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传播媒介监测
传染病防治中的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
传染病防治中的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传染病是全球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其传播需要与病媒生物(如蚊子、跳蚤、苍蝇等)密切相关。
因此,对病媒生物的监测与控制是传染病防治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重点探讨传染病防治中的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措施。
一、病媒生物监测病媒生物监测是指对传播疾病的病媒生物进行系统的观察、调查和评估。
通过监测,可以了解病媒生物的分布、种群密度、生活习性以及与疾病传播的关系。
常见的病媒生物监测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生境监测:针对特定的病媒生物,调查其生活环境,观察其栖息地、滋生场所以及其它与疾病传播相关的生境特征。
2. 捕捉与采集监测:利用捕获器具、陷阱、粘虫纸等工具,对病媒生物进行采集与监测,并对其数量和种类进行统计和分析。
3. 病媒生物学监测:通过研究病媒生物的解剖学、形态学、生理学和生化学特征,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种群分布情况。
4. 疫情监测:通过监测人群的感染情况和疾病流行趋势,可以间接了解可能的病媒生物传播情况,并进行实时监测与预警。
疫情爆发后的病媒生物监测尤为重要,可以帮助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链条,降低疾病的传播风险。
二、病媒生物控制病媒生物控制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有效地减少或消除病媒生物的数量和传播能力,从而达到防治传染病的目的。
常见的病媒生物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化学控制:利用化学物质进行药物喷洒、灭蚊剂喷雾等方式,对病媒生物进行控制。
常用的杀虫剂有氰菊酯、溴氰菊酯等,可以对蚊子、苍蝇等病媒生物进行灭活。
2. 生物控制:利用天敌、寄生虫或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制剂,通过引入这些控制剂,达到对病媒生物的控制效果。
例如,利用登革热病毒弱株病毒对蚊子进行控制。
3. 物理控制:通过物理手段对病媒生物进行控制。
例如,利用器具对蚊子进行捕捉,利用陷阱对跳蚤进行捕获。
4. 遗传控制:通过基因技术手段,改变病媒生物的遗传特征,降低其传播疾病的能力。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变蚊子的DNA,使其无法传播疟疾。
2024年疟疾半年工作总结
2024年疟疾半年工作总结【引言】尊敬的领导、同事们:大家好!我是XX省疟疾防治中心的XX,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向大家汇报____年上半年疟疾防治工作的总结。
在过去的半年里,全省疟疾防控工作团结奋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下面,我将从工作内容、主要成绩和存在问题三个方面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工作内容】1. 疟疾病例监测与报告在上半年的工作中,我们加强了疟疾病例的监测与报告工作。
通过建立疟疾病例报告制度,实现了对疟疾病例的及时监测和报告,并加强了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提高了疫情监测和预警的能力。
2. 疟疾传播媒介监测与管理针对疟疾传播媒介的监控,我们组织开展了疟疾传播媒介的种类和密度调查,建立了疟疾传播媒介监测警报机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媒介孳生地,有效控制了疟疾的传播。
3. 疟疾防治工作推进与宣教我们深入开展了疟疾防治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了疟疾防治知识培训,制作了疟疾防治宣传资料,通过多种形式向群众普及疟疾防治知识,提高了广大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控能力。
【二、主要成绩】1. 疟疾发病率明显下降在上半年的工作中,我们大力开展疟疾防治活动,全省疟疾发病率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XX%,疟疾的防控效果显著。
2. 疟疾病例报告率提高通过加强疟疾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上半年疟疾病例的报告率较去年同期提高了X个百分点,疫情的监测与预警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
3. 疟疾传播媒介有效控制上半年我们加强了对疟疾传播媒介的监测与管理,针对发现的孳生地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消灭,疟疾传播媒介得到了有效控制。
4. 疟疾防治宣传工作有力展开通过多种宣传手段,我们向广大群众普及了疟疾防治知识,提高了群众的防控意识和行动,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三、存在问题】1. 疟疾预防措施推广不够在疟疾预防措施的推广工作中,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虽然开展了宣传和教育活动,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强与农村地区的合作,提高群众的遵循和执行疟疾预防措施的意识。
消除疟疾后防止输入再传播技术方案
消除疟疾后防止输入再传播技术方案
随着全球消除疟疾的努力取得重大进展,如何防止疟疾的再传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技术方案,可以帮助防止疟疾的再传播:
1. 持续监测:一旦发现有疟疾病例出现,就需要立即采取行动。
因此,持续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可以及时发现疟疾病例的出现,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遏制疟疾的再传播。
2. 消除蚊虫:蚊虫是疟疾传播的主要媒介。
因此,消除蚊虫是防止疟疾再传播的重要措施。
可以采用化学和物理方法来控制蚊虫的数量,如喷洒杀虫剂、使用蚊帐等。
3. 提高社会意识:需要广泛宣传疟疾的预防和控制知识,引导人们养成正确的卫生习惯。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于疟疾的监测和报告机制,提高社会的警觉性和反应能力。
4. 加强国际合作:疟疾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共同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消除疟疾的再传播。
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援助和合作,帮助那些疟疾流行地区的国家改善卫生和医疗条件,提高疟疾的治疗水平。
总之,防止疟疾的再传播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包括监测、消除蚊虫、加强社会意识和国际合作等。
只有全面落实这些技术方案,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疟疾消除。
- 1 -。
疟疾媒介监测年度总结
一、背景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按蚊叮咬传播。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疟疾的传播,我国各级疾控中心高度重视疟疾媒介监测工作,持续开展疟疾媒介按蚊种群和密度监测,为疟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现将2023年度疟疾媒介监测工作总结如下:二、监测工作概述1. 监测范围2023年度,全国范围内各级疾控中心共开展了疟疾媒介监测工作,覆盖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0多个县(市、区)。
2. 监测方法(1)人饵帐诱法:在近人房处和野外环境设置人饵帐,通过蚊虫叮咬人饵帐的方式捕获蚊虫。
(2)灯诱法:在室内和室外设置诱蚊灯,利用蚊虫趋光性捕获蚊虫。
(3)现场采集法:在媒介按蚊孳生地采集蚊虫。
3. 监测时间2023年度疟疾媒介监测工作主要集中在蚊虫活动季节,即5月至10月。
三、监测结果与分析1. 种群构成本次监测共捕获蚊虫3万余只,其中按蚊类蚊虫占比最高,包括中华按蚊、淡色库蚊、白纹伊蚊等。
其他蚊种如骚扰阿蚊、摇蚊等也有一定数量。
2. 密度监测结果显示,疟疾媒介按蚊密度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存在差异。
在蚊虫活动高峰期,疟疾媒介按蚊密度较高,具有一定的传播风险。
3. 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本次监测对捕获的蚊虫进行了杀虫剂敏感性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蚊虫对常用杀虫剂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1. 存在问题(1)监测覆盖面不广:部分偏远地区、山区监测工作相对薄弱。
(2)监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地区监测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影响监测质量。
(3)监测经费投入不足:部分地区监测经费不足,影响监测工作的开展。
2. 建议(1)加大监测覆盖面:各级疾控中心要加强对偏远地区、山区的监测工作,确保监测工作的全面性。
(2)加强监测人员培训:提高监测人员专业素质,确保监测质量。
(3)加大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疟疾媒介监测工作的经费投入,为监测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 继续加强疟疾媒介监测工作,确保监测覆盖面和监测质量。
疟疾防治工作计划
一、背景及目标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全球范围内仍有大量疟疾病例发生。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疟疾防治工作,积极落实《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努力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为进一步加强疟疾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内容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1)广泛宣传疟疾的危害性,提高全社会对疟疾防治工作的认识。
(2)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疟疾防治工作的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防治措施落实到位。
2. 完善监测体系,强化疫情报告(1)建立健全疟疾监测体系,加强疫情监测,提高疫情报告及时性和准确性。
(2)对疟疾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不明原因发热病例进行及时调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 加强培训,提高防治能力(1)对各级医务人员进行疟疾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其诊疗水平。
(2)加强基层卫生人员培训,提高其对疟疾的防控能力。
4. 强化媒介控制,降低传播风险(1)加强按蚊等疟疾传播媒介的监测,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蚊媒密度。
(2)推广使用蚊帐、纱窗等防蚊措施,降低疟疾传播风险。
5. 落实防治措施,巩固消除成果(1)对疟疾高发地区,开展大规模的疟疾防治活动,降低疟疾病例。
(2)加强疟疾防治工作的督导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6. 强化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疟疾挑战(1)积极参与国际疟疾防治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2)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疟疾挑战。
三、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2. 加大经费投入,确保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3.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4. 加强督导检查,确保防治措施落实到位。
四、时间安排本计划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具体时间安排如下:1. 第一阶段(2024年1月-3月):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对疟疾的认识。
2. 第二阶段(2024年4月-6月):加强疟疾监测,开展疫情调查和病例报告。
3. 第三阶段(2024年7月-9月):开展疟疾防治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
疟疾检测实施方案
疟疾检测实施方案疟疾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疟疾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寒战和呕吐,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建立有效的疟疾检测实施方案对于疫情防控至关重要。
首先,建立疟疾病例登记制度。
各地卫生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疟疾病例登记制度,对疟疾患者的个人信息、发病情况、就诊医院等进行登记和记录。
这有助于及时发现疟疾疫情的流行趋势和病例分布情况,为后续的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其次,加强疟疾病原体检测。
针对疟疾的病原体寄生虫,可以通过血液检测或者快速诊断试剂盒进行检测。
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技术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疟疾检测的认识和水平,确保病例的准确诊断和报告。
另外,加强对疟疾传播媒介的监测。
蚊子是疟疾的传播媒介,因此需要加强对蚊子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可以通过设置蚊子监测点,定期采集蚊子样本进行检测,了解当地蚊子的种类和数量,及时采取灭蚊措施,减少疟疾传播的可能性。
此外,加强疟疾防控知识的宣传。
对于易受疟疾影响的地区,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居民的疟疾防控知识宣传,包括疟疾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早期症状等内容,提高居民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疟疾的发病率。
最后,建立疟疾防控的应急响应机制。
一旦发现疟疾疫情,各级卫生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迅速组织开展疟疾的防控工作,包括病例的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的追踪调查、疟疾传播媒介的灭除等工作,有效遏制疟疾的传播蔓延。
总之,建立健全的疟疾检测实施方案对于疟疾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检测手段和防控措施,才能及时发现疟疾疫情,有效控制疟疾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登革热、疟疾流行状况和口岸蚊媒监测
媒介传染病包括各种蚊媒病 , 如疟疾 、 登革热 、 流行 性 乙型脑 炎 ; 蜱媒病 , 莱姆 病 ; 如 螨媒 病 , 如恙 虫
病等[。 3 l 现把登革热、疟疾 的流行状况和口岸蚊媒监测 情况分述如下。
1 登 革 热
的地 区, 都可发生。同一地区, 城镇 的发病率高于农 村; 季节性 : 发病季节与伊蚊密度 、 雨量 、 气温相关 , 流行 季节 一般 在每 年 的 5 l 月 ,高 峰在 7 9月 , ~1  ̄ 在
气 温高 而潮湿 的热带地 区 , 蚊群 常年繁 殖 , 年均 可 全 发 病 ; 然性 : 突 流行 多 突 然发 生 , 不少 国家 在 疾病 消
匿十余 年之后 突然发生 流行 。 中国 2 0世纪 4 代 0年
11 登革热 概况 . 登 革 热 ( egefvr F登 革 出 血 热 ( ege D nu ee D ) Dn u hmorai fvrDH ) 分 布 最 广 、 病 人 数 最 多 e r g ee F是 h c 发
中 9%为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5 0 岁以下的儿童【 q 。 2 广东省疟疾流行态势 . 2 广东省在历史上属高疟 区,发病率高达 3 %~ . 4 49 切 经 过调 查研 究 , 面抗 疟 和巩 固成果 3 阶 .%【。 全 个 段后 , 18 年疟疾发病率降至 0 7 383 ) 至 91 . %( 3 例 。 3 近1 O年来 , 随着经济迅猛发 展 , 大量外来 流动人 口
状、 典型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 , 严重的还可以导致登革休 克综合征 (egehc nrm S ) D n ok ydo eD S。 u s s
1 广东 省登革 热流行 态势 . 2
广东省地处亚热带 , 位于北纬 2 。8 ~ 52 , 0 1 2。8 东经 172 194 。 倚南岭 , 0 。5一0 。5 北 南濒 热带海 洋 , 地 形 复 杂 , 季 风 型亚 热 带气 候 , 属 雨量 充 沛 , 平 均气 年 温2 2℃ ,年降雨量 1 0 m,适宜虫媒孽生与繁 0m 5 殖, 如蚊 、 、 、 、 、 、 等。热 带病 ( oi l 蝇 蚤 虱 蛉 蜱 螨 tp a r c dsae) 指 在 热 带 地 区流 行 的疾 病 , 括 寄 生虫 i ss是 e 包 病、 虫媒病、 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等[ 。 2 主要的 1
疟疾疫点调查与处置内容包括哪些
疟疾疫点调查与处置内容包括哪些疫点调查在活动性疫点和非活动性疫点,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组织在病例网络直报后1周内完成疫点调查,评估潜在传播风险。
省、地市级疾控机构应加强对疫点调查指导,尤其是二、三类县发现疫点时,省、地市级疾控机构应参与调查。
疫点调查内容包括:(1)基本情况。
收集疫点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年平均温度、年降雨量、户数、人口数、历史流行情况和本次疟疾发病情况等相关资料。
(2)媒介按蚊种群调查。
当病例出现在疟疾流行区的传播季节时,对近3年本县范围内没有媒介调查资料、且疫点周围存在媒介孳生环境的疫点,可在病家及周围选择1~2个调查场所,每个场所布置1盏诱蚊灯,采用诱蚊灯通宵诱蚊法,进行1~2个通宵的媒介按蚊种群调查;或采用人诱半通宵法开展1~2晚上调查,并通过形态学方法对捕获按蚊种类进行鉴定,以确定疫点是否存在传疟媒介。
媒介按蚊种群调查技术规范见附件2。
(3)病例筛查。
采取逐户走访的方式,对2周内有发热史者采集血标本,进行疟原虫镜检或RDT检测,同时了解居民防蚊设施使用情况。
如发现2例及以上本地感染的疟疾病例或带虫者,可视情况扩大至对疫点内所有居民采血进行疟原虫镜检或RDT检测。
疫点处置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组织在病例网络直报后1周内完成疫点处置工作。
疫点处置的内容包括:(1)健康教育。
可结合对疫点居民的病例筛查一并开展。
重点教育群众如出现发冷、发热等症状时,应考虑是否感染疟疾,及时就医,早诊早治;在活动性和非活动性疫点还要教育群众增强自我防护意识,避免露宿,提倡使用蚊帐、纱门纱窗等防蚊设施,减少蚊虫叮咬机会。
(2)扩大治疗。
在活动性疫点,如发现漏报疟疾病例或带虫者,需对发现病例和带虫者的全家以及四邻居民,采用与病例相同的抗疟疾治疗方案进行扩大治疗,以清除可能的传染源。
(3)媒介控制。
在活动性疫点,采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进行媒介控制,以降低传疟媒介密度,阻断可能的传播。
全国疟疾监测方案
全国疟疾监测方案疟疾与艾滋病、结核病被认为是全球最重要的三大公共卫生问题。
为及时了解我国疟疾流行动态和流行规律,为制订疟疾防治策略和评价防治措施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疟疾暴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制订本方案。
一、背景目前,世界上仍有100多个国家为疟疾流行区,约22亿人受疟疾的威胁,每年有300~500万疟疾临床病例,病死人数为110~270万。
疟疾也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寄生虫病。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积极防治,我国在控制疟疾流行、减少危害程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由于我国各类疟疾疫区的流行因素尚未根本改变,流动人口剧增导致传染源扩散与积累,气候变暖、生态环境变化造成媒介按蚊密度增加,恶性疟原虫和媒介按蚊对防治药物抗性的产生和扩散,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疟疾防治工作的进程,近年来疟疾发病数呈上升趋势。
据2003年专项调查统计,全国疟疾的实际发病人数达74万,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07个县(市、区)数亿人口受疟疾威胁。
针对我国目前疟疾监测工作薄弱的现状和疟疾流行特点与趋势,有计划、连续、系统地开展疟疾病情、媒介和抗药性监测,是加强我国疟疾的预防控制的重要技术保障,是有效开展预防和控制疟疾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监测目的(一)了解疟疾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掌握疟疾流行规律和趋势。
(二)为评价防治效果和制订疟疾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病例定义(一)诊断依据根据疟疾疫区住宿史,发冷、发热、出汗等临床症状周期性发作、贫血及脾肿大等体征,以及病原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等结果,予以诊断。
(二)诊断标准1.发热病人:发热在37.50C以上的“三热病人”(即: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发热原因者)。
2.疟疾病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具体诊断标准参见《疟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9—1995”》。
疟疾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
疟疾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摘要] 目的了解青神县疟疾流行与蚊媒密度变化情况,为制定新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按全国疟疾监测方案,开展发热病人血检、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媒介按蚊密度调查和分类鉴定等。
结果2005-2010年全县疟疾发病率分别为14.71/10万、9.12/10万、3.04/10万、1.01/10万、0.50/10万、1.01/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6年共报告疟疾病例58例,其中本地病例3例(5.17%),输入性病例55例(94.83%),2006年后无本地疟疾病例报告;媒介按蚊密度较低,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
结论今后应加大监测工作力度,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输入性疟疾的防控。
青神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历史上疟疾流行严重,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防治,到2006年后无本地病例报告。
但近年由于人口流动日渐频繁,传染源的输入和部分防治人员疟防意识的削弱,对巩固疟疾防治成果构成了威胁。
2005年青神确定为国家级疟疾监测县,选定南城镇为疟疾监测点,2008年调整为瑞峰镇。
现将2005-2010年青神县疟疾监测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1.1 监测内容及方法按照《全国疟疾监测方案(试行)》开展病情、媒介等监测工作。
1.1.1 病情监测1.1.1.1发热病人血检对初诊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发热者,以及回归(外来)人员中的发热病人进行疟原虫血检。
全年开展血检,5~10月传播季节为血检重点时期。
采集耳垂或手指血涂制厚薄血膜,吉氏染色后镜检。
1.1.1.2小学生间接荧光抗体检测(IFA)每年10月底,采用IFA检测方法,对监测县的小学生进行1次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1.1.1.3 个案调查在发现任何疟疾病例的10d内进行个案调查并及时上报。
1.1.2媒介监测每年6~10月,采用夜间19~22时室外人诱捕蚊加清晨5~7时50顶蚊帐内搜捕的方法进行媒介按蚊密度调查,对捕获的所有按蚊进行分类鉴定,每月上、下半月各监测1次。
中国消除疟疾的历程、意义、主要经验及消除后策略与展望
2、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人 群卫生素养
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公众对疟疾防控的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加强 健康教育,倡导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睡前关纱窗、使用蚊香及蚊帐、野外露 营时使用驱蚊液等,以减少蚊虫叮咬。
3、加速科技创新,提高防控技 术研发能力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防控技术的研发能力。例如,研发更为高效、 安全的抗疟药物;推广新型防蚊剂和驱蚊用品;研发针对疟疾病毒的快速检测试 剂盒等。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疟疾防控的效果和降低防控成本。
3、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国将把消除疟疾的经验和成果融入到国家可持续发 展战略中,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特别是推动欠发达地区的健康事业发展。
参考内容
中国疟疾从控制走向消除:消除 阶段的目标策略和措施
引言
疟疾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寄生虫病,曾经在中国广泛流行。然而,通过多年 的防控努力,中国在疟疾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近年来,中国政府将疟疾防 控战略从控制转向消除,旨在进一步降低疟疾发病率,最终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本次演示将探讨中国在疟疾消除阶段的目标策略和措施。
目标策略
1、确定控制/消除目标及时间节 点
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明确的疟疾消除目标,即到2030年消除疟疾。在此目标 下,各地政府需制定具体的消除目标及时间节点,以便逐步降低疟疾发病率,直 至实现消除目标。
2、建立监测系统及评估机制
在消除阶段,建立高效的监测系统和评估机制至关重要。通过对疟疾疫情的 密切监测,及时掌握发病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此外,定期对防控效 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防控策略。
结语
中国在疟疾控制阶段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消除疟疾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在消除阶段,需要明确目标策略,并采取有效措施,包括建立监测系统及评估机 制、制定针对性策略及方案等。此外,还需针对病原体和媒介传播进行监测、研 究及防控,并加速科技创新,提高防控技术研发能力。通过以上措施,相信中国 能够在2030年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为全球疟疾防控做出贡献。
2024年疟疾监测工作计划
2024年疟疾监测工作计划1. 疟疾监测概述: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传染病,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尽管在过去几十年中,疟疾的发病和死亡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非洲和亚洲的一些贫困国家,疟疾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健康威胁。
因此,加强疟疾监测工作是防控疟疾的关键环节。
2. 监测目标:(1)监测疟疾患病人数和死亡人数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疫情的变化和趋势。
(2)监测疟原虫对抗药物的抗药性情况,及时发现耐药疟原虫的出现。
(3)监测疟疾传播媒介——按蚊虫的密度、种类及其感染率等情况。
(4)监测疟疾的流行区域,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传播。
(5)监测疟疾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疟疾疫苗的使用。
3. 监测方法和手段:(1)建立疟疾监测系统,整合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等信息来源。
(2)通过建立疟疾报告制度,及时获取疟疾病例信息,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就诊情况等。
(3)加强对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包括病例来源、传播途径、感染情况等。
(4)建立疟原虫耐药性监测网,在重点地区收集疟原虫的样本进行药物抗性监测。
(5)加强对疟疾传播媒介按蚊虫的监测,包括采集蚊虫样本、鉴定感染率等。
(6)利用遥感技术和GIS技术对疟疾的空间分布进行监测和分析,预测疟疾流行的趋势和风险区域。
(7)加强对疟疾疫苗研发和应用的监测,包括疫苗研发的进展情况、疫苗接种情况等。
4. 监测内容和频率:(1)疟疾病例报告:每个月各级医疗机构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疟疾病例,每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上级报告疟疾疫情。
(2)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对每个疟疾病例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包括病例来源、传播途径、感染情况等。
每个病例调查结束后及时整理和上报结果。
(3)药物抗性监测:每年在重点地区进行药物抗性监测,收集疟原虫样本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每季度整理和上报结果。
(4)蚊虫监测:每年进行蚊虫监测工作,包括采集蚊虫样本、鉴定感染率等,每个月汇总结果并上报。
疟疾控制和消除标准
疟疾控制和消除标准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因患疟疾而死亡,特别是在贫困地区。
为了控制和消除疟疾,许多国际机构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标准措施,以减少疟疾的传播和影响。
1.建立病例监测系统建立疟疾病例监测系统,提高对疟疾的认识,识别患者,区分各种疟原虫,是控制和消除疟疾的基础。
病例监测系统应建立在全国范围内,包括疫区和非疫区。
为了确保病例监测系统的有效性,需对监测结果进行定期分析和评估。
2.控制病媒蚊的传播蚊虫是疟原虫的传播媒介,因此控制蚊虫的传播是控制和消除疟疾的关键。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使用杀虫剂和昆虫生长调节剂,铺设防蚊网,使用蚊帐,清除积水区和建立卫生教育计划。
此外,开发新的蚊虫控制技术也是控制疟疾的重要手段。
3.加强预防和治疗加强对疟疾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是控制和消除疟疾的重要手段。
预防可以通过接种疟苗,服用疟疾预防药品和避免蚊虫叮咬来实现。
治疗可以通过使用疟疾特效药物和及时就医来实现。
此外,定期对高风险人群进行疟疾预防检查和治疗也非常重要。
4.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卫生宣传教育对于防止和控制疟疾的传播非常必要。
教育应包括有关疟疾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信息。
此外,卫生教育也应该包括如何控制蚊虫的传播,如清除积水区和使用蚊帐等等。
通过教育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才能真正实现疟疾的控制和消除。
5.加强国际合作疟疾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全球协作来解决。
国际合作可以促进知识交流,推广最佳实践和新的技术,共同筹集资源,加速疟疾控制和消除的进程。
此外,国际组织、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应该通过合作增强对疟疾的公众认识和关注,支持实施疟疾控制计划,为控制和消除疟疾提供资源和权威性指导。
总结:要控制和消除疟疾,必须采取一系列标准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建立病例监测系统、控制蚊虫传播、加强预防和治疗、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加强国际合作。
尽管这些措施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施中可能会存在不同,但是这些措施仍然是控制和消除疟疾的关键。
疟疾传播媒介按蚊及监测方案
● 我国与医学关系重要的有2个亚科3个属, 按蚊亚科:按蚊属 库蚊亚科:库蚊属、伊蚊属
● 按蚊属:中华按蚊(农村)、嗜人、微小 库蚊属:三带喙库蚊(农村)、致倦库蚊 伊蚊属: 白纹伊蚊、埃及伊蚊
一、蚊虫生活史及分类
蚊虫的生活史, 包括卵、幼虫、 蛹、成虫4个 时期。蚊虫的 幼虫和蛹在水 中生长发育, 离水不能生存, 而成蚊则在陆 地生活。
●蚊虫在夏季一般只生存1—4周。雄蚊寿命较雌蚊 短,一般不超过3周。影响寿命的因素有:种类、 气候、营养、个体活力等。
二变化。夏季气温高, 湿度大,雨量充沛,适合蚊虫孳生繁殖,蚊虫密 度比较高。冬季气温低,不能发育繁殖,而且大 批死亡,蚊虫密度比较低。
为克服其他影响因素客观反映当地媒 介的种群密度,以人房搜捕法和人饵诱捕 法同时开展调查。
三、按蚊调查方法
2.成蚊密度调查
a.人饵诱捕法:以2 人半通宵(19-23时)或全 通宵户外帐内诱捕趋吸蚊,以捕获蚊数除以诱捕 人数计算叮人率(只/人夜)。
b.人房搜捕法:夜间约10点搜捕人房按蚊,调查 时计算人房内人数,以捕获蚊数除以人房内人数 计算密度 (只/人夜)。
骚扰阿蚊
二、蚊虫生态习性
1.孳生习性
● 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大型水体
二、蚊虫生态习性
1.孳生习性
● 白纹伊蚊:清水容器型(缸、罐、盆、碗、 桶、瓶、树洞、竹洞、轮胎、盆景、假山等)
二、蚊虫生态习性
1.孳生习性
● 致倦库蚊:住宅附近的污水(水沟、水塘、 河道、下水道、清水粪缸)
二、蚊虫生态习性
三、按蚊调查方法
2.成蚊密度调查
c. 诱蚊灯诱捕法:
疾控中心疟疾预防措施方案
疾控中心疟疾预防措施方案# 疾控中心疟疾预防措施方案## 摘要随着全球旅行和人口迁移的增加,疟疾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挑战。
由于其高度传染性和严重的疾病负担,疾控中心在疟疾预防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介绍了疾控中心在疟疾预防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疾病监测、病例追踪、环境管理、病媒控制、人群教育等,旨在减少疟疾的传播和疾病负担。
## 1. 疾病监测疾控中心在疟疾预防中的首要任务是进行疾病监测。
通过监测疟疾的发病率、疫情和病例分布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的扩散,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疾病监测可以通过建立疟疾病例报告系统、疟疾抗药性监测系统等手段进行。
监测数据对疫情分析和防控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 2. 病例追踪疾病监测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病例追踪。
疾控中心通过建立完善的病例追踪系统,对疟疾患者进行跟踪调查,并掌握其传播途径和活动范围,以便及时开展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病例追踪可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例统计和实时数据分析等手段进行,使疾控中心对疟疾的传播动态了如指掌。
## 3. 环境管理疾控中心还负责开展疟疾防控的环境管理工作。
这包括对疟疾病原体的传播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清除潜在的疟疾疫源地。
例如,对于水库、河流等潜在孳生地,疾控中心可以进行杀虫和灭蚊处理,防止蚊虫滋生。
此外,疾控中心还可以对居民生活环境进行改善,提高人们的居住条件,减少蚊虫叮咬的机会。
## 4. 病媒控制蚊虫是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因此疾控中心在疟疾预防中加强了病媒控制的工作。
这包括对蚊虫的监测、灭蚊和防蚊等措施。
疾控中心通过定期监测蚊虫密度和种类,及时发现病媒蚊的分布情况和数量波动,制定相应的灭蚊计划。
在一些疟疾高发区域,疾控中心可以通过喷洒杀虫剂、利用昆虫生物灭蚊剂等手段来控制蚊虫数量,减少疟疾的传播风险。
## 5. 人群教育疾控中心在疟疾预防方面还非常重视对人群的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疾控中心可以向公众传达疟疾的危害和预防知识,提高人们对疟疾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关于贵定县2019年疟疾蚊媒调查报告
关于贵定县 2019年疟疾蚊媒调查报告背景: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中华按蚊是传播疟疾的主要媒介。
史上记载我县南面乡镇曾经发生过疟疾流行,按蚊密度较高,为了解我县蚊媒的种群分布及按蚊密度,按照《贵州省疟疾蚊媒调查方案》,开展了疟疾媒介蚊虫的调查工作,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一、基本情况贵定县位于贵州省中部,辖6镇2街道95个行政村,总面积1631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人,平均海拔1000-1300米,年平均气温15℃,境内多属高原山丘地形,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被较好,贮水保水功能较为稳定,具有蚊媒滋生的适宜环境,是贵定县历史上疟疾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根据地理位置、我县以往疟疾流行状况特别是最后一例病例疫点等因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沿山镇沿山村中院组(寨)作为蚊媒监测点。
该点位于贵定西面、该镇北面,距县城23公里。
是一个布依族聚居的村寨,依山傍水,稻田分布于寨前。
该寨共有62户,人口236人,近年由于外出务工增多,饲养牲畜较少:全寨牛1头,马2匹,猪10余头,村寨内卫生环境整洁,村民所居住房屋条件较好。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1、选择在蚊媒活跃季节期间开展现场调查,在蚊媒高峰季节(6-9月)开展一次按蚊种群调查,在蚊媒活动季节(6-10月)每月开展两次按蚊密度监测,监测工作由县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科业务人员完成。
2、媒介按蚊种群调查,采用诱蚊灯全通宵捕蚊法。
在选定的村寨,分别选取室内、外各2个调查场所(室内:人房和马圈;室外:稻田和水塘边),每个点布置一盏诱蚊灯(使用武汉吉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制造的“功夫小帅牌诱蚊灯”)分别在室内和室外捕蚊,在同一地点连续3天通宵调查。
操作:诱蚊灯离地1.5米,日落前1小时接通电源并开启诱蚊灯,次日日出后1小时密闭收集器后再关闭电源,将集蚊袋取出,标本经冷冻处死后放入标记的平皿中(标记采集时间、地点、人员、气温、湿度、坐标等),鉴定捕获蚊种、计数、计算按蚊构成比和诱蚊灯密度(只/灯夜),形态学鉴定后填入附表1。
奉化市农村老房区中华按蚊传疟媒介能量调查
维普资讯
浙江预 防医学 20 年第 2 08 0卷第 4 期
Z eagPe e ,A r 0 ,V l 0 o hin rvM d pi2 8 o 2 ,N .4 i l0
・
1 ・ 9
讨
论
这种现象我们应 做好 以下工 作 :在全 社会 广泛 开展宣 传活 动 ,加强农村人群 中的艾滋病 预 防知识 的宣 传 ,提高农 村 人群 自我保护意 识和 防病能 力 ;加强 在外 来媳妇 人群 中开 展艾滋病监测 工作 ,针 对外 来媳妇 人群 开展 免费 咨询 、检 测 、指导服务 ;要落 实对 孕妇 提供免 费 咨询 和筛查 ,阻断 母婴传播。对感染者进行 随访 ,防止家庭 内传播 。
维普资讯
・
l 6・
浙江预防医学 20 年第 2 卷第 4 h 篮 08 o 差
j A
垫 .
奉 化 市农 村 老房 区 中华 按 蚊 传 疟 媒 介 能量 调 查
李寿俊 洪飞锵 冯秋雅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 0( ̄ s 40 1-2 070 0 2o )0-06- - 0
弱势居 民组成一个 特殊 的群体 。为了解该群 体 中的疟 疾 传 播潜势 ,于 2 0 年 5月上旬至 1 月下旬在岳林街道新鲍村 06 O 老房 区进行了 中华 按蚊 疟疾媒 介能量调 查 ,现将调 查结 果 报告如下 。
顶蚊帐 ,内睡 7 人 ,于清晨捕捉 帐内 中华按 蚊 ,将捕到 蚊 3
中图分类号 :R 8 .1 34
奉 华 市 位 于 浙 东沿 海 ,中华 按 蚊 是 唯 一 传 疟 媒 介 ,
18 ,奉化市达 到卫生部基本 消灭疟疾标准 。近 2 年来 97年 0
结
疟疾媒介调查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疟疾,作为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长期以来严重威胁着全球人民的健康。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疟疾防治工作,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疟疾防治策略,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国疟疾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人口流动加剧等因素的影响,疟疾传播风险仍然存在。
为了巩固疟疾防治成果,防止疟疾的输入和再传播,各级疾控中心积极开展疟疾媒介调查工作。
本文将对2023年度疟疾媒介调查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疟疾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二、2023年度疟疾媒介调查工作概述1. 工作目标2023年度疟疾媒介调查工作旨在全面了解我国疟疾传播媒介的种类、数量、分布特征、密度和季节变化等情况,为蚊媒传染病的风险评估、预测、预警及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 工作内容(1)调查范围:全国范围内各级疾控中心、医疗机构、基层卫生机构等。
(2)调查方法:采用多种调查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实验室检测等。
(3)调查时间:全年开展,每月定期开展一次。
3. 工作成果(1)疟疾媒介种类:共调查到蚊种18种,其中按蚊类5种,库蚊类8种,伊蚊类5种。
(2)疟疾媒介密度:按蚊类平均密度为0.56只/平方米,库蚊类平均密度为1.23只/平方米,伊蚊类平均密度为0.85只/平方米。
(3)疟疾媒介分布特征:疟疾媒介在我国的分布呈现明显地域性,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如云南、海南、广东、广西等省份。
(4)疟疾媒介季节变化:疟疾媒介密度在夏季较高,冬季较低。
三、2023年度疟疾媒介调查工作亮点1. 调查范围广,覆盖面全。
2023年度疟疾媒介调查工作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确保了调查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2. 调查方法科学,结果可靠。
采用多种调查方法,如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实验室检测等,确保了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调查数据及时,分析准确。
各级疾控中心及时上报调查数据,为决策部门提供有力支持。
4. 调查成果丰富,应用广泛。
传染病重要传播介体的监测与控制策略
传染病重要传播介体的监测与控制策略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空气飞沫传播等途径,导致人群中出现大规模感染的疾病。
传染病的传播介体是指媒介、动物或其他因素,能够帮助病原体传播并维持其在人群中的存活和扩散。
因此,监测和控制传染病重要传播介体至关重要。
一、监测传染病重要传播介体1. 媒介监测:媒介是传染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如蚊子可以传播疟疾、登革热等。
因此,对媒介的监测是及时发现疫情和采取控制措施的必要步骤。
媒介监测可以通过设置监测点,采集媒介样本,并通过核酸检测等方法对媒介是否携带病原体进行检测。
此外,使用虫口密度监测器也可以帮助评估蚊子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2. 动物监测:一些传染病的传播需要动物作为中间宿主或主要宿主,如禽流感病毒需要借助家禽传播给人类。
动物监测可以通过定期进行病原体检测,例如口腔拭子、粪便样本等,以及监测动物的行为和健康状况,发现病原携带者或感染动物。
此外,对于家禽等经济动物的养殖场,还可以加强对饲料和养殖环境的监测,以减少传染病传播的风险。
3. 物体监测:一些传染病病原体可以通过物体表面的污染传播,例如流感病毒可通过患者咳嗽或打喷嚏后的手以及被污染的物体传播给他人。
因此,对于传播介体的监测应包括对物体表面污染的监测。
可以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序等方法,以检测病原体的存在和变异情况,还可以使用红外辐射和紫外线技术对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
二、控制传染病重要传播介体1. 媒介控制:对于依靠媒介传播的传染病,控制媒介是防止疫情扩散的关键措施之一。
可以通过室内外环境整治,采用化学灭蚊剂、灭杀剂等措施消灭蚊子等病媒生物,减少其数量和分布范围。
此外,也可以通过清除媒介滋生的环境,如清除积水容器、堵塞枯水沟等来防止媒介的滋生和传播。
2. 动物控制:对于以动物为传播介体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控制措施控制其传播。
可以通过加强兽医监测,及时发现感染动物,并进行隔离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adership 4.1.1.
11
1. 监测点的选择
选择开展小学生IFA检测调查点附 选择开展小学生IFA检测调查点附 近的1 近的1个自然村开展媒介密度监测。每 个监测点吊放1 个监测点吊放1~2盏诱蚊灯,两盏灯 相隔100米以上。 相隔100米以上。 2. 监测时间:整夜开灯(下午5-6时至 监测时间:整夜开灯(下午5 第二天上午8 第二天上午8-9时)。 3.监测频次:每年6月~10月,每月中旬 3.监测频次 每年6月~10月,每月中旬 监测频次: 进行一次。
29
图4-1 嗜人按蚊 Leadership 4.1.1. A. 幼虫头部;B. 喙;C. 后足;D. 翅
30
2. 中华按蚊 Anopheles (Anopheles) Anopheles) sinensis 鉴别特征:与嗜人按蚊非常相似,但它的 翅前缘脉基部有散生淡鳞,V 5翅前缘脉基部有散生淡鳞,V 5-2 缘缨白 斑明显。新鲜标本的腹侧膜上有"T"暗斑。 斑明显。新鲜标本的腹侧膜上有"T"暗斑。 雌蚊触须粗大,末二白斑,通常不相互连 接。前足基节的前缘和中足与后足基节的 外侧各有1 外侧各有1-2簇淡鳞。幼虫与嗜人按蚊无 明显区别。卵甲板很宽,约占卵宽的45%, 明显区别。卵甲板很宽,约占卵宽的45%, 是与嗜人按蚊的可靠特征。
Leadership 4.1.1.
31
Leadership 4.1.1.
32
图4-2 中华按蚊 Leadership 4.1.1. A. 翅;B. 幼虫头部;C. 喙;D. 抱肢;E. 幼虫前胸1~3号毛;F. 后足
33
3. 微小按蚊 Anopheles (Cellia) minimus Cellia) 鉴别特征: 触须深棕色,具3个白环,端白环与亚端白环 触须深棕色,具3个白环,端白环与亚端白环 通常接近等宽,这两个白环之间的黑环窄,为端白环的 1/2宽或窄;白环与黑环的宽度有很大个体变异。喙为暗 1/2宽或窄;白环与黑环的宽度有很大个体变异。喙为暗 棕色,或在顶端1/3部分的腹面有淡色斑。雌蚊盾片中部 棕色,或在顶端1/3部分的腹面有淡色斑。雌蚊盾片中部 无鳞片或仅有毛状鳞。翅前缘脉通常有5个较宽白斑,即 无鳞片或仅有毛状鳞。翅前缘脉通常有5个较宽白斑,即 膊白斑、分脉前白斑、分脉白斑、亚缘脉白斑和亚端白 斑,但白斑也有较大的个体变异,例如有的分脉前白斑 极小,仅为几个白鳞片形成的白点。 各纵脉除V 6外都有缘缨白斑。足深褐色,跗节或有背端 各纵脉除V 6外都有缘缨白斑。足深褐色,跗节或有背端 白斑或很窄的端白环。腹节背板淡黄、淡褐色或褐色; 无鳞。雄蚊一般和雌蚊相似。触须末端两节膨大略向外 屈,基部与腹面色暗,其余色淡,具3 屈,基部与腹面色暗,其余色淡,具3个白环。幼虫头部, 2,3-C 毛单枝。胸毛1-2 P 具羽状分枝,3-P 小,不分枝。 毛单枝。胸毛1 具羽状分枝,3 腹节II腹节II-VII 前背片特大,包围后背片。卵甲板占卵宽的 18%-19%。 18%-19%。
诱蚊灯的正确使用
放置诱蚊灯的高度:一般蚊虫活动的高度都不高, 所以诱蚊灯的悬挂高度最好在1.5米左右。这样, 所以诱蚊灯的悬挂高度最好在1.5米左右。这样, 还便于进行各种操作。 放置诱蚊灯的小生境:由于一般蚊虫的飞行距离 都比较有限,在不同的生境中蚊虫密度会有比较 大的差异。所以在放置诱蚊灯时,尽量接近监测 场所的可能的孳生地,如农村外环境则放在靠池 塘,沟渠和稻田的一侧;城镇各种外环境也以靠 近水池、下水道口为好。这样能比较好的反映当 地蚊虫的孳生情况。
Leadership 4.1.1.
4
二、疟原虫种类
间日疟是当前广东省流行的唯一疟 间日疟 是当前广东省流行的唯一疟 原虫虫种, 偶见输入性恶性疟, 原虫虫种, 偶见输入性恶性疟, 罕见输血 感染的三日疟。 这与广东50 年代间日疟 感染的三日疟 。 这与广东 50年代间日疟 69. 恶性疟占21. 占 69.3% 、 恶性疟占 21.2% 和三日疟占 9.5%的虫种组成相比有了很大变化。 的虫种组成相比有了很大变化。
Leadership 4.1.1.
5
三、传播媒介
通过调查证实, 通过调查证实 , 全省已 知按蚊21 种 知按蚊 21种, 其中确认自然 界有传疟作用的主要有微小 按蚊、嗜人按蚊、 按蚊、嗜人按蚊、中华按蚊 和日月潭按蚊。嗜人按蚊分 和日月潭按蚊。嗜人按蚊分 布在广东省12 个市 个市、 布在广东省 12个市、 县 , 其 分布区的疟疾病例每年都占 全省疟疾总病例的50%左右。 全省疟疾总病例的50%左右。
Leadership 4.1.1.
10
诱蚊灯法
诱蚊灯法是国际上常用的成蚊监测方法。 诱蚊灯法是国际上常用的成蚊监测方法。 诱蚊灯法运用灯光诱捕蚊虫, 诱蚊灯法运用灯光诱捕蚊虫,比较节省 人力。 人力。 在选定的监测点布灯,整夜开灯(下午5-6 在选定的监测点布灯,整夜开灯(下午5 时至第二天上午8 时至第二天上午8-9时),捕捉夜间不同时 间段活动的蚊虫。 间段活动的蚊虫。
Leadership 4.1.1. 6
监测内容与方法
Leadership 4.1.1.
7
传统的监测方法: 传统的监测方法:
监测范围:选择开展小学生IFA检测调查 监测范围:选择开展小学生IFA检测调查 点附近的1 点附近的1个自然村开展媒介密度监测。 监测时间:每年6月初~10月初,每半月1 监测时间:每年6月初~10月初,每半月1 次进行媒介蚊密度监测。 监测方法:采用19~22时室外人诱加清晨 监测方法:采用19~22时室外人诱加清晨 50顶蚊帐内搜捕的方法捕蚊。 50顶蚊帐内搜捕的方法捕蚊。
亚缘脉白斑
嗜人按蚊 形态特征
翅 前缘脉
基部一致暗 色,径脉干 区杂生淡鳞、 区杂生淡鳞、 暗鳞, 暗鳞,V5.2 无翅繸白斑 无翅繸白斑
较细, 触须 较细, 顶白环和次 白环较宽, 白环较宽, 常相互连接
足 中足基节
没有白色鳞片
腹
Leadership 4.1.1.
腹侧 膜上无T形 膜上无 形 暗斑
Leadership 4.1.1. 12
Leadership 4.1.1.
13
Leadership 4.1.1.
14
Leadership 4.1.1.
15
Leadership 4.1.1.
16
Leadership 4.1.1.
17
Leadership 4.1.1.
18
Leadership 4.1.1.
19
Leadership 4.1.1.
20
Leadership 4.1.1.
21
Leadership 4.1.1.
22
Leadership 4.1.1.
23
诱蚊灯的正确使用
诱蚊灯是通过蚊虫对短波长光线的趋性对其进行 吸引,并通过风动力装置将其捕捉的工具。利用 诱蚊灯进行蚊虫监测,在国外已经开展了若干年, 我国在这方面也曾有过相关的工具,但一直没有 用于系统的蚊虫监测。通过近年来对国内相关产 品的调查,初步选择了一个产品作为全国蚊虫监 测的诱蚊工具。 和以往诱蚊方法相比,使用诱蚊灯使监测的野外 工作更为便利,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但为了提高 诱蚊灯的诱蚊效果,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放置诱蚊灯的位置:由于诱蚊灯依靠比较暗的光 线吸引蚊虫,所以布放诱蚊灯时,最好周围环境 中没有其它灯光干扰,更不要在路灯底下挂灯。24 Leadership 4.1.1.
Leadership 4.1.1.
37
Leadership 4.1.1.
38
图4-4 大劣按蚊 A. 翅;B. 后足;C. 喙;D. 幼虫前胸1~3号毛;E. 幼虫头部 Leadership 4.1.1.
39
5. 淡色库蚊 Culex (Culex) pipiens pallens Culex) 鉴别特征 淡色库蚊属尖音库蚊组(Cx. pipiens 淡色库蚊属尖音库蚊组( group) ,中型蚊虫。头顶正中盖以众多的灰白色 平覆鳞,后头有棕褐色竖鳞,两颊的白色宽鳞区 向眼后形成窄边。喙褐棕色,触须很短,有棕鳞, 向眼后形成窄边。喙褐棕色,触须很短,有棕鳞, 偶见顶部有白鳞。食窦弓较宽,约1.03 mm,侧 偶见顶部有白鳞。食窦弓较宽,约1.03 mm,侧 突钝尖,食窦甲数目较少,约26 突钝尖,食窦甲数目较少,约26个,中齿微微突 26个,中齿微微突 出,两侧无紧密排列的尖锐腹齿簇。中胸侧板无 气门鬃和气门后鬃。中胸下后侧鬃1 气门鬃和气门后鬃。中胸下后侧鬃1-2根。各足 股、胫、跗节暗棕色,无白色纵条和白环。翅鳞 棕褐色。腹节背板有淡色基带,基带通常平齐。 棕褐色。腹节背板有淡色基带,基带通常平齐。 幼虫触节基部2/3有小刺,1 幼虫触节基部2/3有小刺,1-A毛着生于近顶端 1/3处,分多枝。头毛 1-C 细长,通常单枝。4-C 1/3处,分多枝。头毛 细长,通常单枝。4 毛单枝。
Leadership 4.1.1. 34
Leadership 4.1.1.
35
图4-3 微小按蚊 A. 翅;B. 幼虫第4腹节;C. 喙;D. 抱肢;E. 幼虫头部;F. 后肢 Leadership 4.1.1.
36
4. 大劣按蚊 Anopheles (Cellia) dirus Cellia) 鉴别特征 触须基部粗糙,具4个白环,端白环最 触须基部粗糙,具4 宽,为端黑环的1 倍,其余3个白环较窄。喙除 宽,为端黑环的1-2倍,其余3个白环较窄。喙除 唇瓣淡黄色外一致暗色。翅的各纵脉上黑、白斑 较多,并多变异。前缘脉上具7个白斑,即包括 较多,并多变异。前缘脉上具7个白斑,即包括 分脉前白斑、前膊白斑和膊白斑、亚缘白斑、端 白斑及前缘脉基部有白斑。足的股、胫节和跗1 白斑及前缘脉基部有白斑。足的股、胫节和跗12节具显著的星状斑点。后足胫节末端和跗节端 基具一宽大的白环。雄虫一般形态与雌虫相似。 触须第4 触须第4节具单排刚毛,端和亚端白环宽,中间 具窄黑环。幼虫头毛2 具窄黑环。幼虫头毛2-C 通常长而简单,末端偶 细侧芒或分叉。3 不分枝;4 细侧芒或分叉。3-C不分枝;4-C简单,极少分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