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教案
人教版高一年级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学习目标:说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进行图表的解读。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难点:主动运输三、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案制作、学案批改、道具制作。
四、教学流程环节一:课程导入运用中央新闻联播里的一科技新闻视频导入。
该科技新闻内容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世界级成果——首次揭示葡萄糖转运蛋白结构”,视频结束后。
请一位学生起来说一下他看到了什么?并提出问题:“想一想葡萄糖借助转运蛋白通过细胞膜这个“门”的方式是什么呢? 那么像H20、02 等其他物质又是怎样通过的呢? ”让学生进行问题思考。
由此导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学习。
环节二:知识梳理通过知识梳理环节,对学生预习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
这部分内容学生已经在课前完成,所以该环节用时2分钟。
(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被动运输(1)水分子、氧气、二氧化碳等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
这些小分子很容易自由地通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
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的方式,叫作自由扩散。
(2)离子和一些较大的分子如葡萄糖等,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
镶嵌在膜上的一些特殊的蛋白质,能够协助葡萄糖等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作协助扩散。
(3)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物质通过此方式进出细胞是顺浓度梯度的,不需要消耗能量,但需要两侧有浓度差。
2、主动运输(1)K+、Na+和Ca2+等离子,都不能自由地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它们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
(2)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营养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生命活动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1、当细胞摄取大分子物质时,首先是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说课稿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各位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本节课是新课程教材第四章内容,知识虽然抽象但是并不难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更进一步的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
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反馈练习、总结反思”这样六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模块第3章已经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结构以及大致的功能,本节着重介绍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通过对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并运用数学坐标图来表达三种方式的规律和特征,可以培养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即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
这部分内容和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很好的佐证。
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和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a.能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b.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特点不太明显,主要强调积极思考,主动自觉。
3.教学重点、难点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教学难点:主动运输4. 课时安排:1课时二、学情分析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物质交换有了很肤浅的了解,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分子跨膜运输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并且还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能独立思考,对生活现象提出疑问,并通过多种途径找出解决的办法。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优秀教案(7页)
第4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教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必修I中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内容属于细胞的基本功能之一──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
所以本节的内容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以后进一步的生物学习奠定基础知识。
二、学情分析:在本章前两节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组成、功能以及物质跨膜运输的一些实例,但还未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进行学习。
本节内容就是系统的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生对其中涉及的知识已经有一些了解,所以本节内容对于高中学生并不难理解,因此可以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及特点。
(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
(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的意义。
(4)正确解读坐标图与表格。
技能目标:(1)逐渐形成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的能力。
(2)逐渐形成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树立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2.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胞吞和胞吐教学难点: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概念及区别。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
六、教学媒体:教科书、板书等七、教学过程:导言: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组成,以及细胞内含有的水,糖类等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作为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单位,细胞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一系列的生化反应,那么反应的原料如何运进细胞?代谢废物又如何运出细胞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今天的学习。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我们先来回忆一个初中大家做过的一个物理实验。
在一个盛有清水的通过熟知的知识转移到要学的知识上,用物理上的扩散烧杯中滴一滴红墨水后会怎么样呢?变成浅红色的了吧!它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动吧!大家一定很清楚这就是初中物理中的扩散试验,那么它具有什么特点呢?下面请同学们回答我几个问题:1.这个过程需要借助外界帮助吗?2.这个过程需要能量吗?3.这个过程能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吗?回忆初中物理知识理解自由扩散的特点回答:1.不需要2.不需要3.不能类比的方法学习便于学生理解。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教学计划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了解生物的起源和进化;3. 理解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物体的生长与发育的规律;4. 了解生物体的运动和生物体内的调节与协调机制;5. 了解生物体的遗传与变异。
教学内容:第一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2. 细胞的功能与特点3. 细胞的分裂与增殖第二章生物的起源与进化1. 生物体与环境的关系2. 物种的形成与进化3. 进化的证据与进化的机制第三章生物体的组织结构与生长发育1. 生物体的基本组织结构2. 细胞分化与组织发育3. 生长发育的调节与控制第四章生物体的运动与生命活动调节1. 生物体的运动与行为2. 生物体内的调节与协调机制3.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第五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 遗传的基本规律2. 基因与遗传物质的结构3. 变异与进化教学方法: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2. 利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过程;3. 课堂讲解和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4. 定期进行小测验和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5. 组织实践活动和实地考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根据学生的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实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估;2. 小测验评估: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3. 作业评估: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作业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4. 实践活动评估: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实践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估;5. 学期末考试评估: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精)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教案
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教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分子和细胞”中的内容。
本节内容属于细胞的功能之一: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整节内容除了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外,重点还在于使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理解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
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会运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2)学会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特点不太明显,主要强调积极思考,主动自觉。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教学难点:主动运输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跨膜运输的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六、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基本思路可以确定为:展示现象→提出问题→解释原理→总结概念。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八、教学过程2345在生物体中,很多的物质运输都是通过主动运输进行的。
比如各种离子,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各种物质。
主动运输利用了能量,所以可以保证细胞根据自身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这正是主动运输的意义所在。
掌握主动运输的与意义技能训练我们来完成练习1:[如何判断主动运输:1.物质运输是否消耗能量;2.物质是否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练习1〗右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A代表蛋白质分子;B代表磷脂双分子层。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选择透过性_膜。
(3)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b、c、d_。
[如何判断运输方式]我们再来看看这几幅坐标图,分别代表的是哪种物质运输方式?〖练习2〗几幅坐标图中所表示的分别是哪种物质运输方式?为什么?运运运输速率浓度差输速率耗氧量输速率浓度差细时间胞内浓度细胞外浓度观察图表,思考问题根据曲线进行讨论,并分析达到能解读图表数据意义的教学目标小结[引导学生完成三种运输方式的比较]OK,到这里,我们已经将小分子物质运输需要能量与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与不需要载体都学习完了,大家回顾一下,比较它们的异同,完成屏幕上的表格。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理念1、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本节课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利用学生己有的生活知识和书本知识,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符合中学生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实践经验到认识书本知识的一般规律。
在呈现的实验面前产生疑问,从现象中发现问题,利用已有知识理论来解决问题并提出问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并学会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来解决问题。
2、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提供学习资料和适时的给以必要的帮助。
二、教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4章第1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介绍的是以水和无机盐的跨膜运输为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是在学习了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和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再学习的,也是为进一步学习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并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来认识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打好基础的。
本节共分2课时完成,为了适应教学实际,我安排水的跨膜运输作为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其中的“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是全书的第一个“探究”,探究实验安排在第二课时进行。
三、学情分析通过初中阶段以及必修一前几章节的学习,学生对于细胞的分子组成、基本结构和探究的基本步骤已有了一定的认识,能理解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并且大部分学生已经对生物有了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很渴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物质是怎样进出细胞的,有哪些方式等有关细胞功能方面的知识。
本节的内容从知识上来看有一定的抽象性,加上学生基础薄弱,所以难度不宜过大,重基础,重联系实际,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融会贯通。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一年级必修一生物教案
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第2节细胞的分化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第4节细胞的癌变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一、教学目标:【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四、教学准备五、教学过程:(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
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
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
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免疫失调》优质课比赛教案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第四章第三节《免疫失调》优质课比赛教案
一、教材分析。
在本章第1节中,教材介绍了正常的免疫功能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所必需的,如果免疫功能失调可能引起机体功能的紊乱。
本节是对免疫失调相关内容展开的叙述,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免疫调节对于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意义。
本节包括相对独立的三方面内容: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
二、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免疫失调引发的疾病,了解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等的致病机理。
2.阐述HIV感染人体的机理,了解怎样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二)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本节教学,有利于学生树立系统观。
2.科学思维:科学思维的核心是理性思维,批判质疑是理性思维的重要取向。
“问题探讨”“思考讨论”等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又有助于培养创新的意识。
3.科学探究:本节内容与人体健康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在“问题探讨”“思考●讨论”及“练习与应用”中都设置了许多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有些甚至是社会热点问题,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最新(精)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教案
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分子和细胞”中的内容。
本节内容属于细胞的功能之一: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整节内容除了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外,重点还在于使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理解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
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会运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2)学会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特点不太明显,主要强调积极思考,主动自觉。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教学难点:主动运输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跨膜运输的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六、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基本思路可以确定为:展示现象→提出问题→解释原理→总结概念。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精品文档八、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复习回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镶嵌流动模型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我们了解了: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1、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其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2、组成膜的蛋白质和脂质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分布是不均匀的。
3、细胞膜对对物质进出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
(膜的功能特点)但是,我们还没有了解到,物质究竟是怎么进入细胞膜的?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跨膜运输?这些将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快速回忆前边的内容,并联系到即将学习的内容上来新旧知识联系[问题探讨]呈现教材P70页人工合成的脂双层图大家先看屏幕上的这幅图,这个图表示的是几种不同物质,通过人工合成的脂双层膜的情况。
大家仔细观察,他们的通过情况有何不同?什么样的物质可以通过?什么样的物质不能通过?我们待会儿请同学来回答。
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第3、4节细胞的衰老、凋亡和癌变》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第3、4节细胞的衰老、凋亡和癌变》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3、4节细胞的衰老、凋亡和癌变一、细胞的衰老和凋亡1.细胞的衰老(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①单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就是个体的衰老。
②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和个体的衰老是不同步的;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2)细胞衰老的特征(3)细胞衰老的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细胞衰老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假说,目前为大家普遍接受的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
2.细胞的凋亡(1)概念: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又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2)意义①完成正常的发育。
②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③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3.细胞坏死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1)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2)细胞死亡是细胞凋亡的同义词()(3)细胞衰老和凋亡是生物体异常的生命活动()(4)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答案(1)×(2)×(3)×(4)×1.造成个体衰老各种表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提示如表所示个体衰老表现对应的细胞衰老原因皮肤干燥、发皱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体积变小头发变白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老年斑细胞内色素的积累无力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吸收能力下降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2.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是什么?提示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都是细胞的死亡过程,但二者的死亡机理不同。
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的、有利于个体生存的过程,而细胞坏死是一个被动的、对个体生存有害的过程。
二、细胞的癌变1.癌细胞(1)概念: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高中生物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教案 必修1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课标解读1.渗透作用的条件及原理简单了解即可。
2.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过程和应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可结合“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分析理解。
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知道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原因和含义。
●教学地位本节课是在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基础上对细胞功能的认识;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奠定了基础。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的探究实验,学好本节知识能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开拓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常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高考题中,重在考查实验材料的选取及结果分析等。
●教法指导1.教材P60“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的实验现象难以解释,进行演示实验时可强调漏斗内为蔗糖溶液,烧杯内为清水,引导学生思考单位体积内清水中的水分子与单位体积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的数量比,较继而展示动画课件中直观显示的量的变化,由学生归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结合图4-1的生活实例,总结发生渗透作用(或扩散)满足的条件。
完成【课前自主导学】知识1的4T(1)的表格填充。
2.教材P61~63探究实验可分组于实验室完成。
特别是对于洋葱的选择即紫色的或无色的;选其根尖分生区细胞还是成熟区细胞等应给与点拨。
教材P62的表格及下面的4个小问题由学生思考解决。
指导学生对【课堂互动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部分的例2进行分析并完成【课后知能检测】1、6、7小题。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1.凉拌西红柿时,常常要放一些糖,过一段时间后就可见有水分渗出,(或当你把白菜剁碎准备做馅时,常常要放一些盐,过一段时间后也可见有水分渗出,)这些水分是从哪里来的?蔫了的青菜叶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2.动画展示渗透作用装置及实验动态过程,同时设问:“装置中漏斗液面何为升高?把纱布代替玻璃纸还会出现如此现象吗?为什么?”●教学流程设计课前自主导学:①阅读教材P60~63有关知识,勾画概念“原生质层”,填充“【课前自主导学】知识1及思考交流1”;②阅读教材P63~64完成“【课前自主导学】知识2及思考交流2”。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4章免疫调节 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第四章免疫调节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1 - 第2节特异性免疫.................................................................................................... - 11 - 第3节免疫失调........................................................................................................ - 22 - 第4节免疫学的应用................................................................................................ - 22 -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1)组成: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
(2)5种免疫器官的比较淋巴结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呈圆形或豆状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3)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1)概念: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
(2)来源: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3)三种免疫细胞的比较②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成熟时具有分支,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
③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4)抗原呈递细胞:包括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5)抗原: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
主动运输教案
主动运输教案篇一:第三节物质的跨膜运输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及特点;(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的意义;(4)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标。
2、能力目标:(1)逐渐形成运用类比和对比地方法进行学习的能力;(2)逐渐形成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教学重点/难点1、课题重点(1)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简单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运输(2)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内吞和外排2、教学难点:主动运输1、课题重点(1)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简单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运输(2)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内吞和外排2、教学难点:主动运输3.教学用具教学课件 4.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篇二:物质跨膜运输公开课教案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第3节(转自: 千叶帆文摘:主动运输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教学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第4章第3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方式,是理解结构和功能相统一原理的很好内容。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跨膜运输的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同时学生对探究有热情,但是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类型、特点及过程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3、简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2、运用表格进行对比、小结3、运用画概念图进行总结(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价值方面不太明显,主要强调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思考,大胆回答问题,也可进行集体观念的教育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教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分子和细胞”中的内容。
本节内容属于细胞的功能之一: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整节内容除了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外,重点还在于使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理解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
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会运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2)学会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特点不太明显,主要强调积极思考,主动自觉。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教学难点:主动运输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跨膜运输的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六、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基本思路可以确定为:展示现象→提出问题→解释原理→总结概念。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八、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复习回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镶嵌流动模型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我们了解了: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1、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其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2、组成膜的蛋白质和脂质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分布是不均匀的。
3、细胞膜对对物质进出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
(膜的功能特点)但是,我们还没有了解到,物质究竟是怎么进入细胞膜的?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跨膜运输?这些将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快速回忆前边的内容,并联系到即将学习的内容上来新旧知识联系[问题探讨]呈现教材P70页人工合成的脂双层图大家先看屏幕上的这幅图,这个图表示的是几种不同物质,通过人工合成的脂双层膜的情况。
大家仔细观察,他们的通过情况有何不同?什么样的物质可以通过?什么样的物质不能通过?我们待会儿请同学来回答。
***同学,通过这个动画,你看到什么物质可以通过?那哪些物质不能通过呢?很好。
大家再看我们之前学过的天然的细胞膜结构图,跟人工合成的脂双层图的结构对比,这里多了什么物质?没错,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但却可以通过细胞膜,在小肠上皮细胞上被大量吸收,为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非常好!这个同学观察能力很好,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这节课很重要的内容。
希望这位同学能在这堂课学完后知道答案是什么。
观察,思考讨论后回答(略)学生回答:蛋白质根据细胞膜的结构,推测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能够转运葡萄糖。
学生可能会问:“钠离子、给学生造成认知冲突,为下面讲述协助扩散打基础。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2细胞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要不断从外界摄取细胞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把产生的废物排出去,以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那么,物质是怎样通过细胞膜出入细胞的呢?钾离子也不能通过脂双层,但是却能够被细胞吸收,这是为什么?”物理上的扩散[演示扩散试验]我们先来看一个初中大家做过的一个实验。
这是两个被玻璃隔开的广口瓶,分别盛有空气和氮气,大家请看动画演示。
我们可以看到,玻璃片拿开之后,氮气与空气互相进入对方的瓶中,但由于一开始双方的浓度并不一样,氮气的要高,所以现在氮气的扩散量比空气的要多,这种现象,我们从初中物理就开始将其称为扩散,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扩散方向是顺着浓度梯度的,即从浓度高扩向浓度低的方向。
整个过程不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
观看动画回忆初中物理知识温故而知新自由扩散那么,假如这种简单的扩散现象在细胞中发生,如我们在本章第一节提到的“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是不是与上述提到的扩散相似?细胞进行其他物质的输送,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演示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动画]我们大家来看,并注意观察物质的运输方向。
***同学,你来跟大家说下,动画里的物质是如何进行膜两侧的运输的?非常好!这位同学观察得非常仔细。
我们刚才就已经了解到了,氧气、水、甘油等小分子的物质可以直接跨越细胞膜,不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
他们有一个规律,就像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由膜外的高浓度向膜内的低浓度运输,即顺浓度梯度进行。
我们把细胞中这种类似物理上的扩散运动的运输方式称为自由扩散。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自由扩散的概念: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那么,哪些物质能进行这种自由扩散呢?我们上课一开始的图片已经向大家展示出来了,由于自由扩散过程没有借助其他外界力量,仅仅简单地通过脂双层,根据相似相容的原理,能够进行这种运输的,应该是具有脂溶性的物质,或者是不带电的小分子物质。
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甘油、乙醇、苯等。
学生进行思维迁移学生观看动画膜两侧的物质类似物理上的扩散运动注意教师所强调的特点掌握自由扩散的概念协助扩[回忆问题探讨现象][演示: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动画] 前后联系3散那么,我们刚才介绍的这些物质里边,并没有葡萄糖,而上课一开始我们也已经了解到,葡萄糖并不能通过没有蛋白质的人工脂双层,那葡萄糖如何运输呢?我们先来看一个动画,然后请同学说下看到的现象。
***同学,这个动画,跟你之前看的自由扩散的动画有何不同呢?没错,非常好,在这里我们看到,葡萄糖的跨膜运输,并不是简单地通过磷脂层,而是需要一个载体,在蛋白质的辅助下,才能顺利通过,我们把这种蛋白质称为载体蛋白。
除了需要载体蛋白,我们还发现,这种运输方式,与前边的自由扩散比较,有一个地方是相同的,是什么呢?大家回答。
没错,这种方式同样也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由于需要蛋白质的辅助,我们将它称为协助扩散,请大家归纳出协助扩散的定义: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质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采用这种方式的例子有: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氨基酸、核苷酸及细胞代谢物等。
认真观看动画回答:需要蛋白质的辅助掌握协助扩散的特点回答:顺浓度梯度进行掌握协助扩散的概念小结[展示教材P71图4-7][ P71讨论与思考1-2题]OK,学习了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请大家看这幅图,回忆一下刚才所观看的动画,回忆他们的概念,思考一下,他们需要能量吗?有何异同?我们待会儿请同学来小结。
***同学,你来说一下,这两种运输方式存在着什么联系和区别?很好,请坐。
正如这位同学所说,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但这两种方式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消耗能量,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们将其称为被动运输。
学生归纳小结回答:略掌握被动运输的概念小结巩固主动运输[列举物质逆浓度跨膜运输的现象][ 展示教材P71表4-1]从上边我们总结的被动运输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被动运输总是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进行的,但新陈代谢过程中,不可能细胞内的物质浓度总是低于细胞外。
例如植物细胞液质中的矿质元素镁离子、铁离子等都要比土壤溶液高,但细胞还是不断从土壤溶液中吸收这些无机盐;又例如人的红细胞中钾离子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钠离子的浓度却只有血浆的1/6,细胞却仍在“吸钾排钠”,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再来看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前后联系,对比理解主动运输的过程和特点4一个表格。
(展示丽藻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对比的表格)从这个表格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离子细胞内的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外的,但仍然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内运输来满足细胞新陈代谢所需。
这种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时如何进行的?[举出日常生活例子]我们再来看几张图片,这里表示上下坡运东西的情况,我们知道,如图所示,向下运输,我们可以借助重力势能的降低转化,而不需要施加外力;但向上运输的话,由于重力势能是升高的,所以我们需要施加外力。
同样的道理,如果物质从细胞膜低浓度的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运输,需要借助外界的能量。
那么这个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呢?大家注意看动画。
[演示主动运输的动画]我们可以看到,在这里,葡萄糖和离子的运输,都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进行,因此他们在需要载体蛋白的辅助的同时,还接受了来自ATP的能量,从而顺利地进行物质运输。
我们把这种方式称为主动运输,大家一起归纳一下它的概念: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也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同学上课一开始时提到的那个离子的问题,就可以在这里得到解释。
[展示教材P72图4-8主动运输示意图]从这个概念以及刚才的动画,我们可以看出,主动运输具有什么特征?主动运输有三个特征: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
那同学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这些物质进出死细胞还能进行主动运输吗?物质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的三种方式中,哪种方式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最重要?为什么?没错。
主动运输是活细胞的特性,它证明细胞能选择地透过一些物质;而死细胞的细胞膜没有选择透过性,失去了主动运输的能力。
[说明主动运输的意义] 分析表中数据对比的情况由物体向上运输联想到细胞物质逆浓度跨膜运输亦需要能量仔细观察动画;学生集体归纳主动运的三个特征:.逆浓度梯度运输2.需要载体3.需要消耗能量5在生物体中,很多的物质运输都是通过主动运输进行的。
比如各种离子,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各种物质。
主动运输利用了能量,所以可以保证细胞根据自身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这正是主动运输的意义所在。
掌握主动运输的与意义技能训练我们来完成练习1:[如何判断主动运输: 1.物质运输是否消耗能量; 2.物质是否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练习1〗右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A代表蛋白质分子;B代表磷脂双分子层。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选择透过性_膜。
(3)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b、c、d_。
[如何判断运输方式]我们再来看看这几幅坐标图,分别代表的是哪种物质运输方式?〖练习2〗几幅坐标图中所表示的分别是哪种物质运输方式?为什么?运运运输速率浓度差输速率耗氧量输速率浓度差细时间胞内浓度细胞外浓度观察图表,思考问题根据曲线进行讨论,并分析达到能解读图表数据意义的教学目标小结[引导学生完成三种运输方式的比较]OK,到这里,我们已经将小分子物质运输需要能量与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与不需要载体都学习完了,大家回顾一下,比较它们的异同,完成屏幕上的表格。
完成三种运输方式的比较6运输方式方向载体能量举例被动运输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不需要不需要CO2、O2、水、甘油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需要不需要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需要需要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胞吞与胞吐那么,我们刚才所讲的都是小分子物质的运输,但我们在初中学习过,生物体的免疫系统可以将外来的大分子异物吞噬,这种过程又是如何实现的?大家请看屏幕。
[演示胞吞胞吐动画]通过这个动画我们可以看到,当大分子物质要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时,需要首先与膜接触,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接着小囊分离形成囊泡,从而最终进入细胞内部,我们将这种运输方式称为胞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