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知识点总结
初三上册化学期末考前必背知识点
初三上册化学期末考前必背知识点以下为初三上册化学期末考前必背的知识点:
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能够产生新的物质,例如氧化、减少、酸碱中和等。
2. 元素与化合物:
-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元素等。
-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经化学反应形成的物质,如水、氧化铁等。
3. 反应物与生成物:
- 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
- 反应物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新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4. 化学方程式和反应式:
- 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物质变化。
- 反应物写在箭头的左边,生成物写在箭头的右边。
5. 摩尔质量和摩尔:
- 摩尔质量是指一个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原子质量。
- 摩尔是指在标准状态下,一摩尔物质的质量。
6. 典型反应:
- 金属与非金属的氧化反应。
- 金属与非金属的酸性反应。
- 酸与碱的中和反应。
7. 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子的转移过程。
-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得到电子。
- 氧化剂是能接受电子的物质,还原剂是能够提供电子的物质。
8. 气体:
- 气体具有可压缩性、可扩散性和可变形性。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其中P为气压,V为体积,n为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
以上是初三上册化学期末考前必背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优秀5篇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优秀5篇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篇一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2、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①液态的为溶剂,固态或气态的为溶质;②都为液态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③有水时,水一定是溶剂,其它的为溶质;④不知道量的多少时可以根据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前面的为溶质,后面的为溶剂。
3、乳浊液: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4、乳化: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本来不能混合到一起的两种液体能够混到一起的现象称为乳化现象,具有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乳化剂。
5、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6、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7、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① 溶解的过程:a、扩散吸热;b、水合放热;两个过程共同决定溶解时是吸热还是放热;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③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复习化学知识要点
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复习化学知识要点第一章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的挥发);蒸馏(如: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炼制石油);灯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导电、导热;(蒸发或冷却)结晶等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如各种燃烧、钢铁生锈、钢铁冶炼、食物腐败、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煤的干馏;酸碱指示剂变色(如: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生米煮成熟饭、衣服穿久了褪色,变质、腐蚀、中毒等。
不能确定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的:爆炸(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蒸汽锅炉爆炸是物理变化),石灰水变浑浊(通CO 2变浑是化学变化,加热析出Ca(OH)2是物理变化)两种变化的关系:①宏观区别:是否生成了新物质(或原物质是否改变了)②微观区别:是否产生了新分子(或原分子是否改变了)③联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有物理变化发生。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后能变成固态的干冰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腐蚀性、金属活动性、稳定性、毒性等。
两种性质的区别:物性与化学变化无关,化性与化学变化有关。
5.吸烟有害健康:吸烟的主要有毒物质焦油(含有多种致癌物质,苯并芘等)、烟碱(尼古丁,成瘾性)、一氧化碳(缺氧、心血管衰竭)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制法。
佛来明发现青霉素、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我国首先研制出结晶牛胰岛素、门捷列夫创制周期表、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诺贝尔研究炸药6.化肥的合理施用及存放 实验:碳酸氢铵(化学式NH 4HCO 3)的受热分解(应该放在避光阴凉处,密封保存)现象:固体变少,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在试管口有液体NH 4HCO 3 === NH 3↑ + H 2O + CO 2 ↑7.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在自然资源方面的应用)(1)合理利用的保护水资源的问题(污水净化,海水淡化)(2)钢铁的合理使用(增强性能,延长寿命)实验:在盐水中的铁生锈实验; 现象:铁丝表面出现了红色物质,红色水柱上升(3)白色污染问题(可降解塑料)(4)全球变暖问题(温室效应,植树造林,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5)臭氧层空洞(氟里昂) (6)酸雨(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排放,使用清洁能源)实验:含硫火柴的燃烧 现象:有刺激性气味,并且一段时间后,红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用木条做对比试验,高锰酸钾溶液没有变化CO 2和SO 2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SO 2能使KMnO 4溶液褪色而CO 2不能。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知识点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知识点【导语】我们想要学好化学这门课程,课前一定要预习好。
把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课堂上带着问题去听,效率会更高,课堂上一定要做好笔记,这样也有利于课落后行复习。
记笔记也要掌控好方法,抓住老师讲的重点和难点。
下面是作者为您整理的《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知识点》,仅供大家查阅。
1.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知识点篇一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样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7、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
8、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侵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安稳.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进环境状态,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9、水的净化成效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成效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10、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发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产生爆炸。
2.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知识点篇二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分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2022年初三上册化学期末考前必背知识点
初三上册化学期末考前必背知识点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否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紧扣学问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消退疑点,抓住考点,强化热点,是考生伴侣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保证。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初三上册化学期末考前必背学问点,盼望对你们有关心!初三上册化学期末考前必背学问点1常见的化学变化学问点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一、基本概念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肯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
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洁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如N2O2CO2P2O5等。
酒精灯的使用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留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需用灯帽盖灭,不行用嘴去吹灭;C、肯定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肯定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
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需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裂开;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初三上册化学期末考前必背学问点2化学常见物质颜色汇总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别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群、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常用仪器及使用办法(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2)测容器--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3)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4)加热器皿--酒精灯。
(5)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6.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第二单元:空气1.组成:N2占78%、O2占21%、稀有气体占0.94%、CO2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1)可燃物要求:脚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探索①液面上升小于1/5缘故:装置漏气,红磷量别脚,未冷却彻底。
②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别能,缘故:铁别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别能,缘故:产物是气体,别能产生压强差。
3.氧气的性质和制备(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降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汲取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别同,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原理:a.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挑选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别加热型(依照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依照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1.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物质是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化学研究的也是各种物质。
化学基本概念包括:化学元素、化合物、分子、质量、化学式和化学反应等。
2.化学元素和周期表化学元素是指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纯粹物质,目前已知元素118种。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性质进行分类,排列成为周期表。
周期表包括7个主族和18个次族,主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主族元素的原子数是其电子层中的电子数,依次为1、2、3、4、5、6、7。
3.化合物和分子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以上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如H2O(水)、CO2(二氧化碳)、NaCl(氯化钠)等。
分子是化合物中两个或以上原子(包括同种和不同种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在一起的粒子。
4.原子和分子质量原子是元素的最小单位,原子质量是指一个原子质量相对于碳-12原子的质量,用原子量(常用符号为u)来表示。
分子的质量是由分子中各个元素的原子质量之和计算得到的,其中1mol分子质量的物质的质量是1个摩尔的物质量,用摩尔质量(常用符号为M)来表示。
5.化学式和化学反应分子式是化合物分子中各种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以化学符号表示;离子式是化合物中离子的种类和数目,用化学式表示。
化学反应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物质之间的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化学反应要满足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6.化学键和化学键类型化学键是通过原子间电子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化学键类型包括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和氢键等。
共价键是指两个原子中的电子在空间上成对或共同占据,共享对两个原子结合起来的键;离子键是指发生电荷转移的两个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排成离子晶体结构形成的键,其特点是形成电子海;氢键是指弱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中,带有极性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7.化学反应中化学计量的关系化学计量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
反应物的量与生成物的量之间满足化学计量比例,即化学方程式中配比的系数就是化学计量比例。
【知识梳理】初三化学上册
2021-2022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备考知识清单知识清单一.物质变化与性质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空气按体积分数,空气的组成: N2占78%、O2占21%、稀有气体占0.94%、CO2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其中,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氮气: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稀有气体: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2.氧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2)化学性质 ①碳和氧气: 现象:在空气中燃烧:保持红热,生成无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化学方程式:(不充分)22C O 2CO +点燃 、 (充分)22C O CO +点燃②磷和氧气 现象:在氧气中燃烧,大量白烟,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化学方程式:2254P 5O 2P O +点燃③硫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化学方程式:22S O SO +点燃④铁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化学方程式: 2343Fe 2O Fe O +点燃3)用途:供给呼吸(医疗急救、宇宙航行、潜水);支持燃烧(炼钢、气焊)3.水 1)水的净化①自来水的净化:沉淀——过滤——吸附——消毒。
活性炭作用:吸附(色素和异味)。
②区分硬、软水方法:肥皂水。
水的两种软化方法:(生活中)煮沸,(实验室)蒸馏。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期末归纳总结(精选8篇)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期末归纳总结(精选8篇)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
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期末归纳总结(精选8篇),欢迎阅读。
原子的构成篇一(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4)三决定:决定元素化学性质:较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5)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说明:较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较外层电子数为2)较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九年级上册化学必背重要知识点篇二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8、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9、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0、当今世界上较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1、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12、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精品】初三化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上学期总复习第一讲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一、构成微粒:分子,原子,离子(1)分子与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共同性质: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有间隔:气态>液态>固态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本质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物理变化实质: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而是分子之间的间隙改变。
化学反应实质:分子本身改变,原子不改变。
旧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温馨提示1.热胀冷缩是分子间间隔大小发生变化,而不是分子体积大小发生变化。
2.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
如汞原子无论是质量还是体积都比氢分子大。
但由某原子构成的分子,该原子则比其构成的分子小。
3.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稀有气体等。
(2)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在原子中占的体积很小。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温馨提示1.在原子核内,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2.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普通氢原子不含中子。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2)质子数=电子数为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数≠电子数则为离子结构示意图(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粒子的种类原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粒子结构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粒子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性显负电性符号用元素符号表示用阳离子符号表示用阴离子符号表示温馨提示1.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考点二、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5篇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5篇第1篇示例: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及其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物质的基本性质、化学反应、常见元素、化合物、化学方程式等知识点。
下面就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进行一个总结。
一、物质的基本性质1. 物质的物态:我们学习了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以及各自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
2. 物质的颜色、气味、溶解性等基本性质。
3. 物质的燃烧性:燃烧是指物质和氧气反应放出能量的过程,我们学习了燃烧现象的基本特点和燃烧的条件。
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观察: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的标志,包括颜色变化、气体的产生、沉淀的生成等。
2.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会释放或吸收能量,我们学习了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对能量的影响。
三、常见元素和化合物1. 常见元素:我们学习了元素的符号、名称和一些性质,包括氧气、氢气、氮气等。
2. 化合物:我们学习了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一些常见的化合物,包括氧化物、酸、碱等。
四、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1. 化学方程式:我们学习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原则,以及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2. 化学计算:我们学习了摩尔、相对原子质量、化学计算中的单位换算等知识点。
以上就是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规律,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多做化学实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果有相关知识点的实例或者案例,可以在文章中加以说明,以增加文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化学是一门需要动手实验的学科,希望同学们能够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善于思考,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祝愿大家在化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2篇示例: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分类在初三上册化学中,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分类,主要包括了元素、化合物、混合物这三种。
初三上化学知识总结(5篇)
初三上化学知识总结(5篇)初三上化学学问总结(5篇)初三上化学学问总结范文第1篇其次单元自然界中的水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1、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在有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
2、水上升温度时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为气态。
水的温度降低,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之间到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变为液态。
3、分子的基本性质:⑴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
⑵分子不断运动,获得能量运动加快。
⑶分子之间有间隔,三态变化分子之间间隔发生变化。
4、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哪种微粒就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5、水的自然循环:水的自然循环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太阳为水的循环供应里能量,植物的蒸腾作用,土壤的渗透作用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水的自然循环,即实现了水的净化,有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布。
6、水的人工净化:水的人工净化主要包括:沉降、吸附、过滤、蒸馏、灭菌等方法(沉降过程中加入明矾,明矾是一种净水剂,溶于水可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
7、混合物纯洁物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纯洁物: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8、物质的提纯方法:①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开②蒸发:把溶于液体的固体和固体分开③蒸馏:分别沸点不同的液体其次节水的分解与合成一、水的分解1、条件:通直流电,在水中加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可增加导电性。
2、现象:两乐观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3、验证两极产生的气体:①用燃着的木条接触阴极产生的气体,气体燃烧火焰呈蓝色,说明是氢气;②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触阳极产生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4、化学反应:2H2O2H2+O25、结论: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②化学变化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9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优秀9篇)
9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优秀9篇)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篇一化学用语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钡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OH-NO3-CO32-硫酸根磷酸根铵根SO42-PO43-NH4+2、化合价口诀(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五氮磷三价铝;铜汞一二铁二三;六硫四价碳;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2)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3)熟练默写常见元素的常用的化合价+1价K+、Na+、H+、Ag+、NH4++2价Ca2+、Ba2+、Mg2+、Zn2+、Cu2+、Hg2+、亚Fe2++3价Fe3+,Al3+-1价Cl-、OH-、NO3-3、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2H2O+O2↑(3)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3O2↑(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2(9)生灰水[Ca(OH)2]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CaO+CO2↑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篇二一、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中考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汇总
中考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汇总(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中考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汇总世界由物质组成,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
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上册
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上册一、走进化学世界。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物理变化。
- 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灯泡发光等。
- 特征: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改变,但没有新物质生成。
- 化学变化。
- 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蜡烛燃烧(蜡烛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
- 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发光、发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但有这些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 物理性质。
- 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例如: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铁是银白色固体等。
- 化学性质。
- 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 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等。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蜡烛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质软,密度比水小,有轻微气味,不溶于水。
-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有水生成;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 实验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
3. 走进化学实验室。
- 药品的取用。
- 固体药品的取用:- 块状药品:用镊子夹取,操作要点是“一横、二放、三慢竖”。
例如取用大理石。
- 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操作要点是“一斜、二送、三直立”。
例如取用碳酸钠粉末。
初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基础知识复习(知识点默写)大全——钱顺林
一、氧气1、空气中含量:前两位的气体是 、 分别占 和 ,元素的存在形态为 。
(游离态、化合态)2、科学家 通过实验发现了空气的组成。
3、工业制氧气:①:分离 (原理:利用空气中各组分______的不同)。
过程:先将空气加压降温使之变成液态空气,然后升温,先气化的是 ,余下的主要是 ,属于 变化。
②:要得到较纯的氧气,也可以用电解水的方法得到氧气,属于 变化。
化学方程式:4、实验室制氧气:①常用 和 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 ②也常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 ③二氧化锰作__________,本身的_______和_________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④剩余固体中含有________ 和_________,分离这两种混合物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 。
5、收集氧气方法:① ②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 ,同时氧气 溶于水。
③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______ (正放,倒放)放在桌面上。
6、操作注意点:①刚加热时,冒出的气泡不连续,此时_______(能或不能)收集,因为_________________;当气泡___ ______时才开始收集。
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说明收集完毕。
此时,应先将_________________,再将_______________,原因是防止_________ 。
7、验满、检验的方法①验满:用 ,则氧气已满。
②检验:用 ,则瓶内气体是氧气;8、气体发生装置:9、氧气的化学性质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方程式 现象: 生成 色固体。
实验时,常在集气瓶底铺一薄层_________或盛放一些_____,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 (B)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方程式现象:产生,生成色固体③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的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的色火焰,方程式。
生成物_________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九上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九上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上册)一、化学基础知识1.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2. 物质的分类: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3.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如H2O表示水。
4. 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与1/12个碳-12原子质量的比值。
5. 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分子中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6.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
7.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二、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如:A +B → AB。
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
3.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
4.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
三、常见物质的性质1. 氧气(O2):无色、无味气体,支持燃烧。
2. 氢气(H2):无色、无味、最轻的气体,可燃烧。
3. 水(H2O):无色液体,生命的基本物质,可溶解许多物质。
4. 碳(C):常见的非金属元素,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石墨和金刚石。
5. 铁(Fe):常见的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四、常见物质的化学反应1. 燃烧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热量和光,如甲烷燃烧:CH4 + 2O2 → CO2 + 2H2O。
2. 腐蚀反应:金属与环境中的水和氧气反应,形成金属氧化物,如铁生锈:4Fe + 3O2 → 2Fe2O3。
3. 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HCl + NaOH → NaCl + H2O。
五、实验基本操作1. 实验室安全:了解并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使用防护装备。
初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练习:1 气球爆炸、2 矿石粉碎、3湿衣服晒干、4 “瓦斯”爆炸、5 蜡烛融化 6 煤分解成煤气、煤焦油、焦炭、7石油蒸馏、8干冰升华。
A氢气能在空气中燃烧、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C碳酸不稳定、D古字画不易退色、E二氧化碳能溶于水、F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G碳在氧气中燃烧。
6.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碳还原氧化铜:C + CuO —C: 得、发生反应、具有性、是剂CuO: 失、发生反应、具有性、是剂7.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
(2)微观解释:在任何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3)应用:①A+B=2C, 10克A跟4克B 完全反应生成克C。
②A+B=C+2D,10克A跟6克B完全反应生成8克C和克D。
8.燃烧是与发生的一种、的的反应。
9.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 ;(2) ;(3) 。
10.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燃烧反应就可停止,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灭火的原理有:(1) (2) (3)11.爆炸是:;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会爆炸?基本概念练习: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融化B.酒精挥发C.铁丝弯曲D.镁条燃烧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白磷自然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C.钢铁生锈D.火药爆炸3.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C.氧气不易溶于水D.木炭能在氧气中燃烧4.在化学反应中一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 物质的种类B. 分子的种类C. 原子的种类D. 分子个数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同B.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原子个数相同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相同D.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分子个数相同6.在化学反应A+B=C+D中,5克A和B充分反应生成3克C和8克D,则参加反应的B 是A.5克B.6克C.7克D.8克( )7.某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对该化合物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C.一定含碳,可能含氢、氧元素D.一定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8.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2X2 +Y2 =2Z中,Z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 A.X2 Y B.XY3C.XY2D.XY49.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带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应( ) A.小于镁带的质量B.大于镁带的质量C.等于镁带的质量D.无法比较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0克碳和20克氧气反应一定生成30克二氧化碳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克碳和16克氧气反应,一定生成22克二氧化碳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克氢气和8克氧气反应,一定生成10克水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18克水生成一克氢气,一定生成17克氧气11.厨房中油锅着火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立即往锅内加入冷水B.立即把锅盖盖上C.立即把锅里的油倒掉D.立即打开排风扇12.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A.氢气B.天然气C.酒精D.汽油13.判断下列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A.2H2O 直流电2H2↑+ O2↑( ) B.H2 + CuO △Cu + H2O ( ) C.3Fe + 2O2点燃Fe3O4( )(三)物质构成: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水由构成,铁由构成,氯化钠由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2)测容器--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3)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4)加热器皿--酒精灯。
(5)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6.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第二单元:空气1.组成:N2占78%、O2占21%、稀有气体占0.94%、CO2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氧气的性质和制备(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原理:a.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b.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查—装—定—点—收—离—熄。
c.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一变两不变)。
4.常见气体的用途:(1)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2)氮气: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3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5.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2)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3)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1.分子(1)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化学变化中可分。
(2)三个基本性质(一小二动三间隔)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2.原子(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2)三个基本性质(一小二动三间隔)。
(3)构成: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离子(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4.元素(1)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5.化合价和化学式(1)化合价a.写法及意义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b.几种数字的含义Fe2+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3Fe2+:3个亚铁离子。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
(2)化学式①写法:a.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
b.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②意义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化学式Fe的意义:3点。
③计算:a.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b.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c.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1.水(1)水的组成测定方法和原理(电解水)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H2(负极)与O2(正极)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2)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和净化原理沉淀——过滤——吸附——消毒。
活性炭作用:吸附(色素和异味)。
区分硬、软水方法:肥皂水。
水的两种软化方法:(生活中)煮沸,(实验室)蒸馏。
2.物质分类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1.质量守恒定律(1)概念(反应物和生成物前后质量不变。
)(2)原因(三不变-原子种类、数目、质量反应前后不变。
)(3)化学方程式有关计算。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1.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
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2点燃CO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
2C+O2点燃2CO(3)还原性。
C+2CuO高温2Cu+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高温4Fe+3CO2↑3.二氧化碳的制法(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2)选用固液不加热装置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则已集满二氧化碳(2)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4.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2CO3==H2O+ 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4)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高温2CO(吸热反应)(3)用途:灭火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5.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1)可燃性:2CO+O2点燃2C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2)还原性:CO+CuO△Cu+CO2应用:冶金工业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高温2Fe+3CO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除杂:CO[CO2]通入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CO2+2NaOH==Na2CO3+H2O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Cu+CO2CaO[CaCO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CaCO3高温CaO+CO2↑注意:检验CaO是否含CaCO3加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CO32-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第七单元燃料及应用1.燃烧和灭火(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a.可燃物b.氧气(或空气)c.温度达到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a.消除可燃物b.隔绝氧气(或空气)。
c.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a.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b.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CaO+H2O=Ca(OH)2放热反应2、化石燃料(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蓝色火焰)(2)乙醇汽油――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
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可燃性。
C2H5OH+3O2点燃2CO2+3H2O优点:a.减少环境污染。
b.节约化石燃料。
c.促进农业发展。
(3)新能源:氢能源(最清洁的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1.物理性质(1)金属的物理性质:a.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b.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c.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