救助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和耐心。

有时候,解决一个问题可能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坚持,但我们不能轻易放弃。

曾经有个案例,我们遇到了一个长期失业的单亲妈妈,她非常想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来养家糊口。

我们陪伴她不断寻找机会、改进简历和面试技巧,最终她终于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这个经历让我明白,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总结起来,社区救助工作需要我们学会倾听、与他人合作、进行教育和坚持不懈。

这些经验让我认识到社区救助的重要性和价值,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如何更好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希望通过我的经验分享,能够激发更多人参与到社区救助工作中,共同努力建设更美好的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验交流]规范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经验材料
规范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经验材料
为进一步规范社会救助工作,市民政局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原则,通过出台政策、搭建平台、规范程序、公开信息,确保社会救助公开、公平、公正、及时。

20XX年1-7月,对全市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3类对象共计发放救助资金万元,其中低保对象10405人,发放低保金万元;医疗救助1948人,发放救助金万元;临时救助2776人,发放救助金万元,充分发挥了社会救助的托底保障作用。

2013年5月,该局被民政部表彰为“全国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试点工作优秀单位”,并于20XX年3月在台州市民政工作会议上就社会救助工作作典型发言。

其主要做法是:
一、出台救助政策,推进社会救助工作标准化建设
一是细化社会救助家庭认定标准。

针对社会救助申请家庭认定标准不够明确、细化的问题,结合社会救助工作实际,于2013年11月在台州市率先出台,明确低保、低保边缘和特困等3类社会救助申请家庭在月人均收入、人均货币财产、生活用机动车辆、非居住类房屋、户籍地住房情况等5方面的经济状况认定标准。

如对于特困申请家庭,在经济状况认定中要求其家庭人均货币财产(包括现金、存款、有价证券、商业保险等)低于当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平均值的倍, 或家庭货币财产总额低于其申请日前一年自负医药费的三分之一以内。

二是明确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对范围。

针对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对范围不明确的问题,起草并提请市政府出台(以下简称)及,明确收入核对的认定对象、实施单位、管理职责、收入范围、核定程序和法律责任等有关内容。

其中,详细列举计入家庭收入的15项内容及不计入家庭收入的13项内容,规定持本市和的家庭可直接认定为低收入家庭,不再重复进行收入核定。

20XX年1-7月,全市共新批低保对象130户243人,注销低保对象168户377人,低保动态调整2053户5338人,截至7月底,全市共有低保对象7350户10405人。

二、搭建核查平台,推进社会救助工作信息化建设
一是搭建信息核查系统。

为实现信息的同步共享、实时更新,从技术层面解决部门间系统不兼容、信息无法共享的问题。

2011年12月至2013年10月,共投入20万元开发了低收入家庭收入核查信息系统,整合车辆信息、工商登记、房屋所有、公积金贷款、社保缴纳、家庭人口、婚姻状况、个税征缴、银行存款等9大信息数据。

拓宽了收入核查范围,取代了以往人工比对信息的落后方式。

二是创新信息核对方式。

为把好救助对象的筛选关,提高社会救助的精细化水平,通过与全市18家银行签订金融机构信息查询反馈协议书,申请人签署
家庭财产及收入授权查询委托书的方式,由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中心代为向金融机构进行信息查询,根据申请提出低保、低保边缘、特困、临时救助、重残救助等救助申请的不同进行信息分类核对。

2012年11月我市成为浙江省内首家完全依托信息系统与银行进行数据查询反馈代替手工比对的试点单位,该做法走在全国前列。

20XX年1-7月,共核对出低保申请223户407人,不符合户数66户,检出率29%;特困家庭申请127户401人,不符合户数35户,检出率27%;重度残疾人救助申请100户298人,不符合户数50户,检出率50%。

三、规范审核程序,推进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建设
一是规范文书制作。

根据社会救助工作程序,专门制作收入核定申报审批表、诚信承诺书、授权查询委托书、收入核定报告单等4种规范文书,由申请家庭、村(居)委会、镇(街道)、收入核定机构、主管部门分别进行填写,并由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中心严格落实核对工作人员、核对中心负责人、中心分管领导三级审核制度,做到“谁经办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

20XX年1-7月,
根据社会救助申请对象数,共制作各类规范文书762份,确保环节规范,程序公正,有据可查。

二是规范核对程序。

受理居民家庭相关社会救助申请时,按照“谁审批,谁委托”的原则,由审批部门或机构向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中心提交核对委托。

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中心严格按照“核对受理、系统分流、部门反馈、中心核对、出具报告”五步开展核对工作,确保核对结果准确有效。

20XX年1-7月,
共核对低保、低保边缘、特困、临时救助、住房救助、重残救助等各类社会救助申请家庭762户1730人,核对出不符合条件家庭180户447人,核对检出率为23%,经核对不符合条件的,予以书面通知并告知理由。

四、加强信息公开,推进社会救助工作透明化建设
一是抓好信息“三公示”。

为强化群众监督,以监督促规范,增强社会救助工作的透明度,该局着力抓好社会救助信息公开工作。

将社会救助的三级审核结果予以公示,即村(居)民主评议后公示、镇(街道)审核后公示以及民政局审批后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确保社会救助的审核关始终在“阳光下操作”。

20XX年1-7月,共公示各类社会救助申请762份,公示率达100%。

二是开设“阳光救助”专栏。

为推进“阳光民政”建设,在该局门户网站开设“阳光救助”专栏,定期公示各类社会救助信息。

内容涉及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特困家庭救助等各类社会救助资金发放情况及救助人员名单等,并在网站上以办事指南形式公布各类社会救助的办事程序、申请条件及材料、承诺期限等信息,让群众对社会救助工作看得清、看得懂。

2013年以来,共公示各类
社会救助信息19次,网站点击查阅量达3400余次,群众满意度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