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古代诗歌四首(一)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一课主要介绍了四首古代诗歌的背景和内容。
这四首古代诗歌分别是《古风·无言独上西楼》、《七步诗》、《鹅》和《闻笛》。
《古风·无言独上西楼》是一首描写古代豪杰壮志豪情的诗歌,作者通过描写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自己无畏艰险、追求理想的精神。
《七步诗》是一首描写历史上著名的秦始皇与嬴政公主的故事的诗歌,通过描写秦始皇七步成诗的情节,表达了秦始皇聪明才智、胸怀壮志的形象。
《鹅》是一首描写古代饮酒赋诗文化的诗歌,作者通过描写饮酒征调、壮志豪情的场景,表达了自己豪情壮志和对时代的向往。
《闻笛》是一首描写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诗歌,作者通过描写听到笛声引发的哀思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之悲。
通过学习这四首古代诗歌,我们可以了解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抒情手法,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情感的营养。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解析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古代诗歌四首1、《观沧海》曹操(两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3、《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古代诗歌四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主题
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写作特色
情景交融,词语准确传神。
讲授新课
2.思考题:
想像一下“潮平两岸阔受?
讲授新课
四、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元代著名戏曲作家。
讲授新课
三、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人。
讲授新课
旅客要走的道路啊,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船在江水上前行。潮水上涨,与岸平齐,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船帆悬于桅杆。当残夜还未消退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满怀思念的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的鸿雁啊,拜托你把信儿捎带到洛阳那边。
讲授新课
作家作品简介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不久即跳出宦海,退隐田园,写出许多“叹世”之作。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梁梦》等杂剧共15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四大家。并写有小令、套数二白余首,后经人辑入《东篱乐府》。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在他的作品中,最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音”。这些评价,并非溢美之辞。
讲授新课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1、第一首:《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文解读: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意为:向东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看苍茫的大海。
海面水波荡漾,山岛高高地耸立着。
东:向东,往东;临:到达,登上;以:连词,来;沧海:大海,这里指渤海;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竦峙:耸立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意为:(山岛上)树木郁郁葱葱,各种草类长势很旺盛。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
丰茂:茂盛;茂密;萧瑟:拟声词,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洪波:巨大的波涛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意为:璀璨的日月星汉不停地运行,好像是从大海里起落的。
(真是)幸运极了,让我用诗歌来抒发我的志向吧。
行:运行;若:如同,像;星汉:银河;至:达到极点;志:心意,志向2. 第二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文解读:标题解读: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译文:在柳絮落尽、子规啼叫的季节,听说你被贬为龙标尉,路过五溪。
杨花:柳絮;子规:布谷鸟,又称杜鹃;龙标:指王昌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译文: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夜郎的西边。
与:给予;夜郎:地名,怀化境内3. 第三首:《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文解读: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清平调·其一》——宋代:辛弃疾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絜输,嗟尔远道之人。
\ 胡为乎遗却少年事,他年会取寻常差。
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以及常见修辞手法2.学会课内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手法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四首古代诗歌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古代诗歌的结构(用典、对仗、排比、押韵等)2.准确读懂课内的诗歌3.有感情地诵读出四首古代诗歌教学难点1.学生对一些生僻的成语、用典理解能力不足2.押韵的理解和表达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用PPT展示古代诗歌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
2.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小诗或歌词,是否有哪些编排模式和修辞手法。
学习新课(25分钟)1.教师将四首古代诗歌在PPT上展示,学生朗读出诗歌,然后老师讲解古诗的背景和意义2.老师指导学生分析结构特点,并解释其中较为复杂的用词。
3.分组讨论,每组精读一首古诗,并在课前准备课后分组朗读以及剧情表演。
课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根据课文,出题检测学生的课文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2.根据语言表达练习,提出一些押韵的练习。
总结(5分钟)1.总结学生在今天学习过程中的易错点和问题,进行梳理。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或点评,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经典名著。
课后作业1.整理今天上课的笔记2.按照分组分派的任务,整理出小组的诵读稿3.选择本课中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进行背诵。
总结这堂课的核心是学习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常见修辞手法、掌握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手法,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能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四首
文学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高度表达,古代诗歌作为文学的精粹,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情感的抒发。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所选的四首古代诗歌,包括《登鹳雀楼》、《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和《望庐山瀑布》。
这些诗歌描绘了古人对大自然、历史和人生的独特感悟,反映了古代诗人的艺术造诣和情感内核,也传承着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
让我们从简单的了解开始,逐步深入探讨这四首古代诗歌。
从《登鹳雀楼》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王之涣对壮美景色的赞叹和对历史变迁的沉思;而李白的《静夜思》则表现出诗人对孤寂夜晚的感怀和对故乡的眷念;孟浩然的《早发白帝城》和《望庐山瀑布》则分别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壮丽与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
这些诗歌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古代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学情感和智慧启迪。
对于这四首古代诗歌,我个人的理解是,它们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和对世界万象的独特体验。
诗人们以娓娓动人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壮美和历史的变迁,同时也借以抒发了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和追求。
尤其是在《静夜思》中,诗人通过短小精悍的文字,将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叹诗人的才情和情感的深刻。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所选的古代诗歌四首,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我们打开了思想与情感的另一扇门。
通过品读这些诗歌,我们能够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能够在当下汲取渊源,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希望我们能够在文学的海洋中,发现更多的美好和智慧,感悟更深的人生意义。
古代诗歌作为我国文学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是诗人对世界的倾诉和对内心情感的表达,它们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为我们提供了领悟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启示。
在《登鹳雀楼》中,王之涣以壮美的景色和悠远的历史为背景,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万物变迁的感慨。
诗人通过描绘壮丽的风光和历史的瑰宝,展现了对过去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憧憬。
他的文字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和智慧,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一、曹操《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整体感知】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
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诗歌主旨】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整体感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白话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初中语文(七上)古代诗歌四首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反思
古代诗歌四首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反思一、说教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四首之一,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学生对本诗的掌握较好,对诗的内容、情感、特色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对借景抒情这种写作手法理解还不够全面。
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分不清,还要加强训练。
在教学中,朗读自然非常重要,我还是让学生注重把语调的变化与情感联系。
不过,在这首诗中我还让学生比较了理解诗句文化内涵前后朗读的方式,以及把三个版本的诗歌放在一齐朗读,体会情感的不同。
学生从中再一次体会到了这短短诗句背后的强烈的情感。
为了让学生理解诗意,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的环节:1.通过以优美的语言启发想象、多种朗读、演演评评等手段,让学生在听、读、说、演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2.紧扣古诗特点,把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落到实处。
从抓字词的翻译,抓词序的排列,抓句与句之间的衔接,来提高学生组词造词、遣词造句和语言表达能力。
3.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除了让学生背诵古诗以增加文化的积累外,更需要向学生讲明其精要所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对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尤为重要。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古体诗一:《登高》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古体诗二:《赵客缦胡缨》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楚体诗一:《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晴明小院闲窈窕,新蘸斗染又画桥。
天也妒嫉白了日,月也舒懒腰藏钩。
唐体诗一:《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准确朗读《古代诗歌四首》中的诗歌,并理解诗歌写作背景。
2.学生能通过简单的语境推测生词意义,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学生能通过诗歌对比分析,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之间的区别。
教学重点1.理解和朗读《古代诗歌四首》中的诗句,包括古体诗和楚体诗。
2.掌握简单的语境推测生词的方法。
3.利用对比分析方法,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之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1.初步理解楚体诗中的意境和抒情,比较难以理解。
2.理解和演读唐体诗中抒发思乡之情的内容。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学生先预习教材中的四首古代诗歌。
2.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查找字典,查询不认识的单词,包括生僻字。
新课讲解1.教师重新通过课本投影和黑板,展示《古代诗歌四首》中的四首古代诗歌,让学生正确朗读诗句,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诗歌内容。
2.在讲解通过字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以及“飒沓如流星”的意义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
3.通过上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中不常见的词汇,如:“缦(màn)”和“胡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教师让学生对比分析不同体裁的诗歌,如楚体诗和唐体诗之间的区别,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于古代诗歌的理解。
课后作业1.学生需要准确背诵《古代诗歌四首》中的所有诗句,并能就语言和意境返思它们背后的文化价值。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观沧海》【作者】曹操【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朝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观沧海》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四首古代诗歌分别是:
1.曹操的《观沧海》:这是一首描绘大海景象的诗歌,以“东临碣石,以观沧
海”开篇,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壮志凌云的豪情。
2.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是一首七绝,表达了诗人对好
友王昌龄被贬谪的同情和慰藉,以及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以准确的语言和精练的
笔触,描绘了冬末春初时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
等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4.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是一首小令,也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
诗
人以多种景物并置,描绘出一幅秋郊夕照图,表达了诗人漂泊的凄苦愁楚
之情。
这四首古代诗歌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特点,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古代诗歌四首在七年级语文书中我们要学习哪几首古代诗歌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古代诗歌四首,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古代诗歌四首(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唐代: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版本一)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版本二)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版本三)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版本四)译文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注释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
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
通:一作“遇”。
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
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
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古代诗歌四首(二)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宋代: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那通:哪)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作者】曹操【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朝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篇二】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1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第一课时《观沧海》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第一课时 《观沧海》
3.文体知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 曲等。 唐 代 以 前 出 现 的 较 少 格 律 限 制 的 诗 体 叫 古体 诗 。 如 本 课 的《观沧海》。唐朝新出现的绝句、律诗叫近体诗。如本课的《次 北固山下》 和 《钱塘湖春行》。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 言律诗两种; 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
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就可以看出 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 曹操在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下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 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当时又正是秋风萧瑟 之际,他的心情一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曹操将自己这种昂扬奋 发的精神融入诗中,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 雄浑苍劲的风格,因而成为一篇优秀的诗作,流传千古。
5.背景链接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他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 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 年),乌桓攻破幽州, 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 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 上征伐乌桓。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 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
五、板书设计
六、拓展延伸 请你搜集几句有关“胸襟”“抱负”“志趣”的诗句。 【交流】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 楼记》)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 逢席上见赠》) ⑤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古代诗歌四首
合作探究
3.这首小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这首小令寄情于物,通过对众多自然景物的 描写,抒发了羁旅天涯的游人的凄苦愁楚之情。
迁移拓展
(1)请你搜集几句有关“胸襟”“抱负”“思乡”的诗句。 【交流点拨】①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岳阳楼记》)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合作探究
2.哪些诗句最能体会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 情描绘大海的? 【交流点拨】(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 其里。 (2)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在踌躇满志的时候, 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 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合作探究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是 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 效果? 【交流点拨】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创造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 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联想日月星辰这些 自然界伟大的景象,全离不开大海的怀抱。想象奇特,胸怀 开阔,渗透着诗人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发的精神。展现 了诗人力挽狂澜重建天下的雄心,塑造了自我豪气盖世的英 雄形象。
奇特想象 虚景 博大胸襟 宏伟意境
板书设计
领联:恢弘阔大之景 颈联: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尾联:思乡之情
首联:旅途奔波之意
次北固 山下
借景 抒情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
激情导入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
3.“ 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 , “谁家”为什么不是 “家家”? 【交流点拨】 说 “ 几处 ” , 可见不是 “ 处处 ” ;说 “ 谁 家 ” , 可见不是 “ 家家 ” 。因为还是初春季节 , 这里的 “早”和“新”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莺和燕连成一幅完 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 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就会引起人们的一种乍 见的喜悦。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诗歌篇章,包括了四首古代诗歌作品。
以下是《古代诗歌四首》中的四首诗歌和简要介绍:
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这首诗描写了登上鹳雀楼之后,眺望远方的美景,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传统文化来表达对国家的美好祝愿。
2. 《静夜思》 - 李白
这是李白最为著名的一首诗,表现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
以简短神秘的表达方式,寄托了作者异乡漂泊的思念之情。
3. 《望岳》 - 杜甫
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岳阳楼的景色和历史背景的思考和留恋之情。
4. 《静夜思》 - 唐代诗人白居易
与李白的《静夜思》同名,但内容不同。
这首诗以别具一格的节奏和自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深夜思念亲人的情感。
这些古代诗歌作品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和思念,展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美和独特之处。
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诗歌,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寄托吉祥美好的文化传统。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1)
朗读诗歌
观 沧 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找一找美景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象? 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诗中写到的景物 实写
海水、山岛 —— 宽阔、威严 树木、草 —— 生机勃勃 风、波 —— 苍凉、宏大
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汉 族,河东晋阳(今山 西太原)人,。盛唐 著名边塞诗人,被后 人誉为“七绝圣手” 。
读诗品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 “杨花落尽子规啼,”除了暗示“王昌龄左迁 ”的时令,还有什么表达效果?结合意象“ 杨花”、“子规”说说你的理解。
写景 抒情
3.为什么作者会起思清晨江上行舟,当残夜未全消褪之时,一 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 露春意。时光流逝,岁月无情,怎能不叫身在 “客路”,时当岁末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 现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积极 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历来为脍炙人口、“形 容景物,妙绝千古”。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总写 实 写 想 分写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李白,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陇西成纪(今甘肃天 水)人。他是我国文 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 义诗人,与杜甫齐名, 世称“李杜”,还有 “诗仙”之称,著有 《李太白全集》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曹 操
创作背景
本诗选自《曹操集》(中华书局2012年版),是曹操 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乌桓是当时北方大患,在公 元207年,曹操大破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 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九月,当时正是秋风萧瑟 之际,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写 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起到押韵、完整诗歌的作用,没有实际含义。
高频考点,要记住哟!
1、表现诗人胸襟之宽广的句子是哪句呢? 2、诗人发挥极大想象句子是哪句呢? 3、诗人看到的实际景色的句子是哪句呢? 4、本诗有夸张的修辞手法吗?是哪句呢?
请动动脑找到这首诗中诗人在观海时看到的实实在在的景色?
景色:大海、山鸟、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观的观字统领全篇,“沧海”就是大海的意思,题 目清晰明了的交代了作者要做的事情。
题目《观沧海》
同学们,透过诗句,你们仿佛“观”到了什 么?
美点鉴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描写了诗人观海的具体地理位置是碣石山。(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写实际的景色。用海、山岛、百草等衬托(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写的虚拟景色。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宽阔的气概。(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诗人面对萧瑟的秋风观看大海辽阔、波涛汹涌等没有感伤,也表现 了诗人广阔的胸襟。
同学们请你闭上眼睛描述一下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仿佛看到了大海的苍穹与壮阔,我也感受到曹操的 霸气。也感受到了曹操胜利归来,站在碣石上聆听 大海的涛声,傲世天下,想建功伟业的远大抱负。
写出了树木、百草生机 勃勃的繁荣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古代诗歌四首(一)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古代诗歌四首(一)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代: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版本一)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版本二)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版本三)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版本四)
译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注释
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
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
通:一作“遇”。
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
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
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古代诗歌四首(二)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宋代: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那通:哪)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注释
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
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
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
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
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
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徘徊:来回移动。
为:因为。
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那得:怎么会。
那:怎么的意思。
清如许:这样清澈。
如:如此,这样。
清:清澈。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古代诗歌四首(三)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代: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错喜欢一作: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放过一作:放出)
译文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注释
①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②莫言:不要说。
③赚得:骗得。
④空喜欢:白白的喜欢。
⑤拦:阻拦,阻挡。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古代诗歌四首(四) 过故人庄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注释
⑴过:拜访。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庄,田庄。
⑵具:准备,置办。
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
黍(s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⑶邀:邀请。
至:到。
⑷合:环绕。
⑸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
这里指村庄的外墙。
斜(xiá):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⑹开:打开,开启。
轩:窗户。
面:面对。
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⑺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
把:拿起。
端起。
话桑麻:闲谈农事。
桑麻:桑树和麻。
这里泛指庄稼。
⑻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
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⑼还(huán):返,来。
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
就,靠近,指去做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