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格登:全班倒数第一得了诺贝尔奖
近几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及其获奖理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07
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奇和 奥利弗·史密西斯、英国科学 家马丁·埃文斯。这三位科学 家是因为“在涉及胚胎干细胞 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的一系 列突破性发现”而获得这一殊 荣的。这些发现导致了一种通 常被人们称为“基因打靶”的 强大技术。这一国际小组通过 使用胚胎干细胞在老鼠身上实 现了基因变化。
2011 三位科学家分别是美国人布鲁斯·巴特 勒,卢森堡人朱尔斯·霍夫曼,以及加 拿大人拉尔夫·斯坦曼。获奖者发现了 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这使人们 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 改变。据介绍,无论是研发针对传染 病的“治疗性疫苗”,还是开发对抗癌 症的新方法,这三位科学家的研究成 果 有重要的意义。
们发现在细胞裂变中的重要控制物质,这可以使人们找到癌症治疗的 新方法。
2002 英国的约翰·劳尔斯顿和悉尼·布雷内、美国的罗伯特·霍维茨表
彰他们在研究基因如何控制器官发育和细胞死亡过程方面所作出的贡 献。
2003
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 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 得·曼斯菲尔德表彰他们 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 的突破性成就。这项技术 使人们可以详细了解大脑 和人体内部器官的状态。
2004
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 克塞尔和琳达·巴克表彰 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 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 贡献。
2005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 予澳大利亚科学家巴 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 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导致胃 炎和胃溃疡的细菌——幽 门螺杆菌。
2006 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 和克雷格·梅洛。他们发 现了核糖核酸(RNA)干扰 机制,这一机制已被广泛 用作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 手段并有望在未来帮助科 学家开发出治疗疾病的新 疗法。
2003-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2003-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03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Paul uterbur)、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Sir Peter Mansfield)因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2004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Richard Axel)和琳达·巴克(Linda B.Buck)因在人类嗅觉方面的卓越成就而共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5年,澳大利亚巴里-马歇尔(Barry Marshall)和罗宾-沃伦(J. Robin Warren)因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该细菌对消化溃疡病的致病机理而共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6年,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因为他们发现了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07年,马里奥·卡佩奇(Mario R. Capecchi) 和奥利弗·史密西斯(Oliver Smithies)(美国)、马丁·埃文斯(Sir Martin J. Evans)(英国)。
通过使用胚胎干细胞改造老鼠体内的特定基因,为“基因靶向”技术奠定了基础,从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8年,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德国),发现人乳突淋瘤病毒引发子宫颈癌;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Françoise Barré-Sinoussi)和吕克·蒙塔尼(Luc Montagnier)(法国),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2009年,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H.Blackburn)、卡罗尔·格雷德(Carol W.Greider)、杰克·绍斯塔克(Jack W.Szostak) (美国),发现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
两个诺贝尔奖案例
医学诺奖英籍得主曾被中学老师骂“蠢到不该学科学”医学诺奖英籍得主曾被中学老师骂“蠢到不该学科学”山中伸弥与约翰·格登格登细胞核转移研究图解:除去青蛙卵细胞核(1),再以抽取自蝌蚪的细胞核取代(2),经改造的卵子成长成正常的蝌蚪(3)。
科学界之后利用这技术进行更多细胞核转移实验,复制出多种哺乳类动物。
山中伸弥诱发性多功能干细胞研究图解:山中伸弥致力研究干细胞功能,将四个特定基因(1),放进抽取自老鼠皮肤的细胞中(2),这些细胞再被重组成多功能干细胞(3),可再转化成老鼠体内任何种类的细胞。
山中将这些细胞命名为诱发性多功能干细胞(iPS cells)。
现时诱发性多功能干细胞,已可应用到人类身上,可培育出神经、心脏和肝脏细胞等,有助科学家寻找新方法研究疾病机制。
原标题:诺奖得主曾被骂蠢到不该学科学□晚报记者章磊综合报道英国人约翰·格登刚刚因细胞研究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医学奖。
不过,英国《每日电讯报》8日爆料称,格登在求学期间,曾被老师称为“笨得完全不应该学习自然科学”。
中学老师嘲讽《每日电讯报》报道称,15岁时,在英国著名的贵族中学伊顿公学上学的格登学习成绩很不理想,生物学的成绩在同年级的250名学生中排名垫底,其他自然科学类学科的成绩也都处于下游。
然而,64年以后,格登却凭借在细胞研究方面的突出成就赢得了诺贝尔奖。
获悉自己得奖的消息后,格登透露说,当年伊顿公学的成绩单如今还放在他任职的剑桥大学下属格登研究所办公桌上。
格登说,这张成绩单是他唯一装在框内摆放起来的东西,因为这让他想起一名中学老师对他的嘲讽,宣称他如果在大学选择自然科学专业,将“完全是一种浪费时间的做法”。
据格登介绍,这名老师名叫加德姆,其实并不是一名真正的老师,而是一个博物馆馆长,被校方雇用用来教那些成绩最差的学生。
“他当时知道我对自然科学感兴趣的时候,嘲笑我说…这是个非常荒唐的想法,因为你不可能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任何成绩。
诺贝尔的名人故事
诺贝尔的名人故事诺贝尔的名人故事诺贝尔的名人故事1诺贝尔财产万贯,名扬四海,却一生没有结婚。
诺贝尔并不是一个禁欲主义者,在他年轻之时,曾经有过珍珠般的爱情。
他与一位美丽的姑娘相亲相爱,山盟海誓,情谊深长。
他那动人的爱情诗句,真实地记录了这对鸳鸯的眷恋之情:她举起深情的目光向我凝望,--倾诉纯洁无私的钟情汪汪,我们并不是由自私的动机而结合,父母不曾给我们提过户对门当。
她为什么要爱?爱是她的天性,犹如芬芳是玫瑰的馥香。
我沉沦在干旱沙漠中的生命,从此获得了幸福和期望。
怀着圣洁的祝愿,得到那可爱的姑娘。
结为倾心相印的情侣,永不辜负她热爱美好生活的理想。
但是,正当他们处在缠绵情海中的时候,死神夺走了女郎的生命。
诺贝尔挥泪写诗,痛悼情人:这样本可以相安无事,只准备共尝婚后的甘苦,然而命里不曾这样注定,她终于嫁给了坟墓……失去恋人的痛苦是难以形容的,在无限的悲痛中,诺贝尔在寻求正确的路灯:我不再和众人分享欢乐,也不再有女郎牵动心肠;专心攻读"自然"这本书,一页一页从中采掘宝藏。
诺贝尔实践了自己的誓言,他一直怀着对已故恋人纯真的爱情,没有被任何女郎"牵动心肠",终身没有结婚。
诺贝尔的名人故事2放假后,我利用了两周的时间读了一本书。
书的名字叫做《荣膺诺贝尔奖的名人故事》。
诺贝尔奖许多人都听说过,诺贝尔奖是由瑞典化学家、工程师诺贝尔创立的。
诺贝尔毕生致力于炸药研究,取得了成千上万的科学成果,诺贝尔一生获得了129项专利,积聚了巨大的财富。
1895年11月27日,诺贝尔签署了他死后遗留下来所有遗产的遗嘱:将全部财产作为诺贝尔奖金的基金,每年取出基金利息,奖给物理、化学、经济、文学、和平、生理(医)学六方面对人类文化科学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诺贝尔奖激励着许多人,许多人把它定为自己的终身目标。
在这本书中,记录着许多荣膺诺贝尔奖的名人。
尽管他们中有些人有着超出常人的天赋,但是他们当中一些人也资质平平,有些还被老师认为天生愚钝,成不了才。
约翰·格登:从差等生到诺贝尔奖
约翰·格登:从差等生到诺贝尔奖每一个诺贝尔得主背后都有一段属于他们的故事,或许不堪或许快乐,但最终这些经历伴着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执着帮助他们登上了世界科学的最高奖项。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约翰·格登(山中伸弥)——从差等生到诺贝尔奖的故事,欢迎阅读1999年我进入奈良科学与技术学院做助教授,我的研究课题是IPS细胞。
如果没有学生加入课题的话就麻烦了,所以我不得不哄骗大家:如果你有梦想就来参与这个课题。
——山中伸弥当遇到麻烦,比如实验不成功,我就看看这个报告,提醒自己也许不擅长这个工作。
但我要努力,否则真的被老师说中了。
——约翰·格登格登在他的办公室。
他身旁是六十多年前,他的老师给他的“最差学生”评语。
山中在他的研究室,曾被同事耻笑的他在坚持多年后,终于达到事业顶峰。
一个是最差学生,一个被同事称为“绊脚石”,似乎都没什么前途。
但是,经过多年坚持和努力,他们却都获得了诺贝尔奖。
他们是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与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二人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约翰·格登(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老师曾失望:教他浪费时间60年来,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曾获得了两份最重要的个人评价报告,但内容截然不同。
最近的一份报告是在几天前,它闪着“金光”,上面印有“诺贝尔”几个大字,人们尊称格登为“克隆和干细胞疗法的教父”。
但是,在许多年前,格登得到的另一份报告却黯然无光——这是一份差生报告。
理科成绩曾垫底格登生于1933年,15岁时就读于英国贵族学校伊顿公学。
格登从小就对生物学情有独钟。
但是,他的生物课成绩在250个男学生里面排名倒数第一,其他理科成绩也垫底。
对格登,男教师加德姆写了一份报告称,“我相信他(格登)有成为科学家的志向,但以他现在的表现来看,这真是万分的荒谬可笑”。
这位男教师还称,格登“无法明白最简单的生物学事实”,继续教他“简直是浪费彼此的时间”。
2012年诺贝尔奖得主
2012年诺贝尔奖得主2012年10月19日 10:04来源:内蒙古日报0人参与0条评论 原标题:2012年诺贝尔奖得主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分别是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右)和日本京都大学细胞研究中心主任长山中伸弥(左)。
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分别是法国科学家塞尔日·阿罗什(左)和美国科学家大卫·维因兰德(右)。
分享到:更多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分别是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右)和布莱恩·科比尔卡(左)。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中国作家莫言。
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分别是美国经济学家埃尔文·E·罗斯(右)和劳埃德·S·夏普利(左)。
杨振宁1957年获物理学奖获奖理由:李政道和杨振宁在1956年提出“李-杨假说”,简称“宇称不守恒定律”,推翻了守恒定律,成功挑战爱因斯坦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重大突破。
李政道1957年获物理学奖获奖理由:1957年,他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
丁肇中1976年获物理学奖获奖理由:1974年,丁肇中实验组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3倍的长寿命中性粒子。
J/ψ粒子具有奇特的性质,它的发现推动粒子物理学的发展。
李远哲1986年获化学奖获奖理由:以分子水平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与赫施巴赫及约翰·波兰伊共获诺贝尔化学奖,是第一位获诺贝尔化学奖的台湾人。
朱棣文1997年获物理学奖获奖理由:因“发展了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而获得该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崔琦1998年获物理学奖获奖理由:因发现逊电子在强磁场、超低温条件下互相作用,能形成某种特异性质的量子流体,诺奖表彰他发现并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
钱永健2008年获化学奖获奖理由:包括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在内的3名科学家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材料作文审题和立意(2018.10.)
例3:看下面两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审题分析:这两则材料的观点是对立的。材料A 说明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品质,强调客观环境对人 的巨大影响,材料B说明人即使处在污浊的环境中, 也能不受污染,形成并保持高尚的思想品德,强调的 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找它们的关联时两方面都要注 意到。如果仔细分析,就会看出,这两则材料虽然是 对立的,但又是统一的。即都是说人或事物与环境的 关系。据此可拟题为:出身并不决定人生;命运之舵 自己掌控。
2、父亲和儿子走在雪地里,看到远处有一棵大树,就对儿子说:“我们来 比赛,看谁在雪地上跑出的线最直。”儿子听了就很小心地走,不断注意自己的 双脚,把一只脚慢慢放到另一只脚前面。好不容易走到大树旁,看见父亲已经先 到,他并不觉得意外,但父亲走的路比较直,却令他吃惊。原来父亲明白要走成 一条直线,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光看着脚,而是注视着前方的目标。只要眼睛始终 不离开大树,就能走成一条直线。
审题 立意 拟题
阅读分析材料: 先圈定话题(写作范围), 再审定立意(观点主张), 然后根据立意拟两个标题(简练醒目), 最后根据某一个标题,找一个论据,写成 一段不少于100字的文字。 每题共20分, 话题2分,立意2分,两个标 题各3分,论据语段10分。
1、茉莉、白兰、米兰等花香气袭人,但不艳丽;牡丹、君子兰、 郁金香等花虽不很香,但显得华贵奇异;玫瑰花色彩缤纷,美艳动 人,而且不失清香,但它浑身是刺。有人说,香花不美,美花不香, 色香兼有则带刺。
比如“百折不挠方为英雄本色”、
“坚忍不拔才能走向成功”、
“人生就是要向自我挑战”、 “ 挑战人生的极限”、
“人生的目标永远在巅峰”等
2012年诺贝尔医学奖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图)上图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下图日本京都大学物质—细胞统合系统据点iPS细胞研究中心主任长山中伸弥中国科技网10月8日电据诺贝尔奖委员会官方网站报道,北京时间8日17时30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日本京都大学物质—细胞统合系统据点iPS(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细胞研究中心主任长山中伸弥因在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奖。
所谓细胞核重编程是将成年体细胞重新诱导回早期干细胞状态,以用于形成各种类型的细胞,应用于临床医学,是细胞内的基因表达由一种类型变成另一种类型。
通过这一技术,可在同一个体上将较容易获得的细胞(如皮肤细胞)类型转变成另一种较难获得的细胞类型(如脑细胞)。
这一技术的实现将能避免异体移植产生的排异反应。
约翰·格登1933年10月2日出生于英国,现任职于英国剑桥大学格登研究院。
他以在细胞核移植和克隆方面进行的开创性研究著称,并因此获得了1989年的沃尔夫医学奖和2009年的拉斯克基础医学奖等奖项。
他于1971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并在1995年被授予爵士头衔。
1958年,约翰·格登在牛津大学成功做出了体细胞克隆蛙。
1962年,他发现细胞的特化是可逆转的。
在一项经典的实验中,他将一个青蛙卵细胞内未成熟的细胞核替换为成熟肠细胞的细胞核。
这个改变了的卵细胞发育成为一只正常的蝌蚪。
该成熟细胞的DNA仍含有发育成青蛙所需的全部信息。
早年,约翰·格登专注于核移植以及克隆的研究,近年来他已经将科研重心转向了细胞生物学,着力于分析细胞分化中细胞间的信号传输和细胞核重编程机制。
山中伸弥1962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府,是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创始人之一。
2007年,他所在的研究团队通过对小鼠的实验,发现诱导人体表皮细胞使之具有胚胎干细胞活动特征的方法。
此方法诱导出的干细胞可转变为心脏和神经细胞,为研究治疗目前多种心血管绝症提供了巨大助力。
在逆境中成长的事例
在逆境中成长的事例在逆境中成长的事例一:弯腰拾起的尊严很久以前,一位挪威青年男子漂流到法国,他要报考巴黎音乐学院。
考试的时候,尽管他竭力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到最佳状态,但还是未被录龋身无分文的青年男子来到学院外不远处一条繁华的街上,勒紧裤腰带在一棵榕树下拉起了手中的琴。
他拉了一曲又一曲,吸引了无数人驻足聆听。
饥饿的青年男子最终捧起自己的琴盒,围观的人们,纷纷掏出钱来,放在了琴盒里。
一个无赖鄙夷地将钱扔在青年男子的脚下,青年男子看了看无赖,最终弯腰拾起地上的钱递给无赖说:“先生,您的钱丢在了地上。
”无赖接过钱,重新扔在青年男子的脚下,傲慢地说:“这钱已经是你的了,你必须收下!”青年男子再次看了看无赖,深深地对他鞠了个躬说:“先生,谢谢您的资助!刚才您掉了钱,我弯腰为您捡起。
现在我的钱掉在了地上,麻烦您也为我捡起!”无赖被青年男子出乎意料的举动震撼了,最终捡起地上的钱放入青年男子的琴盒。
围观的人群中有双眼睛一直默默关注着青年男子,就是刚才的那位主考官。
他将青年男子带回学院,最终录取了他。
这位青年男子叫比尔·撒丁,后来成为挪威小有名气的音乐家,他的代表作是《挺起你的胸膛》。
当我们陷入生活最低谷的时候,往往会招致许多无端的蔑视;当我们处在为生存苦苦挣扎的关头,往往又会遭遇肆意践踏你尊严的人。
针锋相对的反抗是我们的本能,但往往会让那些缺知少德者更加暴虐。
我们不如理智去应对,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展示并维护我们的尊严。
那时你会发现,任何邪恶在正义面前都无法站稳脚跟。
有的时候,弯下的是腰,但拾起来的,却是你无价的尊严!在逆境中成长的事例二:没什么能阻挡你成功他很不幸,出生刚刚8个月,就因一场疾病失去了光明,使自己彻底陷入了黑暗的世界,以至于长大后,在他的脑海里竟没有一丝影像和颜色的记忆。
除了无边的黑暗,他什么也看不见,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样子,不知道花儿有多美丽,甚至连看一眼自己的妈妈都成了平生最大的奢望。
他的童年是苦涩的,没有人能体会他的内心有多么自卑,有多么脆弱,有多么痛苦。
作文素材:获得诺贝尔奖的“差生”英国医学教授约翰
如果孩子被老师评为差生,请不要着急,也许你的孩子就是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
2012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英国医学教授约翰•格登,他在“体细胞重编程技术”领域做出的革命性贡献,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长的理解,促成了许多医学领域的长足发展。
而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曾经是老师眼中的垫底生,甚至被断言不可能成为科学家。
诺贝尔奖得主:后进生如何成为科学先知老师对格登的评价:“我相信格登想成为科学家,但以他目前的学业表现,这个想法非常荒谬,他连简单的生物知识都学不会,根本不可能成为专家,对于他个人以及想教导他的人来说,这根本是浪费时间。
” 而格登对评价的反应:“每当遇到什么麻烦,比如实验无法进行下去等情况时,我都会看看这份评价,来提醒自己要努力坚持,不然真的就被以前老师说中了。
”在很多人眼中,成绩垫底的学生都是笨学生,都是只有混在底层的命,很多学生自己也常常抱着这种破罐子破摔的态度,看到约翰•格登的成就,我们真的需要静心反思。
学业可以说是我们人生的一个真正挑战,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失败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挫败的畏惧,因为畏惧挫败就是毁灭进步,害怕失败就是放弃成功。
直面失败则会是我们成功起点,因为失败隐藏者巨大的机会,因为错误能引发我们重新思考,重新认识自己,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发现自己!(源自《油—生命的油站》。
)诺贝尔奖得主:后进生如何成为科学先知约翰•格登从事的生物医学的研究并不为我们普通人所理解,但他面对人生低谷的态度却是所有人的榜样,其实无论坚韧还是沮丧,谦虚还是傲慢,其实都是一个心态问题。
“心态不好,说穿了,就是心太小了。
心态的‘态’字,拆解开来,就是心大一点。
心若每天大一点,心态还怎会不好?”什么是大一点的心态?一个非常简单的标准:能否容下一个不完美的自己。
当有人指出我们的缺陷的时候,接纳它,面对它,改进他,这就是我们应该修炼方向,而逃避、否认、抗拒都不是好的做法。
心宽比房宽重要,心高比身高重要,心大比业大重要!目标比排名重要,尊严比分数重要,坚韧比天赋重要,本领比证书重要。
差生励志故事
小学的几年中,他被生物学深深吸引,甚至在学校养过上千只毛毛虫,看着它们变成飞蛾,这算是他给人最特别的记忆,只因在当时引起老师同学的强烈反感。
15岁时就读于伊顿公学,如愿读上生物课,这是他最喜欢的课程,但是,他的生物课成绩在250个男学生里面排名倒数第一,其他理科成绩也牢牢垫底,被同学讥笑为“科学蠢材”。当学科的成绩是最后一名的时候,还梦想将来要做这个学科的科学家,确实让人觉得荒谬可笑。
初中,考拉小巫严重偏科,数学一直是她的死穴,她的数学成绩一直徘徊在20~50分之间。
中考,她的成绩连填报志愿时的保底学校分数线都没达到。家里人奔波了一个暑假,终于在临近开学时帮她找了一所私立高中。
但是,中考的打击并没有让她真正改变,高中没上几天,就又被打回原形了。和舍友聊天打牌、隔三岔五逃课、包夜泡吧成了家常便饭。
喜欢,就坚持奋斗下去,哪怕你是最差的那一个,无关成功,因为喜欢,便是最好的理由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差生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差生励志故事:诺贝尔奖得主是差生
他学习成绩很稳定,从上学第一天开始,总是在倒数几名徘徊。
整个小学生涯,都没有特别擅长的科目,以致于今时今日采访他当年的同学,大多数人对他都没什么印象,太普通了,成绩也不好。好在有一个同学还记得他——每次考试成绩出来,他的脸上都是阴天。
“考拉小巫”的真名叫王娟,身材高挑,笑起来挺阳光。从一个标准的差生到被美国名校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录取,再到进入美国一家儿童基金会做临床心理咨询师,考拉小巫的经历可谓跌宕起伏。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及其主要成就
2000-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及其主要成就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获得,以奖励其在“细胞自噬”机制方面的发现及研究。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和爱尔兰的William C. Campbell(威廉·C·坎贝尔)和日本的Satoshi ōmura(大村智)获奖。
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奖,另外二人因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感染的新疗法而共同获得该奖。
2014年,美国科学家John O'Keefe(约翰-欧基夫),挪威科学家May Britt Moser(梅-布莱特)和挪威科学家Edvand Moser(爱德华-莫索尔),获得了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奖励他们在“发现了大脑中形成定位系统的细胞”方面所做的贡献。
2013年,美国、德国3位科学家James E. Rothman, Randy W. Schekman和Thomas C. Südhof因“发现细胞内的主要运输系统——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而获得了2013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2012年,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京都大学物质—细胞统合系统据点iPS细胞研究中心主任长山中伸弥。
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奖。
(iPS:诱导多功能干细胞)2011年,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巴特勒、卢森堡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
他们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这使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2010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
他创立了体外受精技术,因此又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
医学统计显示,世界上约有10%的夫妇有生育问题,而体外受精技术可以帮助其中绝大多数夫妇实现有自己后代的梦想。
至今,全球已有400多万人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出生,其中许多人以自然受精方式生育了后代。
2009年,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
“科学蠢材”获诺贝尔奖的启示
“科学蠢材”获诺贝尔奖的启示摘要:英国剑桥大学格登研究所所长约翰·格登,学生时代因学习成绩不佳,被同学和老师讥笑为“科学蠢材”。
就是这样一位当年的“科学蠢材”,荣获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本文阐述了“科学蠢材”获诺贝尔奖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素质;素质教育;理论;形成;发展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约翰·格登:从“科学蠢材”到“诺贝尔医学奖得主”2012年10月8日,举世瞩目的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因在细胞核重编程研究领域作出重大贡献,英国剑桥大学格登研究所所长约翰·格登( john gurdon )和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 shinya yamanaka )共同分享了这一奖项[1]。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当天的一份新闻稿中称,两位获奖者的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
他们的发现,彻底改变了人类对生物发育和细胞特化的认识,改写了教科书,建立了新的研究领域。
不仅为再生医疗开创了新天地,也为整个医学研究的发展和疾病的诊断、治疗,带来了新的契机。
约翰·格登1933年10月2日出生在英国汉普郡迪本霍尔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中学是在英国著名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eton college)度过的。
15岁当时,在伊顿公学250名学生中,格登的生物科成绩排在最后一名。
其他理科成绩排名,也非常靠后。
为此,格登被同学讥笑为“科学蠢材”[2]。
虽然理科成绩差,但格登对生物的热爱从来没有减少过,并立志成为一名生物学家。
他的这一志向,被认为是痴人说梦。
在学校的一封成绩报告单中,一名生物老师如是评价格登:我相信格登有当科学家的想法。
但是,以他目前的学业表现,这个想法非常荒谬。
他连起码的生物学原理都没有搞明白,根本不可能成为专家。
对于他个人以及培养他的老师来说,完全是浪费时间。
从这张成绩报告单的评语中,人们几乎可以想见这位诺奖得主当时令老师气急败坏的模样。
那是1949年的夏季学期,550分的满分,格登只得到231分,相当于百分制里的42分。
2012年诺贝尔奖
19世纪60年代约 翰•格登把美洲爪 蟾的小肠上皮细 胞核注入去核的 卵细胞,结果发 现一部分卵依然 可以发育成蝌蚪, 其中的一部分蝌 蚪可以继续发育 成为成熟的爪蟾。
1996年伊恩• 威尔穆特用一 头母羊的乳腺 细胞核和另外 一头羊的去核 卵细胞融合发 育,得到了 “克隆羊”多 莉
体细胞核移植意义
实验说明:处于高度分化状态的体细胞可以通过重编程 手段发生逆向的转变,回到早期胚胎的未分化状态,且 具有发育为整个成体动物个体的潜能。 从青蛙特化细胞的逆转现象,戈登提出了细胞可以“重 编程”的概念。 格登的发现,也开创了一项重要克隆技 术的先河——体细胞核转移技术( Somatic nuclear transfer, 简称SNT)。科学家可以用这一技术,将体细胞核转入卵 细胞,使得该细胞具有重新转化为具有多能性细胞的潜 能。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发布的获奖评语中说,格登的研究成 果“革命性地改变了我们对细胞和组织发育的认知”。
核移植技术的应用
动物育种 制备转基因动物 基因治疗 器官移植等
核移植技术的缺陷
• 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斯佩曼早就发现,一种细胞要转 化为另外一种细胞,需要的是周围细胞的诱导。斯佩曼 发现,如果你想把一个胚胎细胞培养成眼睛的晶状体, 那只有在周围存在视杯细胞的情况才能发育出来。而如 果你想获得视杯细胞,必须在周围有神经外胚层细胞才 可以发育出来……总之,如果你想获得一个有功能的肾 脏,那么肾脏周围的各种器官组织一个也不能少!这可 太邪恶了。也就是说,你得让一个完成的胎儿各种器官 都发育出来了你才能够得到这个肾脏。而从一个发育完 整的胎儿身上取下一个肾脏,则无异于杀人了。
ips应用
在此添加文字
ips的缺陷
诱导多能干细胞的致癌性 c-Myc 基因有较强的致癌性。 免疫原性 利用他人的成体细胞进行重编程获得的诱导多 能干细胞,也可能让使用这种细胞的病人产生免疫排 异反应,这就产生了一种局限,必须利用病人本人的 成体细胞来生成诱导多能干细胞,以治疗疾病。 培养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效率低 平均每重组10 万个成体细胞只能获得不到20 个诱导多能干细胞。
诺贝尔医学奖
周记93:你所不知道的“诺贝尔医学奖”(附历届搞笑诺贝尔医学奖汇总)作者:梁钦前言:科学界的桂冠“诺贝尔奖”已经走过了百余年历史,对于生物医学界的的“诺贝尔医学奖”,同学们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就带给大家那些鲜为人知的“诺贝尔医学奖”。
虽然通常被简称为诺贝尔医学奖,其实该奖的是全称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也是诺贝尔本人在其遗嘱中所特别强调的,正因如此,诺贝尔医学奖的授予范围很广,涵盖生物、医学等方面。
现在每年由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医科大学卡罗琳学院负责评选,颁奖仪式则于每年12月10日举行,诺贝尔医学奖是6个诺贝尔奖项中最先发布的。
历史上第一个诺贝尔医学奖于1901年授予德国科学家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
截至2012年,诺贝尔医学奖共颁发103次(9年因故停发),共有201人次获得该奖项。
当中美国以90次的数量遥遥领先,具体排名如下:美国90次,英国29次,德国14次,法国、瑞典8次,瑞士、奥地利、澳大利亚6次,丹麦5次,比利时4次,意大利3次,日本、加拿大、荷兰、俄罗斯(苏联)2次,南非,葡萄牙,匈牙利,阿根廷,西班牙1次。
目前,总共有10位女性获得该奖项(见下图),诺贝尔医学奖也是女性获奖人数最多的诺奖。
当中格蒂·科里(下图一)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女性,1 947年她与丈夫卡尔·斐迪南·科里以及阿根廷医生贝尔纳多·奥因因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而一起被授奖,可见,爱情、家庭、事业是可以兼得的。
1986年来自意大利的获得者丽塔·莱维·蒙塔尔奇尼(1909——2012)是目前为止最长寿的诺贝尔奖得主,2009年,她在100岁高龄时仍然坚持工作,并表示自己思维比20岁时还要敏捷。
分别是:格蒂·科里(1947年)、罗莎琳·萨斯曼·耶洛(1977年)、巴巴拉·麦克林托克(1983年)、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1986年)、格特鲁德·B·埃利恩(1988年)、克里斯汀·纽斯林-沃尔哈德(1995年)、琳达·巴克(2004年)和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2008年)、伊丽莎白·布莱克本(2009年)和卡罗尔·格雷(2009年)截至2012年,最年轻的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是加拿大科学家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下图左),1923年,32岁的他“因发现胰岛素”与加拿大科学家约翰·詹姆士·理察·麦克劳德共同获此殊荣。
从倒数第一的“搅屎棍”到诺奖得主,这位差生是如何逆袭的
从倒数第一的“搅屎棍”到诺奖得主,这位差生是如何逆袭的作者:川妈今天,我要带大家认识一位“非典型”诺贝尔奖得主。
为什么说他“非典型”呢?因为他和我们眼中科学家的形象,差别实在是太大了,甚至有人说他是世界上最有文化的“流氓“。
在校时,他虽然不是差生,但也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
就连他自传的书名都是《我不是好学生》。
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他就带人打碎了区政府办公室的玻璃,理由竟然是觉得这些玻璃过于整齐规范。
因为这件事,他的“操行”被打了最低分——“丙”。
他觉得这个“丙”太刺眼,于是想到一个好办法来“遮掩”,就是把所有成绩都变成了“丙”……最开始时,他的愿望是成为一名军人,不过由于身体原因(曾患小儿麻痹症,右胳膊落下了残疾),只能忍痛放弃;后来他还想加入黑道,不过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被“嫌弃”了。
于是,他只能灰溜溜回到学校继续上学。
在中考两次落榜后,终于勉强挤进高中;在大学期间,他的成绩基本上一直都稳居全班倒数第一。
就是这个老师眼中的“调皮鬼”、同学眼中的“怪人”,却在2002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就是著名物理学家——小柴昌俊。
11月12日,他在日本病逝,享年94岁。
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老人,究竟是如何走完这一生的?究竟是如何由“倒数第一”逆袭成诺奖得主的呢?读书,是苦难后不得已的选择1926年9月,小柴昌俊在日本爱知县丰桥市出生。
父亲是陆军军人,脾气暴躁,管教严苛,但随军远征不长在家;母亲在他3岁时离世,几乎没给小柴留下什么印象。
在继母的呵护下,他和姐姐、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一起快乐地长大了。
童年在小柴的眼里是这样的:童年就是“尽情地玩,草草地学习”。
全家福(前排右一是小柴昌俊)父亲指定小柴“子承父业”,考军官学校,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
他也听从了父亲的安排,学剑道,准备考试。
当然,最重要的事,还是玩。
不成想,在海风中长大的小柴有一天早上醒来时,发现自己的身体不听使唤了。
经医生诊断,小柴得了小儿麻痹症。
高中材料作文训练(含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西方社会认为:舌头、金钱、电脑,是现代管理者“三大战略武器”。
而青少年时代的马英九不善言辞,沉默寡言。
为了练习口才,他甚至在卧室里安了一面大镜子。
只要有时间,他就站在镜子前,既是演讲者,又是听众,还是评委。
同学看见了便说,马英九竟然臭美到这种程度了。
照镜子倒也罢了,为什么一定要照这么大的镜子?只有马英九明白,这面镜子对自己的意义。
直到现在,马英九还会特意对着镜子练说话,他想让演讲更加精彩。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立意方向:正视缺陷;不怕误解,坚持自我;兴趣浓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持之以恒;苦训出口才;追求完美无缺;重视做好小事情;精彩的背后……(考虑高三一轮复习才开始,学生基础不很丰厚,故材料比较浅显。
作文时可从“做人”与“做事”两个角度思考,立意只要与“材料”的人、事、情、理相关,在“材料”的固有范围之内,就予以认可。
阅卷时,重点看考生的阅读视角和立意倾向,看行文对观点的表现;其他参阅2013江苏高考作文评分。
)范文一、做好你自己做好你自己,因为你不为别人而活;你为自己而活。
做好你自己,因为世上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只有你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
马英九正是了解了自己的弱点——不善言辞,所以他在家里安了一面大镜子。
没有人比他更了解他自己——所以当别人都以为他在“臭美”的时候,他知道,他应该“走自己的路”,而不是盲目的相信别人不当的指责。
他做好了他自己,所以他成了台湾的领导者。
做好你自己的真谛便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如果你认为自己走的路是正确的,没有必要去听从那些无知者的“建议”。
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如果他妥协而没有实行他的对策,我们的教科书上就不会出现“青苗法”的概念;如果商鞅变法、百日维新时,主张变法的人听信了“祖宗之法不能变”的鬼话,秦国便不能富强而统一天下,而清朝也会加速衰败。
这些人之所以被写在教科书上,正是因为他们做好了他们自己,坚持了自己的原则。
科学家的励志故事
科学家的励志故事立志、工作、成就,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
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
这旅程的尽头有个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的努力结果。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科学家的励志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科学家的励志故事篇一:牛顿从事科学研究时非常专心,时常忘却生活中的小事。
有一次,给牛顿做饭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说:“先生!我出去买东西,请您自己煮个鸡蛋吃吧,水已经在烧了!”正在聚精会神地计算的牛顿,头也不抬地“嗯”了一声。
老保姆回来以后问牛顿煮了鸡蛋没有,牛顿头也没抬地说:“煮了!”老太太掀开锅盖一看,惊呆了:锅里居然煮了一块怀表,鸡蛋却还在原地放着。
原来牛顿忙于计算,胡乱把怀表扔到了锅里。
牛顿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由于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
牛顿突然从问题中醒悟过来,捡起了苹果,这时他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空。
最终牛顿提出一个最简单的现象产生的举世定律:万有引力。
富兰克林7岁时,有一次过节,大人们给了他许多钱。
富兰克林打算用这笔“巨款”去商店买一些玩具。
半路上,他看到一个男孩很神气地吹哨子,他当时完全被这个哨子迷住了,就用自己所有的钱换了那个男孩的哨子。
回到家里,富兰克林十分得意地吹着哨子满屋子转,却打扰了全家人。
他的家人知道他这笔交易后告诉他,为了这个哨子,他付出了比它原价高4倍的钱,并让他明白,这些多付的钱,是可以买到更多更好的东西的。
波义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于爱尔兰的一个贵族家庭。
父亲是个伯爵,家庭富有。
在十四个兄弟中他最小。
童年时波义耳并不特别聪明,说话还有点口吃,不大喜欢热闹的游戏,但却十分好学,喜欢静静地读书思考。
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曾游学欧洲。
在这期间,他阅读了许多自然科学书籍,包括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伽利略的名著《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这本书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约翰·格登:全班倒数第一得了诺贝尔奖约翰·格登:全班倒数第一得了诺贝尔奖
2012年10月8日,英国伦敦,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英国生物学家约翰·格登接受媒体采访。
约翰·格登正处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刻。
他穿着深蓝色和白色相间的细格子衬衫,双手抱在胸前,收紧下巴,向诸多记者摆出一个矜持又有派头的姿势。
2012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发出通知,这位英国生物学家和另一位日本生物学家山中伸弥,共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可在面对镜头的时候,这位79岁的老人却把一张中学成绩报告单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在这张已经发黄的纸片上可以看到,63年前,这位生物学最高奖项的得主在生物课上排名全班倒数第一,并且被授课老师评价为非常愚蠢。
我相信他(格登)想要成为一名科学家,但从他的表现来看,这个想法简直是痴人说梦。
这位老师写道,他连基本的生物学知识都学不会,想在这个领域有所成就完全不可能。
半个多世纪以来,无论是进入牛津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还是后来被誉为克隆之父、获得国际医学大奖拉斯克奖,格登从没忘记过这些严苛的评语。
事实上,这张成绩报告单一直被装裱在一个精致的木质相框中,并且被挂在格登剑桥大学的办公室里。
与之相伴几十年后,凭借着一枚诺贝尔奖章,这位曾经的差学生,终于顶着一头白发,成功地回击了当年的差评。
在老师非常愚蠢的评价过去半个多世纪后,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表达了不同的意见
这是灾难性的一学期。
他的工作离令人满意还差得很远……他的各项表现都非常糟糕,很多时候他都处在麻烦中,因为他根本不听劝告,只坚持用自己的方法。
我相信格登想要成为一名科学家,但从他的表现来看,这个想法简直是痴人说梦……无论对于格登本人以及教育他的老师,(让他学习生物学)都是在完完全全地浪费时间。
从那张成绩报告单的评语中,人们几乎可以想见这位诺奖得主当时令老师气急败坏的模样。
那是1949年的夏季学期,550分的满分,格登只得到231分,相当于百分制里的42分。
而他的名次,在全班18名学生中,排名倒数第一。
15岁那年,在伊顿公学全年级250名男生中,格登的生物课成绩同样排名最末。
63年后的今天,他却被评为全世界最聪明的人之一,与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共同分享生物学研究的最高荣誉,以及800万瑞典克朗(折合人民币753万元)的奖金。
瑞典皇家科学院毫不吝啬对格登的最高评价。
他们在发布的获奖评语中说,格登的研究成果革命性地改变了我们对细胞和组织发育的认知。
这位差生的回击始自1962年。
当时,距离老师的严苛评语已经过去了13年,他不仅没被吓到,反而在牛津大学拿到了生物学博士的学位。
在博士后的研究中,他完成了一个著名的实验:把一只成年青蛙的体细胞核,移植到另一只青蛙的卵细胞里。
这个全新的细胞,经过孵化、发育,最终变成一只完整的、发育完全的青蛙。
多年后,人们评价说,这一实验震惊了整个生物界,也颠覆了人们对细胞发育的传统教条认知。
没有人知道,那位曾经铁口断言格登在科学领域无法取得成功的老师,是否听说了这位差生的成就。
在此之前,人们坚信,只有生殖细胞能够发育、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
而格登的实验证明,尽管人体细胞发育中已经分化为不同的器官,但这些体细胞依然保留着完整的遗传信息。
也就是说,一粒来源于皮肤的细胞,也能经由培养,变成一块肺脏组织,甚至整个生物体。
这一成果为之后的细胞编程研究指明了方向。
在此基础上,1996年,著名的克隆羊多
利得以诞生。
很长的时间里,格登都被称为克隆技术的教父。
如今,在老师非常愚蠢的评价过去半个多世纪后,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表达了不同的意见。
因为分别独立发现成熟、分化的细胞能重新具备未成熟细胞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他们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这位曾经的落后学生。
科研工作中,格登差生的叛逆基因依旧在不时闪烁
在蜂拥而来的记者面前,格登很喜欢回忆起自己15岁那年受到的屈辱。
他还记得那位名叫加德姆的老师——他专门解释说,加德姆并不是个真正的老师,他的真实职业,是一家博物馆馆长。
当时,格登所在的中学伊顿公学,聘请他来向低年级的学生教授基础课程。
在那个灾难性的学期过后,格登的生物课成绩是垫底中的垫底。
老师在评语中毫不掩饰地建议他,放弃学习生物的想法。
不过,在格登的母亲看来,自己的儿子当年早已迷上了生物学。
中学期间,格登前后养了上千条毛毛虫,并且等它们一一孵化成飞蛾,这让他的老师非常厌恶。
我对这些东西就是非常着迷,它们好像有魔力似的吸引着我。
格登说。
但他的人生轨迹的确差一点与科学擦肩而过。
他的父亲希望他当兵,或者学习金融,而格登报考了牛津大学古典文学专业。
如今,格登解释说,当时中学实验课上的失败的确令他心灰意冷,垂头丧气。
不过,在一番混乱的招生工作之后,阴差阳错地,格登进入了牛津大学动物学系。
他的人生开始向科学一路前进。
很长时间,他都在研究一种南非的青蛙非洲爪蟾蜍;博士后研究期间,他开始细胞核移植,并且终其一生都为此深深着迷。
即便在这个时候,差生的叛逆基因依旧在不时闪烁。
当时,格登试图证明,细胞在分化成不同的组织器官之后,并没有丢掉那些没用上的遗传信息。
他的观点一直充满争议,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有不少研究证明了截然相反的结论。
我只是一个研究生,那些人却是比我资深很多的前辈。
格登说。
同时,很多人也不明白这一研究的意义,因为在当时看来,这个结论没有任何价值。
直到半个世纪后,随着克隆技术和干细胞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才真正体会到了这一研究的开创性意义,它让基本的科学研究看到了光亮。
随着时间的推移,质疑慢慢消失,赞誉开始扑面而来。
1989年,56岁的格登参与创办了维康信托基金会和CRC研究所,前者用于资助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工作,后者则致力于细胞生物学和攻克癌症方面的研究。
如今,格登的CRC研究所已经更名为格登研究所。
在这个以他命名的机构里,除了实验器材、研究资料,那张中学时代的成绩报告单,也被装裱起来,悬挂在他办公桌的正上方。
格登说,即便拥有数不清的奖状、成果,这张言语刻薄的成绩单,是他唯一裱起来的东西。
有时我会看着它激励自己,几十年前就有人说,你根本不擅长这个工作
当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打来的时候,格登最初有些犹豫。
我不知道是不是朋友和同事故意装成瑞典口音来整我。
格登表示。
不过很快,各方消息蜂拥而来,格登开始确信,自己真的拿到了这一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
在他那项开创性的实验之后,全球的生物学研究都在沿着他开拓的路径一路狂奔,除了备受争议的克隆技术,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也从人的皮肤细胞中,培养出了尚未分化的干细胞。
这为医学的发展开拓出了崭新的图景:从皮肤取得的细胞,经由培育,能够变成体内的任何一个器官、组织。
甚至在未来,对于那些发生病变、损伤的器官,人们能够经由皮肤细胞,直接培养出新的器官来进行替换。
如今,格登赢得了诺贝尔奖。
在这场成功的差生逆袭之后,一些人开始反思当下的中学教育。
一位专栏作家在自己的文章中说,他希望在著名的伊顿公学,能够看到一些涨红的羞愧脸庞。
格登显然不是第一个被老师泼冷水的差学生,1895年,慕尼黑的一位中学校长也把‘永远不会有出息’的评语给了爱因斯坦。
这位作家写道,学校本应为学生可能的成就而自豪,但现在,不知道有多少学生因此被磨灭了学习的热情。
甚至,这样的反思也蔓延到了中国。
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院长姚树洁上周撰文说,中国目前的人才观和教育理念,有其严重的片面性。
而这种片面性,往往是扼杀最佳人才,或者是扼杀人才辈出的致命缺点。
在英国剑桥大学的格登研究所,约翰·格登,这个曾经的差学生,终于迎来了自己最辉煌的成就。
面对记者的提问,他说,自己对奖金没有概念,也不打算出国旅游。
也许我会拿奖金投资基金,资助那些攻读学术型博士的学生们。
他说。
事实上,直到今天,这位年近八旬的科学家依旧每天泡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坚持研究工作。
那份中学成绩报告单,则被显眼地挂在他办公桌的正上方。
这份成绩报告单似乎给了他一些特别的动力。
有时我会看着它告诉自己,几十年前就有人说,你根本不擅长这个工作。
格登说,当你的实验遇到困境的时候,拿这个方法激励自己,真的太有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