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企业管理中的“中庸之道”

企业管理中的“中庸之道”

企业管理中的“中庸之道”街头巷尾的韩国汽车真是令人感慨万端:它没有美国汽车的豪华气派,也没有德国汽车的精致高贵,更没有英国汽车的典雅端庄,在经济实用方面也比不上日本汽车。

它几乎无特色可言,但也无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的确无处不在,茁壮成长。

细想起来这也难怪,韩国在综合国力、工业基础、科技力量等方面同西方大国不可同日而语,它的汽车工业是在巨人的夹缝中成长起来的.它在战略规划上避开了高端产品的竞争,也舍弃了低端产品的市场,立足东方、中档,稳步发展,现实给予了它巨大的回报。

所以,韩国汽车在看似平庸中显示出匠心独运的不平凡之处,在不显山露水的外表下蕴藏着积百家之长、推陈出新的稳健风格和出众的性能价格比,这的确是奇迹。

如果我们的孔老夫子还活着,他肯定会欣喜不已:弟子3000,贤人72+1,这1恐怕就是现代汽车的老总,因为韩国汽车的发展史印证了夫子的“中庸之道”没有过时。

“中庸之道"作为一种方法论,曾被作为保守消极、不讲原则、不思进取的代名词,而其真正含义“中正和平"常被曲解,它是中华民族这片土地上的一朵奇葩,穿过时间的隧道正愈来愈喷放出奇异的芬芳。

在而今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对于企业管理不无借鉴,甚至是指导意义.“允执其中”是中庸之道的首要内容。

运用在企业管理上就是“双赢”,“两害相权取其轻"等经营策略的同义语。

1996年微软想在联想PC上100%预装Windows95,联想很为难:一口回绝,很可能错过机遇;装上,每台机子要增加成本50—60美元,同样的DOS许可只要10美元。

联想的领导人很有智慧:坐下来,讨价还价,磨嘴皮,大家都让一点,结果,联想预装了Windows95,巩固了国内市场第一的地位。

“过犹不及"就是反对走极端,正确的方法是“无过无不及”,既不偏狭激进也不保守落后、不思进取。

企业管理追求的基本目的是利润的最大化,这无可厚非,但走极端就不好,为追求暴利,污染环境,残酷对待员工,进行商业欺诈,违法违规投机……结果往往不妙。

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

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

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中庸之道,在中国无千年文化中,是以和为贵精神的体现,是一种让步与妥协。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中庸之道被许多管理者所借鉴。

可是,中庸之道的运用,在东西方的结果完全不同,东西方人对中庸之道的看法也不同。

西方人认为,中庸之道是值得借鉴的好方法,故在西方企业的管理中,中庸之道频频出现。

而做为中庸之道的发源地——中国,这种思想却常常受到人们的批判和唾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中庸之道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又应处于何种地位呢?西方有位经济学家说过:“如果他失败了,他就是一个勇于尝试的英雄;如果胜利了,他就是一个天才。

”可见,冒险精神是被西方人所认可的,他们崇尚冒险,认为冒险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必由之路。

而受五千年封建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则不一样,一种已深入骨髓的含蓄让中国传统企业管理者不敢冒险,遇到问题时往往采用中庸之道来维持企业的生命,中庸之道已经成了中国人的一种处事习惯。

所以,同样的中庸之道在东西方的现代企业管理中才会有不同的地位。

举个例子。

如果一个西方企业家和中国企业家同时面临两次的可以获得大饼的机会。

第一次,失去大饼的几率为10%。

中国企业家会为了不承担这小小的风险可能会一贯采取他的中庸之道,结果得到半块饼。

可西方企业家因为勇于冒险,可以有90%希望得到一整块饼。

第二次,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拿半块饼,要么没有饼。

在这种情况下,西方企业的管理者为了利益最大化回选择拿一半饼,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当然用中庸之道的思想也会拿半块。

这样,结果很明显,西方的企业要比中国企业更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利益,要比中国企业发展的快。

之所以这样,中庸之道在中国才会受到一些人的批评和唾弃。

中庸之道既然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处事习惯,那就不是想剔除就可以剔除得了的,当然我们也无须一味地排斥它。

从上面的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中庸之道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常常起到好的作用,甚至可以算得上是灵活机动的一种方式。

所以在西那带企业的管理中,中庸之道不能作为一个企业管理的灵魂,不能让它贯穿于整个的企业管理之中,但却应该在适当的时候运用它,为的就是一个最终目的,着也是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使企业利益最大化。

中庸之道于现代企业的意义

中庸之道于现代企业的意义

中庸之道于现代企业的意义作者:卞疆郑重赵立功来源:《商业文化》2019年第19期国人喜讲中庸,但多数人一般认为中庸之道是指平易近人,不标新立异,不惊世骇俗,调和折衷,不走极端而言。

然此等乃通俗义,非正确义。

《中庸》上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无论何事都有两端,此两端,可以推到极处各成为一极端。

在此两极端间之中间都叫做中,此一中可以有甚长之距离。

所谓“中”,非折中之谓,乃指此两极端之全过程而谓之中。

如言真善美,是此一极端,不真不善不美是一极端。

但此真、善、美三分,只是西方人说法。

照中国人讲,此世界便是一真,不是伪,真伪不能对立。

若论美丑,此世界是浑沌中立,既非极美,也非极丑。

中国文化是人本位的,以人文主义为中心,看重了人的一面,则善、恶对立不能不辨。

但纵是一大圣人,亦不能说他已达到了百分之百的善。

纵是一大恶人,亦不能说他是百分之百的恶。

人只在善、恶两极端之“中道”上,既不在此极端,亦不在彼极端。

但必指出此两极端,始能显出此中道,始能在此中道上理论有根据、行为有目标,故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若非执其两端,则中道无可见。

真实可用者乃此中道,非其两端。

此乃中国人所讲“中庸之道”之正确意义。

可以说,“中庸”所展示的智慧是儒家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在现代特别是对现代企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

中国的企业管理者于经营之道的钻研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思潮,最初他们无疑是遵循西方科学文化的代表,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管理者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发现了西方管理哲学在技术、心理、价值、文化等方面都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

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属于人文文化,文化形态的主要功能是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们的民众有着和西方民众全然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我们应该重组现代管理理论和传统文化,兼顾人性和理性,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方式。

当代儒学研究的复兴正对世界文化产生重要的影響,先秦儒家思想应该成为创建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重要理论来源。

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的智慧

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的智慧

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的智慧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思想理念,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中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发现其中蕴含的智慧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中庸之道的内涵中庸之道,最早由孔子提出,主要包括“中”和“庸”两个方面。

其中,“中”指的是均衡、平和、适度的状态,即避免极端和偏激,保持稳定和谐;“庸”则强调恰到好处、适度的行为方式,即避免过度和不足,追求平衡和适中。

中庸之道强调的是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寻求平衡与调和,既不偏激,也不盲从,而是寻找到一种合适的平衡点。

二、中庸之道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1. 经营理念的平衡中庸之道强调平衡,这一思想在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企业经营需要综合考虑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包括股东、员工、客户、社会等。

过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会忽视其他利益,导致企业形象受损;而过于关注员工福利可能会增加企业成本,影响竞争力。

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在各种利益之间寻求平衡,找到一个既能满足股东利益,又能兼顾员工和客户需求的经营理念。

2. 领导风格的适度中庸之道中的“庸”强调适度,这对于企业管理者的领导风格有着重要的启示。

过于强势的领导可能会压制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导致团队士气低落;而过于温和的领导可能会导致决策不力,影响企业的发展。

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在领导风格上寻求适度,既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决策能力,又要注重员工的参与和沟通,形成合力。

3. 组织文化的平衡中庸之道的平衡思想也可以应用于企业的组织文化建设中。

企业的组织文化是企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体现,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凝聚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过于严苛的组织文化可能会限制员工的创新和个性发展,导致员工流失;而过于宽松的组织文化可能会导致员工行为不规范,影响企业形象。

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在组织文化的建设中寻求平衡,既要有明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又要给予员工一定的自由和发展空间。

4. 创新与稳定的平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稳定则是保障企业运行的基础。

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艺术

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艺术

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艺术【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艺术之间的联系。

首先介绍了中庸之道和现代企业管理艺术的基本概念。

然后分析了中庸之道对企业文化、领导管理和员工关系的启示和影响。

接着讨论了现代企业管理艺术的特点以及在实践中面临的挑战。

结论部分探讨了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艺术的融合,以及中庸之道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展望部分指出了中庸之道在企业管理中未来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庸之道对现代企业管理艺术的启示和价值,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中庸之道、现代企业管理艺术、企业文化、领导管理、员工关系、特点、挑战、融合、可持续发展、未来应用。

1. 引言1.1 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艺术的基本概念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艺术都是围绕着管理和组织运作展开的重要概念。

中庸之道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中庸”、“和谐”、“宽容”、“平衡”等理念,提倡在人际关系和管理中取得平衡,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

而现代企业管理艺术则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加剧而不断发展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注重以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来有效组织和运作企业。

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艺术有着一定的关联,都强调平衡、和谐、理性和灵活性。

中庸之道强调平衡统一,注重处理好企业内部各种矛盾和冲突;现代企业管理艺术注重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强调领导者的智慧和能力。

两者可以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艺术的结合将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优势。

通过平衡发展企业内部各种资源和利益关系,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创新力。

中庸之道也能带来更好的员工关系和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展望未来,中庸之道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空间将会更加广阔,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2. 正文2.1 中庸之道对企业文化的启示中庸之道注重“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生。

中庸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借鉴

中庸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借鉴

中庸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借鉴一、中庸思想的概述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思想体系,被视为儒家学派的核心理念之一。

中庸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中”与“正”,即追求平衡、和谐与稳定的状态。

中庸思想强调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人类行为的正确性和道德性。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中庸思想的精神可以为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中庸思想对企业领导者的借鉴1. 以身作则:中庸思想强调领导者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

企业领导者应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树立良好的榜样。

只有领导者自身具备中庸的思想和品质,才能影响和引导员工的行为,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

2. 平衡利益:中庸思想强调平衡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企业领导者应在追求企业利益的同时,关注员工的福祉和发展,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赢。

只有平衡各方利益,才能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三、中庸思想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借鉴1. 和谐协调:中庸思想强调和谐与协调的价值。

企业组织结构应建立在和谐的基础上,避免权力过分集中或分散,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

同时,企业应注重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鼓励团队合作和共享,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效率。

2. 稳定发展:中庸思想强调稳定与持续的发展。

企业组织结构应具备稳定性,避免频繁的变革和调整,以确保员工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同时,企业应注重持续的创新和改进,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中庸思想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借鉴1. 诚信正直:中庸思想强调诚信与正直的重要性。

企业应树立诚信的文化价值观,倡导员工诚实守信,遵守道德规范。

只有建立诚信的企业形象,才能赢得客户和社会的信任,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2. 和谐共享:中庸思想强调和谐共享的理念。

企业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团队文化,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共享。

同时,企业应注重员工的福利和发展,提供公平的机会和激励制度,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五、中庸思想对企业决策的借鉴1. 兼顾全局:中庸思想强调兼顾全局的思维方式。

中庸之道管理学的和谐管理之道

中庸之道管理学的和谐管理之道

中庸之道管理学的和谐管理之道中庸之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强调的是在管理中寻求和谐的方式和方法。

在现代商业社会中,管理学的和谐管理之道继承了中庸之道的核心理念,并将其应用于组织管理过程中。

本文将从企业文化、团队建设、沟通与协调、领导艺术等方面,探讨中庸之道管理学的和谐管理之道。

一、企业文化中的和谐管理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的核心价值观和共同信念的体现。

和谐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提高组织绩效。

中庸之道管理学强调的是避免极端,以平衡为原则。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管理者应注重平衡员工个体的利益和组织整体的目标,倡导平等、公正的待遇和文化塑造,构建一个和谐共赢的工作环境。

二、团队建设中的和谐管理团队建设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中庸之道管理学的和谐管理之道强调平衡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追求个人价值和团队目标的统一。

在团队建设中,管理者应倡导平等、公正的机会分配和激励机制,关注团队成员的个体需求,鼓励团队内部良性竞争与协作,建立相互尊重、信任和友好的合作氛围。

三、沟通与协调中的和谐管理沟通与协调是组织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中庸之道管理学的和谐管理之道强调平衡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倡导开放、透明以及有效的沟通渠道。

在沟通与协调中,管理者应注重言传和身教的平衡,以身作则,以诚相待。

同时,还应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反馈,重视员工的参与与共享,确保沟通的双向流动,促进信息与决策的有效传递。

四、领导艺术中的和谐管理领导是管理中的核心要素之一。

中庸之道管理学的和谐管理之道强调平衡权力与责任,善于化解冲突,注重团队建设。

在领导艺术中,管理者应注重平衡权威与激励,培养身教胜于言传的领导风范,塑造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团队氛围。

同时,管理者还应以身作则,关心员工的成长和发展,鼓励员工的创新与团结,共同实现个体与组织的和谐共赢。

总结起来,中庸之道管理学的和谐管理之道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注重团队建设、有效沟通与协调以及良好的领导艺术,可以使企业达到更高的绩效,并实现组织与员工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中庸之道和企业管理

中庸之道和企业管理

中庸之道和企业管理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一种以和谐、平衡和稳定为基础的管理理念。

它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适用于现代企业管理。

本文将探讨中庸之道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中庸管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中庸之道强调“克己复礼”,即在个人行为中遵循道德原则并与他人保持和谐关系。

在企业管理中,这意味着管理者应在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

他们应该克制自己的私欲,以利益企业为先,同时要遵守规则和道德准则,建立积极的员工关系。

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中庸之道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是基于此。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应以关心员工、尊重员工、激励员工为基本原则。

管理者应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潜力,并为员工提供适当的培训和发展机会,让员工感到自己的价值和被尊重。

三、平衡的分配和激励政策中庸之道的核心理念是平衡和谐,这一思想也可以应用于企业管理中的分配和激励政策。

合理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可以帮助员工保持积极性和工作动力,从而提高生产力和效益。

适当的分配和激励政策可以缓解员工之间的竞争,保持组织内部的稳定和谐。

四、灵活性与稳定性的平衡中庸之道注重平衡稳定,但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在企业管理中,灵活性与稳定性的平衡非常重要。

管理者应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需要,及时做出调整和应对措施,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也要稳定组织结构和内部运营,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

五、倡导诚信与道德行为中庸之道强调诚信和道德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者应本着诚信、正直的原则进行管理,遵守法律和道德准则。

诚信行为有利于建立企业良好的声誉,增强企业的品牌形象,并提升员工和顾客的信任度。

只有在诚信的基础上,企业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

六、中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中庸管理具有长远的眼光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通过平衡各方利益,中庸管理有助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它不仅关注短期利益,还注重企业在经济、环境、社会等领域的长期影响。

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制艺术.doc

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制艺术.doc

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艺术-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艺术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儒家十分崇尚和重视中庸之道,认为中庸是道德的最高层次,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什么是中庸?朱熹在解释《中庸》的篇名时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名;庸者,平常也。

[1]他还引用程颐的话说: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

[2]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原则应该是在平常生活中处处遵循的道理,也是不可改变的真理。

总之,中庸的实质就是讲求事情的合理与适度,要求人们用理智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使之既无过度,又无不及,始终保持适中的状态。

由此可见,中庸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在哲理,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为不讲原则、不分是非的折中主义。

将中庸之道应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孔子说:过犹不及。

[3]过和不及都会破坏管理效果,因为管理的目的就是力求使人与物等管理对象处于合理与适度的运作状态,发挥出最佳效益。

《中庸》中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庸之道就是让管理者排除个人情感、好恶偏向,秉持理性的、现实主义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观念,客观地分析和把握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和变化,在事物的两个极端之间择其中者而行之,做到既无过分,又无不足,既不冒进,又不保守,而是恰如其分。

掌握这样的理念和方法,对于企业营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中庸之道并不是与儒家其他思想内容相隔离的独立观念,而是渗透在其他思想中,与它们结合,在儒家人生修养论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发挥方法论的作用。

中庸之道的方法论,孔子称之为中行,《中庸》解释为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即所谓执两用中之道。

应用在企业经营中,中行或执两用中并不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方法,而是渗透到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在管理过程的每个环节中都发挥指导作用的一种理念。

例如,在一个公司中,如果纪律严苛,制定规章制度不考虑员工的实际困难而使他们难以执行,只是以冷冰冰的缺乏人情味的条条框框约束他们,就必然导致员工产生逆反心理,与管理者感情冷淡疏远,不会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中国古代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古代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古代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无论何种层次、何种规模的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民族文化背景,管理思想也无不深深地镌刻着民族文化的印迹。

中国古代有许多成功的管理经验和丰富的、独具特色的管理思想,传统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的管理实践仍具有指导意义。

管理的根本任务是管理者为组织制订目标和利用组织的资源去实现这一目标。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处于中心和主流地位,因而这一思想也有可能为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理念和动力。

关键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现代企业管理中国传统文化远源流长,博大精深。

它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所创造出来的属于全人类的共同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中国文化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给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至今,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精华之儒家管理思想仍在中国乃至世界继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儒家管理思想—“和为贵”中国人处世性格的显著特征是“和”,它的立足点在于社会的稳定与协调。

“和”的基本涵义是和谐、调和、相谐与协调,古人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儒家管理思想很早就认识到了“协调”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早在2300多年前,孔子就强调“礼之用,和为贵”,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通过协调管理中的各种矛盾因素,以达到最佳的和谐管理状态。

儒家思想把“和为贵”作为待人处世、管家治国的基本原则,“和”既是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又是人际交往的目标所在。

以诚信宽厚仁爱待人是为了“和”;各守本分互不干涉、“井水不犯河水”是为了“和”;“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谋求对立面的和睦共处也是一种“和”。

从管理的角度讲,“和”就是协调。

因为管理就是处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矛盾,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就企业来说,企业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因素、多序列、多职能的有机结构。

只有把企业内外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使管理处于有序状态,才能保证企业的成功。

中庸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中庸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中庸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追求平衡和中道的思想理念。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中庸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索了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研究心得。

一、中庸的基本概念中庸,即“中正之道”,是孔子思想中的重要理念。

它强调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寻求平衡和和谐。

中庸追求的是道德的中正,即不偏不倚,不偏袒一方,而是兼顾各方利益,达到全面平衡。

二、中庸的核心思想中庸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中和”,即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寻求平衡和和谐。

这种平衡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理性与感性、个人与集体、短期与长期等。

中庸追求的是一个既能顾及个体需求又能维护整体利益的平衡状态。

三、中庸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1. 平衡利益关系中庸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平衡利益关系。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组织体系,涉及到各种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等。

中庸思想提醒我们,要在各方利益之间寻求平衡,不偏袒一方,以达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2. 管理风格的平衡中庸思想还可以指导企业管理者在管理风格上寻求平衡。

管理者既要有决断力和果断性,又要有耐心和谦逊。

过于强调决断和果断可能导致忽视员工的意见和需求,而过于谦逊和迟疑则可能导致决策的拖延和不果断。

中庸思想提醒管理者要在这些对立面之间找到平衡,以实现有效的管理。

3. 经营策略的平衡中庸思想还可以指导企业制定经营策略时寻求平衡。

企业需要在短期和长期之间寻求平衡,既要追求眼前的利益,又要注重长远的发展。

中庸思想提醒企业要在利润和社会责任、市场份额和产品质量等对立面之间找到平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员工关系的平衡中庸思想还可以指导企业管理者在处理员工关系时寻求平衡。

企业需要关注员工的个人需求和集体利益,既要激励员工的个人发展,又要维护团队的凝聚力。

中庸思想提醒管理者要在个人与集体之间寻求平衡,以实现员工关系的和谐。

四、中庸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中庸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庸之道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中庸之道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中庸之道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摘要】: “中庸”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是一种有关现实生活的处世之道。

“中庸”是一种哲学的思维方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价值,其核心内涵是“过犹不及”,寻求适度与合理。

笔者相信给予其现代意义的阐析,将中庸之道与现代组织管理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古为今用”必将取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佳果。

“中庸”是一种最高的“德”(《论语·雍也》);按照中庸之道,事情如果超过旧质的一定的限度(“过”),或者达不到其一定的限度(“不及”),都应该无条件地加以反对,只有“中”是最好的,因为把握住这个“中”,就不会走向极端,旧质的稳定性就不会受到破坏了。

谈古引今,古意今用,笔者相信,孔孟的中庸之道,在当代最求双赢的企业管理中亦将有新的篇章。

1.中庸思想的内涵精髓1.1中庸思想的逻辑起点是尚中,具体做法是中正不偏中正不偏主要在处理问题时,我们要把握事物度量的正确性不走极端。

孔子主张:“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论语·子路》)意识是说思想激进的人是不顾一切地坚持向前,气度狭窄的人考虑问题主观而不体恤人意。

所以,孔子主张“过犹不及”,“狂”即“过”,“狷”即“不及”,两种状态在相反的方向上脱离标准的“两极”,因而成了名副其实的两端。

按照中庸的思想,只有把握住这两端,才能更好地坚持“中”,并且,运用好“中”。

1.2 中庸思想的内在核心在于时中,具体做法是把握中度孔子非常重视“时”,“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同时孔子主张把“中”与“时”结合起来。

《礼记·中庸》中提到了“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意思是说君子之所以能够坚持中庸,关键在于君子能够“时中”。

时中是孔子中庸思想的主要之点。

中庸并不是一物均分为二的这种观点,不是两端的中间,而是要达到适合于事物实际情况的中正,把握事物的中度。

1.3 中庸思想的理想目标是中和状态,具体作到权宜应变从“中”的层面可以理解“礼”,而“礼”的实质可以称之为“和”。

“中庸之道”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中庸之道”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中庸之道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中庸》开宗明义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性者理也,理来自于天命,任天理而行就是道,这正是道法自然的思想。

接着又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人的七情六欲未发之时就无所偏倚,谓之中,是道之本,人情发出去时又不离天理,谓之和,是道之用,能把中和推于极致,则天地万物各安其份,生生不息。

这样一套思维形成了治理上的“无为主义”,也就是小政府或不干涉人民生活的一套思想,诚如《中庸》的结尾语:“<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

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所以中庸之道主张,上善的领导是“不显”、“不大声以色”的,甚至是“无声无臭”的。

这样的思想主张限制着权力由上而下的扩张,让人民自我组织,自我成长,自我协调,各安其位,生生不息,并相信这些自我组织会协调出社会秩序。

换成今天的管理来说,中庸之道在权力来源上主张不是由上而下的,而是权力由下而上;所以自然而然形成的结构就是网络式组织,由基层的人自组织成各个团体,再让团体相互连结成为网络;这种自组织为主的组织中最强大的激励措施不再是加薪、福利及分红,而是自组织的机会,给人一片空间,完全授权,任其发挥,自我组织。

中国人是最会自组织的民族,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总是“跑马圈地、诸侯经济”特别发达的原因;中国民营经济中也总是充满了创业、中小企业、外包网络以及商帮、地区产业集聚,组织之内则总是有承包、挂靠、子公司、子集团等现象。

而中国人的管理智慧以为上善的领导是懂得“放”的领导,给人空间,才能激发出中国人无穷的生命力与创意。

一流的领导要懂得用人物,能用经营一方的大将,放之千里之外,也能打下一片天下。

二流的领导善于用人才,组成坚实的团队,攻城略地,无往不利。

中庸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中庸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中庸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作者:王瑜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25期摘要:现代管理中,企业的管理工作既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行政管理的核心职能。

中庸思想已经在我国传承了几千年,其宣传的中庸之态,君子之仪可以帮助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企业管理者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保持一种较好的状态。

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践就中庸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行分析,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中庸;企业管理;应用研究前言:“中庸”是儒家文化的一个核心思想,影响了中国近两千多年。

儒家思想讲究“中庸”和谐原则。

通过中庸思想可以表达对社会中美好东西的无限向往,同时通过中庸思想来有利于起到建设和谐社会环境的作用。

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也是如此,通过中庸思想的表达帮助企业注入新鲜血液,让企业永葆青春活力。

中庸思想,是通过“中”、“和”显示事物对立面的同一性、质量互变关节点的辩证思维方法,利用中庸思想来进行管理可以防止在管理工作中落入到片面管理的窠臼,用“毋过毋不及”亦即最适当的行为法则得到最大最好的效果。

1 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中庸”思想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无形资产,是整个企业的形象品牌。

随着当前经济的发展,企业进行企业文化的宣传已经成为一种必要,同时企业文化也成为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这也为当前的企业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好的要求。

“中庸”这一概念是孔子在《论语》中第一次提出来的,他指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我们都知道“中庸”就是指做事不偏不倚,君子之态。

以“中庸”之态待人就是以坦诚之心待人,在与人交往中崇尚合理合情的精神。

在企业建设过程中,利用中庸之态来进行宣传可以减少企业中的不必要的各种纷争,使企业发展朝着更光明的方向发展。

因此可以看出来,在企业的管理中进行“中庸”思想的教育非常有必要。

2 现代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2.1 企业内部考核制度不完善在当今这个被利益和名誉充斥着的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不免就十分紧张,在企业中不避免会出现一些人为了争夺蝇营狗苟之利,滥用职权,徇私舞弊。

中庸之道是企业管理的法则

中庸之道是企业管理的法则

中庸之道是企业管理的法则孔子的中庸之道的思想涵义很简单:人要在宇宙中遵守作为人的天性,不走极端,要尊重自然的客观属性,不要违背宇宙间万物的规律,要以人的本性出发,深刻体现仁义的道德伦理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

鉴于此,在企业管理中,企业管理者必须从以下几点对中庸思想的应用多加注意:第一,中庸之道要求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有敬畏之心,敬畏的主体应该是我们古人的天地观。

企业家一定要从客观规律出发,不要违背自然和社会法则,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注意社会、自然和人的和谐发展,一定要摒弃人定胜天的理念,如今的环境污染和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过度发展其实就是违背规律的表现。

有一些企业为了建厂不惜铲平一座青山,有些企业为了谋利把有毒液体流向母亲河,有些企业为了一己私利把有毒废料倒在田地里,所有这些都是有违中庸之道的哲学理念。

真正的中庸之道,是以人性为主体,以尊重企业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大发展和谐与统一为目标,同时追求整个人类的发展和自然的发展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也就是所谓的构建和谐社会。

企业家如果违背了这一原则,最终必定会受到惩罚。

第二,中庸之道管理思想要求企业管理者管理一定要“因时、因事、因人、因地而制宜”,也就是企业家在考虑问题时要考虑大局,综合考虑各方面的问题,不可使用自以为是的理性分析,不要总是用自己的惯性思维来解决问题。

这样会导致管理上的偏差,管理还要从人性的特点出发,企业家要懂得与员工相处之道,最重要的,就是对待员工要有法度还要有厚道,要多了解员工不被人知的故事。

而且对员工要多教育少用制度惩罚,因为孔子说:“不教而杀谓之虐”,企业家在处理企业事务及员工问题时一定要真正理解中庸之道的管理含义。

第三,企业管理者要遵循中庸之道还要讲原则,要坚守企业诚信、责任和仁义的价值观,企业家要有天地的精神法则是企业家必备的修身涵养。

中庸之道不是不讲原则的折中主义。

孔子曾说:“乡原,德之贼也”。

这里的乡原是不讲原则,八面玲珑,自私伪善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庸之道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中庸之道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摘要】: “中庸”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是一种有关现实生活的处世之道。

“中庸”是一种哲学的思维方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价值,其核心内涵是“过犹不及”,寻求适度与合理。

笔者相信给予其现代意义的阐析,将中庸之道与现代组织管理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古为今用”必将取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佳果。

“中庸”是一种最高的“德”(《论语·雍也》);按照中庸之道,事情如果超过旧质的一定的限度(“过”),或者达不到其一定的限度(“不及”),都应该无条件地加以反对,只有“中”是最好的,因为把握住这个“中”,就不会走向极端,旧质的稳定性就不会受到破坏了。

谈古引今,古意今用,笔者相信,孔孟的中庸之道,在当代最求双赢的企业管理中亦将有新的篇章。

1.中庸思想的内涵精髓中庸思想的逻辑起点是尚中,具体做法是中正不偏中正不偏主要在处理问题时,我们要把握事物度量的正确性不走极端。

孔子主张:“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论语·子路》)意识是说思想激进的人是不顾一切地坚持向前,气度狭窄的人考虑问题主观而不体恤人意。

所以,孔子主张“过犹不及”,“狂”即“过”,“狷”即“不及”,两种状态在相反的方向上脱离标准的“两极”,因而成了名副其实的两端。

按照中庸的思想,只有把握住这两端,才能更好地坚持“中”,并且,运用好“中”。

中庸思想的内在核心在于时中,具体做法是把握中度孔子非常重视“时”,“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同时孔子主张把“中”与“时”结合起来。

《礼记·中庸》中提到了“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意思是说君子之所以能够坚持中庸,关键在于君子能够“时中”。

时中是孔子中庸思想的主要之点。

中庸并不是一物均分为二的这种观点,不是两端的中间,而是要达到适合于事物实际情况的中正,把握事物的中度。

中庸思想的理想目标是中和状态,具体作到权宜应变从“中”的层面可以理解“礼”,而“礼”的实质可以称之为“和”。

孔子认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

”孔子强调的中庸的状态就是“致中和”,所以他特别关注“和”的价值与意义,《论语·子路》篇章中指出“天下有道则见,天下无道则隐”主张根据变化的政治气候来决定自己的“入世”与“出世”。

孔子中庸思想的权变思想在《论语·里仁》中可以得到再次验证,即“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孔子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情,没有规定要怎么做与不怎么做,怎样合理,就怎样做。

中庸思想的规范原则为中正,具体要做到中礼、中道孔子中庸思想强调“时变”,权变,但是这种变,并不是没有标准和依据的,其规范原则就是中正,具体需要做到中礼、中道。

《论语·泰伯》中孔子谈到了“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意思是说过分恭敬,如果不约之以礼,就难免劳倦;过分谨慎,如果不约之以礼,就会流于胆怯懦弱;过分勇敢,如果不约之以礼,就不免尖酸刻薄。

孔子认为,谦恭、直率、勇敢、谨慎,本来是一个人的美好品质,但是如果发挥不恰当,或者不约之以礼,就会走向反面。

2. “中庸之道”新解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度”,做事达不到这个度或者超过这个度都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已经揭示了这个道理,即我们所周知的“中庸”思想: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从这以后,人们对中庸的解释可谓众说纷纭。

有的人认为是折中调和,有的人认为是适可而止,有的人认为不偏不倚,处处得体等。

那么如何把握“中庸之道”的现今时代意义呢笔者认为,孔子所说的中,便是“适中”即非不够,亦非过分。

庸,是运用之意。

所谓“中庸”即是运用“中”的思想。

即善于运用中的标准,随时做到适中。

对待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适当的标准,这便是“中”。

超过这个标准就是“过”,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就是“不及”。

在大多数情况下,处理事情都要合乎这个标准,这便是“允执其中”。

孔子实际上告诉我们,我们面对的一切都有过度,适中,不及这三种境界状态,过度和不及都是不好的结果,中庸才应是我们所追求的。

概括说,孔子的“中庸”思想和理论不仅肯定了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有其数量的界限,这便是“度”的客观存在,而且提出了“适度”的原则和方法,这种方法和原则要求人们在复杂的序列中,在两极之间的过渡带寻求一个适当的标准。

由此可见,孔子的“中庸“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哲学的思维方式。

真正把握“中庸”思想的人,对问题的处理和理解从不只拘一格,无固定的方法,顺其自然,力求达到:“恰如其分”的境界.中庸的真正体现的是一种辩证的处世方法,更是一种注重自然规律,追求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笔者认为,其对当今时代背景下的管理阶层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3.“中庸之道”在当代管理中应用的价值有助于纠正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偏颇问题组织管理中常出现一些偏颇问题,如:折中主义、平庸苟且、内外失衡、刚柔不济、和争无度等。

诸如此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便是对中庸思想偏解,管理者不仅要知道中庸是何,更要清楚中庸不是何。

首先,中庸是中国传统哲学概念体系真正意义上的"真"、"善"、"美"的统一;是宏观和微观的统一;是道德与知识的统一;是高明与平凡的统一。

其次,中庸不是折中主义。

仔细分析便可明白折中主义和中庸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折中主义是从形式上把相反的两种思想捏到一起,是放弃原则而调和矛盾的思维方式。

这与执中达权、谋求中正、中和、中行的中庸有本质的区别。

最后,中庸不是圆滑世故。

中庸不是八面玲珑、讨好于人的人;不是好好先生,善于隐藏其的弊病,人们想反对他又无可举发,想责骂他又无可责骂。

[有利于提高管理者的自身修养和素质根据管理万能论,一个组织的管理者的素质决定了这一组织本身的素质,也就是说,组织的效果和效率的差别,在于组织中管理者的决策和行动能力。

《中庸》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努力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圣的理想人物。

《中庸》第一章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就明确体现了中庸之道的这一主题思想。

有益于建立组织中和谐的人际关系着名的霍桑实验成果是发现工人除了要满足经济需要外,还要满足社会和心理需要,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管理的行为科学理论。

利皮特认为“非经济因素、激励、领导能力、沟通、变革过程、团体动力、个人特征研究、个人行为、群体内部关系、组织的社会系统方法、决策过程、自我发展过程的影响是人际的关系主要内容。

中庸是一种人生哲学、人生智慧。

它告诉人们应该如何修养自身,保持平和的心态;用真情去打动别人,用适中的仁爱之心去体谅、理解别人;着眼自身,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说自己应该说的话,同时又能恭敬合乎礼节。

管理者需要时时检查、审视自我、态度庄重而不过于呆板;与人为善而又不失于放肆。

适可而止、言行举止符合"中道"。

遇到难以抉择的情况,不能过于偏激,不能死钻牛角尖,更不能片面地处理,要学会运用中庸的基本法则,权衡两端,透析明辨,把握其中症结,找到正确的方向,用变通的技巧去区别对待。

达到在组织建设中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最终目的。

有助于管理者走出一条管理创新之路管理大师加里·哈梅尔说:"回顾近百年来的企业发展史可以发现,相对于其他任何创新而言,管理创新才是帮助组织寻求突破,获得最优绩效,并将企业发展提升至新阶段的真正动力。

"管理创新常常是颠覆行业格局的决定性力量,它是企业后发先至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

"管理创新是指创造出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格式,它包括提出新发展思路、创设新组织机构、提出新的管理方式方法、设计新的管理模式、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

世界上没有什么最好的管理,只有最合适的管理。

笔者认为最合适的管理就是本土化的管理。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化积累和沉淀,蕴含着优秀的传统管理理论的丰富内容,在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下,管理创新是企业走出危机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管理创新过程中,应该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积极方针,充分挖掘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之精髓,努力吸收西方管理学中对我有用的内容,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

笔者相信“中庸思想”在管理中的应用就是管理创新的一种方法。

有助于企业在商场上避免极端,实现双赢商场如战场,打败竞争对手,掠夺市场份额,是企业界近乎所有人士长期的竞争思维定势。

事实证明,只片面强调竞争,尤其是过度竞争,终会导致两败俱伤,以至同归于尽。

面对复杂多变的生态环境,富有远见的企业需要转变传统观念,摒弃原先非此即彼的线型思维模式,把握好竞争中的尺度,在竞争中寻求合作,找到合作中的“适度”的平衡点,以实现“双赢”,这便是中庸之道在商场竞争上的完美体现。

全球着名的麦肯锡咨询公司提出的“协作竞争、结盟取胜、双赢模式”已成为21世纪企业发展的新战略。

在现代管理理念中,无论是CRM (客户关系管理)还是SCM (供应链管理) ,无论是OUTSOURCING(外包)还是ERP (企业资源规划)等等,都是基于此种双赢模式。

有助于达到企业的多方面宏观平衡3.6.1 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的平衡。

组织的行为并不是单纯的经济行为,而是一种可能产生不同影响的社会行为,是会对所有利益相关者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利益相关者要依赖组织来实现他们的计划,同样地,组织也有赖于利益相关者的支持才能获得成功。

但是,作为有机系统,组织又是一个主动的存在。

组织的发展不是对外部环境被动的追随过程,而是一种能够充分发挥能动性、进行不断创新并与周围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因而,管理者不仅要关注组织内部各子系统及其相互关系,而且要正确判断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找到平衡之“度”,才能更好的生存发展。

3.6.2企业的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平衡。

短期目标的一个突出优势是能够考量短期工作进展情况。

从激励方面看,当个人看到工作有进展时,即使工作尚未完成,也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而且也能促使个人树立信心以至把工作继续下去。

从控制方面看,由于有了明确的控制标准,也便于客观、公正地进行绩效评价。

但是,会因为微小成功而陷入自我陶醉,阻碍更大发展。

长远目标具有导向、激励、培育作用。

因此,恰当的做法是:从大处着眼,尽可能地确立宏伟远大目标,从小处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短期目标,脚踏实地地向前发展,寻求短期与长远的平衡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