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概论
生态学概论
生态学概论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一门科学。
研究层次:个体/生理2.生态学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第二章.个体生态1.在环境科学中环境是指围绕这人群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再生物科学中,环境是指围绕着生物体或者群体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事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的生物等。
分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3.史密斯曾把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飞密度制约因子。
前者的作用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有调节种群数量,维持在那个群平衡的作用。
后者…4.特殊根系:红树林,密集而发达的支柱根,树干的基部长出5.前苏联蒙恰之机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程度将其分为稳定因子和变动因子。
稳定因子是指终年恒定的因子,如地磁,地心引力…变动因子又可分为周期变动因子和非周期变动因子。
前者如四季变化,潮汐涨落后者如刮风,降水…6.生态因子作用有四大特点:综合性,非等价性,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限定性(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类型或不同强度的生态因子)7.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成长取决于环境中那些处于最小量状态的营养物质。
8.耐受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得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时,就会影响该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
9.限制因子:当生态因子(一个或相关的几个)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扩散或分布时,这些因子就称为限制因子10.不同生物对各种生态因子:广适性,狭隘性。
同一物种对不同生态因子有差异,不同生长时期的耐受范围可能不同。
11.水的流动和再分配:大气循环,洋流,河流排水12.水生植物:调节渗透压,对盐分的适应,对缺氧环境的适应。
生态学概论
生态学概论专题一课程概述1)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Ecology)是从系统的高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其中生物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及社会经济环境。
2)生态学的形成发展形成期:公元17-19世纪末定义提出巩固期:20世纪初-50年代理论研究壮大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知识体系的拓展、丰富3)生态学的研究现状生态学在研究社会问题中的重新定位生态学研究对象的时空尺度不断拓展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向过程和预测发展生态学新分支在学科交融中不断产生生态学研究方法与手段在集成中创新专题二(第一讲)生态学基础知识思考题:1、什么是生态系统?有哪几种生态系统?2、湿地生态系统的定义•3、为什么说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是最丰富的?一、系统概述1)系统的定义系统:在一定的时空范围(边界)内,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组分构成的,具有某种特定的结构与功能,朝着特定目标运动发展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要素:①有一定边界②有多个组分③组分间关联④有特定功能⑤有运动目标2)系统的特性,是指系统相对于非系统而言所具有的若干属性。
主要包括:(1)结构的有序性系统结构的有序性——主要表现在系统外部有一定的边界,内部有鲜明的分层现象。
系统边界:指系统所涉及的时间和空间界限(可自然形成或人为划定)分层现象:指系统按一定的层次,可向宏观逐层综合,向微观逐层分解的现象。
(2)结构的整体性系统结构的整体性是系统对各组成要素的总体要求,包括各组分间存在量比关系,相互作用和联系方式:量比关系:指组分间在数量上的比例。
它控制着系统的构成。
相互作用:指组分间相互约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方式:指组分间的时空关系,即系统内各要素在和空间上的配置。
(3)功能的整合性系统功能的整合性是指系统整体功能大于各组分功能之总和的特性。
它以特定的系统结构为基础。
系统功能>∑组分功能(4)功能的离散性系统功能的离散性是指系统整体功能小于各组分功能之总和的特性。
生态学概论
生态学概论娜娜一、绪论1、生态学可定义为: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1、生态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即生态学的萌芽时期、生态学的创立和发展期、生态学的巩固和学派分化时期、生态系统生态学时期。
生态学发展的早中期阶段,主要以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发展为特征;近现代生态学以系统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的大发展为主。
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及景观、生物圈等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
.3、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探讨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演化规律的生态学基本原理研究,生态学方法论研究和以生态学价值观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生态文化的研究。
4、生态学的方法论包括层次观、整体观、系统观、综合观及进化观。
5、广义的生态安全是指在人的健康、基本权利、社会秩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
狭义的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的整体水平的反映。
6、可持续发展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益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它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方面:经济持续、环境持续、社会持续。
生态学研究对保障生态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相互作用,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构成一个功能整体。
生态系统是个功能单位,而不是生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2、生态系统包括环境组分和生物组分。
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生物。
生产者的生态学功能过程是利用光解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完成有机物质的生产过程;消费者完成了有机物和有机物之间的转化过程;分解者则将有机物分解还原成无机物,重新释放到环境。
3、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物种所提供的能够满足和维持人类生活需要的条件和过程。
生态系统服务是客观存在的,是多层次的、全方位的,包括产品,调解服务,信息服务支撑服务。
生态学概论
生态学概论第3版曹凑贵展茗主编第一至四章核心内容第一章绪论1.1生态学的产生及发展(1)生态学的定义: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学的发展简史:生态学的萌芽时期(-1866年)、创立及发展时期(1866年-19世纪末)、巩固及学派分化期(20世纪初-30年代)、生态系统生态学时期(20世纪30年代-60年代)、人类生态学时期(20世纪70年代-)。
(3)现在生态学及其发展趋势:A、系统生态学的研究成为主流;B、从描述性科学走向实验、机制和定量研究;C、现代生态学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D、应用生态学发展迅速,实践应用性更强;E、人类生态学的兴起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
1.2生态学的科学体系(1)生态学研究对象:生态学作为宏观生物学主要以个体、种群、群落等不同等级的生命体系为研究对象。
(2)生物系统:是由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
(3)生态系的研究内容: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4)生态学的研究方法:A、野外与现场调查;B、实验室分析;C、模拟实验;D、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拟;E、生态网络及综合分析。
(5)生态学观察方法:层次观、整体观、系统观、综合观、进化观。
1.3生态学的任务(1)人类生态五大危机:人口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资源危机、能源危机、环境危机。
(2)世界生态危机: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
(3)十大环境问题:人口、粮食、酸雨、污染、荒漠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能源短缺、资源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
(4)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5)可持续发展内容:A 、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B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稳定的社会结构;C生态:恰当的人口增长,资源开发和污染物排放不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D经济:持续的资源利用和能源供给,使资源的开发不大于资源的再生速度,达到资源的再生利用;(6)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A 可持续、共同性、公正性原则;B 共同性:人类生活在同一地球上,地球的完整性和人类相互依存表现了人类根本利益的共同性;C公正性:代内、代际公正,和环境公正。
生态学概论及基础原理
• 1.2.4.2 死亡率
1.2.3.1 出生率
• 出生率(natality)----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
产生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率。
• 出生率有绝对出生率和相对出生率两种表
示方法 • 特定年龄出生率 • 出生率分为生理出生率和生态出生率。
• 生理出生率(又叫最大出生率):是指种群在理 想条件下,无任何生态因子的限制,繁殖只受生 理因素决定的最大出生率。
• 假设: 1.种群孤立地生活(单一种群), 种群增长是“J”字型 2.在稳定的无限制环境中(不受资源和空间的限制),
1.3.1.2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谛增长模型
• 下面介绍连续增长模型。具密度效应的种群连续增 长模型,比无密度效应的模型增加了两点假设: ①有一个环境容纳量(通常以K表示),当Nt=K时,种群 为零增长,即dN/dt=0; ②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低的变化,是按比例的。
• ②它也是渔捞、林业、农业等实践领域中,确定
最大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ed yield)的主要
模型;
种间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 生物为食。
注意: 同种生物的成体以幼体为食,不是捕食关系,而是种
内斗争。 捕食不只是动物之间,动物以草为食,亦是捕食关系。
个体组成的群体
种群是物种(species)具体的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
进化单位。种群的空间界限和时间界限并不是十分 明确的,常由研究者根据调查目的予以划定。
种群的基本特征
自然种群应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①空间特征,即种群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和分布方
式;
②数量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密度、出生率、
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比;
• (1)相邻个体最小距离法 • 种群空间格局的检验方法很多,如果种群的密度 和个体间的最小距离能够精确测量,则可采用相 邻个体最小距离(nearest—neighbor distance)法检 验内分布型。
(word完整版)生态学概论课件整理
(word完整版)生态学概论课件整理1。
生态是指生物的生理习性和生活习性及其与生存环境所有关系的总和.也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
2.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3。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野外与现场调查;受控实验;实验室分析;生态模型与模拟;生态学的综合方法4.系统: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构成系统的条件:有两个以上的组分;组分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个组分能以整体的方式完成特定的功能. 5。
系统的基本特征:系统组分的整体性;系统结构的有序性;系统功能的整合性;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可调控性。
6.系统分析的方法:定性分析阶段;定量分析阶段;模型分析阶段;系统优化阶段系统的研究途径:黑箱;白箱;灰箱7。
生态系统(Ecosystem):即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体系。
8.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环境;生物组分.生物组分又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9.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能量转换功能;物质转换功能;信息传递功能。
⏹初级生产: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CO2和H2O合成碳水化合物,并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碳水化合物中,碳水化合物又可进一步合成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的过程。
⏹次级生产: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摄食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质,通过吸收、消化再合成自身所需的有机物质的过程。
⏹分解过程:分解者把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质的过程。
分解的生态学意义:通过动、植物残体的分解,使营养物质得到再循环,微生物种群得到恢复和繁衍.⏹为碎屑食物链的各级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物质基础。
⏹产生了有调控作用的环境激素,可能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长产生重大的影响。
⏹改造了地球表面的惰性物质10.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空间结构;具有时间变化;具有自动调控功能;是开放的系统11。
生态学概论及基础原理课件
消费者
分解者是指能够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无机物的生物,如细菌和真菌。
分解者
非生物环境包括气候、土壤、水文等因素,它们对生态系统的运行起着重要的影响。
非生物环境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的功能
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将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转化和再利用,维持生态平衡。
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通过能量流动,将光能转化为生物可利用的化学能,并按照一定的方向和途径流动,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生态系统分类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和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系统。
生态系统定义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如水、土壤、空气等)组成。
生态系统组成
生产者是指能够利用光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生物,如植物和某些细菌。
生产者
消费者是指以其他生物或有机物为食的生物,如动物。根据食性不同,消费者又可以分为草食动物、肉食动物等。
01
02
生态系统的破坏与恢复
恢复生态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停止破坏行为、治理污染、引进本地物种等,以重建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主要表现在过度开发、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等方面,这些行为会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退化。
VS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种群的空间分布
种群的空间分布是指种群在一定环境中的分布状况,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等,这种分布状况对种群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影响。
01
02
03
种群的概念
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数量,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之一。
生态学概论(简答题)
生态学概论(简答题)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它研究生物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下是对于生态学概论的一些简答问题的回答:1. 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生物群体、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以及它们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 生态系统是什么?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体、非生物因素和它们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功能单位。
它包括生物的组成部分(如物种、种群和群落),以及非生物的组成部分(如土壤、水和空气)。
生态系统的边界是模糊的,但它们通常被定义为具有相互依赖关系的生物和环境集合。
3. 生态位是什么?生态位指的是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角色和作用。
它包括物种的生活方式、其对资源的利用和其与其他物种的相互作用。
生态位可以有重叠,不同物种可以有不同的生态位分配,从而使得物种间能够共存。
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是怎样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通常是单向的。
太阳能被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的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
在每个能量转化步骤中,一部分能量会以热量的形式散失。
能量流的方向是从生产者(植物)到消费者(动物),最终以死亡和分解的形式返回环境。
5. 生物多样性为什么重要?生物多样性对于地球生命系统的稳定和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它提供了许多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如保持土壤的健康、提供食物资源、控制害虫、调节气候等。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和功能退化。
以上是对于生态学概论中一些简答问题的回答。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生态学概论-生态学概念
第一章绪论现代水文循环:注重陆面生态-水文过程与空间格局的变化规律和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关键问题。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第二章生态系统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功能整体。
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存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星系传递和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功能整体。
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直接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是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
生态系统健康:不受生态系统综合征的影响、具有恢复力、自我调控能力、不影响相邻系统、不受风险因素的影响、在经济上可行、维持人类和其他邮寄群落健康的一种状态。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反应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质量与可持续性。
生态系统管理:运用生态学、社会学、管理学原理,以生态健康、生物多样性、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内外环境进行调控手段。
第三章生物与环境物种:一类生物个体的集合,其中个体之间在自然条件下能相互交配产生具有生殖能力的正常后代个体。
个体生态学:以生物个体及栖息地为研究对象,研究栖息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栖息地的适应和生态适应的形态生理及生化机制。
环境:生物的栖息地,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或生物群体生存与活动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环境因子:构成环境的各要素。
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间接影响的因子。
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
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统称。
生态作用:环境对生命系统的影响生态适应:生命系统改变其自身的结构与过程以便与其生存环境相协调的过程限制因子: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必须得到生存发展的多种生态因子,当某种生态因子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生态学概论习题及答案
生态学概论习题及答案生态学概论习题及答案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通过研究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揭示了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学习生态学的过程中,习题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生态学的理解。
下面是一些生态学概论的习题及其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习题一:什么是生态学?它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答案: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
生物群落是指在同一地区内,相互作用的各种生物种类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生物圈则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所处的环境的总体。
习题二:什么是生态位?它的作用是什么?答案: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地位。
它包括物种所占据的生活空间、所需的资源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相互关系等。
生态位的作用是帮助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避免与其他物种的竞争,实现自身的生存和繁衍。
习题三: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它为生态系统提供了哪些价值?答案: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的种类丰富程度和生物的遗传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生物多样性能够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其次,生物多样性能够提供药物和其他生物资源,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保障。
此外,生物多样性还能够提供美学价值和教育价值,丰富人们的生活和知识。
习题四:什么是生态足迹?它如何反映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答案:生态足迹是指一个人、一个社区或一个国家所需的土地和水资源,以及处理废物所需的土地面积。
它反映了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生态足迹大的地区意味着消耗了更多的资源,产生了更多的废物,对环境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因此,通过计算生态足迹可以评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可持续性影响。
习题五:什么是生态系统服务?它对人类的福祉有何影响?答案: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利益。
生态学概论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1、原因:(1)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2)污染、浪费和过度利用等加剧水资源短 缺
2、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措施: (1)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 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 (2)节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 重复利用率
一、水资源及其
狭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 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储量只占全球水储量 的十万分之七
(1)世界水资源分布特点:地区差异明显
影响因素: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 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 量 (2)水资源的分布规律 ① 从水循环角度看: 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 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的地区,水资源贫乏 ② 从我国看:
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大小 2、水资源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 益 3 、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水资源的 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是不 同的.
1、水资源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
(1)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
水是酒的血,名酿 必有佳泉。崂山水 制作出青岛人自豪、 全世界惊叹的青岛 啤酒。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 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 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 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 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 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 子孙路”。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 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 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 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生态学概论PPT课件
21世纪面临的许多世界性的难题, 大都与生态学有关
人口膨胀 粮食紧张 环境污染 能源不足 资源紧缺 遗传疾病
什么是生态? 什么是生态学?
生态(eco-)
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 性和生活习性
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
影响
生态学概论的讲课内容
绪论 生物与环境(个体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 应用生态学
《生态学》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籍
曹凑贵主编,《生态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6
杨持主编, 《生态学》 (第二版),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0。
孙儒泳主编,《基础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1。
近代生态学 研究的内容
经典生态学 研究的内容
近代生态学 研究的内容
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以野生生物类群和自然生态系统为对象,探索环境与生物之间的 作用和反作用及其规律。
生态学 ecology
动物 植物 微生物 人类
谁住 生物
Oekologie
Oikos+logos (住所) (学科)
住所的学科 住哪里 环境
无机因素 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恩斯特·海克尔
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E. Haeckel, 1866)
国内《生态学》有关网站
搜索引擎 WWF-- 万方数据-- 中国期刊网-- 生物学文摘(BA)--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 湿地国际—
1955] 《Ecology》 [the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20] 《 Journal of Ecology 》[1913] 《 Ecology Monorgraphs》 [1931] 《 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 》[1932]
第一章_生态学概论
②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低的变化,是按比例的。
S型增长与J型增长曲线之间的面积随N而增大,即随种 群数量的增加,不可能增长的部分逐渐扩大(环境阻 力)。
种 群 数 量
指 数 增 长
逻辑斯谛增长
环境阻力
时间
逻辑斯谛曲线常划分为5个时期:
①开始期,也可称潜伏期,由于种群个体数很少,
密度增长缓慢;
第三节生态因子及其作用
一、生态因子概念及其分类(任何生物 不能脱离其特定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 由各个生态因子组成。) 生境: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 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对有机体存活数量 有影响的空间条件及其他条件的总和。 组成生境的因素称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有两方面因素所组成:非生物 因素和生物因素。
第四节 种群
种群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种群的概念 种群:指在一定时空中同种个体的总和, 且是物种具体的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 进化单位。种群的空间界限和时间界限 并不是十分明确的,常由研究者根据调 查目的予以划定。
2种群的基本特征: ①空间特征:种群都要占据一定的分布区,进 行繁衍、生长。 ②数量特征:用种群密度来表示,一定面积或 空间的个体数。 ③遗传特征:有继承,有变异。组成种群的个 体在总体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具有共性, 但是在某些方面具有差异。
3种间捕食与寄生关系 4种间合作与互利共生关系
第五节 群落
一群落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1、群落的基本概念: 生物群落简称群落(community),是指一定时间内居 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物种的集合。它包括植物、 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群落。 2、群落的特征: (1)优势种: (2)物种多样性: (3)种间关联性: (4)群落交错区(生态环境脆弱带): (5)稳定性:
第1章 生态学概论
第一讲概论 (2)第一堂课前言、生态学概念与发展 (2)前言 (2)1生态学的概念 (3)2生态学思想的简单回顾 (3)2.1“田园主义”和“浪漫主义”生态学思想 (3)2.2“帝国主义生态学”思想 (4)3二十世纪生态学上的重要事件 (5)3.1 成立生态学会 (5)3.2创立群落演替的气候学派 (5)3.3把经济思想(如生产者、消费者)运用到对大自然的研究中 (5)3.3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 (6)3.4生态学时代的到来(1960年代) (6)第二节课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 (6)1生态学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 (6)1.1生态学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孕育和产生起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 (6)1.2生态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7)1.2.1生态学的发展已进一步深化了生物与生物间以及生物与环境间的认识深度,并将其提高到整体性和系统性的高度 (7)1.2.2从实践上看,生态学的思想与方法为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7)2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对生态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8)2.1生态学在社会中重新定位 (8)2.2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融汇与分化 (8)2.3从局部的孤立的研究到整体的网络化研究 (8)2.5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改善和提高 (9)3我国生态学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任务(研究热点) (9)3.1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机理和评价方法研究 (9)3.2加强生态安全理论、生态预报方法和生态安全预警监控系统的研究 (9)3.3强化区域生态评价、生态规划、生态管理和生态工程研究,积极参与国家的重大生态环境建设 (10)3.4加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科学研究 (10)3.5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学机理与方法 (10)3.6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关系的生态学研究 (10)3.7生态学理论和交叉学科的研究 (11)3.8环境污染过程中的重要生态学问题 (11)3.9受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研究 (11)3.10全球变化引发的生态学问题研究 (11)结语:努力前程 (11)第一讲概论第一堂课前言、生态学概念与发展前言三个生态学故事:一个是野生动物园老虎的故事;一个是美国某个岛上鹿群的故事。
生态学概论
生态学概论第3 版曹凑贵展茗主编第一至四章核心内容第一章绪论1.1生态学的产生及发展(1)生态学的定义: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学的发展简史:生态学的萌芽时期(-1866年)、创立及发展时期(1866 年-19世纪末)、巩固及学派分化期(20 世纪初-30 年代)、生态系统生态学时期(20世纪30年代-60年代)、人类生态学时期(20世纪70年代-)。
(3)现在生态学及其发展趋势:A、系统生态学的研究成为主流;B、从描述性科学走向实验、机制和定量研究;C、现代生态学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D、应用生态学发展迅速,实践应用性更强;E、人类生态学的兴起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
1.2生态学的科学体系(1)生态学研究对象:生态学作为宏观生物学主要以个体、种群、群落等不同等级的生命体系为研究对象。
(2)生物系统:是由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
(3)生态系的研究内容: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4)生态学的研究方法:A、野外与现场调查;B、实验室分析;C、模拟实验;D、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拟;E、生态网络及综合分析。
(5)生态学观察方法:层次观、整体观、系统观、综合观、进化观。
1.3生态学的任务(1)人类生态五大危机:人口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资源危机、能源危机、环境危机。
(2)世界生态危机: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
(3)十大环境问题:人口、粮食、酸雨、污染、荒漠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能源短缺、资源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
(4)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5)可持续发展内容:A 、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B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稳定的社会结构;C 生态:恰当的人口增长,资源开发和污染物排放不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D经济:持续的资源利用和能源供给,使资源的开发不大于资源的再生速度,达到资源的再生利用;(6)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A 可持续、共同性、公正性原则;B 共同性:人类生活在同一地球上,地球的完整性和人类相互依存表现了人类根本利益的共同性;C公正性:代内、代际公正,和环境公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入侵的危害及治理
随着国际贸易、餐饮业以及旅游业等的迅猛发展,由有害生物入侵而引发的各种灾害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有害生物已有400多种,其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多达100多种。
同时新的入侵疫情还在不断突发,近10年来相继发现了三叶草斑潜蝇、西花蓟马等20余种世界危险性与暴发性物种的入侵,平均每年增加1至2种,这些物种的入侵给农林业生产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生物入侵是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被引入新的生态环境,并对新的生态系统、物种及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外来物种。
全球因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美元,我国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有1000亿元人民币,除了经济损失外,其危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加不容忽视。
据研究表明,在全世界濒危物种名录的植物中,大约有35%至46%是由外来生物入侵引起的。
我国已经成为遭受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外来生物入侵途径有四类:有意引进,无意引进,自然入侵,辅助入侵。
其中有意引进是主要途径,我国目前一致的外来入侵植物中超过一半的种类是由于人为引种造成的。
有意入侵是指人类出于观赏、药用、食用、饲料、引种等目的引进新物种,该物种在新生态环境内成长,繁殖并迅速扩散成为优势种群,对该境内的其他种群构成生存威胁。
例如水葫芦,作为观赏花卉从南美引进我国,以后又发现它可作为猪的饲料,并可净化水域重金属元素污染而广为种植,但因为它繁殖能力强、生长迅速,遍布一些河道和湖泊,结果成为恶性杂草。
如大米草曾分别从英国美国作为改善环境植物种类引进我国,最初是为了抵御风浪、保滩互岸。
但因其密集生长,抗逆性与繁殖能力强,导致滩涂生态失衡、航道淤塞、海洋生物窒息致死,因而被称为“害人草”。
与其相似的还有互花米草。
还有90年代云南大理洱海引入13个外来鱼种,定殖后与土著种争食、争产卵场所以及吞食土著种的鱼卵等,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流域,上个世纪70年代末,台湾水产养殖业者将之当成美食引进到台湾,后因其肉质太松而失去市场,养殖户纷纷弃养,将其抛进水沟、池塘,现已成为我国危害水稻等作物的恶性水生生物。
这些入侵种由于被改变了物种的生存环境和食物链,在缺乏天敌制约的情况下泛滥成灾,全世界大多数的有害生物都是通过这种渠道而被引入世界各国的。
无意引进是指物种伴随着进出口贸易、海轮或入境旅游在无意间被引进的。
如航行在世界海域的海轮,其数百万吨的压舱水的释放也成为水生生物无意引进的一种主要渠道。
来自美洲的松材线虫随国际贸易中使用的木质包装传入中国,在江苏、安徽、广东和浙江一带对松树造成严重危害。
中国蟹随远洋船舶进入俄罗斯伏尔加河,其吃掉鱼虾、扯烂渔网、危及拦河大坝的安全,进而威胁到莫斯科河原有的生态平衡。
此外,入境旅客携带的果蔬肉类甚至旅客的行李,都可能成为外来生物无意入侵的渠道。
自然入侵指生物靠自身的扩散传播能力或借助自然力入侵,薇甘菊和美洲斑潜蝇入侵我国便是典型的实例。
辅助入侵主要是由于人类不经意及至恶意行为或自然气候等生存条件变化,造成生物入侵或原有生物疯长,进而威胁生态环境的物种平衡。
外来物种在短时间内渡过适应期,依靠自身的繁殖优势和扩张能力,大量繁殖迅速生长,使自己挤进生态系统并占据重要地位,与当地物种竞争食物,直接杀死或抑制当地物种的生长,严重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打破当地生态系统平衡,最终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
外来入侵物种往往是暴发性的,危害本土生产和生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用于控制其危害、扩散蔓延的代价极大,费用相当昂贵。
例如疯长的水葫芦,它堵塞河道,影响
通航,严重破坏江河生态平衡,每年的打捞费用高达5亿~10亿元人民币,其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00亿元。
生物入侵还会造成疾病流行,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生存。
如我们平常所熟知的疯牛病、SARS、禽流感等疾病,疯牛病和禽流感不仅使养殖业和旅游业遭受巨大挫伤,还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恐慌,sars的危害更加可怕,传播速度飞快,夺去了许多人的宝贵生命,这些外来入侵物种给全世界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我国大部分人对防范入侵生物的意识不强,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因此,政府应通过新闻媒体加强人们对外来入侵生物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全社会的防范意识;国内法律法规不健全,基础设施薄弱,除了完善法律制度外还应该加强各部门的监督工作,建立相应的危机管理机制和快速应急反应体系,加强机构建设,形成多部门协调管理机制。
许多有害生物是通过引种引进的,因此我们要加强引种的科学认证,应对引进的外来生物进行生态风险评估,规范外来生物引进审批程序,加强检疫和阻截,阻止新的有害生物入境,加强对入境的各种交通工具如火车、汽车、轮船和旅游者携带的行李及各种货物无意带来有害生物等。
如何解决生物入侵早已迫在眉睫,需要经过我们不断的努力去建立与健全全面具体的监督管理制度。
我们要凭借着科技创新来重点攻克外来生物入侵机制和危害机理,重点研究外来入侵生物的预防、治理与利用技术,开展综合防治的试点示范,探索外来入侵生物防治的技术模式,为外来入侵生物防治提供支持。
力争逐渐解决生物入侵对我过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