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经济发展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武威市经济发展分析

武威农业资源丰富,自古就是“人烟朴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素有“银武威”之称。市内地势平坦,光热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全省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和肉类繁育生产基地,也是绿色食品最佳产区之一。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油料、瓜果、蔬菜、棉花等,其中酿造葡萄、黑瓜籽、黄白蜜瓜、白牦牛闻名遐迩。著名诗人王翰的千古绝唱《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就是武威葡萄酒历史的真实写照。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已经形成了以玉米淀粉、酒类酿造、面粉加工、医药化工、肉类加工等为主的食品工业体系,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700多家,其中上市公司达4家。培育出了莫高干红、云晓熏醋、黄羊面粉、荣华味精、荣华淀粉、西凉啤酒等24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3个陇货精品、52个获得国家绿色认证的产品。形成了年3万吨葡萄酒、4万吨白酒、5万吨酱醋、8万吨啤酒、10万吨肉品、18万吨麦芽、25万吨饲料、40万吨玉米淀粉、140万吨小麦面粉的生产加工能力。其中葡萄酒占甘肃省年产量的72%,玉米加工能力居全国第三,云晓熏醋为全国三大名醋之一,黄羊食品工业城是中国西部最大的面粉加工基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吸引山东威龙、福建达利、江苏雨润、内蒙古太西煤等省外企业集团纷纷来武威投资兴业,中国西部食品工业城、武威城东工业区等一批园区逐步形成规模,一个开放、文明、发展的武威新形象正在形成。

2011年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72.8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115.53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90.32亿元,增长12.7%。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6.43:40.01:33.56调整为24.56:42.33:33.11。

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41.55亿元,增长15.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0.62亿元,增长68.2%;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09.07亿元,增长2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8.93亿元,增长23.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42亿元,增长18.1%;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26.66亿元,增长32.2%;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5亿元,增长42.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397元,增长16.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35元,增长18.1%。

(1)第一产业

农业资源

武威是甘肃省最具优势的天然绿色食品和名优特农产品生产基地,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极端气温相对持续时间短,适宜酿造葡萄的种植。农副土特产品品质优良、种类繁多。目前,80万亩加工型玉米基地、50万亩繁育制种基地、4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30万亩优质瓜类基地、30万亩棉花基地、15万亩啤酒大麦基地、10万亩酿造葡萄基地及微藻生产示范基地、人参果基地、畜牧业基地、花卉基地、食用菌基地、马铃薯基地、中药材基地等农业产业化基地的建成,形成葡萄酒、面粉、黑瓜籽、黄河蜜瓜、无公害蔬菜、淀粉系列产品和白牦牛系列产品等一批具有武威区域标志性产业品牌和地方特色的农副土特产品,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2010年全市森林面积达757.9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2.06%。

一、发展农业的自然、区位优势

1.发展农业的优越气候条件:武威地处西北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阴雨天较少,全年日照时数达3968小时,年平均气温7.9℃,日较差15℃左右,

川区积温3003℃,气候温和干燥,夏秋季比较凉爽,正是茄果类、豆类、瓜类及复种蔬菜生产上市的最佳季节,产量高,种类多,产品色泽鲜艳,营养成份全面,耐贮藏运输,品质优于其它地区生产的同类产品,正好可以缓解我国南方省区这个季节因气候过于炎热,蔬菜生产不足的问题。冬季光热资源丰富,光质好,连续的阴雨天极少,极端低温在-13℃至-24℃之间,多数时间保持-16℃至-18℃之间,是全国日光温室生产的最佳适宜区域,发展反季节生产能够满足北方地区冬季蔬菜的供应。温凉的气候,充足的光照,较大的日温差等自然条件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是高原夏菜及冬季反季节蔬菜生产的最佳区域。

2.污染较轻的生态环境:武威是农业大市,境内没有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和工矿单位,经环保检测我市空气中二氧化硫(SO2)、氮氧化合物(NOx)含量均为0.027,优于二类区标准(二类区为0.06和0.05);农业用水主要依靠源自祁连山雨雪形成的四大河系、水库灌溉,地表水达到1类水质标准,清洁无污染,地下水水质良好,达标率保持在100%的水平。由于气候干燥、降水较少,病虫害种类少,发生轻,农药使用量低,土壤中农药残留量很少,我市的大白菜、大白葱、萝卜等蔬菜在生产中以农家肥为主,化工合成肥料施用量少,在生长过程中很少有病虫害发生,基本不使用农药,经检测品质符合农业质量标准;我市生产的香菇、平菇、金针菇、双孢菇等食用菌在生产中完全不使用化学肥料和药剂,是合格的无污染放心菜。

3.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武威是西出东进的咽喉要道,境内兰新铁路、干武铁路和312国道横贯其中,不管是铁路运输还是公路运输都十分便利,特别是国道线的高速化扩建,可以使我市采摘的蔬菜在48小时之间送达全国大部分蔬菜批发市场,保证了蔬菜的新鲜营养。

(2)第二产业

自然资源

武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有各类矿点100多处、30多种,探明储量的矿种有15种,约占全省已发现矿产的23%,其中:钛铁矿、石墨矿属国内特大型矿产。石墨资源储量70.3万吨,石膏资源储量1987万吨,水泥灰岩矿区储量42944万吨,煤炭、石灰岩矿储量也相当大。风能资源丰富,天祝县松山滩和民勤县红沙岗年有效风能贮量大,开发前景广阔。丰富的光热资源为太阳能开发利用提供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2009年,武威市发挥取之不尽的光热资源优势,引进了甘电投新应天科技有限公司太阳炉生成多晶硅和光伏发电项目,和中电投签订了100MW太阳能发电及2×1000MW火力发电项目。

近年以来,武威市坚持科学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围绕壮大"食品工业"、"能源化工业"的总任务,工业经济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推进工业跨越发展为目标,克服原材料价格上升等的不利因素,积极拓展市场,使工业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呈现出"生产快速上行,效益稳步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3)第三产业

旅游资源

武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曾是五凉古都、西夏陪都,境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文物古迹众多。人文自然景观有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有举世无双的稀世珍宝西夏碑;有始建于北凉时期被称为石窟之祖的天梯山石窟;建于明正统四年,号称“陇右之冠”的武威文庙;元太子阔端与西藏佛教领袖萨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