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的构造技巧(2020版)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
常见几种构造全等的题型
常见几种构造全等的题型一:倍长中线构造全等
例14、已知:△ABC中,AM是中线.求证:AB+AC>2AM
解析:延长AM至A',使得A'M=AM,连接A'B
很容易得△AMC≌△A'MB,从而A'B=AC
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AB+A'B>AA'
B
从而得AB+AC>2AM
A
M
C
A'
例3、已知BE=CF,AB=CD, ∠B=∠C.问AF=DE吗? 解析:除了已知条件以外,有重叠边EF=FE,
那么BE+EF=CF+FE,即BF=CE
A BE
D FC
例4、已知AB=AC, ∠1=∠2,AD=AE,问⊿ABD≌⊿ACE.说明理由。
解析:除了已知条件以外,有重叠角∠BAE=∠EAB, C 那么∠1+∠BAE=∠2+∠EAB,即∠CAE=∠BAD
2020/9/15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 边角边定理(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 角边角定理(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边边边定理(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 角角边定理(AAS):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 斜边、直角边定理(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EMP=∠PNF=2∠PAE=2∠PBF,∴∠PAE=∠PBF
2020/9/15
课堂总结
1、认识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思路 3、掌握构造全等来得到相关结论的几种常见题型
构造全等三角形的四种技巧
构造全等三角形的四种技巧在几何学中,全等三角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全等三角形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角形,它们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理解并能够构造全等三角形,对于解决各种几何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构造全等三角形的四种技巧:利用公理:全等三角形的公理是: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这个公理可以用来构造全等三角形。
确定你需要构造的全等三角形的所有边长,然后根据这些边长画出两个三角形。
这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将会完全相同。
利用角平分线:角平分线定理指出,一个角的平分线将对应的边分为两段,这两段与角的两边形成的两个小三角形是全等的。
通过这个定理,你可以通过一个角的平分线,构造出一个全等三角形。
利用中垂线:中垂线定理指出,一条中垂线将一个线段分为两段,这两段与线段的两端形成的两个小三角形是全等的。
这个定理可以用来构造全等三角形。
确定你需要构造的全等三角形的所有边长,然后通过中垂线将这些边分为两段。
这样,你就可以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利用平行线:平行线定理指出,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这个定理可以用来构造全等三角形。
确定你需要构造的全等三角形的所有边长,然后在两条平行线上画出对应的线段。
由于这些线段成比例,因此它们形成的两个小三角形是相似的。
如果这些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长度相等,那么它们就是全等的。
以上就是构造全等三角形的四种技巧。
理解和掌握这些技巧,对于解决各种几何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已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它们对应边上的高也________;对应角平分线也________;对应边上的中线也________。
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除了用定义外,还可以用以下________判定。
已知三角形ABC全等三角形DEF,且AB=18cm,BC=20cm,CA=15cm,则DE=________cm,DF=________cm,EF=________cm.做衣服需要依据身体部位的大小来选择布料,而教学则需要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来选择教学方法。
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技巧
方法1 角形
利用“角平分线”构造全等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方法归纳】 因角平分线本身已经具备 全等的三个条件中的两个(角相等和公共 边相等),故在处理角平分线问题时,常 作以下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1)在角的两边截取两条相等的线段; (2)过角平分线上一点作角两边的垂线.
思1.如图,AB∥CD,BE平分 ∠ABC,CE平分∠BCD,点E在AD 上,求证:BC=AB+CD. 考
2.如图,已知∠AOB=90°,OM是 ∠AOB的平分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 P在射线OM上滑动,两直角边分别与 OA,OB交于点C,D,求证:PC= PD.
方法2 利用“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 三角形
【方法归纳】 截长补短法的具体做法 :在某一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 线段相等,或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 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 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方法适用于证明 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3.如图,在△ABC中,AD平分 ∠BAC,∠C=2∠B,试判断AB, AC,CD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 说明理由.(想一想,你会几种方法)
方法3 利用“倍长中线法”构造全 等三角形
【方法归纳】 将中点处的线段延长 一倍,然后利用SAS证三角形全等.
6.已知:如图,AD,AE分别是 △ABC和△ABD的中线,且BA= BD.求证:AE=AC.
2020最新名校课堂小专题4:构造全等三角形的常用方法
小专题4:构造全等三角形的常用方法方法1 利用“角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模型构建已知点P是MON⊥于⊥于点A,可以过点P作PB ON ∠平分线上一点,若PA OM点B,则PB PA=.1.感知:如图,AD平分18090,,,易知:.∠∠+∠=︒∠=︒=BAC B C B DB DC探究:如图,AD平分18090∠∠+∠=︒∠<︒,,,求证:BAC ABD ACD ABD=.DB DC模型构建若AOP BOP=,∠=∠,且点A是射线OM上任意一点,可以在ON上截取OB OA 连接PB,构造OPB OPA≌.∆∆2.如图,//∠,点E在AD上,求证:AB CD,BE平分ABC∠,CE平分BCD=+.BC AB CD方法2 利用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方法指导截长补短法的具体做法:在某一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方法适用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题目.3.问题背景: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12090AB AD BAD B ADC=∠=︒∠=∠=︒,,.点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60EAF︒∠=.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1)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到点G,使DG BE=,连接AG.先证明ABE ADG∆∆≌,再证明AEF AGF∆∆≌,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______; (2)如图,若在四边形ABCD中,180AB AD B D=∠+∠=︒,.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12EAF BAD∠=∠,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方法3 利用“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方法指导将中线延长一倍,然后利用“SAS”判定三角形全等.4.如图,AB AE AB AE AD AC AD AC=⊥=⊥,,,,点M为BC的中点,求证:2DE AM=.方法4 利用“三垂直”构造全等三角形模型构建如图,若AB AC AB AC,,则可过斜边的两端点B,C向过A点的直线作垂线=⊥构造ABD CAE≌.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顶点A的直线常为x轴或y轴.∆∆5.已知在△ABC中,90,,将△ABC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BAC AB AC∠=︒=图所示.(1)如图,若A(1,0),B(0,3),求C点坐标;(2)如图,若A(1,3),B(10-,),求C点坐标;(3)如图3,若B(40,),求A点坐标.-,),C(01-参考答案1.证明:过点D 作DE AB ⊥于点E ,DF AC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F . AD 平分90BAC DE AB DF AC DE DF F DEB ∠⊥⊥∴=∠=∠=︒,,,,. 180180EBD ACD ACD FCD EBD FCD ∠+∠=︒∠+∠=︒∴∠=∠,,.在△DFC 和△DEB 中,,,,F DEB FCD EBD DF DE ∠=∠⎧⎪∠=∠⎨⎪=⎩DFC DEB ∴∆∆≌(AAS ).DC DB ∴=.2.证明:在BC 上截取BF AB =,连接EF . BE 平分ABC ∠,CE BCD ∠平分,ABE FBE FCE DCE ∴∠=∠∠=∠,.在△ABE 和△FBE 中,,,,AB FB ABE FBE BE BE =⎧⎪∠=∠⎨⎪=⎩ABE FBE ∴∆∆≌(SAS ),A BFE ∴∠=∠.//180.180AB CD A D BFE D ∴∠+∠=︒∴∠+∠=︒,. 180BFE CFE CFE D ∠+∠=︒∴∠=∠,.在△FCE 和△DCE 中,,,,CFE D FCE DCE CE CE ∠=∠⎧⎪∠=∠⎨⎪=⎩FCE DCE ∴∆∆≌(AAS )..CF CD BC BF CF AB CD ∴=∴=+=+.3.解:(1)EF BE FD =+(2)EF BE FD =+仍然成立.理由:延长FD 到G ,使DG BE =,连接AG ,180180B ADC ADC ADG B ADG ∠+∠=︒∠+∠=︒∴∠=∠,,.在△ABE 和△ADG 中,,,,BE DG B ADG AB AD =⎧⎪∠=∠⎨⎪=⎩ABE ADG ∴∆∆≌(SAS ).AE AG BAE DAG ∴=∠=∠,.12EAF BAD ∠=∠, GAF DAG DAF BAE DAF BAD EAF EAF ∴∠=∠+∠=∠+∠=∠-∠=∠.在△AEF 和△AGF 中,,,,AE AG EAF GAF AF AF =⎧⎪∠=∠⎨⎪=⎩AEF AGF ∴∆∆≌(SAS ).EF FG ∴=.FG DG DF BE DF EF BE DF =+=+∴=+,.4.证明:延长AM 至N ,使MN AM =,连接BN .点M 为BC 的中点,BM CM ∴=.在△AMC 和△NMB 中,,,,AM NM CMA BMN CM BM =⎧⎪∠=∠⎨⎪=⎩AMC NMB ∴∆∆≌(SAS ).AC BN AD C NBM ∴==∠=∠,.180ABN ABC NBM ABC C BAC EAD ∴∠=∠+∠=∠+∠=︒-∠=∠.在△ABN 和△EAD 中,,,,AB EA ABN EAD BN AD =⎧⎪∠=∠⎨⎪=⎩ABN EAD ∴∆∆≌(SAS ).2DE NA AM ∴==.5.解:(1)过点C 作CD x ⊥轴,垂足为D .则90CAD ACD ∠+∠=︒. 9090.BAC BAO CAD BAO ACD ∠=︒∴∠+∠=︒∴∠=∠,.在△ABO 和△CAD 中,,,,AOB CDA BAO ACD AB CA ∠=∠⎧⎪∠=∠⎨⎪=⎩ABO CAD ∴∆∆≌(AAS ).BO AD OA CD ∴==,.A (1,0),B (0,3)1 3.31OA OB AD CD ∴====,,,. 4.OD OA AD ∴=+=∴C (4,1).(2)过点A 作AD x ⊥轴,垂足为D ,过点C 作CE AD ⊥,垂足为E .同(1)可证ACE BAD AE BD CE AD ∆∆∴==≌,,.A (1,3),B (10-,),2 3.3 1.BD AD CE DE AD AE ∴==∴==-=∴,,C (4,1).(3)过点A AD x AE y ⊥⊥作轴,轴,垂足分别为D ,E .同(1)可证BAD CAE ∆∆≌,CE BD AE AD OE ∴===,. B (40-,),C (01-,),4 1.OB OC ∴==, 3.AE OB BD OB CE OB OC OE AE ∴=-=-=-+=-()333(,)222AE A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性质+辅助线的技巧汇总
在初中三角形问题集中体现在“全等”和“相似”2大问题上,非常考验大家的解题能力、思维能力、耐性与定力。
有时证不出来,急不可耐、恨它恨的牙痒痒。
豆姐这次整理了全等三角形判定、性质,最重要的是后面附上了所有证明全等三角形,包括添加各种辅助线的方法一、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2.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4.有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5.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有: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②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相等。
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
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
三、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1)可以从结论出发,看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相等;(3)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4)若上述方法均不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全等的证明中包含两个要素:边和角。
缺个角的条件:缺条边的条件四、构造辅助线的常用方法1.关于角平分线的辅助线当题目的条件中出现角平分线时,要想到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构造辅助线。
角平分线具有两条性质:①角平分线具有对称性;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关于角平分线常用的辅助线方法:(1)截取构全等如下左图所示,OC 是∠AOB的角平分线,D 为OC 上一点,F 为OB 上一点,若在OA 上取一点 E,使得 OE=OF,并连接 DE,则有△OED≌△OFD,从而为我们证明线段、角相等创造了条件。
例:如上右图所示,AB//CD,BE 平分∠ABC,CE 平分∠BCD,点 E 在AD 上,求证:BC=AB+CD。
构造全等三角形的常用方法
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方法一翻折法
1、如图,在△ABC中,BE是∠ABC的平分线,AD⊥BE,垂足为D.求证:∠2=∠1+∠C.
方法二补形法
2、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点D为BC的中点,CE⊥AD于点E,其延长线交AB于点F,连接DF.求证:∠ADC=∠BDF.
方法三旋转法
3、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BC边上一点,F为CD边上一点,BE+DF=EF,求∠EAF.
方法四倍长中线法
4、如图,在△ABC中,D为BC的中点.(1)求证:AB+AC>2AD;(2)若AB=6,AC=2,求AD的取值范围.
方法五截长补短法
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ADC=90°.E、F分别是BC、CD 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方法六作垂线法
6、如图,∠AOB=90°,OM平分∠AOB,直角三角板的顶点P在射线OM上移动,两直角边分别与OA,OB相交于点C、D,问PC与PD相等吗?试说明理由.
方法七作平行线法
7、如图,△ABC中,∠BAC=60°,∠C=40°,AP平分∠BAC交BC于点P,BQ平分∠ABC 交AC于点Q.求证:AB+BP=BQ+AQ.。
中考数学解题技巧---构造三角形全等
中考数学解题技巧——构造三角形全等 (马铁汉)遇到有关线段的计算或证明时,经常需要将线段替换转移,常用的方法有作轴对称(在求线段之和、线段之差最值中)、旋转三角形(特殊三角形背景下的三条线段之和问题)、构造全等三角形。
关于作轴对称和旋转三角形这两种方法用的较多,且易掌握,前面解题经验中已有介绍,这里就不啰嗦了;关于构造全等三角形方法用得较少,不易掌握,下面通过几个中考真题作简单介绍。
现有图形中找不到解题途径时,联想问题背景及已知和所求之间的联系,可以考虑构造全等三角形建立起已知与所求之间的桥梁。
例1、(2021武汉16).如图(1),在△ABC 中,AB =AC ,∠BAC =90°,边AB 上的点D 从顶点A 出发,向顶点B 运动,同时,边BC 上的点E 从顶点B 出发,向顶点C 运动,D ,E 两点运动速度的大小相等,设x =AD ,y =AE +CD ,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如图(2),图象过点(0,2),则图象最低点的横坐标是__21-.分析: 这里要求两条线段AE 、CD 之和,可以用x 的代数式表示CD=21x +和22-12x ⎛⎫+ ⎪ ⎪⎝⎭,从而得到y 关于x 的函数2221-12y x x ⎛⎫=++ ⎪ ⎪⎝⎭烦,不容易解决问题。
简单的方法是通过转化使两条线段连在一起,用几何方法解决函数问题。
这里的转化就需要构造全等。
如图(3)作BN ⊥BC ,使BN=AC ,连接EN.则△BEN ≌△ADC∴ DC=ENy =AE +CD=AE+EN如图(4),当A 、E 、N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 y 最小。
此时,作AM ⊥BC 于点M , AM EM BN BE = 由图像知,AB=AC=1,AM=BM=MC=12∴ 11-22=1x x∴ 21x =-还有一种转化方法,如图(5),作HA ∥BC ,且HA=AB则△ABE ≌△HAD ∴AE=DH 当H 、D 、C 在同一直线上时y=HD+DC 最小,如图(6)。
初中数学——构造全等三角形的五种常用方法
所以∠1=∠2. ∠1=∠2,
在△ACD 和△CBG 中,AC=CB, ∠ACD=∠CBG=90°,
所以△ACD≌△CBG(ASA). 所以∠ADC=∠G,CD=BG. 因为点 D 为 BC 的中点,所以 CD=BD.所以 BD=BG. 因为∠DBG=90°,∠DBF=45°,
所以∠GBF=∠DBG-∠DBF=90°-45°=45°.
解:如图,过点B作BG⊥BC交CF的延长线于点G. 因为∠ACB=90°,所以∠2+∠ACF=90°. 因为CE⊥AD, 所以∠AEC=90°. 所以∠1+∠ACF=180°-∠AEC=180°-90°=90°. 因为CE⊥AD,所以∠AEC=90°. 所以∠1+∠ACF=180°-∠AEC=180°-90°=90°.
在△AEH 和△AEF 中,AE=AE, EH=EF,
所以△AEH≌△AEF(SSS).
所以∠EAH=∠EAF.
所以∠EAF=12∠HAF=45°.
返回
方 法 4 倍长中线法
4.如图,在△ABC中,D为BC的中点.若AB=5, AC=3,求AD长度的取值范围. 解:如图,延长AD至点E,使DE= AD,连接BE. 因为D为BC的中点,所以CD=BD.
第四章 三角形
构造全等三角形的五种常用方法
方 法 1 翻折法
1.如图,在△ABC中,BE是∠ABC的平分线, AD⊥BE,垂足为D.试说明:∠2=∠1+∠C.
解:如图,延长AD交BC于点F(相当于将AB边向下翻 折,与BC边重合,A点落在F点处,折痕为BE). 因为BE平分∠ABC, 所以∠ABE=∠CBE. 因为BD⊥AD, 所以∠ADB=∠FDB=90°.
所以∠D=∠ABH=90°. AB=AD,
在△ABH 和△ADF 中,∠ABH=∠D=90°, BH=DF,
全等三角形解题方法与技巧
“三步曲”证全等牢记判定定理:SSS SAS ASA AAS HL一看图形: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大致有以下几种①平移型;②对称型;③旋转型(复杂图形可分离出基本图形)二看条件:(一)应先看有无隐含条件(如对顶角、公共边、公共角、某些角的和差,某些线段的和差。
)1、利用公共边(或公共角)相等例1:如图1,AB DC,AC DB,△ABC≌△DCB全等吗?为什么?练习1:已知:如图,AB⊥BC,AD⊥DC,AB=AD,若E是AC上一点。
求证:EB=ED。
DA E CB2、利用对顶角相等例2:如图2,已知AC 与BD 交于点O ,∠A=∠C ,且AD =CB ,你能说明BO=DO 吗?练习2:已知:如图,AB 、CD 交于O 点,CE//DF ,CE=DF ,AE=BF 。
求证:∠ACE=∠BDF 。
3、利用等边(等角)加(或减)等边(等角),其和(或差)仍相等例3:如图,AB=DC ,BF=CE ,AE=DF ,你能找到一对全等的三角形吗?说明你的理由.练习3:已知,如图,AB ⊥AC ,AB =AC ,AD ⊥AE ,AD =AE 。
求证:BE =CD 。
AED CBA BCDEFO4、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同位角、内错角相等例4:如图4,AB ∥CD ,∠A =∠D ,BF =CE ,∠AEB =110°,求∠DFC 的度数.练习4:如图,△ABC 中,AB=AC ,过A 作GE ∥BC ,角平分线BD 、CF 交于点H ,它们的延长线分别交GE 于E、G ,试在图中找出三对全等三角形,并对其中一对给出证明。
(二)再分析显性条件,如果条件不够,应确定还需什么条件,然后证明该条件。
基本思路:1.已知两角――任一边;2.已知两边――找夹角或第三边;3.已知一角与邻边――找另一角或另一邻边;4.已知一角与对边――找另一角。
例1:如图,已知点E C ,在线段BF 上,BE=CF ,AB ∥DE ,∠ACB=∠F. 求证:ABC DEF △≌△.例2:如图所示,把一个直角三角尺ACB 绕着30°角的顶点B 顺时针旋转,使得点A 落在CB 的延长线上的点E 处,则∠BDC 的度数为 .例3: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图2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DC .(1)请找出图2中的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说明: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 (2)证明:DC BE .图1图2D CE A BCEBFDAFEDCAB G H练习1:已知:如图,AB=CD ,AD=BC ,O 是AC 中点,OE ⊥AB 于E,OF ⊥CD 于F。
初中数学三角形全等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三角形全等解题技巧全等三角形的内容是初二数学中的重点知识,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许多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薄弱或无法进行逻辑推理等原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数学三角形全等解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初中数学三角形全等解题技巧巧用三角形全等证明两线垂直通过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在探究和实践中会了解三角形全等的方式,通常会通过“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斜边直角边”的判定方法来证明三角形全等。
当了解了三角形全等后,很多数学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使学生可以借助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特点来进行进一步的证明和推理,完善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在大脑中建构出数学模型。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两线垂直,这是三角形全等的一种常用法。
例如:AD为△ABC的高,E为AC上一点,BE交AD与F,且有BF=AC,FD=CD,求证BE⊥AC。
解决本题的关键就是证明∠BEC=90°,而证明∠BEC=90°,也就是说∠EBC+∠BCE=90°。
题目中已知AD为△ABC的高,BF=AC,FD=CD,也就是AD⊥BC,即∠ADB为90°,同时∠DBF+∠BFD=90°。
所以证明本题的关键就是证明,这样就可以证明∠BEC=90°。
在对于∠BFD=∠BCE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这样问题就顺利解决了。
解题过程中学生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三角形中的内角相等,之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相等就可以证明两直线的垂直。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推理判断以及对于知识的迁移能力,使学生可以灵活地转化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证明三角形全等,之后进一步对个数量关系进行证明,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转化和构造,使已知的数学条件可以得到充分地利用。
构造全等三角形的四种技巧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构造方法二:两角和一边成比例
构造步骤
首先确定两个角和一条包含的边,然后通过作图或拼接的方式构造出两个三角形,使得这两个三角形满足ASA全 等条件,同时保证两角和一边成比例。
示例
假设已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其中$\angle A = \angle D$,$\angle B = \angle E$,$AB/DE = BC/EF$ ,可以通过作图或拼接的方式构造出两个三角形,使得它们满足ASA全等条件,同时保证两角和一边成比例。
构造全等三角形的四 种技巧
汇报人:
202X-12-21
目录
CONTENTS
• 构造SSS全等三角形 • 构造SAS全等三角形 • 构造ASA全等三角形 • 构造AAS全等三角形
01
构造SSS全等三角 形
定义与性质
定义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 ,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性质
SSS全等三角形具有全等三角形的 所有性质,如对应角相等、对应 边相等、面积相等等。
பைடு நூலகம்4
构造AAS全等三角 形
定义与性质
定义
两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 对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性质
AAS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包括对应角相等、对 应边相等、面积相等等。
构造方法一:两角和一对边相等
描述
在两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和一个边分别 相等,则可以通过AAS全等条件证明两个三 角形全等。
构造方法一:三边相等
步骤
首先确定两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然 后通过测量或计算确保三边长度分别 相等。
说明
这种方法需要先确定三边的长度,因 此适用于已知三边长度的情况。
专题三 妙用一线三垂直构造全等三角形 2020年中考数冲刺几何题型 专项突破
2020年中考数冲刺几何题型专项突破专题三妙用一线三垂直构造全等三角形【专题说明】一线三垂直问题,通常问题中有一线段绕某一点旋转900,或者问题中有矩形或正方形的情况下考虑,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形或相似三角形,建立数量关系使问题得到解决。
【知识总结】过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或者正方形直角顶点的一条直线。
过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另外两个顶点作该直线的垂线段,会有两个三角形全等(AAS)常见的两种图形:图1 图2【精典例题】1、如图,矩形ABCD中,E在AD上,且EF⊥EC,EF=EC,DE=2,矩形的周长为16,则AE的长是()E.当直线AE处于如图1的位置时,有BD=DE+CE,请说明理由.当直线AE处于如图2的位置时,则BD、DE、CE的关系如何?请说明理由.DC绕点D逆时针旋转90°至DE.当α=45°时,求⊥EAD的面积.当α=30°时,求⊥EAD的面积当0°<α<90°,猜想⊥EAD的面积与α大小有无关系,若有关,写出⊥EAD的面积S与α的关系式,若无关,请证明结论.解析:⊥AD⊥BC,DG⊥BC⊥⊥GDF=90°又⊥⊥EDC=90°⊥⊥1=⊥2在⊥CGD和⊥EFD中⊥DGC=⊥DFE⊥1=⊥2CD=DE⊥⊥DCG⊥⊥DEF⊥EF=CG⊥AD⊥BC,AB⊥BC,AD=2,BC=3⊥BG=AD=2⊥CG=1,EF=1,⊥EAD的面积与α无关⊥C,BE⊥DE,垂足为E,DE与AB 4、如图,在⊥ABC中,AB=AC,⊥A=90°,点D在线段BC上,⊥BDE=12DF.交于点F,求证:BE=12在⊥BGH和⊥DFH中⊥G=⊥DFH⊥GBH=⊥FDHBH=DH⊥⊥BGH⊥⊥DFH(AAS)⊥BG=DF⊥BE=1FD25、如图,向⊥ABC的外侧作正方形ABDE,正方形ACFG,过A作AH⊥BC于H,AH的反向延长线与EG 交于点P,求证:BC=2AP解析:过点G作GM⊥AP于点M,过点E作EN⊥AP交AP的延长线于点N⊥四边形ACFG是正方形⊥AC=AG,⊥CAG=90°⊥⊥CAH+⊥ACH=90°⊥⊥ACH=⊥GAM在⊥ACH和⊥GAM中⊥AHC=⊥GMA⊥ACH=⊥GAMAC=GA⊥⊥ACH⊥⊥GAM⊥CH=AM,AH=GM同理可证⊥ABH⊥⊥EAN,⊥EPN⊥⊥GPM⊥NP=MP⊥BC=BH+CH=AN+AM=AP+PN+AP-PM=2AP6、如图,在⊥ABC中,⊥ABC=45°,点F是⊥ABC的高AD、BE的交点,已知CD=4,AF=2,则线段BC 的长为()EF的长为()BD.证:CE=12解析:延长CE 、BA 相交于点F.⊥⊥EBF+⊥F=90°,⊥ACF+⊥F=90°⊥⊥EBF=⊥ACF.又⊥AB=AC,⊥BAC=⊥CAF⊥⊥ABD⊥⊥ACF (ASA )⊥BD=CF在⊥BCE 和⊥BFE 中⊥EBF=⊥CBEBE=BE⊥CEB=⊥FEB⊥⊥BCE⊥⊥BFE(ASA)⊥CE=EF⊥CE=12CF=12BD 9、已知点P 为⊥EAF 平分线上一点,PB⊥AE 于点B ,PC⊥AF 于C ,点M 、N 分别是射线AE 、AF 上的点 . 如图1,当点M 在线段AB 上,点N 在线段AC 的延长线上,且PM=PN ,求证BM=CN.在(1)的条件下,直接写出线段AM 、CN 与AC 的数量关系_______。
构造全等三角形种常用方法
构造全等三角形种常用方法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选择三角形全等的五种方法(“ SSS,“ SAS,“ ASA',“ AAS ,“ HL”)中,至少有一组相等的边,因此在应用时要养成先找边的习惯。
如果选择找到了一组对应边,再找第二组条件,若找到一组对应边则再找这两边的夹角用“SAS或再找第三组对应边用“ SSS ;若找到一组角则需找另一组角(可能用“ASA或“ AAS)或夹这个角的另一组对应边用“SAS ;若是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则优先考虑“HL”。
上述可归纳为:S(用SSSA(用SAS)S(用SAS)A(用AAS或ASA)搞清了全等三角形的证题思路后,还要注意一些较难的一些证明问题,只要构造合适的全等三角形,把条件相对集中起来,再进行等量代换,就可以化难为易了•下面举例说明几种常见的构造方法, 供同学们参考.1 •截长补短法例1.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中,/ BAC的平分线交BC于E,求证:AB+BE=AC解法(一)(补短法或补全法)延长AB至F使AF=AC由已知△ AEF^A AEC •••/ F=Z ACE=45o ,••• BF=BE •- AB+BE=AB+BF=AF=AC解法(二)(截长法或分割法)在AC上截取AG=AB由已知△ABE^A AGE • EG=BE, / AGE M ABE,:/ ACE=45o , • CG=EG,• AB+BE=AG+CG=AC2 .平行线法(或平移法)若题设中含有中点可以试过中点作平行线或中位线,对Rt△,有时可作出斜边的中线.例2.A ABC中,/ BAC=60 , / C=40° AP平分/ BAC交BC于P, BQ平分/ ABC交AC于Q,求证:AB+BP=BQ+AQ证明:如图(1),过O作OD/ BC交AB于D, •/ ADO/ ABC =180°—60°—40° =80°,又•••/ AQO M C+/ QBC=80 ,•••/ ADO M AQO 又I/ DAO M QAQ OA=AQ• △ADO^A AQO •- OD=OQ AD=AQ 又;OD// BP, •••/ PBO M DOB 又T/ PBO/ DBO DBO M DOB • BD=OD •- AB+BP=AD+DB+BP=AQ+OQ+BO=AQ+BQ说明:⑴本题也可以在AB截取AD=AQ连OD构造全等三角形,即“截长补短法”.⑵本题利用“平行法”解法也较多,举例如下:如图(2),过O作OD/ BC交AC于D,(3)则厶ADO^A ABO来解决.如图(3),过O作DE// BC交AB于D,交AC于 E ,则厶ADO^A AQO △ ABO^A AEO来解决.如图(4),过P作PD// BQ交AB的延长线于D,则厶APD^A APC来解决.④如图(5),过P作PD// BQ交AC于D,则厶ABP^A ADP来解决.B/ P图(5)(本题作平行线的方法还很多,感兴趣•图(4)的同学自己研究).3 .旋转法对题目中出现有一个公共端点的相等线段时,可试用旋转方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2020秋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解题技巧专题: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有关问题
∵在△AEF 和△AGF 中,
∠AFE=∠AFG,
AF=AF,
∠EAF ∠GAF,
∴△AEF≌△AGF(ASA).
∴AE=AG. ∴AE+CD=AG+CG=AC.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CEF≌△CED(SAS). ∴EF=ED. ∵AE=AF+EF, ∴AE=AB+DE.
4.如图,在△ABC 中,∠B=60°,∠BAC、∠ACB 的平分线 AD、CE 交于点 F,试猜想 AE、CD、AC 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解:AE+CD=AC. 证明如下: 在 CA 上取点 G 使得 CG=CD, 连接 FG,如图所示.
2020秋季学期 数学·八年级上·RJ
快速对答案
1 详细答案 点击题序 2 详细答案 点击题序 3 详细答案 点击题序 4 详细答案 点击题序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思路分析:如图,延长中线AM到D,使DM=AM, 连接BD,利用“SAS”可证得△ACM≌△DBM.
1.如图,在△ABC 中,D 为 BC 的中点. (1)求证:AB+AC>2AD; (1)证明:如图,延长 AD 至 E,使 DE=AD. ∵D 为 BC 的中点, ∴DB=CD. 在△ADC 和△EDB 中,
ED EC, ∵∠DEF ∠CEG,
FE EG,
∴△DEF≌△CEG. ∴DF=GC,∠DFE=∠G. ∵DF∥AB, ∴∠DFE=∠BAE. ∵DF=AC, ∴GC=AC. 过点 C 作△ACG 的中线 CM,则 AM=GM. ∵CM=CM,
∴△ACM≌△GCM(SSS). ∴∠G=∠CAE. ∴∠BAE=∠CAE,即 AE 平分∠BAC.
∵∠AFC=180°- 1 (∠BAC+∠ACB)=180°- 1
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全等三角形的构造方法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今后学习其他内容的基础。
判断三角形全等公理有SAS、ASA、AAS、SSS和HL,如果能够直接证明三角形的全等的,直接根据相应的公理就可以证明,但是如果给出的条件不全,就需要根据已知的条件结合相应的公理来进行分析,先推导出所缺的条件然后再证明。
一些较难的一些证明问题要构造合适的全等三角形,把条件相对集中起来,再进行等量代换,就可以化难为易了。
构造方法有:1.截长补短法。
2.平行线法(或平移法):若题设中含有中点可以试过中点作平行线或中位线,对Rt△,有时可作出斜边的中线。
3.旋转法:对题目中出现有一个公共端点的相等线段时,可试用旋转方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4.倍长中线法:题中条件若有中线,可延长一倍,以构造全等三角形,从而将分散条件集中在一个三角形内。
5.翻折法:若题设中含有垂线、角的平分线等条件的,可以试用轴对称性质,沿轴翻转图形来构造全等三角形。
下面举例说明几种常见的构造方法,供同学们参考.1.截长补短法(通常用来证明线段和差相等)“截长法”即把结论中最大的线段根据已知条件分成两段,使其中一段与较短线段相等,然后证明余下的线段与另一条线段相等的方法.“补短法”为把两条线段中的一条接长成为一条长线段,然后证明接成的线段与较长的线段相等,或是把一条较短的线段加长,使它等于较长的一段,然后证明加长的那部分与另一较短的线段相等.例1.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BC=AC,AD平分∠BAC交BC于D,求证:AB=AC+CD.例2 已知:如图,AB=AC,E为AB上一点,F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BE=CF,EF交BC于点D.求证:DE=DF.(2)已知:如图,AB=AC,E为AB上一点,F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EF交BC于点D,且D为EF的中点.求证:BE=CF.例3(北京市数学竞赛试题,天津市数学竞赛试题)如图所示,ABC是边长为1的NMAAMN正三角形,BDC ∆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 为顶点作一个60︒的MDN ∠,点M 、N 分别在AB 、AC 上,求AMN ∆的周长.1.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中,∠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E ,求证:AB+BE=AC .2.(06年北京中考题)已知ABC ∆中,60A ∠=,BD 、CE 分别平分ABC ∠和.ACB ∠,BD 、CE 交于点O ,试判断BE 、CD 、BC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DOEC BA4321FDOE CB A3.已知:如图,ABCD是正方形,∠FAD=∠FAE. 求证:BE+DF=AE.如图,四边形ABPC中,,,,求证:.FEDCBA2.平行线法(或平移法)若题设中含有中点可以试过中点作平行线或中位线,对Rt△,有时可作出斜边的中线.例△ABC中,∠BAC=60°,∠C=440°AP平分∠BAC交BC于P,BQ平分∠ABC交AC于Q,求证:AB+BP=BQ+AQ.说明:⑴本题也可以在AB截取AD=AQ,连OD,构造全等三角形,即“截长补短法".⑵本题利用“平行法”解法也较多,举例如下:①如图(2),过O作OD∥BC交AC于D,则△ADO≌△ABO来解决.②如图(3),过O作DE∥BC交AB于D,交AC于E,则△ADO≌△AQO,△ABO≌△AEO来解决.③如图(4),过P作PD∥BQ交AB的延长线于D,则△APD≌△APC 来解决.④如图(5),过P作PD∥BQ交AC于D,则△ABP≌△ADP来解决.(本题作平行线的方法还很多,感兴趣的同学自己研究)3.旋转法对题目中出现有一个公共端点的相等线段时,可试用旋转方法构造全等三角形例.已知:如图(6),P为△ABC内一点,且PA=3,PB=4,PC=5,求∠APB的度数.分析:直接求∠APB的度数,不易求,由PA=3,PB=4,PC=5,联想到构造直角三角形.4.倍长中线法题中条件若有中线,可延长一倍,以构造全等三角形,从而将分散条件集中在一个三角形内。
造全等三角形解题的技巧
造全等三角形解题的技巧全等三角形是初中几何《三角形》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三角形两大知识点之一(全等和相似),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若能根据图形特征添加恰当的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并利用全等图形的性质,可以使问题化难为易,出奇制胜,现举几例供大家参考。
友情提示: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AS、SSS、AAS、ASA、HL(Rt△)。
一、见角平分线试折叠,构造全等三角形二、例1 如图1,在△ABC中,AD平分∠BAC,AB+BD=AC。
求证:∠B:∠C=2:1。
练习:如图3,△ABC中,AN平分∠BAC,CN⊥AN于点N,M为BC中点,若AC=6,AB=10,求MN的长。
图3二、见中点“倍长”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例2 如图4,AD为△ABC中BC上的中线,BF分别交AC、AD于点F、E,且AF=EF,求证:BE=AC。
例3 如图5,两个全等的含有、角的三角极ADE和ABC如图放置,E、A、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D,取BD中点M,连接ME、MC试判断△EM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练习1:如图6,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为AD中点,连接BE、CE,∠BEC=,求证:(1)BE平分∠ABC。
(2)若EC=4,且,求四边形ABCE的面积。
三、构造全等三角形,证线段的和差关系例4 如图7,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且∠1=∠2。
1. 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1. 全等三角形有如下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对应高相等;(4)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周长相等.2. 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1)等边对等角;(2)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互相重合;(3)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顶角平分线;(4)底边小于腰长的两倍并且大于零,腰长大于底边的一半;(5)顶角等于180°减去底角的两倍;(6)顶角可以是锐角、直角、钝角,而底角只能是锐角.3.等腰三角形可分为腰和底边不等的等腰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它具备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等三角形的构造技巧一、利用角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方法剖析】因为角平分线本身已经具备全等的三个条件中的两个(角相等和公共边相等),故在处理角平分线问题时,常作以下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1)在角的两边截取两条相等的线段;(2)过角平分线上一点作角两边的垂线;(3)延长角平分线的垂线.(一)在角两边截取相等线段例1.如图,AB ∥CD ,BE 平分∠ABC ,CE 平分∠BCD ,点E 在AD 上,求证:BC =AB +CD.证明:在BC 上截取BF =AB ,连接EF.∵∠ABC 、∠BCD 的平分线交AD 于点E ,∴∠ABE =∠FBE ,∠BCE =∠DCE ,在△ABE 和△FBE 中,⎩⎪⎨⎪⎧AB =FB ,∠ABE =∠FBE ,BE =BE ,∴△ABE ≌△FBE.∴∠BAE =∠BFE.∵AB ∥CD ,∴∠BAE +∠CDE =180°.∴∠BFE +∠CDE =180°.∵∠BFE +∠CFE =180°,∴∠CFE =∠CDE.在△FCE 和△DCE 中,⎩⎪⎨⎪⎧∠CFE =∠CDE ,∠FCE =∠DCE ,CE =CE ,∴△FCE ≌△DCE.∴CF =CD.∴BC =BF +CF =AB +CD.练习:1.如图,BC >AB,BD 平分∠ABC 且AD=DC,求证: ∠A+∠C=1800. 分析:在边BC 上截取AB=BE,连接DE,则△BAD ≌△BED,这样,AD 转移到了DE 的位置,∠A 与∠C 就建立了联系。
也可看成 △BAD 翻折到了△BED 的位置。
(二)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过角平分线上一点作角两边的垂线例1.如图,∠AOB =90°,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落在∠AOB 的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P ,使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与∠AOB 的两边分别相交于点E 、F ,试证PE =PF.图1 图2分析:如图1,因为OC 是角平分线,所以本题可以过P 点作PM ⊥OA 于M ,PN ⊥OB 于N ,不难发现只要证明△PME ≌△PNF ,即可得到PE =PF ,根据∠PME =∠PNF =90°、PM =PN(角平 B A M N E F O P BA E F O P G AB C E DA B C E F D 分线性质)、∠MPE =∠NPF 这三个条件,利用ASA 可以证明△PME ≌△PNF 。
如图2,因为OP 是角平分线,则∠AOP =∠BOP ,所以本题还可以在OF 上截取OG ,使OG =OE ,利用SAS 可以证明△POE ≌△POG ,所以PE =PG ,只要再证明△PGF 是等腰△就可以得到PE =PF 。
练习:1.如图1,CD 平分∠ACB,AD=DB,求证:AC=BC.分析:利用角平分线DC 和相等线段AD=DB,过点D 作DE ⊥AC 于E,DF ⊥BC 于F,则△ABE ≌△BDF ,这样,角平分线DC 和AD=DB 就建立了联系。
图1 图2 图22.如图2,BD 平分∠ABC ,∠A+∠C=1800,求证:DC=DA.分析:利用角平分BD 和要证明的相等线段AD=DC,过点D 作DE 垂直BA 的延长线于E,作DF ⊥BC 于F,则△ADE ≌△CFD ,这样,∠A 与∠C 就建立了联系。
3.如图3,AD ∥BC ,DC ⊥AD ,AE 平分∠BAD ,E 是DC 的中点.问:AD ,BC ,AB 之间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解:AB =AD +BC.理由:作EF ⊥AB 于F ,连接BE.∵AE 平分∠BAD ,DC ⊥AD ,EF ⊥AB ,AD ∥BC ,∴EF =DE ,DC ⊥BC.∵DE =CE ,∴EC =EF.∴Rt △BFE ≌Rt △BCE(HL).∴BF =BC.同理可证:AF =AD.∴AD +BC =AF +BF =AB ,即AB =AD +BC.(三)延长角平分线的垂线例1.如图,AC=BC, ∠C=900,AD 是∠CAB 的平分线交BC 于D,作BE ⊥AD 的延长线于E, 求证:AD=2BE. 分析:延长∠CAB 的平分线AD 的垂线BE,交AC 的延长线于F, 则△ABD ≌△AFE ,这样,证明AD=2BE 就转化为证明AD=BF ,同时也勾通了AC=BC 与∠C=900的联系。
练习:1.如图,在△ABC 中,∠ABC =900,AD 平分∠BAC 交BC 于D ,∠C =300,BE ⊥AD 于点E . 求证:AC -AB =2BE .证明:延长BE 交AC 于点M .∵BE ⊥AD ,∴∠AEB =∠AEM =900.∵∠3=900-∠1,∠4=900-∠2,∠1=∠2,∴∠3=∠4,∴AB =AM .AB C EFDA B C E F DG F E D C A B 图3H F E D C AB ∵BE ⊥AE ,∴BM =2BE .∵∠ABC =900,∠C =300,∴∠BAC =600 .∵AB =AM ,∴∠3=∠4=600,∴∠5=900-∠3=300,∴∠5=∠C ,∴CM =BM ,∴AC -AB =CM =BM =2BE .二、利用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方法剖析】全等三角形的四种判定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至少有一组边相等,利用线段相等可以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1.如图所示,在△ABC 中,∠A =90°,AB =AC, D 为AC 中点,AE ⊥BD 于点E ,延长AE 交BC 于点F,求证:∠ADB =∠CDF 分析:欲证∠ADB =∠CDF ,首先应考虑证∠ADB 与∠CDF 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观察图形易知,∠CDF 所在的△CDF 不可能和∠ADB 所在的△ADE 或△ADB 全等,此时,应构造全等三角形解题。
题目中出现两组相等的线段,即AB =AC ,AD =CD ,证法1:若以CD 、AD 为基础来构造,可以△CDF 为标准,去寻找一个包含AD 、∠ADB 的三角形与之全等,此时不难发现该三角形中应有一个45°的角,因此可作∠BAC 的平分线与BD 相交于G ,下面只须先证明△ABG ≌△CAF 得到AG =CF ,再证明△ADG ≌△CDF 即可。
证法2:如图3,若以AB 、AC 为基础来构造,可 以△ADB 为标准,去寻找一个与之全等的以AC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此时可过C 点作CH ⊥AC 交 AF 的延长线于H 。
下面通过证明△BAD ≌△ACH ,从而把∠ADB 转移到∠H ,把AD 转移到CH ,再证明 △CFD ≌△CFH 可证明结论。
练习:1.如图1,△ABC 中,AB=AC,D 在AB 上,E 在AC 的延长线上,且DF=EF,连接DE 交BC 于F,求证:BD=CE.分析:以DF=FE 为依托,过D 点作DG ∥AE 交BC 于G,则△CEF ≌△GDF,这样就把BD=CE 联系起来了,实际上是把CE 转移到了DG 的位置。
当然,也可以过点E 作AB 的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道理是一样的。
以要证明的相等线段为依托也可以构造全等三角形。
图1 图22.如图2,AD ∥BC,AE 、BE 分别是∠DAB 、∠ABC 的平分线,求证:DE=CE.分析:以要证明的线段DE=CE 为依托,即假设DE=CE,因为AD ∥BC (不必再作平行线),所以延长AE 、BC 相交于G (也可以延长AE 后,在AE 上截取AE=EG ),则可构造△ADE ≌△GCE ,从而把AE 、BE 分别平分∠DAB 、∠ABC 联系起来了。
依托相等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可以经过相等线段的一端作平行线,也可截取相等线段来构造.三、利用中点、中线,“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AB CE F DG AB C E D G【方法剖析】题目的条件中常常出现中点、中线,此时可以考虑构造以中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或延长中线(将中点处的线段延长一倍),然后利用SAS 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1.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 求证:AB+AC>2AD分析:延长中线AD 至M 点,使MD =AD ,则△ACD ≌△MBD(SAS),所以AC =BM ,从而利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可解决本题。
例2.已知如图,AD ,AE 分别是△ABC 和△ABD 的中线,且BA =BD.求证:AE =12AC. 证明:延长AE 至F ,使EF =AE ,连接DF.∵AE 是△ABD 的中线,∴BE =DE. ∵∠AEB =∠FED ,∴△ABE ≌△FDE.∴∠B =∠BDF ,AB =DF.∵BA =BD ,∴∠BAD =∠BDA ,BD =DF.∵∠ADF =∠BDA +∠BDF ,∠ADC =∠BAD +∠B ,∴∠ADF =∠ADC.∵AD 是△ABC 的中线,∴BD =CD.∴DF =CD.又∵AD =AD ,∴△ADF ≌△ADC(SAS).∴AC =AF =2AE ,即AE =12AC. 练习:1.如图,AB =AE ,AB ⊥AE ,AD =AC ,AD ⊥AC ,点M 为BC 的中点,求证:DE =2AM. 证明:延长AM 至N ,使MN =AM ,连接BN.∵点M 为BC 的中点,∴BM =CM.又∵∠BMN =∠CMA ,∴△AMC ≌△NMB(SAS).∴AC =BN ,∠C =∠NBM ,∠ABN =∠ABC +∠C=180°-∠BAC =∠EAD.又∵BN =AC =AD ,AB =EA ,∴△ABN ≌△EAD(SAS).∴DE =NA.∴DE =2AM.2.如图,操作:把正方形CGEF 的对角线CE 放在正方形ABCD 的边BC 的延长线上(CG>BC),取线段AE 的中点M 探究:线段MD 、MF 的关系,并加以证明通过观察发现,线段MD 、MF 的关系为:MD =MF ,MD ⊥MF分析:注意到M 是BC 的中点,延长DM 交BE 于N 点, 则构造出与△MDA 全等的△MNE(ASA)所以MD =MN ,即M 为DN 的中点,根据猜测的结论MD ⊥MF ,不难联想到 等腰△的“三线合一”性质,连FD 、FN ,只要证明△FDN 是等腰直角△即可解决问题。
而根据FC =FE 、 ∠FCD =∠FEN =45°、CD =NE(NE =AD),这三个条件,利用SAS 可证明△FCD ≌△FEN ,可以说明△FDN 是等腰Rt △.四、利用“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方法剖析】截长补短的方法适用于求证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 具体做法:截长,指在长线端中截取一段等于与特定线段相等;补短,指将一条短线端延长部分,使之与特定线段相等. 该类题目中常出现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等关键词句,可以采用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来完成证明过程明.M D B C A A N M F B DC E例1.如图,已知在△ABC中,∠C=2∠B,∠1=∠2 . 求证:AB=AC+CD .证法一,截长法:如图①,在AB上取一点E,使AE=AC,连接DE.∵AE=AC,∠1=∠2,AD=AD,∴△ACD≌△AED ,∴CD=DE,∠C=∠3 .∵∠C=2∠B,∴∠3=2∠B=∠4+∠B ,∴∠4=∠B ,∴DE=BE ,∴CD=BE.∵AB=AE+BE,∴AB=AC+CD .证法二,补短法:如图②,延长AC到点E,使CE=CD,连接DE .∵CE=CD,∴∠4=∠E .∵∠3=∠4+∠E,∴∠3=2∠E .∵∠3=2∠B,∴∠E=∠B .∵∠1=∠2,AD=AD,∴△EAD≌△BAD,∴AE=AB.又∵AE=AC+CE,∴AB=AC+CD.练习:1.如图在△ABC中,∠BAC=600,AD是∠BAC的平分线,且AC=AB+BD . 求∠ABC的度数 .证法一:补短法:延长AB到点E,使BE=BD . 在△BDE中,∵BE=BD,∴∠E=∠BDE,∴∠ABC=∠BDE+∠E=2∠E .又∵AC=AB+BD,∴AC=AB+BE,∴AC=AE .∵AD是∠BAC的平分线,∠BAC=600,∴∠EAD=∠CAD=600÷2=300 .∵AD=AD,∴△AED≌△ACD,∴∠E=∠C .∵∠ABC=2∠E,∴∠ABC=2∠C .∵∠BAC=600,∴∠ABC+∠C=1800-600=1200,∴32∠ABC=1200,∴∠ABC=800 .证法二:截长法在AC上取一点F,使AF=AB,连接DF.∵AD是∠BAC的平分线,∴∠BAD=∠FAD .∵AD=AD,∴△BAD≌△FAD,∴∠B=∠AFD,BD=FD .∵AC=AB+BD,AC=AF+FC,∴FD=FC ,∴∠FDC=∠C . ∵∠AFD=∠FDC+∠C,∴∠B=∠FDC+∠C=2∠C .∵∠BAC+∠B+∠C=1800,∴32∠ABC=1200,∴∠ABC=800 .2.如图,∠ABC+∠BCD=1800,BE、CE分别平分∠ABC、∠DCB .求证:AB+CD=BC .证法一:截长法如图①,在BC上取一点F,使BF=AB,连接EF .∵∠1=∠ABE,BE=BE,∴△ABE≌△FBE,∴∠3=∠4 .∵∠ABC+∠BCD=180°, BE、CE分别平分∠ABC、∠DCB,∴∠1+∠2=12∠ABC+12∠DCB =12×180°=90°,∴∠BEC=90°,∴∠4+∠5=90°,∠3+∠6=90° .∵∠3=∠4 ,∴∠5=∠6 .∵CE=CE,∠2=∠DCE ,∴△CEF≌△CED,∴CF=CD .∵BC=BF+CF,AB=BF,∴AB+CD=BC 证法二:补短法如图②,延长BA到点F,使BF=BC,连接EF .∵∠1=∠ABE,BE=BE,∴△BEF≌△BEC,∴EF=EC,∠BEC=∠BEF . ∵∠ABC+∠BCD=180°,BE、CE分别平分∠ABC、∠DCB,∴∠1+∠2=12∠ABC+12∠DCB=12×180°=90°,∴∠BEC=90°,∴∠BEF=∠BEC=90°,∴∠BEF+∠BEC=180°,∴C、E、F三点共线 . ∵AB∥CD,∴∠F=∠FCD .∵EF=EC,∠FEA=∠DEC,∴△AEF≌△DEC,∴AF=CD .∵BF=AB+AF,∴BC=AB+CD .3.如图,Rt△ACB中,A=BC,AD平分∠BAC交BC于点D,CE⊥AD交AD于点F,交AB于点E . 求证:AD=2DF+CE .证明:在AD上取一点G,使AG=CE,连接CG .∵CE⊥AD,∴∠AFC=90°,∠1+∠ACF=90° .∵∠2+∠ACF=90°,∴∠1=∠2 .∵AC=BC,AG=CE,∴△ACG≌△CBE,∴∠3=∠B=45°,∴∠2+∠4=90°-∠3=45° .∵∠2=∠1=12∠BAC=22.5°,∴∠4=45°-∠2=22.5°,∴∠4=∠2=22.5° .又∵CF=CF,DG⊥CF,∴△CDF≌△CGF,∴DF=GF .∵AD=AG+DG,∴AD=CE+2DF . 4.如图,在△ABC中,∠A=60°,BD,CE分别平分∠ABC和∠ACB,BD,CE交于点O,试判断BE,CD,BC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解:BC=BE+CD.证明:在BC上截取BF=BE,连接OF.∵BD 平分∠ABC ,∴∠EBO =∠FBO.又∵OB =OB ,∴△EBO ≌△FBO.∴∠EOB =∠FOB.∵∠A =60°,BD ,CE 分别平分∠ABC 和∠ACB ,∴∠BOC =180°-∠OBC -∠OCB =180°-12∠ABC -12∠ACB =180°-12(180°-∠A)=120°.∴∠EOB =∠DOC =60°. ∴∠BOF =60°,∠FOC =∠DOC =60°.∵CE 平分∠DCB ,∴∠DCO =∠FCO.又∵OC =OC ,∴△DCO ≌△FCO.∴CD =CF.∴BC =BF +CF =BE +CD.5.如图,在△ABC 中,∠ABC =600,AD 、CE 分别平分∠BAC 、∠ACB . 求证:AC =AE +CD .证明:如图,在AC 边上取点F ,使AE =AF ,连接OF .∵∠ABC =60°,∴∠BAC +∠ACB =180°-∠ABC =120° .∵AD 、CE 分别平分∠BAC 、∠ACB ,∴∠OAC =∠OAB =21∠BAC ,∠OCA =∠OCB =21∠ACB , ∴∠AOE =∠COD =∠OAC +∠OCA =21∠BAC+21∠ACB =60°, ∴∠AOC =1800-∠AOE =120° .∵AE =AF ,∠EAO =∠FAO ,AO =AO ,∴△AOE ≌△AOF (SAS ),∴∠AOF =∠AOE =60°,∴∠COF =∠AOC -∠AOF =60°,∴∠COF =∠COD .∵CO =CO ,CE 平分∠ACB ,∴△COD ≌△COF (ASA ),∴CD =CF .∵AC =AF +CF ,∴AC =AE +CD ,6.如图,已知OD 平分∠AOB ,DC ⊥OA 于点C ,∠A =∠GBD . 求证:AO +BO =2CO .证明:在线段AO 上取一点E ,使CE =AC ,连接DE .∵CD =CD ,DC ⊥OA ,∴△ACD ≌△ECD ,∴∠A =∠CED .∵∠A =∠GBD ,∴∠CED =∠GBD ,∴1800-∠CED =180°-∠GBD ,∴∠OED =∠OBD . ∵OD 平分∠AOB ,∴∠AOD =∠BOD .∵OD =OD ,∴△OED ≌△OBD ,∴OB =OE ,∴AO +BO =AO +OE =OE +2CE +OE =OE +CE +OE +CE =2(CE +OE )=2CO .五、利用全等变换,构造全等三角形【方法剖析】图形的翻折、旋转、平移这三种变换都是全等变换,即翻折、旋转、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利用此性质可构造全等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