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专业毕业论文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精细选煤过程中煤炭的破碎与分选技术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精细选煤过程中煤炭的破碎与分选技术煤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能源行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由于煤炭的产地、质量和性质的差异性,需要通过煤炭的破碎与分选来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
精细选煤过程中的煤炭破碎与分选技术是一项关键且复杂的工作,本文将对精细选煤过程中煤炭的破碎与分选技术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煤炭破碎技术煤炭在选煤过程中需要进行破碎,主要目的是降低煤炭的粒度,提高选煤过程的效率。
煤炭破碎技术的选择主要根据采矿工程的实际需求和具体情况,包括煤炭的性质、生产能力要求等因素。
常用的煤炭破碎设备有:颚式破碎机、锤式破碎机、圆锥破碎机等。
颚式破碎机适用于煤炭的初步破碎,能够将大块煤炭破碎成一定粒度的煤炭;锤式破碎机适用于中度破碎,可以将颚式破碎机破碎的煤炭再进行进一步的破碎;圆锥破碎机适用于细碎,可以实现对煤炭的最细碎。
煤炭破碎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破碎时间、速度、力度的控制。
过长或者过短的破碎时间都会造成煤炭的浪费和能量消耗的增加;速度过快会导致煤炭破碎不充分;而力度过大则会造成破碎机的损坏。
二、煤炭分选技术煤炭破碎后,需要进行分选,主要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煤炭进行分类,以进一步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
煤炭分选技术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煤炭中不同组分的物理性质、煤炭的质量要求以及生产成本等因素。
常用的煤炭分选技术有浮选法、物理方法(重介质法、粒度分选法、电磁法等)、化学方法(浸出法、浸碘法等)等。
浮选法主要利用煤炭与气泡的亲和性差异,实现煤炭的分选;重介质法主要利用煤炭不同密度的差异进行分选;粒度分选法根据煤炭的粒度差异进行分选;电磁法主要是利用煤炭对外加电场的响应实现分选;浸出法和浸碘法则是通过溶液对煤炭进行分离。
煤炭分选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设备的选择合理性、工艺条件的调节以及废物的处理问题。
设备选择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分选效果;工艺条件的调节则涉及到精细选煤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需要通过实验和调整来确定最佳条件;废物的处理是精细选煤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需要根据废物的特性与处理方法来实现废物的综合利用。
煤矿开采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煤矿开采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篇一:煤矿开采与技术毕业论文摘要煤炭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煤炭工业的发展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占90%和80%以上,2021年煤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5.6%和67.7%。
近年来,随着综采设备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综采设备走向重型化、强力化和自动化,使设备的可靠性得到保证,有力的推动了大采高综采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一轮采煤技术的革命,目前在神东、晋城等矿区已率先在f=1.5-5的厚煤层中使用大采高综采设备,实现了国内工效最高,吨煤成本最低的成果,极大地提高了煤炭市场的竞争能力。
本文主要观点有:在煤炭企业生产中地质条件和煤炭赋存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优先考虑使用大采高采煤方法。
关键词:大采高;综采技术;目录摘要 (2)1.绪论 (5)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5)1.1.1研究目的 (5)1.2.2研究意义 (5)1.2 本文的框架结构 .................................... 6 2煤炭工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挑战 (7)2.1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7)2.1.1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工业取得显著成绩 (7)2.1.2行业主要特点......................................................... (8)2.2、煤炭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8)2.2.1资源保障问题......................................................... (8)2.2.2煤矿生产能力与技术结构问题 (9)2.2.3行业结构与企业发展问题 (10)2.2.4煤矿安全与矿区环境治理问题 (11)2.2.5煤炭运输与燃煤污染问题 (12)3.大采高技术发展现状……..................................................... (13)3.1我国大采高技术的应用........................................................... (13)3.2高效综采的快速发展……..................................................... (14)4.综采工作面大采高采煤方法在潞安王庄矿的应用 (16)4.1 王庄煤矿概况......................................................... (17)4.2 工作面巷道布臵及生产系统 (19)4.2.1工作面位臵选择分析 (19)4.2.2工作面巷道布臵......................................................... (20)4.2.3 生产系统......................................................... (23)4.3工作面设备选择......................................................... (26)4.3.1 工作面设备选择......................................................... . (26)4.4 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 (34)4.4.1采煤方法......................................................... . (34)4.4.2回采工艺......................................................... . (34)4.4.3工艺说明......................................................... .. (34)4.5大采高自动化综放工作面取得的成篇二:煤矿开采技术毕业论文煤矿巷道掘进技术现状及发展摘要:众所周知,巷道掘进是煤矿开采的重要环节。
采矿工程毕业论文
采矿工程毕业论文采矿工程作为一门古老而现代的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增加,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采矿工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和管理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来提高采矿效率和安全性。
采矿工程的核心在于有效地从地下或地表开采矿物资源。
这不仅需要对地质学、矿物学和岩石力学有深入的理解,还需要掌握现代采矿技术和设备的应用。
在采矿过程中,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首先,地质勘探是采矿工程的前提。
通过地质勘探,可以确定矿床的位置、大小、矿石品位以及矿体的地质结构。
现代地质勘探技术包括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勘探的准确性和效率。
其次,采矿方法的选择对采矿工程的成功至关重要。
根据矿体的形态、规模和矿石的性质,可以采用露天采矿、地下采矿或联合采矿等不同的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因此在选择采矿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和环境因素。
在采矿过程中,矿石的破碎、磨矿和选矿是提高矿石品位和回收率的关键步骤。
现代破碎和磨矿设备如高压辊磨机、自磨机等,能够更有效地破碎和磨细矿石。
而选矿技术如浮选、磁选和重选等,能够根据矿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效地分离有价值的矿物。
安全管理是采矿工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采矿作业环境复杂,存在多种潜在的安全风险,如坍塌、爆炸、中毒和机械伤害等。
因此,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检查,以及采用先进的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对于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采矿作业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环境保护也是采矿工程中的重要议题。
采矿活动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土地破坏、水体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因此,采矿工程需要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如合理规划矿区布局、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实施生态修复和建立环境监测系统等。
最后,随着科技的发展,采矿工程也在不断地引入新技术和新理念。
例如,智能化采矿、无人采矿和绿色采矿等,都是采矿工程未来的发展方向。
采矿工程结课论文5000字_采矿工程结课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采矿工程结课论文5000字_采矿工程结课毕业论文范文模板采矿工程结课论文5000字(一):浅析采矿工程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论文摘要:采矿工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工程学科,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为强化采矿工程实验室在学生培养中的服务效果。
从教学、科研、设备管理及服务对象四方面分析了采矿工程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采矿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及采矿工程实验室建设的现状。
从教学、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开放运行模式、实验室队伍建设及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采矿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与改革的有效对策,为我国采矿工程类院校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采矿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对策0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大高校纷纷扩招,而开设采矿工程专业的院校也在逐渐增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同时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也更高,这就要求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能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1-4]。
采矿工程是一个工程应用较为明显,且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学科,这就要求在采矿工程专业扩招的同时,采矿工程实验室的建设也需与其共同发展[5-6]。
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专门型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学科实验室的教学水平,而实验室教学水平高低又主要取决于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好坏[7-8]。
采矿工程作为一个传统的行业,主要侧重于地下岩土体的开挖、边坡稳定性分析、水利工程等,对专业的实践能力要求更为明显,因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动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更好地为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服务[9]。
1采矿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1)人才培养的需要。
矿产资源作为国家资源的命脉,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采矿工程作为我国相对较传统的学科之一,主要培养具有矿山开采施工、设计及科研方面的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10-12]。
在过去10多年间,由于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采矿工程学科也得到了较大发展,需要进行采矿工程实验教学和科研的学生人数在大幅增加,同时采矿工程也由宏观的研究逐渐向细观研究方向发展,这对实验设备的要求也更高。
关于采矿工程论文精选3篇
关于采矿工程论文精选3篇摘要:采矿工程处在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
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来说机遇大于挑战。
但采矿工作者不可忽视挑战的存在,要具有忧患意识。
努力奋斗、实现国家采矿事业的高速发展和辉煌!关键字:采矿机遇挑战大学生通过这学期对《采煤概论》的学习,使我对采矿工程专业有了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
在高考结束后的志愿填报中,报考采矿工程专业完全出于长辈的建议。
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在我大体了解了这个专业之后,我很庆幸当时我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1.采矿工程专业介绍采矿工程专业地矿类专业,主要研究学习矿床开采的理论和方法,发展矿业新技术。
采矿工程专业自西方起步比较早,在西方产业革命期间便已初具规模。
我国在清末也已开始设立采矿工程专业,现在已有好多高校设立此专业,为我国的采矿事业输送了大批人才。
采矿工程专业涉及岩体力学、工程力学、采矿学、矿井通风与安全、电工与电子技术、采矿机械、矿山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分析等多个学科。
此外,地质学、考古学、科学技术史也在采矿工程专业中有所渗透。
1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采矿技术突飞猛进,发展极为迅速。
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
但是,繁荣的表面依然没能够掩饰住背后的诸多问题和挑战。
作为这个专业的大学生一定要抓住机遇,实现自己的价值。
为祖国的煤炭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采矿工程的发展现状多年来,采矿界的工作者奋战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大批科研成果的问世在具体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采矿工程向自动化、安全化、高效化的方向迈进。
涌现出一大批诸如钱鸣高教授(中国矿业大学教授,著名采矿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韩继馨教授(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鲜学福教授(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优秀人才,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大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相继问世,对中国采矿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奠定了采矿业的高质量高素质发展的基础。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高岭土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高岭土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高岭土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高岭土主要由高岭石矿物组成,是一种含有高硅酸盐矿物的粘土矿石。
随着对高岭土资源需求的增加,开发和利用高岭土的技术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岭土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几个关键方面,包括高岭土的开采与选矿、高岭土加工工艺以及高岭土在陶瓷、涂料等领域的应用。
首先是高岭土的开采与选矿。
高岭土属于固体矿物资源,通常需要进行开采和选矿处理才能得到满足市场需求的高品质高岭土产品。
开采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矿体的分布和形态特点,选择合适的采矿方法,以确保矿石的产量和质量。
而选矿过程则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对开采得到的原矿进行后续处理,去除杂质,提高高岭土的纯度和品质。
其次是高岭土的加工工艺。
加工工艺是高岭土资源利用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高岭土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高岭土加工工艺一般包括矿石破碎、粉碎、浸提、干燥等环节。
在高岭土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原矿的性质和含量,合理选择和配置加工设备,以及制定科学的加工工艺流程,从而确保高岭土产品的纯度、粒度和色泽等方面的要求。
最后是高岭土在陶瓷、涂料等领域的应用。
高岭土具有良好的陶瓷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陶瓷领域。
其主要作用是增加陶瓷胚体的塑性和黏合性,提高陶瓷制品的强度和质地。
在涂料领域,高岭土可用作填料和增稠剂,改善涂料的光泽、刷涂和稳定性等性能。
此外,高岭土还可以用于制备陶瓷玻璃、耐火材料、橡胶、化妆品等产品。
综上所述,高岭土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研究对于推动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高岭土的开采与选矿、加工工艺以及应用领域,有助于提高高岭土的开发利用水平,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未来的研究应注重高岭土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同时结合新技术的应用,提高高岭土产品的附加值和产品质量,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在高岭土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研究中,还存在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采矿工程专业矿区生态恢复与保护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采矿工程专业矿区生态恢复与保护Title: Mine Sit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Protection in Mining Engineering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ining engineer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mining areas has suffered severe degrad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 the ecosystem,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effective methods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protection in mining engineering. This research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us of mine sit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propose practical measur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ining areas.1. Introduction1.1 Background1.2 Research Objective2. Current Status of Mine Site Ecological Restoration2.1 Ecological Degradation in Mining Areas2.2 Challenges in Ecological Restoration2.3 Case Studies of Successfu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s3.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3.1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inciples3.2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iques3.2.1 Soil Quality Improvement3.2.2 Reforestation and Habitat Rehabilitation3.2.3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3.2.4 Sustainable Land Use Planning4. Ecological Protection Measures in Mining Engineering4.1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4.2 Mine Water Treatment and Recycling4.3 Dust and Noise Control4.4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5. Case Study: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Protection in a Mining Area5.1 Project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s5.2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easures5.3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Results5.4 Lessons Learned and Recommendations6. Conclusion6.1 Summary of Key Findings6.2 Significance and Implications6.3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Keywords: mining engineering,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cological prote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Introduction:1.1 Background:Mining activitie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resulting in soil erosion, water pollution, habitat destruction, andreduced biodiversity. The restoration and protection of mine sites are essential to mitigate these adverse effects and ens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mining areas.1.2 Research Objective: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mine sit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propose practical measur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ining areas. Through case studies and analysis, it intend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future mine site restoration projects.Current Status of Mine Site Ecological Restoration:2.1 Ecological Degradation in Mining Areas:Mining operations contribute to ecological degradation through land disturbance, deforestation, erosion, and water contamination. These activities often result in the loss of habitat for wildlife and the disruption of natural ecosystems.2.2 Challenges in Ecological Restoration:The restoration of mine sites faces challenges such as contaminated soil and water, lack of suitable seed sources for reforestation, and difficulty in establishing self-sustaining ecosystems. Additionally, financial constraints and limited technical expertise pose obstacles to effective restoration measures.2.3 Case Studies of Successfu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s: Several successfu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s have been conducted in mining areas worldwide. These projects emphasize soil remediation, reforest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wetlandsto promote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recovery.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3.1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inciples:Principles such as comprehensive planning, stakeholder engagement, adaptive management, and native species utilization form the basis of successfu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hese principles ensure the restoration goals are ecologically sound, socially acceptable, and economically feasible.3.2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iques:Various techniques are employed in mine site restoration, including soil quality improvement, reforestation, habitat rehabilitation,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land use planning. These techniques aim to restore the ecological functions and services of the mining area.Ecological Protection Measures in Mining Engineering:4.1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A thorough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s crucial in identifying potential impacts of mining activities and proposing mitigation measures to minimize adverse effects. This assessment enables effective decision-making and ensures compliance with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4.2 Mine Water Treatment and Recycling:Mining often leads to the generation of large volumes of wastewater contaminated with heavy metals and chemicals. Propertreatment and recycling of mine water can reduce water pollution and minimize the demand for freshwater resources.4.3 Dust and Noise Control:Mining operations generate significant amounts of dust and noise, which can have detrimental effects on human health and nearby ecosystems. Effective measures such as dust suppression systems and noise barriers should be implemented to minimize these impacts.4.4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Protecting and enhancing biodiversity within mining areas is vital for ecosystem stability and resilience. Preserving habitats, promoting reforestation, and implementing wildlife conservation measures are essential in maintaining a balanced and diverse ecosystem.Case Study: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Protection in a Mining Area:5.1 Project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s:This case study focuses on a specific mining area, highlighting the issues faced and the objectives set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protection.5.2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easures:The case study outlines the restoration techniques utilized, including soil remediation, reforestation, wetland establishment, and wildlife habitat rehabilitation.5.3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Results: Monitoring protocols are crucial in 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restoration measures over time. This section discusses th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s used to determine the success of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5.4 Lessons Learned and Recommendations:Insights gained from the case study provide valuable less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mine site restoration projects. These could include improving stakeholder engagement, utilizing adaptive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investing in long-term monitoring and maintenance.Conclusion:6.1 Summary of Key Findings: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mine sit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the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it. Successful restoration projects rely on the principles of comprehensive planning, stakeholder engagement, adaptive management, and native species utilization.6.2 Significance and Implications: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protection in mining engineering are critical for mitigating the advers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mining activities and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mining areas. The findings and recommendations of this study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restoration strategies and initiatives.6.3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Further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and sustainable techniques for mine site restoration, as well as the integration of restoration practices into the lifecycle of mining projects. Additionally,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involving mining engineering,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should be emphasized for holistic restoration efforts.Keywords: mining engineering,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cological prote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继续写相关内容2000字:在采矿工程的发展过程中,矿区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采矿工程专业矿山设计与规划方法研究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采矿工程专业矿山设计与规划方法研究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采矿工程专业矿山设计与规划方法研究一、引言随着采矿业的发展,矿山设计与规划对于矿山的安全、高效运营和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矿山设计与规划方法往往是基于经验和模拟的,并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矿业的需求。
因此,本毕业设计论文旨在对采矿工程专业矿山设计与规划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为矿山设计和规划提供更科学、高效的方法。
二、矿山设计与规划方法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关于矿山设计与规划方法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其中,主要包括基于数学模型的矿山优化设计与规划、基于GIS和遥感技术的矿山空间规划与设计,以及基于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的矿山智能设计等。
1. 基于数学模型的矿山优化设计与规划基于数学模型的矿山设计与规划方法主要利用数学模型对矿山开采过程进行优化。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考虑矿山的地质特征、经济指标、开采方法等因素,对矿山的开采方案、开采顺序、矿石品位等进行优化。
这种方法可以明确地确定最佳的开采方案,提高矿山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 基于GIS和遥感技术的矿山空间规划与设计基于GIS和遥感技术的矿山空间规划与设计方法主要通过对矿山区域的空间分析和监测来进行规划和设计。
通过采集和分析矿山区域的空间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信息,利用GIS和遥感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和模拟,以确定最佳的矿山开采区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基于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的矿山智能设计基于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的矿山智能设计方法主要利用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技术对大量矿山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辅助矿山设计和规划。
通过对矿山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建立矿山的预测模型和决策模型,实现对矿山开采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提高矿山的安全性和效益。
三、采矿工程专业矿山设计与规划方法的研究本节将重点研究基于数学模型的矿山优化设计与规划方法。
1. 建立矿山优化设计与规划数学模型首先,需要建立矿山优化设计与规划的数学模型。
采矿工程毕业论文
采矿工程毕业论文采矿工程毕业论文(精选8篇)面对现如今的资源短缺和安全问题的出现,采矿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出既有困难又有机遇的发展趋势;毕业生可从事煤矿、铁矿、金矿、石膏矿以及铁路等设计和改造管理,也可以到冶金、有色、化工、核工业、非金属和煤炭等六类矿业和水利、铁道、地下、工程和环保部门的生产开发、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采矿工程毕业论文(精选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采矿工程毕业论文篇1摘要:本设计详细介绍开拓立式煤矿井的概况特征,经过一系列的方案论证比较,选择了适合立式矿井的开拓方式、采煤方法和各生产系统。
井田内地质构造比较简单,主要为纵贯井田东西的天仓向斜,对第一水平选择了立井开拓方案,首采区的采煤方法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回采工艺。
辅助运输系统与主运输系统相分离,其中辅助运输系统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辅助运输设备单轨吊,可满足人员、机械设备、材料和矸石的运输,无需中间转载,可从井底车场直达工作面。
矿井一水平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
立井开拓;条带式;单一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两翼对角式通风。
第一章:概述矿井开采在地底下开采的矿山。
有时把矿山地下开拓中的斜井、竖井、平硐等也称为矿井。
矿井开拓对金属矿山或采煤矿井的生产建设的全局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关系矿井的基建工程量,初期投资和建井速度,更重要的是将长期决定矿井的生产条件、技术经济指标。
矿井开拓即从地面向地下开掘一系列井巷,通至采区。
矿井开拓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正确划分井田,选择合理的开拓方式,确定矿井的生产能力,按标高划分开采技术分类,选择适当的通风方式,进行采区部署以及决定采区开采的顺序等。
矿井开拓通常以井筒的形式分为平硐开拓、斜井开拓和立井开拓。
采用合理的采矿方法是搞好矿井生产的关键。
煤层在形成时,一般都是水平或者近水平的,在一定范围内是连续完整的。
但是,在后来的长期的地质历史中,地壳发生了各种运动,是煤层的空间形态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单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等地质构造。
采矿论文8篇(采矿过程中地质灾害论文)
采矿论文8篇采矿过程中地质灾害论文采矿论文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严峻形势下,采矿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在不断完善。
采矿企业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的对策也在不断变化,如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进行管理创新、实施名牌战略、建立学习型企业等,这些都是我国采矿企业所要考虑的。
总之,在当前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采矿企业想要求得生存空间,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采矿论文采矿采矿论文:采矿过程中地质灾害论文一、矿山地质灾害的几大类型1岩土体变形灾害(1)岩爆是极易发生在采矿区的一种常见事故,通常在地下井巷开采作业是造成是地面坍塌高频发生的区域2。
在采矿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采空区,在这样的区域尤其要注意,要保留足够的矿柱,因为矿柱提供了主要的支撑力。
很简单的例子在一些采煤的矿区,经常会由于开采过程出现的问题造成开采区坍塌的现象。
在开采作业进行过程中,要时刻分析采矿区的现况,在矿体较深的采矿区,作业者要求要能够及时回填开采区域,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能够在某些程度上减小大面积坍塌的事故发生。
(2)采矿过程中采矿区边缘容易出现滑坡和岩崩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没有合理的开采矿山所造成的,不合理的开采会使边坡的角度发生严重的问题,这样的情况在一些非金属矿山和建材矿山易见。
(3)矿山冲击主要是因为采矿区矿坑周围和一些底板围岩,在受到地壳运动过程中的应力所造成的,在受到应力的时候其会受到强烈的压缩,在采矿过程中岩石由于受到地应力的骤然释放,岩石一下子就会破损成碎片,同时大量的喷射会直接喷向坑内,是非常危险的。
(4)采矿过程中极易引发地震,发生在采矿过程中的地震往往危害是非常大的,小级别的地震都有可能引发矿井之内和地表层发生严重的损坏。
(5)在采矿过程中的矿尾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一旦矿尾发生崩塌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回事泥石流的出现。
不但给周围人们日常的生活引来极大地麻烦,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以及破坏的程度是不容小觑的。
采矿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设计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矿山持续生产为前提,科学规划、投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
(1)遵循“绿色循环持续,国内一流矿业”的现代矿业开发理念,充分利用矿产资源;(2)充分依托已有生产、生活设施,最大限度地节省投资;(3)力求采用“四新”技术,对生产工艺、主要设备、主体工程和自动化控制的选择,做到先进、经济、适用、可靠;(4)引进数字矿山理念,以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矿山,进一步提高矿山管理水平;(5)严格执行安全、环保“三同时”原则。
第一章一般部份§1、矿山概况XXX铜矿隶属云南达亚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是其主要采选联合生产矿山之一。
云南达亚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是由原易门矿务局根据国家政策改革改制成立,集采选、地勘、矿山建设、矿冶研究、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现代矿业企业,公司总部位于玉溪市区,隶属于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
XXX铜矿位于云南易门县六街镇小街乡,地处易门、双柏、禄丰三县交界。
距易门县城51公里,距昆明市89公里,距成昆铁路禄丰站52 公里,交通便利,见图1-1。
地理坐标为东经102°3′36″、北纬24°51′48″。
1.1、环境现状XXX铜矿属高山河谷地带,位于绿汁江河谷以东,海拔1600~2100 m,相对高差一般400~500 m,坡度30~50 °,山坡及山顶成半园形。
本区属红河水系支流绿汁江河流域的补给区。
区内河流不发育,仅有少量近东西向的季节性冲沟,最终流入西侧的绿汁江。
绿汁江在下普厂一带江面海拔标高约1308 m,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
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季节尚分明,雨季一般为6~9月,由于位于绿汁江岸旁的山谷地带,夏秋季水份蒸发与降落急剧,时有急风骤雨,冬季偶降小雪,无冰冻和冻土。
据易门县气象局统计资料,1996年至2005年十年间,年平均气温16.9 ℃,最高月平均气温30.5 ℃,最低月平均气温0.8 ℃,日极端最高气温35.5 ℃,日极端最低气温-4.6 ℃;年平均降水量912.9 mm,最大年降水量1151.4 mm,最小年降水量760.0 mm,最大月降水量273.6 mm,最小月降水量0 mm,最大日降水量96.1 mm;年平均蒸发量1735.1 mm,最大年蒸发量1834.7 mm,最小年蒸发量1628.3 mm;以南风和西南风为最多,风向频率8~15 %,年平均风速1.12 m/s,最大年平均风速1.4 m/s,最小年平均风速0.8 m/s 。
采矿论文范文
采矿论文范文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采矿论文,供大家参考。
采矿论文范文一:采矿工程爆破新技术研究摘要:采矿工业中,爆破的新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使采矿工程整体的质量得到了提升,本文通过爆破技术的概述、采矿中相关爆破技术的原理来分析爆破新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爆破新技术;采矿工程应用1前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在采矿工程中,越来越多的新的爆破技术被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本文就对爆破新技术在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2爆破技术的概述在采矿开山、修建铁路、公路时都需要钻爆法来开凿隧道,钻爆法就是爆破方法中的一种,它就是利用炸药爆炸释放出的能量去破坏一些东西原本的结构,而且在不同的工程中所采用的药包布置和起爆方法的也是不同的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涉及到的学科面非常的广,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地质学等多种学科都在其中。
目前我国在采矿作业中,爆破采用的炸药中硝铵类的炸药是应用的最为广泛,其它类型的炸药还有硝化甘油炸药、水胶炸药等,在我国起爆的常用器材有电雷管、导爆索以及导爆管。
3爆破技术的原理3.1光面爆破技术光面爆破就是炸药包在爆炸时在经过空气间隙的缓冲后,使得产生的深孔压力得到显著降低,在周围孔壁上已经不能够再在产生粉碎区,所以它只能沿少数光面孔的连线方向形成的裂缝,对需要崩落的那一侧岩石产生破碎的作用,从而使平整的破裂面通过孔与孔之间的缝隙贯通而形成。
目前的话,有两种光面爆破的技术措施:一种是在边坡线或轮廓线打孔,然后在炮孔中装入威力较低的小药卷,使药卷与孔壁间能够保持合适的空隙,而且还要事先预留一层岩层,这层岩层的厚度为炮孔间距的1.2倍左右,采取这样的爆破技术,在爆破后,孔壁面上会留下半个炮孔痕迹;另一种方法就是预裂爆破,预裂爆破就是先在边坡线或轮廓线上钻出一些与壁面平行的密集炮孔,这样的起爆能够形成一个沿炮孔中心线的破裂面,这样就能够使主体爆破时产生的地震波的传播得到阻拦,同时应力波对保留面岩体的破坏作用也能得到阻挡。
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论文
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论文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采矿行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由于采矿工程是十分复杂的,所以我们必须关注采矿工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特别是技术方面和安全方面,因为技术方面关系到采矿工程的生产质量,安全问题则关系到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一: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研究【摘要】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由于存在课程学习周期长、实习教学环节薄弱和学生专业课学习效果不佳等原因造成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将三维立体技术应用于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的指导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三维立体技术;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实践教学1.引言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必修的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属于专业教学模块,其目的是在学生已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后,通过毕业设计的方式,综合应用和深化本专业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该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达到如下要求:①能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通过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研究和实际训练能够将理论认识深化、扩展知识领域、延伸专业技能;②学会依据课题任务进行资料数据的调研、收集、加工与整理,训练学生正确使用各种设计资料、手册、图册、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程序、方法和基本原则,提高学生工程计算、图纸绘制、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③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正确的技术经济观点和工程全局意识;④接受现代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及其它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矿产资源开采与环境协同研究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矿产资源开采与环境协同研究标题:矿产资源开采与环境协同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传统的矿产开采模式和方法往往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
因此,矿业工程专业需要研究和探索一种能够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实现与环境的协同发展的方式。
本论文通过综合分析产业链条、资源开采过程以及环境保护要求,探索矿产资源开采与环境协同发展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以期促进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环境的可持续保护。
关键词:矿产资源、开采、环境、协同、可持续发展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矿产资源是现代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
然而传统的矿产开采方式和方法往往会给环境带来重大的破坏,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质量和人们的生活品质。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论文旨在研究和探索一种能够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实现与环境的协同发展的方式,为矿业工程专业提供相关的理论和经验参考。
通过综合分析产业链条、资源开采过程以及环境保护要求,探索矿产资源开采与环境协同发展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以期促进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环境的可持续保护。
第二章矿产资源开采与环境破坏的现状与问题2.1 矿产资源开采的现状2.2 矿产资源开采对环境的影响2.3 矿产资源开采与环境破坏的关键问题第三章矿产资源开采与环境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3.1 可持续发展理论3.2 矿产资源开采与环境协同发展的概念和内涵3.3 矿产资源开采与环境协同发展的理论框架模型第四章矿产资源开采与环境协同发展的关键问题分析4.1 产业链条的优化4.2 开采过程的绿色化和循环化4.3 环境保护技术和措施4.4 政府政策与制度建设第五章矿产资源开采与环境协同发展的建议与措施5.1 加强科研力量和人才培养5.2 推进矿产资源开采的绿色技术创新5.3 强化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5.4 完善政府政策和制度建设第六章结论本论文对矿产资源开采与环境协同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综合分析了矿产资源开采的现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关键问题。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采矿工程专业生产调度与优化方法研究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采矿工程专业生产调度与优化方法研究采矿工程专业生产调度与优化方法研究摘要:随着现代采矿技术的进步和煤矿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对采矿工程专业生产调度和优化方法的研究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本论文主要研究采矿工程专业生产调度与优化方法,总结了目前常用的生产调度方法,并对其进行了评价和比较。
同时,还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算法的采矿生产调度与优化方法,并进行了算法设计和实例分析。
1. 引言采矿工程是一门涉及地质学、地质力学、矿山工程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工程学科,其核心任务是有效率地开采矿产资源。
生产调度与优化方法是指在矿井生产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作业安排,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方法。
2. 常见的生产调度方法2.1 传统的生产调度方法传统的生产调度方法主要基于经验和直觉,通过人工调度和手动计划来安排矿井的生产活动。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缺点也很明显,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调度效果不稳定,不适应大规模的矿山生产。
2.2 数学规划方法数学规划方法是指借助数学模型和优化算法,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建模和求解,得到最优的资源配置和作业安排方案。
常见的数学规划方法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调度方案,但其缺点是计算复杂度高,对问题的假设前提要求高。
3. 基于智能算法的生产调度与优化方法为了克服传统方法的缺点,近年来,基于智能算法的生产调度与优化方法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智能算法是指模仿自然界智能生物行为的计算方法,如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禁忌搜索算法等。
这些算法通过优化搜索和模拟演化的方式,来获得最优的调度方案。
4. 算法设计与实例分析以遗传算法为例,进行算法设计和实例分析。
首先,建立适应度函数,将矿井生产调度问题转化为优化问题。
然后,设计遗传算法的编码方式、选择算子、交叉算子、变异算子等。
最后,进行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数据的输入和模拟计算的输出,评估该算法的效果和优点。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采矿工程专业矿山开采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采矿工程专业矿山开采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采矿工程专业是挖掘和利用矿产资源的专业,其中矿山开采是这一专业的核心内容之一。
然而,矿山开采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论文旨在评价矿山开采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矿山开采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1.水污染:矿山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尾矿渣。
这些废水和渣滓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难以降解,直接排放到周围水体中会引发水污染,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对农田灌溉和饮用水源造成严重威胁。
2.土地退化:矿山开采需要大面积的土地,包括农田和自然生态系统。
这些土地被矿山开发后往往会出现裸露、破坏和土地沉降等问题,导致土地质量下降,农业生产能力减弱,也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空气污染:矿山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尾气和有害气体,这些污染物会通过空气传播到周围地区,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空气质量,对居民的健康产生危害。
4.生态系统破坏:矿山开采导致植被破坏、生物种群减少和生态系统失衡。
同时,开采活动会扰乱地下水流动,影响水源的供应和地下水位的稳定性,对农田和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二、对矿山开采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1.分析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和特点:通过调研和采集数据,了解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特点以及已有的保护措施,为评价矿山开采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
2.评估矿山开采活动的环境影响:考虑到矿山开采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不同方面的影响,如水污染、土地退化、空气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等,采用相关指标和评估方法对其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3.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基于矿山开采活动的规模和技术方案,运用数学模型和仿真模拟技术,预测其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分析主要因素。
4.评估矿山开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对矿山开采对农村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进行定量评估,包括农田减少、农产品产量减低和生态保护费用等。
采矿工程导论论文[五篇]
采矿工程导论论文[五篇]第一篇:采矿工程导论论文采矿工程专业导论论文356一﹑采矿工程专业(一)、专业解析1﹑学科简介采矿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程学科,以矿业工程为主,集地面、地下建筑、爆破工程、矿业技术经济于一体,属于多学科、宽口径工程专业。
此专业直接为矿物加工工程提供矿石,然后成为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原料。
2﹑培养目标系统地掌握矿山开采和建设的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及现代采矿方法与工艺;较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运用计算机;具有从事矿业学科的科研工作或担当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就业前景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建设的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确立,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地质环境灾害、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使得前些年不被社会看好的专业的毕业生成为人才市场上很受欢迎的人才。
以全国重点高校中国矿业大学为例,采矿工程类的学生供需比不断升高,就业的选择范围也不断扩展。
但同时还应看到,由于“文革”的影响,中国采矿业面临的技术装备落后,技术含量低等因素,均对采矿工程专业发展造成许多不利影响,这一切的解决是逐步-3二﹑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进入21世纪,我国煤炭工业快速发展,2011年全国煤炭产量35.2亿吨。
占全国一次性能源生产总量的69%,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一些企业开始跨地区、跨行业的产业联合,煤、电、化、路、港、航产业链开始形成,形成了一批在国内领先、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大集团,我国煤炭产量急剧上升,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
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
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我国的煤炭产量已是世界第一位,是煤炭生产大国,现在我国煤炭工业已具备了设计、施工、装备及管理千万吨露天煤矿和大中型矿井的能力。
现代化综采设备、综掘设备和大型高效露天剥、采、运、支成套设备在大中型煤矿大量使用。
同时,我国煤炭开采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低,煤炭生产技术装备是机械化、部分机械化和手工作业并存的多层次结构。
采矿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采矿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采矿工程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化竞争的日益激烈,采矿工程企业面临着诸多人力成本、财务成本剧烈波动上升的挑战,特别是随着国家产能过剩的加剧影响,我国涉矿企业的产能和市场化运作受到冲击越来越加明显。
如何在新常态下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是采矿工程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笔者认为采矿工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是未来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企业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升级。
【关键词】采矿工程;企业核心竞争人;人才建设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上立足的关键,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群体或团队中根深蒂固的、互相弥补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组合,借助该能力,能够按世界一流水平实施-到多项核心梳程。
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掌握并且强化企业核心能力,并由核心能力衍生出企业的优势就是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过程。
企业要发展壮大,必然离不开对核心竞争力的追求和塑造,也需要企业投入成本,不断巩固,并且随着时间的变迁,逐步形成不同的核心竞争力.总而言之,企业核心竞争力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形成与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资源能力息息相关,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很多,但是核心竞争力的形式需要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否则光靠一个因素是无法形成的。
而这企业最为关键的要素并且得到业界认可的就是人才因素,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塑造需要抓住这一要点。
1。
采矿工程企业核心竞争力采矿工程企业的所处行业属于资源行业,其核心能力的形成与企业的资源禀赋、企业运作、技术能力存在很大的关联性.而核心能力的形成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成果。
1.1企业资源禀赋企业的资源禀赋是指企业在初始阶段拥有的资源数量和质量.之所以将资源禀赋摆在第一位乃是因为采矿企业是资源的主要生命线,没有资源就没有一切,因此资源数量的多寡决定着企业生存是否能够持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设计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矿山持续生产为前提,科学规划、投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
(1)遵循“绿色循环持续,国内一流矿业”的现代矿业开发理念,充分利用矿产资源;(2)充分依托已有生产、生活设施,最大限度地节省投资;(3)力求采用“四新”技术,对生产工艺、主要设备、主体工程和自动化控制的选择,做到先进、经济、适用、可靠;(4)引进数字矿山理念,以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矿山,进一步提高矿山管理水平;(5)严格执行安全、环保“三同时”原则。
第一章一般部份§1、矿山概况XXX铜矿隶属云南达亚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是其主要采选联合生产矿山之一。
云南达亚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是由原易门矿务局根据国家政策改革改制成立,集采选、地勘、矿山建设、矿冶研究、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现代矿业企业,公司总部位于玉溪市区,隶属于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
XXX铜矿位于云南易门县六街镇小街乡,地处易门、双柏、禄丰三县交界。
距易门县城51公里,距昆明市89公里,距成昆铁路禄丰站52 公里,交通便利,见图1-1。
地理坐标为东经102°3′36″、北纬24°51′48″。
1.1、环境现状XXX铜矿属高山河谷地带,位于绿汁江河谷以东,海拔1600~2100 m,相对高差一般400~500 m,坡度30~50 °,山坡及山顶成半园形。
本区属红河水系支流绿汁江河流域的补给区。
区内河流不发育,仅有少量近东西向的季节性冲沟,最终流入西侧的绿汁江。
绿汁江在下普厂一带江面海拔标高约1308 m,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
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季节尚分明,雨季一般为6~9月,由于位于绿汁江岸旁的山谷地带,夏秋季水份蒸发与降落急剧,时有急风骤雨,冬季偶降小雪,无冰冻和冻土。
据易门县气象局统计资料,1996年至2005年十年间,年平均气温16.9 ℃,最高月平均气温30.5 ℃,最低月平均气温0.8 ℃,日极端最高气温35.5 ℃,日极端最低气温-4.6 ℃;年平均降水量912.9 mm,最大年降水量1151.4 mm,最小年降水量760.0 mm,最大月降水量273.6 mm,最小月降水量0 mm,最大日降水量96.1 mm;年平均蒸发量1735.1 mm,最大年蒸发量1834.7 mm,最小年蒸发量1628.3 mm;以南风和西南风为最多,风向频率8~15 %,年平均风速1.12 m/s,最大年平均风速1.4 m/s,最小年平均风速0.8 m/s 。
由于矿区为单一金属矿床,矿山开采没有对周围造成有害影响。
在矿山生产初期,井下废碴沿沟谷堆放于坑口外,堆放量较多为五、六、七、八中段,形成一定量的废碴堆。
由于废碴均为岩石碎块,在碴堆坡度较陡的五、六中段,废碴坡脚加筑了挡碴墙,经20多年的地表雨水冲刷,尚未发生位移。
矿山于1998年在五中段的老张箐建立了永久排碴场。
老张箐排碴场箐宽谷深,在下游建设了简易挡墙,因此该排碴场没有对老张箐下游形成灾害。
由于矿区东面及北面出露地表岩层为鹅头厂板岩,破碎易风化,加上地表植被逐年破坏,所以九十年代以来,遇大暴雨后,山坡上的泥土风化岩屑很易随山洪冲泻而下,给矿区的交通、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划分矿区属地震基本烈度七度区。
矿山采用崩落采矿法,地表允许陷落。
1.2、矿山历史XXX铜矿于1955年进行地质勘探,1958年开始筹建,但因地质资料未落实,无法开展设计与施工。
1960年开展第二次矿山设计,由于国家处在困难时期“缩短基建战线”而再次停止。
1966年开展第三次矿山设计,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被迫停止。
1970年由昆明有色冶金设计院进行第四次设计,1972年提交《易门铜矿XXX采选厂初步设计》,设计采选能力1800t/d,分两期建设。
一期开采范围为四中段至八中段,设计标高为1825~1585m水平,设计地质储量1212万t,品位0.92%,金属量11.14万t。
二期开采范围为八中段至十三中段,设计标高1585~1335m水平,设计地质储量397万t,品位0.905%,金属量3.59万t。
一期工程于1971年开工建设,1977年10月建成投产,建设总投资3362.48万元。
二期工程于1985年开工建设,1991年建成投产,建设总投资993万元。
图1-1 XXX铜矿交通位置图2004年由易门矿务局工程设计开发公司进行第五次设计,10月提交《云南达亚有色金属有限公司XXX铜矿三期开采设计说明书》,设计开采范围为深部十四中段至十五中段,设计标高1335~1235m水平,设计地质储量102.25万t,品位0.85%,金属量0.865万t。
设计采用盲斜井串车提升方式,将十四、十五中段矿(废)石提升到十三中段,转入二期提升系统,斜井设计提升能力1100t/d。
三期工程于2004年10月开工建设,2007年10月建成投产,建设总投资1500万元。
目前矿山生产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及加强生产管理,竖井提升能力达到2000~2200t/d。
2005~2006年通过与昆明理工大学合作,磨矿工艺采用精确化装补球技术,提高了选矿处理能力,达到了2200t/d。
现年产精矿含铜3500~4000t左右。
§2、矿床地质及矿山生产能力易门铜矿区位于元古宙扬子古陆边缘昆阳裂谷内的武定—易门—元江裂陷带的中段(图2-1)。
矿区以罗茨-易门断裂为界,分为东、西两个矿带,狮子铜矿床位于易门铜矿区的东矿带上,是东矿带的典型矿床。
区内褶曲断裂十分发育,总的构造受东西向挤压作用力的影响,形成南北向构造体系,主要由绿汁江大断层和易门大断层组成,两断层北延至四川,长达100 Km以上,是川滇南北向构造体系几大断层之一,也是本区主要的骨干构造(图2-2)。
伴随配套的次一级构造,按方向可分为南北、北北东、北北西与东西向四组,构成易门矿区现在构造体系的基本骨架。
南北向构造,分布于绿汁江大断层东侧,由一组紧密的背向斜与逆断层组成,是绿汁江大断层伴生构造;北北东构造是由数量众多的褶皱组与压性纵断层组成,XXX矿床即赋存于该组构造的XXX背斜的鞍部;北北西构造是由一组压扭性断层组成;东西向构造不太发育,为一些短粗的眼球状断层为特征。
易门矿区主要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太古宙-下元古界大红山群和中元古界昆阳群(表2-1)。
上昆阳群是易门矿区的主要含矿层位,由老到新依次为紫灰色砂板岩互层、紫灰色砂质白云岩板岩互层、灰白色白云岩和泥砂质白云岩、青灰色白云岩、灰-深灰到灰绿色板岩、薄层灰岩、中厚层青灰色白云岩。
表2-1 易门矿区综合地层简表地层构造运动主要岩性简述新生界第四系Q 残坡积物第三系R四川运动砂砾岩、粘土岩中生界下白恶统马头山组K1m泥质岩、砂岩中侏罗统张河组J2z紫红色砂岩、泥质岩下侏罗统冯家河组J1f紫色砂质岩上三叠统舍资组T3s石英长石砂岩夹泥灰岩干海子组T3g泥质岩夹细砾岩、煤层(线)祥云组T3x澄江运动晋宁运动满银沟运动泥质岩、砂岩夹砾岩中元古界上昆阳群绿汁江组Pt Knlz灰黑、青灰色白云岩鹅头厂组Pt Kne板岩夹白云岩、砂岩落雪组Pt Knl泥硅质白云岩夹板岩因民组Pt Kny东川运动紫-紫灰色绢云板岩及角砾岩下昆阳群美党组Pt Knm灰绿色板岩、黑色瓦块状灰岩大龙口组Pt Knd灰岩夹叠层石白云岩黑山头组Pt Knhs石英粉砂岩、基性熔岩、火山碎屑岩黄草岭组Pt Knhc小官河运动石英粉砂岩、绢云板岩古元古界- 太古界大红山群老厂河组Pt dlc红山运动中条运动石英片岩、角闪黑云浅粒岩底巴都组Ar ddb眼球状片麻岩、混合岩夹片岩图2-1 昆阳裂谷构造、遥感解译简图图2-2 易门矿区区域构造体系图2.1矿床地质2.1.1地层XXX铜矿床出露的地层为中元古界昆阳群因民组—落雪组—鹅头厂组,组间为整合接触关系。
自下而上分述如下:(1)因民组分为三段(Ptkny):因民组一段(Ptkny1):底部为薄层紫—紫灰色沉积角砾岩和粉砂质白云岩及紫灰色镜铁矿化角砾岩。
因民组二段(Ptkny2):为暗紫紫灰色薄层含钠长石硅质条带凝灰质白云岩夹绢云板岩层,局部含铜。
在XXX地区夹1-3.3m的碱性玄武岩。
出露厚度超过220m。
因民组三段(Ptkny3):猪肝色—灰紫色凝灰质板岩夹透镜状凝灰质硅质白云岩及粉砂岩,在该区厚18-100 m。
(2)落雪组(Ptknl):是本区重要的含铜层位,分三段。
落雪组一段(Ptknl1):为一薄—厚层状灰白色硅质细纹白云岩和灰黄色泥砂质白云岩。
在XXX地区厚约1.8-2.8m。
落雪组二段(Ptknl2):为灰白色厚层状白云岩,逐渐过渡为隧石条带、团块状青灰色白云岩。
其厚约92.8m。
落雪组三段(Ptknl3):青灰色白云岩夹硅质板岩,与鹅头厂组过渡。
(3)鹅头厂组(Ptkne):鹅头厂组一段(Ptkne1):为薄层状深黑色—灰黑色炭硅质岩夹硅质板岩夹泥质白云岩或互层,夹多层薄-中层砂岩。
在狮山地区铜矿化主要呈层纹状或条带状产于钠质硅质岩及钠质硅质白云岩中。
在该区厚度>36.3m。
鹅头厂组二段(Ptkne2):为灰绿色—绿色白云质板岩。
鹅头厂组三段(Ptkne3):常以黄褐色白云质板岩夹白云岩而与绿汁江组过渡,厚度0-600m。
2.1.2岩浆岩在XXX矿区,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基性岩脉(辉绿岩脉和层状辉长辉绿岩脉),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分布于XXX背斜核部及两翼,常呈岩墙状和岩柱状沿NE向断裂、NW向断裂及层间破碎带侵位。
辉绿岩脉中常有星点状黄铁矿分布,局部见黄铜矿化和黄铁矿化。
2.1.3 构造XXX矿床受一系列急剧倾竖紧密倒转褶皱的控制,其轴向为N50-60°E。
背斜核部地层为因民组白云质板岩、石英砂岩,两翼地层分别为落雪组硅质白云岩与鹅厂组黑色硅质板岩。
XXX背斜北西翼地层走向为N50-60°E,倾向倒转为南东,倾角70-80°;其南东翼岩层走向为N40-50°E,倾向亦倒转,倾角70-90°,是一陡倾角、北东急剧倾伏(倾伏角80-90°)的扇形背斜。
本次开采可研中的1、4号矿体主要赋存于XXX背斜的鞍部附近;8号矿体主要赋存于XXX 背斜北西翼的一系列褶皱构造中。
在XXX背斜倾伏端的北西翼形成一系列同序次的背、向斜与断裂构造。
一系列褶皱构造主要由三个向斜与四个背斜组成,均向北东倾伏或扬起,倾伏角(或扬起角)大致与XXX背斜一致。
在褶皱转折端附近,还分布一系列微型褶曲,一般在10-100cm之间。
这些褶皱的转折端、层间断裂与配套的节理裂隙是成矿的有利场所。
断裂构造,按性质可分三组:即NE向纵断层组;NW向横断层组与背斜顶端软硬岩石之间的层间破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