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课程期末复习提要
环境保护欲可持续发展复习提纲2
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资源约束 技术进步 制度安排
八、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掌握) 科学性原则;完备性原则;主成分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
九、可持续发展的单一指标评价方法及定义(掌握) 指标:绿色GDP,国家财富,真实储蓄率,生态足 迹,能值分析法,物质流核算方法。 绿色GDP:在现行GDP的基础上扣除自然资源损耗价 值与环境污染价值后剩余的国内生产总值。 国家财富:一国范围内能够带来更多价值的价值物。 国家财富由人造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 会资本四部分组成。 真实储蓄率:一定时间内某个地区创造的可以被真 正用于未来发扎你的资本价值。
三、《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内容(了解) 共同的关切 共同的挑战 共同的努力 四、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内涵和基本原则 (掌握)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 危害的发展 。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经济的可持续性 人与人两大关系。
十三、循环经济的国际实践(了解)
十二、循环型社会的内容(掌握) (1)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协调环境与经济,并以此 通过原料与产品的最小化,实现资源与能源的最 大化作用;(2)建立一种以经营者、消费者、国 家及地方政府之间合作关系为特色的新型经济体 系;(3)建立一种工业技术发展的新体系,集体 而言,需要发展那些能够减轻环境压力的技术, 并用以贯穿经济体系的上下游;(4)从工业的 “环境化”与环境的工业化两方面培育环境相关 产业,作为循环型经济的重要一环,工业部门具 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公平性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五、可持续性的定义,评判可持续性的四项指标 (掌握) 可持续的定义:在人类有意义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 以及支配这一生存空间的生物、物理、化学定律 所规定的限度内,环境资源对人类福利需求的承 载能力。
环境保护讲义
《环境保护》复习要点一、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更重要)(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三、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及产生原因(一)淡水资源短缺1.世界淡水供应与需求(1)世界淡水供应少①可以用的水资源少A.在全球水储量中,淡水只占2.53%。
B.所有淡水中99%难以直接利用。
C.人类最容易获取的是江河湖沼中的水。
②淡水资源在陆地上分布很不均匀③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2)世界淡水的需求量大②各国各地各种用水量以及它们分别在总用水量中所占比例差别显著。
(3)水资源短缺的影响①水资源短缺制约着经济发展,影响着粮食产量,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并且直接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②为争夺水资源,在一些地区还引发国际冲突。
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中东、非洲等地区国家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一条河流的上游与下游国家,常因为水的问题发生争执。
2.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1)总特点: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很少。
(2)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总规律:由东南向西北递减(3)时间分配不均我国降水量在时间分配上,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更给水资源的利用带来困难。
(4)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①我国农业、工业和生活等方面对水的需求量急剧增长。
在许多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超过了水环境的承受能力。
②由于自然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水资源供需不平衡,农业和城市缺水状况已备受关注。
缺水已经成为对工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的问题。
(二)耕地日渐减少1.世界耕地需求趋势2.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①耕地面积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②耕地的地理分布很不均,人均耕地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别A.我国耕地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
B.人均耕地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别③随着经济的发展,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加剧了人均耕地的减少④耕地中高产稳产田占1/3左右,低产田约占1/3(三)一些矿产濒临耗竭1.世界矿产资源现状: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环境保护概论期末考试重点
环境保护概论1、世界上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指: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事件(美)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米糠油时间、水俣病事件、骨痛病事件等(列举其中三例,其中大气污染)。
2、世界环境日是指每年的6月5号。
3、1962年美国的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
卡逊发表《寂静的春天》,揭示了杀虫剂DDT的危害。
3、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力或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各种现象。
4、环境按功能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5、次生环境问题可细分为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或耗竭和生态破坏三种基本类型。
6、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禁止放烟花爆竹,燃放烟花爆竹对环境的危害:大气、噪声、废物。
7、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
8、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联系(或物质生产)。
9、生物多样性是概括的术语,一般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或景观多样性。
10、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途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回归引种。
11、景观的基本要素可分为斑块、廊道和基质三种类型。
12、非生命物质包括阳光、温度、矿物质、空气、水、等。
13、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也就是说,它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
14、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联系一般包括: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
15、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沿用的濒危物种等级系统主要包括5个等级:灭绝种、濒危种、易危种、稀有种、未定种。
16、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形成的复杂的营养关系叫食物网;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称为营养级。
17、景观多样性:是指有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或变异性。
18、大气结构一般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
环境科学导论期末复习提纲
环境科学导论期末复习提纲环境科学导论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一、什么是环境: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及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环境属性:整体性、有限性、不可逆性、隐显性、可持续性、灾害放大性三、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素质好坏的一种描述四、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2、第一环境问题: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分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干扰3、环境问题的阶段:(1)“第一次浪潮”的环境问题:又被称为早期生态环境问题,时间在人类出现到200多年前的产业革命之间,主要以土地破坏为主(2)“第二次浪潮”的环境问题:又被称为近代城市环境问题,时间在产业革命到1984年南极发现臭氧层空洞,主要特征为工业化促使城市化与城市问题(3)“第三次浪潮”的环境问题:又被称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时间从1984年至今,主要特征为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五、环境问题产生的实质:经济、社会与发展问题1、环境问题是人类经济活动直接与间接的结果2、治理与控制环境污染必须要有一定经济实力六、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1、控制人口2、发展经济实力,长期付出巨大财力物力治理3、科学进步发展,用科技解决环境问题七、环境科学研究的任务: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环境;任务就是抓住人类活动与环境质量这一矛盾的实质,研究期间对立统一的关系,充分认知二者之间的坐用与反作用,掌握发展规律,促使环境质量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的演化。
第二章一、什么是水循环作用是什么1、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
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2、作用:(1)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更新(2)水循环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3)水循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4)通过各种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二、我国水资源的特征与利用情况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2、人均水资源极度贫乏3、水资源普遍受到污染4、水土资源流失严重5、水分利用效率不高三、什么是水体水体是指包括水体本身与其中的悬浮物质、溶解物质、底泥、水生生物构成的完整的生态系统或综合自然体的总称。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1.环境经济学:这是研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从本质上讲,它是一门经济学的分支。
2.库式曲线:3.环境经济学是基于资源的稀缺性而建立的。
4.环境的四种功能分别是,自然资源的提供者、废弃物的接受者、舒适的提供者、生命支持系统。
5.画图说明经济发展与环境损害之间有哪三种关系,并说明每种关系的含义。
ACDEF: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适用于发达国家、实行先污染后治理。
ACG:不可持续发展曲线。
经济发展—环境恶化;退化超过阈时仍不采取保护措施,导致环境急剧恶化,同时经济发展也恢复到零点。
ABEF: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在良好状态,真正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对环境库式曲线的评价。
①客观上鼓励先污染,后治理,代价惨重。
②许多国家要达$1200-2000这一水平所用时间太长。
③发展过程中有些环境代价可以避免。
④有些环境破坏具有“一去不复返”的性质。
⑤国内环境可能改善,但问题也许转嫁到了国外。
7.为什么说环境经济学本质是经济学?①所有损害环境的行为都有经济上的驱动力,不消除这种驱力,环境保护将不可能是有效的。
②一切较为普遍的,或长期存在的环境损害通常都有经济制度的原因,这是有关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
③与环保有关的技术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投入产出分析等,环境保护的技术和工程不可或缺的。
第二章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2.帕累托最优: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臵,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差的情况下,改善某些人的境况,则称此时的资源配臵已处于帕累托最优。
3.帕累托改进:对于一种既定的资源配臵进行改变,改变的结果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好,而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差。
这种重新配臵就是帕累托改进。
意味着社会福利的增加。
4.均衡价格: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成为均衡价格。
环保课期末每章知识点总结
第1章地球环境遇到的问题(2学时)1.环境的本质:对人类社会而言和对环境科学角度。
答:对人类社会而言,环境就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能量、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
对环境科学而言,环境王要是指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称,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自然环境的分类;第一类环境(原生环境),第二类环境分类(次生环境)答: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未受人类影响的自然环境;次生环境是自然环境中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多的地域。
3.理解地球的独特性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答:地球表面多样的、既变化又保持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
它的天气圈密度正好能保持一个液态水圈;它的含氧大气既保证了生命的呼吸和岩石的风化(风化的岩石提供生命必需的营养元素),还使大多数陨石或流星在到达地面前氧化燃烧掉,并有臭氧层屏蔽强烈的太阳紫外辐射,保护了地表生命;大气中CO2含量正好能保持地表适当的温度,且能满足植物光合作用所需;地壳构造活动的强度正好能保证地幔与地壳之间的物质交换,保证地表生物营养元素的供应,而又不至于不稳定到生命不能立足。
4. 环境三个基本特征,通过例子判断所说的是环境的什么特征。
(1)整体性与区域性环境的整体性是指环境各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即在一定空间内,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生物等)之间存在着确定的数量、空间位置的排布和相互作用关系。
(2)变动性与稳定性环境的变动性是指在自然过程和人类社会的共同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变动之中。
变动性是绝对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3)资源性与价值性环境的资源性表现在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方面,其物质性(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
非物质性同样可以是资源,如某一地区的环境状态直接决定其适宜的产业模式。
因而,环境状态就是一种非物质性资源。
环境的价值性源于环境的资源性。
5.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包括5大圈层,并形成了生态网,具有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
环境科学期末复习提纲
环境科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环境概念: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和人为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产、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文物、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村庄,生态概念:指受环境影响的生物体形成的结构及其与该结构的各种功能关系。
更强调生物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和谐关系。
2、八大公害:p4名称马斯河谷事件污染物时间地点比利时马斯河谷(长24km,两侧山高90m)美国多诺拉(马蹄形河湾,两边山高120m)英国伦敦情况致病原因公害成因工厂集中、逆温天气、多雾、污染物聚集烟尘,so21930.12几千人呼so2和so3吸道发病,的混合物60多人死亡4天内有42%的居民患病,17人死亡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so21948.10so2与烟尘工厂多、雾作用生成天、逆温天硫酸盐气气溶胶,吸入呼吸道和肺部在烟尘金居民烟煤属颗粒物取暖,煤中的催化下,so2含量排除的so2变成高,h2so4,吸烟尘量大,入肺部逆温天气石油工业和汽车尾气在紫外线作用下生成光化学烟雾人食用了含有甲基汞的鱼类汽车多,每天有1000t碳氢化合物进入大气,市区空气水平流动缓慢含汞的污水排入海湾,并反应生成甲基汞,进入鱼和贝类体中伦敦烟雾事件烟尘,so21952.125天内4000人死亡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20世纪40年代,每年的5~11月美国洛杉矶大多数居民患病,65岁以上老人死亡400人水俣事件甲基汞1953年开始日本九州南部熊本县水w镇水w镇的患者180多人,死亡50多人富山事件镉(骨痛病)1931~1972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患者超过280人,死亡34人吃含镉的炼锌厂的米,饮用含未经处理镉的水的含镉污水排入河流四日事件重金属粉1970(哮喘病)尘、烟尘,so2日本四日市患者400多人,有36人死亡重金属微粒和so2吸入肺部工厂向大气中排放so2和煤粉尘数量多,并含有钴、锰、钛等米糠油生产中,用多氯联苯作热载体,多氯联苯进入米糠油中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1968日本九州爱知县等23个府县患者5000多人,死亡16人食用含多氯联苯的米糠油3、环境问题第二次高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5答复:① 全球大气环境污染: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加剧,臭氧层破坏和酸沉降② 无污染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土地荒漠化等③突发性、灾难性的环境污染事件:1984年12月,印度博帕卡农药泄漏事件;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④化学品的污染及越境转移⑤外来生物入侵4.两个环境问题的比较p6答:①影响的范围不同。
2014电大《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2014电大《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用水量最大的依次是( A )A .工业、农业、生活用水B .农业、工业、生活用水C .生活、工业、农业用水D .农业、生活、工业用水2. 使用下列哪种燃料一般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C )A .汽油B .液化气C .氢燃料D .煤炭3. 在我国,目前大气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绝大部分来自于燃烧( D )A .石油B .天然气C .核燃料D .煤炭4. 一次能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但目前可再生能源还远未得到开发利用。
世界各地都可以利用的一种可再生能源是( C )A .地热能B .风能C .太阳能D .潮汐能5. 使用下列哪种交通工具对环境的影响最小?( D )A .小轿车B .摩托车C .公共汽车D .自行车6. 下列哪项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B )A .可持续发展B .环境保护C .科教兴国D .希望工程7、清洁生产的内容包括( B C D )A、清洁的环境B、清洁的能源C、清洁的产品D、清洁的生产过程8、造成次生环境问题的因素有( A B C )A 、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运用B 、对自然环境过度排放污染C、破坏自然生态系统D、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9、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十分主要的意义。
下面的哪种说法更接近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B )A 、地球上动植物的分类B 、地球上生物种类的多样化C、地球上已灭绝的生物物种数量D、人类已知的生物种类10.饮用水的来源主要有哪些?( D )A .地下水 B.江河 C .湖泊 D . A 、B 、C 都对11. “温室效应”可导致地球变暖,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引发更多的自然灾害,使生态环境恶化。
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污染物是( B )A .氮氧化物、臭氧B .二氧化碳、甲烷C .二氧化硫、二氧化碳D .氯氟烃、臭氧12. 为了减少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应该( D )A .节约能源B .使用清洁能源C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D . A 、 B 、 C 都对二、填空题1、(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被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资料精编
什么是环境问题指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所引起的问题。
即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分为两类:一是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超出环境承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二是人口激增、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中国环境态势的五个特点1全国范围的生态问题频频凸现2面临问题上升和污染转移加速3中国环境正在迅速与整个世界连接4“健康源于环境”的意识开始普及5经济化-环境问题直面的一个更加市场化前提环境致病因素人类环境的任何异常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但人类具有调节自己的生理功能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环境的能力。
如果环境的异常变化超出人类正常生理调节的限度,则引起人体某些功能和结构发生异常,甚至造成病理性的变化。
这种能使人体发生病理变化的环境因素称为环境致病因素。
1物理性致病因素2化学致病因素3生物致病因素环境荷尔蒙环境中存在一些能像激素一样影响人体和动物体内分泌功能的物质,叫“环境激素”,又译为“环境荷尔蒙”,学名“内分泌干扰物”。
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人工的生态学定义德国生物学家郝克尔:自然界的经济学我国生态学家马世俊: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什么是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中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三个特性: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是一种动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功能物质循环功能信息传递功能生态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时期内,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平衡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
这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1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早期反思2引起世界反响的“严肃忧虑”3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正式挑战4环境与发展思想的重要飞跃5环境与发展的里程碑——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1 布伦特兰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生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完整word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复习重点考试要点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环境问题: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2.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叫做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
环境灾害。
: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环境恶化所导致的灾害3.二次污染物:指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4.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支配的观点,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理论.简称环境决定论5.可持续发展: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6.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排入到流速缓慢、更新周期长的地表水体,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使有机物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耗速度,水体中有机物积蓄,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的过程。
7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8。
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9.清洁生产: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10。
绿色消费:指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购买和消费活动,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行为。
绿色消费是从满足生态需要出发,以有益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内涵,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统称。
环境保护法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环境保护法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1.年新环保法对环境的定义: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当今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当今人类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一般是同工业化和技术发展有关,主要是由于高发展和高消费造成环境的污染、破坏和自然资源的浪费。
对策:发达国家可以率先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以降低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污染、破坏和浪费;可以带头开发更洁净、非资源密集型的技术,为社会提供更平等的发展机会和社会服务,在财力和科学技术诸方面支持经济落后国家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大多是由于发展不足造成的。
除了贫穷之外,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掠夺自然资源和转嫁污染,也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环境状况恶化的重要原因。
对策:发展中国家必须致力于发展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扩大生产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需要;另一方面,更有效地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化肥,要使用清洁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维持生物多样性、控制人口,努力保护和改善环境。
3.环境保护的概念:所谓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使环境符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4.环境保护法的概念: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5.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概念:指国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限的划分。
【统一监督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体制】《环境保护法》第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国开电大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青海)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答案】
内容和制定程序是否合法
·题目、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
·选项、
应当支付赔偿金
可以支付赔偿金
应当继续履行
可以不继续履行
【答案】
应当继续履行
·题目、
非全日制用工终止时,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选项、
无义务
以劳动者每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
·选项、
三
五
八
十
【答案】
十
·题目、
个人承包经营违法招用劳动者,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与个人承包经营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选项、
发包的个人
发包的组织
发包的个人或组织
发包自然人
【答案】
发包的组织
·题目、
劳动监察机构对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主要审查规章制()。
·选项、
形式是否规范
内容是否全面
内容和制定程序是否合法
保守商业秘密
福利待遇
【答案】
劳动报酬
·题目、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
·选项、
一个月
二个月
半个月
一个半月
【答案】
二个月
·题目、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选项、
百分之三十
百分之五十
【答案】
工会
·题目、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竞业限制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
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复习资料
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
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2. 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3. 荒漠化:是一种人为、自然双重因素作用下导致的土地质量全面退化和有效使用数量减少的过程。
4.“33211”工程:重点治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两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控制区)的大气污染、着力强化一市(北京)、一海(渤海)的环境保护工程。
5.可吸入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mm的颗粒,记为PM10。
6、环境容量:一定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称为环境容量,即一定环境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7、生物放大作用:在同一条食物链上,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大于低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8、超城市化: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超城市化”。
9、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10、二次污染物:从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11、面源污染:指以面积形式分布和排放污染物造成污染的发生源。
12、水体自净作用:各类天然水体都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自然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
13、光污染:光污染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
环境保护复习提纲
2011年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复习纲要第一部分问题篇第一章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是指全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分类:a)第一类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如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b)第二类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如工业污染、生活污水排放等c)第三类环境问题:社会环境问题,如社会人口数量激增、城市化加剧等次生环境问题是当前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世界八大公害事件•(1)、马斯河谷事件(1930):地理环境:比利时马斯河谷,24km,山高约100m;工业区:炼油厂、金属冶炼厂、玻璃厂、炼锌厂、电厂、硫酸厂、化肥厂和石灰窑厂等;气候:逆温现象,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和煤烟粉尘,在近地大气层中积聚;污染物浓度:SO225-100mg/m3。
•(2)、多诺拉事件(1948):地理环境: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小镇,马蹄形河湾内侧,山高约120m;工业区:硫酸厂、钢铁厂、有色金属冶炼厂集中地;气候:逆温现象;污染物:SO216-64mg/m3,金属元素,尘粒。
•(3)、伦敦烟雾事件(1952):地理环境:泰晤士河谷;工业区:市中心火电厂;气候:伦敦天气异常,这时的风速不超过每小时3公里。
气温也在下降,形成逆温层,相对湿度达到82%。
污染物:大气中尘粒高达4.46mg/m3,是平时的10倍,二氧化硫高达3.8mg/m3,是平时的6倍。
•(4)、洛杉矾光化学烟雾事件(1936)地理环境:一面临海,三面环山;汽车工业:石油的开采,促进了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气候:伦敦天气异常,这时的风速不超过每小时3公里。
气温也在下降,形成逆温层,相对湿度达到82%。
污染物: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次污染物);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在强烈太阳紫外线的照射下生成醛、酮、酸和醇等有机物。
•(5)、四日事件(1961)地理环境:日本东部伊势湾海岸工业:石油联合企业城,炼石油;污染物:炼油尾气,二氧化硫浓度超过标准5-6倍,烟雾层厚达500米,其中飘浮着多种有害气体和金属粉尘。
环境保护与管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0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2.水体自净是受污染的水体,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逐步降低经过一定时间,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
3.由于人为的因素,环境的化学组成或物理状态发生了变化,与原来的情况相比,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称为环境污染。
4.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人类-环境系统的实质,研究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掌握它的发展规律,调控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以改善环境质量,造福人民,促进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5.放射性物质主要来源有三个途径:核电站、放射性废水、核武器实验。
6.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其调节能力也。
7.环境与发展相互依靠,相互促进。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展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
8.从人类环境系统的角度分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就是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与环境的关系。
包括经济与环境、科学技术与环境、政治与环境、文化与环境、道德与环境等的辩证关系。
9.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思前,食后,厉行节约(THINK.EAT.SAVE)”,旨在倡导反对粮食浪费,减少耗粮足迹和碳排放,使人们意识到粮食消耗方式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10.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是人类自然的,而且是自觉的建设人类文明的问题。
11.世界三大酸雨区分别是欧洲、北美、中国。
12.水既是生物体组成的基本物质,也是新陈代谢的介质。
14.遗传物质的改变(或突变)是产生遗传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环境保护复习资料
环境保护复习资料第⼀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的概念环境是⼀个相对的概念,即它是⼀个相对于主体⽽⾔的客体,环境与其主体是相互依存的.《环境保护法》中的环境定义:环境是指:"⼤⽓、⽔、⼟地、矿藏、森林、草原、野⽣动物、野⽣植物、⽔⽣植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然保护区、⽣活居住区等"。
这是⼀种把环境中应当保护的要素或对象界定为环境的⼀种⼯作定义。
环境科学中的环境定义:以⼈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即⼈类赖以⽣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因关系主体⽽划分:⼈类环境、⽣态环境环境的基本特征从对⼈类社会⽣存发展的利弊⾓度,将环境归纳为以下特征:1、整体性与差异性●整体性:最基本特性。
即指环境是由各组成要素之间构成的⼀个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的完整系统,故⼜称系统性。
其不同联系和作⽤情况下所形成的不同结构决定其不同的功能。
●差异性:指的是环境(整体)特性的区域差异,具体说来就是:不同区域的环境有不同的整体特性。
因此它与环境的整体性是同⼀环境特性在两个不同侧⾯上的表现。
环境的整体性与区域性使⼈类在不同的环境中采⽤了不同的⽣存⽅式和发展模式,并进⽽形成了不同的⽂化。
2、变动性和稳定性●变动性:是指在⾃然的和⼈类社会⾏为的共同作⽤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稳定性:相对⽽⾔的。
所谓稳定性是指环境系统具有⼀定的⾃我调节功能的特性,只要环境结构与状态所发⽣的变化不超过⼀定的限度,环境可以藉助于⾃⾝的调节功能使这些变化逐渐消失,结构和状态得以恢复。
变动性与稳定性是共⽣的,是相辅相成的。
变动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前述的"限度"是决定能否稳定的条件。
3、资源性与功能性●资源性:环境是⼈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
环境与资源属于物质同⼀体,环境的资源性是指环境具有资源价值。
●功能性:环境具有资源性,也就具有价值性。
环境对于⼈类及⼈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选修6环境保护复习提纲自己整理
选修六环境保护复习提纲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 概念: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自然物质、能量、生存空间和自然现象的总和社会环境: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的人工环境3.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是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4.环境问题分类:(1)原生环境问题:有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2)次生环境问题:有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1环境污染: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向自然界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的容纳和自净能力,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环境问题○2生态破坏: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引起的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2)人为原因:1.工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城市化水平,增强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也带来了诸多问题2.世界人口呈高速增长趋势,人口急剧膨胀对环境的冲击3.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巨大贡献同时,带来很多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1威胁生态平衡○2危害人类健康○3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公共选修课
《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课程期末复习提要
课程责任教师陈文
12月
一、说明
1. 教材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李党生主编的《环境保护概论》(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 ) ;
2.考核目的
经过本次考试, 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 对重难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认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环境保护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考察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是否注意了理解和实际相结合, 理解和运用相结合。
3.考核方式
期末闭卷考试。
4.命题依据
依据教材内容、省电大下发的教学大纲及实施意见和期末复习指导命题。
5.考试要求
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
解和应用能力。
在能力层次上, 从了解、熟悉、掌握三个角度来要求。
了解是要求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知识有所了解; 熟悉是要求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在知道”是什么”的基础上, 还知道”为什么”; 掌握是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内容, 根据所给的条件, 具体分析和阐述实际环境规划问题。
6.试题类型及结构
试题分为五类, 有: 名词解释; 选择题; 判断题; 问答题; 论述题。
二、各章复习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及其组成
一、什么是”环境”?
二、环境要素与环境质量
三、环境的分类: 自然环境, 人工环境
四、环境的功能
五、环境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环境问题和环境科学
一、环境问题及其分类
二、环境问题的发生与发展
三、环境问题的实质
四、环境科学的内容和分科
第三节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
一、环境保护的概念
二、中国环保起步阶段
三、中国环保发展阶段
四、可持续发展时代的中国环境保护
第二章生态系统与资源保护
第一节生态系统及其功能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物种、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三、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第二节生态平衡
一、生态平衡的基本特征
二、生态平衡的失调的标志
三、引起生态平衡失调的因素
四、维持生态平衡的途径
第三节生态学一般规律及其应用
一、生态学一般规律
二、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第四节自然资源保护
一、自然保护区建设
二、土地资源保护
三、矿产资源保护
四、生物多样性减少与保护
第三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一、大气的组成
二、大气的结构
第二节大气污染及污染物
一、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二、主要大气污染物
三、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大气污染
四、大气污染的危害
第三节影响空气污染的气象因素
一、风的影响
二、大气的稳定性
三、降水和雾的影响
第四节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
一、综合防治的原则
二、主要污染物控制技术:
烟尘控制技术;
二氧化硫净化、脱硝技术;
汽车尾气的催化净化;
第四章水污染及其防治
第一节水体环境概述
一、天然水在环境中的循环
二、天然水中的主要物质
第二节水体污染及危害
一、水体污染与自净( 河流中BOD和DO变化曲线)
二、水体污染源
三、水体中主要污染物
四、水体污染的危害
第三节水污染综合防治
一、水污染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
二、水污染综合防治的主要对策
第四节废水处理方法
一、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二、城市污水处理流程
第五章土壤污染及其修复
第一节土壤污染
一、土壤污染和净化
二、土壤污染物与污染源
三、土壤污染的发生类型
第二节土壤中有机污染物残留与降解
一、有机农药
二、废塑料制品
第三节土壤无机污染及防治
一、酸雨对土壤的污染与防治的影响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
第四节土壤有机污染及其修复
一、土壤有机污染源及危害
二、土壤有机污染的土壤修复
第六章固体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
第一节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
一、固体废物的定义
二、固体废物的来源和分类
第二节固体废物的特点和危害
一、固体废物的特点
二、固体废物的危害
第三节固体废物污染的综合防治
一、防治原则
二、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政策: 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三、固体废物管理
四、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第四节固体废物的处理和资源化
一、固体废物的一般处理技术处理
二、危险固体废物的处理
三、固体废物的资源化技术
第七章噪声及其它物理污染与控制
第一节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一、噪声及其特性
二、噪声来源及分类
三、噪声的危害
四、噪声的控制
第二节放射性污染及其防治
一、放射源
二、放射性污染的分类及污染途径
三、放射性污染的的防治
第三节电磁辐射污染及防治
一、电磁辐射污染
二、电磁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