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循环经济行动实施方案
**市循环经济行动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抓住浙江**群岛新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海洋生态经济,不断优化海洋生态环境,积极培育海洋生态文化,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打造全国独特的群岛型花园城市,努力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二)发展目标。
从2011年起,经过五年努力,全市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循环型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资源利用水平较快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具有**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基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环境质量提高与改善民生需求相适应,循环经济建设保持全省领先,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循环型产业不断扩大。
循环型产业发展模式广泛推广,生态循环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培育形成一批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循环型产业链构建取得成效,形成具有海洋经济特色的区域循环经济格局和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节能环保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循环经济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利用效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到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72,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3%,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比2010年提高20%。
循环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再生资源利用水平较快提高。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基本建成,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工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到2015年,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8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4%,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置。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施意见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金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8.05•【字号】金政发[2006]126号•【施行日期】2006.08.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施意见(金政发〔2006〕12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效途径。
为加快我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纲要》(浙政发〔2005〕39号)精神,现就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
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手段,强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建立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机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公众参与;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并重;坚持全面部署,重点推进。
(三)主要目标。
到2010年,全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资源生产率高、废弃物排放率低的清洁生产企业;创建一批循环经济型工业(农业)园区和城镇;基本建成重点领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和危险物处置体系;基本建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法规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激励考核体系,初步形成具有循环经济特色的经济体系。
南京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意见
南京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暂行)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进一步促进我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南京市几年来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实践,就试点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实施节能、节材、节水、节地、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为重点,全面部署、重点推进我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逐步构建起循环经济建设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循环经济运行机制,以点带面促进我市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
二、主要目标1、试点企业主要目标:以清洁生产审核为抓手,通过清洁生产审核来发掘在原材料的选择及使用,产品设计、生产工艺的创新、改进、能源的梯级利用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有显著成效的示范工程、项目,到2010年建设500家南京市生态企业。
通过实践,试点企业万元产值能耗、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年均下降率不低于5%、单位产品物料消耗年均下降率不低于5%、单位产品新鲜水耗年均下降率不低于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比试点前提高1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5%-10%。
2、试点园区主要目标:以生态产业链建设为中心,实现物质流、能流的优化集成,逐步实现“零排放”。
通过试点园区的实践,实现园区万元增加值能耗、万元增加值新鲜水耗年均下降幅度6%、5%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较试点前提高10%以上,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稳步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5%-10%。
3、试点区域(市辖区、县)主要目标:编制区域循环经济规划,建立循环经济建设管理体系。
区域内80%以上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完善产业链建设,建设一批延伸产业链的项目,逐步建立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实现地区万元产值能耗、新鲜水耗年均下降5%以上,水循环利用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较试点前提高10%以上,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稳步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5%以上。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第一,概述“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9年发布的一项国家级规划,旨在推进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高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着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以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加快建设新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
第二,发展思路1、强化政策指导。
加强政策研究,推出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改善法规体系,推动循环经济融入经济发展规划,完善产业政策对循环经济的布局,促进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市场体系。
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使循环经济发展更加有序,促进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
支持企业建立循环经济的市场主体,建立循环产业的投资管理平台,推动资源循环扩大利用,建立循环金融体系,扶持循环企业加快发展。
3、加强技术支持。
推动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加快创新价值链、经济体系、社会服务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以加快循环经济发展。
推动投资和技术引入,促进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推动节能、环保、安全等技术创新,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进步。
4、强化社会参与。
强化社会育人,培养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人力资源,构建创新文化,引导社会参与循环经济发展,增强社会参与的活力。
第三,重点工作1、落实国家战略。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发展战略,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建设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循环经济体系,实施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体系。
2、强化体制机制。
深入推进市场、政府、银行、社会等各方机制的整合,推动形成规范的市场环境,支持循环经济发展。
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防范金融风险,加强贷款、投资资金投向等管理,营造良好的循环经济发展环境。
3、推动产业转型。
推动传统产业向循环经济发展,采取有效措施,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提升循环经济产业竞争力,加强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支持企业投资研发,提升再生资源和清洁能源产业的竞争力。
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指导意见
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指导意见一、试点的指导思想、任务和目标(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核心,运用标准化的手段,加快循环经济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探索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经验,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任务试点的主要任务包括:1、建立并完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开展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研究,制修订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2、注重循环经济标准的宣传,重点抓好节能、节水、节材和废物再利用、资源化等方面标准的贯彻应用;3、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不同层次(企业、领域、产业园区、城市)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模式,总结标准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做法;4、加强循环经济标准信息等平台建设,构建循环经济标准化信息网络。
(三)目标通过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树立一批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的典型企业、产业园区和城市,以点带面,推动技术标准的应用和实施,培养一批标准化人才,推动企业产业园区建立循环经济标准体系,促进企业、产业园区、城市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试点的申报和审批(一)试点单位基本条件1、所在地政府和主管部门重视标准化工作,积极支持试点的建立和开展,并给予配套建设经费;2、原则上应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单位,符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第一批)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05】2199号)、《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试点(第二批)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3420号)和《关于组织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08】523号)文件的要求;3、资源产出、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及废弃物排放等方面的指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并完成所在地方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4、开展循环经济特色明显,示范性强。
(二)申报和审批程序1、申报单位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明确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建设的目标,依照本指导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关于《上海市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政策解读
关于《上海市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政
策解读
佚名
【期刊名称】《上海市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22()9
【摘要】为进一步推动本市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上海市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对“十四五”期间上海资源
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作出了系统安排。
一起来看看规划的具体内容吧。
一、指导思想将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的重要抓手,以“源头减量、循环使用、再生利用”为理念统领,以优化结构、控制
总量、提升效率为主要途径,以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为关键支撑,加快建立健全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总页数】5页(P15-1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24;F124.5
【相关文献】
1.《"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解读
——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2.加快废旧物资循
环利用体系建设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解读3.《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十四五”规划》
的政策解读4.《上海市“十四五”时期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规划》的政策解读5.《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的政策解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泉州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构想
I 源|环境 I i l } 『
I SSN 1672
. .
906 4 C N 3 -1 72 r 5 2 厂 K
- ..
I
’
■堋啊 奠 ■■曩 ■ 瀛■总 ■■■
郗 永 勤 王 春 阳
( 福 州大学公 共管理 学院 福建福州 30 0 泉 州市经济委 员会 福 建泉州 32 0 ) 1 50 2 2 60 0
动 、 全面实施 、 众积极参 与的运行机制 和管理体 制 , 企业 公 形
成以生态农 业为基础 、 生态 工业 为主 体 、 态服务业 为纽带 、 生 生态型 城市 为 中心 的适 合海 峡西岸 经济 区现代 化工 贸港 口 城市建设 的发展 循环 经济模式 , 从而实 现泉州市经 济社会 和
资源环境 的全 面 、 调与可持续 发展 。 协
量 , 据资 源承载 能力 和环 境容 量安 排经济 发展 速度 , 据 根 根
能 源保障 、 运输 能力 等安排 资源 开发规 模 , 以发 展循环 经 济 支撑循 环型社会发 展。
2 基 本 原 则
() 1科技先 导原则 。加快科技 进步 , 加强监 督管 理 , 高 提
系统 与生态环境系 统的和谐 。
随着 “ 十五 ” 计划 的胜利完 成 , 州市进入 新的历 史发展 泉 时期 。 十一五” “ 是全面推进 海峡西岸 经济 区现代 化工贸港 口 城 市建设 的的关键时期 。大力发展循 环经济 , 进一步 转变经 济增长 方式 , 以资源 的 高效 利用 和循环 利用 , 促进 经 济社 会 的可持 续发 展 , 泉州市 经济社会 和 资源环 境全面 、 调 与 是 协
资源利用效 率 , 发挥“ 充分 科技是第 一生产力 ”“ 才资源 是 、人 第一资源” 的先导作 用 , 快科技创 新步伐 , 加 促进可 持续发 展 战略与科教兴市 战略 的紧密结合 , 促进循 环经济 和知识经 济
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实施方案编制要求
附件2: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实施方案编制要求一、实施方案编制大纲(一)园区基本情况(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基础(三)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主要任务(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五)项目规划和投资(六)保障措施(七)需要国家给予的支持二、实施方案编制的具体要求(一)试点单位基本情况应包括以下基本情况:自然地理情况;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包括生产总值、产业结构等;资源环境状况,包括主要资源条件,能源、水、主要原材料消耗情况,资源综合利用情况、废物排放和处置情况、环境质量状况;环保投资情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基础在产业(产品)结构调整,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推进绿色消费、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已开展的工作及其进展情况。
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所掌握的核心技术及技术应用情况。
已经采取的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法规等措施。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包括资源产出率、单位产品资源消耗(能耗、水耗、主要原材料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废物排放、工业“三废”回收利用、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能源审计等方面的目标(建议编制最主要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流程),还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的目标。
提出的发展目标应高于国家相关的指标要求,在资源产出率、单位产品资源消耗方面要力争达到相关行业和领域的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在固废和废水排放方面要以实现“零”排放为目标,以及减少固废和废水排放方面的总量控制目标。
(四)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要对目标进行分解落实。
提出需解决哪些关键性问题;要提出与目标对应的主要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和标志性工程。
(五)项目规划和投资做好项目规划工作。
对构成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所涉及的各类项目要予以说明,包括已经建成、正在实施和规划中的项目。
对规划中的重点项目,要列出项目清单,其中的核心项目要达到项目建议书的深度要求,并说明项目对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以及项目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
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方案
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园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省、市关于发展循环经济有关要求,结合承德六沟新兴产业园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园区基本情况(一)总体概况在重点发展上述六大产业的基础上,适度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潜力、适合都市发展、对环境污染小、能满足中小企业创业需求、利于扩大就业规模的传统加工业,主要包括:日用金属制品、纺织服装、包装印刷、工艺美术品、文教体育用品等。
(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近年来,园区紧紧围绕“打造知名产业新城”的发展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整体规划、分步提升、梯次推进、有序建设”的方式,正确处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了工业总量快速膨胀、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并举的良性循环发展格局。
截至年底,累计引进各类项目个,投入建设资金亿元;目前在建、拟建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产值过亿元的项目个。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占整个园区工业总产值的90%。
(三)资源环境状况1.资源条件。
2.能源消费。
年,全区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煤,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占 %,第二产业占 %,第三产业占 %,居民生活消费占 %。
能源消费以煤炭、电力为主,其中煤炭占 %,电力占 %。
全区万元GDP能耗为吨标煤;万元GDP电耗千瓦时;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吨标煤。
3.水资源消费。
年全区总用水量万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占 %。
全区万元GDP取水量立方米;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万元农业增加值取水量立方米,节水灌溉率 %。
4.资源综合利用。
年底,全区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发展到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万吨,其中利用粉煤灰万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 %。
5.废物排放处置。
现有污水处理厂座,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万吨。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使用和产品生命周期各个环节中,通过最大化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为了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
1.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政府应该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和规划,确立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指标。
同时,要与各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合作,确保循环经济政策的顺利实施。
2.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明确循环经济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同时要加强对法规的宣传和培训,确保法规的有效实施和执行。
3.支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政府要采取措施支持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包括给予税收优惠、提供低息贷款、建立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基金等。
同时,还可以鼓励企业进行循环经济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
4.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持体系:政府要加大对循环经济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投入,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持体系。
通过资金和人才的支持,促进循环经济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5.加强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政府要加大对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公众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循环经济的实践中。
6.建立健全循环经济评估和监管机制:政府要建立健全循环经济产业的评估和监管机制,加强对循环经济产业的监督和管理。
通过评估和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循环经济产业存在的问题,确保循环经济产业的健康发展。
7.增强循环经济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政府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在循环经济领域开展合作项目和技术交流。
通过国际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推动循环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总之,加快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各方共同合作,才能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05.07.02•【文号】国发[2005]22号•【施行日期】2005.07.02•【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是,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仍未根本转变,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
同时,存在法规、政策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相关技术开发滞后等问题。
本世纪头20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为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为此,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减少废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强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坚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技术进步,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相结合,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社会氛围。
(三)发展目标。
力争到201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体制与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决定
20 年 6 06 月 第 3 第 2期 卷
深圳 土 木与 建筑
V L 3N . J N 2 0 O . o 2 U 0 6
中共 深 圳 市 委 深 圳 市 人 民政府
关 于 全面 推进 循环 经 济 发展 的决 定
( O 6年 4月 2 日 ) 2 0 0
为深入 贯彻落 实科学发 展观 ,全 面推进循 环经 济发展 , 5. 导 思 想 。 以邓 小 平 理 论 和 “ 个 代 表 ” 重 要 思 想 指 三 加快 建 设 和 谐 深 圳 效益 深 圳 和 资 源 节 约 型 环 境 友 好 型城 市 , 特 为 指 导 , 认 真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 切 实 转 变 发 展 模 式 , 以 提 作 如 下决 定 : 高 资 源 生 产 率 和 减 少废 物 排 放 为 目标 , 以 优 化 资 源 利 用方 式 把发展循环 经济 作为落 实科 学发 展观转 变发 为 核 心 , 以 发 展 理 念 创 新 、 法 制 创 新 、 政 策 创 新 、体 制 机 制 创 新 、 产 业 创 新 和 文 化 创 新 为 动 力 , 科 学 规 划 、 系 统 推 展 模 式 的重 要 抓 手 进 , 分 步 实 施 、 突 出 重 点 , 实 事 求 是 、 务 求 实 效 , 形 成 1 发 展循 环 经 济 是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必然 要 求 。 循 环 经 政 府 主 导 、 业 主 体 、 公 众 参 与 、 法 律 规 范 、 政 策 引 导 、 . 济 是 以 资 源 高 效 利 用 和 循 环 利 用 为 核 心 , 以 “ 量 化 、 再 市 场 运 作 、科 技 支 撑 的 运 行 机 制 , 形 成 深 圳 特 色 的 循 环 经 济 减 利 用 、 资 源 化 ” 为 原 则 , 以 低 能 耗 、 低 排 放 、 高 效 率 为 发 展 模 式 ,推 进 资源 节 约 型 和 环 境 友 好 型 社 会 建 设 , 促 进 经 基 本特 征 , 符 合 可 持 续 发 展 理念 的 经 济 增 长 模 式 。 发 展 循 环 济 、 社 会 、 环 境 的 协 调 发 展 。 经济 ,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 ,获得尽 可能大的 6 发 展 目标 。 到 2 1 . O O年 ,初 步 建 立 起 循 环 经 济 的 产 业 体 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使经济系 统与 自然系统在物质循环上 系 、生 态 保 障 体 系 、制 度 创 新 体 系 和 以水 资源 、能 源 和 废 弃 物 实现相互和谐 ,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集中体现 了科学发展观 循 环 利 用 为 重 点 的 循 环 经 济 基 础 设施 体 系 。 万 元 G P能 耗 比 D 的 内涵 和 精 神 实 质 。 以 循 环 经 济 为 代 表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战 略 , 2 0 年 下 降 1 %;万 元 G P 耗 比 2 0 年 下 降 2 %;万 元 G P 05 O D水 05 O D 已经 成 为 当 今 世 界 各 国 普 遍 认 同 的 发 展 路 径 、 原 则 和 目标 。 建 设 用 地 比 2 0 年 下 降 4 %; 再 生 资源 回收 利 用 率 ≥ 9 %; 05 O 8 2 发展循环经济是深圳实现新时期城市发展 目标的战略选 城 市污 水 处 理 回 用率 ≥ 2 %;生 活垃 圾 无 害 化 处 理 率 ≥ 9 % 。 . O 5 择 。 深 圳 地 域 狭 小 , 自然 资 源 匮 乏 , 随 着 经 济 总 量 和 城 市 到 2 2 , 全 市循 环经 济基 础 设 施 结 构 合 理 、 功 能齐 全 , 良 0 0年 规模 的迅 速 扩 张 , 面 临着 土 地 、资 源 、人 口、环 境 “ 四 性 循 环 的 生态 安 全 保 障 体 系 完 善 , 民综 合 素 质 和 生态 观 念 全 市 个 难 以 为 继 ” 的 制 约 。 发 展 循 环 经 济 ,有 利 于 保 障 区 域 生 面 提 升 ,城 市生 态 文 化 体 系 得 以确 立 , 经 济 增 长 呈现 出健 康 、 态 安 全 、 促 进 产 业 布 局 优 化 、培 育 新 的 经 济 增 长 点 , 是 以 可持 续 发展 的蒸 蒸 活 力 ,生 态 景观 优 美 、 与 自然 和 谐 相 处 的 人 发 展 的 办法 解 决 各 种 制 约 , 在 紧 约 束 条 件 下 建 设 和 谐 深 圳 效 现 代 化 、 国 际 化 、循 环 型 生 态 城 市 的 建 设 目标 全 面 实 现 。 益 深 圳 的 有 力 保 障 ,是 深 圳 提 高 区 域 经 济 竞 争 力 、 建 设 国 际 三 、 推 进 循 环 经 济 发 展 的 主 要 思 路 化 城 市 、 国 家 创 新 型 城 市 的 客 观 要 求 , 是 功 在 当 代 、 利 在 7 构 建 四个 层 面 的循 环 经 济 体 系 。 企 业 层 面 :依 法 推 行 . 千 秋 的伟 大 事 业 。 清 洁 生 产 、资 源 和 能源 综合 利 用 ,充分 发 挥 企 业 在 发 展 循 环经 3 清 醒 认 识 我市 发展 循 环 经 济 的条 件 和 不 足 。 圳 具 备 发 . 深 展 循 环 经 济 的 良好基 础 , 要 是 历 届 市 委 、 主 市政 府 高度 重 视 , 济 中 的主 体 作 用 。产 业 园 区层 面 :按 照 循 环 经 济 理 念 对 产 业 园 区进 行 规划 、建 设和 改造 , 成 符 合 循 环 经 济 发 展 要求 的清 洁 形 社 会 各 界积 极 参 与 , 步 形 成 了有 利 于 循 环 经 济 发 展 的法 制 环 初 型 、节 约 型 生态 工 业 园 。社 区层 面 : 以建 设 节 约 型 社 区 为 目标 境 和 社 会氛 围;经 济 基 础 和 公共 财 政 实力 较 强 , 展循 环 经 济 发 广 泛 开 展 节 能 、 水 和 废 弃 物 分 类 回 收 工 作 , 照循 环 经 济 要 节 按 具 有 坚 实 的 资金 保 障;高 新 技术 产 业 实力 比较 雄 厚 、技术 创 新 求 规划 设计 新 建 社 区;社 会 层 面:将循 环 经 济 理 念 贯 穿于 经 济 能 力较 强 , 够 为 发 展循 环 经 济 提 供 有 力 的 科 技 支撑 ;在 推 动 能 资源 节 约 和 综 合 利 用 , 推 行清 洁 生 产等 方 面 取 得 了 积 极 成效 , 社 会 发展 的各 领 域 、各 环 节 ,在 全 社 会 形成 节 约 型 增 长 方 式 和 城 市废 弃 物 减 量 化 、资 源 化 、 害化 以及 再 生 资 源 回 收 率 、收 消 费模 式 。 无 8 建 立 健 全 四项 制度 。 是 生产 者 责 任 延 伸 制 度 和 消 费者 . 一 集量 、产值在 国内处于较高水平。但与此 同时,我市发展循环 付 费制度。明确 生产商 、销售商和 消费者在废物 回收 、处理和 经 济 也 面 临 各种 困难 和 挑 战 一 是 经 济增 长 的集 约 化 程度 还 不 利 用 中 的责 任 和 义 务 。二 是绿 色 消 费鼓 励 制 度 。 导 公众 树立 引 高 ,污染、浪费现象 比较严重 ;二是政策法规 体系还不健全 , 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价值观和消 费观 ,重视资源的综合利用, 重 视 末端 治理 而 对 源 头 预 防 和 全 过 程 控制 重视 不 足 , 资源 回收 减 少 废 弃 物 产 生 。 是项 目生 态 化 评 审 制 度 。有 关 部 门在 审批 三 利用组织化程度低 ,形式比较粗放 ,技术含 量不 高;三是产业 新 建 、改 建 、扩 建 项 目和 产 业 园 区 时 ,要 进 行 生态 化 评 审 。四 门类 比较 单 一 , 源 循 环 链 的缺 失环 节较 多;四 是 全 社会 发展 资 是统计与核算制度 。探索建立绿色 G P D 核算体系,调整和完善 循 环 经 济 的 意 识 有 待进 ~ 步 加 强 。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4 从 战 略 和全 局 的 高度 充 分 认 识发 展 循环 经 济 的 极端 重 要 . 9、抓 好四个关键 环节 。一是 资源利用 环节 。加强 资源 性 和 紧迫 性 , 市 各级 党委 、 府 要 把 发 展 循环 经济 作 为 落 实 全 政 消 耗 管 理 , 实现 能量 的 梯 级 利 用 、 资源 的 高 效 利 用 和 循 环 利 科学发展观 、 转变发展模式 的重要抓手,以高度 的责任心和使 命 感 , 定 决 心 , 足 长 远 ,舍 得 投 入 、舍 得 时 间 、舍 得 声誉 , 用 。二 是 废 弃 物 产 生环 节 。强 化污 染 预 防和 全过 程 控 制 ,加 强 下 立 坚 持 在 紧 约 束 下 求 发展 , 持 经 济 增 长 、资源 利 用 与 环 境 保 护 各类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提高废弃 资源 的综合利用率。三是再 坚 不断完善再生资源 相统一, 持不懈地推动循环经济大发展 , 坚 使深圳在发展循环 生资源形成环节。加强废旧资源 回收管理 , 回收 、加 工 、 利 用体 系 ,大 力 回收 和 循 环 利 用 各种 废 旧 资源 。 经 济 方 面 走在 全 国前 列 , 更 高层 次上 实现 人 与 自然 、 在 经济 社 四是 消 费 环 节 。树 立 可 持 续 的 消 费观 ,鼓 励 使 用 能 效 标 识 、节 会 与 环 境 的 全 面 、协 调 、可 持 续 发 展 。 能节 水 认 证和 环 境 标 志 、绿 色 标 志 、有 机 标 志 等 产 品 ,减 少过 二 、我 市发 展循环 经 济 的指导 思 想和 主要 目标 度包 装和一 次性 用品 使用 。
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②略为逊色的资源化方式是次级资源化,即废弃物被变 成不同类型的新产品。
循环经济的3R原则
减量化应放在首位 全过程都必须做到无毒化、无害化
2005年4月28~30日,在日本东京召开的3R促进部长级会议 (我国是参会国之一)。
内涵释义2:
●物质资源减量化是内在要求。 ●清洁生产是重要的实施手段。 ●生态工业链是发展主线。 ●以生态工业园为主要载体。 ●旨在构建和谐生态城市。 ●实现社会、经济、生态协同发展是终极目标。
自然生态的循环发展模式
太阳能
氨基酸
H2O, NH3,
蓝、绿藻
O2
CH4, H2, N2
早期
太阳能
植物
C, H, O...
三、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新的系统观 ●新的经济观 ●新的价值观 ●新的生产观 ●新的消费观
四、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1)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生 产和消费过程地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 少污染物地排放。
①在生产中,制造厂可以通过减少每个产品的物质使用量 和重新设计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
二、循环经济的目标及指导思想
目 标:保护和节约资源,减少经济活动给人 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并在此基础上增加社会 财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最终目标:构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社会。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
●发展循环经济的直接目标是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即提高用单位天然资源所能生产出来的产品量( 或产值,或服务量) 。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了,环境 效率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2.1指导思想以建设和谐社会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废物排放,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强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认真执行国家的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法律,改善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发挥市场作用,加快煤炭化工基地建设的步伐,真正实现在实现西部大开发,西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
2.2编制原则2.2.1符合生态学规律的原则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他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将情节生产和废物利用融为一体,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
循环经济的根本目标是要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系统地避免或减少废物,实现低排放或零排放,从而根本解决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冲突。
2.2.2有主有次,逐步发展的原则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决不是短期可以达到的目标,要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属于循环经济起步打基础阶段;第二阶段属于大规模建设形成生态基地体系阶段;第三阶段属于生态基地体系完善健全阶段。
其每个阶段,都不能跨越。
在生态基地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逐步完成能源化工,农牧业和服务业三大循环体系的建设,从而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基地运行体系。
在能源化工循环体系建设中,要贯彻优先内部循环的原则,同时要与农牧业和社会生活循环体系密切联系。
只有三大循环体系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才能通过三大循环体系的交叉组合构建形成全管理区完整的循环经济生态基地体系。
2.2.3“三赢”原则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环境效益,又要重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循环经济真正发展成为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兼而有之的“三赢”经济,靠污染环境以取得经济发展的观点已经不得人心,而维护环境去取得最大经济利益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2.2.4通过“3R”的途径实现“3Z”目标的原则“3R”是发展循环经济所遵循的原则,“3Z”(污染物零排放,物质能耗零增长,废弃物零填埋)是清洁生产所要达到的目标,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可以达到实施清洁生产的目的。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121]4号)
国发[圆园2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现提出如下意见。
规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工作原则。
坚持重点突破。
以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为重点率先突破,做好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全面带动一二三产业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坚持创新引领。
深入推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行新型商业模式,构筑有力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
坚持稳中求进。
做好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产业接续、稳岗就业、民生改善的有机结合,积极稳妥、韧性持久地加以推进。
坚持市场导向。
在绿色转型中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性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各类市场交易机制的作用,为绿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产业比重显著提升,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持续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更加有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
企业循环经济建设工作方案(二篇)
企业循环经济建设工作方案一、公司基本情况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基础近年来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实行了封山育林,使木材供求关系更为紧张。
因此,国家把发展人造板工业列入重点产业,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高)密度纤维板(mdf、hdf)是用木材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作为主原料,由木纤维及粘合剂压制而成,具有高强度,易加工,经济实惠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家具制造业、建筑业、家用电器、船舶、车辆、室内复合强化地板及室外公共设施等领域。
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森林砍伐的限制越来越严,中(高)密度纤维板的性能接近于天然木材,而且幅面大,厚度尺寸范围广,无天然木材的缺陷,结构均匀,密度适中,因此可以加工各种异型的边缘,国内外对中密度纤维板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根据国家林业局的调查预测,到___年全国木材需要量___万立方米,而木材计划产量只有___万立方米,尚缺___万立方米。
这一缺口中的绝大部分领先发展人造板来弥补,而中(高)密度纤维板是人造板发展的主要产品,所以,中(高)密度纤维板的发展空间必将加大,增大其市场需求。
我公司生产的中(高)密度纤维板的主要原料为采伐剩余物、加工剩余物、次小薪材,属于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年消耗原料近___万吨。
生产中的废料边条、砂光粉、木片碎料都可以回收利用,木片碎料和边角料可以用于复合材料的原料,用于生产复合材料;木片碎料、板条、砂光粉不能使用的,可以做为本厂热能中心的燃料,为干燥系统和热压系统提供部分热能。
全部废料不会有一点浪费,完全发挥其作用。
在外部环境处理上,对主工艺管道采用全封闭二次除尘,确保粉尘排放低于国家一类地区排放标准。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公司将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节约、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的方针,对原料及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方式来运行。
对“三废”的处理:废水: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线为干法生产工艺,基本无工艺废水。
少量废水主要木片洗涤和热磨制浆。
循环经济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环境法论坛循环经济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循环经济立法,首先要理解和把握有关循环经济概念,然后才能确定立法的调整对象和立法内容。
我个人认为,所谓循环经济,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遵循生态规律,以废物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抑制产生、回收使用、再生利用、热回收、无害化合理处置为顺序的经济活动,目的在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对此,可概括简称为“一、三、五、三”。
“一”是指一个规律,即指遵循生态规律,要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方式和措施来发展循环经济而不是相反。
“三”是指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应成为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五”是指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废物处理的顺序:第一顺序是要尽可能抑制废物的产生;第二顺序是回收或者维修后使用;第三顺序是在产品报废后将其拆解再生利用实现资源化;第四步是将废弃的物质通过焚化进行热回收;最后对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无法利用的废物进行无害化合理处置。
最后一个“三”是指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有三:第一目的是保护环境;第二目的是节约资源;第三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
一、《循环经济促进法》调整的法律关系《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中所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关系。
《循环经济促进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也因此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事循环经济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与从事生产、服务和消费的单位和个人在发展循环经济时产生的社会关系;另一类是从事生产、服务和消费的单位和个人之间在发展循环经济时产生的社会关系。
由于发展循环经济是对整个社会提出的要求,即一切从事生产、服务和消费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采取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措施,实现废物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所以《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适用范围比一般法律要广泛得多。
与其他环境法律相比,《循环经济促进法》的主体不仅包括从事生产的单位和个人,还包括从事服务和消费的单位和个人。
这里的“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其他社会组织。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规划是我国从2020年到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规划,旨在实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以“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绿色发展、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的指导思想和创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深化改革开放,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绿色发展的方向,全面深化结构性改革,加快科技创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在此规划中,“循环经济”作为赢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正受到了关注。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将以节约资源、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保、保护土壤、优化社会结构、强化消费服务支撑为主要目标,以破解‘羊群效应’、改善消费者体验、满足消费者尊重自身和生态安全、实现循环繁荣及环境清洁、有序释放‘制造’的增量需求,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实施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低碳发展等方面的政策。
首先,加强和创新科技,推动循环经济法规框架的制定,提升循环经济企业的发展水平。
完善数字化和物联网技术,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信息情报,深入挖掘、分析和识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需的核心技术。
其次,大力推进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建立自然资源的回收利用体系,建立可持续的制造体系,促进产品新能源技术自主创新,把绿色制造、品牌产品销售等通过现代管理、标准化及智能化等综合生态旅游体系建设投入到循环经济全产业链中,促进循环经济有序发展。
同时,加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改善各类部门的协作机制和合作关系,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突出循环经济的激励有效性,加大对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的促进,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建立各类企业的诚信体系,减少资源滥用和企业损失,促进可持续发展、繁荣和保护环境。
最后,加大对资源效率提高和产业发展的改革,对技术支撑、技术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开展深入保障和改革,以更加规范的市场运行机制更好的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新谋划,力争试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循环经济项目,加快《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基础性法律法规体系》起草,探索行政方面支持、金融方面支持等形式,以期实现“十四五”期间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绿色发展、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方面的目标。
关于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2005
(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贯彻落实《温州市当前优先发展的重点行业重点产品指导性目录》,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绿色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高资源消耗、高污染产业。提高高资源消耗、高污染行业市场准入条件,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推进企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合理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
(四)推动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以落实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和产品导向目录为重点,突出抓好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制造技术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提高循环经济技术支撑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技术,加强对具有共性特点的技术进行攻关,解决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运用。
关于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市经贸委
(二○○五年十月十八日)
பைடு நூலகம்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浙政办发〔2005〕70号)精神,加快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现工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山西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20 0 9年第 1 ( 第 5 期 总 2期 )
S A I NE GYA ONS R A I H NX R NDC E E V TON
矽痧红源 I 占 j l
20 0 9年 2月
法 律 与 规 划
山西省 循 环 经 济发 展 的 目标 和任 务
《 山西省循环经济 总体规划》 课题 组
理 环境 污染 的有 效举措 。
1 1 指 导 思 想 .
环 利用 为手 段 , 低 消耗 、 排 放 、 以“ 低 高效 率 ” 为特 征 , 以“ 源一 品一 生资源 ” 资 产 再 的闭合 反馈 式循 环 为标 志 , 是 应对 资源 约 束 和 生 态 环 境 约 束 , 导 生 态 、 济 、 倡 经 社 会 和谐共 生 的全新 经 济发 展模 式 。循 环 经 济 的本 质 就是 能源 节 约型 、 环境 友好 型 经 济 , 淘 汰 落 后作 将
0 引言
循环 经济 是 一 种 遵 循 生 态 规 律 和 经 济 规 律 , 以
提 高资 源利 用效 率和 改善 生 态环 境 为 核心 , 减量 以“ 化、 再利 用 、 再循 环” 为原则 , 以资 源 的 高效 利 用 和循
1 山 西 省 循 环 经 济 发 展 的 指 导 思 想 与 基 本
Cyci on m y o a iPr vnc ”. lcEc o fSh nx o i e Ke r s:Sh x o n e;c ci c n m y;de eo y wo d a iPr vic y lc e o o v lpm e a g t ta e c ts ntt r e ;s r tgi a k; k y t s s p o o in t cis e a k ; r m to a t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2.1指导思想
以建设和谐社会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废物排放,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强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认真执行国家的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法律,改善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发挥市场作用,加快煤炭化工基地建设的步伐,真正实现在实现西部大开发,西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
2.2编制原则
2.2.1符合生态学规律的原则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他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将情节生产和废物利用融为一体,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
循环经济的根本目标是要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系统地避免或减少废物,实现低排放或零排放,从而根本解决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冲突。
2.2.2有主有次,逐步发展的原则
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决不是短期可以达到的目标,要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属于循环经济起步打基础阶段;第二阶段属于大规模建设形成生态基地体系阶段;第三阶段属于生态基地体系完善健全阶段。
其每个阶段,都不能跨越。
在生态基地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逐步完成能源化工,农牧业和服务业三大循环体系的建设,从而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基地运行体系。
在能源化工循环体系建设中,要贯彻优先内部循环的原则,同时要与农牧业和社会生活循环体系密切联系。
只有三大循环体系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才能通过三大循环体系的交叉组合构建形成全管理区完整的循环经济生态基地体系。
2.2.3“三赢”原则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环境效益,又要重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循环经济真正发展成为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兼而有之的“三赢”
经济,靠污染环境以取得经济发展的观点已经不得人心,而维护环境去取得最大经济利益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2.2.4通过“3R”的途径实现“3Z”目标的原则
“3R”是发展循环经济所遵循的原则,“3Z”(污染物零排放,物质能耗零增长,废弃物零填埋)是清洁生产所要达到的目标,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可以达到实施清洁生产的目的。
循环经济是一种善待地球的经济发展新模式,他要求人们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中倡导新的行为规则和准则。
“3R”原则就是实施循环经济战略思想的基本指导原则。
减量化原则(REDUCE):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再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再循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级再循环,即废物被循环用来生产同类型的新产品,例如,催化剂再生催化剂,塑料再生塑料等等;另一种是次级再循环,即将废物资源花为其他类型的产品原料。
原级再循环在减少原料消耗上面达到的效率比次级再循环高得多,是循环经济追求的理想境界。
循环经济强调“减量,再生,循环”,但三者的重要性不一样,三者的顺序也不能随意变动。
循环经济的根本目标是要求在经济过程中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物,再用和循环应建立在对经济过程进行了充分的源消减的基础之上。
多伦煤化工园区是一个新开发的园区,所以能源消耗零增长是不可能的,但是,原则是要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实现最小的能源。
2.2.5“产业环保化,环保产业化”原则
产业应该环保化,这是不庸质疑的,这里指的产业不仅指煤化工,而且还包括第一产业如农业牧业,第三产业如服务旅游业。
环保产业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产品环保化中需要的技术设备产品形成产业;二是环保过程中回收的物资形成的产业。
2.3规划目标
总的目标是:多伦煤化工园区应该把可持续发展落实到发展循环经济上来,实现以比较小的排放达到较好的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这要通过对废物排放从低增长到零增长再到负增长这样三个阶段的连续努力才能达到,因此循环经济的建设也要分阶段进行
(1)近期(2007-2010)
这一时期是煤化工项目的引进和投产期,也是“三废”的产生时期。
要求政府加大运用高新技术和清洁生产理念来引进企业,从源头上降低物耗和能耗,争取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总体增长速度远小于经济增长速度。
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产业首先融入循环经济理念,对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生产方式,发展模式,消费方式进行系统研究,初步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建立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初步建立发展多伦煤化工园区循环经济的基本框架,其中包括形成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划,管理体系和法规体系,发展对环境无害的科学技术,加强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初步形成就有循环经济特征的经济体系。
(2)中期(2011-2015)
这一时期重点发展煤化工下游特别是聚丙烯产品的下游产品,即发展塑料产业和与塑料产业相配套的模具产业。
就产业工艺来说,塑料和模具产业几乎不产生废气、废水和废渣,因此被称之为零污染产业和“三低”产业,即低污染、低能耗、低水耗的产业。
通过重点发展塑料模具产业,即可实现园区排放的零增长。
(3)远期(2016-2025)
园区经济的增长,主要不是通过发展工业,而是通过发展第三产业。
同时在继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加快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形成园区先进而且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体系,争取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达到同期发达国家同等水平,最终实现多伦煤化工园区的建设以与自然协调,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和高度文明为特征的循环经济生态基地。
2.4循环经济总体指标
依据国发【2005】22号文件相关内容,至2025年,园区要达到的循环经济指标为以下:
循环经济规划目标体系表
2.5园区能源、水、主要原材料消耗总量控制指标
园区工业用电估算表(产品单位为万吨,用电单位:亿千瓦时)
园区耗蒸汽估算表单位:万吨
园区耗水估算表单位:万吨
注1:根据2005年内蒙古水设院提供的数据,可供水量为年9585万吨。
按照目前的用水要求,缺口为1000万吨,但是,根据国家循环经济的要求,工
业用水量必须逐年下降,水的循环使用率要提高,因此,到达2025年,上述用水节约1000万吨是必须的,因此上述产业的水消耗与水供给能做到基本平衡。
注2:上述表格中,产品的单位均为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