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散文两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案)知识与技能1.简单了解作者,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观点°2.把握哲理散文的特点,得到有益的人生启迪°过程与方法朗读、批注、共鸣、争鸣多种方式相结合,辩证地理解作品内涵及作者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索人生,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第1课时《永久的生命》1.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重点)2.精读品味,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难点)3.思考延伸,思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乐观、豁达的人生观°一、导入新课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把握课文,整体感知提问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明确: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先谈生命的易逝;再谈生命的永久;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提问2: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明确:作者先是感悟到生命的易逝,一个人拥有的一切包括青春、健康甚至器官都可能失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作者又感悟到生命的永久,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个体的生命终将以新的形式永久存在°这些感悟看似矛盾,其实是不矛盾的°就个体而言,生命是脆弱的,易逝的;就生命的整体而言,它又是延绵不绝的,永久存在的°提问3:文章第二自然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明确: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提问4: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作者写对生命的感悟,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提问5: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明确: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目标导学二:深度解读,思考人生提问6:联系实际,怎样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明确:生命像花朵一样,最终必将凋零°但是,生命的意义不是去哀伤,而是在凋零之前,给世界以色彩,以芬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样的生命,将和世界一起,获得永存°提问7:你对生命有哪些思考?请用比喻的修辞,写几句话和同桌交流°明确:这个练习,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人生观,学生对生命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欣赏中发现精彩的表达,并推荐给全班欣赏°三、板书设计永久的生命生命的易逝生命的永久生命的赞歌珍惜时间建功立业奉献社会获得永恒第2课时《我为什么而活着》1.了解作者罗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2.理解作者活着的三条理由,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3.思考自己的人生,从文中得到有益的启迪°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复习回顾《要生活得写意》的主要内容,导入新课学习°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整体感知提问1:你了解罗素吗?和同学分享你所知道的°明确:伯特兰·罗素(1872—1970),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者,也是二十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地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提问2: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活着°明确: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开门见山地回答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目标导学二:理解课文,把握内涵提问3:作者为什么把追求爱情作为活着的第一条理由?明确:作者说,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爱情可以带来狂喜;第二,爱情可以解除孤寂;第三,爱情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总之,爱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提问4:作者为什么追求知识?明确:一是可以了解人的心灵;二是可以了解星辰为什么发光;三是能够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这三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类、自然和社会°提问5:作者活着的第三条理由是什么?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胸怀?明确: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作者耳边经常回响起痛苦的呼号,眼前浮现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在这里表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博大胸怀°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往往无能为力,这就使人更加痛苦°提问6:你是如何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明确:这段话再次重申活着的理由,并表明对自己一生的肯定°确实,爱情、知识、同情,写在了罗素生活的旗帜上,高高飘扬°他的追求爱情,追求知识,关爱人类,从不同角度塑造了伟人罗素°他追求爱情,他说:“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地将偏狭得多°”他追求知识,生命不息,写作不辍,一生留下七十多部著作和无数文章,他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力量都献给了人类°他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他老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为此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这篇文章,可看作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人共同的人生准则,具有普遍意义,所以它能引起人们的共鸣°目标导学三:思考人生,得到启迪提问7:你想过自己为什么活着吗?请写几条自己活着的理由或者自己的追求目标°明确:让学生敞开心扉自由诉说,但要注意往积极方面引导°三、板书设计我为什么而活着对爱情的渴望带来狂喜解除孤寂看到天堂对知识的追求了解心灵了解星辰理解力量对人类的同情孩子受饥荒煎熬无辜者饱受折磨老人们变成累赘博大胸怀可取之处这两篇散文,属于哲理散文,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敏锐思考,其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征服了广大读者°学习这样的文章,既要充分理解作者的观点,产生深深的共鸣,又要有自己的思考,敢于与作者争鸣,深化对人生价值的认识°所以,在教学时设计了共鸣和争鸣环节,让学生既能汲取人类思想的精华,又能辩证地对待前人观点,真正做到“不唯上,不唯书”°不足之处哲理散文侧重对情感的抒发,所以老师的引导占主导,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大赛获奖教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大赛获奖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散文二篇》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我的叔叔于勒》两篇散文。
本节课将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两篇散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散文作品,对于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和解读散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散文的特点,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能够分析和解读散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散文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难点:分析和解读散文,理解散文中的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和分析散文。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散文二篇》2.参考资料:相关散文作品、散文阅读方法指导资料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两篇散文的标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分别呈现两篇散文,让学生自主阅读,感受散文的语言特点和情感氛围。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散文的主题和结构,探讨散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散文阅读方法。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主选择一篇喜欢的散文进行阅读和分析,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散文阅读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部编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教案:15《散文二篇》
部编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教案:15《散文二篇》【传授目标】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此中含义丰裕的语句。
3.领会作者议决质朴真挚的语言表达独特细腻的情绪体验的写法;赏析欲扬先抑的手法。
4.明白著名思想家对人生代价的见解,理解文章表达的人生追求。
【传授重点】1.品味此中含义丰裕的语句。
2.领会作者议决质朴真挚的语言表达独特细腻的情绪体验的写法;赏析欲扬先抑的手法。
【传授难点】1.赏析作者议决质朴真挚的语言表达独特细腻的情绪体验的写法。
2.赏析欲扬先抑的手法。
【授课类型】略读课【传授要领】合作探究【传授手段】多媒体、电子白板【课时部署】1课时【传授历程】一、导入新课人生之于宇宙,是何其片刻的一瞬。
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结局是为了什么呢?同砚们有没有思考过这个标题呢?现在就请同砚们认真思考一下。
同砚们的回答很有见解,本日我们就来和严文井、罗素一起探究这个标题。
(板书课题《散文二篇》)二、预习检测检测预习环境,小组互相听写生字词。
三、讲授新课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永久的生命》本文开篇感叹个别生命的片刻,然后进而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从悲观中发掘希望,在弱小中寻觅刚强。
文章展现出个别的生命是卑微弱小的,但就整个别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的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本文的布局:第一部分(1):开篇感叹个别生命的片刻。
(抑)第二部分(2~5):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从悲观中发掘希望,在弱小中寻觅刚强。
(扬)《我为什么而活着》本文从对恋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不可制止的怜悯三个方面简述了作者为什么而活着。
全文既充满理性的力量,又有激昂民气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字里行间泄露出作者作为思想家的博大情怀和崇高品德。
本文的布局:全文采取总分总的布局方法,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我为什么活着?面对这个永恒的哲学命题,作者以开门见山的方法直白地做出回答:对恋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制止的怜悯。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散文二篇 》教学设计
16*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思路,体会哲理性散文的特点,理解作者观点。
2.通过批注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生命的人文内涵,学习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
3.赏析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生命观,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领会生命的人文内涵,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一闲话“生命”“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赋得古草原送别》(节选),相信每个同学都会背,这首诗歌颂的是谁的生命?(学生:小草的生命。
)那么在诗人的眼中,小草的生命是短暂的还是永久的?(学生:永久的。
)你认为生命是永久的还是短暂的呢?请举例回答。
(学生思考一分钟,自由回答。
)下面我们来看看作家严文井的答案。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6课《散文二篇》中的第一篇《永久的生命》。
二朗读“生命”播放朗读音频,请同学们闭上眼,静下心来聆听。
1.请同学们按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同学毛遂自荐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从字音、停顿、感情等方面评价。
(重点字音) 3.请找出你最有感触的句子,说一说你的理解。
(可结合自身实际)三探究“生命”1.独立思考:初步感知内容。
通过前面多形式的朗读,你对文章的内容产生了哪些疑问呢?下面请同学们用“你问我答”的形式考考你的同学,你指名提问,对方作答。
①第1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会再回来,我们的力量是那样小,对生命中的事不能做主。
②第2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比喻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③阅读第3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2.小组讨论:结合旁批理解课文。
同学们都知道,自读课文的学习离不开旁批,相信同学们在自读的时候就有在思考旁批中的问题,你独立解决了吗?你还能不能加上其他的旁批?下面请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交流学习。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散文二篇》教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散文二篇》教案散文二篇★目标定位【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了解散文的语言特点。
2.了解写作风格。
3.能初步认识生命和生活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探究课文的主题。
2.品味文章的艺术性,逐步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3.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人生的含义,积极面对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1.品味文章的艺术性,逐步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过程设计一、激情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外国作品《美丽的颜色》,主人公工作时废寝忘食、坚持不懈,在简陋的工作环境中完成伟大的发现,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篇作品,了解其他作家是如何认识和对待生活的。
二辅读资料1.有关蒙田:蒙田的名声在十七世纪已远播海外,在英国,培根的《散文集》就深受蒙田的影响。
在十七世纪上半叶那个古典主义时代,有人认为他那结构松散的散文不合人们的口味,然而到了十八世纪,他又声名鹊起。
著名作家、哲学家狄德罗欣赏蒙田的散文恰恰在于所谓的“无条理”,认为“这是自然的表现”。
有些作家、思想家和艺术家的思想似乎特别复杂,具有许多不同的层面,因此对于后代的各式各样的人都具有无穷无尽的引力,大概这就是包括蒙田在内的古代大师的秘密。
经过四百余年的考验,历史证明了蒙田与莎士比亚、苏格拉底、米开朗琪罗一样是一位不朽的人物,他的随笔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是“世上同类体裁中绝无仅有的”。
2.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汉人。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2005年7月20日病逝于北京。
三、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写.意(xiè) 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四、读课文《要生活得写意》,整体感知学生朗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发言,教师明确:1.结合注释,理解标题的含义。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案设计范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案设计范文一、教材分析《散文二篇》是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文章,该篇短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名为《鱼》,第二部分名为《荷》,文中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意义。
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可以启发学生对生活中的细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文章的基本含义和主旨。
•掌握散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方法,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学习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能力目标•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以及与自己的生活相关的启示。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阅读方法分析散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能够运用学习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阅读的兴趣。
三、教学设计1. 导入活动(10分钟)让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最近读过的一本书,分享阅读心得。
在介绍中,重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书中人物、情节、场景等方面的感受和思考。
2. 预习活动(10分钟)提前让学生阅读好《鱼》和《荷》,然后在课堂上集体讨论。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含义和主旨,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3. 教学过程(35分钟)3.1 理解文章的基本含义和主旨教师通过提问或者让学生自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含义和主旨。
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描述鱼和荷的情景,说说作者如何描绘鱼和荷的美丽之处?•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鱼》和《荷》,文章的主旨是什么?3.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段落的结构:怎样划分段落?每个段落在叙述什么?•比喻的使用:有哪些比喻?比喻的意义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使用比喻?•对比的运用:鱼和荷在文章中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要将他们放在一起比较?4. 拓展活动(15分钟)让学生自己选择一则故事或者一篇美文,探讨其主题和情感,然后运用所学的知识和阅读方法,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散文二篇》精品课例【教学设想】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散文二篇》属于学生较陌生的议论性散文。
严文井和罗素所属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研究领域也不同,文章选择的材料和写作角度也不同,但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用生动的形象或自己的一生,展现对生命的探索和延续,对精神的闪耀与传承,诠释豁达奉献的人生追求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因此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
”系统论的核心观点是整体大于局部之和,重新建构起来的意义大于局部相加。
对于这样的言简意赅、情理交融的议论性散文,我们需要运用“同类信息整合法”,从中提取“同类信息”,让这些信息汇聚成富有价值的课堂“信息源”,相机指导学生以这些“信息源”为思维抓手,真正走进文本内核。
两文的同类信息是什么?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告诉读者生命为什么是永久的,而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则是从如何达到永久的视角来诠释他对生命的理解。
所以,两篇文章互为注解,相辅相成,让读者对生命的意义有了完整的认识,教材如此编排更有利于对每篇文章的理解。
基于以上认识,聚焦“永久生命”这个点,就能将《散文二篇》设计为主题型加跳板型群文教学课,我在“青春语文公开课”丛书我的著作《徐敏红教阅读跳板型文本课堂实践》中,从四个板块推进教学:一、求同比异,整体把握;二、探究生命的永久性;三、探究生命如何永久,四、探究生命的意义。
【学情分析】学习本课的难度很大,因为学生很少用议论性散文的角度解读文本。
但是两篇散文都从生命的视角来展示展现对生命的探索和延续,这样的主题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却如一盏人生的明灯,他们几乎都能感受到文本的生动、凝练、真挚和热烈。
只是限于认知水平及阅读视野,只能对文章浅尝辄止。
所以,教学中应紧扣学生内在的思想和心理需求,立足文本,通过反复的诵读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应通过多种阅读方法的应用,点拨其联想拓展,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其与文本相交融。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学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学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特点和文体知识,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散文内容,分析文章的主旨和艺术特色。
3.体会作者在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4.学习散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散文内容。
2.分析文章的主旨和艺术特色。
3.学习散文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难点理解散文中作者的深刻思想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读写结合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优美的自然风光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谈谈对生命的感悟。
(2)教师导入: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散文家们常常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八年级语文上册的《散文二篇》,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作者简介(1)严文井,原名严文锦,现代作家、散文家、儿童文学家。
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富有哲理著称。
(2)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他的作品风格简洁明快,富有思想性。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点评。
(4)整体感知: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永久的生命》和《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主要内容。
明确:《永久的生命》通过对生命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我为什么而活着》阐述了作者活着的三个理由: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②这两篇散文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态度?明确:《永久的生命》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生命意义的积极探索。
《我为什么而活着》体现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4.研读课文,分析文章主旨和艺术特色(1)分析《永久的生命》的主旨和艺术特色。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两篇》教案(2020年)
15散文二篇1.简单了解作者,把握课文主要观点,领悟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初步把握哲理性散文特点。
3.探寻作者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第1课时永久的生命一、导入新课生命,总是令人深思。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阅读文章,把握文章观点1.世界上会存在永久的生命吗?阅读文章之前,请说说你对题目《永久的生命》的理解。
明确:(1)没有永久的生命;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寿命,从生物学的角度以及自然规律来看,不会存在永久的生命。
(2)有永久的生命;个体的生命也许总是有生有灭,但是生命总体却永远生机勃勃。
【教学提示】是否存在永久的生命?这本是个有趣而深刻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
或许,思维敏捷的同学已经有了超越表象的答案,这无疑更有利于文本教学。
2.阅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明确:本文主要表达了“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
探究:请你在文中找寻支撑“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的段落或语句,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1)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理解:结合后文小草生长的事例可知,生命是“流动”着的,这个流动即小草随着寒暑易节的变化有生灭的现象,但它总能长出草,新生的草芽总能破土而出,说明生命的现象一直存在。
(2)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理解:结合后文形象的比喻可知,生命是以个体的方式存在的,一根草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一只虫子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一个人也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他们作为个体都会出生与死去。
但是,老的个体生命逝去,总有新的生命诞生,因此从整个宏观的生命历程来看,生命是向前奔流不息的,是永久的。
(3)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散文二篇》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散文二篇》【教学目的】1.熟读课文,全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绪。
2.品味其中含义丰厚的语句。
3.体会作者经过朴素真诚的言语表达共同细腻的情感体验的写法;赏析欲扬先抑的手法。
4.了解著名思想家对人生价值的看法,了解文章表达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1.品味其中含义丰厚的语句。
2.体会作者经过朴素真诚的言语表达共同细腻的情感体验的写法;赏析欲扬先抑的手法。
【教学难点】1.赏析作者经过朴素真诚的言语表达共同细腻的情感体验的写法。
2.赏析欲扬先抑的手法。
【授课类型】略读课【教学方法】协作探求【教学手腕】多媒体、电子白板【课时布置】1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人生之于宇宙,是何其持久的一瞬。
我们来临到这个世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终究是为了什么呢?同窗们有没有思索过这个效果呢?如今就请同窗们仔细思索一下。
同窗们的回答很有见地,明天我们就来和严文井、罗素一同讨论这个效果。
(板书课题«散文二篇»)二、预习检测检测预习状况,小组相互听写生字词。
三、讲授新课1.熟读课文,全体掌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绪。
明白:«永世的生命»本文开篇慨叹团体生命的持久,然后进而讴歌〝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从失望中开掘希望,在懦弱中寻觅坚强。
文章提醒出集体的生命是低微懦弱的,但就整团体类来说,生命是永世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失望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的全部热情报答生命。
本文的结构:第一局部(1):开篇慨叹团体生命的持久。
(抑)第二局部(2~5):讴歌〝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从失望中开掘希望,在懦弱中寻觅坚强。
(扬)«我为什么而活着»本文从对爱情的盼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三个方面简述了作者为什么而活着。
全文既充溢理性的力气,又有激动人心的感染力和感染力,字里行间透显露作者作为思想家的广博情怀和高尚人格。
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散文二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散文二篇》是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篇课文,包含《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
本单元选入五篇散文,分别是写人记事性散文、托物言志性散文、写景抒情和议论性散文,意在呈现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
本课是由两篇议论性散文组成,他们从现象出发,从个人感受出发,挖掘事物背后的深刻意义,以精粹的语言揭示生命和生活的哲理,向世人宣示作者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
学情分析散文是中小学课文的大宗,数量众多,学生接触的也较早,但对于议论性散文,学生接触较少,对议论文学习也仅仅是略有涉及,因此需要通过朗读、批注等多种方式理清课文层次;用品读语言的方法,体会议论性散文的语言特点、通过背诵,摘录等方式,体会文中哲理,掌握文章作者观点。
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课文中心论点;2.通过朗读、批注、概括等方式,理清课文思路;3.品读摘抄,背诵,品味文中语言,探寻作者思想境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1.读懂课文,掌握中心论点;2.感受议论性散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
学习难点1.反复阅读,理清议论文思路;2.理解课文深刻的道理,提高学生思想境界。
学习方法朗读合作探究观看视频学习课时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永久的生命》严文井一、导入曹操《短歌行》“人生苦短,对酒当歌”抒发生命苦短的感慨;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意在珍惜时间。
他们同时道出了生命是短暂的事实,而作家严文井却认为生命是永久的,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窥究竟。
二、朗读课文,掌握文章内容1、自读课文,互相纠错字音,勾画不容易理解的语句;2、分组朗读,画出每段中心句。
明确:第一段第一句“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第二段第一句“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第三段第一句“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第四段第一句“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
(总结规律:中心句往往在段落首句或尾句)3、快速浏览,概括作者论说生命的特点及作者情感的词语,完成板书生命(易逝——可怜;永久——感动;奇迹——赞美)欲扬先抑明确:本文写作意图,热情地歌颂永久的生命,先抑后扬,从一个较低平的起点渐进到崇高的思想境界,“永久”是课文论说的重点。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散文二篇教案+评价方案设计+反思
《散文二篇》课堂教学设计《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测评内容】1.参考课下注解,了解作者。
2.参考“读读写写”,积累词语。
3.朗读课文三遍以上。
【评价方式】1.通过分析学生课前习习案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以便课堂重点讲授难字难词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通过课前习习案掌握重点字词,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作者思想情感,了解作者观点,明确难以理解的语句。
【练习内容】1.理清思路,体会情感。
永久的生命各段中心句划分层次作者情感1.2.3.4.5.2.了解背景,理解主旨。
3.研讨课文,揣摩写法:课文高唱生命的凯歌,可是第一段却讲到很多消极、悲观的现象,与标题相去甚远,是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4.品味语言,重组成文:本文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请从赞美生命的角度,自由命题,从课文中选取三四个佳句形成一篇小文章。
然后朗诵给同学们听。
【评价方式】1.通过理清作者思路,划分文章层次,体会作者情感,检验学生是否领会文章的内涵。
2.通过对背景的补充了解,理解主旨,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作者的中心观点。
3.通过对文章写法的揣摩,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是否掌握欲扬先抑的作用。
4.通过重组成文,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品析文章富含哲理的语言。
【测评内容】完成课后练习册作业内容:新课表同步练习《知识与能力训练》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3、64页。
【评价方式】利用作业评价,掌握知识应用。
【 创设情境】“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是我们七年级课文《紫藤萝瀑布》的一句话,作家由花及人向我们谈了她对生命的认识,今天我们来听听严文井的答案。
【设计意图】由旧文引入新文,从旧知导向新知。
学生熟悉的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类散文也会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如《紫藤萝瀑布》中作者对生命的认识。
【 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 1.了解作者。
2.积累字词。
【设计意图】1.了解作者所处的年代,有助于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两篇》教学设计(精品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两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把握课文中心观点。
(重点)2.品味文章既睿智又形象,既理性又富有感情的语言,了解哲理散文的文体特点。
(重点)3.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结合自身实际生活,体悟、获得对生命的独特见解。
(难点)【教材分析】《永久的生命》是作家严文井1942年创作的一篇带有比喻的议论性散文,它从现象出发,从个人感受出发,揭示出个体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而言,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高度赞美以及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告诫人们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促人上进。
文章哲思深邃,鲜明生动,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罗素的思想随笔。
它短小精练,层次分明,充满理性的力量;文章又饱含巨大的激情,字里行间透出思想家罗素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魅力,他对人类的拳拳关爱之情,尤其令人感动。
这篇文章,可看作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具有普遍意义,所以它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散文,你能分别总结出它们的特点吗?预设:《背影》,叙事散文,侧重于写人,记事,本文以小见大,用朴素而深情的语言,表现了父爱的深沉。
《白杨礼赞》,抒情散文,本文或直抒胸臆,或用象征和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对白杨树和北方军民等的赞美之情。
《昆明的雨》,写景散文,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抓住昆明雨的特征,表达对昆明的雨、人、事等的想念。
这三篇文章,或侧重于记事,写人,或侧重于写景,抒情,那么《散文两篇》又侧重于表现什么呢?二、初读,说“文体”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然后说一说,《散文两篇》又侧重于表现什么?预设:主要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些关于生命的哲理。
三、细读,悟哲理1.请同学们默读《永久的生命》,并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从文中读到了哪些关于生命的哲理。
预设:A.生命是短暂、易逝的;B.生命是伟大的,生命能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C.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D.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的,合起来却是永久的。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散文两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散文两篇》教案《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两篇散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习散文的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培养他们对生活目标和价值观的认识。
教学重点:两篇散文中对生命意义和生活目的的探索。
学生对散文主题的深入理解和自我反思。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散文中的隐喻和哲理。
激发学生对生活意义的个人思考和表达。
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永久的生命》:作者张抗抗,通过对生命现象的观察,表达了对生命永恒价值的思考。
《我为什么而活着》:作者罗素,阐述了自己生活的三个激情: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苦难的同情。
教学准备:《散文两篇》课文PPT课件,包含张抗抗、罗素的生平简介、作品特点和相关文学背景。
生命现象和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感受生命的多样性。
学生作业本、笔、小组讨论记录表、“我的生命观”写作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生命现象和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生命主题的兴趣。
2. 简要介绍散文的特点和学习散文的意义。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及作品背景:详细介绍张抗抗和罗素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散文:请学生朗读两篇散文,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体会散文的韵味。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每篇散文的主要内容,讨论作者对生命意义和生活目的的探索。
深入探讨(15分钟)1. 主题思想:分析两篇散文的主题思想,如何通过对生命现象的观察和个人经历的反思来表达。
2. 哲理探讨:讨论散文中的哲理,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目标和价值观。
互动活动(20分钟)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两篇散文中对生命意义的不同看法,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三篇】
【导语】《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情。
话中有诗,意蕴深远。
⽆忧考⼩编整理了⼋年级上册语⽂《短⽂两篇》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的: 1.掌握常⽤⽂⾔词语,理解课⽂⼤意。
2.品味优美语⾔,理解作品意境,体会⽂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3.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培养学⽣的⽂⾔语感。
教学重点:积累⽂⾔词语,学习写景状物的⽅法。
引导学⽣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章画⾯的精美、语⾔的精练及布局的匠⼼所在,提⾼学⽣初步鉴赏⽂学作品的能⼒。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课时 师⽣共同赏读《答谢中书书》。
以背诵为突破⼝,指导学⽣美读课⽂;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意;激发学⽣的想象,再现画⾯,引导学⽣感受⽂章的诗情画意;深⼊研读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回忆旧知,导⼈新课 1.古⼈云“仁者乐⼭,智者乐⽔”。
⼭⽔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数⽂⼈墨客的⽆限情思,请同学们搜索⾃⼰的记忆库,背诵⼀些描写祖国壮丽⼭河的诗⽂。
(《望岳》、《沁园春雪》、《与朱元思书》、《湖⼼亭看雪》等)今天我们⼜将⼀起欣赏⼀篇六朝⼭⽔⼩品名作《答谢中书书》。
(以回忆诗词导⼊可以巩固所学,也可以调动起学⽣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境。
) 2.学⽣⾃⼰书写标题,解题,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
书即书信,古⼈的书信⼜叫“尺牍”或⽇“信札”,是⼀种应⽤性⽂体。
有关作家作品介绍:齐⾼帝曾经召陶弘景进宫陪伴太⼦读书。
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今茅⼭)。
他精通阴阳五⾏、⼭川地理、天⽂⽓象。
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 出”。
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事,朝廷都要派⼈进⼭向他请教,故称他为“⼭中宰相”。
陶⼀⽣好松。
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像听到fllI乐⼀样如痴如狂。
有时,他竟⼀⼈进⼭,专去听⼭野松涛之声,⼈⼜称之“仙⼈”。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案设计范文三篇
生活的美需要细心观察、发现。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
2、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朗读,以探究式教学为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
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
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
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我们今天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二、作者简介: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
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
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
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三、“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
”——爱因斯坦指一名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做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注意体味本文优美流畅的文笔、凝练生动的语言、独特而又细腻的情感,应读出他的从容、激昂和无奈,读出他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读出他对人类苦难者的漠大关心,读出一个哲学家的大度来。
四、全体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思考本文思路是如何安排的?明确结构:总--分--总。
后附板书设计五、快速浏览课文。
布置学生画出自己难以理解句子。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16课 散文二篇 教案(教学设计)
16 散文二篇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1.体会本文语言平易通畅、哲理性强的特点。
2.理解本文作者对生活、生命的有关感受和思考。
领会作品的情思,激发对人生新的认识和思考。
第一课时永久的生命(一)导入新课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二)自我研读,生成新知1.生字难字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洗涤.(dí) 俯瞰.(kàn) 遏.制(è)2.作者介绍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人。
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中共党员,《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论述层次第一层:(第1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层(第2~4段)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第三层(第5段)了解生命的真实意义,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2.再读课文,理解情感(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会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2)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3)最后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意义”,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么?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
(4)作者对生命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自己探索,自由发言。
①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软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两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永久的生命》,是近现代著名严文井作者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永久的生命》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善于把深刻的哲理讲的简单,《我为什么而活着》就是最好的代表作。
文中,作者将支配自己一生的三种信念——对爱情额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让人充分体会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高远的精神追求。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阅读哲理散文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1.揣摩文章的语言,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2.通过小组讨论和自学展示,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分析作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莫大关心,感受罗素崇高而博大的胸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阅读中品味本文语言所具有的感召力、感染力以及理性色彩。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人生观,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命题产生自己的思考。
理清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课时计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冰心说,生命像一棵小树,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伸展,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土而出。
那么,在作家严文井笔下,生命又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一起来寻求答案吧!(板书课题)2、作者简介:闫文井,原名严文锦,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级中学,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
1937年出版散文《山寺暮》。
1938年5月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
3、背景介绍:《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
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明确: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先谈生命的易逝;再谈生命的永久;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三、分段学习1、第一段末句说“我们都非常可怜!”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我们的力量是那样的渺小,对于生命上的事情丝毫不能做主。
2、读一读第2自然段,说说写小草和小牛犊的用意是什么?从生命的流动性上与小草和小牛犊作比较,化抽象为具体,便于理解,形象生动。
3、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体会“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一句中“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明确: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
4、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明确: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5、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为什么说生命就是“奇迹”?因为生命的消逝是暂时的,而不朽却是永久的。
6、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作者写对生命的感悟,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
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
四、再读课文,思考人生:1、联系实际,怎样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明确:生命像花朵一样,最终必将凋零。
但是,生命的意义不是去哀伤,而是在凋零之前,给世界以色彩,以芬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这样的生命,将和世界一起,获得永存。
2、你对生命有哪些思考?请用比喻的修辞,写几句话和同桌交流。
明确:这个练习,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人生观,学生对生命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在交流欣赏中发现精彩的表达,并推荐给全班欣赏。
五、总结课文夕阳逝去,带来美丽的星夜;枯叶飘落,迎来晶莹的飞雪。
辉煌或许不再,却能带来昔日的奋进,让拼搏重来;成功也许远去,却能洗去浮躁的外表;让生命重获一种充实的丰盈。
让我们共同在这铺满鲜花和荆棘的青春中前行,在乌云和太阳并存的天空下展翅翱翔,让我们的生命灿烂如花!六、作业布置: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2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人生之于宇宙,是何其短暂的一瞬;人生之于岁月,是一个何其匆匆的过客。
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罗素是为了什么而活着的。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老师想跟大家先回顾一下这个单元学习的散文,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散文会是什年么类型的散文呢?(二)师生共同确定本课的目标读教材的阅读提示及课后练习题,结合自读课文特点,给本课确定目标,学生畅所欲言,并集体归纳四个目标,并请四个学生上台来写下这几个目标。
1.整体感知(感知课文内容,明确文章结构特点。
)2.赏析句子(小组讨论分享具体句子的含义。
)3.探究感悟(理解作者三个人生追求的内在联系,把握全篇文章的内涵。
)4.拓展延伸(思考我们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三)小组自主学习,分享学习成果学生小组自学成果的展示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第一小组)(1)词语的掌握(2)对内容的把握(罗素活着是为了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3)文章的结构(4)课文的朗读2.赏析句子(第二小组)(1)学生展示难以理解的句子(2)其他组的同学提出问题(3)教师点拨,学生有可能会找出的句子:①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的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这三种感情指的是哪三种感情?怎样理解它的含义?导析: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明这三种激情对作者人生强有力的影响。
而“苦海”“绝望“则表明这三种激情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
面对追寻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人只能为自己的渺小感到无奈和绝望。
然而,因为这三种激情,作者永远不会放弃希望.②……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探讨寻求爱情的原因。
导析:这句话以形象的充满诗意的语言描述了人孤寂的情感体验。
“冰冷死寂”“深不可测”提示了孤寂的恐怖可怕,它犹如黑洞一般吞噬了作者的心。
然而作者越是描述孤寂的可怕,就越反衬出爱情的可贵美好,从而表达了对爱情的热切追求。
③第三段作者写寻求知识包含了哪几方面?导析:(1)了解人的心灵;(2)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3)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
④第4段开头这一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导析:这里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了爱情和知识把罗素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也就是说,他不只是自己不懈追求美好生活,而且他也希望别人过上美好生活,所以他同情那些处在苦难中的人们。
这就是他的不同寻常之处、伟大之处。
(5)爱情、知识、同情心三者的内在联系(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师:(总结)渴望爱情、追求知识是理想,而同情苦难则是现实。
渴望爱情、追求知识是为了自己,同情苦难则是为了他人。
对人类不可遏制的同情心是作者追求爱情和知识的真正动力。
从这里也体现出一个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只有对人类心存怜悯,爱情才能纯洁和崇高,知识才能更好地奉献给人类。
当这个社会不再需要同情和怜悯的时候,这个世界将是多么和谐、繁荣和美好。
尽管这样的人生带给作者不安和痛苦,乃至自己也深受其害,但罗素对这样的人生却深感幸福——“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它值得活。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或一次。
”从这里,我们看见了人作为人的伟大之处,看到了罗素这种缘于人类良知的悲悯情怀和博大真诚的人类之爱。
人生境界有大有小,像罗素这样的人生境界就是大境界。
我们是不是该对“人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感悟呢?4.拓展延伸(第四组)(1)齐读之后,教师评价然后小结。
罗素的一生,是激情澎湃、热情浪漫的一生;是在知识海洋愉快遨游,不息求索的一生;是对人类苦难充满同情、关爱的一生:是丰富充实,精彩纷呈的一生。
(2)学完了这篇文章,我相信,我们的身心深深地受到震撼。
那么我们也来叩问一下自己的心灵,我们又应该为什么而活着呢?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讨论交流。
(学生说出答案后,教师评价,追问为什么这样想)(四).课堂小结从同学们的发言可以看出,每个人的人生追求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也会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担负着责任,我们有责任好好活着,为自己,为他人。
(五).布置作业: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的收获,我感到很欣慰。
目标的实现在于平时的努力。
一生既是漫长又是短暂的,它像一段旅程,在这段旅程里,我们祝福也坚信同学们都会欣赏到人生最美丽的风景。
课后请同学们以“我的人生风景”为题,写一篇随笔,作为这一周的小作文。
(提示:这里的人生可以是整个人生,也可以是人生的某段旅程。
)教学反思:哲理性散文往往比较晦涩深奥,学生学习时对有些语句难以理解透彻,《永久的生命》谈及的是关于生命的话题,虽然哲思深邃,但语言通俗易懂,主题鲜明,尤其是作者运用了形象具体的比喻,浅显明白,学生学习起来试试比较容易的。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过说理散文,所以学生对说理散文有一定的理性认识。
因此,在学生理解上不存在太大的难度,但《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增加了鉴赏的难度,学生在揣摩语言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理解困难,教师做好及时引导的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