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解热镇痛抗炎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立即停药,静滴碳酸氢钠。
4.过敏反应
偶见皮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有些哮喘患者服用可诱发支气管哮喘,称 “阿司匹林哮喘”。
PG合成受阻→白三烯及其他脂氧酶代谢 产生增多所致。
“阿司匹林哮喘”用肾上腺素治疗无效,可 试用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
哮喘、鼻息肉及慢性荨麻疹患者禁用。
5. 瑞夷综合征
抑制COX→PG↓ 。 ◆餐后服、同服抗酸药可减轻胃肠道反应。
◆同服米索前列腺素可减少溃疡发生率。
2.加重出血倾向 抑制环氧酶→血小板TXA2↓→出血延长。 大剂量抑制凝血酶原形成→加重出血倾向, Vit K可预防。 ◆血友病、产妇和孕妇禁用,术前1周停用。
. 3.水杨酸反应
过量(>5g/d)可出现头痛、眩晕、恶心、 呕吐、耳鸣、视、听力减退,严重者可出现 过度呼吸、酸碱平衡失调,甚至精神错乱。
COX-1与COX-2:
COX-1存在于血管、胃和肾等组织,参 与血管紧张度、血小板聚集、胃粘膜血流、 胃粘液分泌及肾功能调节等一些生理反应。
对COX-1的抑制→不良反应
COX-2 存在于炎症组织中,由细胞因子 和炎症介质诱导产生。
抑制COX-2→解热、镇痛、抗炎。
一、药理作用与机制
.
1.抗炎作用
2.镇痛作用 ⑴对慢性钝痛有效
对创伤剧痛和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
⑵无成瘾性,欣快感及呼吸抑制。
⑶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
PGs本身致痛,并可协同缓激肽、组胺等 致痛。
NSAIDs通过抑制COX活性→PGs 合成↓ 发挥镇痛。
两类镇痛药的区别
耐受性 作用机制 作用部位 成瘾性 用途
镇痛药 阿片受体 中枢
能减轻炎症的红、肿、热、痛,迅速缓解 风湿性关节炎症状。用于抗风湿,剂量3~5/g ,4次/d.
2.影响血小板功能
小剂量抑制血小板COX,减少TXA2生成, 产生抗凝。
大剂量抑制血管壁COX减少PGI2合成→可 能促进血栓合成(PGI2是TXA2对抗剂、血小 板COX对阿敏感性较血管中COX高)。
抑制前列腺 NSAIDs 素的生物合
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外周
用于其
有
它药物 无效的
疼痛
无
慢性疼 痛
3.解热作用 产热
散热
↑
下丘脑体温 调节中枢
抗原抗体复合物、病毒、细菌内毒素等外热源
机体
内热源(致热物质)
(–)
下丘脑前部PG合成增加
解热镇痛抗炎药
体温调定点上移
体温增高(发热)
.
【特点】
⑴使发热体温降至正常,对正常体 温几乎无影响。
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延缓角膜 老化等。
二、常见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最常见) 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出血和溃疡
。 原因: PGs有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作
用。
NSAIDs抑制COX-1→ PGs↓ 选择性COX-2抑制药少见。
2.皮肤反应(第二大常见不良反应)
皮疹、荨麻疹、瘙痒、剥脱性皮炎、光敏 等。
3.肾损害
健康人少见,易感人群→急性肾损害,停 药可恢复。
长期用→镇痛药性肾病(慢性肾炎、肾乳 头坏死)
原因:减少PGE2、PGI2→肾血流量↓。
4.肝损伤(发生率低) 轻→转氨酶↑;重→肝细胞变性坏死。 5.心血管系统反应 通过下调肾素活性,使β阻滞药失效; 老年人心血管对心血管调节敏感,易至 严重心血管反应。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Antipyretic Analgesics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第一节 概述
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大多还有抗炎、抗 风湿作用的药物。
其抗炎作用与甾体类激素(糖皮质激素) 不同,又称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 共同作用机制:
抑制体内COX( COX-1、COX-2 )活性而 减少PG的合成。
除苯胺类外,都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 可用于风湿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等治疗。
PGs本身致炎,并可协同缓激肽、组胺等 致炎。
NSAIDs通过抑制COX-2活性→PGs 合成↓ 发挥抗炎。
抗炎药的作用部位、 PGs的合成
损伤因子:化
→ 学、物理、生
物因子
损伤因子可诱导IL、TNF等细胞因子合成,这些因子又诱导COX-2表达
⑵使散热↑,对产热无影响。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氯丙嗪降温机制区别
解热镇痛抗炎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环氧化酶,减少PG 合成,使发热体温降至正 常。对正常体温几乎没有影响。
氯丙嗪直接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 调节功能,在物理降温配合下,不仅能降低 发热者体温,也能使正常人的体温降低。
注意点:
发热是机体一种防御反应,是诊断疾病重 要依据之一。不宜见热就解。
6.血液系统反应
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
7.其它
CNS反应:头晕、头痛、嗜睡、精神错 乱等。
耳鸣、耳聋、视力模糊、味觉异常、心 动过速和高血压
第二节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
一、水杨酸类
阿斯匹林(aspirin,乙酰水杨酸) 【体内过程】
1. 口服迅速被胃肠道吸收,1~2h达峰。 2. 吸收后水解为水杨酸,水杨酸血浆蛋白 结合率80-90%.
-
.
3.大部分水杨酸在肝内代谢,尿液pH
对水杨酸排泄响大,碱性尿易排出。
4.口服小剂量 (1g 以下),水杨酸产生少 ,按一级动力学进行,半衰期2-3小时,大 于1g以上按零级动力学进行,水杨酸增多 ,半衰期延长至15-30小时。剂量再可出现 中毒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解热镇痛及抗风湿
解热镇痛较强。用于头痛、牙痛、痛经和 感冒发热,常用量0.3~0.6g/d,3次/d。
◆小剂量(50~100mg)用于治疗缺血性心 脏病、脑缺血病、房颤、人工瓣膜、动静脉瘘 或其他手术后血栓形成。
3.儿科用于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 崎病(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 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病)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①恶心、呕吐
直接刺激胃黏膜
较大剂量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
②较大剂量口服诱发加重胃溃疡、无痛性胃 出血
体温过高或持久发热能消耗体力,并引起 头痛、失眠、谵妄及昏迷,小儿高热易致惊 厥,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及时应用解热镇痛 药可以缓解症状。
但对幼儿、老年和体弱的患者,体温骤降 及出汗过多可导致虚脱,应特别注意。
4.其他作用
通过抑制环氧酶而对血小板聚集有强 大的、不可逆抑制作用。
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可能有一定 抑制作用。
4.过敏反应
偶见皮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有些哮喘患者服用可诱发支气管哮喘,称 “阿司匹林哮喘”。
PG合成受阻→白三烯及其他脂氧酶代谢 产生增多所致。
“阿司匹林哮喘”用肾上腺素治疗无效,可 试用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
哮喘、鼻息肉及慢性荨麻疹患者禁用。
5. 瑞夷综合征
抑制COX→PG↓ 。 ◆餐后服、同服抗酸药可减轻胃肠道反应。
◆同服米索前列腺素可减少溃疡发生率。
2.加重出血倾向 抑制环氧酶→血小板TXA2↓→出血延长。 大剂量抑制凝血酶原形成→加重出血倾向, Vit K可预防。 ◆血友病、产妇和孕妇禁用,术前1周停用。
. 3.水杨酸反应
过量(>5g/d)可出现头痛、眩晕、恶心、 呕吐、耳鸣、视、听力减退,严重者可出现 过度呼吸、酸碱平衡失调,甚至精神错乱。
COX-1与COX-2:
COX-1存在于血管、胃和肾等组织,参 与血管紧张度、血小板聚集、胃粘膜血流、 胃粘液分泌及肾功能调节等一些生理反应。
对COX-1的抑制→不良反应
COX-2 存在于炎症组织中,由细胞因子 和炎症介质诱导产生。
抑制COX-2→解热、镇痛、抗炎。
一、药理作用与机制
.
1.抗炎作用
2.镇痛作用 ⑴对慢性钝痛有效
对创伤剧痛和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
⑵无成瘾性,欣快感及呼吸抑制。
⑶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
PGs本身致痛,并可协同缓激肽、组胺等 致痛。
NSAIDs通过抑制COX活性→PGs 合成↓ 发挥镇痛。
两类镇痛药的区别
耐受性 作用机制 作用部位 成瘾性 用途
镇痛药 阿片受体 中枢
能减轻炎症的红、肿、热、痛,迅速缓解 风湿性关节炎症状。用于抗风湿,剂量3~5/g ,4次/d.
2.影响血小板功能
小剂量抑制血小板COX,减少TXA2生成, 产生抗凝。
大剂量抑制血管壁COX减少PGI2合成→可 能促进血栓合成(PGI2是TXA2对抗剂、血小 板COX对阿敏感性较血管中COX高)。
抑制前列腺 NSAIDs 素的生物合
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外周
用于其
有
它药物 无效的
疼痛
无
慢性疼 痛
3.解热作用 产热
散热
↑
下丘脑体温 调节中枢
抗原抗体复合物、病毒、细菌内毒素等外热源
机体
内热源(致热物质)
(–)
下丘脑前部PG合成增加
解热镇痛抗炎药
体温调定点上移
体温增高(发热)
.
【特点】
⑴使发热体温降至正常,对正常体 温几乎无影响。
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延缓角膜 老化等。
二、常见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最常见) 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出血和溃疡
。 原因: PGs有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作
用。
NSAIDs抑制COX-1→ PGs↓ 选择性COX-2抑制药少见。
2.皮肤反应(第二大常见不良反应)
皮疹、荨麻疹、瘙痒、剥脱性皮炎、光敏 等。
3.肾损害
健康人少见,易感人群→急性肾损害,停 药可恢复。
长期用→镇痛药性肾病(慢性肾炎、肾乳 头坏死)
原因:减少PGE2、PGI2→肾血流量↓。
4.肝损伤(发生率低) 轻→转氨酶↑;重→肝细胞变性坏死。 5.心血管系统反应 通过下调肾素活性,使β阻滞药失效; 老年人心血管对心血管调节敏感,易至 严重心血管反应。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Antipyretic Analgesics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第一节 概述
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大多还有抗炎、抗 风湿作用的药物。
其抗炎作用与甾体类激素(糖皮质激素) 不同,又称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 共同作用机制:
抑制体内COX( COX-1、COX-2 )活性而 减少PG的合成。
除苯胺类外,都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 可用于风湿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等治疗。
PGs本身致炎,并可协同缓激肽、组胺等 致炎。
NSAIDs通过抑制COX-2活性→PGs 合成↓ 发挥抗炎。
抗炎药的作用部位、 PGs的合成
损伤因子:化
→ 学、物理、生
物因子
损伤因子可诱导IL、TNF等细胞因子合成,这些因子又诱导COX-2表达
⑵使散热↑,对产热无影响。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氯丙嗪降温机制区别
解热镇痛抗炎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环氧化酶,减少PG 合成,使发热体温降至正 常。对正常体温几乎没有影响。
氯丙嗪直接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 调节功能,在物理降温配合下,不仅能降低 发热者体温,也能使正常人的体温降低。
注意点:
发热是机体一种防御反应,是诊断疾病重 要依据之一。不宜见热就解。
6.血液系统反应
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
7.其它
CNS反应:头晕、头痛、嗜睡、精神错 乱等。
耳鸣、耳聋、视力模糊、味觉异常、心 动过速和高血压
第二节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
一、水杨酸类
阿斯匹林(aspirin,乙酰水杨酸) 【体内过程】
1. 口服迅速被胃肠道吸收,1~2h达峰。 2. 吸收后水解为水杨酸,水杨酸血浆蛋白 结合率80-90%.
-
.
3.大部分水杨酸在肝内代谢,尿液pH
对水杨酸排泄响大,碱性尿易排出。
4.口服小剂量 (1g 以下),水杨酸产生少 ,按一级动力学进行,半衰期2-3小时,大 于1g以上按零级动力学进行,水杨酸增多 ,半衰期延长至15-30小时。剂量再可出现 中毒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解热镇痛及抗风湿
解热镇痛较强。用于头痛、牙痛、痛经和 感冒发热,常用量0.3~0.6g/d,3次/d。
◆小剂量(50~100mg)用于治疗缺血性心 脏病、脑缺血病、房颤、人工瓣膜、动静脉瘘 或其他手术后血栓形成。
3.儿科用于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 崎病(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 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病)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①恶心、呕吐
直接刺激胃黏膜
较大剂量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
②较大剂量口服诱发加重胃溃疡、无痛性胃 出血
体温过高或持久发热能消耗体力,并引起 头痛、失眠、谵妄及昏迷,小儿高热易致惊 厥,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及时应用解热镇痛 药可以缓解症状。
但对幼儿、老年和体弱的患者,体温骤降 及出汗过多可导致虚脱,应特别注意。
4.其他作用
通过抑制环氧酶而对血小板聚集有强 大的、不可逆抑制作用。
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可能有一定 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