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模式识别在生药鉴别和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模式识别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模式识别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进展模式识别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进展摘要:对模式识别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方法:总结有关化学模式识别、显微图像模式识别及人工神经网络在中药质量评价中应用的研究文献,综述不同方法在该领域中的应用。
结果:到目前为止,红外、紫外、裂解-高分辨气相色谱、GC-Mass总叠加质谱等被应用于中药的化学总特征的表现;基于体视学和计算机图像测试技术的图像定量分析,以及图形生成理论和计算机图形学的三维重建和显示技术被应用于中药组织的体视学参数的确定;误差反传等类型人工神经网络在中药质量评价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结论:化学模式识别、显微图像模式识别、人工神经网络在中药质量评价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化学模式识别;显微图像模式识别;人工神经网络;中药质量评价中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的防治中起注重要的作用。
对于中药质量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以往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并不能完全表现出中药的内在质量。
随着学科的发展,过去被认为是无效的成分如多糖、蛋白等,现在被发现其新的药用活性,所以对中药质量的评价,最好建立在缜密、系统、全面的基础上,结合药理活性等指标,做出综合评价。
模式识别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多种领域,本文即对模式识别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1模式识别的基础原理简介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是一门用计算机代替人对模式,即所研究的系统进行描述,分类和决策的新兴学科。
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多种领域。
应用于模式识别中的数学方法有很多,其中决策理论法(又称统计法)应用的较多。
而结构法(又称句法)应用的相对较少。
统计模式识别技术还可以分成许多类,比如图示法和非图式法等等。
统计模式识别技术主要是根据认输入模式中提取的一组特征,与模板进行对比而实现对所研究体系的描述和分类。
中药质量控制中化学成分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中药质量控制中化学成分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药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特色的民族传统医药,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较高的疗效,对于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然而,由于中药资源的分散性、复杂性和变异性,导致其质量控制面临了极大的挑战。
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是以外观形态、气味、口感等为主,这种方法存在着主观性、难以定量化以及可能存在误判等问题。
因此,开发一种高效、精确、可靠的分析方法成为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任务。
化学成分分析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中药质量检验中。
目前主要采用的化学成分分析技术包括色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法等。
这些技术能够对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高效分离、检测、鉴定、定量和质量评价,为中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中,色谱法是一种基于色谱分离原理的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等。
这些方法可将中药中复杂的化学成分分离出来,并在检测过程中达到高效定量的目的。
而质谱法则是将物质中分子特定的质量谱进行定量和分析的一种方法,常用的质谱法有电喷雾质谱、飞行时间质谱和四级杆质谱等。
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速度和高分辨率等优势,常用于药物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和生物活性成分的鉴定。
核磁共振则是通过核磁共振信号分析样品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常用的有氢谱和碳谱等,这些方法在中药中的研究中广泛应用,可以提供更加准确和清晰的数据。
虽然化学成分分析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已经有了显著的进展,但是在面对中药复杂性和多样化的情况下,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中药中的有效成分种类繁多、含量变化大,需要建立一种全面、独特、可靠、标准化的质量检测方法。
其次,中药中含有很多微量成分,需要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另外,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的成本相对较高,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使该方法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中药的质量控制。
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化学成分分析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研究和应用,探索新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发展适合中药质量检测的标准,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全面有效地保障中药的质量。
复方丹参片含量测定与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复方丹参片含量测定与化学模式识别研究作者:崔新刚王颖莹王新胜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21年第11期【摘要】目的:通过化学模式识别研究,评价复方丹参片的质量。
方法:采用HPLC法对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IIA、丹酚酸B、三七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及人参皂苷Re进行含量测定,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复方丹参片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结果表明不同厂家复方丹参片的指标成分含量存在差异。
结论:化学模式识别为不同厂家复方丹参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HPLC;指标成分;化学模式识别【中圖分类号】R28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21-0062-05Chemic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hemical Pattern Recognition from Compound Danshen TabletCUI Xingang1 WANG Yingying2 WANG Xinsheng31.Luoya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Luoyang 471023,China;2.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Pharmaceuticals,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23,China;3.Luoyang Food and Drug Inspection Institute,Luoyang 471023,ChinaAbstract:Objective The quality of compound Danshen tablets from different manufacturers was evaluated using chemical pattern recognition.Methods The contents of tanshinone IIA, salvianolic acid B, and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 were determined using HPLC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and 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te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using IBM SPSS 18.0 Statistics software and SIMCA-P 14.5 software.Results The results of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amples from the same manufacturer could be clustered into one category. The results of 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te analysis showed the contents of index compounds were different from different manufacturers.Conclusions The results of chemical pattern recognition can offer reference for quality control of compound Danshen tablet.Key words:HPLC;Index Component;Chemical Pattern Recognition复方丹参片系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作用,为《中国药典》2015版收载的成方制剂[1]。
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刘学仁;张莹;何光召
【期刊名称】《数理医药学杂志》
【年(卷),期】2011(024)001
【摘要】介绍化学模式识别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在色谱和光谱数据处理、药物成分分析、定性定量、药物质量评价和控制,中药材真伪优劣评价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常见的化学模式识
别技术,如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法等越来越成为药物分析中
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总页数】4页(P101-104)
【作者】刘学仁;张莹;何光召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冈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所,黄冈,430080;湖北省黄冈市食品
药品监督检验所,黄冈,430080;湖北省黄冈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所,黄冈,43008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13
【相关文献】
1.超声波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J], 王颖;吴丹;马来波;高书宝
2.化学发光新体系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孙秀新;闫国婷;杨宇龙
3.电化学发光在药物分析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J], 李延;张成孝
4.电化学分析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新进展 [J], 张伟丽;牛学良
5.拉曼光谱技术在保健品非法添加化学药物分析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J], 赵璟悠;吴国萍;华炜婕;龚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10-04-15作者简介:刘学仁,男,副主任药师。
专业方向:药物分析和天然化合物的分离分析。
文章编号:1004-4337(2011)01-0101-04 中图分类号:R313 文献标识码:B综 述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刘学仁 张 莹 何光召(湖北省黄冈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所 黄冈430080)摘 要: 介绍化学模式识别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在色谱和光谱数据处理、药物成分分析、定性定量、药物质量评价和控制,中药材真伪优劣评价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常见的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如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法等越来越成为药物分析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关键词: 化学计量学; 模式识别; 药物分析doi:10.3969/j.is sn.1004-4337.2011.01.042化学计量学(Chemometr ic)是研究化学测量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学的新兴化学分支学科,是由数学、统计学、计算机技术和化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其诞生是科学技术发展及相互交叉渗透的必然结果。
化学计量学涵盖了化学量测的全过程,包括采样理论、实验设计、选择和优化实验条件、单变量和多变量信号处理以及数据分析;其研究内容还包括实验设计、过程控制和优化、合理性分析、实验室组织、图书检索和人工智能等。
化学计量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化学测量数据进行分析信号处理,设计和选择最佳测量程序与实验方法,并通过解析化学测量数据,多元校正,化学模式识别,定量构效关系(Q SAR ),数据库及专家系统等,而获得最大限度的化学信息。
自1971年瑞典化学家Wo rd 提出 化学计量学 概念以来,它在实验设计、数据处理、信号解析、化学分类决策及预报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解决了传统化学研究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
近年来,尤其是在药物分析方面,化学计量学提供了不少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越来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化学分析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化学分析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化学分析是在药物研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对药物的成分、结构和性质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为药物研发提供关键的信息和数据。
本文将探讨化学分析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应用,并介绍几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技术。
一、药物成分分析药物成分分析是药物研发的必要环节,它能够帮助研究人员确定药物的组成以及各个成分的含量。
常用的分析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HPLC)、质谱(MS)和红外光谱(IR)等。
HPLC可以高效地进行分离并测定复杂混合物中的成分,而质谱则能够准确地确定药物分子的质量和结构。
红外光谱则可以通过药物分子的振动模式来确定化学键的类型和存在形式。
二、药物结构分析药物结构分析是药物研发中的关键环节,它可以揭示药物分子的结构和组成,以及其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
核磁共振(NMR)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结构分析技术,它可以通过分析药物分子中的原子核的能级结构与跃迁来确定其分子结构。
此外,X射线晶体学也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结构分析技术,它可以通过测定药物晶体的衍射光谱来确定药物的原子排列方式和结晶结构。
三、药物性质分析药物性质分析是药物研发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药物的性质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药代动力学等特性。
热分析技术包括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法(TGA)等,可以用来研究药物的热性质和热稳定性。
此外,溶解度测定和药代动力学研究也是药物性质分析的重要手段。
四、药物质量控制药物质量控制是药物研发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可以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化学分析可以对药物进行质量控制,确保药物符合规定的标准。
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高性能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等,它们能够对药物样品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和分析。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化学分析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通过对药物的成分、结构和性质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为药物研发提供关键的信息和数据。
同时,化学分析也可以用于药物质量的控制,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物分析中的模式识别方法研究
药物分析中的模式识别方法研究当代药物分析中的模式识别方法研究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药物需求的增长,药物分析的研究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模式识别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分析手段,在定性和定量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药物分析中的模式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概述模式识别方法是一种基于数学统计的分析技术,通过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实现对药物样品进行分类、定性和定量分析。
它充分利用了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模型,能够快速准确地对药物样品进行分析,提高药物分析的效率和精确度。
二、原理模式识别方法主要包括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是将相似的药物样品归为一类,不同类之间的样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判别分析根据已有的样品信息,建立分类模型,用于对未知样品进行分类。
主成分分析通过降维处理,将复杂的多维数据转化为少数几个主要成分,以实现对药物样品的分类和比较。
三、应用模式识别方法在药物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药物质量控制,通过对大量样品的分析,建立质量标准,确保药品的质量。
其次,模式识别方法在药物鉴别和溯源方面也有重要应用。
通过对药物样品进行特征提取和匹配,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别出真伪药品和来源。
此外,模式识别方法在药物安全性评估和临床疗效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发展趋势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模式识别方法在药物分析领域的应用不断推进。
首先,随着仪器设备的升级和数据采集的改进,模式识别方法在药物分析中的精确度和灵敏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其次,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将进一步拓展模式识别方法的应用范围和效果。
最后,模式识别方法与其他药物分析技术的结合,如质谱和色谱技术,将促进药物分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结论:模式识别方法在当代药物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通过从大量数据中提取信息,实现对药物样品的分类、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药物质量控制、药物鉴别和溯源、药物安全性评估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分析化学方法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探索
分析化学方法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探索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的提高,药物检测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分析化学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在药物检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分析化学方法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首先,分析化学方法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从药物的研发到临床使用,分析化学方法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分析化学方法可以用来确定药物的纯度、结构和化学性质,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药物临床使用中,分析化学方法可以用来检测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此外,分析化学方法还可以用于药物的质量控制和药物滥用的检测等方面。
其次,分析化学方法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分析化学方法可以提供快速、准确和灵敏的检测结果。
现代的分析化学方法,如质谱法、色谱法和电化学法等,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可以检测到非常低浓度的药物和其代谢产物。
其次,分析化学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多种药物成分。
由于药物往往是复杂的混合物,传统的分析方法往往需要分别检测每种成分,耗时且不实用。
而分析化学方法可以通过改变检测条件和选择合适的分析技术,同时检测多种成分,提高检测效率。
此外,分析化学方法还可以对药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例如,通过检测药物中的有害物质和重金属等,可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副作用。
然而,分析化学方法在药物检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药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给分析化学方法带来了挑战。
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结构,需要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进行检测。
同时,药物的代谢产物也往往具有更复杂的结构和性质,需要开发更先进的分析技术。
其次,药物检测中的样品处理和前处理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由于药物样品通常含有复杂的基质和干扰物,需要进行样品前处理,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此外,药物检测中的数据处理和解释也是一个挑战。
由于药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分析化学方法产生的数据往往庞大且复杂,需要开发合适的数据处理和解释方法。
化学模式识别在生药鉴别和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化学模式识别在生药鉴别和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化学模式识别是一种应用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算法来识别和分类化学样本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对样本中的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和建模,从而实现生药鉴别和质量评价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化学模式识别在生药鉴别和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除了化学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还可以应用于对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
通过建立定量分析模型,可以根据药材中的特定成分的含量来区分不同药材的质量。
例如,对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可以评价不同药材的药效差异。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多元分析模型,将多个化学特征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实现对药材的多指标综合评价。
在生药质量评价方面,化学模式识别可通过对药材中一些特定组分的测定、定量和分析,从而建立药材的质量评价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用于评估药材的真实性、纯度、含量和活性,以及评价其合理性和安全性。
化学模式识别在生药鉴别和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可以对大量的化学数据进行高效的处理和分析,从而实现对药材的快速鉴别和评价。
其次,化学模式识别可以建立复杂的模型,将多个化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提高对药材的识别和评价的准确性。
此外,化学模式识别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灵活的模型构建和参数调整,以适应不同药材的特点和要求。
总之,化学模式识别在生药鉴别和质量评价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药材的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和建模,可以实现对药材的鉴别和质量评价,为药材的保证质量和合理使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化学模式识别在生药鉴别和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化学模式识别在生药鉴别和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化学模式识别是一种基于化学分析方法和数学统计学的理论框架,通过对大量样本的分析和建模,识别出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
在生药领域中,化学模式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鉴别和评价药材的质量。
首先,化学模式识别可以用于生药鉴别。
生药的鉴别是判断一种药材是否符合药典标准并确定其真伪的过程。
传统的鉴别方法主要依靠外观、气味和味道等官能特征,但这些方法往往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结果不够准确和可靠。
而化学模式识别通过分析生药中的化学成分,在大数据的支撑下,能够准确地识别出每种药材的指纹图谱。
通过对这些指纹图谱的比对分析,可以快速判断一种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其次,化学模式识别可用于生药的质量评价。
药材的质量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对于中药来说,往往关系到其疗效和安全性。
传统的质量评价方法主要是通过测定药材的含量和质量指标,然后与药典要求进行比较。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操作繁琐、耗时长、靠经验等问题。
而化学模式识别采用多种化学分析技术,结合数学统计学方法对药材的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可以更全面、客观地评估药材的质量,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化学模式识别还可以应用于药材的产地鉴别。
药材的产地往往与其质量有直接关系,因为不同的环境条件和土壤组成会对药材的化学成分产生影响。
通过建立药材指纹图谱数据库,采集不同产地的药材样本数据,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方法,可以快速鉴别出不同产地药材的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进行质量评价和溯源,确保药材的来源可靠和质量稳定。
综上所述,化学模式识别在生药鉴别和质量评价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通过结合化学分析技术和数学统计学方法,化学模式识别可以准确鉴别药材的真伪和质量,提高生药的质量控制水平,保障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化学模式识别在生药领域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为中药研究和开发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化学方法对药物分析的应用
化学方法对药物分析的应用一、引言化学方法在药物分析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药物的化学成分需要通过各种化学方法来鉴定和确定其质量和纯度。
另一方面,在药物生产中,化学方法能够帮助判断药物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和污染,从而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二、现代化学方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现代化学方法为药物分析提供了更加精确和高效的手段。
其中,质谱分析技术是药物研究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质谱分析技术能够对药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实时和定量检测,同时确定各种成分相对含量和结构。
在药物研发和生产过程中,质谱分析技术可以作为药物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可以用来检测药物中的杂质和污染物。
另外,色谱分析技术也是药物分析领域中常用的手段。
色谱分析技术可以通过分离药物中各种化学成分来检测药物的纯度和质量。
色谱分析技术又可分为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两种。
其中液相色谱具有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和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气相色谱则常用于检测药物中的挥发性化合物。
此外,核磁共振技术也是现代化学分析技术中重要的一种技术。
核磁共振技术可以通过对药物原子核的磁共振现象研究和分析药物中的各种组成成分和化学结构。
三、化学方法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药物研发是一个复杂而艰辛的过程。
化学方法以其精确的分析和定量手段为药物研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
药物提取、分离和纯化是药物研发中的重要环节。
各种化学分离方法,如薄层色谱、纯化和结晶等方法,都可以用于药物分离和纯化工作中。
此外,现代药物研发过程中的高通量筛选技术也需要化学方法的支持。
比如合成大量的化合物并通过化学分析来筛选活性和选择性契合的药物化合物。
化学方法还可以用于药物相容性和安全性研究中。
药物相容性研究主要考察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化学反应,并在药物开发的早期就评估药物可能出现的相互作用和化学反应。
药物安全性主要是针对纯度、稳定性、毒性和刺激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化学方法则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从如结构、重量、元素分析、不纯物分析、有机物中杂质分析等方面进行药物质量控制和化学快速分析。
分析化学检测技术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分析化学检测技术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农药残留问题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和应用各种先进的分析化学检测技术,以提高农药残留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检测技术,它能够对样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精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GC-MS技术的原理是将样品中的化合物通过气相色谱分离,然后通过质谱仪进行检测和识别。
这种技术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农药残留分析领域。
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是另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检测技术,它与GC-MS类似,但是适用于不易挥发的化合物的分析。
LC-MS技术的原理是将样品中的化合物通过液相色谱分离,然后通过质谱仪进行检测和识别。
这种技术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农药残留分析领域。
三、光谱技术光谱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性分析方法,它可以通过样品对光的吸收、散射、发射等特性进行分析和鉴定。
在农药残留分析中,常用的光谱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拉曼光谱等。
这些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不需要特殊的样品处理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农药残留分析领域。
四、生物传感技术生物传感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材料对目标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的技术。
在农药残留分析中,常用的生物传感技术包括酶传感技术、抗体传感技术等。
这些技术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操作简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农药残留分析领域。
总结起来,分析化学检测技术在农药残留分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不断创新和应用先进的分析化学技术,科学家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检测和分析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分析化学检测技术仅仅是解决农药残留问题的一部分,还需要从源头上加强农药的管理和监控,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健康。
化学分析技术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
化学分析技术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随着药物的广泛使用,如何保证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化学分析技术的应用可以真实地反映药品的成分和化学性质,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探讨化学分析技术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
一、基础分析技术在药品检测中,基础分析技术是不可或缺的。
其中包括色谱分析、质谱分析和核磁共振分析等。
色谱分析是通过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将混合物分离开来的方法。
通过色谱分析,我们可以分离出药品中的各个组分,并测定其含量。
质谱分析利用药品分子的质量和药品化学反应的产物,可以确定药品中各组成的相对分子量,从而确定药品的化学成分。
核磁共振分析在药品检测中也有广泛应用。
核磁共振分析是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现象的分析技术,通过测量样品中的核磁共振信号来测定物质的化学成分以及分子结构。
二、生物分析技术除了基础分析技术外,生物分析技术也在药品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包括酶联免疫测定、荧光免疫测定和蛋白质电泳等技术。
酶联免疫测定是通过药品与特定抗体结合,并且与酶标记的抗体反应来确定药品成分的测定方法。
荧光免疫测定也是一种免疫测定技术,它基于药品和荧光标记物的结合,荧光标记物的荧光可以通过药品的含量而被测量。
蛋白质电泳是测定药品中只骨架分子量和分子组成的方法,这对于药品的分子结构研究有着重要作用。
三、手持化学分析仪近年来,手持化学分析仪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这种化学分析仪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药品的成分和化学性质。
手持化学分析仪主要通过对药品的表面进行激光扫描来确定药品的成分和化学性质。
手持化学分析仪的优点是速度快、准确性高,同时可能需要很小的取样量,所以它在现场药品检测中应用广泛。
四、结论通过化学分析技术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我们可以真实地反映药品的成分和化学性质。
这些应用有助于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公共健康。
随着技术的进步,化学分析技术将会在药品检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化学分析技术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化学分析技术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药物滥用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药物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化学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快速、灵敏度高、检测性能可靠的分析方法成为了现代药物检测的核心。
本文主要介绍化学分析技术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成果。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液相相互作用分离、分析药物的分析技术。
近年来,HPLC技术在药物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HPLC法不仅可以针对生理性、药理学和毒理学的实际需求,定量测定中药常用检测指标成分,而且能够有效检测几乎所有化合物,包括抗生素、荷尔蒙药物、毒品和突变原、化学药物、次生代谢产物等,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实际应用中,HPLC技术积极应用于药物安全检测,各类药物残留分析,细胞代谢产物分析等方面,在上述应用中远远超过常规检测方法。
如研究员们使用HPLC技术针对奥利司他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毒代谢分析、代谢产物的鉴定,并研究了分子水平的代谢效应。
在药物代谢、膳食纤维和缓释剂等进行清洗验证、提取纯化和分解中露出了强的HPLC应用价值。
二、质谱技术质谱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化学、生物学、药学等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
其中质谱技术被广泛应用在药物检测领域,如毒品检测、生物样本中药物残留检测等。
利用质谱技术可以分析药物的化学结构,从而确定药物的各种特性,如分子量、化学结构和化学性质等。
另外,质谱技术还可以检测药物的代谢产物,加深了我们对药物代谢的认识。
三、熔点测定法熔点测定法是一种常规的化学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药物检测领域。
该方法通过测定药物的熔点以确定药物的纯度。
药物在不同温度下的熔点对纯度的影响,药品合成质量评估当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四、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测定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该技术常用于麻醉药物、可卡因、苯丙胺等毒品的检测中。
其主要优点是分离效果好、分离速度快、灵敏度高,可以测定多种组分。
化学生物学技术在药物靶标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化学生物学技术在药物靶标鉴定中的应用研究药物靶标鉴定是药物研发的重要环节,它的主要目的是确定一种化合物作用的分子、细胞或生物组织中的靶标,并为药物的优化和药效评估提供支持与依据。
随着化学生物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化学生物学技术被应用到药物靶标鉴定中,为靶标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推动了药物研发的进程。
一、化学生物学技术简介化学生物学是化学和生物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机制。
化学生物学技术是在化学和生物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高通量筛选、化合物合成、靶标鉴定、蛋白质工程等方面。
在药物研发中,化学生物学技术广泛应用于靶标鉴定、药效评价、药物代谢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环节。
二、化学生物学技术在药物靶标鉴定中的应用1. 质谱技术质谱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可用于检测化合物与蛋白质的结合或反应。
质谱技术可通过质谱成像分析、质谱分析和质谱测序等方法,完成化合物与蛋白质结合位点的定位和识别。
在化学生物学技术中,质谱技术广泛应用于靶标鉴定、新药发现和药效评估等方面。
2. 基因组学技术基因组学技术是研究生物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学科。
通过基因组学技术,可获取一些特定靶标的DNA序列信息,并推断靶标结构和功能。
在药物靶标鉴定中,基因组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新靶标发现、靶标结构预测和靶标同源性分析等方面。
3. 细胞组学技术细胞组学技术是研究细胞层次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学科。
通过细胞组学技术,可获取细胞内不同分子的定位、分布和相互作用信息,从而推断药物的作用靶标。
在药物靶标鉴定中,细胞组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细胞信号通路和细胞代谢通路等方面。
4. 光学成像技术光学成像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成像方法,可对生物体内分子和细胞进行三维成像。
通过光学成像技术,可对化合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时产生的荧光和显微镜成像等进行分析,从而定位和识别药物作用的分子和细胞。
光学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活体荧光显微镜、原位药物筛选和生命物理学等方面。
分析化学检测技术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分析化学检测技术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不可或缺。
然而,农药残留问题却给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带来了严峻挑战。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平衡,准确、灵敏地检测农药残留至关重要。
分析化学检测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在农药残留分析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常见的分析化学检测技术1、色谱技术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它适用于分析挥发性和半挥发性的农药残留。
通过将样品气化后进入色谱柱进行分离,再由检测器检测,能够实现对多种农药的定量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于那些热稳定性差、不易气化的农药,高效液相色谱则是更好的选择。
HPLC 利用液体作为流动相,能够有效地分离和检测极性、大分子的农药残留。
2、质谱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将气相色谱的分离能力与质谱的定性能力相结合,GCMS 可以提供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检测结果。
不仅能够准确测定农药的含量,还能通过质谱图对农药进行结构鉴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类似于 GCMS,LCMS 联合了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适用于分析更复杂的样品基质中的农药残留,是一种强大的定性定量分析手段。
3、免疫分析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ELISA 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等优点。
它可以快速筛选大量样品中的农药残留,但在准确性和定量能力上相对较弱。
免疫传感器:将免疫反应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免疫传感器能够实时、在线检测农药残留,具有快速响应和高灵敏度的特点。
二、分析化学检测技术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步骤1、样品采集与前处理样品采集:需要遵循科学的采样方法,确保所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
例如,对于农产品,要从不同的地点、批次进行采集。
前处理:这是关键的一步,目的是去除杂质、提取和浓缩目标农药。
常见的前处理方法包括溶剂萃取、固相萃取、凝胶渗透色谱等。
2、检测分析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根据农药的性质、样品基质的复杂程度以及检测要求,选择最适合的分析化学检测技术。
化学方法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化学方法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生物医学研究一直是人类探索和改善健康的重要领域。
而化学方法作为一种关键的科学技术,在这一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化学方法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体系的本质,从而更好地理解疾病,并且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探讨几种化学方法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1. 质谱技术质谱技术是一种能够分析化学物质结构和组成的方法。
其中,质谱图谱是指利用质谱技术所得到的质谱数据的图谱。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利用质谱技术可以得到复杂分子结构的信息,因此质谱图谱已经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
例如,科学家利用质谱技术研究人类血液中的蛋白质组成,从而发现某些疾病的标志物,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 光谱学光谱学是利用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方法。
由于生物体系中存在众多复杂的分子结构,光谱学的应用也成为了生物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如,在生物体系中,荧光蛋白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
科学家们通过对荧光蛋白的光谱分析,可以精确地研究蛋白的结构变化以及与其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3. 化学成像化学成像是一种既定的技术,可以在生物体系内直接观察化学过程的发生以及分子分布和交互方式。
这些信息对于了解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利用化学成像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研究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从而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例如,在肿瘤研究中,已经成功地利用化学成像技术研究了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之间的差异,从而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更准确的依据。
4. 分子合成分子合成是一种利用化学方法合成人工分子的技术。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利用分子合成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合成一系列具有特定功能分子,这可以在发展新型药物时提供帮助。
例如,近年来,有研究报道利用分子合成技术,成功合成了多种抗癌化合物,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尽管化学方法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着许多挑战。
例如,生物体系中的分子结构非常复杂,因此对于化学方法技术的要求非常高。
基于化学模式识别结合灰色关联度法的鲜地黄药材质量评价
基于化学模式识别结合灰色关联度法的鲜地黄药材质量评价徐杰;姚晓璇;黄梦婷;黄瑶;潘玲;张正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
【年(卷),期】2024(26)1
【摘要】目的:构建基于化学模式识别和灰色关联度法的鲜地黄药材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为鲜地黄药材整体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不同产地的32批鲜地黄药材样品,测定各批样品中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梓醇、地黄苷D、铅、镉、砷、汞、铜含量与指纹图谱,采用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法对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HCA和PCA均可将32批鲜地黄药材分为4类,但无明显产地聚集现象;指纹图谱中峰1~3、9、10的峰面积及总灰分、浸出物、梓醇含量是体现各产地鲜地黄药材质量差异的主要指标;32批鲜地黄药材灰色关联度为0.036~0.042,灰色关联度差异为0~13.89%,综合质量差异不大。
结论:化学模式识别结合灰色关联度法构建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分析结果客观、科学、准确,可用于鲜地黄药材质量的综合评价。
【总页数】11页(P18-28)
【作者】徐杰;姚晓璇;黄梦婷;黄瑶;潘玲;张正
【作者单位】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广东省中药配方颗粒企业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1
【相关文献】
1.基于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评价不同产地睡莲花药材质量
2.基于UPLC指纹图谱、灰色关联度分析及化学模式识别的土茯苓质量评价研究
3.UPLC法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及化学计量学评价不同产地枳壳质量
4.基于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对狗脊药材的质量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化学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化学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医药研究中的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化学生物信息学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它将化学、生物学和信息学相结合,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分子生物学和化学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为药物研发和医疗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从分子模拟、药物设计、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方面阐述化学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1. 分子模拟分子模拟是化学生物信息学方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通过计算机模拟分子的结构、性质和相互作用,可以为药物分子设计、药效评价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在分子模拟中,常用的方法有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和量子力学计算等。
分子对接通过预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筛选出潜在的药物靶点和候选化合物;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模拟分子在生物体内的运动状态,用于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与代谢规律;量子力学计算则可以精确地预测分子的结构与性质,为药物设计提供精准的依据。
2. 药物设计药物设计是化学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医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它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优化新型药物分子,加快药物研发的速度和降低成本。
在药物设计中,通常涉及分子模拟、药物筛选和结构优化等过程。
通过分子模拟和分子对接技术,可以快速筛选出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化合物,避免大量实验的盲目性和耗时性;而结构优化则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式,针对药物分子的构象和活性进行优化,提高药效和减少毒副作用。
3. 基因组学基因组学是研究整个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它的发展为医药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生物信息学方法。
在基因组学中,常用的化学生物信息学方法包括基因序列分析、基因组比较和转录组学以及蛋白质组学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并加速新药研发的过程。
通过基因组比较可以发现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差异和同源基因,为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通过转录组学可以在整个基因组水平上研究基因的表达模式和调控网络,从而发现与疾病相关的基因表达异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模式识别在生药鉴别和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摘要:化学模式识别是物以类聚,同类或相似的样本间的距离较近,不同类的/样本间的距离应较远。
这样可以根据各样本的距离或距离的函数来判别、分类,并利用分类的结果预报未知。
模式识别属于多变量数值分析方法,它是借助于计算机来揭示隐含于事物内部规律的一种综合技术,是用现代分离分析检测方法对中药材或药品样本中的有机或无机的药用化学成分进行检测,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关联检测数据阵,确定可用于样品质量控制的模式,通过上述方法进行整体分析、分类和描述来对未知样本进行识别。
关键词: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矩阵、空间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是一门用机器代替人对模式即所研究的事物进行分析、描述、判断和识别的技术[1]。
它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识别出某个样本与哪一种模式(样本)相同或相近,即在一定的度量和观测的基础上把待识别的模式划分到各自模式类中。
模式识别可分为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统计模式识别和基于语法的结构模式识别。
统计模式识别是目前最成熟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以完成识别过程的方式而论,模式识别又可分为两个系统:有监督学习系统和无监督学习系统。
有监督学习系统要运用一组已知其类别的样本进行训练(或学习)获得分类准则,再利用准则来判别未知模式所属的类别。
常用的方法有: SIMCA法(Simple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简单分类法)、Bayes判别、逐步判别分析(Step-wise discriminate analysis, STEPDA)、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等。
而无监督学习系统则是把模式划分到目前为止仍然未知的类别中,即无须预先知道模式所属的类别。
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聚类分析的方法。
如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模糊聚类分析(Fuzzy clustering analysis)等。
化学模式识别(chemical pattern recognition)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模式识别方法于60年代末被引入化学领域。
它建立于一个十分直观的基本假设,即物以类聚,同类或相似的样本间的距离较近,不同类的/样本间的距离应较远。
这样可以根据各样本的距离或距离的函数来判别、分类,并利用分类的结果预报未知。
模式识别属于多变量数值分析方法,它是借助于计算机来揭示隐含于事物内部规律的一种综合技术[5]。
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DA)等方法。
按照有没有训练可以划分为有监督的模式识别方法(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和无监督的模式识别方法(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前者是事先规定分类的标准和种类的数目,通过大批已知样本的信息处理(称为/训练或/学习)找出规律,再用计算机预报未知[6]。
如贝叶斯(Bayes)线性判别法、Fisher判别法、线性学习机、最近邻近(KNN)域判别法、SIMCA分类法等。
后者与前者相比,其模式识别问题中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无监督模式识别问题中,只有一大批样本,事先没有规定分类标准,也没有规定分成几类,却要求通过信息处理找出合适的分类方法并实现分类。
如聚类分析(clustering analysis)法、析因法(factor analysis, FA)、图形分类法等。
化学模式识别是用现代分离分析检测方法对中药材或药品样本中的有机或无机的药用化学成分进行检测,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关联检测数据阵,确定可用于样品质量控制的模式,通过上述方法进行整体分析、分类和描述来对未知样本进行识别。
此方法综合了中药材或中药制剂内各种化学成分的整体信息,能够更准确、更全面、更科学的对中药材及其制剂进行质量评价[7],在对大批量样品进行鉴别分类时,其快速、准确的特点尤为突出。
目前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所采用的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波谱分析、光谱分析和色谱分析所测得的各种数据,常用的分析方法有:紫外光谱法(UV)、红外光谱( IR)、薄层色谱法(TLC)、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质谱分析法、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液相色谱/质谱(LC/MS)等,随着研究的深入,核磁共振法、X射线衍射法、分子生物学方法(DNA指纹图谱)和各种新型的联用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质谱/质谱(HPLC/CE-MS/MS)、等离子光谱-质谱(ICP-MS)等[8]也应用于中药指纹图谱的构建并可能为中药的化学模式识别提供更多的信息。
模式识别技术在中药分类和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聚类分析法(cluster analysis,CA)聚类分析是按物体以类聚的原则研究事物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在用聚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根据每个分类对象(样品)的性质和分类的目的选定若干指标(变量),并测出所有的指标值,将得到的结果列为一个数据矩阵,这个样本资料就是聚类分析的出发点[9]。
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相似程度大小把样品归类。
聚类分析可分为系统聚类法和动态聚类法。
系统聚类法是目前最流行的方法,一般用聚类图表示出来。
系统聚类法分类比较准确、客观,在中药质量的评价中,较为常用。
但是当样品个数大时,就比较费事,而动态聚类分析可解决这一问题。
它主要采用迭代法的思想,先给一个粗糙的初始分类,然后用某种原则进行调整,直至分类比较合理化。
最常用的聚类方法包括系统聚类方法(hierarchical clustering method, HCM)、k均值聚类法、模糊聚类法、最优分割法、图论方法中的最小生成树等方法[10]。
其中系统聚类法和k均值聚类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系统聚类法的基本思想是在各自成类样本中,将距离最近的样本并为一个新类,计算新类与其它类的距离,直到所有的样本并为一类;k均值聚类法是一种动态聚类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假设一个分类数目k,任意选取k个点作为初始类聚点,逐个计算其它样本与k个类重心之间的距离,选取距离最小者将其并人该类,再重新计算各类的重心,并以该重心为新的凝聚点,直到每个样本都被归类。
聚类分析法在中药的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方面:有王文清[11]采用聚类分析法对不同产地的大青叶质量的化学模式研究研究,实验采用RP-HPLC法定量分析国内10个不同产地大青叶样品中邻氨基苯甲酸、丁香酸、腺苷,靛玉红4种指标成分的量,用雷达图评价指标成分平衡分布,按其质量等级划分为5类。
陈玲[12]采用HPLC对12个不同产地的厚朴进行了定量分析。
以往的研究工作证明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是厚朴药材的主要有效成分,试验以厚朴酚、和厚朴酚为考察指标,用系统聚类分析对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建立了对厚朴药材辨识的新方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LL,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其峰面积,外标法计算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
所有样品聚类分析结果和传统分析结果一致,表明所选指标是合理的[13]。
齐静静[14]利用电喷雾质谱(ESI-MS)法建立龙胆质谱指纹图谱,研究其中代表性裂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ESI-MS规律。
采用甲醇超声法提取龙胆中裂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在正离子方式检测模式下直接进样,应用一级全扫描质谱建立其特征图谱。
运用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图谱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秋季龙胆样品的聚集程度优于春季龙胆样品,根据春季、秋季药材样品的差异。
裂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在二级质谱中易发生脱水、乙酰基、葡萄糖基等。
电喷雾质谱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均符合要求,且具有特征性强、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等优点。
结果表明,质谱指纹图谱可对春季、秋季药材样品不同采收期进行区分;利用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对代表性裂环烯醚萜苷成分分析,归纳总结此类化合物的裂解规律。
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是对多变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的一种线性投影判别方法,是在不明显减少有用信息的前提下,将高维空间压缩到低维空间的模式分类方法[15]。
PCA的基本思路是以一种最优化方法浓缩量测数据信息,使数据矩阵简化,降低维数,寻找少数几个由原始变量线性组合的主成分,以揭示数据结构特征,提取基本信息。
就是最佳综合简化多变量的大量数据。
实质是提取原始变量共性的信息。
其基本含义为利用特征分析的数学方法从数据阵求取特征值和特征矢量。
方法是转换原变量,使少数新变量成为原变量的线性组合,同时新变量应尽量表征原变量的结构特征,而不丢失信息[16]。
以少数综合变量取代原始的多数变量,提供有关数据结构的基本特征,可用坐标图显示其内在特性,有利于帮助学生解释、理解、判别量测数据和聚类,提高分析的可靠性。
主成分分析法按以下顺序进行:(1)确定原始指标体系;(2)建立标准信息矩阵;(3)求相关矩阵、特征值;(4)求累积方差贡献率并确定主成分数;(5)计算主成分特征向量矩阵、因子载荷系数矩阵和标准化主成分得分;(6)计算各样本对象在主成分上的得分;作出Z1-Z2(第 1 和第 2 主成分)平面图,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
主成分分析法通过薄层色谱分离、指纹图谱等方式进行中药品种分类和质量评价。
周漩[17]等人以主成分分析法对人参皂苷在6种不同展开剂下的薄层色谱保留行为进行分析,并由分析结果选择色谱分离机理互补的两展开剂,优化人参皂苷的薄层色谱二维分离。
赵宇[18]等人对不同产地的枳实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类研究。
其方法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获得枳实样品的色谱指纹图谱,利用主成分分析投影显示法对K-均值聚类分析所得的结果进行验证,建立起了枳实的识别方法。
赫炎[19]等人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建立虎掌南星饮片HPLC指纹图谱的定量标识。
通过主成分分析技术,在信息量最小的原则下对图谱数据进行压缩,获得1~2个可以反映全部信息的综合数据,以定量表达。
此法为饮片质量标准建立和炮制过程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连用,用于中药质量评价中。
李士博等[2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品种、产地和规格大黄的蒽醌类、有机酸类的含量,应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进行化学模式识别。
从主成分分析可知,样品排序时综合了总蒽醌、有机酸类含量,排序在前位,总蒽醌、有机酸酸类含量高,排序在后位的总蒽醌、有机酸类含量降低。
从聚类分析可见,也是根据总蒽醌、没食子酸、儿茶素的含量进行归属,不难发现,聚为同类的样品在主成分分析中排序基本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