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胶体
常见胶体举例
常见胶体举例
摘要:
1.胶体的定义和特性
2.常见胶体的分类
3.常见胶体的具体举例
正文:
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它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其中一种物质呈胶状,另一种物质呈分散相。
胶体具有分散相和胶状相的特性,因此它们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常见胶体可以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和固溶胶三类。
气溶胶是指气体中悬浮的微小颗粒,如空气中的尘埃和烟雾。
液溶胶是指液体中悬浮的微小颗粒,如乳浊液和涂料。
固溶胶是指固体中悬浮的微小颗粒,如宝石和陶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胶体举例:
1.气溶胶:烟雾、尘埃、花粉、病毒等。
2.液溶胶:乳浊液、涂料、凝胶、果酱等。
3.固溶胶:宝石、陶瓷、玻璃、水泥等。
这些常见胶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如化妆品、食品、建筑材料、电子设备等。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2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教案
专题02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本专题知识点在高考中的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常常结合元素化合物来进行考查。
本专题高考命题除直接考查基本概念外,近年还出现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逐步向环保、高科技、生产、生活等方向渗透发展,以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作背景考查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与转化,以及胶体与科技、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题目,将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应加以重视!和2016年大纲相比增加了掌握电子式表示方法,另外还增加:“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复习时还给予更多的关注。
主要考查方面:一、纯净物、混合物的判断例1实验室里常用的干燥剂有:①浓硫酸(98%),②无水氯化钙,③变色硅胶[硅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在其中掺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钴(CoCl2)作指示剂,无水氯化钴呈蓝色,吸水后变为CoCl2·6H2O呈粉红色],④五氧化二磷,⑤碱石灰(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氧化钙,制法是:把生石灰加到浓的烧碱溶液中,再加强热蒸干)。
上述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①②④B.②④ C.①③⑤ D.全部【答案】C例2下列含有“水”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
①水玻璃②氨水③氯水④双氧水⑤水晶⑥水银⑦溴水⑧王水⑨石灰水⑩水煤气⑪蒸馏水⑫水泥【答案】④、⑥、⑪①、②、③、⑤、⑦、⑧、⑨、⑩、⑫[探规寻律]纯净物、混合物的判断方法1.从组成、熔沸点、性质角度进行判断纯净物混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有一定的熔、沸点无一定的熔、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2.从识记物质角度进行判断(1)气体混合物空气水煤气爆鸣气天然气焦炉气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主要成分N2、O2等CO、H2H2、O2CH4H2、CH4等CO、CO2、N2等丙烷、丁烷等乙烯、丙烯等(2)液体混合物氨水氯水王水水玻璃福尔马林汽油主要成分NH3、H2OCl2、H2O盐酸、硝酸Na2SiO3溶液甲醛水溶液C5~C11的烃(3)固体混合物碱石灰漂白粉玻璃水泥合金铝热剂主要成分CaO、NaOH、KOH、H2OCa(ClO)2、CaCl2Na2O·CaO·6SiO23CaO·SiO2、2CaO·SiO2、3CaO·Al2O3不同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Al、金属氧化物二、物质分类的标准例3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A例4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解析】A项中Na2CO3属于盐,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错误;B项中N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错误;D项中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属于过氧化物,错误。
物质的性质与分类
物质的性质与分类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它们根据其性质可以被分为不同的分类。
这种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特点和行为。
本文将探讨物质的性质,并根据这些性质分析其分类。
一、物质的性质1.物质的物态性质:物质可以处于固态、液态或气态。
固态的物质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分子之间相对稳定,通常不易流动;液态物质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可以流动;气态物质具有较小的密度,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相对较远,能够迅速扩散和流动。
2.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化学反应。
化学性质可以包括物质的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例如,氧气具有促进燃烧的性质,可以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3.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颜色、热导率等。
这些性质通常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确定,而不涉及物质的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分类1.纯物质与混合物:根据组成的复杂程度,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同一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和固定的化学组成。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可以通过物理手段进行分离。
2.元素: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它们无法通过化学反应进一步分解为其他物质。
元素根据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3.化合物:化合物由不同种类的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比例组成的物质。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分解,生成不同的元素或其他化合物。
4.溶液:溶液是由溶剂中溶解了溶质的混合物。
溶剂是溶液中的主要成分,溶质则是被溶解于溶剂中的物质。
根据溶剂的性质,溶液可以分为固溶液、液溶液和气溶液。
5.悬浮液:悬浮液是由微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悬浮液中的微粒会在液体中沉积,因此需要通过搅拌或加热等手段来保持悬浮状态。
6.胶体:胶体是微粒悬浮在另一种物质中而形成的混合物。
胶体的微粒比一般悬浮液中的微粒要小,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更强,因此胶体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物质的分类及胶体的性质
形式存在的状态。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①特征:没有
新物质
生成。
②实质:构成物质的粒子间隔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 ①特征:有
新物质
生成。
②实质: 物质的组成、 结构发生变化, 分子中原子重新组合。
(3)二者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但物理变化过程中一般没 有化学变化。
答案
跟踪练习1 从H、O、S、K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 组成和表中第一栏物质类别相同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在表 中相应空格内。 示例 HNO3 NaOH Na2CO3 CO2
化学式
答案 H2SO4(或H2SO3等); KOH; K2SO4(或K2SO3等); SO2(或SO3等)
知识点2:化学反应的分类
二、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1 . 概念:分散质粒子大小在 10 - 9 ~ 10 - 7m 之间的分散 系。 2.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1)制备原理 氯化铁在沸水中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控制反应条 件,可以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化学方程式为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2)实验步骤
按反应物、生成物 的形式变化划分
化 学 反 应
化合反应 A+B+ … =C 分解反应 A=B+C+… 置换反应 A+BC=AC+B 复分解反 AB+CD=AD+CB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 非离子反应
按得失氧划分
按是否有离子参 加划分
小结:
分类一般步骤: 选择分类方法 确定分类标准 得出正确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2、交叉分类法
(1)定义:对一种事物以多种标准(角度)进行分类, 物质所属类别有交叉部分。
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4.归纳课本法 课本是复习之本,只有真正掌握课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 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回到课本不是对课本知识的死记 硬背,而是要通过对课本内容深入的领会和理解来掌握化学知 识。在复习中要增强课本的使用意识,以课本为复习过程的支 撑点,按《考试说明》(简称“考钢”)要求的知识内容,逐条逐 项的对照过关。使课本的概念系统化,条理化。即将零碎分散 而繁杂的知识串联成知识线,再将各知识线并联成知识网,从
返回
[归纳· 助学]
常用的四种符号和七种图式
元素符号:Al S + - - 离子符号:Al3 S2 SO2 4 (1)四种符号同位素符号:12C 13C 6 6 化合价符号:+3 -2 Al S
返回
返回
[鉴赏· 领悟] 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H3的电子式: (2012· 江苏高考) (×)
而形成知识面,使概念浓缩与凸现,便于“系统记忆”,从而达
到全面系统地梳理基本概念,形成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防止 出现“以考代学”、“以练代本”的错误做法。 返回
返回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 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 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或 根据化学式正确判断化合价。 6.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 表示方法。 7.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返回
(3)物质变化中的“三色”、“四解”、“十二化”:
物理变化
三色 四解 十二 化 焰色反应 ①显色反应 潮解 ①熔化 ②汽化 ①分解 ①氧化 ④碳化
第4讲 物质的分类 溶液 胶体
第4讲物质的分类考点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1.2.胶体:概念、组成、性质及应用1.元素、微粒及物质间关系图2.同素异形体3. 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4. 混合物和纯净物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有下列物质: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臭氧(O3) ④盐酸⑤铁⑥碳酸钠⑦空气⑧氢氧化钠⑨冰、水混合物其中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有:①②③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有:⑤;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有:⑥⑧;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①和③;属于单质的有:①③⑤;属于化合物的有:②⑥⑧⑨;属于混合物的有:④⑦。
提醒: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和O3。
3.物质的分类(1)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逐级分类无机化合物⎩⎪⎪⎪⎪⎪⎪⎪⎪⎨⎪⎪⎪⎪⎪⎪⎪⎪⎧氢化物:HCl 、H 2S 、H 2O 、NH 3等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CO 、NO 等成盐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 2O 、CaO 等酸性氧化物:CO 2、P 2O 5等两性氧化物:Al 2O 3等过氧化物:Na 2O 2、H 2O 2等酸⎩⎪⎪⎪⎨⎪⎪⎪⎧按电离出的H +数⎩⎨⎧一元酸:HCl 、HNO 3等二元酸:H 2SO 4、H 2S 等三元酸:H 3PO 4等按酸根是否含氧⎩⎨⎧无氧酸:HCl 、H 2S 等含氧酸:HClO 4、H 2SO 4等按酸性强弱⎩⎨⎧强酸:HCl 、H 2SO 4、HNO 3等弱酸:CH 3COOH 、HF 等按有无挥发性⎩⎨⎧挥发性酸:HNO 3、HCl 等难挥发性酸:H 2SO 4、H 3PO 4等碱⎩⎨⎧按水溶性⎩⎨⎧可溶性碱:NaOH 、KOH 、Ba (OH )2等难溶性碱:Mg (OH )2、Cu (OH )2等按碱性强弱⎩⎨⎧强碱:NaOH 、Ba (OH )2、KOH 等弱碱:NH 3·H 2O 等盐⎩⎨⎧正盐:BaSO 4、KNO 3、NaCl 等酸式盐:NaHCO 3、KHSO 4等碱式盐:Cu 2(OH )2CO 3等复盐:KAl (SO 4)2·12H 2O 等提醒:(1)同一种物质,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可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如Na 2CO 3属于钠盐、碳酸盐、含氧酸盐、正盐等。
物质组成分类和性质胶体
2021/3/2
13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化学基本概念,意在考查考生的 应用能力。水是纯净物,双氧水是 H2O2 的水溶液、水玻璃是 Na2SiO3 的水溶液,二者属于混合物,A 项错误;石墨和 C60 互 称为同素异形体,B 项错误;磷酸钙是难溶性强电解质,C 项错 误;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D 项正确。
2021/3/2
21
2.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合反应
按反应物、生成物种分解反应
类及数目多少分为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分为离非子离反子应反应 化学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氧非氧化化还还原原反反应应
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可不逆可反逆应反应
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吸放热热反反应应
2021/3/2
2021/3/2
23
4.辨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差异 (1)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未 必有化学变化。观察到一定的实验现象并不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 造成的,如焰色反应。 (2)化学变化的本质: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 化学键的形成 。但只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 如 NaCl 晶体熔化、SiO2 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 键,却属于物理变化。
2021/3/2
39
【特别注意】 胶体属于分散系,是混合物,而很多纳米级 物质的微粒直径也是在 1-100 nm 之间,但不属于胶体,属于纯 净物,如纳米铜等;把纳米级的物质分散到分散剂中,就构成胶 体。
2021/3/2
40
经典例题 例 3 (2014·银川模拟)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 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2021/3/2
物质的组成 分类和性质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一、物质的组成:宏观组成: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的,如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微观构成:微观上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粒子构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一般来说,原子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
二、物质的分类:物质分类中的氧化物:1、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是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等3、酸酐一般能与水直接反应生成对应的酸,但SiO2、Mn2O7不能与水直接反应。
4、一种酸酐可以对应多种酸,如HPO3和H3PO4的酸酐均为P2O5。
三、分散系1.分散系(1)概念: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混合体系。
(2)组成: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
(3)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胶体(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 之间的分散系。
(2)特征:均一、稳定,(填“能”或“不能”)透过滤纸,(填“能”或“不能”)透过半透膜。
(3)性质:①丁达尔现象:“光柱”形成——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物理方法。
②布朗运动:胶体颗粒不断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③电泳: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粒在分散剂中向电极做定向移动的现象。
电泳现象证明了胶体微粒带有电荷。
胶体带电规律:A、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带正电(吸附阴离子);B、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土壤胶体微粒带负电(吸附阳离子,故一般不宜在水田施用硝态氮肥)。
④胶体的凝聚:向胶体中加入少量电解质,使胶粒聚集形成较大颗粒的沉淀而从分散剂中析出的现象。
(此外加热、将两种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混合也可使其凝聚)实例:①MgCl2用于止血;②豆浆里加盐卤(MgCl2·6H2O)或石膏(CaSO4·2H2O)溶液使之凝聚成豆腐;③水泥里加石膏能调节水泥浆的硬化速率;④在江河与海的交汇处形成的沙洲;⑤用明矾、氯化铁等净水;⑥不同种类的墨水混合使用时有沉淀产生,使墨水失效。
专题2.1 物质的分类 胶体 (解析版)
专题1 物质的分类 胶体【名师预测】本专题内容为高考的高频考点,卷均分为3~4分;物质的分类主要是判断各选项的正误,考查角度是对概念的辨析;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会结合与社会热点相关的物质、材料、工业流程等进行考查;分散系的相关知识主要侧重胶体性质与应用的考查。
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常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而分散系的知识考查频率不高,难度不大,一般出现在选择题的个别选项中。
【知识精讲】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原子、分子、离子概念比较 (1)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原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元素组成物质元素――→组成⎩⎪⎨⎪⎧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3)纯净物与混合物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③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3.同素异形体(1)概念: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2)形成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3)性质差异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4.简单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1)交叉分类法的应用示例(2)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根据上述判断方法,回答下列问题:①石油的分馏②煤的干馏③钠的焰色反应④碘的升华⑤氯化铵分解⑥蛋白质的变性⑦蛋白质的颜色反应⑧电解食盐水⑨CaCl2的潮解⑩冰的熔化⑪FeCl3的水解⑫石油的裂化、裂解⑬蛋白质的盐析⑭食物的缓慢氧化⑮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积累了许多关于物质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本文将对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进行总结,希望对化学的学习者有所帮助。
一、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可以用元素符号表示,如氢(H)、氧(O)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式结合而成。
物质的组成还可以根据物质的形态进行分类。
常见的物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液态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但可流动,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对较弱;气态物质具有可压缩性和可流动性,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
二、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自身固有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进行判断,而不改变物质的组成。
常见的物理性质有颜色、硬度、密度、熔点和沸点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参与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会导致物质的组成发生变化。
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和酸碱性等。
物质的性质还可以根据其可溶性进行分类。
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溶质与溶剂之间的混合过程。
可溶性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溶解于某种溶剂中。
常见的可溶性规律包括“相似相溶原则”和“亲水性和疏水性原则”。
三、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和化学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根据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行分类,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根据其化学式和结构进行分类,如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可溶性,可以将物质分为溶液、悬浮液和胶体。
溶液是由溶质溶解于溶剂中而形成的均匀透明的混合物,如盐水、糖水等。
胶体化学教案中的胶体的定义与分类
胶体化学教案中的胶体的定义与分类胶体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浊液之间的物质状态,其特点是细小的颗粒悬浮于连续相中。
在胶体化学中,胶体的定义与分类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概念。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胶体的定义以及常见的胶体分类,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胶体的本质和不同种类。
一、胶体的定义胶体的定义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微观角度来看,胶体由一种或多种微粒组成,这些微粒的直径通常在1纳米到1微米之间。
这些微粒在连续相中保持着悬浮状态,不沉降、不析出和不沉淀,形成一个均匀的、稳定的体系。
从宏观角度来看,胶体呈现出浑浊、半透明的性质,具有独特的光学和流变学特性。
二、胶体的分类胶体可以根据其组成、性质和来源等方面进行分类。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胶体分类。
1. 溶胶溶胶是由固体微粒(溶质)悬浮在液体(溶剂)中所形成的胶体体系。
在溶胶中,固体微粒的尺寸较小,且呈现出分散均匀的状态。
常见的溶胶包括金溶胶、银溶胶和硅溶胶等。
2. 凝胶凝胶是由连续相(溶剂)中的大量溶质形成的胶体体系。
溶质能够形成三维网状结构,从而使得连续相变得不流动,呈现出凝固状态。
常见的凝胶包括凝胶体和凝胶体系。
3. 乳胶乳胶是由液体微粒(分散相)悬浮在液体介质(连续相)中所形成的胶体体系。
乳胶通常呈现出白色、乳白色或淡黄色的外观,常见的乳胶有牛奶、乳胶漆等。
4. 气溶胶气溶胶是由固体或液体微粒(溶质)悬浮在气体介质(溶剂)中所形成的胶体体系。
气溶胶可分为烟雾、霾和雾等。
其中,烟雾由细小的固体或液体微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霾由大气中微粒、颗粒物质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组成,雾由水蒸气凝结为微小的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
5. 胶体溶液胶体溶液是由胶体颗粒悬浮在液体介质中所形成的胶体体系。
它不具备自己的形状和表面,可以用胶体颗粒的分散性质来描述,例如胶体溶液的浑浊度、粒径分布等。
在实际应用中,胶体的分类还可以根据其化学成分、电荷性质、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与否以及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等来细分。
[全]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与胶体性质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与胶体性质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 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 每种元素在一定的条件下均可自身组成单质也可与其它元素形成化合物。
3. 元素在物质中以两种形态存在:一种是游离态,另一种是化合态。
(二)物质的分类1. 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1)交叉分类法: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较大的局限性,所能提供的信息也比较少,故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
交叉分类法即是对同一事物从多个角度分类的一种方法。
示例如下图:(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还可以再分类,进行层层深入。
由粗及细的分类。
示例见下图:2. 物质的基本分类方法(1)根据物质的成分分类:混合物。
纯净物(2)根据元素组成的种类分:单质化合物,而单质又可分为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化合物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可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有机物可分为烃。
烃的衍生物。
(3)根据官能团进行分类:有机物可分为脂肪烃、芳香烃、烷、烯、炔;卤代烃、醇、醛、酮、羧酸等。
根据研究要求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
3. 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法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里所得到的体系。
分散系的组成:分散质------被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分散剂------粒子分散在其中的物质(2)分散系的分类与比较分散系的比较(三):胶体的性质1. 丁达尔现象: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明亮的光束。
注意:①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②丁达尔效应可用来鉴别胶体和溶液③液溶胶和气溶胶、固溶胶均能发生丁达尔效应④丁达尔效应能说明胶粒的大小范围⑤丁达尔现象是胶粒对光的散射作用而形成的。
2. 电泳:胶粒细小而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选择性的吸附胶体中的某种离子而带有一定电荷。
一般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胶体的微粒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胶体、金属硫化物胶体、硅酸胶体、土壤胶体的微粒带负电荷。
物质的分类及胶体
物质的分类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交叉分类法Na2CO3钠盐Na2SO4钾盐K 2SO4硫酸盐K 2CO3碳酸盐2、树状分类法二、分散系( dispersion system)及其分类1、分散系(1) 分散系:将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和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3)分类:常见的分散系有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等。
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1nm~100nm的为胶体。
常见的分散系及其特征分散质分散剂实例气气空气液气云、雾固气烟灰尘气液泡沫液液牛奶、酒精的水溶液固液糖水、油漆气固泡沫塑料液固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固固有色玻璃、合金分散系溶液胶体粗分散系粒子大小<1 nm 1-100nm >100nm例子盐水硫酸铜溶液淀粉溶胶氢氧化铁胶体泥水油水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丁达尔效应没有没有有三、胶体( colloid )1、胶体的分类2、胶体的制备:FeCl3+3H2O Fe(OH)3(胶体) +3HCl四、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2.布朗运动:胶体分散质粒子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布朗运动。
3.电泳: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4.胶体的聚沉:分散质粒子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
方法:加电解质溶液;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5、胶体的应用(1)工业除杂、除尘(2).土壤的保肥作用(5)豆腐的制作原理(4)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3)明矾的净水作用一、胶体的分类(1)、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如:F e(O H)3胶体胶粒是由许多F e(O H)3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化学中胶体知识点总结
化学中胶体知识点总结一、胶体的定义和性质1. 胶体的定义胶体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中至少有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胶体颗粒。
这些颗粒的直径范围在1~1000纳米之间,与溶液中的溶质颗粒直径相当。
2. 胶体的性质(1)悬浮性:胶体颗粒在溶剂中形成悬浮系统,不会很快沉淀下来。
(2)分散性:胶体颗粒的分散程度较高,不容易团聚。
(3)不可过滤性:胶体颗粒的大小与溶质颗粒相近,不容易通过过滤器。
(4)光学性质:胶体颗粒对光有一定的散射和吸收作用,显示出乳白或彩色。
(5)电性质:胶体颗粒可以带电,形成电性胶体。
(6)表面效应:胶体颗粒的表面活性较高,与外界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二、胶体的形成和稳定1. 胶体的形成胶体的形成是由于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常见的胶体形成方式包括:(1)机械法:通过机械方式混合两种或多种物质而形成的胶体。
(2)凝聚法:由于凝聚或凝聚抑制作用导致的胶体形成。
(3)化学法:由化学反应而形成的胶体,如溶胶凝胶法。
2. 胶体的稳定胶体颗粒在溶液中往往会因为分散力和聚合力的作用而发生团聚,影响胶体的稳定性。
为了稳定胶体颗粒,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增加分散剂:通过增加分散剂的使用量来提高胶体颗粒的分散性。
(2)控制电荷:通过改变胶体颗粒的表面电荷来调控其相互作用,从而提高稳定性。
(3)控制溶液条件: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温度等条件来影响胶体颗粒的稳定性。
三、胶体的分类1. 根据分散介质的性质,胶体可分为溶胶、凝胶和胶体溶液。
溶胶是指液体中形成的胶体,凝胶是指固体中形成的胶体,胶体溶液是指固体和液体相混合形成的胶体。
2. 根据胶体颗粒的大小,胶体可分为溶胶胶体(颗粒直径小于1纳米)、胶体(颗粒直径1~1000纳米)和胶束(颗粒直径大于1000纳米)。
3. 根据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的互作用,胶体可分为溶胶性胶体和胶凝性胶体。
溶胶性胶体是指分散相和连续相间的互作用力比较弱,易于分散;胶凝性胶体是指分散相和连续相间的互作用力比较强,不容易分散。
高三化学教案-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C.烧结粘土制陶瓷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答案D
解析A项,用胆矾炼铜,即由CuSO4·5H2O生成Cu,铜元素被还原,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反应;B项,用铁矿石炼铁,即由Fe2O3生成铁,铁元素被还原,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反应;C项,陶瓷是以粘土为原料高温烧结而成,发生化学反应;D项,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只是物质外形改变,不涉及化学反应。
NO
C
KOH
HNO3
CaCO3
CaO
Mn2O7
D
NaOH
HCl
CaF2
Na2O2
SO2
【答案】C
【解析】A项,Na2CO3属于盐,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N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D项,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
【变式探究】下表所列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符合下图所示关系的是()
选项
X
(2014·全国课标Ⅱ,7)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答案】A
【解析】A项,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B项,热碱水能加快油污中油脂的水解,使油污变为易溶于水的物质,达到除去炊具上油污的目的,油脂水解属于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C项KMnO4溶液能将水果释放出的催熟剂乙烯氧化,有利于水果的保鲜,属于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D项,硅胶具有吸水性,可防止食品受潮属于物理变化,铁粉与食品包装袋中的氧气反应,起还原剂作用,避免O2氧化食品,导致食品变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2)聚沉
(ⅰ)概念:使胶体凝聚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
2021-2022年高考化学 专题二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胶体(全国通用)
2021年高考化学专题二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胶体(全国通用)选择题1.(xx·山东临沂期末,3)下列各图所示的现象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A.图①:清晨,日光下的树林B.图②:长江三角洲的形成C.图③:用激光笔照射氢氧化铁胶体D.图④:钠的焰色反应实验解析A项,图①:发生了丁达尔效应。
B项,图②:一些极细的泥沙(直径在1~100 nm)悬浮在长江水中形成胶体,在入海口遇到海水,海水中含大量的电解质,发生胶体的聚沉而形成三角洲。
C项,图③:发生了丁达尔效应。
D项,图④:焰色反应是电子的跃迁,与胶体的性质无关。
答案D2.(xx·辽宁大连期末,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B.石油的分馏和煤的气化都属于化学变化C.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实现D.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该有机物的摩尔质量为196.5 g/mol 解析氯化铁溶液不属于胶体,A错误;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从海水中提取食盐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实现,C错误;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C10H9O2Cl,其摩尔质量为196.5 g·mol-1,D正确。
答案D3.(xx·广东深圳质检)氧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6O2与18O3互为同位素B.氧元素与其他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均能形成酸性氧化物C.氧与钠形成的稳定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D.O2变成O3以及16O变成18O的变化均属于化学变化解析同位素是原子之间的关系,16O2与18O3不是原子之间的关系,故A错;如氧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H2O、H2O2均不是酸性氧化物,故B错;钠氧形成的稳定化合物为Na2O2,Na2O2(其阴离子为O2-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故C正确;O2变成O3属于化学变化,16O变成18O不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答案C4.(xx·四川成都一次诊断,2)某学生以铁丝和Cl2为原料进行下列三个实验。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命题趋势探秘】命题 规律考查内容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考查热度 考查题型 所占分值命题 趋势对于胶体知识,应重点理解胶体的特征和丁达尔现象,要注意渗析和丁达尔现象都是物理变化。
从命题的趋势看,有关胶体的试题有向着考查胶体性质及基本知识与科技生活、生产相结合的问题靠近的趋势,试题的形式为选择题的可能性比较大。
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其考查方式灵活多样,可以独立命题考查,也可以贯穿于填空、推断、实验、计算等各类试题之中。
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表示,以电子转移为核心的有关计算等等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
【高频考点聚焦】◇考点1物质的组成【基础知识梳理】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同素异形体(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3. 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核心考点讲练】组成物质的微粒间关系【典例1】(2014·四川理综化学卷)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解析: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A正确;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B错误;次氯酸属于弱电解质,C错误;葡萄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⑭ (2)在自然界中只以游离态存在的是_________ 。 (3)在自然界中既以化合态存在又以游离态存在的 ⑥⑧⑨⑩⑪ 。 是____________
【题组训练】 题组一 组成物质的微粒 ( A)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 C
5.下列逻辑关系图中正确的是( D )
解析: 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 液、胶体和浊液,而气溶胶属于胶体的一种,A错误 。氧化还原反应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分类标准不 同,B错误。钾盐与钠盐是根据盐中的阳离子进行分 类的,碳酸盐是根据盐中的阴离子进行分类的,C错 误。
题组三
单质、氧化物、酸、碱、பைடு நூலகம்的转化
考点二
物质的分类
【知识梳理】 1.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利用交叉分类法对下列物质分类,在物质 与物质类别之间连线。
(2)树状分类法: 请把下列物质的序 号填写到下图的括 号中。①硫黄 ②HClO ③苛性 钠 ④铁 ⑤小苏 打 ⑥氧化钠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栏目导引
2.熟记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分类 氢化物
题组二 存在逻辑关系的物质分类 4.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重叠关系 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C.溶液与胶体属于并列关系 D.离子化合物和电解质属于交叉关系 解析: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A错;化合物 与碱性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B错;离子化合物与电 解质属于包含关系,D错。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胶体
天然有机宝石
天然宝石 天然有机宝石
天然玉石
天然玉石
栏目索引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
考点二 物质的分类
考点三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考点四 分散系、胶体
地球与地图
课堂小结 · 真题巧妙发掘
请 点 击 相 关 栏 目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
【知识梳理】
1.元素与物质的组成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 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只有一种元素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多种元素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同素异形体
不一定,如O2和O3混合在一起虽 然只含氧元素,但属于混合物。 3.混合物和纯净物 同种单质或化合物 组成的物质。 (1)纯净物:由_________________ 不属于同 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 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异形体, 【问题与探究】 因为H3+不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 属于单质。 (2)H2与H3+互为同素异形体吗?
D
不成盐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 盐
3.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或归类中正确的是( D )
A.化合物:HT、CaCl2、NaOH、盐酸 B.纯净物:水玻璃、胆矾晶体、液氯、硫酸
C.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聚氯乙烯
D.同分异构体:CH3CH2CH2CH2CH3、CH3CH2CH(CH3)2、C(CH3)4 单质 混合物 硅酸钠的水溶液 ,混合物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
①冰水混合物 ②爆鸣气 ③铝热剂 ④普通玻 璃 ⑤水玻璃 ⑥漂白粉 ⑦二甲苯 ⑧TNT ⑨溴 苯 ⑩C5H10 ⑪含氧40%的氧化镁 ⑫花生油 ⑬ 福尔马林 ⑭密封保存的NO2气体 ⑮CuSO4·5H2O ⑯KAl(SO4)2·12H2O ⑰聚氯乙烯 ⑱液氯 A.②③④⑤⑥ C.①⑧⑨⑪⑮⑯⑱ B.⑦⑩⑫⑬⑭⑮⑯ D.①④⑧⑨⑪⑫⑰⑱
氧化物 无 机 化 酸 合 物 碱
盐
【问题与探究】
× √ × √ × ×
×
× × ×
【题组训练】 题组一 物质分类正确与否的判断 1.如图为雾霾的主要成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C ) A.重金属离子可导致蛋白质 变性 B.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 C.SO2和NxOy都属于酸性氧化 物 D.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是 造成雾霾天气的人为 因素之一 解析: SO2属于酸性氧化物,NxOy不一定是酸性氧化 物,如N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5)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6)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7)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 一种粒子
提示:(5)错误,金刚石、石墨均是由C元素组成, 但不是同一种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6)错误,如 Fe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7)错 误,如N2和CO。
【问题与探究】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出理由。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 以再分 (3)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 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4)原子与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相对原子质量几乎相等 提示:(1)正确;(2)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复合离子如 NH等可以再分;(3)正确;(4)正确。
2.(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 (2)H2与H互为同素异形体吗? 提示:(1)不一定,如O2和O3混合在一起虽然只含氧 元素,但属于混合物。 (2)不属于同素异形体,因为H不属于单质。 3.下列元素:①Na ②Mg ③Al ④Fe ⑤Cu ⑥C ⑦Si⑧O ⑨S ⑩N ⑪P ⑫Cl ⑬H ⑭He
3.下列物质中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 C ) A.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只由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C.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 D.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 成的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 (1)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 (2)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 (3)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 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 热剂等。
6.盐是一种常见的物质,下列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 直接形成盐的是( D ) ①金属单质 ②碱性氧化物 ⑤酸性氧化物 ⑥酸 A.①②③ B.①④⑥ ③碱 ④非金属单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