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由勘察失误引起的工程事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做重大修改。
补充勘察与原详细勘察的主要差别
• 1)提供各土层的m值做了大的调整
层 序 ②1 ②2 土 层 名 称 粉质黏土 粘质粉土
m值
原勘察 8 18
MN / m 2
补充勘察 3.2 6.2
④2
④2a ⑥1 ⑥1a ⑧2
淤泥质黏土
淤泥 淤泥质粉质黏土 淤泥 粉质黏土夹粉砂
3
0.91
0.9
3.5
1.1 1.0
7
4.5来自百度文库
• 2)对原勘察报告的④2层、⑥1层淤泥质土进一步 细分,划出了④2 a 、 ⑥1a淤泥层,淤泥层的 强度指标下降较多 • 补勘建议用快剪指标计算
层序 直剪快剪 直剪固快 三轴UU
cq
原④2
补④2a
q
6.1
5.3
ccq
15.8
15.3
cq
11.9
9.4
cu
11.0
7.4
u
• •
• 筒体采用滑模施工,施工中地基不断产生不均匀
沉降,筒体不断向一侧倾斜,滑模施工随之经常 调整其垂直度,当施工至62.4m高度时,测得塔 身垂直偏差45mm,6天后发展到109mm,决定停 工并要求原勘察单位重新勘察。 第二次勘察报告提供的地基承载力,沉降较大一 侧仅为原设计承载力的53%~71%,勘察单位认 为是由基础施工引起粘性土软化所致。
• 设计人员只能按照不利的地质报告进行设计。 •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原详细勘
察不到位,二是在重大事故发生后,勘察人员的 心态发生了变化,可能更仔细了,也可能更保守 了。
•勘察问题的
其余一些案例
某大型水泥厂
• 1)建在年降雨量仅150 mm的半干燥地区,土层是湖相沉 •
•
•
积物、风积土和坡积土的混合物,由粉质黏土、粉质砂土 和含粉砂砾组成。地下水埋藏深度超过30m ,土层含水量 低,饱和度低,标贯击数很高 。 2) 钻探中发生循环水漏失,大量钻孔孔口周围的地表坍塌, 表明粉质黏土具有严重的湿陷性 。 3)但勘察人员未进一步调查,也未提醒,设计人员按高承 载力地基设计了扩展式基础。 4)一场大雨后,地基发生沉陷,一座小型混凝土建筑物沉 降过大被迫拆除,其余的大型建筑如窑和终碾磨厂沉降超 过25cm,地下水管断裂,造成巨大损失。
造粒塔基础平面和静力触探孔布置图
各孔的静力触探曲线图1
各孔的静力触探曲线图2
三
行加固。
事故处理
• 停工8个月后,塔身的垂直偏差仍有发展,决定对塔基进
• 先在环外旋喷封闭,使基底下的土不致向外挤出
• 再在底板上钻孔,在基础下旋喷,形成复合地基。 • 旋喷桩设计直径450mm,进入卵石层不少于0.3m。 • 严密监控,采用跳打、掺外加剂等措施减少旋喷桩施工过
定性作出评价。 • 补充勘察给出了基坑边坡赤平投影图,提 出东侧基坑东侧边坡是稳定的的,西侧边 坡较不稳定,当西侧边坡倾角取值小于70 度时,边坡是稳定的。
几点看法
• 1)事故发生后,对场地进行补充勘察是必要
的。
• 2)关于基坑山体稳定性的评价是必需的。 • 3)勘察人员应该了解岩土参数的基本概念,
程中的扰动影响。
• 待塔基加固达到强度并经复合地基承载力检验合格后在进
行最后1.6m的塔身施工和设备安装。
杭州地铁某车站勘察情况
• 该车站基坑施工过程中发生重大事故,在
事故处理的同时,要求原勘察单位对尚未 进行围护施工的区段补充勘察,以确保围 护设计依据的可靠性。
• 补勘报告与原详勘报告有很大差异,导致
一起由勘察失误引起 的工程事故
一 工程概况
• 某工程造粒塔为设计直径9m的圆筒和电梯井组合 •
成的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高64m,坐落在一级 阶地后缘的地貌单元上。 自上而下的土层分布为:填土层(上杂填土下素填 土) ;黏土层;粉土层; 6m以下为卵石层。 勘察时布置了3个勘探孔,进行了钻探、取样和室 内物理力学试验,提供的地面2.0m以下的土层承 载力均满足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的设计要求。 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环形基础,埋深为2.5m。
0.2
0.1
8.1
7.6
• 3)对基岩的定性差别很大
• 原勘察报告提供的中风化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
16.9~69.1MPa,平均38.1MPa;干燥单轴抗压强度为 48.9~90.7MPa,平均 69.8 MPa;软化系数0.42~0.72。 按坚硬程度划分,分属坚硬岩、较硬岩和较软岩,平均为 较硬岩。
某开阔河谷地段上的带地下室厂房
才能正确地提供合适的参数值。
• 4)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详细勘察应按单体
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 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 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 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 建议〞。对于基坑工程,详勘阶段 〝应针对基坑 工程的设计的要求进行勘察〞。现详细勘察与补 充勘察差异如此大,且由同一家单位勘察,是不 应该的。
•
二 事故原因分析
• 请新的勘察单位进行第三次勘察。在塔基圆环外围布置8
个静力触探孔发现,塔基持力层严重不均匀 。
• 沉降较小一侧基础落在可塑~硬塑的黏土和粉质黏土层上,
基础下该层厚度0.5~1.9m,承载力标准值190~250kPa, 压缩模量8.0~10.0MPa;黏土层下为粉土层(层底局部渐 变为粉细砂) ,该层承载力标准值120~200kPa,压缩模量 4.6~8.0MPa。 呈可塑~软塑状态,基础下最大厚度达1.4m。在厚度最大 的7号孔中,承载力标准值为70~90kPa,压缩模量 2.5~3.5MPa。
• 沉降较大一侧基础落在填土层上,该层以粉质黏土为主,
• 第三次勘察发现,填土层与老土层在颜色和成分
上很难区别,所以在前二次勘察和施工验槽中均 将其作为老土层对待,但静力触探指标差异很大。 证实在塔基位置上同样存在压缩性大的填土,表 明填土性质差并非由施工过程中的软化所引起。
• 在7号孔外不受基础施工影响的距离上也补勘一孔,
6.34~31.23MPa,平均16.5MPa;干燥单轴抗压强度为 25.42~35.8MPa,平均31.1 MPa;软化系数0.42~0.72。 按坚硬程度划分,定为较软岩。
• 补充勘察报告提供的中风化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
• 4)关于山体基坑岩石边坡的稳定问题 • 原勘察未对与基坑工程相关的山体边坡稳
补充勘察与原详细勘察的主要差别
• 1)提供各土层的m值做了大的调整
层 序 ②1 ②2 土 层 名 称 粉质黏土 粘质粉土
m值
原勘察 8 18
MN / m 2
补充勘察 3.2 6.2
④2
④2a ⑥1 ⑥1a ⑧2
淤泥质黏土
淤泥 淤泥质粉质黏土 淤泥 粉质黏土夹粉砂
3
0.91
0.9
3.5
1.1 1.0
7
4.5来自百度文库
• 2)对原勘察报告的④2层、⑥1层淤泥质土进一步 细分,划出了④2 a 、 ⑥1a淤泥层,淤泥层的 强度指标下降较多 • 补勘建议用快剪指标计算
层序 直剪快剪 直剪固快 三轴UU
cq
原④2
补④2a
q
6.1
5.3
ccq
15.8
15.3
cq
11.9
9.4
cu
11.0
7.4
u
• •
• 筒体采用滑模施工,施工中地基不断产生不均匀
沉降,筒体不断向一侧倾斜,滑模施工随之经常 调整其垂直度,当施工至62.4m高度时,测得塔 身垂直偏差45mm,6天后发展到109mm,决定停 工并要求原勘察单位重新勘察。 第二次勘察报告提供的地基承载力,沉降较大一 侧仅为原设计承载力的53%~71%,勘察单位认 为是由基础施工引起粘性土软化所致。
• 设计人员只能按照不利的地质报告进行设计。 •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原详细勘
察不到位,二是在重大事故发生后,勘察人员的 心态发生了变化,可能更仔细了,也可能更保守 了。
•勘察问题的
其余一些案例
某大型水泥厂
• 1)建在年降雨量仅150 mm的半干燥地区,土层是湖相沉 •
•
•
积物、风积土和坡积土的混合物,由粉质黏土、粉质砂土 和含粉砂砾组成。地下水埋藏深度超过30m ,土层含水量 低,饱和度低,标贯击数很高 。 2) 钻探中发生循环水漏失,大量钻孔孔口周围的地表坍塌, 表明粉质黏土具有严重的湿陷性 。 3)但勘察人员未进一步调查,也未提醒,设计人员按高承 载力地基设计了扩展式基础。 4)一场大雨后,地基发生沉陷,一座小型混凝土建筑物沉 降过大被迫拆除,其余的大型建筑如窑和终碾磨厂沉降超 过25cm,地下水管断裂,造成巨大损失。
造粒塔基础平面和静力触探孔布置图
各孔的静力触探曲线图1
各孔的静力触探曲线图2
三
行加固。
事故处理
• 停工8个月后,塔身的垂直偏差仍有发展,决定对塔基进
• 先在环外旋喷封闭,使基底下的土不致向外挤出
• 再在底板上钻孔,在基础下旋喷,形成复合地基。 • 旋喷桩设计直径450mm,进入卵石层不少于0.3m。 • 严密监控,采用跳打、掺外加剂等措施减少旋喷桩施工过
定性作出评价。 • 补充勘察给出了基坑边坡赤平投影图,提 出东侧基坑东侧边坡是稳定的的,西侧边 坡较不稳定,当西侧边坡倾角取值小于70 度时,边坡是稳定的。
几点看法
• 1)事故发生后,对场地进行补充勘察是必要
的。
• 2)关于基坑山体稳定性的评价是必需的。 • 3)勘察人员应该了解岩土参数的基本概念,
程中的扰动影响。
• 待塔基加固达到强度并经复合地基承载力检验合格后在进
行最后1.6m的塔身施工和设备安装。
杭州地铁某车站勘察情况
• 该车站基坑施工过程中发生重大事故,在
事故处理的同时,要求原勘察单位对尚未 进行围护施工的区段补充勘察,以确保围 护设计依据的可靠性。
• 补勘报告与原详勘报告有很大差异,导致
一起由勘察失误引起 的工程事故
一 工程概况
• 某工程造粒塔为设计直径9m的圆筒和电梯井组合 •
成的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高64m,坐落在一级 阶地后缘的地貌单元上。 自上而下的土层分布为:填土层(上杂填土下素填 土) ;黏土层;粉土层; 6m以下为卵石层。 勘察时布置了3个勘探孔,进行了钻探、取样和室 内物理力学试验,提供的地面2.0m以下的土层承 载力均满足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的设计要求。 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环形基础,埋深为2.5m。
0.2
0.1
8.1
7.6
• 3)对基岩的定性差别很大
• 原勘察报告提供的中风化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
16.9~69.1MPa,平均38.1MPa;干燥单轴抗压强度为 48.9~90.7MPa,平均 69.8 MPa;软化系数0.42~0.72。 按坚硬程度划分,分属坚硬岩、较硬岩和较软岩,平均为 较硬岩。
某开阔河谷地段上的带地下室厂房
才能正确地提供合适的参数值。
• 4)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详细勘察应按单体
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 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 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 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 建议〞。对于基坑工程,详勘阶段 〝应针对基坑 工程的设计的要求进行勘察〞。现详细勘察与补 充勘察差异如此大,且由同一家单位勘察,是不 应该的。
•
二 事故原因分析
• 请新的勘察单位进行第三次勘察。在塔基圆环外围布置8
个静力触探孔发现,塔基持力层严重不均匀 。
• 沉降较小一侧基础落在可塑~硬塑的黏土和粉质黏土层上,
基础下该层厚度0.5~1.9m,承载力标准值190~250kPa, 压缩模量8.0~10.0MPa;黏土层下为粉土层(层底局部渐 变为粉细砂) ,该层承载力标准值120~200kPa,压缩模量 4.6~8.0MPa。 呈可塑~软塑状态,基础下最大厚度达1.4m。在厚度最大 的7号孔中,承载力标准值为70~90kPa,压缩模量 2.5~3.5MPa。
• 沉降较大一侧基础落在填土层上,该层以粉质黏土为主,
• 第三次勘察发现,填土层与老土层在颜色和成分
上很难区别,所以在前二次勘察和施工验槽中均 将其作为老土层对待,但静力触探指标差异很大。 证实在塔基位置上同样存在压缩性大的填土,表 明填土性质差并非由施工过程中的软化所引起。
• 在7号孔外不受基础施工影响的距离上也补勘一孔,
6.34~31.23MPa,平均16.5MPa;干燥单轴抗压强度为 25.42~35.8MPa,平均31.1 MPa;软化系数0.42~0.72。 按坚硬程度划分,定为较软岩。
• 补充勘察报告提供的中风化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
• 4)关于山体基坑岩石边坡的稳定问题 • 原勘察未对与基坑工程相关的山体边坡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