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崇实文化 奠基幸福人生
以传统文化浸润幸福人生
以传统文化浸润幸福人生作者:暂无来源:《教育家》 2017年第14期以传统文化为引领,打造动静相宜的课程体系传统文化教育不是空中楼阁,必须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落地生根。
恰逢北京市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学校对市、区新课程计划实施文件进行了深入学习,认识到新课程计划的落实要注重学科内、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关注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
同时,课程改革赋予了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构建自己的特色课程体系提供了可能,也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寻找到了坚实的落脚点。
于是我们梳理了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课改精神,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校内外资源,对三级课程进行了重新整合和架构,构建了“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润学生幸福人生三级课程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润学生幸福人生”为核心目标,将课程划分为“养心”“养形”两大功能,围绕育人目标构建“崇德、启智、健体、尚美”四个维度,涵盖40余门学科(包括必修课22门,选修课21门)的课程体系。
崇德是核心——推崇优秀品行,提高道德素质;启智是关键—启迪学生智慧,唤醒沉睡潜能;健体是保障——练就健康体魄,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尚美是目标——以美辅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在美育中实现人的和谐发展。
学校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自身发晨,通过构建以学生终身受益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营造学校传统文化氛围,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教育需求,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多策并举,深入落实传统文化教育分级推进,系统整合学校以三级课程为载体,全面落实传统文化教育,确定了“分级推进与系统整合”的策略。
分级推进。
即课程分级与学段分级相结合,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落实。
一是课程分级,分为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各有侧重。
二是学段分级,根据学生发展需求,明确传统文化分层目标。
系统整合。
一是学科内整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开展具有学科特点的传统文化学习实践活动。
二是学科间整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体验感知传统文化。
传承国学经典 涵养幸福人生
传承国学经典涵养幸福人生作者:宋中江来源:《教育家》 2018年第42期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
”近年来,我校始终把“ 传承国学经典,涵养幸福人生”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结合《山东省中小学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研究与实践指导书》中的若干意见,创新教育活动的形式,丰富教育活动的内容,使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教育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
经典诵读,恒久坚持营造环境,沐浴经典。
学校通过校园广播选放经典诗词诵读,无论学生走在校园的哪个角落,经典名句名篇总会萦绕耳边。
学校的文化墙上悬挂的《弟子规》《论语》《百家姓》《千字文》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展板,让学生举目皆能学习国学经典。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学校结合每月的黑板报主题,在黑板报醒目的地方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图书架上陈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供同学们阅读。
建立团队,校本研究。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要提高学习效率,就要精心选择学习内容。
学校充分利用语文教师的专业优势,组建了传统文化校本研究团队。
通过查找资料,对各级传统文化教材、课程标准要求必背篇目等资源进行整合,认真梳理,研发了1—6年级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保证各个班级有序开展传统文化教学。
《“趣·乐·情”传统文化校本教材》把六个年级的内容有机融合,循序渐进,形成了一个序列。
其中“古诗吟唱”模块,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特点,每个年级精选4首旋律优美的古诗进行吟唱,每学期学习2首古诗歌曲,“古诗配画”课程,每个年级精选6首古诗,让学生学习给古诗配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相得益彰,培养学生对中国画和古诗词的鉴赏力,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国学传承文明文化浸润人生
龙源期刊网
国学传承文明文化浸润人生
作者:王春梅任丽琪
来源:《教育家》2019年第02期
黑龙江省鸡西市园丁小学是鸡西市教育局直属小学、省级标准化学校。
学校秉承“为每一名学生富有个性、健康、全面发展奠基,为每一名教师自主、专业、多元发展搭建平台,让师生共同体验成长的快乐”的办学理念,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构建“大尝试教育”体系,取得显著成果。
学校先后获全国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尝试教学示范学校、省级师德先进集体、省科研先进单位、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将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把国画、甲骨文、武术、国学经典等作为校本课程教学重点,走出了一条具有园丁风格的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精致化的传统文化教学之路。
学校开发了《园丁小学国画基础练习》《园丁小學国画创作练习》《诗词诵读》《甲骨文书法》系列教材,选用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国学经典》等系列教材,构建了科学的校本教材框架体系。
采取“分层设计、自主选择”的编班原则,形成了“金字塔式”艺术课程结构,采用“感知—欣赏—实践—展示”的“传统文化四步教学法”来推广传统文化校本课程,通过建立艺术成长档案袋、设立艺术特长展示板、开展“国画之星”“国学之星”“武术之星”“书法之星”累积评选等活动,激发学生不断进步的内动力。
两年一届的艺术节、全员参与的集体现场绘画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师生艺术修养不断提高,参加国际以及国内省市各类比赛屡获大奖,学生在各项比赛中获奖千余人次,学校成为鸡西市唯一的少儿国画活动培训基地。
实施文化立校 滋养幸福人生——山东省宁阳县乡饮中心学校“和美
基础教育参考·2019/21坐落于泰山脚下,毗邻孔子故里曲阜的山东省宁阳县乡饮中心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农村寄宿制学校。
得益于齐鲁文化的浸润,学校实施文化立校战略,致力于促进师生获得幸福体验和共同成长,探索出了一条“和美教育”之路。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泰安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等二十多项荣誉。
一、更新教育观念,建设和美课程更新教育观念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先导,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
在学校,学生的幸福感主要源于学校生活,而教师的幸福感主要来自学生的爱戴感、教学的胜任感、探究的新鲜感和成功的愉悦感等。
鉴于此,学校努力探究提升师生幸福感的途径与方法,积极探索“和美文化管理”。
“和美”中的“和”代表和谐,“美”代表“美好”。
“和美教育”指通过整合、协调各种教育资源,营造舒心、愉悦、适宜的教育环境,让师生在快乐学习与共同成长中发现美、认识美、体验美、创造美。
学校提出“和谐共同体,和美一家人”的共同愿景,确立了“把学校办成教师和学生最向往的地方”的办学理想,以“人本、个性、和美”为核心理念,坚持“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教育原则,精心打造学校“和美教育”文化,形成了“正心至和,励行尚美”的校训、“和谐、尚美”的校风、“和悦、立美”的教风与“和乐、共美”的学风。
在坚持国家课程方案的基础上,学校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了校本化实施,并自主开发了德育校本课程,突出“整合+特色”,构建了“和美课程”体系。
面对性格、兴趣、个性各异的生命个体,学校启动实施了“七彩1+1”工程。
“七彩”是指校本课程涉及的红色德育、橙色体育、黄色乡土教育、绿色科技教育、青色语言教育、蓝色心理教育和紫色艺术教育七大领域。
学校通过这七大领域点亮学生的七彩童心,成就学生的七彩生活。
“1+1”包括:实施“1加1”工程,开发校本课程,即每位教师除教学本专业的一门课程之外,再根据个人专长申报开发一门校本课程;采取“1选1”措施,实施校本课程,即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每学期至少选择一门自己喜欢的校本课程进行学习;搭建“1展1”舞台,评价校本课程,即每位学生至少在学校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四大节日中展示一项校本课程所学技能。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稿子
《文明新风吹开幸福之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位领导,各位乡亲父老:大家好!我是咱们淄川区委宣传部组织的“家风、村风、行风”建设宣讲团的一名成员,我们来自各行各业,我是一名学校的老师。
我今天坐在这里就是想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我们的传统文化知识,如有讲的不好或者不对的地方,还请在座的各位多多指正。
我们今天宣讲内容的题目是《文明新风吹开幸福之花》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
今年的3月26日,淄川区委组织召开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专题报告会”,会上我们的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洪涛同志他是这样说的:他说,我们在全区开展“三风”建设,目的就是让优秀传统文化接地气、进家庭、入人心,促进全区社会风气持续向好。
要把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把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工作生活当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
并要求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者、宣传者、推动者。
新风即我区开展的“家风,村风,行风”建设,那幸福呢?幸福又是什么呢?幸福,是偎依在妈妈温暖怀抱里的温馨?幸福,是依靠在恋人宽阔肩膀上的甜蜜?幸福,是抚摸儿女细嫩皮肤的慈爱?还是幸福,是注视父母沧桑面庞的敬意?幸福到底是什么?幸福是一个谜,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
我的理解就是,一个家庭一家人坐在一块其乐融融,和和睦睦,健健康康;勤劳本分,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与人为善;家庭成员各尽所能,积极向上,儿“成龙”女“成凤”,即家庭幸福。
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儿女“成龙成凤”,是指长大成人,并不一定非得是什么领军人物,干出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掌握劳动技能,凭借自己的勤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创造财富,赢得回报。
完美的幸福,完美的家庭谁不喜欢,谁不憧憬向往呢?成就幸福的关键是什么?成就幸福的关键是以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为支撑,即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
实施幸福德育成就幸福人生
实施幸福德育成就幸福人生王建忠幸福观是人生观的一部分,一个人具有怎样的幸福观,将会直接影响其理想信念的树立。
为培养具有正确幸福观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宁阳县复圣中学提出了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构建“学生成长新途径”为核心任务,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根本途径,增强学生成长幸福感为最终目标的“幸福德育”理念。
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幸福的人,必然是守规矩、有理想追求、负责任的人。
我校的幸福德育理念就是建立在养成教育、励志教育、责任教育的基础之上,为每个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人人成就幸福人生。
一、嚴抓养成教育,培养守规矩的人。
古人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人类社会的规矩很多,但主要的有两类:道德和法律。
道德可谓是自律,是人们在长期生存发展中形成的一种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法律是他律,是通过强制手段让人们共同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
一个人的行为一旦超出了道德的范畴,就进入了法律的范畴,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学校的校规校纪既有自律的范畴,也有他律的范畴。
学校党委一班人顶层设计学校文化,深挖传统文化即复圣文化的精神特质,对由理念文化、标识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等要素组成的复圣文化赋予时代内涵。
学校建立微善社学生志愿者服务组织,开展日行一善活动。
进行“传统文化”表演,把《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大学》、《道德经》等经典篇目改编成“表演剧”、配乐朗诵,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传统文化的思想神韵,强化传统美德感召力。
人人撰写幸福日志,写收获,写幸福感受,每日三省吾身,天天都有提高。
学校经常性开展交通法规、《刑法》等法律法规教育,聘请法制副校长作法制报告,和县检察院合作在校内建设了法制教育基地,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学校从高一年级开始着力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制定计划的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健身习惯、节约习惯、守纪习惯、思考习惯、劳动习惯、安全自护习惯十大习惯的养成,习惯一旦养成,终生受用无穷。
二、抓好励志教育,培养有理想追求的人。
构建快乐校园 奠基幸福人生1
构建快乐校园奠基幸福人生——承留实验小学2011年工作总结承留实验小学现有十七个教学班,教师37名,学生834人,其中住宿生284人。
近年来,承留实验小学在市教体局和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三名工程”为抓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我校以济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狠抓学生素质提高,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现总结如下:倡导阳光体育运动,为师生快乐成长奠定基础三年来,我校首先积极落实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号召,与新课改相结合,开发了校本课程花样跳绳。
以花样跳绳作为突破口,在学校开展“花样跳绳”进课堂群众性体育活动,使学生养成了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达到提高体质的目的。
把“构建快乐校园奠基幸福人生”作为学校的新时期办学理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全员参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全方位宽领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其次,阳光体育理念深入全体师生心灵,我校积极响应“济源市第四届阳光体育与健康同行”长跑的号召,在全班师生中间开展“晨跑、午操、晚跳”活动,组织全校师生每天早8:00集体跑操。
中午集体课间操,下午第二课堂活动集体跳绳,很好的锻炼了师生体魄。
在今年承留镇中小学生首届运动会上,我校十人跳大绳获全镇第一,单人跳小绳获全镇第一,踢毽第一,五二班朱怡宁跳远全镇第一、王玉坤跳远、铅球全镇第一,镇田径运动会总分第二,六年级王淑杰代表镇参加市运动会获第三的好成绩;在济源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派出了十五名选手,分获跳绳第二、踢毽第四的好成绩;在第二届承留镇教职工登山比赛中,我校贾述武老师勇夺老年男子组第一、赵虹老师女子组第二的好成绩;如今,我校教师贾述武老师、李修梅老师、杜红卫老师每天早上早早起床,晨跑来校,中年骨干教师王小趁老师每天晚上参加集体舞健身,李谦主任、姚春盖老师、李春光老师每天坚持骑自行车锻炼,参加飞体健身,可以说,锻炼在我校已慰然成风。
师生们是越炼越有劲,越跑越精神,相信这道流动的风景线会因为时间的积累而更精彩。
以“善文化”引领生命成长 为师生幸福生活奠基
以“善文化”引领生命成长为师生幸福生活奠基作者:鹤岗市兴安三校来源:《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2年第07期鹤岗市兴安三校创建于1975年,教学班14个,在校生658人。
多年来,学校以“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为教工幸福生活添彩”为办学理念,以“学会学习、懂得感恩、强身健体”为办学目标,以“善的教育”为办学特色,以“一轴两翼、一个亮点、一条主线”统领学校各项工作。
学校先后荣获省师德先进集体、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校、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文明校园,市精神文明单位、精神文明标兵单位、素质教育十佳学校、平安校园、先进家长学校、科研先进集体等称号。
一、明确“善的教育”精神内涵,让“善的种子”在校园落地生根善的含义。
中华民族传统经典文化核心内涵之一,具有美好、善良、擅长、友好等意,具有深刻的伦理学、哲学和社会学内涵。
善的教育。
善的教育就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启发、引导、教育全体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具有知善、向善、乐善、扬善的精神品质。
学校精神。
我们充分挖掘了相关文化积淀,提炼出“拼搏、奉献、包容、求真”为学校精神,三校精神本质上是水的精神,“水精神”的核心即是“善”,所谓“上善若水”。
二、构建“善的教育”操作系统,让“善的秧苗”在校园茁壮生长1.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突显善的教育特色以“善的教育”为主题的学校文化:整合课内外课程资源,利用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善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知道并理解“善”的意义和内涵,提高道德实践活动的实效。
以“善的教育”为特色,建设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学校以“做善事”和“善做事”为出发点,研究实施班级文化建设、楼廊文化建设、少年宫社团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认星争优系列活动、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传统节假日活动等,把活动作为善的教育的有效载体,在活动中彰显“善的教育”。
2.在学校环境建设中,渗透善的教育内涵“五美五福”的楼廊文化。
课程融入文化,文化滋养特色——新华实验小学“幸福童年教育”特色文化总结
27
示 范 学 校 成 果
3.
整合资源,推进“儿童自然科学院”基地建设。
28
自然资源
校内
儿童自然科学院
场地资源 其他资源 课程校本 化实施 评价
公园资源 校外 社区资源 家庭资源
3.
整合资源,推进“儿童自然科学院”基地建设。
(2)实践体验,探寻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路径。
29
《农村小学体验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
新福娃
2.
以德育人,完善“新福娃”德育课程体系。
11
“五节一月”
体育节 绿色生活节
读书节
科技节
艺术节
民族精神月
2.
以德育人,完善“新福娃”德育课程体系。
12
2.
以德育人,完善“新福娃”德育课程体系。
13
2.
以德育人,完善“新福娃”德育课程体系。
14
2.
以德育人,完善“新福娃”德育课程体系。
15
课本剧《小老鼠》
读书
儿歌串烧
读书节
做人 明理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3.
整合资源,推进“儿童自然科学院”基地建设。
16
“儿童自然科学院”既是学校的组织 机构,也是学校的课程体系,还集中 体现了学校的文化追求。
“基于长江生态资源 的儿童自然科学院的
“儿童自然科学课程
开发研究”
“儿童自然科学院的
运作模式的研究”
课程融入文化,文化滋养特色
——新华实验小学“幸福童年教育”特色文化总结
01
愿景规划,奠基幸福人生
目 录 CONTENT
02
课程引领,搭建幸福基地
03
包容开放,打造幸福教师团队
绽放积极生命奠基幸福人生
龙源期刊网 绽放积极生命奠基幸福人生作者:韩雪来源:《教育·校长参考》2018年第11期辽宁省凌源市第四初级中学基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基于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引领,在校园内实施幸福教育。
多年来,我校树立“积极主动改变命运、信心信念决定人生”的信念,积极发展幸福教育,倾力打造“人人成人、人人成才、人人精彩、人人幸福”的美好校园。
打造积极文化,建设幸福校园我校的校园文化锁定“绽放积极生命、奠基幸福人生”的目标,精心谋划,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书香校园、幸福家园”。
步入校园,松柏与梧桐交相辉映,古诗词文化墙、英语文化墙与宣传橱窗相映成趣。
教学楼墙体“绽放积极生命、奠基幸福人生”、实验楼墙体“绽放精彩、创造幸福”鎏金大字尤夺人眼,昭示着幸福育人的宏伟蓝图。
橱窗内幸福工作精彩瞬间展示版面彰显着幸福育人的精彩、快乐和收获。
楼梯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持之以恒、无坚不摧”等励志名句,中厅展板上的学生承诺、挑战、风采、视角、榜样等专栏,办公室“做幸福教师建幸福课堂”,教室里“七彩绽放幸福成长”,教室门玻璃上“写青春、绘人生、行天下、筑梦想”等心言誓语,所有一切似雨露般滋润着校园。
创建德育课程,感悟幸福教育德为幸福之根,厚德才能营造幸福地、体验幸福和享受幸福。
我校幸福教育以德为本,创建“七彩绽放幸福成长”德育成长课程。
整堂课由学生组织,通过自查、自评、自省”的方式,采用“分享、激励、启迪”的途径,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总结、展示、激励、表扬、建议、反省、提升。
该课依据七彩内涵将课程设置为七个环节:橙色——成长展示,红色——团队风采,青色——将帅点评,紫色——幸福之光,金色——摘星揽月,蓝色——心灵港湾,绿色——希望之翼。
课上,学生对一周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对掌握的才艺进行展示,对改进的行为和提升的品格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内容包括卫生、纪律、兩操、活动、就寝、就餐、礼仪、责任等各方面。
崇文尚德打造幸福教育,丰盈灵魂成就幸福人生
崇文尚德打造幸福教育,丰盈灵魂成就幸福人生发布时间:2023-05-31T08:50:38.19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498期作者:殷俊勇[导读] 在这里,我们有充分公平的规章制度,不偏袒、包庇任何人,也绝不吝啬赞美任何人,这是幸福教育的基本保障。
为了更大地取得幸福教育的自主发展,我们积极改革创新,摸索出适合我校的管理模式即项目式管理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成就师生也是幸福的一大源泉。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崇文中学252000摘要: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立足学校实际情况,积极进取,改革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依靠全体教师的团结奋进,崇文中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学校致力于打造幸福教育,强化德育理念,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实现了华丽转身。
关键词:素质教育幸福德育一、幸福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冠县崇文中学以“点亮崇文,成就人生”为办学精神,以“文育人,德塑人”为核心的文德教育办学理念,以期达到“让每个孩子成为拥有才华且灵魂丰盈的人”的幸福目标;积极打造“幸福”的校园生活环境,形成“幸福”的师生关系,成就“幸福”教育。
在这里,我们有充分公平的规章制度,不偏袒、包庇任何人,也绝不吝啬赞美任何人,这是幸福教育的基本保障。
为了更大地取得幸福教育的自主发展,我们积极改革创新,摸索出适合我校的管理模式即项目式管理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成就师生也是幸福的一大源泉。
学校积极开展各类评选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提升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能力、增强自信心,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
幸福教育在于和谐的师生关系,我校抓好“和谐互助式”课堂教学改革打造智趣课堂,教师解放了出来,成为课堂的参与者而不是主持人,进一步和谐了师生关系,更加激发了学生爱师乐学的积极性。
最后,幸福教育还在于创造舒心的教育环境。
为了提升学校文化氛围,学校以“德”文化和“文”文化两条文化主线构建了“文德”文化大格局。
“文”文化,引领每位师生崇尚文学、崇尚文化、崇尚文明;“德”文化,通过德才兼备、德润人生、德艺双馨来完善人格。
关于传承优秀文化,涵养家国情怀的领导致辞稿
弘扬优秀文化,培育家国情怀
我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这是我们民族的瑰宝。
传承和弘
扬优秀文化,涵养家国情怀,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一座国家的基石。
只有通过不断的传承、弘扬,才能保证文化的传承不断,文化的发展不止。
我们要善于从文
化中汲取营养,学习采纳其中的有益的思想和伦理道德,培养良好的
道德品质,提高自我修养,传承好家风、家训。
家是最小的社会,家风是最基本的礼仪。
涵养家国情怀,要从小
事做起,从家庭做起,培养自己和下一代的文明和优良道德,做到严
格要求自己,宽容他人的思想品质。
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实践教育,切实增强道德自觉和责任感,将爱国、敬业、诚信、友爱等优良品质
融入日常行为中,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
让我们携手共进,在弘扬传统文化、涵养家国情怀的道路上不断
前行,为我们的祖国、为我们的文化、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出更
加美好的未来。
成就幸福人生的根基
《成就幸福人生的根基》序杨宗荣东关小学是高密市一所走过60多年光辉历程的老校、名校。
近年来,该校践行“用文化凝心聚力,靠学研富脑修身”的管理理念,以“成就幸福人生的根基”为办学目标,以实施“理念创新、科研带动、质量立校、特色强校”为发展思路,大力推进教研文化建设,探索并形成了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反映学校文化底蕴、体现学生发展方向,具有很强创新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若干“教改模块”,尤以“三一教育”、“六字教学法”、“三六生活教育”三大系列受到学生和家长欢迎,被国家、省、市级新闻媒体频频推介,在潍坊市重大教育教学问题研究奖、政府教学成果奖、教育教学创新燎原奖评选中屡获一等奖,进一步擦亮了东关小学的品牌,提升了学校的社会美誉度。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原校长、山东省特级教师张玉芬多年的不懈追求、率先垂范和潜心耕耘。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告诫教育工作者:“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精神生活。
”他还说:“我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
”“千尺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一棵大树长成参天栋梁,是从它最底部的根开始的;没有发达的根系做基础,一切都无从谈起。
小学教育属“小”,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积累深厚人文素养、夯实未来人生幸福基石的最重要的阶段。
张玉芬校长这本《成就幸福人生的根基》的专著,就是她和同事们深入开展创新教育理念,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生动展示,是东关小学蓬勃发展,向着不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境界阔步前行的极好写照!如何将“成就幸福人生根基”的理想变成学校每一位师生的自觉行动,是决定教改能否成功的关键。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看到,张玉芬和她的同事们既有系统规划,又有小目标设计和配套操作办法。
学校从2007年开始实施“三一”教育,要求师生“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说一口纯正的英语,写一手规范的文字”,加强机制建设,推出推进举措,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师培训来提高教师的普通话、书写、英语口语水平;以训练为主线,采用课练十分钟、作品展示激励、小品童谣演练、亲子互助等方法,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积极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读本和《学海泛舟》《金苹果英语》《校园童谣》等校本课程,促使学生“三一”素养从量变到质变;以评价为保障,以激励为导向,采用“考级”制,对普通话、英语、书写的学习效益及时评价,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主题教育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
主题教育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作者:张真善来源:《山西教育·管理》 2016年第12期张真善近年来,阳城县第二小学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实践,充分解放学生,让学生寻找适合自我发展的路径,通过主题教学、主题活动、主题评价等一系列教育改革,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得到了社会、家长的认可。
一、主题文化,点燃学生成长的希望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体现着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办学思想。
我校努力以经典书香为核心,使校园文化成为一盏灯,照亮学生心田,指明师生前行的方向;努力使校园文化成为一本书,让师生慢慢去品读,细细去理解,不断去践行。
1.环境文化,润物无声。
校园里,目标宗旨文化引领学生明确人生目标。
“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学习型、和谐型、信息型、创新型校园建设目标,一训三风(即:校训——心拥快乐,智赢未来;校风:——与书为友,与乐同行;教风——博学修涵养,乐教启智慧;学风——书香蕴雅趣,乐学成良习),激励学生终生与好书为友、与圣贤同行,积极进取。
走廊里,经典书香文化呵护学生书写诗意人生。
蒙学经典、国学经典图文并茂、脍炙人口,给学生以文雅诗化的感染;《三字经》《弟子规》等朗朗上口、意义深远,给学生以和谐教化的启迪;名著简介、名人读书例展,书香浓郁、哲理丰富,给学生以榜样的示范;中外名校推荐介绍特色鲜明、理念先进,激发学生奋发学习、天天向上的动力。
过道中,习惯养成文化告知学生好习惯养成从小做起,坚持磨炼方可成功。
教室内,古代名人书画、名言警句洋溢着诗情画意。
板报栏每周必读、今日必背、诗文赏析、诵读心得,为师生营造出一个宁静空明的精神家园;星级评价栏内读书红星、诗意绿星、完美金星激励着每个学生争读经典,争塑诗意人生。
2.评价文化,催人奋进。
语言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发展的快乐。
“你真有毅力,无数次坚持改错,终于做对了,老师很佩服你。
”“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建设美丽校园文化 奠定幸福人生基石
建设美丽校园文化奠定幸福人生基石一所好的学校,学校要有自己的文化。
没有了文化,学校就没有了灵魂。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独特精神风貌的体现,是师生素质和学校办学品质的综合反映,是学校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近年来,我校秉承“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办学理念,以“关注生命、发展个性、和谐至真”为办学宗旨,以“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发展”为办学目标,精心建设美丽校园,努力做到“阳光少年”“幸福教师”“特色学校”共生共荣,和谐发展。
以底蕴深厚的文化理念引领人学校文化理念的构建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
面对我校实际,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进步”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是师生进步的内动力。
经过反复研讨论证,我校确立了以“每天进步一点点”为核心的文化理念,并以此为师生成长进步的励志口号。
“每天进步一点点”,其实质是“进步教育”、“成功教育”。
“每天,进步,一点点”,在不动声色中酝酿成功的故事,更多的提倡:只要认准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
我们不求完美无缺憾,只求日日在进步。
“每天进步一点点”不羡慕别人的富足,也不抱怨自己暂时的不成功,向自己挑战;“每天进步一点点”是追求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有效;“每天进步一点点”,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有所进步,这就是好的;“每天进步一点点”,先从可能做起,贵在每天坚持,长此下去一定会成功!我校“星级少年”评比方案中设立的“进步之星”就是基于这个理念为学生设立的一个平台,让孩子们在这个平台上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使孩子们在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上不断地获得成功,在不断地获得成功中不断地体验快乐,在不断体验快乐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强信心,在信心不断增强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以人文生态的环境文化熏陶人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我们先塑造环境,环境再塑造我们”。
只有让校园每一处景观、文化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方能使得师生在这样的环境间得到熏陶,也只有这样的熏陶才是根深蒂固的。
我校从打造“人文生态的校园环境”入手,深刻挖掘、提炼、梳理学校精神理念,建设打造美观、高雅、和谐的学校环境文化。
实施幸福教育,打造幸福校园,奠基幸福人生
实施幸福教育,打造幸福校园,奠基幸福人生淮师附小本部校区三年发展规划一、校区发展现状分析(一)学校沿革及其基本情况年,淮南师范附小恢复创办,即现在的本部校区,并直接归属淮南市教育局。
年月,经淮南市第五十次市长办公会议批准,整合原市直机关小学成立淮师附小洞山校区(保留法人单位实体,人财物均相对独立,和淮师附小实行一体化领导)。
年月,山南校区、广弘城校区作为分校正式招生。
目前,以本部校区为带动,四校区联动发展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已经形成。
本部校区现有教学班个,在校学生人。
不计派往其他校区的教师,现在岗教职工人,教师学历合格率。
(二)校区发展的优势分析分析本部校区的发展优势,既需要立足于我市乃至更大范围内小学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也要注意与其他校区的比较,准确定位校区位置与作用。
总的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本部校区教师相对稳定,教师平均工作年限年,平均年龄接近岁,年龄结构基本合理。
其中高级职称比例为,工作五年内新任教师比例。
各学科的专家型教师及骨干教师齐整。
这样的教师队伍,有利于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有利于教育创新与改革。
.校园核心价值观逐步建立在以人为本、发展至上的办学理念的统领下,随着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结合学校多校区的发展实际,我们在近年来响亮地提出了幸福教育的办学口号,并随之调整了办学目标、办学追求、培养目标以及教风、学风、校风和校训,但是我们淮师附小本部校区多年来的办学实践凝聚而成的以附小精神、教师誓词、放心在附小工程目标为基本内涵的校园核心价值观却始终没有改变。
附小品牌的创建和附小的进一步发展,依然要靠校园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学校制度建设日益规范学校管理的现代化是以制度化建设为基础的,本部校区有着良好的制度文化环境。
一校四区运行的管理制度,都是立足于本部校区制订的,契合本部校区实际,并为本部校区师生所认同。
一切以制度为准绳,遵守制度,慎守公德,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积极、向上、和谐的工作环境,保证了教育教学各项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办内涵发展学校为生命幸福奠基
办内涵发展学校为生命幸福奠基杏坛小学承名于教育先贤孔子讲学的圣地,肩负着教育先贤思想传承及教育创新的使命。
学校以“为生命之幸福奠基”为办学理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明确教育理念,创新办学思想〔一〕理念浸润史书载:“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
”孔子带着学生垒土筑坛,环植以杏曰:“银杏多果,象征着弟子满天下。
树干挺拔直立,象征弟子们正直的品格。
果仁能吃,又可入药治病,象征弟子们学成后可以有利于社稷民生,此讲坛取名杏坛。
”我校把“银杏精神”归纳为:象征厚积薄发的耐性和毅力;象征不求回报的付出和奉献;象征努力扎根的稳健和踏实;象征饱经风雨的坚韧和毅力。
明确学校教育理念——为生命之幸福奠基。
小学教育犹如种植一棵棵银杏树苗,需要培植者的用心栽培,需要养护者的耐心呵护,需要从各处吸收营养,最终使小树成长为参天大树。
设计校园“桔祥物”——将孔子所倡导的“仁”“德”“礼”“智”四方面行为基准与白果的颜色和外形相结合,并加以拟人化,设计成为4个活泼可爱的外星人形象,分别是:仁小美〔仁爱友善〕、德乐乐〔品德超群〕、礼小萌〔谦和有礼〕、智多多〔机智过人〕。
四个桔祥物寓意着将儒家思想与现代教育有机整合,引领学生茁壮成长,桔祥物将陪伴学生渡过幸福的小学生活。
学校教育理念浸润在杏坛师生的一言一行间,浸润在教学活动里,浸润在学校管理的全过程,影响着杏坛每一个人的工作、学习和成长。
〔二〕开放办学杏坛人汲取先贤孔子的教育智慧,肩负着新时代的教育责任。
杏坛小学翻开大门开放办学,先后与香港东华三院鹤山学校结成姊妹校,相互学习交流;与省内学校共建,并连续几年承当影子教师培训基地任务;与沈阳大学合作,做研究生培训基地;与鲁迅美术学院合作,为学生提供专业的书画教学。
厚重的文化底蕴,开放的办学思想,加之杏坛人勇于为教育开展担当的社会责任感、深谋远虑的整体设计,助推学校内涵开展。
二、探索德育工作方式,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学校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每一个活动和细节中,创新德育活动载体,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校园文化应为学生们今后的幸福成长奠基
62·EDUCATOR文/宋欣园 彭瑞敏校园文化应为学生们今后的幸福成长奠基——对话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学校是什么?它不能成为工厂,不能成为军营,也不能成为争名夺利的竞技场。
学校的环境要宽松,氛围要和谐,文化要积极,师生们的心灵才会舒展。
为引领学生遇见幸福,成为栋梁之才,夏青峰校长及北京中学的老师们循着梦想延展的方向前行,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底蕴深厚的学校文化与充满活力的育人模式。
如今,这所与首都同名的中学正在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打造具有北京气质的“大气、开放、现代”教育品牌,努力让学校成为播种幸福、聚集思想、使精神得以升华的地方。
走近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听他如何用教育提醒幸福。
记者:北京中学自诞生之日就受到社会瞩目。
承载着民众诸多期望也意味着承受社会对学校各方面建设提出了较高要求的压力。
作为学校的掌舵者,如何让这所与首都同名的中学彰显出独有的气质?夏青峰:北京中学是经北京市政府批准,由朝阳区政府创办的一所公办完全中学,于2013年9月2日正式开学。
学校成立两年多以来,致力于探索教育规律,积累教育教学的新经验,着力打造一所具有北京风格、中国气质与世界胸怀的现有关领导为北京中学授牌代学校。
如何办好京味儿教育,如何让这所与首都同名的中学彰显出北京气质让人们存有更多的期待。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让学校教育来引领学生幸福成长应该成为办学过程中的独有的气质。
以一种“慢”心态办教育,克服浮躁,超越功利,不让眼睛只盯在“奖牌”上,不让教育失去原有的温度,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教育带来的幸福。
基于这样的考虑,北京中学以“享幸福人生,做中华栋梁”为育人目标,在先期办学阶段选择重点创建学校文化,致力培育学校文化的种子,积极形成民主自由而又理性法治的校园文化,让校园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打造文化,让世界因我更美好记者:目前,诸多学校都在全力打造校园文化,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千帆竞渡,力求谋得一席位。
北京中学如何构建校园文化以增强核心竞争力?夏青峰:何谓文化?“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
传承国学构筑师生幸福人生
传承国学构筑师生幸福人生辽宁省辽阳市文圣路小学校长沈世欣一、为什么要传承国学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正在遭受社会、生态、心灵三大危机的折磨与威胁。
心灵危机主要表现在伦理道德沦丧,人心越来越坏。
如何解决人的道德缺失问题,东西方各个国家纷纷寻找各种途径。
西方国家文化核心价值观是竞争—斗争—战争;(二战以后局部战争不断发生)东方文化以中国为代表,其核心价值观是仁爱—互爱—大同。
竞争有他的长处,然而,竞争最大限度地刺激了人的自私自利性,这是它的短处。
而中国文化的长处是互助,互助是人类进化的原则。
互助对于克服自私自利性,促进人的进化和社会和谐起着决定性作用。
正因为如此,1988年七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探讨人类社会发展问题,会议在宣言中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到2500年前孔子那里去学寻找智慧。
”我校位于辽宁省辽阳市衍水河畔西侧,地处文庙公园,大部分学生都在公园附近居住,他们时刻出入公园,目睹圣人的风采,感受先哲的聪慧。
祖先的孝顺、诚信、勤劳、善良从小根植于他们心中。
这些美好的品质正是我们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
2009年2月,学校组建成了新的领导班子,经过讨论研究决定利用我校有利的地理位置,进行“传承国学、诵读经典”课题研究。
二、怎样搞这项课题在经典诵读活动开展的进程中,我校一直以“净化学生、家长、教师的心灵,切实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目的,采取合理的措施。
(一)坚持原则——准确定位与普遍参与1、全员参与原则课题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面向全体教师,坚持普遍参与;面向全体家长,坚持重点参与。
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让师生及家长共同受到教育。
2、课程明理原则我们坚持以课程作为教育学生的主渠道,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明白做人的基本道理,懂得“孝”是最基本的做人准则。
3、活动导行原则学习《弟子规》目的是让学生在家做孝子,在社会做遵纪守法的小公民,最终做一个知书达礼的人,因此,我们积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在各种小活动中规范学生的行为,促使他们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
以习惯奠基人生 用文化滋养成长
以习惯奠基人生用文化滋养成长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学校的价值追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
每所学校的不同,表面上看是建筑的差别,本质上是文化的差异。
文化差异的核心又是由于每所学校价值追求的差异。
因此,建构学校文化首先必须确定学校的价值追求。
近年来,韩城一小在探究学校文化建设时,本着“以习惯奠基人生,用文化滋养成长”为学校的教育哲学,重塑自己的文化,形成教育品牌。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有一定办学历史的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这些文化可能没有鲜明的主题或价值追求,重塑文化首先要确定其变革的价值追求。
学校价值追求的确定通常需要根据学校的历史、教育的未来、社会的需要和人的成长可能等方面情况综合考虑。
我校提出“以习惯奠基人生,用文化滋养成长”,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1.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育的内容是传承文化知识,其本质是让人得到发展,是通过知识的习得、能力的获取促进人生命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而学校的文化建设就在于唤醒人的内在力量,开发内部生长潜能,促进人的身心自主、全面生长。
2.人的生命成长的期盼。
人的成长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他需要自然的环境、自然的条件、提供自然的生活、进行自然的教育,教育就是要顺应人的身心和客观规律,营造成长环境,激发人的内在动力,营造一个“竞争的氛围”,建构一个“发展的空间”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3.学校发展历史的生长(1)学校办学历史:韩城一小1913年建校,已是福安城区一所近百年老校,形成了自己的文化。
从文化内容上看,这些文化既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没有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就教学而言,也是如此,教师没有形成群体价值观;从文化形态上看,这些文化没有进行系统整理,更没有形成具体的表述方式。
上级部门到学校调研时精辟地指出:韩城一小有所发展,但发展的步伐不大,韩城一小有教研,但教研层次不高,教师工作有责任心,但激情不够,教学质量有提高,但提高不明显。
(2)教师发展状况:由于历史诸多原因,造成我校教师年龄结构、专业素养不均衡,教学上教师独立操作,没有形成群体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承崇实文化奠基幸福人生
作者:范希望冯丽
来源:《陕西教育·综合版》2017年第02期
题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取之不尽的营养源泉之一,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学校文化会具有永恒价值,彰显出学校办学品位。
城区一小正是汲取学校历史上崇实学堂的内涵,提炼出“尚德崇实、知行致远”的文化精神,成为学校办学旗帜。
清光绪十五年,时名孝义厅的柞水县治开办了一所官办学堂——崇实学堂,讲求做人品正,做事踏实,讲究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实学传统。
崇实学堂几经变迁,最终定名为柞水县城关小学,2016年9月更名为柞水县城区第一小学。
百余年来,城小汲取“崇实”精髓,弘扬“崇实”精神,把准时代发展需求和教育改革的要求,一步一步丰富着“崇实”的文化内涵,崇实文化在淬炼百年之后,积淀成为“尚德崇实、知行致远”的文化精神,在“崇实做人、崇实学习、崇实健体、崇实特长、崇实实践”五个方面落实,回答了城小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校园环境因文化活动有了生命力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形部分,是学校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学生会在审美、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诸方面无形中受到环境熏陶和感染。
城小不仅重视校园环境硬件建设,还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校长程先照谈道。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先后投入1.5亿资金,建成了商洛市同类小学中第一个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运动场,第一个科普种植园,第一个室内篮球馆,第一个录播教室,第一个校园电视台。
建成各类部室24个,其中馆藏图书7万余册。
建成了多媒体教学、教学科研管理、电子备课、班班通为一体的校园网络系统,实现了数字化教学与交互式教学相统一。
建成“勤实楼”“博实楼”“智实楼”“学实楼”,墙壁上张贴的“崇实”诗句名言,让学生随处都可以受到学校文化的熏陶。
城小每学年都会更换一小时大课间活动内容,做到“年级有项目、班级有特色”。
排演了千人功夫扇、百人花棍舞、百人拉拉操等大中型团体特色节目,成立了以“三大球”为主的球类、棋类、体操类训练队10余个,体育社团活动常抓不懈。
学校定期举行一年两次小型运动会,两年一届综合运动会,保证每个学生都掌握两项体育技能。
2016年该校两名男同学参加了商洛市青少年运动会,包揽了男子乒乓球单双打冠亚军。
2016年6月学校获“全国足球示范学校”称号。
学校开设了写字、书法课,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通过汉字书写大赛、汉字听写大赛,提高了学生的汉语水平。
为了着力打造“书香校园”,让阅读丰富充实学生的头脑和思想,学校开展“精读一本好书,做一张读书采蜜卡,办一张读书手抄报,写一篇读书感悟,开一次读书交流会”等“六个一”读书活动,通过背诵、交流、书评、共读等形式,评选出学校“书香班级”“阅读之星”。
每年九月举办“博实阅读文化节”,给学生提供分享和交流机会。
把国学经典作为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重点,学生每天的晨读、课前读、路队诵读已成为习惯,经典诵读蔚然成风。
编写了《崇实诗选》等校本教材,供学生阅读、背诵,让优秀传统文化充实学生人生。
学校还与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等共同合作开设了小百灵合唱团、小天鹅舞蹈团、黑白画社团、巧巧手社团、主持与朗诵社团、小记者文学社等活动社团多达20多个,这些社团有固定的时间和活动地点,有固定的辅导教师,并定期组织汇报展示、演出。
通过各类大中小型社团活动,形成了“品”字形的艺术教育特色,每年的“五节两会”(书画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感恩节、校运会、读书会)常规教学展示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展示个性、发挥才艺、发挥能力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学校生活、童年生活的快乐。
300余名学生在书法、习作、舞蹈、绘画、体育、科技等各类竞赛中获奖,学校荣获“陕西省艺术教育示范校”称号。
12月初走进城小,在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的种植园里,一棵棵大白菜,一个个金黄色的玉米棒子,一串串红辣椒……让这个种植园处处彰显着丰收的喜悦。
据校长程先照介绍,种植园分为桃李园、观赏园、种植区和无土栽培实验室四个区域,通过主题实践,让学生在小组观察、集体交流、亲子种植等活动中,认识一些果树、种子、农作物,了解它们的名称、生长习性等,体验劳动的辛苦和乐趣,在体验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动手、实践和合作能力,增进对现代农业和农民的理解。
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小种植、小养殖、小论文的“五小”评选活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和动手创造能力。
学校荣获“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称号。
现代学校制度使立德树人有了保障力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是新时期立德树人的需要。
围绕崇实文化内涵,学校研究制定出台了《学校章程》《素质教育评价办法》《崇实少年评选标准》《崇实园丁评选标准》《崇实班级评选标准》《崇实学习之星评选标准》《崇实健体之星评选标准》《崇实特长之星评选标准》《崇实实践之星评选标准》等规章制度,依法治校,遵章办事。
建立了家校沟通机制,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设立了家长办公室,不断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着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的路子,探索总结出了学校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
在学校安全管理上做到“三查两演练两协议两报告”;在留守儿童关爱上做到“五机制、五措施”;在学生管理上做到“一监督两自主三落实”;在家校共育上做到“五个一”。
在教学常规管理上做到“八查三清一量化”:八查即查教师导学案、教案、课件、教学反思,查学生作业、学习笔记、读书笔记、学习小组开展情况。
三清即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
一量化即对八查三清实行量化考核。
在师德师风考评上做到“一述一量化六评议”,在教师队伍培训上做到“一人一策”,在推门听课上做到“三带头、三点评”。
在岗教师中,获得“国家园丁奖”2名,“陕西省级学科带头人”2名、
“陕西省教学能手”5名、“陕西省课改标新秀”2名、“陕西省校本研修先进个人”等称号5名,商洛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名师、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等35人。
根植乡土使“崇实”文化更具传承力
我爱家乡山水。
“我爱家乡山水”活动通过作文、画画、摄影等形式来表现柞水美丽的山水风景和生态资源,定期在崇实书画廊、校园电视台展出,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关注生命、懂得保护我们的生态资源。
家乡名人知多少。
“家乡名人知多少”校本教材的编著、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了家乡的历史和名人故事,以此为榜样来激励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孝义文化我传承。
“孝义”是柞水地区特有的文化资源,学校在“父亲节”“母亲节”“妇女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举行“孝义文化我传承”活动,评选“孝义之星”,让学生知孝、尽孝。
学校历史我见证。
学校定期举行学校历史讲演和展示活动,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学校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和坎坷崎岖的发展历程,懂得了如今美好校园的来之不易,一方面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凝聚力,给他们更多的自信心,增加集体荣誉感。
德育体系活动。
学校以“诚实”作为学生品性培养的基点,丰富德育内涵,建立“135”育人体系。
在学校开展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传统、讲榜样五个主题教育活动;在家庭开展感恩孝亲、和睦邻里、自主生活、勤俭节约、珍爱生命五个主题体验活动;在社会开展走进经典、志愿服务、研学旅行、自强自立、理想信念五个主题实践活动,实现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育德于心,成德于行”让孩子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迈开坚实的一步。
学校文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相信,城小以“崇实”文化为圆点,将不断充实教育内涵的半径,画出一个个学生不断全面发展的教育之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