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熟悉微机的各个部件;2、掌握将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的方法和步骤;3、掌握每个部件的安装方法;4、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5、熟悉并掌握DOS操作系统的使用;6、掌握文件、目录、路径等概念;7、掌握常用虚拟机软件的安装和使用;8、熟悉并掌握虚拟机上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及使用;9、掌握使用启动U盘的制作和U盘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方法;10、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优化方法。
二、实验内容1.将微机的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2.调试机器,使其正常工作;3.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
4.安装及使用虚拟机软件;5.安装WINDOWS7操作系统;6.常用DOS命令的使用;7.学会制作启动U盘和使用方法;8.WINDOWS7的基本操作;9.操作系统的基本设置和优化。
三、实验步骤(参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结合实验过程中做的具体内容,完成此项内容的撰写)四、思考与总结(写实验的心得体会等)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2windows平台逻辑层数据恢复一、实验目的:通过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误格式化的硬盘或者其他设备进行数据恢复,通过实验了解windows平台逻辑层误格式化数据恢复原理,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数据恢复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这些软件对存储设备设备进行数据恢复。
二、实验要求: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电脑磁盘或者自己的U盘中的删除的数据文件进行恢复,对各种文件进行多次尝试,音频文件、系统文件、文档文件等,对简单删除和格式化的磁盘文件分别恢复,并检查和验证恢复结果,分析两个软件的数据恢复功能差异与优势,进一步熟悉存储介质数据修复和恢复方法及过程,提高自身的对存储介质逻辑层恢复技能。
三、实验环境和设备:(1)Windows _P 或Windows 20__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一、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它将各种计算机和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本篇实验报告将介绍我们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进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并进行通信测试,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网络配置和通信过程中的相关知识。
三、实验环境我们使用了两台计算机和一个交换机来搭建局域网。
其中,计算机A作为服务器,计算机B作为客户端,交换机用于连接两台计算机。
四、实验步骤1. 配置网络参数我们首先在计算机A和计算机B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确保两台计算机处于同一个子网中。
2. 搭建局域网将计算机A和计算机B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的不同端口上,确保物理连接正常。
3. 配置服务器在计算机A上搭建服务器,选择一种合适的网络服务软件,如Apache、Nginx 等,并进行相应的配置。
4. 配置客户端在计算机B上配置客户端,选择一种合适的浏览器软件,如Chrome、Firefox 等,并设置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
5. 进行通信测试打开浏览器,在客户端中输入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访问服务器上的网页。
观察通信过程中的网络数据传输情况,检查是否能够成功建立连接并获取到服务器上的网页内容。
五、实验结果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并进行了通信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以下结果:1. 网络连接正常计算机A和计算机B通过交换机成功建立了物理连接,网络连接正常。
2. IP地址配置正确计算机A和计算机B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配置正确,处于同一个子网中。
3. 服务器配置成功在计算机A上搭建的服务器配置成功,能够正常响应客户端的请求。
4. 客户端配置成功在计算机B上配置的客户端能够正常访问服务器上的网页,获取到正确的网页内容。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通信过程,掌握了网络配置和通信测试的方法。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习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操作,旨在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技术,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的包括:1、熟悉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各层协议的工作原理。
2、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方法,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3、学会使用网络工具进行网络性能测试和故障诊断。
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素养。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配备了以下设备和软件:1、计算机若干台,安装了 Windows 操作系统和相关网络工具软件。
2、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
3、网络线缆、跳线等连接设备。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捕获与分析1、打开网络协议分析软件 Wireshark。
2、将计算机连接到以太网中,启动捕获功能。
3、在网络中进行一些数据传输操作,如访问网站、发送文件等。
4、停止捕获,对捕获到的以太网帧进行分析,包括帧的格式、源地址、目的地址、类型字段等。
实验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1、连接交换机和计算机,通过控制台端口进行配置。
2、设置交换机的主机名、管理密码。
3、划分 VLAN,并将端口分配到不同的 VLAN 中。
4、测试不同 VLAN 之间的通信情况。
实验三:路由器的基本配置1、连接路由器和计算机,通过控制台端口或Telnet 方式进行配置。
2、设置路由器的接口 IP 地址、子网掩码。
3、配置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协议(如 RIP 或 OSPF)。
4、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实验四:网络性能测试1、使用 Ping 命令测试网络的延迟和丢包率。
2、利用 Tracert 命令跟踪数据包的传输路径。
3、使用网络带宽测试工具测试网络的带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一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捕获到的以太网帧的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帧的结构,包括前导码、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字段、数据字段和帧校验序列等。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模板-实验1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巩固物理层标准的相关知识,了解常见的传输介质及其标准,初步认识计算机网络,了解常见的网络设备及其功能,了解常见的网络协议。
二、实验内容1、参观网络技术室,了解和认识网卡、网络连接头、传输线缆、线缆分析仪、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的功能与特性;2、按照学校校园网环境,学会网卡的安装与配置。
三、实验步骤实验步骤(1)▪听取讲解,了解小型局域网的基本组成;▪观看各类网卡,了解网卡的基本功能、分类方法(按总线标准、协议标准、传输速率等分类);▪观看常见的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了解常见传输介质的功能与特性;实验步骤(2)▪介绍网络连接头,重点了解RJ-45连接头及其A标、B标的制作;A、B标的适用情形。
▪观看常见的网络设备,重点了解集线器Hub、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功能与特性;▪动手安装网卡,安装网卡驱动程序,配置网卡参数(如静态IP地址,网关路由、DNS 服务器等)四、结果分析与思考网卡是一块被设计用来允许计算机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通讯的计算机硬件。
传输线缆是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
集线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
它工作于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参考模型第一层,即“物理层”。
集线器与网卡、网线等传输介质一样,属于局域网中的基础设备,采用CSMA/CD(即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技术)介质访问控制机制。
集线器每个接口简单的收发比特,收到1就转发1,收到0就转发0,不进行碰撞检测。
交换机是一种用于电(光)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
它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
最常见的交换机是以太网交换机。
其他常见的还有电话语音交换机、光纤交换机等。
路由器是连接两个或多个网络的硬件设备,在网络间起网关的作用,是读取每一个数据包中的地址然后决定如何传送的专用智能性的网络设备。
计算机网络实验
1. 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介绍1.1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简介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是随着南昌大学新校区的建设于2006年底建成。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分布在计算机系实验中心大楼B305、B306室,面积近400m2,其中B305室主要为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提供计算机网络的专业基础实验,可同时容纳64人进行实验;B306室则主要为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提供计算机网络的进阶实验和开放实验,可同时容纳32人进行实验。
目前,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配置了美国CISCO公司的网络设备,使学生能接触到当今世界主流网络产品。
实验室配备了核心交换机、支持IPV6的三层交换机和二层交换机、路由器、无线网络设备、IP语音设备和网络安全设备等,为学生提供从局域网到广域网的各种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一方面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的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参加美国CISCO公司提供的全球网络工程师认证考试(CCNA、CCNP等),为学生今后工作提供很好的帮助。
1.2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组成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按照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的层次结构进行架构。
其中核心层配置了一台Cisco Catalyst 3560交换机;汇聚层(接入层)则采取分组的方式,每组包括一台汇聚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支持IPv6)Cisco Catalyst 3560和一台接入交换机(二层交换机)Cisco Catalyst 2950。
每组的三层交换机与核心交换机直接相连,而二层交换机则与组内的三层交换机连,这样就构成了典型的核心-汇聚-接入的三层网络结构。
每组配备了4台PC机,每人1机。
如图1-1所示。
图1-1 实验室一瞥为了进行广域网实验,每组还配置了一台路由器Cisco 2801连接在组内的三层交换机上。
组与组之间配合可以模拟多种广域网实验。
例如两组通过路由器互联,就可以构成点对点互联的广域网实验;一组与另两组以上通过路由器互联,则可以构成典型的总部-分支机构的广域网实验等。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3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3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 3 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相关技术和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增强对网络通信原理、协议分析以及网络配置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使用的设备包括计算机、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
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实验中使用的软件工具包括 Wireshark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Cisco Packet Tracer 网络模拟软件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使用 Cisco Packet Tracer 软件,构建一个包含多个子网的复杂网络拓扑结构。
在这个拓扑结构中,包括了不同类型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并配置了相应的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
(二)网络协议分析启动 Wireshark 工具,捕获网络中的数据包。
通过对捕获到的数据包进行分析,了解常见的网络协议,如 TCP、IP、UDP 等的格式和工作原理。
观察数据包中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类型、端口号等关键信息,并分析它们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
(三)网络配置与管理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中,对计算机的网络参数进行配置,包括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 服务器等。
通过命令行工具(如 Windows 中的 ipconfig 命令)查看和验证配置的正确性。
(四)网络故障排查与解决设置一些网络故障,如 IP 地址冲突、网络连接中断等,然后通过相关的工具和技术手段进行故障排查和解决。
学习使用 ping 命令、tracert 命令等网络诊断工具,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网络拓扑结构搭建结果成功构建了包含多个子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各个设备之间能够正常通信。
通过查看设备的状态指示灯和配置信息,验证了网络连接的正确性。
(二)网络协议分析结果通过 Wireshark 捕获到的数据包,清晰地看到了 TCP 三次握手的过程,以及 IP 数据包的分片和重组。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配置实验实验目的:1.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配置方法2. 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3. 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实验环境:1. 两台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2. 网线若干根3. 路由器一台4. 交换机一台5. 网线转接头若干实验原理:计算机网络是通过一系列网络设备(包括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等)将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和任务协作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配置包括计算机网络的连接、配置和管理。
本实验将通过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网络互联。
实验步骤:一、网线的制作首先,我们需要制作两根网线,用于连接路由器和两台计算机,以及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根据网线的制作标准,将网线的线序排列整齐,并用压线头压紧。
二、路由器的配置1. 连接路由器电源,并使用电脑通过网线连接到路由器的LAN口。
2. 打开浏览器,输入路由器的IP地址(通常为192.168.XX.XX),并输入登录用户名和密码(用户手册或路由器背面标签上会有提示)。
3. 配置路由器的上网方式(如拨号、动态IP、静态IP等),并设置正确的上网参数。
4. 配置路由器的DHCP功能,以便计算机能够自动获取正确的网络配置。
三、交换机的配置1. 将两台计算机连接到交换机上,并确保计算机能够正常上网。
2. 进入交换机的管理界面,配置交换机的端口为“trunk”模式,以便计算机能够通过交换机连接到网络。
四、计算机的配置1. 确保计算机的网卡驱动程序已正确安装,并能够正常识别网络设备。
2. 打开“网络和共享中心”,检查计算机是否可以正常连接到网络。
3. 在计算机的网络配置中,设置不同的网络适配器,以便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使用(如局域网、互联网等)。
五、测试网络连接1. 将两台计算机连接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并使用浏览器等工具测试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2. 使用网络测试工具(如ping命令)测试两台计算机之间的网络连通性。
南昌大学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验报告范文-图文
南昌大学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验报告范文-图文实实验课程: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安全信念1314LOVE网络间谍088-1-目录一、实验一3二、实验二11三、实验三四、实验四2327-2-南昌大学实验报告一学生姓名:信念学号:1314LOVE专业班级:网络间谍088班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一、实验名称DES算法的实现二、实验目的通过用DES算法对实际的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来深刻了解DES的运行原理。
三、实验基本原理和内容1.DES算法详述DES算法把64位的明文输入块变为64位的密文输出块,它所使用的密钥也是64位,其功能是把输入的64位数据块按位重新组合,并把输出分为L0、R0两部分,每部分各长32位,其置换规则见下表:58,50,12,34,26,18,10,2,60,52,44,36,28,20,12,4,62,54,46,38,30,22,14,6,64,56,48,40,32,24,16,8,57,49,41,33,25,17,9,1,59,51,43,3 5,27,19,11,3,61,53,45,37,29,21,13,5,63,55,47,39,31,23,15,7,即将输入的第58位换到第一位,第50位换到第2位,,依此类推,最后一位是原来的第7位。
L0、R0则是换位输出后的两部分,L0是输出的左32位,R0是右32位,例:设置换前的输入值为D1D2D3D64,则经过初始置换后的结果为:L0=D550D8;R0=D57D49 (7)经过26次迭代运算后,得到L16、R16,将此作为输入,进行逆置换,即得到密文输出。
逆置换正好是初始置的逆运算,例如,第1位经过初始置换后,处于第40位,而通过逆置换,又将第40位换回到第1位,其逆置换规则如下表所示:40,8,48,16,56,24,64,32,39,7,47,15,55,23,63,31,38,6,46,14,54, 22,62,30,37,5,45,13,53,21,61,29,36,4,44,12,52,20,60,28,35,3,43,1 1,51,19,59,27,34,2,42,10,50,18,5826,33,1,41,9,49,17,57,25,放大换位表32,1,2,3,4,5,4,5,6,7,8,9,8,9,10,11,12,13,12,13,14,15,16,17,16,17,18,19,20,21,20,21,22,23,24,25, 24,25,26,27,28,29,28,29,30,31,32,1,单纯换位表16,7,20,21,29,12,28,17,1,15,23,26,5,18,31,10,2,8,24,14,32,27,3,9,19,13,30,6,22,11,4,25,在f(Ri,Ki)算法描述图中,S1,S2...S8为选择函数,其功能是把6bit数据变为4bit数据。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协议,理解网络通信的过程和原理,掌握网络配置及故障排除的方法。
实验一:局域网搭建和配置1. 实验内容在实验室内搭建一个局域网,并配置好网络设备和计算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等参数。
2. 实验步骤a. 确定网络拓扑结构和所需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b. 连接设备,使用网线连接计算机和交换机、路由器。
c. 配置设备的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参数。
d. 测试连接,确保计算机可以互相通信。
3. 实验结果成功搭建并配置了局域网,并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网络通信。
实验二:网络协议介绍和抓包分析1. 实验内容了解网络协议的常见类型,学习使用抓包软件进行网络数据包的捕获和分析。
2. 实验步骤a. 选择一款合适的抓包软件,如Wireshark。
b. 打开抓包软件,选择适当的网络接口进行捕获。
c. 进行网络通信,观察抓包软件中捕获到的网络数据包。
d. 分析数据包的内容,了解各个协议的作用和通信过程。
3. 实验结果成功使用抓包软件进行网络数据包的捕获和分析,了解了常见的网络协议和通信过程。
实验三:网络故障排除1. 实验内容学习基本的网络故障排除方法,能够通过诊断工具找出网络中的问题并解决。
2. 实验步骤a. 排查网络故障的可能原因,如网线接触不良、设备故障等。
b. 使用诊断工具进行网络故障排查,如ping命令、tracert命令等。
c. 根据诊断结果判断问题所在,进行相应的修复措施。
3. 实验结果成功通过诊断工具找出并解决了网络中的故障,恢复了网络的正常工作状态。
实验四:远程访问和安全配置1. 实验内容学习远程访问的方法和安全配置的重要性,实现远程管理网络设备的功能。
2. 实验步骤a. 配置网络设备的远程访问功能,如SSH、Telnet等。
b. 使用远程访问工具连接网络设备,并尝试进行管理操作。
c. 学习安全配置的方法,如设置密码、防火墙规则等。
南昌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郭慧验证□、实验步骤与结果③实验组内接入同一VLAN的机器相互Ping,查看结果;实验组内接入不同VLAN的机器郭慧验证□监测清单2-4 路由器配置郭慧验证□按照下表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以及计算机终端。
接口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F0/110.1.1.1255.255.255.0S0/3/0192.168.0255.255.255三台路由器都使用相同的配置将自己的直连网络加入到间后可观察到路由表中学习的路由表项。
的路由表如下图所示,路由表学习到了192.168.1.0/24,学习的路由表项。
学习的路由表项。
台计算机的连通性。
在PC3分别ping PC1和PC2。
路由协议实验的拓扑图,在连接好的拓扑图中进行配置。
在路由器中先用命关闭rip路由协议,再配置OSPF协议。
Network 192.168.0.0 255.255.255.0 area 0Network 10.1.1.0 255.255.255.0 area 0Router-id 10.1.1.1协议,命令show ip protocol.其他两台路由器按照相同的命令进行配置,将直连的网段加入协议之后,查看路由表。
下图为R3的路由表项。
路由表已经有所有网段的路由表项,在PC3上PING通PC1和PC2通过此次实验,我们熟练掌握路由协议的原理和工作原理以及基本配置方路由协议的时候,没有把交换机与路由器连接的接口配置在下面,所以造成了ping 不通网关。
此后配置完成,路由器总是学习不到其他网段的路由信息,在经过了一段时间后路由表才有其他网络表项。
郭慧验证□2).配置RouterA:RouterA# conf tRouterA(config)# no ip domain lookupRouterA(config)# int s0/2/0RouterA(config-if)# ip add 192.168.1.1 255.255.255.0RouterA(config-if)# no shutdownRouterA(config-if)# ip nat outside/*指定连接外部网络的外部端口RouterA(config-if)# int f0/0RouterA(config-if)# ip add 10.1.1.1 255.255.255.0RouterA(config-if)# no shutdownRouterA(config-if)# ip nat inside/*指定连接网络的内部端口RouterA(config-if)# exitRouterA(config)# ip route 152.1.1.1 255.255.255.0 s0/2/0RouterA(config)#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0.1.1.1 192.168.1.3/*在内部本地地址与内部合法地址之间建立静态地址转换4).测试结果2.配置多对一的NAT (PAT)PAT可以把内部的TCP/IP映射到外部一个注册IP地址的多个端口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7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7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
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1一、需求分析建设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有关广域网相连,在网上宣传自己和获取Internet网上的教育资源。
形成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满足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各类信息库和应用系统,为学校各类人员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务。
系统总体设计将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体现系统的技术先进性、高度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冗余性。
本着为学校着想,合理使用建设资金,使系统经济可行。
具体包括下以几个方面:1、内网络能够高速访问FTP服务器现在或上传文件实现资源共享功能,实现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划分不同的权限,限制不同类型的用户只能访问特定的服务资源。
可以下载和上传资料文件,访问速度可以对指定的用户进行级别的划分。
2、建设Web服务器对外实现信息发布,对内实现教学教务管理。
网站发布学校新闻、通知、学校的活动等相关内容。
实现学生能够在网上进行成绩查询、网上报名、网上评教等功能;以及教师的信息查询、教学数据上传等。
3、建设邮件服务器以满足校园内部之间和内、外网这间的大量邮件传输的需求。
4、实现内网划分多个VLAN,实现校园内不同校区,不同楼宇,不同楼层的多客户接入。
5、内部实现PC间实现高速互访,同时可以访问互联网。
网络内同一IP段内的PC机可以通过网上邻居实现高速互访,传送资料文件等,解决不同楼宇,不同楼层之间通过移动存储设备传送数据费时、费力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理解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2.掌握计算机数据传输的过程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二、实验器材1.计算机2.网线3.路由器三、实验过程1.实验一:理解网络分层结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层结构,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物理层负责传输比特流,主要是光纤、双绞线等物理媒介。
-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比特流转化为帧,并进行传输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网络层负责寻路和分组转发,将数据包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
-传输层负责端到端连接的可靠性和流量控制。
-应用层为用户提供服务,负责通信协议的选择和具体的应用功能。
2.实验二:数据传输过程-数据从源主机通过物理媒介传输到目标主机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发送、传输和接受。
-发送端将数据按照层级结构封装,并通过物理媒介传输到接收端。
-接收端根据层级结构进行解封装和处理,最终将数据交给应用层使用。
3.实验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网络由主机和链路两部分组成。
-主机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结点,终端设备有桌面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网络结点有路由器、交换机等。
-链路是连接主机之间和主机与网络结点之间的通信路径。
四、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成功地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掌握了计算机数据传输的过程,并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
实验结果表明,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多个层级结构相互配合才能实现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掌握了计算机数据传输的过程,并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
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与同学们的讨论和老师的指导,我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并达到了实验的目标。
六、总结和建议总的来说,本次实验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实践操作,我深入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
然而,实验时间比较紧张,希望老师能够给予更多的实验训练的时间,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和探索。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5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刘厚辉学号:8001510019 专业班级:软件技术101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以下主要内容由学生完成)一、实验项目名称实验5:DNS服务安装、配置与域名解析的实现二、实验目的①通过实验掌握DNS服务器的安装、配置。
②通过实验能实现静态、动态域名的解析。
三、实验基本原理四、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DNS服务器五、实验步骤DNS服务器配置ⅰ.建立正向搜索区域点选[开始]—[程序]—[管理工具]—[DNS]选项,出现DNS服务器管理工具,我们展开树型目录下的服务器项目,如图:◆请点击上图[正向搜索区域]鼠标右键弹出式菜单的[添加区域]选项,出现添加区域向导。
按[下一步]按纽继续,接着我们看到选择区域类型的画面,由于一开始我们是要建立一个全新的区域,所以点击[标准主要区域]选项。
◆按[下一步]按纽来规划所要建立的域的名称,如下图。
本例是申请一组域名,比如,则只要输入到次阶域,而不是连同子域或主机名称都一起输入,那是稍后要另外设置的数据。
◆请按[下一步]来选择新增区域的名,如果是新增一个全新的区域,那就直接使用提示的文件名来添加数据。
添加区域向导会在域名后面加上.dns作为扩展名。
而如果这个区域只是从别的DNS服务器要转移数据或复制数据过来,那么就可以选择[使用此现成的檔],到要把檔先存放在%SystemRoot%system32\dns的檔夹中,如果安装windows 2000时没有改变目录安装,那么就是安装在winnt\system32\dns目录底下。
本例按默认选项。
◆选择文件名完毕后,请按[下一步]按纽,此时会出现以上步骤所设置的数据列表,如果一切设置正常,则请按[完成]按纽以建立一个正向搜索区域,完成后的画面如下图。
ⅱ.新建主机记录如果我们将主机相关数据新增到DNS服务器的区域后,DNS客户端就可以通过该服务器的服务来查询IP地址,请下列步骤建立:◆点击欲新增主机记录的域名的鼠标右键弹出式菜单的[新建主机]选项。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4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刘厚辉学号:8001510019 专业班级:软件技术101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以下主要内容由学生完成)一、实验项目名称实验4:DHCP、WINS服务的安装与配置二、实验目的①了解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的概念及DHCP的执行过程.②了解WINS名字解析方法及过程,WINS客户机,掌握如何配置WINS服务器.三、实验基本原理DHCP是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它是一种TCP/IP标准,主要用于通过服务器计算机来集中管理用户网络上使用的IP地址和其他相关配置信息,以减少管理地址配置的复杂性。
简单地说,DHCP就是一个申请IP地址的客户机与提供地址的服务器间的四线会话。
WINS(Windows Internet Name Service),也被称为Windows Internet 命名服务.由于在混合网络的环境中,低级客户机,如运行Microsoft Windows 98或Microsoft Windows NT 4.0的计算机,使用网络基本输入/输出系统(NetBIOS)名字进行通信,因此在带有低级客户机的Windows 2000的网络就要求有一种方法,能够把NetBIOS名字解析成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而Microsoft版本的TCP/IP包括应用程序接口(API),它使应用程序能够构成一个使用NetBIOS名称的网络申请,并把该名称翻译成IP地址.这样,可以使用TCP/IP协议写出用于通信的NetBIOS应用程序.WINS正是这样的程序,实际上它就是一个增强的NetBIOS名字服务器,它注册NetBIOS计算机名字并把它们解析成IP地址.四、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①安装与配置DHCP与WINS的服务器、客户端。
五、实验步骤Ⅰ.DHCP的设置ⅰ.新建作用域DHCP服务器提供客户端来要求使用IP地址,因此第一个管理工作,就是新建一个发放IP地址范围的作用域。
南昌大学 曾庆鹏班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课程:计算机网络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计算机卓越工程师091班2011年 12 月 14 日目录一、实验一………………………………………………………二、实验二………………………………………………………三、实验三………………………………………………………四、实验四………………………………………………………南昌大学实验报告---(1)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和使用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计算机卓越工程师091班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1-11-03 实验成绩:一、实验目的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学会使用多种方式访问和管理交换机/路由器二、实验内容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对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实验环境有个初步的了解。
对交换机/路由器进行配置。
访问和管理交换机/路由器。
三、实验设备本实验中每一实验组配置的实验设备如下:PC机4台(已配置好网卡和安装好Windows XP操作系统);交换机 Cisco 3560、Cisco 2950各1台;1台路由器Cisco 2801;四、主要实验步骤及结果(1)实验环境本实验指导书的第1部分对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组成和实验设备作了一定的介绍,学生在本次实验前首先必须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认真阅读。
本次实验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求学生认真听指导老师的讲解,初步了解本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组成、分组情况和网络的连接等。
(2)如何进入对设备进行配置的界面运行IE,出现网络实验管理软件主界面(若未出现,则在IE地址栏中输入IP地址:http://172.16.100.1/)如下所示: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为“教师名.学生名”的形式,如er1;初始密码为1234),点击“登录”即出现以下界面:点击“开始实验”,出现如下界面:输入要配置管理的设备编号,即可进入相应的设备配置命令行中。
例如,要对1号机柜的2950交换机进行配置,则输入2950C1,便出现如下窗口:以下便可对2950进行配置了。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19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19篇)在生活中,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掌握文件的复制、移动、删除;2、掌握文件的重命名、属性的设置;3、掌握文件的查找;4、掌握文件夹选项操作。
5、通过控制面板查看和修改主要输入输出设备的设置;6、查看和修改系统基本配置信息。
7、通过用户管理设置,使计算机为多人合用,同时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其它用户的操作权限;8、通过对计算机的环境设置,优化计算机的性能,加强用户的计算机安全意识,提高计算机病毒应对能力。
二、实验任务1、查找文件“notepad、exe”,在D盘上以自己的学号为名建立一个新的文件夹,在此文件夹内建一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将文件“notepad、exe”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下面,属性修改为“只读”,然后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
2、显示“我的文档”文件夹下所有文件的扩展名。
3、修改鼠标、显示器、输入法的设置。
4、显示系统硬件配置信息。
5、添加删除程序。
6、添加、删除用户,修改用户信息。
7、修改虚拟内存设置,优化计算机性能三、实验检查内容1、是否在E区建立以自己学号为名的文件夹2、是否在学号文件夹中创建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3、是否将“notepad、exe”文件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中4、“notepad、exe”文件的属性是否修改为“只读”5、是否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6、是否显示文件的扩展名7、修改鼠标处于“正常选择”状态的显示图形8、修改显示器的分辨率9、设置CTRL+SHIFT+1为某种中文输入法的热键10、设置Windows系统在“关闭程序”事件时的声音11、查找本机CPU的频率12、写出本机网络适配器的名称13、添加一个以自己学号为名的用户14、将虚拟内存设置到D区,最大值为1GB。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通信网络》实验报告姓名班级实验一网络基本概念及应用【实验目的】1.掌握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熟练掌握电子邮件E-mail的使用。
3.了解Internet的发展过程,掌握获取Internet资源的方法。
熟练掌握Internet搜索引擎Google、Y ahoo等的使用。
【实验环境】Windows 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具备Internet环境。
【实验重点及难点】重点学习掌握E-mail的使用以及通过Internet获取资源的方法。
【实验内容】1、记录下局域网结构(1)画出局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并详细标注各设备类型。
其中的方框代表诸如计算机和打印机之类的部件,并且用直线连接这些部件。
(2)在图表上用字母“S”标记服务器.用字母“W”标记工作站,用字母“P”标记打印机。
如不能确定其中的某个部件,就用字母“O”把它们标记为“其他”。
(3)记录下网络操作系统的类型和版本。
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2000网络操作系统UNIX网络操作系统Linux网络操作系统(4)记录下网络接口卡的类型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5、记录下网络的协议。
TCP/IP2、在因特网上创建一个免费的E-mail帐号(以雅虎网站为例)(1)打开因特网浏览器(2)登录到,然后主页出现在屏幕上(3)选中“电邮”图标(4)仔细阅读“雅虎服务协议条款”,选定“接受条款并注册”(5)填写用户名、密码及其它用户信息,然后选择“提交”(6)如果出现“注册成功”信息,则表示创建成功,你的E-mail地址即为用户名@。
如果提示错误,则根据提示重新填写信息。
(7)(8)记录下你的电子邮件ID。
现在就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使用你的Y ahoo电子邮件ID来收发由电子邮件服务提供商提供的电子邮件。
lidegao@(9)3、使用因特网百科全书(1)打开因持网浏览器(2)登录到(3)在搜索对话框中,输入Client,然后选中Go!。
则webopedia屏幕显示出client的定义则屏幕显示NIC(网络接口卡)的定义(5)从weboPedia中退出,并且关闭因特网浏览器实验二网络标准和OSI模型的理解【实验目的】1. 了解网络标准化组织。
计算机网络_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_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增强对网络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解决网络问题的实践技能。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配备了多台计算机、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并安装了相关的网络模拟软件和工具。
操作系统:Windows 10网络模拟软件:Cisco Packet Tracer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1、打开 Cisco Packet Tracer 软件,根据给定的需求设计网络拓扑结构。
2、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并将它们连接起来。
3、配置设备的端口、IP 地址、子网掩码等参数,确保网络的连通性。
(二)网络协议的配置与分析1、配置 TCP/IP 协议,包括 IP 地址分配、子网掩码设置、网关配置等。
2、观察网络数据包的传输过程,使用 Wireshark 工具捕获数据包并进行分析。
3、研究 ARP 协议、ICMP 协议等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三)网络服务的配置与测试1、配置 DNS 服务器,实现域名解析功能。
2、搭建 Web 服务器,发布网站内容,并从客户端进行访问测试。
3、配置 FTP 服务器,实现文件的上传和下载功能。
(四)网络安全的设置与验证1、设置访问控制列表(ACL),限制网络中的访问权限。
2、配置防火墙规则,保护网络免受外部攻击。
3、进行端口扫描和漏洞检测,评估网络的安全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网络拓扑结构搭建结果成功搭建了满足实验要求的网络拓扑结构,各设备之间能够正常通信,网络链路状态稳定。
通过 Ping 命令测试,不同网段的设备之间能够相互连通,证明 IP 地址配置正确,子网掩码设置合理。
(二)网络协议分析结果通过 Wireshark 捕获的数据包分析,深入了解了 TCP/IP 协议中数据封装、传输和控制的过程。
ARP 协议在获取目标设备的 MAC 地址时发挥了关键作用,ICMP 协议在网络故障诊断中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南昌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全)
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2013年 06月 08日目录实验1 网线制作及对等网配置 (3)实验2 安装与管理Windows 2000 Server (12)实验3:虚拟局域网(VLAN)综合实验 (25)实验4:广域网综合实验 (29)实验5:访问控制列表ACL配置实验 (36)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3-3-24 实验成绩实验1 网线制作及对等网配置1、实验目的以实验1组建的小型局域网为基础熟悉和掌握:(1)组建一个基于IP协议的对等网及其测试方法。
(2)在对等网中实现共享硬、软件资源的配置、管理与使用。
2、实验设备每实验组PC机2台,集线器1台,打印机1台。
3、实验要求(1)实验任务:①规划IP参数,完成基于Windows98的模拟IP对等网的组建和参数设置。
②模拟进行网络环境下软、硬件资源共享的设置与使用。
③进行IP网络连接和IP参数的测试。
(2)实验预习①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深入理解实验的目的与任务,熟悉实验步骤和基本环节。
②复习IP协议及其基本工作参数的概念。
③复习对等网的概念。
(3)实验报告①简要描述组成IP对等网的主要方法,需要哪些条件,实验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以及本人的收获与感想。
②回答后面的实验思考题。
4、基础知识与实验原理对等网络(Peer to Peer)也称工作组模式,其特点是对等性,即网络中各计算机功的能相似,地位相同,不存在专用的服务器,每台计算机对网络中其他的计算机而言,既是服务器又是客户端,相互可以共享各自管理的软、硬件资源。
本实验是在实验室的环境下构建一个基于IP协议和Windows98的对等网,每一实验组的计算机组成一个工作组网络,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IP子网,其中的用户可以相互共享硬盘、打印机和应用程序等。
5、实验步骤(1)规划网络工作参数①各实验组的工作组名、计算机名、用户名的格式与实验1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课程:计算机网络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电子商务091班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1年11月目录一、实验一 (3)二、实验二 (7)三、实验三 (12)四、实验四 (17)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实验1:小型局域网构建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综合应用所学计算机网络知识,完成一个小型局域网从网线制作、硬件设备的连接到软件系统的配置与测试等组网工作,使学生对局域网的构建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二、实验设备本实验中每一实验组配置的实验设备如下:5类UTP双绞线4段,RJ-45头8个,双绞线压线钳1个、网线测试仪1台;PC机4台(已配置好网卡和安装好Windows XP操作系统)、交换机Cisco 2950 和Cisco 3560各1台。
三、实验要求(1)实验任务①网线的制作与测试。
② PC机与交换机的网络连接。
③组建一个对等网,并在对等网中实现共享硬、软件资源的配置、管理与使用。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1、网线的制作与测试本实验中需要将计算机与交换机相互连接,因此所制作的网线应为直通线。
a.取一段适当长度的双绞线,两端用剪刀剪齐,用压线钳剥去端部塑料皮约10~13mm。
b. 将4对线按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线序排好理直,用压线钳或剪刀将头部剪齐,用力将8根线并排塞入RJ-45头内,直至8根线全部顶到底部。
c.放松压线钳,将RJ-45头塞入压线钳的RJ-45插座内,直到塞不动为止,用力压下压线钳的手柄,直到锁扣松开。
d.拔出做好的RJ-45头,用同样的方法在双绞线的另一端制作另一个RJ-45头。
e. 将做好的网线两端插入网线测试器的两个RJ-45端口内,打开仪器电源开关,若看到仪器上的1&2﹑3&6﹑4&5﹑7&8四个指示灯按顺序依次轮流发出绿光,则该网线制作成功。
f.使用制作好的网线将计算机与交换机连接,确认其连接正常(在交换机已打开的状态下所对应端口的指示灯亮起)。
2、组建一个对等网,并在对等网中实现共享硬、软件资源的配置、管理与使用根据本实验的要求,每个实验组的IP地址格式为172.16.X.Y,子网掩码为255.255.0.0。
其中,X为子网地址,每一实验组的X值为其工作组Workgroup的组号(1-16),Y是主机地址,为1到4。
a.网络IP地址的配置:选择“我的电脑→控制面板→网络连接→本地连接”,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进入如下图所示的网络系统参数配置操作界面:选择“Internet协议(TCP/IP)”,点击“属性”,进入如下界面,进行静态IP地址、子网掩码等的设置。
b.在系统界面下,选择“开始”→“所有程序”→“附件”→“MS-DOS方式”,进入DOS界面。
键入命令“IPCONFIG↙”,该命令的功能是显示本机IP地址等参数配置情况,包括IP 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地址,执行结果如下图c.PING,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在dos中键入命令“PING 127.1.1.1↙”,若系统响应的是如下图所示的“Reply”信息,说明本机安装的IP协议软件工作正常。
键入命令“ PING 192.168.1.2 ↙”,若系统响应的同样是以上“Reply”信息,说明本机能通过网络与另一微机建立IP通信连接,即本机与网络、网络内部、网络到对方机器的网络连接以及IP协议软件均正常。
五、实验总结与体会1、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答:我在这次试验中遇到的问题有在制作网线是不能很好的把网线插到RJ45水晶接头中去,对一些常见的ip配置命令不熟悉。
在给自己的配置ip地址是没有考虑到和组内其他电脑的要在同一个网段内且主机号不能相同。
2、简要描述组成小型局域网的主要方法、主要设备及其特点。
答:本节中组建局域网的方法将不同的pc使用直通线连接到同一个交换机上,然后对各个各个pc的网络IP地址的配置。
同一局域网内的主机应该具有相同的网络号,本实验中同一组内使用的网络号为192.168.1.0的.组建局域网过程中使用的主要设备有网卡、双绞线、交换机等。
3、什么是对等网,叙述在Windows操作系统环境下进行对等网设置的方法和步骤。
答:对等网采用分散管理的方式,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既作为客户机又可作为服务器来工作,每个用户都管理自己机器上的资源。
在windows下组建对等网的步骤(1)网线制作;(2)网卡的硬件安装;(3)网卡的连接;(4)网卡驱动程序的安装与系统配置。
六、实验参考资料《计算机网络》教材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实验2:虚拟局域网(VLAN)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综合应用所学计算机网络知识,完成一个虚拟局域网(VLAN)创建、配置和测试,使学生较全面的掌握和了解虚拟局域网。
二、实验设备本实验中每一实验组配置的实验设备如下:5类UTP双绞线5根,PC机4台(已配置好网卡和安装好Windows XP操作系统)交换机Cisco2950 1台、交换机Cisco3560 1台。
三、实验要求(1)实验任务①掌握VLAN 的创建和配置。
②掌握VTP的配置。
③组建一个虚拟局域网,并对网络进行测试。
(2)实验预习①了解虚拟局域网络的相关知识,以及实验中使用的设备。
②预习本实验指导书,熟悉Cisco交换机配置命令和实验步骤。
(3)实验报告①画出实验网络拓扑图②填写以下虚拟局域网规划表格。
Switch Cisco2950 Cisco3560Switch NameTrunk interfaceVlan 1 intefaceVlan 2 intefaceVlan 3 intefaceVTP parameter Cisco2950 Cisco3560Server/ClientDomainpassword③写出实验中配置交换机的命令序列及相关注释④结合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谈谈本人的收获与体会。
四、实验虚拟网拓扑本实验的网络拓扑及规划都在图中,注意和后面的实验配置命令相参照。
五、实验步骤及结果(1)用一根网线连接两台交换机,2950的Fa0/6到3560的Fa0/2 (2)用实验组中的一台PC登录到交换机(3)配置命令①配置trunk。
登录到交换机3560S3560-15(config)# interface fa0/2S3560-15(config-if)# 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S3560-15(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trunk登录到交换机2950S2950-15(config)# interface fa0/6S2950-15(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trunk注意:Cisco 2950不支持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 命令,dot1q 为2950 的默认trunk封装。
②在3560和2950上设置VTP 参数将3560 配置为VTP server,将2950配置为VTPclient。
登录到交换机3560S3560-15# vlan databaseS3560-15(vlan)# vtp domain ncdxS3560-15(vlan)# vtp password ciscoS3560-15(vlan)# vtp serverS3560-15(vlan)# exit登录到交换机2950S2950-15# vlan databaseS2950-15(vlan)# vtp domain ncdxS2950-15(vlan)# vtp password ciscoS2950-15(vlan)# vtp clientS2950-15(vlan)# exit注意:两台交换机的domain和password必须一样,否则trunk无法联通。
在配置的过程中可以在特权模式下(#),用命令show run ,show vlan ,show vtp status,察看配置前后交换机的状态。
③在Server交换机3560上创建VLAN。
登录到交换机3560S3560-15# vlan databaseS3560-15(vlan)# vlan 2 name W1S3560-15(vlan)# vlan 3 name W2S3560-15(vlan)# exit注意:交换机出厂时已设置了几个缺省的VLAN,例如VLAN 1,出厂时已将所有的以太网口划入VLAN 1。
新创建的VLAN不要同缺省的VLAN编号冲突。
建议在配置前,先用命令show vlan查看。
④将3560的fa0/7、 2950的fa0/7加入VLAN 2将3560的fa0/8、 2950的fa0/8加入VLAN 3。
登录到交换机3560S3560-15(config)# interface fa0/7S3560-15(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accessS3560-15(config-if)# switchport access vlan 2S3560-15(config-if)# exitS3560-15(config)# interface fa0/8S3560-15(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accessS3560-15(config-if)# switchport access vlan 3S3560-15 config-if)# exit登录到交换机2950S2950-15(config)# interface fa0/7S2950-15(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accessS2950-15(config-if)# switchport access vlan 2S2950-15(config-if)# exitS2950-15(config)# interface fa0/8S2950-15(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accessS2950-15(config-if)# switchport access vlan 3S2950-15(config-if)# exit(4)测试①将实验组的四台PC,分别接入两台交换机刚才已配置了VLAN的四个端口;②按前面拓扑图中的IP地址,为各台PC设置IP地址。
由于实验环境的PC中有两块网卡,注意是为本地连接2,尚未配置IP的网卡设置地址;③实验组内接入同一VLAN的机器相互Ping,查看结果;实验组内接入不同VLAN的机器相互Ping,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