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长相思》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掌握词的内容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过程:(一)导入1、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感情。
引领学生背诵唐代诗人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那么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是怎么表露自己的思乡之情呢?2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词:《长相思》4、解题。
质疑。
(1)“相思”什么意思?(思念)(2)“长相思”就是什么意思?(读题)(3)学生根据预习搜集的资料了解作者,及生活年代。
(4)看到这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二)初读《长相思》1、自由读,多读几遍,读到字正腔圆为止。
2、指名读,提醒读音的词语:聒更1)查字典理解“更”的意思。
2)理解“风一更,雪一更”3)小结学法。
3、指名读,评价并讲明该怎样停顿,把词读有板有眼。
4、(出示词,划出节奏)齐读。
注意停顿节奏,及上下阙的停顿。
5、出示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等图。
边看图边有感情地读。
(三)感知词意1、边默读边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
提问:a、作者为什么会思念故乡和亲人呢?(板书)b、作者的身在哪里?从哪里知道?这一路他是怎样走过来的?(指名多位学生回答)师小结:他身在山海关、高山上、岸边、船上、帐篷里。
他经过了崇山峻岭,经过了悬崖绝壁,经过了荒山野岭,经过了险滩急流,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长相思》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长相思》教案及反思21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榆、畔”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会写“孙、泊”等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枫桥夜泊》。
3.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4.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2.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收集整理关于王维、张继、纳兰性德的资料。
【教学课时】 3课时第3课时《长相思》【课时目标】1.会认“榆、畔、聒”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会写“畔”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
背诵诗词。
3.借助注释,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
4.体会词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学生背诵《山居秋暝》《枫桥夜泊》。
2.教师导入:这两首诗都是写景诗,《山居秋暝》描写的是山雨过后的山居秋景,《枫桥夜泊》描写的是诗人夜半难眠的客船夜景,那么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又写了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一问题走进《长相思》。
3.板书题目,学生齐读题目。
4.指导读好题目。
(1)教师示范读:“长——相——思”。
(充满感情)(2)指名读,全班齐读。
5.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纳兰性德(1655—1685),本名成德,为避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清代满族词人。
十八岁中举,二十二岁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
其文学成就以词为最,曾形成“家家争唱饮水词”的局面,郑振铎称其词作“缠绵清婉,为当代冠”。
《长相思》是纳兰性德作为康熙帝御前侍卫随驾出行时写下的一首词。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温故知新,由诗导入词,简单介绍作者,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部编版)
教学设计与反思:五年级上册语文《长相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长相思》,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习诗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的魅力,培养热爱古诗词的兴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长相思》是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词,描绘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良好素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长相思》,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夸张、对比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课件展示《长相思》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片与诗词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长相思》,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学习。
4. 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5. 朗读背诵:让学生朗读、背诵《长相思》,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夸张、对比等,并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长相思》思念之情故乡亲人七、作业设计1. 抄写《长相思》并背诵。
2. 结合诗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思念亲人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长相思》的诗文内容,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朗读、背诵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环节,培养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但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对诗文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5课的前两首古诗,感受到了王安石和张籍那浓浓思乡情。
那么谁愿意给大家背诵一下古诗?请学生背诵。
2、当“洛阳城里见秋风”的时候,张籍的内心涌动着“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乡之情。
那么,在风雪交加的夜晚,纳兰性德又将流露出一份怎样的思乡之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相思》。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作者名叫纳兰性德,复姓纳兰,跟我一起读他的名字---纳兰性德, 他是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名利、文武双全。
他的词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二、检查预习1、昨天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这一课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预习的?(查阅相关资料、反复诵读、试着理解古诗词的意思)2、在预习时,你发现长相思与前两首古诗有什么不同了吗?点击课件,出示词教师介绍词:词是诗的别体,词因为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教师补充:长相思是词牌名,也是这首词的题目。
猜猜看长相思要表达作者什么意思?3、检查朗读下面谁来给大家读一下这首词。
(正读音)大家看,更在这儿应该读几声?你怎么知道第一声的?解释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
(出示PPT)指名朗读(两名以上同学)教师评价:字正腔圆在古代,词是可以配乐唱和的,有它自己的节奏,谁来试试找找它的节奏。
指名朗读。
教学目的 1、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学会“榆畔帐聒”四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5、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1、感知词的大意,懂得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评价:这位同学读出了节奏。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金品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与反思第1篇】古诗三首之《长相思》教案一、温旧知,导新题1.课前播放歌曲,由音乐谈话引入课题并板题。
师:同学们,熟悉这首歌的歌词吗?它是李白的——《静夜思》(生答)师:李白眼中的乡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月光,那么在纳兰性德眼中,乡愁又会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近纳兰性德,走近他的《长相思》。
2.师板题{板书:长相思}①生书空课题。
师:一起来书空课题。
②生齐读课题。
师:齐读课题。
师:《长相思》是纳兰性德在出山海关前后的途中所作。
“长相思”在这首词中是——词牌名。
你们怎么知道的呢?——预设:以前学过词(书上有注释)师:是的,我们可以通过注释来帮助我们阅读理解古诗词。
{贴:看注释}3. 简介纳兰性德和写作背景。
师:昨天布置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词人纳兰性德,同学们做得怎么样呢?(指名说)是的,我们还可以通过查资料帮助阅读古诗词。
{贴:查资料}①简介纳兰性德。
师:纳兰性德 (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清代满族正黄旗人,文武双全,娴熟经史,尤善填词。
18岁中举,康熙十五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一等侍卫。
康熙二十四年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后世称道其为“清代第一词人”“北宋以后,一人而已”。
他豪迈衰飒忧怨的词风,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
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他虽不是中国最后一位词人,却为中国两千年诗词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②介绍写作背景。
师: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长相思》及《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作于出关前后途中。
作者出关时冰雪未消,又离开了京城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纳兰而言,一切都那么荒凉、寂寞,于是不由思念亲人朋友,有感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
二、初读词文,分享感受。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榆、畔、聒”三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
2.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1.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
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长相思》这首词。
2.简介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我用凝练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概括了王安石《泊船瓜洲》和张籍《秋思》中的乡愁。
温故而知新,十分自然地引发学生对纳兰性德《长相思》乡愁的探寻。
二、指导朗读,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读第一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读第二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
2.交流学习效果。
(1)(课件出示《长相思》这首词。
)谁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一个生字,一个多音字,听他读准了没有。
(2)指名再来读一读《长相思》。
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在读词句的中间时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板有眼。
3.指导朗读。
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比如《长相思》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有许多种读法,有的读《长相思》(快速而平淡地)有长的味道吗?有相思的感觉吗?比如你这样读,《长相思》(缓慢而深情地),有感觉吗?有味道吗?读词就要读出这样的味道来。
你们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
4.同学们,词读到这儿为止,你的脑海里面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诵读是经典诗词教学之根本,首先要求学生仔仔细细读上四遍,由读准生字、多音字开始,再要求读得字正腔圆,读得抑扬顿挫、停顿适当。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与反思古诗词三首《长相思》(部编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诗词中的一个意象或情感表达,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2.诗词朗诵: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朗诵活动,通过朗读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情感表达:领悟作者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家国情怀,体会诗词中的情感波动。
-艺术特色:学习《长相思》的结构、用词和表达技巧,如对仗、夸张、借景抒情等,领会其艺术魅力。
举例:《长相思》中的“风一更,雪一更”通过自然现象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对家的思念,这是诗词表达情感的核心手法。
2.教学难点
-意象理解: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诗词中的意象转换,如从自然景观到情感的过渡,需要教师引导和解析。
4.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诗词中的精准用词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词汇量。
5.培养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感悟诗词中的家国情怀,培养积极向上、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语理解:掌握词中的生僻字、词,如“榆关”、“瘦”等,理解其在句子中的意义,并能够正确运用。
-意境体会:分析“山一程,水一程”等意象,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自然景观描绘出行途中的孤独与艰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长相思》,使学生对中国古诗词文化产生兴趣,提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从诗词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感受美,培养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创作热情。
3.提升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解读《长相思》的内涵,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诵读《长相思》,并积累有关乡愁的诗句。
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向榆关、心系故园的思乡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思乡之深。
教学难点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初读感知,了解词意(一)导入古往今来,有许多诗人词人饱含深情地写下他们的故园,请同学说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故园又是怎样牵动着他的愁绪呢?(二)根据要求,读准《长相思》1.自由朗读。
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2.检查:谁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板有眼。
3、读出味道: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注意把握朗读的节奏。
(三)联系背景,读懂《长相思》1.长相思,思的是什么呢?(故乡)找出相关的词句,课件出示这句――(课件: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2.你能根据注释说说这句词的意思吗?3.由此可以看出,词人的心,在哪儿?(板书:心系故园)词人这么思念故乡,那他一定是远离了故乡的。
他人在哪儿呢?身向何处?到词中找到相关的句子。
4.在康熙二十年,三番之乱平定,国泰民安。
第二年三月,康熙出山海关到盛京,也就是现在的沈阳告祭祖陵,祭祀祖先。
纳兰性德作为御前侍卫随行。
这首词就是纳兰性德从北京到沈阳途中写下的。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并背诵。
3、能感知词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
4、学习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看注释、插图,查阅资料,想象,对比等方法进入词境,感悟词情。
情感与态度: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深入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音乐、自制演示文稿。
教学活动设计:一、复习导入1、学生回忆交流学过的关于思念家乡的诗句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长相思3、解读课题。
二、作者简介学生交流作者资料,教师补充。
三、介绍写作背景,引入文本。
纳兰性德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在他担任侍卫期间,曾多次跟随康熙出巡,宠遇非常。
康熙二十一年早春,纳兰性德随御驾东巡,去往山海关外盛京(沈阳)途中,写下了《长相思》这首词,成为了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四、出示学习目标五、初读《长相思》,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词,要求读准读通。
同桌合作互相练习诵读,注意读出节奏。
(抽生读,相机指导)2、结合注释、插图了解词的大意。
(讨论交流)3、把自己的体会融入其中,争取读出词的韵味。
(各种形式展示)六、反问“故园无此声”,品行军之艰难。
出示:“故园无此声”一句1、“故园”指什么?2、“此声”指什么声音?3、“故园无此声”,反问(?)有此声(读词的上阕找答案)(1)山水之间有此声①看插图结合想象,说说可能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②“山一程,水一程”是翻过一座山,涉过一条河的意思吗?你还感受到什么?③带着感受朗读。
(2)榆关那畔有此声。
想象关外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还会有哪些困难?(3)千帐之外有此声①看插图结合想象,描绘“夜深千帐灯”的情景。
②交流感受。
③带着感受朗读。
小结师:一路爬山涉水,鞍马劳顿。
生:山一程,水一程。
师:耳畔唯有?生:风一更,雪一更。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反思课题《长相思》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长相思》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
本单元的课文,不论诗词还是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也是这样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表达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独立思考和查阅资料的能力,在学习古诗词上能够自主借助注释、课文插图、课外资料书等方法学习课文。
此时学生有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教学时,应积极挖掘现有的经验基础,做好古诗词教学。
教学目标1.通过借助注释,展示资料,边读边想象、知诗人、晓诗题、学诗意、悟诗情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词的意思。
2、通过对比了解这首词与前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在拓展想象中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借助注释,展示资料,边读边想象、知诗人、晓诗题、学诗意、悟诗情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了解这首词与前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在拓展想象中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希沃白板课前活动1.查阅资料,初步了解纳兰性德。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读通诗句,借助手头资料初步理解词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题目1.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就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成了寒山寺半夜的一抹悠悠钟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2.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就让我们走进纳兰的词《长相思》。
请同学们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书写题目。
(师板书课题,生书空)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层层递进,熟读诗词1.长相思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出示资料:长相思,词牌名。
36字,上下阙各四句,前人多用于写人的思念之情,始见唐代白居易词——《唐宋词鉴赏辞典》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端起课本,把这首词读一读,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争取读出节奏来。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上册古诗三首之《长相思》说课稿及反思 共三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上册古诗三首之《长相思》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长相思》新教材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中最后一首,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词作上阕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阕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
全词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体现出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四、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词这种文体了,可以说对词这种文体并不陌生。
五、说教法学法教学这首诗的时候我注重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与文本对话,体味情感,。
我采用的是老师范读,学生默读,尝试着出声读,读出节奏感。
借此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言语材料,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逐步感知与理解。
朗读中启动情感,在朗读和想象中整体感悟。
让学生自学为主,以检查的形式将学生的思维调动并引向深入。
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板书课题1.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板书:《长相思》(齐读课题)2.介绍作者: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二年进士,官一等侍卫,大学士明珠之长子。
纳兰性德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写词。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反思第【1】篇〗一、诵读,要读出语感。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与现代的人有隔膜。
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存在不小的难度,“诵读”就是打破隔膜的利器。
多诵,一定能诵出它的韵味。
因为古诗文语言高度凝练,讲究声韵和谐。
要诵出语感,首先要读准字音,读懂大致的文义;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语气;再次,要读出感情。
诵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听录音跟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小组合读、个人朗读、分角色表演或比赛朗读。
让一些读得好的同学表演读,然后大家反复练习是激发兴趣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如上《过故人庄》、《次北固山下》时,先让学生边读边划句子节奏,然后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变化的语气。
再请优秀的学生起来尝试,然后带动下面的学生,这样就能为更高层次的诵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诵读,要读出情感。
情是古诗词的灵魂,它渗透在字里行间,与事物、情景交融,诸如思乡情、山水情、朋友情、母子情等。
教师只有带领学生尽情诵读,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辨别,学生才会体会出作者的情,并产生共鸣,展开一定的联想和想象。
比如《《过故人庄》的朋友情、《天净沙.秋思》的思乡情。
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着力引导学生结合诗文中描述的画面,深刻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尝试有感情反复诵读,读出情感。
这个品读欣赏的过程,正是从形象入手,抓住语言进行鉴赏从而获得自己朗读的情感体验的最直观体现。
三、诵读,要读出美感。
古诗词可以说是一种精练的综合的文学艺术,它往往将文字、绘画、音乐有机地统“文章不是无情物”。
在诵读文章时,教师若能充分利用丰富的表现手法,发挥学生的审美主体,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反复诵读,在优美的诗句中,把握诗人思想的脉搏,就能消除与古人的距离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诵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反思第【1】篇〗上完《古诗词三首》我首先对自己的实际教学进行了反思,发现一节课下来自己的过渡语言单一,无法全面引领学生走进古诗文的意境,一节课执教两首古诗容量大,总感觉学生理解得不够透彻。
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
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察情。
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诗不同于小说,它不可能像小说那样,按照生活矛盾发展的过程,铺叙开去。
诗人是从这一过程中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的。
入境,是读古诗的根本,设计教学时我充分考虑了这点,但在实际教学时却忽视对意境的描述和渲染,因而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
在《乡村四月》教学中我扣住文眼“才、又”,突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
如果此时我能有意识地对乡村劳动场面进行一番描述,相信这些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能很快感染气氛,入情入境。
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
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学生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
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
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我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画,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学,的确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生怕在课堂上讲的不够,却忽视了对学生拓展的训练,“广积粮”的教学意识将我们引入另一片崭新的天地。
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诗词数不胜数,如何在小学阶段达到一定的目标,靠的不是老师一首一首地讲,而应该是有意识地将学生引入古诗词的意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阅读,主动积累。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反思第【2】篇〗第一,咬定《附录》中的篇目不放松。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反思第1篇】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是最贴近自己的,本册的《古诗词三首》为大家展示了千年以前的儿童生活,虽然年代久远,但童真童趣依然,极易引起孩子兴趣,产生共鸣。
诗词的意境大多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于是在学《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时,我用了直观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普通的农家小院图,学生感受到一种平凡、美好,从词中读出“村居”的美好画面进行描述,进入词中要表达的意境;“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出示一个天真孩童卧在溪边剥莲蓬图画,看图描叙小儿“卧剥莲蓬”的动作、神态,品味“无赖”,体会孩童的天真可爱。
联系生活中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理解到这是一种喜爱。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我给孩子出示了一对白发夫妇面带醉意的画面,让学生说他们会用乡音亲热的说些什么呢?孩子们有猜测是谈论丰收的、谈论他们可爱的小儿子的、谈论大儿子能干、谈论二儿子懂事…。
之后再品味了“醉”字,难道仅仅是因为酒而醉吗?我让学生看着画面去体会,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他们看着三个儿子都那么可爱,生活那么平静,是为这种幸福的生活而陶醉。
乡村生活虽简朴但却不失优美,夫妻恩爱,孩子勤劳可爱,温馨的生活令人陶醉。
最后我让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有感情的朗读。
用画意解诗情,以更直观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诗人精心营造的意境,体会字里行间传达的情意,更好的理解了诗词。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反思第2篇】《山居秋暝》这首律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
诗人描绘了山中秋夜优美的景色,清新幽丽,富于诗情画意,其中寄托着诗人自己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枫桥夜泊》这首诗所描绘的是枫桥的夜景。
从其中的“泊”字我们可知,诗歌表现的是一种羁旅情怀。
《长相思》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也是这样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词,表达了作者羁旅怀乡的情怀。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
统编五上《长相思》教学设计含反思
统编五上《长相思》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诗词。
2. 能借助注释,说出《长相思》的意思。
3.体会词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4. 根据补充资料,体会词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词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根据补充资料,体会词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课前游戏——看图猜诗词师:中央电视台有一栏节目叫诗词大会,看过的请举手。
其间有一个环节特别精彩——看图猜诗词,想不想玩一玩,让我们一起来猜图。
师:出示《望庐山瀑布》的图片,生背古诗。
师:生活中经常把掌声送给别人的也能得到别人的掌声。
师:出示《绝句》的相关图片,生背古诗。
师:同学们不仅熟悉,而且背得有滋有味。
接下来要增加难度了,睁大眼睛,这是什么?出示《清平乐村居》的相关图片,这是四年级学的一首词,大家一起背。
一、初读感知,正音识词1、揭示新课,自读诗词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1课《古诗词三首》中的《长相思》,打开课本到93页,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多读几次。
(生自读诗词)2、指生读师:读得非常流利,特别是文中标注出来的这四个读音,很准,再请一名同学来读,我们认真听。
3、朗读正音,感知词韵。
师:“更”是一个多音字,古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你熟悉的哪些成语或者古诗当中含“更”这个字?表示的也是跟时间有关的吗?生:半夜三更。
师:那在这里,“风一更,雪一更”说明什么呢?生:风越来越大,雪也越来越大。
师:“更”是后鼻音。
在这首词当中,后鼻音的字还有哪些?生:程、灯、成、声。
师:词中的这些字押了同样的韵,读起来有一种韵律美。
(齐读)二、走进作者,掌控背景师:这首词的作者是——生:纳兰性德。
师:对他有了解吗?生:从小出身有钱人家。
师:他的父亲是大学士纳兰明珠,老师也搜集整理了关于他的资料,自己读一读,了解一下。
师:我们今天学的这首《长相思》呀,写于三百多年前,是纳兰性德跟随康熙在冬巡祭祖行军途中写下的,接下来就让我们用心地品读感受。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长相思》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长相思》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讲解古诗《长相思》。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反思1. 教学准备不足在教学备课阶段,我未能充分准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对于古诗《长相思》的深入理解不足,导致在教学中无法很好地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情感与内涵。
2. 缺乏互动和引导在实际教学中,我未能充分利用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来引导他们理解古诗的含义。
缺乏足够的互动,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
3. 缺乏情感体验古诗《长相思》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深情思念,但在教学中我未能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诗歌中蕴含的情感,使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4. 缺乏扩展延伸在教学结束后,我未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延伸阅读和思考题目,帮助他们进一步深化对古诗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缺乏扩展延伸的教学设计,使得学生的学习局限在表层知识。
三、改进措施1. 提前准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提前充分准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古诗进行深入的解读和理解,确保在教学中能够准确传达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2. 加强互动和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长相思》的含义并从中获取情感体验。
3. 注重情感体验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如朗诵、演讲等,我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诗歌中的情感,并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去理解诗歌的含义,提高对古诗的感悟能力。
4. 提供扩展延伸在课后作业和延伸阅读中,我将提供更多的相关内容和思考题目,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古诗的理解和体验,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和审美能力。
四、总结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古诗教学的准备和引导,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扩展延伸,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长相思》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长相思》教案(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长相思》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诗人纳兰性德的词作。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人们在不同地域间流转时对亲人的牵挂和无尽的思念。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朗读课文、理解词意、品味词句、体会作者情感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和理解能力,对古诗词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其语言的精炼、意境的深远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词句,理解词意,体会作者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词意,品味词句,体会作者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品味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词意,品味词句,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对词的语言特点、意境的理解和欣赏。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熟悉课文,感受词的意境。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品味词句,理解词意。
3.品味法: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词中的关键字词,分析其表达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辅助学生理解。
2.资料: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便于学生拓展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古诗词,激发学生对词的兴趣,然后引入今天要学习的《长相思》。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词中的关键字词,如“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等,分析其表达效果。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关键字词,讨论其在课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讨论结束后,各组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提问和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词意。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与反思第1篇】导入: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两首纳兰性德的词《木兰花令》《浣溪沙》。
我想请同学来读一下,有同学愿意来尝试一下吗?有好的推荐吗?(配乐,读得这么好,怎么没有掌声呢?)。
“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百年之后,我们还在呼唤着纳兰性德,在街头巷尾诵读着他得诗词,可谁又能真正读懂他的忧伤。
今天我们就来借着《长相思》一同穿越百年孤寂,走近纳兰性德。
(板书:长相思)一、知人论世了解纳兰性德我想大家对纳兰性德应该并不会陌生,哪位同学愿意来谈谈你所知道的纳兰性德。
(学生谈,注意总结)同学们谈到了纳兰性德的出身,爱情,我这里也准备了一些他的资料。
(展示课件)【知人论世】1、纳兰性德,原名成德(为忌太子而改名),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州正黄旗,康熙时期内阁大学士纳兰明珠的长子。
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
18岁中举,22岁殿试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纳兰性德除了我们熟知的词人身份外,还是一个重要的身份,就是御前一等侍卫,属于武官正三品。
所以纳兰性德是一个能文能武之人,深受皇帝的器重。
但是(正如刚才的同学所说)纳兰性德并不倾心于仕途,他为什么没有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这个,我们会随着长相思的学习,慢慢走近纳兰性德的内心世界。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纳兰性德抱病与好友一聚,饮醉,引得旧疾复发,一病不起,七日后溘然长逝,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的成就主要在词,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词作342首,先后集结为《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
内容涉及广泛,但尤以爱情(悼亡)词最为哀感凄艳,引人共鸣。
(虽为包办,但纳兰性德的婚姻是幸运的,纳兰性德十七岁时娶妻江南总督女儿卢氏。
少年夫妻无限恩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
卢氏于婚后三年因难产去世,虽后又续娶妻妾,但一直难以忘记卢氏,所以写下很多悼念卢氏的作品,如《浣溪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相思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
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板书课题
1.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板书:《长相思》(齐读课题)
2.介绍作者: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二年进士,官一等侍卫,大学士明珠之长子。
纳兰性德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写词。
其词主要抒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
词风婉约清新,自然真切,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
3.背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词人随康熙出巡山海关。
途中写下《长相思》。
该词主要通过描述出巡时的所见、所闻及所感,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也反映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4.解题:长相思,词牌名。
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
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二、整体感知,理解词意。
1.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多读几遍,要求读准“榆、畔、帐”等
生字的字音。
2.指名读,学生评价。
3.听音频朗读,画出节奏。
4.齐读,巩固词的节奏。
5.默读。
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联系书上的插图和注解,想想这首词主要
在讲什么?
三、相互学习,合作交流
1.学习上阙。
请一个同学读词的上阙。
(1)谁来说说,作者身向何方?在榆关(简单介绍山海关)
(2)那山海关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吗?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那畔)结合理解。
(3)山一程,水一程,你从“一程一程”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万水千山,跋山涉水,山高水长……)(4)在这万水千山的长途跋涉中,他们可能遇到什么困难?(路陡,山高,水深……)(5)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上阙的意思?
(6)指导朗读。
指名读,读出行军的艰难来。
(7)齐读。
读出和纳兰性德一起行军的将士们的征途的艰难。
2.学习下阙,请一个同学读词的,下阙。
(1)夜深了,劳顿了一天的将士们本该在营帐里好好休息,为什么他们营帐里的灯还亮着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词的下阕,边读边思考这些问题:
①为什么灯还亮着?②是什么声音勾起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呢?
③这样的声音在将士们听来好听吗?哪个词告诉你声音嘈杂不好听?你是怎么体会的?(出示风雪画面)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故园无此声。
那故园指哪里?故园会有什么?想想故园会有什么呢?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它写下来。
(故园是什么样的?有……有……
还有……)
(3)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下阙的意思?
四、读词诗、悟情、点题。
1.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的仅仅是纳兰性德一个人吗?(还有和纳兰
性德一起出征的将士们,想象你就是一起出征的将士中的一员,现在,你也很思念自己的家乡。
)2.带着你自己的感情读读这首词。
3.教师范读(配乐)。
4.齐读(配乐)。
5.点题。
(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这里只有——
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月光下和妻子依偎在一起的那一份幸福,那一份温暖,这里只有——在这里,没有牧童的短笛,没有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声笑语,这里只有——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齐读)长相思
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齐读)长相思爱故园,思亲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