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连贯得体学案(教师版)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导学案4.doc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导学案第1课时(总1课时)课型讲读课分组安排课前准备多媒体,导学案、课件学情分析生活中,我们说话有时不免显得含糊拖沓。
所以应尽可能做到简明扼要。
何谓简明?“简”即“简洁”。
不啰嗦重复,不说多余话。
它是指“量”的要求,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明”即“明了”。
表述要清晰,明白易懂。
它是指“质”的要求,是表达的效果最佳,是表达的明晰的度最高。
反之,即是晦涩、有歧义、啰嗦、无条理。
而“得体”指的是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由此可见,语言的得体,就是要根据语境的需要去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
具体包括:内容得体、目的得体、对象得体、手段得体、场合得体等。
学习目标1、掌握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2、灵活准确地解答各类语言连贯题3、平时练笔时力求做到用语连贯,语意贯通重点、难点1、掌握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2、灵活准确地解答各类语言连贯题导学过程修订教学过程学牛活动教师指导目标提不导入(3分课前三分钟语言表达鄧月、连凤彳钢啲輕性自学检测(约5分钟)1、下面一段话中有重复罗嗦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的有哪三处?(1998年高考第32题)一个人之所以①会变(一)、不罗嗦“一个人之所以会变坏的原因”中,“之所以”和“的原因”都表示原因,显得赘余,必须任删一个。
由于③处己经说了“受到坏的影响”,所坏的原因②,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③,更重要的④是他自己没有把握自己⑤,受了坏人的影响⑥,才逐渐变坏的⑦;如果这个人能把握住自己⑧,能抵制多方面的⑨各种⑩坏的影响,那么,他还会变坏吗?以⑥处“受了坏人的影响” 显然是重复了,又必须删除。
⑨处“多方面的”和⑩处“各种”都有表示不止一种的意思,有些重复,因此这两处也必须删去一处。
这样,答案应该是:①(或②)、⑥、⑨(或⑩)。
交流讨论(约12分钟)2、阅读下面一句不好的译文,回答:地方法院究竟允许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剧场?(1991年高考卷第25题)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的禁令。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进行沟通。
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案例材料:准备一些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案例,用于教学示例和分析。
2.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用于角色扮演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思考。
2. 讲解:讲解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原则和技巧,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3.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运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进行沟通。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角色扮演中的体会和感悟,总言表达的技巧。
6.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进行沟通,并写下自己的体会。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了解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语言表达是否简明、连贯、得体,并讨论为何如此。
2. 角色扮演:设计不同场景,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在特定情境下使用得体的语言。
3. 小组竞赛:设立小组竞赛环节,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语言表达,增加课堂互动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角色扮演表现: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语言表达是否简明、连贯、得体。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根据不同情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语言表达简明的原则和方法2. 语言表达连贯的技巧和策略3. 语言表达得体的标准和要求4. 不同情境下的语言表达实践5.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评价标准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原则和方法。
2. 情境教学法:创设不同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师生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解答学生疑问,及时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步骤1. 导入:讲解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原则和方法。
3. 情境练习:创设不同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情况。
2. 练习成果:评估学生在情境练习中的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中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运用情况。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方面。
六、教学内容1. 日常交流中的简明表达举例说明日常交流中如何做到简明扼要,避免冗长和啰嗦。
练习设计:模拟日常对话,要求学生尽量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 连贯表达的技巧讲解句子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保持表达的连贯性。
练习设计:让学生编写故事或议论文,注意句子和段落之间的过渡和衔接。
七、教学内容3. 得体表达的场合分析不同场合(如正式场合、非正式场合、网络交流等)的语言表达要求。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教案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的概念,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技巧,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做到表达清晰、连贯、得体。
3. 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中考语文成绩。
二、教学内容:1. 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概念及重要性。
2. 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基本技巧。
3. 典型例题分析及解题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做到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典型例题,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2. 采用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概念及重要性,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技巧:介绍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基本技巧,如句子结构、逻辑顺序、关联词等。
3. 分析典型例题:选取中考语文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典型题目,进行分析讲解。
4. 解题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练习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他们对解题方法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表达比赛,鼓励他们在比赛中运用所学的连贯得体的表达技巧。
2. 邀请语文老师进行课堂观察和指导,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反馈和建议。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xuesheng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学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原则。
2. 培养学生运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二、教学内容1. 简明表达: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避免冗长和啰嗦。
2. 连贯表达:使语言表达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使他人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观点。
3. 得体表达: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尊重他人,体现礼貌。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原则。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原则进行语言表达。
3. 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实际操作运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
4. 课堂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进行课堂练习,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分析案例时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3. 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得体性。
4.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的练习成果,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简明表达原则及案例分析。
2. 第3-4周:连贯表达原则及案例分析。
3. 第5-6周:得体表达原则及案例分析。
4. 第7-8周:角色扮演及课堂练习。
5. 第9-10周:教学评估及总结。
六、教学活动设计1. 简明表达训练:设计一些简短的场景,让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
2. 连贯表达训练:给出一些混乱的句子或段落,让学生对其进行整理,使其变得连贯。
3. 得体表达训练: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时要注意礼貌和尊重。
七、教学资源1. 案例库:收集一些典型的语言表达案例,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用于模拟不同场景下的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注意语言连贯,避免语病,使语言表达更加得体。
4.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做到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例,理解并掌握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原则。
2.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各种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思想。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讲解。
2. 准备各种实际情境,用于学生实践练习。
3. 准备评价标准,用于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思考。
2. 讲解:讲解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通过实例学会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思想。
4. 实践练习:创设各种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思想。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实践练习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方法和技巧。
在实际应用中,学生能够更加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评价,以确保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语言表达的书籍,拓宽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
3. 组织学生参加语言表达相关的比赛或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教案标题: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的重要性;2.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交流;3.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的概念;2. 学习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3. 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交流和写作。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步骤一: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步骤二:理解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1. 通过示范和解释,让学生理解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的概念。
2. 提供一些例子,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特点和优势。
步骤三:学习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1. 教授一些常用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方式,如使用简短的句子和词组、使用恰当的过渡词等。
2. 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式运用这些语言表达方式。
步骤四: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交流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交流。
2. 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步骤五: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写作1. 提供一个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表达方式写一篇简明连贯得体的文章。
2. 学生完成写作后,进行互相交流和反馈,帮助他们改进写作技巧。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语言表达能力,评估他们是否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 评估学生在写作任务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简明连贯得体和语法正确性。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和运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方式;2. 提供更多的语言表达技巧和练习资源,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2.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运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方式?3. 学生在交流和写作中是否能够有效运用所学的语言表达方式?4.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有所提高?5. 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和教学调整的建议。
语言简明连贯得体(人教版高三必修)
高考复习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教学案
(简明篇)―教师版
一、考纲要求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语言表达的“简明”指能够删除冗余信息以及消除歧义;“连贯”指能够调整语句之间的顺序,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得体”指能够恰当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二、考纲说明
语言的简明,就是语言要简洁、明晰。
简洁,反映了量的要求,就是语言要尽量可能少,不能重复累赘,不要说多余的话;明晰,反映了质的要求,就是意思要表述得清晰,使对方能够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
语言的连贯,就是上下衔接,前后呼应排列
有序,语意贯通。
语言的得体,是指在运用语言交际时要注意并适应各种语境条件。
语言
的简明、语言的得体有时单独考,有时合起来考。
但不管怎么考,有两点是不变的,一是
强调同社会生活的联系,命题所用的材料大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活语言”,二是偏重考查
学生感受语言修改语言的能力。
语言的连贯一直是高考的重头戏,年年都考,是考题中的
重点之一。
如2006年全国高考就有6省市考查,2005年有9省市考查。
另外简明考查2006年有3省市,得体考查2006年有8省市。
三、简明
(一)、重点突破
1、简明,就是简要、明白。
简要,就是用较少的文字,把主要的意思说出来,不
重复
……。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适应性,使他们在日常交往中能够得体地运用语言。
二、教学内容1. 语言表达简明的原则与方法避免冗余与啰嗦选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突出重点,简洁明了2. 语言表达连贯的原则与方法逻辑顺序与层次感合理使用过渡词语保持语言的一致性和连贯性3. 语言表达得体的原则与方法了解听众和语境选用适当的语气和语调尊重对方,避免冒犯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语言表达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什么是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
2.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就特定话题进行讨论,练习运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
3. 角色扮演:设定不同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语言表达的实战演练。
4.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表达进行即时点评,指导他们如何改进语言表达,使其更加简明、连贯、得体。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语言表达练习: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语言表达是否符合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话题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原则和方法进行语言表达,以此评估他们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语言表达的实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 角色扮演道具:根据不同场景准备一些道具,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角色扮演。
3. 课后作业指导:为学生提供课后作业的指导,帮助他们进行自我练习。
教学计划:第1-2课时:教学语言表达简明的原则与方法第3-4课时:教学语言表达连贯的原则与方法第5-6课时:教学语言表达得体的原则与方法第7-8课时: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练习六、教学活动设计1. 简明表达练习:设计一些简短的句子或段落,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尽量简化表达,去除冗余词汇。
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教案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学员邓用君学习目标:1、掌握“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的基本要求。
2、掌握使“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方法。
3、掌握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题型及解题思路。
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使“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方法。
2、掌握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题型及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一、导课由: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
——叶圣陶导入语言交际二、中考要求重庆市2009中考语文考纲之口语交际能根据情景,清楚、连贯、文明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不偏离话题。
三、学习目标1、掌握“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的基本要求。
2、掌握使“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方法。
3、掌握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题型及解题思路。
四、授课(一)语言的简明1、例子:“今以酒醋论之,酒价贱之,醋价贵之。
因何贱之?为甚贵之?真所分之,在其味之。
酒味淡之,故而贱之;醋味厚之,所以贵之。
人皆买之,谁不知之。
他今错之,必无心之。
先生得之,乐何如之!第既饮之,不该言之。
不独言之,而谓误之。
他若闻之,岂无语之?苟如语之,价必增之。
先生增之,乃自讨之;你自增之,谁来管之。
但你饮之,即我饮之;饮既类之,增应同之。
向你讨之,必我讨之;你既增之,我安免之?苟亦增之,岂非累之?既要累之,你替与之。
你不与之,他安肯之?既不肯之,必寻我之。
我纵辨之,他岂听之?他不听之,势必闹之。
倘闹急之,我惟跑之;跑之,跑之,看你怎么了之!——《镜花缘》第二十三回译文:酒价便宜,醋价贵。
因为什么酒价便宜,又因为什么醋价贵? 真要分析起来,是因为它们的味道.酒的味比较淡,所以便宜;醋的味比较醇厚,所以贵。
人都买醋和酒,谁能不知道吗? 他现在把这弄错了,是无心之过.先生您得了便宜,还不该偷乐吗? 既然你已经喝了,就不该再说了。
2、简明的含义和基本要求简明,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简”就是简要。
这是数量的要求,即不要罗嗦重复,不要说多余的话。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教案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的概念,掌握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准确、得体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增强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概念及意义。
2. 连贯得体的表达方法与技巧。
3. 连贯得体的表达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1. 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概念。
2. 连贯得体的表达方法与技巧。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连贯得体的表达方法与技巧。
2. 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做到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
五、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连贯得体的表达方法与技巧。
2.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连贯得体的表达方式。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连贯得体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或案例,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知识讲解】1. 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概念及意义。
2. 连贯得体的表达方法与技巧。
3. 连贯得体的表达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连贯得体的表达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 学生分享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连贯得体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实践演练】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演练,尝试运用连贯得体的表达方式。
2. 教师对学生的演练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表达方式。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学生搜集生活中的连贯得体的表达案例,以便在下节课上分享。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语言表达案例,引发学生对连贯得体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概念、意义和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连贯得体的表达案例,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
4. 实践演练: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演练,尝试运用连贯得体的表达方式。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讲解连贯得体的概念和方法,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运用连贯得体的表达方式,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教案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技巧,提高连贯得体的表达能力。
2. 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解题方法,提高答题效率。
3. 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典型例题分析与讲解。
3. 针对性的练习题及解答指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基本原则,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方法,结合典型例题进行分析。
3. 练习环节: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 解答指导: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提醒学生注意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练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练习题: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参考资料:相关文章、案例,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表达案例,让学生理解连贯得体的表达重要性。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彼此的语言表达经验,互相学习。
3. 角色扮演:设定不同场景,让学生模拟实际情境,练习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
4. 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正面评价他们的进步,激发学习积极性。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八、教学实践:1. 案例分析: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达案例,让学生识别连贯得体的表达。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思想,使句子连贯、条理清晰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得体的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增强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修养。
二、教学内容1. 语言表达简明的原则与方法2. 句子连贯的技巧与练习3. 得体语言的应用与实践4. 相关案例分析与讨论5. 综合训练与拓展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语言表达实例,引发学生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概念、原则与方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句子改写、语段修改等,巩固所学知识。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语言表达实例,让学生分析其优点与不足,提高辨别能力。
5. 讨论:组织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评价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练习题的完成质量,评价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思路、观点阐述等方面的表现。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材料。
2. 相关案例、练习题、测试题等教学资源。
3. 网络资源、图书等辅助学习材料。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语境中如何做到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
2.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并准备进行分享。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的社交场合,实践运用得体的语言表达。
七、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真实或虚构的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语言表达的原则。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回答问题,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
精品“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教学目的】:⒈掌握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方法;⒉灵活准确地解答各类语言简明、连贯、得体题;⒊平时练笔时力求做到用语简明,语意贯通,语言得体。
【教学重点】:⒈掌握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方法;⒉灵活准确地解答各类语言表达题【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语言题解答的能力【教学时数】:八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⑴明确考点与做到简明的要求。
⑵明示简明的考题类型及应试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是《考试大纲》对考生语言表达的基本目标,是语言表达一个承上启下的层级,是语言水平基本素质的体现。
语言表达的水平层级,大体有四:正确、熟练、恰当和艺术。
正确,指语言表达要符合规范;熟练,指语言表达要清晰流畅;恰当,指语言表达要合适确切,即得体;艺术,指语言表达要讲求美感。
由此可见,“正确”是基础,“艺术”是升华,而“简明、连贯、得体”承上启下的地位一目了然。
从1989-2005年,高考连续16年都对这一考点作了考查,并且分值有逐渐加大的趋势。
二、研习内容:㈠考纲重点:语言表达的“简明”主要包括“简”和“明”两个方面。
“简”即“简练”,就是话语力求简练,不能啰嗦重复,不要说多余的话,它反映了量的要求;“明”即“明晰”,就是要把意思表达清楚,使对方准确理解其含义,它含有效果方面的要求。
简明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要表达必要的信息,使用相应的简练词句,没有多余的信息。
第二、词句表意明确,没有费解的词句。
第三、根据语境决定详略,没有详略不当的毛病。
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和可理解度。
⒈语言简练⑴无重复,即不说重复啰嗦的话。
首先句内不要无谓地简单地重复出现同一词语。
其次语句中不能出现在表意功能上相同的成分。
古代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个诗人作一首《宿山房即事》七绝:“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
半夜三更子时分,杜鹃谢豹子规啼。
”像诗中“孤”、“独”,“关”、“闭”与“掩”等词语语意相同。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学案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简洁、连接、得体”教案【学习目的】:⒈掌握语言表达简洁、连接、得体的方法;⒉灵巧正确地解答各种语言简洁、连接、得体题;⒊平时练笔时力争做到用语简洁,语意贯穿,语言得体。
第一课时【学习内容】:⑴明确考点与做到简洁的要求。
⑵明示简洁的考题种类及应试技巧。
【学习过程】㈠考纲要点:语言表达的“简洁”主要包含“简”和“明”两个方面。
“简”即“精练”,就是话语力争精练,不可以啰嗦重复,不要说剩余的话,它反应了量的要求;“明”即“清楚”,就是要把意思表达清楚,使对方正确理解其含义,它含有成效方面的要求。
简洁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要表达必需的信息,使用相应的精练词句,没有剩余的信息。
第二、词句表意明确,没有难懂的词句。
第三、依据语境决定详略,没有详略不妥的缺点。
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正确和可理解度。
⒈语言精练⑴无重复,即不说重复啰嗦的话。
第一句内不要无谓地简单地重复出现同一词语。
其次语句中不可以出此刻表意功能上相同的成分。
古代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个诗人作一首《宿山房即事》七绝:“一个孤僧单独归,关门闭户掩柴扉。
子夜三更子时分,杜鹃谢豹子规啼。
”像诗中“孤”、“独”,“关”、“闭”与“掩”等词语语意相同。
但是为了某种特别的修辞需要,一些重复不可以视作不精练的语病。
如“在我的后园,能够看外有两株,一株是,有一株也是”,与“我的后园有两棵”对比,有余,不足。
但加考虑,前一种表达更能反应作者在公民党白色恐惧的罩下,居于小院中的那种抑的、百无聊的心情。
⑵去疣,即不剩余无用的。
迅先生在到自己的写作曾:尽量除没关紧要的文字。
一些句使用的然没有法,但从表意的功能上没有什么价,尽可能地除。
特是一些虚简单多用。
要注意游离于以外的内容。
如:“ 行划生育,人口素的提高也是潮流的,孩子少了,父亲母亲也松了,于是家与孩子共同参加的活也日趋众多,到外处旅行成可能。
”像句中“人口素的提高也是潮流的”一句属剩余,与整个段要旨不合。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第一章:简明表达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简明表达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思想和观点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简明表达的定义和特点简明表达的重要性简明表达的技巧和方法1.3 教学活动:引入简明表达的概念,举例说明。
分组讨论,让学生练习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指导和改进。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达是否简洁明了。
学生提交简短的文章或句子,评估其简明表达的能力。
第二章:连贯表达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连贯表达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运用连贯的语言表达思想和观点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连贯表达的定义和特点连贯表达的重要性连贯表达的技巧和方法2.3 教学活动:引入连贯表达的概念,举例说明。
分组讨论,让学生练习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指导和改进。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达是否连贯。
学生提交文章或句子,评估其连贯表达的能力。
第三章:得体表达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得体表达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运用得体的语言表达思想和观点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得体表达的定义和特点得体表达的重要性得体表达的技巧和方法3.3 教学活动:引入得体表达的概念,举例说明。
分组讨论,让学生练习用得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指导和改进。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达是否得体。
学生提交文章或句子,评估其得体表达的能力。
第四章:语言表达的实践与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将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达技巧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实际情境中的语言表达技巧有效沟通和交流的方法4.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情境,练习运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指导和改进。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语言表达是否简明、连贯、得体。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的含义及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语言表达的技巧,提高语言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简明表达: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准确地表达事物、思想。
2. 连贯表达:使语言表达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条理性,使听者容易理解。
3. 得体表达: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体现尊重和礼貌。
三、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语言表达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达方式。
2.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针对特定情境进行讨论,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角色扮演:设定不同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实际的语言交流练习。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实例分析:展示一些语言表达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其简明、连贯、得体之处。
3. 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特定情境进行讨论,总结出合适的表达方式。
4.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实际操作语言表达的技巧。
5.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进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搜集一些生活中的语言表达实例,分析其是否简明、连贯、得体,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修改。
2. 布置一篇小练笔,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表达技巧,写一段关于校园生活的文字。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的参与度,评估学生对简明、连贯、得体语言表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通过课后作业和练笔,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和实际运用情况。
3. 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主持人和演讲选手进行讲座或示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语言表达技巧。
2. 组织学生参加语言表达比赛或演讲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优秀的语言表达实例,如优秀的演讲稿、文章等,进行分析和学习。
高考复习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
高考复习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思想和观点的能力。
3. 训练学生运用连贯的语言组织句子和段落,使表达更加流畅。
4. 指导学生掌握得体的语言表达方式,适应不同的交际场合和对象。
二、教学内容1. 语言表达简明的原则和方法:避免冗余、使用简洁词汇、明确表达等。
2. 语言表达连贯的技巧:逻辑顺序、过渡词语、一致性等。
3. 语言表达得体的要点:语境适应、礼貌用语、避免歧义等。
4. 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和表达要求:叙述、议论、说明、描写等。
5. 语言表达的实践练习:修改病句、连贯句子、得体表达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原则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和文章,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实践训练。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表达能力和意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常见的语言表达实例,引发学生对简明、连贯、得体的关注和思考。
2. 讲解:讲解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概念和原则,举例说明。
3. 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例句和文章,引导学生理解并辨别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达方式。
4.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实践训练,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运用所学的原则和方法。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思考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其语言表达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清晰、倾听他人意见等。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活动1. 设计一些语言表达的游戏和活动,如“简化句子比赛”、“连贯表达接力赛”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表达连贯学案姓名张建军编辑时间审核人复习目标:1、明确高考对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具体要求。
2、注意选择鲜活的实例题进行分析训练,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
复习构想:注重讲练结合,以学生练为主,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强调日常的积累,可以在长时间内作每日的常规性训练检查。
(一)、考点透视:考纲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次为D级,即‚表达应用‛。
近年高考中,语言连贯、得体,在试题中有客观题和主观题。
考查的内容主要有:语句的衔接、句序的排列、短语的排列,用语的场合、对象以及对赘余的语句语段进行判断、修改、删除,语言材料则选用那些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鲜活材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要点讲解:连贯连贯,指能够调整语句之间的顺序,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要求句子条理清晰,主次分明,文气流畅,音调和谐,紧凑严密,逻辑性强。
⒈话题要保持统一(表述角度要一致、主语一致)一个长的句子或者一个句群,只有话题统一,中心才能明确,语意才能畅达。
话题往往就是主语,在连续表述中,最好不要轻易改变主语。
例1:今年是农历丁亥年,为我国传统的生肖年猪年。
猪在十二生肖中列最末位。
我们汉字的“家”,就是在“宀”下有“豕”,望文生义,只有住处养得起猪才称得上是有了家。
家猪温顺老实,野猪勇往直前。
分析:‚猪在十二生肖中列最末位‛中话题是‚猪‛,‚家猪温顺老实,野猪勇往直前‛中话题是‚猪‛,而原句中却插入了一个话题‚汉字的‘家’‛,使得文气不流畅。
改成‚‘猪’(豕)是‘家’的一个偏旁部首。
当然,有时上下句用了顶真的手法,虽然主语不一致,但也连贯。
例如:‚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
那儿的景色真美!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帆影点点,碧波粼粼,江岸后..,江面上分析:‚江边‛、‚江面‛与‚江岸后面‛近似顶真,语句衔接恰当。
⒉表述角度要一致说明一个意思,描述一个对象,总要有一个表述的角度,包括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人称角度等。
一个复句或意思联系紧密的几个句子,表述的角度应该前后一致。
角度一致,语言才能连贯。
例如:‚他童年时候讨过饭,少年时候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青年时候又在秦岭荒山里混过日子,简直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可以叫做困难。
他觉得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受苦也是享受。
‛(柳青《创业史》)前一句的三个分句都从时间角度来表述,前后两句又都以‚他‛为表述角度,语气连贯,语意畅达。
如果不注意语言表述的角度,一会儿以‚我‛为观察的主体,一会儿又以‚他‛为叙述的主体,或者一会儿说‚天‛,一会儿谈‚地‛,表述角度不断变换,就会影响语言的连贯。
试一试:填入文中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B)雁门关在晋北崇山峻岭中。
它虽说早已只剩下颓墙断垣,但雄风不减当年。
___________,如血的残阳给它涂上了一抹无可言状的朦胧.A.晋王李克用墓在关左的朔风白草中沉寂不语;龟裂的古道在关前向西拐去B.关左,晋王李克用墓在朔风白草中沉默不语;关前,龟裂的古道向西拐去C.晋王李克用墓在关左的朔风白草中沉寂不语;关前,龟裂的古道向西拐去D.关左,晋王李克用墓在朔风白草中沉默不语;龟裂的古道在关前向西拐去⒊语境要和谐一致。
主要是指写景性的文字,要注意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等方面的特点。
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有鲜明暗淡的区别;气氛,有热烈冷清之分;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
这些必须和谐一致,句子才能连贯。
试一试为画线处选择适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B)。
崖壁下有好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削瘦。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⒋保持合理的句序。
要使句序合理,条理清晰,句子间就必须讲究顺序。
常见的句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由特殊到一般、由总到分、由重到轻、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因到果,也可以倒过来)。
如:‚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该语段就是以时间顺序‚日暮——夜里(有人活动)——更深人静——第二天的早晨‛进行排序的。
再如:‚必须协调人与自然,社会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适度的汲取西方人文精神的合理因素,发扬我国原有人文精神的优秀传统,才能培育出全新的人文精神。
‛分析:按照由主(人文精神→我国——西方)到次(相互关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该句应调整为:‚必须发扬我国原有人文精神的优秀传统,适度的汲取西方人文精神的合理因素,协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培育出全新的人文精神。
‛试一试: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世界屋脊”上的,以其特殊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千里风雪的青藏公路,正在成为令人神往的旅游热线。
下列①——⑦是从文中画线处摘出来的词语,在文中它们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①晶莹的湖泊②大漠③奔腾的江河④雪岭⑤数不清的奇珍异兽⑥草原⑦冰峰A、②⑦⑥④①⑤③B、①③⑥②⑤④⑦C、⑦④②⑥③①⑤D、③①⑦②⑤④⑥答案:空间顺序:由高到底、由远到近 C试一试1.(09年辽宁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开卷有益‛是说打开书就一定会有收获。
,,,。
,如果你勤读书、读好书,你就一定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①使人们不断完善,走向进步②当然,有的书是有缺点的,要善于选择③确实,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④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⑤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⑥读书能帮助人们看清世间的美与丑A.②⑥⑤④①③B.③⑥②⑤①④C.④③①⑥②⑤D.⑤③④⑥①②答案 D2. (09年浙江卷)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线处。
(只填序号)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古体与律体之辩跟诗歌史联系起来,就是古体的典范——汉魏晋诗与律体的典范——唐诗之辨。
①那么,为什么讲求声、对偶等形式技巧就是品格低呢?②他们认为,诗歌的审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没有正面的价值。
③以这种价值观去看诗歌的体载样式,古体诗就高于律诗。
④既然诗歌的审美方面没有价值,本来可以不讲,但是如果要进入到诗歌领域去谈诗的话,那么,形式方面人为的工巧因素越多,其价值就越低。
⑤抛开诗歌的内容不论,单从形式上看,近体诗要讲求声律、对偶等,这些讲求在理学家看来,是其在品格上低于古体诗的重要原因。
答案:⑤①②④③解析:⑤句‚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提出核心问题,故排在首位,①句进一步阐述原因,又提出问题,②句回答,故②在①后,④句紧承②句‚价值‛,紧跟其后,③句进行小结,故在最后。
这是议论性的语段。
议论性的语段可按照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思路来分析(如本题⑤、①提出问题,③得出结论)⒌注意语言的衔接与呼应。
语音和谐,词语间能够衔接与呼应等,能使表达层次更明晰,句间关系更是紧密。
具体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语音和谐,即语音方面要衔接呼应要考虑一下两个因素:①上下句字数是否相同或大体相同。
如果是并列关系的词或短语,常将音节少的放在前面,音节多的放在后面。
②上下文是否押韵或平仄协调(一般原则是上下句平仄相对,尤其是句末一个字)。
试一试下面是南京名园瞻园的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阕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为: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正确语序: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2)词语的衔接与呼应比如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要在上文出现,所以代词指代句往往在后;表明话题的词句、提出大概念的词句往往在前;上下句有时有首尾衔接语,用了顶真或近乎用了顶真;还要注意关联词语的前后呼应。
试一试1.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建筑是凝固的诗:;。
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
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
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
①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②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③压迫着人们的心灵④改变着人生的轨迹答案:②①③④2.(09年广东卷)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
______。
_______。
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月州,闺中只独看。
‛‚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
________。
___________。
语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
_________。
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①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②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③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④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⑤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A.①④⑤②③B.①③④⑤②C.③①④⑤②D.③④⑤①②答案 C解析:解答时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确定首句,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
综合来看,几个句子的中心议题是‚修辞学中的示现‛,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排序,第③句中的‚后来‛,照应前文的‚本是‛,①是对③具体阐释,④⑤②是总分结构,⑤照应后文的‚同追述的示现相反‛,也可用派出发,根据‚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判定前面一句是⑤,AD两项排除,⑤句前是④;④句是总述句,后三句分别阐述‚追述的‛、‚预言的‛、‚悬想的‛,故②句应在⑤后。
④⑤②排列的有BC选项,也可排除AD选项。
(3)语意的呼应有时候,某一内容的表达方式会受到上下文某些语句意义的制约,如果不注意这些语意的制约关系,语言的连贯性就受到影响。
(4)句式的统一语言表达中,句式十分丰富,既有长短句,也有整散句等,句式统一,就能前呼后应,保持语脉的贯通,语势的畅达。
试一试填入文中画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B)可是现在有些人采取一种盲目的态度,不加分析,不辨是非,把一切外来的文化都视为珍品,竟五体投地地顶礼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