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史

合集下载

中外设计史总结报告范文(3篇)

中外设计史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设计,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中外设计史见证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的无限潜能。

本报告将对中外设计史进行总结,梳理设计史的发展脉络,探讨设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二、中外设计史发展概述1. 古代设计(1)中国设计中国古代设计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涵。

从新石器时代彩陶、玉器,到夏商周青铜器、陶瓷,再到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中国古代设计在造型、纹饰、工艺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2)外国设计外国古代设计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

从古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到古希腊的神庙、雕塑,再到古罗马的斗兽场、水渠,外国古代设计在建筑、雕塑、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 中世纪设计(1)中国设计中世纪的中国设计以佛教艺术和道教艺术为代表。

佛教艺术在雕塑、壁画、建筑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如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等。

道教艺术则主要体现在道观建筑和道教雕塑上。

(2)外国设计中世纪的外国设计以哥特式建筑和文艺复兴艺术为代表。

哥特式建筑以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等为代表,强调垂直向上的空间感。

文艺复兴艺术则注重对人体比例的把握和人文主义的内涵。

3. 近现代设计(1)中国设计近现代的中国设计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到新中国的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设计逐渐吸收了西方设计的精髓,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

(2)外国设计近现代的外国设计经历了从工业革命到现代设计运动的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外国设计经历了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的演变。

三、中外设计史特点及影响1. 中国设计史特点(1)注重实用性中国古代设计强调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统一,如陶瓷、漆器等。

(2)讲究象征意义中国古代设计注重寓意和象征,如玉器、青铜器等。

(3)传承与创新中国古代设计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2. 外国设计史特点(1)注重审美外国古代设计强调审美价值,如古希腊雕塑、罗马壁画等。

中国设计史读后感

中国设计史读后感

中国设计史读后感作为一名热衷于设计行业的读者,我有幸阅读了《中国设计史》这本书,对中国设计的发展脉络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回顾这部厚重的历史,我深感自豪,同时也为中国设计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一、引言中国设计史是一部五彩斑斓的画卷,展现了我国设计师们几千年的创意与智慧。

从远古时期的陶器、玉器,到现代的工业设计、平面设计,中国设计在不同阶段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二、中国设计史概述1.发展阶段中国设计史可分为六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现代。

每个阶段的设计都有其独特之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风貌。

2.设计理念与特点中国设计史中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和谐共生”、“以人为本”和“寓意传情”。

这些理念贯穿于各个时期的设计作品,展现出中国设计的独特韵味。

三、中国设计史中的代表性人物与作品1.人物介绍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设计师。

如北宋时期的画家、设计师张择端,他的《清明上河图》堪称古代城市规划设计的高峰;又如近现代的吴大羽,他致力于现代设计教育,为中国设计事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作品分析从先秦时期的青铜器,到唐代的陶瓷、建筑,再到近现代的汉字排版、广告设计,中国设计作品在世界艺术舞台上独树一帜。

这些作品既体现了设计师们的匠心独运,也彰显了中国设计的丰富内涵和民族特色。

四、中国设计史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1.历史价值中国设计史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

同时,它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2.现实意义中国设计史让我们自豪,也让我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珍贵。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设计应借鉴历史,不断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五、中国设计史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1.局限性中国设计史虽然在各个阶段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对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创新不够,以及设计行业管理体系的不完善等。

设计史-中国设计史PPT课件

设计史-中国设计史PPT课件
什么是仿生学设计?现代工业设计中有 哪些经典的仿生设计?
.
仿生设计是对于自然界深入理解,并非是简单 的模仿照搬,它是吸收自然界各种生物的生长机能, 在深刻理解其自然生态的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 设计的特点,在美学原理和造型原则作用下的一种 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
1.“门挡”小人
它高度抽象与概括的小人正非常努力的顶着大门 。设计师利用夸张的动作符号,令人感受到产品赋 予的尽心尽责的态度。
.
3.Heat-sense Wallpaper 春暖花开
一款近来大热的壁纸,让人们对仿生设计有了超乎科技 层面的审美想象。设计师利用热敏感油墨,让印有绿色 爬藤枝蔓的壁纸,当墙上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后,隐形 印花开始显色,一整墙的鲜花渐渐开放,春色满屋。
.
4.“红唇”沙发 西班牙著名艺术家萨尔瓦多尔·达利(Salvador Dail)
三大石器工具: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
.
.
2.新石器时代工具的磨制设计
(1)均为复合工具 (2)加工设计手段多样、技术高超
.
.
第一节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
原始“彩陶”的设计
所谓原始“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 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
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三门峡市渑(yuan)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 仰韶文化”。 原始彩陶设计有下列几种: ■半坡型、 ■庙底沟型 、 ■马家窑型 、 ■半山型 、 ■马厂型
半山彩陶代表作品:旋涡纹彩陶
.
半山类型,高23厘米 ,口径14.6厘米, 1977年甘肃兰州出 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此壶泥质红陶,手 制,为盛储器。壶张 口,缩颈,阔肩,鼓 腹,平底,腹下左右 各有环彩绘连续的旋 涡状纹,颈部饰平行 线纹。壶外表柔滑而 富有光泽,极其雅致 ,风格端正大方。

中国设计史整理

中国设计史整理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一、设计的起源与石器的制作设计“一切人造物即意味着设计”,人类在制造第一件石器时,也就完成了设计。

由此可见,设计的起源与人类的起源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石器的制作设计:在考古学上,人们将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占人类历史的99.8%,从二三百万年前开始至一万年前为止。

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

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

二、陶器的制作与器型的设计⏹(一)彩陶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陶器,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

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造型的种类有杯、钵、碗、盆、罐、瓮、盂、瓶、甑、釜、灶、鼎、器盖和器座等,最为突出的是双耳尖底瓶,线条流畅、匀称,极具艺术美感。

彩陶的分布地区很广,以黄河中上游最为发达,以下按着年代的发展先后及艺术特点的不同,介绍彩陶工艺的几种主要类型。

1.半坡型半坡型彩陶首先发现于西安东部半坡村,主要分布于以陕西的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发展,西达甘肃的陈东地区,距今约六七千年。

半坡型彩陶的装饰花纹以鱼纹具有代表性,多分布于卷唇圆底盆的内壁,鱼纹可分为单体鱼纹和复体鱼纹,所谓复体鱼纹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鱼构成一组。

鱼纹早期多为写实,以后逐渐演变为鱼体分割或重新组合,并形成几何化抽象化。

此外,有代表性的还有人面形花纹。

半坡型彩陶一般运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

⏹ 2.庙底沟型⏹是在半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分布在陕西的关中地区,豫西、晋南一带,庙底沟类型的彩陶,主要有盆、碗、罐等。

早期和中期也有类似半坡的葫芦形瓶。

⏹庙底沟彩陶比半坡成熟得多。

点、线、面搭配得当,空间疏朗明快。

曲面之间,穿插活泼的点和线,使纹样节奏鲜明,韵律感很强。

二方连续的组织结构,是节拍的具象化,更使之有较强的音乐效果。

这反映了原始的恬淡、闲静的心态。

庙底沟型彩陶的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为最典型,其装饰花纹以回旋钩连纹最有特色。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归纳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归纳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归纳一、中国设计史1. 古代设计(1)原始时期:陶器、玉器的设计,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模仿。

(2)夏商周时期:青铜器设计达到高峰,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体现了精湛的铸造技艺。

(3)春秋战国时期:漆器、丝织品设计日益成熟,图案丰富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秦汉时期:瓷器设计迅速发展,如秦砖汉瓦、画像石等,展现了大一统国家的风貌。

2. 中古设计(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对设计产生影响,石窟、壁画等设计具有浓厚宗教色彩。

(2)隋唐时期:瓷器设计进入黄金时期,如唐三彩、越窑青瓷等,造型优美,色泽鲜艳。

(3)宋元时期:家具、建筑、园林设计取得显著成就,如宋代家具简约实用,元代园林注重自然和谐。

3. 近现代设计(1)明清时期:瓷器、家具、建筑等领域的设计达到极致,如明式家具、故宫建筑群等。

(2)近现代:西方设计理念传入,我国设计开始融合中西文化,如海派家具、月份牌广告等。

二、外国设计史1. 古代设计(1)古埃及:金字塔、神庙、法老陵墓等建筑设计,展现了对永恒的追求。

(2)古希腊:帕台农神庙、雕塑等设计,强调人体美和比例关系。

(3)古罗马:输水道、竞技场、公共浴室等建筑设计,注重实用与美观的结合。

2. 中世纪设计(1)拜占庭时期:圣索菲亚大教堂等建筑设计,融合了东西方艺术风格。

(2)哥特时期: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等建筑设计,强调垂直线条和光影效果。

3. 文艺复兴时期(1)意大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参与设计,强调人文主义精神。

(2)法国:卢浮宫、凡尔赛宫等建筑设计,体现宫廷奢华风格。

4. 近现代设计(1)工业革命:建筑设计出现新材料、新结构,如水晶宫、埃菲尔铁塔等。

(2)现代主义:包豪斯学派兴起,强调功能主义和简约风格。

(3)后现代主义:设计回归历史、地域特色,如罗伯特·文丘里的建筑设计。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归纳三、中国设计史(续)4. 当代设计(1)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设计开始与国际接轨,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迅速发展。

中国设计史1 原始-夏商周部分

中国设计史1 原始-夏商周部分

中国艺术设计史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装饰纹样:商代的饕餮纹,周代的窃曲纹,战国的蟠螭(panchi)纹,汉代的四神纹和云气纹,六朝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

原始社会几何纹,商周至汉魏六朝的动物纹,隋唐以后的花鸟图案。

艺术风格: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秩序,战国的清新,汉代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元代的粗壮豪放,明代的敦厚,清代的纤巧。

原始时期:自然流露奴隶社会时期:神秘、威严、深沉、庄重战国、秦、汉:古拙凝重、气势磅礴隋唐:自信、饱满、大器宋:理性之美、清秀、含蓄、典雅、单薄的凄婉之美元:粗犷、豪放、刚劲明:大方、明快、端庄、敦厚清:造型奇巧、色彩艳丽、装饰繁缛第一节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原始工艺美术总体特征:1、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紧密结合2、艺术性服从于实用性一、原始陶器北方仰韶文化的彩陶,南方河姆渡的雕塑,东部龙山文化的黑陶以造型取胜。

1、陶器的产生——定居的生活方式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生活特征之一。

我国陶器起源早最早的陶器资料:1962年在江西万年县出土了距今八千多年的陶器。

2、陶器的制作1)手制成型(早期)2)轮制成型(晚期) A慢轮制作 B快轮制作3)陶器造型源起——拟形陶4)陶器装饰源起素陶、彩陶、印纹陶其内容可归纳:几何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人物纹样四大类。

原始装饰具有普遍意义的是“图腾”(Totem)。

图腾原为印地安语,意为“他的家族”。

它大约和氏族公社同时产生。

5)陶器的材质红陶、灰陶、白陶、黑陶3、彩陶定义:彩陶是指新石器时代一种手制、用红、黑、白等色绘有花纹的陶器。

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陶器。

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

又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依据考古学对原始文化的分类、彩陶分布的地域、特点和时间上的差异,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文化类型: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过去曾称之为甘肃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等。

中国设计史教学大纲

中国设计史教学大纲

中国设计史教学大纲中国设计史教学大纲设计是一门既具有实用性又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形式,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其设计史也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特色。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设计文化,中国设计史教学大纲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古代中国设计史古代中国设计史是中国设计文化的基石,它涵盖了从先秦时期到清朝末年的设计发展历程。

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古代建筑、陶瓷、绘画、服饰等方面的设计。

通过学习古代设计作品的特点和风格,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审美观念。

第二部分:近现代中国设计史近现代中国设计史是中国设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从晚清时期到当代的设计发展历程。

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近现代建筑、家具、工艺品、平面设计等方面的设计。

通过学习近现代设计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创作理念,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革和设计思潮的演变。

第三部分:中国设计师与作品中国设计史的教学大纲还应该包括中国著名设计师及其作品的介绍。

这些设计师代表了中国设计文化的精髓和创新力量,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力,也在国际设计界赢得了赞誉。

通过学习这些设计师的作品,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设计师的创作风格和思维方式,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对设计的兴趣和创作灵感。

第四部分:中国设计史与当代设计发展的关系中国设计史教学大纲还应该强调中国设计史与当代设计发展的关系。

中国设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学生们需要了解中国传统设计元素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

通过对比古代设计作品和当代设计作品的特点和风格,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设计文化的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对设计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结:中国设计史教学大纲应该包括古代中国设计史、近现代中国设计史、中国设计师与作品以及中国设计史与当代设计发展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设计文化的内涵和特色,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对设计的兴趣和创作能力。

设计概论中国设计史知识点

设计概论中国设计史知识点

设计概论中国设计史知识点设计概论是一门介绍设计基础知识和方法的课程,而中国设计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中国设计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工艺品和文化遗产,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

本文将介绍中国设计史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国设计的历史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设计的起源与发展古代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设计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中国的设计主要包括陶器、青铜器、织品和建筑等领域。

这些设计作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玉器、瓷器到书法、绘画,古代中国设计在艺术表现与实用功能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

二、中国传统设计的特点中国传统设计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其中之一是强调整体性和和谐美。

传统中国设计注重整体布局与比例的平衡,追求形式与内涵的一致性。

此外,中国设计还倡导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

三、传统设计与文化的结合中国的设计与文化密切相关,中国传统文化对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设计强调以文化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来表达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例如,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常常可以看到对自然景观的模仿与尊重,以及对文人雅士生活理念的体现。

四、近代中国设计的兴起近代中国设计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设计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工业化和技术进步的推进,中国的设计呈现出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特点。

设计以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需求为出发点,注重人机交互、功能性与创新性的结合。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现代中国注重绿色建筑和节能环保设计,体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五、中国设计在当代的发展与展望当前,中国的设计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关注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设计的结合。

设计在中国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了中国创新与创造力的崛起。

未来,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中国设计将更加开放和多元化,为世界设计领域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

中国设计史

中国设计史

夏文化 郑州二里头出土
第二节 青铜工艺
青铜是红铜加锡、铅的合金。 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进入青铜时代。
1、青铜器的型制: 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 、镞、铲、凿等
乐器:钲、铙、钟、鼓
生活用品:(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鼎、鬲、豆、 爵、角、觚、尊、壶等。 2、青铜器的制造工艺: 陶范、分范、铸造、镶嵌、鎏金、失蜡等。
第二节 青铜工艺
西周前期继承商代风格,在后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总体风格质朴、
简约,强调韵律感和节奏性,体现有条不紊的秩序和规律。
酒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流行顾首的夔纹、分尾的鸟纹、窃曲 纹、重环纹、波带纹及瓦纹,长篇铭文习见。
陕西扶风出土的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大克鼎等,皆属西周时期 的典型器。
第二节 陶瓷工艺
六朝时期,我国工艺美术设计已进入瓷器时代。
自六朝以后,陶瓷制品成为人们生活器皿中一个主要的品种。 陶和瓷的主要区别,一是原料不同,陶器用陶土,瓷器用瓷土。二是烧 窑火候温度不同,陶器较低,约800°c左右,瓷器较高,约1200 °c左右。 三是物理特性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致密、坚实、不 漏水,敲击有金属声。 最早的瓷器为青瓷。以浙江地区为中心。越窑最具代表性。 鸡头壶、莲花尊、魂瓶等为代表器型。 莲花纹和忍冬纹为代表装饰纹样。 另外,河南邓县的画像砖也享有盛名。
第五节 陶瓷工艺
汉代的陶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陶瓷品种有灰陶、釉陶、彩绘陶、原始瓷器、以及砖瓦、 陶塑等。
装饰手法丰富多彩,有印纹、划纹、堆贴、彩绘、雕镂 等多种。
这时期的釉陶、彩绘陶、砖瓦、陶塑等均有出色的成就。

中国设计史纲知识点

中国设计史纲知识点

中国设计史纲知识点一、中国古代设计的起源和发展古代中国设计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当时的人们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开始运用原始的设计概念和技术,创造出了一系列简单而实用的器物。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设计概念逐渐丰富,技术也得到了提升。

在古代王朝的统治下,设计逐渐成为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设计史中,陶瓷、服饰、建筑等领域的设计成就尤为突出。

二、中国古代陶瓷设计陶瓷在中国的设计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的陶瓷制作技术非常先进,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出现了象征着中国陶瓷艺术巅峰的青花瓷和景德镇瓷器等。

这些作品在设计上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注重形式的优美和意境的表达,成为中国古代设计的瑰宝。

三、中国古代服饰设计中国古代的服饰设计也是设计史上的重要一环。

古代中国人民借助服饰来展现个人身份和社会地位,服饰设计成为一种奢华和品味的象征。

传统的汉服、唐装等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服饰设计的独特之处。

在设计上,中国古代服饰注重线条的流畅、色彩的和谐,体现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细节的注重。

四、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中国的古代建筑包括宫殿、寺庙、园林等,这些建筑不仅在构造上注重平衡和协调,还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

例如,传统建筑常常以天人合一的理念为设计准则,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五、中国现代设计的崛起中国现代设计起源于上世纪初。

受到西方设计思潮的影响,中国设计师开始将现代元素融入到传统设计中,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设计理念和创意。

中国现代设计在家居用品、工业产品、平面设计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同时,中国的设计教育也逐渐完善,为设计师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六、中国设计史对当代设计的影响中国的设计史为当代设计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启示。

古代的设计理念和技法仍然对当代设计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也为当代设计注入了独特的精神内涵。

中国设计史知识点高中

中国设计史知识点高中

中国设计史知识点高中设计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和科学,它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在设计领域也有着丰富的积累和传统。

本文将介绍中国设计史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以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设计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一、史前时期的中国设计史前时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中国古代文明在陶器、青铜器等方面表现出了强大的设计能力。

陶器的制作工艺精湛,形态各异,常常在其表面刻画出动植物、人物等图案,展示了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和表达。

二、古代民族的设计贡献中国古代历史上存在着多个民族和文化的交融,诸如汉、唐、宋等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和表现形式。

例如,唐代的壁画和绘画作品中,常常运用华丽的色彩和线条,表现出浓厚的艺术氛围。

三、明清时期的宫廷设计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宫廷设计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

根据皇室的需要,设计师们创造了许多精美的建筑、器物和服饰。

例如,紫禁城作为明清时期皇室的居住地,其建筑设计以庄严、宏伟和 sim-ple 的特点著称,体现了封建社会的权威和统治。

四、近代设计的启蒙与创新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多次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设计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创新。

19 世纪末,中国设计师开始学习西方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引进了西方的绘画、雕塑和建筑等风格。

这一时期的设计作品探索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充分展示了中国设计师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五、当代中国设计的发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设计在当代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中国的产品设计、城市规划、服装设计等领域都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中国设计师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设计作品。

六、中国设计史的特点与影响中国设计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与自然的融合和人文精神的体现。

中国设计强调物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倡导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同时,中国古代的设计作品也对世界艺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和陶瓷器的设计风格都受到了世界各地的推崇与喜爱。

中国设计史

中国设计史

二、原始时代的设计陶器的产生基本条件:一对火的利用,二丰富的黏土资源p19原始陶器成型工艺:手制法(最为普遍)·模制法·轮制法p20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仰韶文化--彩陶新时期时代黄河流域北方--半地穴式p31 长江流域南方--杆栏式p32三、青铜器时代的设计【商,西周】青铜;主要是铜,锡,铅的元素的合金。

不同用途,采用合金比例不一《考工记》“金有六齐。

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p36 青铜器成型工艺;主要采用泥范铸造,两周早期之前,一模一范,西周中期以后,一模数范p43 青铜器装饰风格殷商时期追求神异化(饕餮纹,夔纹),西周中条理化秩序化几何纹增多p47古代艺术设计思想最早源于《周易》有两部,一是经文部分《易经》传文部分《易传》p54 周易设计思想;1 制器尚象2 道器统一3 文质统一p55四、革新时代的设计【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重人轻天”思想形成p60青铜器曾侯乙墓--战国成套编钟标志实用性,系列化,整体化造型设计。

P61此时期,出现反映时代风貌,表现时代精神的题材《宴乐水陆攻站纹壶》p65纹样:蟠螭纹,蠕虺装饰构成:平视体构图表面加工:线刻,镶嵌,金银错,鎏金p65战国铜灯;仿生灯,人俑灯,连枝灯最常见是豆形灯p67 铜镜纹饰山字纹p69战国漆器;漆耳杯最具特色,饮酒,又称羽觞p70战国丝织;马山砖厂1号墓最具代表性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纹p74服饰分为礼服和常服。

深衣是典型服装样式,上下衣裳连在一起,特点曲裾绕襟,右衽p75和当时服饰相配套的腰带和带钩p76先秦时期设计思想 1.强调实用功能,主张先实用后审美的设计观(墨子。

韩非子) 2.主张“文质彬彬”即强调内在美与外在形式美和谐统一的设计观(孔子)3主张“大巧若拙”崇尚天然之美,主张自然朴素,反对人工雕饰的设计观(老子。

庄子p81 《考工记》及其设计思想 1.”材美工巧“的设计原则 2.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3.为社会功能服务的设计理念p 83五、封建制上时期设计的高度发展(秦汉时期)【秦汉时期】西汉刘胜墓出土错金铜博山炉不仅具有熏香作用,且满足了汉人祈求羽化登仙的精神需要和富于浪漫的审美追求仙人仙岛的追求p89汉代铜镜发展三个阶段p91东汉中晚期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不仅装饰题材发生重大变化装饰技法和装饰构图(由同心圆式,增加了对称式、阶段式等)也有新的发展p92汉代灯具的设计成就体现在四:1.功能合理 2.结构科学 3.造型生动 4.装饰富丽p93 长信宫灯(属于虹吸灯的代表) 艺术形象……. p98汉代成套的耳杯都有专门的包装盒,称具杯盒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双层九子奁化妆品包装盒的代表作漆器羽觞题有“君幸酒”p102 素纱禅衣禅衣既单衣p108汉代漆器特点:1实用品众多,造型设计规范化、系列化2制作工艺趋向成熟3装饰手法多样化4漆器包装更趋于精致、轻巧p121六、设计的多元与融会(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三国两晋南北朝手工业特点:民间手工业极度衰落p123玄学思想影响;青瓷,宽衣大袖p142,庄园/ 佛教思想;动物纹--植物纹,莲花尊,椅子由佛教传入中国,石窟寺/胡床引进受少数民族影响(魏晋南北朝),穿靴子戴帽子青瓷流行原因1工艺方面的原因2社会风尚的原因p126唐·瓷器“南青北白”南方越窑青瓷“类玉类冰”北方邢窑白瓷“类银类雪”p127受佛教和佛艺影响出现莲花纹,忍冬纹莲花纹在唐瓷器继续作为主题装饰p133 唐三彩低温铅釉陶器唐代厚葬习俗产物随葬明器色多故称“三彩”p134 唐三彩设计特点1仿生象声2不求实用p136 唐代丝织品特点1装饰题材更加丰富,自然写实的花鸟纹样成为装饰题材的主流2装饰构成手法更加多样,更加成熟3装饰色彩华丽和谐,色彩渐变(晕色)手法的运用,丰富了装饰色彩的表现力p137 装饰构成分为对称式构成和自由式构成联珠纹{对称式}受波斯萨珊王朝影响p138 四大石窟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凌阳公样”唐·丝绸图案设计家窦师伦p140 “凌阳公样”特点1装饰题材的吉祥性2装饰构成的对称性3装饰色彩的奇丽性p141 唐代服饰特点1多样性2开放性3华丽性女装:男服胡服襦裙服p142 唐代金银器造型风格上,唐·早期受波斯萨珊王朝的风格影响较大,器皿口沿主要是圆形、八角形和多角形,器壁较厚。

大一中国设计史知识点

大一中国设计史知识点

大一中国设计史知识点设计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对历史上的设计作品、设计概念以及设计思想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

在大一中国设计史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1. 古代中国设计的兴起古代中国设计的兴起可以追溯到早期的陶瓷器、青铜器以及纺织品等手工艺品。

这些作品既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特征,也展示出中国古代设计的独特魅力。

比如,商代青铜器的造型简洁而庄重,充满了仪式感;而唐代的长衫则注重丝绸的柔软质感,展现了高尚的审美品味。

2.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古代中国建筑设计是中国设计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传统的宫殿、庙宇到园林和传统民居,中国古代建筑展示了华夏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例如,北京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其严格的格局和壮丽的建筑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苏州园林则以精致的架构和自然的景观受到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3. 文字设计与书法艺术在中国古代,文字设计和书法艺术与设计紧密相连。

书法艺术作为文字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传达了文字的含义,还体现了写者的心境和个性。

比如,楷书的书写规范,草书的潇洒自由以及行书的稳健有力,都显示了设计在书法中的重要作用。

4.一字千金-印章设计印章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象征物,也是一门独特的设计艺术。

印章的设计既包含字形的简洁和艺术性,又体现了传统的封印文化。

宋代的篆刻艺术尤为出色,一方面精益求精的技术成就了妙手丹青的艺术价值,另一方面也象征着当时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繁盛。

5. 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近代以来,中国的设计逐渐与国际接轨,同时融合了西方设计理念。

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包括了建筑、家居、服装等多个领域。

例如,中国的五角场设计团队通过现代建筑创作,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相结合,成为国内外公认的设计中心。

此外,中国服装设计师的创新设计,也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国设计的风采。

6. 设计教育的兴起设计教育的兴起为中国设计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设计史

中国设计史

中国设计史一、基本常识1、仰韶文化以陕西、河南为中心。

2、已知最早的玉龙出土在红山文化的遗址。

3、马家窑文化先后有四个类型: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

4、周代的玉器以璧、琮、圭、璋、琥、璜为六器。

5、司母戊方鼎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青铜器。

6、汉代的四神纹即青龙、白虎、玄武、朱雀。

7、汉代漆器的装饰纹样,主要有云气纹。

8、魏晋南北朝的马钧改革了绫机,将以前的五十蹑简化为十二蹑。

9、秀骨清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造型风尚。

10、秘色瓷为青瓷。

11、在隋唐五代铜器中,铜镜是最常见、最发达的一种。

12、绞胎是唐代的创造。

13、唐三彩是唐代贵族文化最盛期的一种专为贵族葬礼特制的明器。

14、宋代的景德镇窑以烧造青白瓷著称。

15、釉里红的呈色剂氧化铜。

16、张成是元代雕漆工匠。

17、顾绣是明代上海的一种刺绣。

18、道教题材频频出现在明代嘉靖时期的青花瓷上。

19、大禹治水图玉山是在乾隆时期完成的。

20、清代声誉较高的“四大名绣”是蜀绣、粤绣、湘绣以及苏绣。

二、名词解释1、青铜器的窃曲纹这是一种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应由兽面、夔龙、鸟纹变化而来,其形象卷曲,如一横向的S,但中央有目。

这种单纯化、抽象化的纹样出现于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上,流行在中后期以至春秋早期。

窃曲纹通常左右排列,采取二方连续的构图,严整有序。

2、规矩纹镜汉代铜镜中盛行的纹饰。

规矩纹即TVL式花纹,由于它也出现在博戏的棋盘上,而汉代博戏盛行,故又称为“博局纹”。

汉镜上的规矩纹可以单独组成图案,但更多的还是与四神、五灵、神人等配合。

汉人认为规矩纹象征天地,是天地的框架。

3、唐三彩唐三彩是种低温的铅釉陶器,胎料多系白色瓷土。

采用二次烧成法。

先烧胎,温度1150°左右,然后施釉再烧,温度约900°。

其主要特点是釉面的彩色斑斓,有绿、黄、褐、赭、红、蓝、白等多色。

装饰有印花、划花、堆贴等。

唐三彩基本用作明器,分为雕塑(俑、马、骆驼),器具(盘、壶、瓶)两大类。

中国设计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设计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设计史知识点总结中国设计史悠久而丰富,其传统文化影响了数千年的设计实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中国设计史的重要知识点,并探讨其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1. 宋代器物设计宋代是中国设计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器物设计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高峰。

宋代的青瓷、汝窑、哥窑等瓷器成为世界各国和博物馆珍藏的宝贝。

宋代的器物设计强调简洁、纯粹,注重形式和功能的完美结合,这对后世的中国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明代家具设计明代的家具设计也是中国设计史上的一个亮点。

明式家具注重实用性和美学性的结合,形式简洁,线条流畅,讲究木材的纹理和色彩。

明代家具设计影响了中国后来的家具设计,而且也影响了日本和东南亚等地区的家具设计。

3. 清代宫廷织锦设计清代的宫廷织锦设计也是中国设计史上的一大瑰宝。

清代的宫廷织锦注重色彩的搭配和图案的设计,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华丽和典雅。

清代宫廷织锦对后世的纺织品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设计史上的一大奇迹,其设计理念和技艺一直影响着后来的建筑设计。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建筑结构和装饰设计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理念。

5. 中国书法艺术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设计史上的瑰宝,其影响已经扩展到了书法艺术的设计领域。

中国书法强调笔墨的运用和书法的表现力,这对中国后来的设计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传统服饰设计中国传统服饰设计也是中国设计史的一大亮点。

鲜艳的颜色、精美的刺绣、繁复的图案都是中国传统服饰设计的特点。

这些特点对中国后来的服饰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中国设计师们一直在探索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深厚的传统文化使得中国设计师们有了独特的灵感和创意,他们通过现代设计手法来表现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8. 中国设计师的国际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他们的设计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国际先进设计理念,赢得了全球设计界的关注和赞誉。

中国设计史重点高中知识点

中国设计史重点高中知识点

中国设计史重点高中知识点中国设计史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设计艺术的发展与演变的历史,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中国设计史的一些重点知识点:一、古代中国的设计理念在古代,中国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审美观念、造型原则、装饰花纹和色彩运用。

审美观念强调天人合一、自然万物的观察与体悟,弘扬和表达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造型原则注重形式的对称和谐,追求简洁、朴素与内涵。

装饰花纹讲究纹样的创作和组织,以传统的符号和寓意为基础。

色彩运用注重色彩的和谐与对比,运用五行色彩理论等。

二、各个历史时期的设计特色1. 商代设计:商代设计注重功能性,器物设计以青铜器和玉器为主,追求简洁、厚实的造型和精细的纹饰,表现出稳重和庄严之美。

2. 周代设计:周代设计留下了大量的青铜器,特点是造型丰满、纹饰繁复,富有优美的曲线和动感;同时,佛首、鸟兽纹饰等也开始出现。

3. 秦汉设计:秦汉时期的设计注重实用性,器具的造型简洁大方,装饰纹饰简约,体现出实用主义的特点。

4. 隋唐设计:隋唐时期的设计追求华丽和庄重,并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造型丰富多样,应用各种制作工艺,特别是唐代飞天的形象在造型上十分突出。

5. 宋元设计:宋代的设计注重细腻和精巧,以绘画技法表现在器物上,青瓷等瓷器制作工艺日趋成熟。

元代设计风格多元化,以彩绘瓷器和漆器为代表,使用多种色彩和纹饰,富丽堂皇。

6. 明清设计:明代设计注重装饰和建筑的细节处理,宫殿建筑与家居生活具有规模壮丽和繁复的特点。

清代设计则更加注重建筑的宏伟与气势,装饰更为简约。

三、设计与文化的关系在中国设计史中,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的设计理念和审美观念受到道教、儒家和佛教等思想的影响,追求和谐、中庸与道德的境界。

此外,宗教信仰、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等也对设计产生了影响。

设计与文化的紧密结合,不仅使中国的设计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也使其有着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

四、中国传统设计的传承与发展中国的传统设计在现代社会仍然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不断在创新与发展中传承着中国的设计理念。

中国设计史

中国设计史

中国设计史总序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国设计史研究的主要课题第二节中国设计史的发生、发展与演变第三节中国设计史发展的若干规律探讨第二章原始时代的设计(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第一节人类起源与设计起源第二节原始工具设计第三节原始陶器设计第四节原始图形文字设计第五节原始织物、服饰和居住环境设计第三章青铜时代的设计(夏.商、西周时期)第一节“百工”制度——古代设计发展的重要契机第二节青铜器设计第三节图形文字设计第四节陶器设计和原始瓷器的产生第五节早期漆器和织物、服装第六节《周易》的设计思想第四章革新时代的设计(春秋战国时期)第一节时代变革对设计的影响第二节青铜器设计第三节漆器设计第四节织物和服饰设计第五节交通工具和家具设计第六节先秦时期的设计思想第五章封建制上升时期设计的高度发展(秦汉时期)第一节手工业迅速发展对设计的促进第二节青铜器设计第三节灯具设计第四节漆器设计第五节织物和服饰设计第六节陶器设计与瓷器的发明创造第七节交通工具设计第八节家具设计与室内设计第九节汉字的设计与应用第六章设计的多元与融会(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第一节从乱世到强盛时代的手工业与设计第二节陶瓷设计第三节织物和服饰设计第四节金属产品设计第五节漆器设计第六节玻璃器设计第七节家具设计与室内设计第八节平面之变——印刷术发明和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第七章设计走向成熟、走向市场(宋、辽、金、元时期)第一节手工业、商业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对设计的影响第二节宋代瓷器设计第三节辽、金陶瓷设计第四节元代瓷器设计第五节织物和服饰设计第六节漆器设计第七节金属产品设计第八节家具设计与室内装饰第九节平面设计迅速发展第八章中国古代设计的集大成(明清时期上)第一节手工业生产繁荣鼎盛与传统艺术设计巅峰第二节陶瓷设计第三节古代家具设计的经典之作——明式家具第四节室内环境的设计思想与设计成就第五节织物和服饰设计第六节漆器设计与《髹饰录》第七节平面设计的进一步发展第八节总结古代设计全面成就的巨著——《天工开物》第九章技艺的极致与设计的衰退(明清时期下)第一节封建社会没落时期的艺术设计第二节陶瓷设计的成就与失误第三节织物和服饰设计第四节家具和室内设计第五节平面设计彩图。

中国设计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设计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设计史知识点总结设计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也是文化、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产物。

中国设计史悠久而丰富,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和不同领域。

本文将就中国设计史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对该领域有更深入的理解。

1. 史前时期的设计中国的史前时期设计主要体现在陶瓷制作、织物和饰品设计方面。

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以黑陶、彩陶等材料制作的精美陶器,其中以彩陶为代表的陶瓷制作技术达到了较高水平。

同时,原始人还通过擦拭、染色、缝合等手段进行织物和饰品的设计与制作。

2. 古代中国设计古代中国设计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周代、秦汉以及其他王朝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设计以工艺品为主要表现形式。

如商代青铜器、周代青铜器、秦汉丝绸等都是古代中国设计的杰作。

这些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具有美感,同时还承载了文化和社会意义。

3. 宋元明清时期的设计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设计史上一个较为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设计风格日趋丰富多样,涵盖了建筑、绘画、陶瓷、家具等领域。

其中,宫廷设计和文人设计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方向。

宫廷设计体现了皇家族的力量和权威,而文人设计则更加注重审美和自然的表现。

4. 近现代中国设计近现代中国设计起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改革开放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开始引入西方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促进了中国设计的全面发展。

建筑、服装、产品设计等领域纷纷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设计师和作品。

例如,中国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天安门广场,设计师周仕农的著名长衫等。

总结起来,中国设计史经历了史前时期的陶瓷、织物和饰品设计,古代的工艺品设计,宋元明清时期的宫廷和文人设计,以及近现代的引入西方设计理念的全面发展。

中国设计历史的丰富与多样为今天的设计创作提供了宝贵的文化积淀和艺术灵感。

本文仅对中国设计史的部分知识点进行了概述,实际上还有很多细节和领域可以深入探讨。

通过对中国设计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与美学的发展,并在设计实践中汲取灵感与智慧。

设计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希望本文对读者在中国设计史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些启发与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设计史复习资料1.马家窑文化的舞蹈纹彩陶盆:彩陶又叫陶瓷绘画,它是“国粹”-陶瓷艺术中的艺术,早在距今6000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彩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

马家窑文化中的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又呈现出一幅图形优美的装饰画,陶盆内壁上有三组相同的无人集体舞蹈图像。

人物的下方是横线的水波纹样,造型简洁,手法高妙,气氛热烈,是彩陶时期原始先民的生活娱乐的生动写照,也为现在舞蹈音乐武术杂技等艺术提供了源头。

=2.四羊方尊的时间、用途、造型特点:商朝晚期偏早期青铜器。

属于礼器,祭祀用品。

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瓷器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与静,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要熟记图片啊3.《考工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最重要的艺术设计典籍,是中国第一部手工业专著,不仅记述了长期以来手工业生产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而且加以科学的总结。

《考工记》是春秋末年齐国手工业技术的官书,反映了春秋以及以前许多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成果,也是先秦文明的灿烂篇章。

专门讲述百工的职务工作,这是先秦漫长历史中的艺术设计思想形成的最初结晶。

意义:《考工记》中的手工业生产管理制度对后世有很大影响,而艺术设计的思想亦为人们重视。

而《考工记》对设计职业的要求,可见。

先秦时期设计文化已进入一种艺术的层面。

4.长信宫灯:河北满城汉代中山王刘胜妻墓中出土了一件鎏金的长信宫灯,造型是宫女跽坐手持灯具,左手托盘底,右臂的衣袖与灯体连体,中间空洞而封闭,利用虹吸的物理原理,将灯油的延期,排放到身体中贮存的水中,使烟气得以净化。

在灯具部分,利用灯罩旋钮开合,调节光度,使灯光产生不同的变化效果,人工照明达到了超高的设计水平,整个宫灯是一种构思精妙、意味浓郁的史书设计作品,其设计思想超越了时空,是难得的超凡的佳作。

5.四大石窟艺术特色:莫高窟,此窟始凿于公元四世纪,今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公尺,彩塑雕像2415尊,是中国现存石窟艺术宝库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座,龙门石窟中的宾阳三洞是开凿时间最长的,整个龙门石窟构图精美,雕刻细致,艺术价值很高,是一幅反映当时帝王生活的图画。

云岗石窟建于公元453年的北魏时期,云冈石窟是一座中国石窟艺术宝库,它的艺术主体是东方体系的中华文化,但其身上也同时附着当时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以希腊文化为代表的西方体系和以印度为代表的次大陆体系,是举世公认的历史文化瑰宝和人类古代文明的结晶。

麦积山石窟因该山状如堆积的麦垛而得名。

石窟始建于一千五百多年前,麦积山石窟以泥塑为其特色,塑像的大小于真人相若,被誉为“东方塑像馆”。

6.四大石窟的设计布局:敦煌莫高窟北朝洞窟的结构是中心塔柱式,窟壁均为绘画,以描绘千佛为主,故有千佛洞之称。

这种中心柱窟的形制与印度支提窟有渊源关系、北朝莫高窟汇集了中原木构建的特点、方塔形的意味、利用石质的特点,丰富了中国佛教的洞窟形式。

云冈石窟:山西大同西北的武州山,因其山岗连绵如云而称云冈。

早期是穹隆式大洞结构以大佛为主。

龙门石窟:就建在龙门山壁上,龙门石窟呈现窑洞形式并结合木结构建筑,因龙门山山体较硬,龙门佛像的雕刻技术能够表现出非常细腻的水平,成为北魏中原佛教文化的象征。

麦积山石窟:麦积山山势巍峨,因形如民间的麦垛而闻名,早期属方洞平顶保留西域的特色,晚期是覆斗型石窟,体现了中原木结构的建筑形式。

7.唐长安城:长安城的布局经隋唐宇文恺、阎立德的精心设计规划,将宫城置于都城北端,以承天门、朱雀门延伸的中轴线大街,将都城分为南北11条大街,东西14条大街,共110坊设12座城门。

初唐在大兴城的基础上修建了外锅城,将大兴城改名长安城,大兴宫改名太极宫。

太极宫在长安城中轴线承天门大街的北端,是初唐李渊、李世民朝政的地方。

大明宫在唐高宗时加以扩建,是后来唐朝历代帝王的理想住处。

8.唐三彩:制作:唐三彩是一种特殊的多色釉陶器,在盛唐时期便达到了繁华的高峰。

唐三彩的釉质为硅酸铝,再加入铅灰为助溶剂,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为色彩配置。

三彩是泛指,可以多彩。

唐三彩是一种明器,往往反映墓主人的豪华生活。

特点:低温烧制;颜色以“三彩”名之并非三种颜色,三位虚词,表示颜色多。

用途三彩主要制作各类人物、动物、俑以及形形色色的器皿。

9.宋代五大名窑:官窑:是官方开办的供奉皇室生活的需要的窑厂。

利用垄断优势,质量水平高而数量有限,使后人有一定的神秘感。

主要以青瓷为主,其釉面有冰裂纹,成为天然的装饰效果。

内有玛瑙末为又。

汝窑:在河南宝丰,汝窑为青瓷体系,代表宋代制窑的最高水平,官窑产地之一。

汝瓷的胎质呈灰色,釉色较厚,素面无过多的装饰,釉面有冰裂纹。

钧窑:在河南禹县,青瓷体系,以胎质厚重,色彩斑斓的特点闻名,制瓷技术是多次上釉,或者涂彩,在高温中使彩料和色釉相融,产生了钧瓷的奇异效果。

利用还原铜的原理。

烧制初艳丽的红色,艳若晚霞。

其樽、炉、钵、洗等产品,典雅富贵,饱满沉着。

哥窑:浙江龙泉,青瓷中的龙泉窑系。

以其胎质暗黑,釉面裂纹交错著名。

利用胎质和釉料的温度收缩差异,使釉面出现了“开片”又称“百圾碎”在宋朝常常有官窑的产品,为“紫口铁足”的样式,即器皿的足部和口沿露出褐色的胎质。

定窑:河北曲阳,受晚唐邢窑的影响,定窑是白瓷系统。

有着胎质白腻,釉色略黄,呈现了象牙质的某些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有刻、划、印的花纹第三,定瓷有芒,芒是指因用复烧方法,而出现碗盘口沿无釉的缺点,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0.梅瓶:小口,短颈,圆肩,长身,尤以小口窈窕,瓶有秀丽妩媚之韵,梅骨清像之姿。

又因深腹稳重。

容量颇大。

多为盛酒器。

梅瓶还有另一变化的瓶形,小口,圆肩,鼓腹,腹部呈圆弧形,优美饱满,典雅端庄。

11.釉里红:釉里红是在釉下会有花卉、鱼类等图案,表现出釉下的红色效果。

是以红铜釉料在素胎上绘制纹饰,在涂上透明釉色,利用高温还原烧焰制而成的瓷器,要求窑内还原焰气氛非常严格。

12.粉彩:粉彩是清代康熙年间发展的瓷器新品种。

粉彩是在烧好的瓷器上进行绘画,然后放置入窑烘烤,红烧后瓷器上颜色犹如富丽柔和的水彩画。

粉彩表现的题材广泛,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

13.明清家具的设计风格的异同:相同点:设计和使用基本是以功能为主,装饰手法也多是对材质的利用。

于是硬木的紫檀、黄花梨等家具在朴素无华的表面中,蕴藏着家具的名贵。

家居风格釉雕琢的装饰现象,增加家具的华贵贵重。

不同点:明式家具在尺度、比例、均衡、对比、节奏、韵律等方面的风格特征,始终有着简洁明快流畅自如的特点。

清代家具较之明式家具更加繁琐,富丽华贵。

14.明代家具设计中椅子的设计样式和特点:太师椅:为圈型椅,也称罗圈椅。

椅背和扶手连接一体,背板向后而坐面较大,有环抱坐拥之势,为官宦显赫之人的坐具。

官帽椅:是一种扶手椅,有四出官帽椅和南官帽椅的样式。

官帽椅的重心较低,而背椅较高,椅腿有横档的脚踏。

而椅背通过背板处理,成为一种曲线的形式,使人的背部有着合理舒适的依靠。

高靠背椅,无扶手,一种是搭脑靠背的直角部分略微呈圆润的弧形,而背板略曲而挺直,犹如碑石,此也称“一统碑”式椅。

另一种是搭脑的两端伸出,呈或直或曲的式样,有“灯挂椅”的称呼。

但是无扶手椅的略曲背板可与人吻合,而搭脑上可以铺盖织物的椅披,形成柔软舒适的靠背样式。

15.明式家具使用工艺美术的设计原理:注重结构美,不用钉、胶、在不同的部位应用不同形式的榫卯,反映了木制家具特有的风韵和设计者的匠心。

注意材质美,充分利用木材本色和纹理而不加掩饰、色泽深沉雅致、木纹自然优美,质感坚质细腻。

注意造型美,造型浑厚洗练、稳重大方。

比例适度,线条流利。

注重装饰美,装饰简洁不事繁琐雕琢,装饰线角,简练细致,朴实无华。

16.《园冶》的作者是明代的计成。

它是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唯一一部园林著作,共全书三卷,分为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和借景等十二个篇章。

园治包括各类插图235副,是明代造园技术的经验总结。

对于理解明清时期造园技术有指导作用。

又名《夺天工》17.黄道婆:黄道婆返回乡里,总结了江南原来的纺织技术,并融入海南岛黎族的经验,着手改进扎花车、塌车、织机等耐心的对松江妇女进行织造、纺棉等技术指导,并在折枝、团风等织布技术方面有所发展,改变了松江地区的落后面貌。

松江成为江南棉花纺织生产的中心,推动了中华民族纺织业的进步,棉花纺织业的广泛应用逐渐的改变了人们服饰形态,提高了社会生活水平,使后来服饰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契机。

18南北青瓷区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瓷器,出现了南北青瓷分流。

青瓷的生产主要以浙江越要的青瓷成就体现了最高水平。

早期青瓷的造型中常见的有双系壶、双耳罐等,短颈、鼓肩、矮身、纹饰简单,古朴大方。

后期出现碗、碟、盘、盆,以及香炉、灯具等,证明青瓷制品的发达及人们生活的精致。

青瓷常以动物造型,增加美感,增进了人与动物的亲和力。

而北方的青瓷粗矿,厚重,造型简单,多以器皿为主。

19.黑陶尊鼎、食器、酒器的内容和图。

秦汉瓦当鎏金铜灯,虹管灯建筑彩画纹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