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合集下载

植物的水分代谢

植物的水分代谢

0.2
37.8
2、水分的迁移方式
扩散(diffusion) 物质从高浓度(高化学势)的区域向低浓度(低化学势)区域自发的 转移称为扩散。 动力:两点间的化学势差(浓度差)。 对于短距离的物质运输有效。不适用于长距离运输。
渗透(osmosis)
当溶液被膜分开为两个部分时,溶质无法跨膜运输,溶剂的跨膜 扩散称为渗透。 渗透动力:膜两侧的水势差。 这是水分进入细胞的主要形式。
1.水分的生理作用
1)水是植物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分
2)水是植物体内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
3)水是植物各种生化反应和物质运输的介质 4)水使植物保持挺立的姿态 5)细胞的分裂和延伸生长都需要足够的水
•正常代谢的组织原生质呈溶胶状态;代谢弱的干种子,原生质呈凝胶状态。
2.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1)水是植物体温调节剂
处在强烈蒸发环境中的细胞ψP会成负值?
• 因为植物细胞壁的表面蒸发失水,原生质和液泡中的一部分水分 就外移到细胞壁中去。但这时并不发生质壁分离。在强烈的蒸发 环境中, 细胞壁内已经没有水分了,原生质体便与细胞壁紧密吸 附而不分离。所以在原生质收缩时,就会拉着细胞壁一起向内收 缩。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有限,所以就会产生一个向外的反作用
用质壁分离现象解决下列几个问题(P13):
1、鉴定细胞死活
2、测定细胞的渗透势
3、观察物质透过原生质的难易程度 4、证明植物细胞是渗透系统
低水势
常态
纯水
细胞水势、溶质势、压力势与细胞体积的关系
• 问题:
(1)甲、乙两细胞,甲放在0.4M的蔗糖溶液中,充分平衡后, 测得其渗透势为-0.8RT;乙放在0.3M的NaCl溶液中,充分平
饱和含水量

植物生理学-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植物生理学-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一.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二.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一、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一)、植物细胞的水势
1.概念
μ w-μ
w
0
Δμ
w
ψ w=
Vw

Vw
是不能用于做 束缚能(bound energy)
物质能量
自由能(free energy)
有用功的能量。 是在恒温、恒压条件下 能够作功的那部分能量。
化学势(chemical potential,μ)
水孔蛋白(aquaporins,AQPS)
分子量为25~30KDa、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 水分子的膜水通道蛋白称为水通道蛋白或水孔 蛋白(aquaporins)。 水孔蛋白只允许水分子通过,不允许离子和代 谢物通过,半径大于水分子(0.15nm),小于 最小溶质分子半径0.2nm。
膜内在蛋白 ,几乎都含有六个跨膜区段,分别 由五个环相连。
四、测定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指标
(一)水分占鲜重的百分比:含水量=
鲜重 干重 ×100% 鲜重
鲜重 干重 (二)水分占干重的百分比:含水量= ×100% 干重
(三)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 RWC):
实际含水量 RWC = ×100% 饱和含水量
第二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渗透作用:水分子(其他溶剂分子) 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
渗透装置的条件
1、具有半透膜 2、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渗 透 装 置
图 2-1由渗 透作用引起 的水分运转 a.烧杯中的 纯水和漏斗 内液面相平; b.由于渗透 作用使烧杯 内水面降低 而漏斗内液 面升高
图1-1 渗透现象
1.实验开始时
2.由于渗透作用纯水通过 选择透性膜向糖溶液移动, 使糖溶液液面上升。

植物生理学第1章 水分代谢

植物生理学第1章   水分代谢

3、细胞间的水分移动
土壤水势>植物根水势>茎木质部水势>叶片水势>大气水势
4、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迁移方式 迁移方式主要有两种:集流和扩散
(1)扩散:是物质分子(包括气体分子、水分子、 溶质分子等)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移,直 到分布均匀的现象。水分子可以从高水势区域向低 水势区域扩散,但比较慢。 (2)集流: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大量水分子快速运 动的现象。如导管的输水作用。 ( 3)渗透作用(osmosis):是指液体通过半透膜进 行扩散的现象,是扩散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
渗透作用( osmosis) :是指水分从水势高的系 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进行扩散的现象, 是扩散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
图1.2 渗透作用示意图
稀溶液的渗透势可用范特· 霍 夫 ( Vant Hoff)计算渗透压的公式来计算: ψs=ψπ=-iCRT
式中 i为溶质的解离系数; C为溶质的体 积 摩 尔 浓 度 ( mol· L-1 ) ; R 为 气 体 常 数 (0.0083dm3· Mpa· mol-1· K-1) ; T 为绝对温度 (K) 。 对于一个开放系统来说,在常温常压下, 溶液的水势就等于其渗透势。
土壤中的水分是以集流的方式向根部移
动。水分移动的速率与土质有关。
农业的节水灌溉
微灌技术:有微喷灌、滴灌、渗灌及微管灌等。 将灌溉水加压、过滤,经各级管道和灌水器具灌水于 作物根际附近。微灌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 微灌技术的节水效益更显著。与地面灌溉相比, 可节水 80%~ 85 % .(2) 同时微灌可以与施肥结合,利 用施肥器将可溶性的肥料随水施入作物根区,及时补 充作物需要的水分和养分,增产效果好。 (3) 微灌可 以使土壤疏松、保持颗粒状。( 4)微灌使地表干燥, 不利于杂草生长。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

2. 角质层蒸腾:叶片,5 %~10%左右
3. 气孔蒸腾:叶片,可占蒸腾总量的 80%~90%。 (三)蒸腾作用的指标(3种) 1.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 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通过蒸腾作用所散失水 分的量称为蒸腾速率,也可称为蒸腾强度。一般用每小时每平方米叶面积蒸腾水量的克数表 示(g.m-2.h-1或 mg.dm-2.h-1 )。现在国际上通用 mmol.m-2.s-1来表示蒸腾速率。 2.蒸腾效率(transpiration ratio TR) 指植物在一定生长期内有光合作用所积累的干物质与 蒸腾失水量之比,也就是每蒸腾1kg水所形成干物质的g数。常用 g.kg-1 表示。
ψw=ψS+ψm+ψP+ψg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1、纯水的水势(ψ0w) 所谓纯水是指不以任何物理的或者化学的方式与 任何物质结合的水,完全是自由水,纯水的水势为0。
2、溶质势(ψS) 指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 在标准大气压下,溶液的水势就等于其溶质势,溶液的溶质越多,其溶质势 越低,且任何一种溶液的水势均低于纯水的水势而为负值。在渗透体系中, 溶质势表示了溶液中水分子潜在渗透能力的大小,所以,溶质势又可称为渗 透势。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二、水的移动 水的移动方式有3种式:扩散、集流和渗透作用。 (一) 扩散 是物质分子(包括气体分子、水分子、溶质分 子)从高浓度(高化学势)区域向低浓度(低化学势)区域 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 (二)集流 是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者分子(例如组成 水溶液各种物质的分子)在压力梯度(水势梯度)的作用下 共同移动的现象。 (三)渗透作用 是物质依水势梯度移动。指溶液中的溶 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现象。

植物的水分代谢解读

植物的水分代谢解读

质壁分离(plasmolysis):植物细胞由于液泡失水而是 原生质体和细胞壁分离的现象 质壁分离的复原(deplasmolysis)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4、细胞的水势
水势就是水的化学势。水流动需要能量,水用于做功的能量大小的 量度用水势来表示。一个系统中物质所含的能量可分为束缚能和自 由能两部分。束缚能是在恒温、恒压下不能做功的能量,而自由能 是在恒温恒压下用于做功的能量。只有自由能可用来做功,水只能 延着能量减小的方向移动,即从水势高向水势低的方向移动。
重力势ψ
g
:是水分因重力下移而引起水势降低的
力量,其大小取决于参考状态下水的高度(h)、
水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
植物细胞水势的组分:
一个典型细胞的水势是由溶质势、压力
势、衬质势和重力势所组成。
ψ w =ψ
s

p

m

g
对已形成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
来说,由于原生质仅为一薄层,液泡内的
大分子物质又很少,衬质势 ψ 为 ψ w =ψ 质势 ψ
水势的单位:兆帕( MPa )、帕( Pa )、巴
(bar)、大气压(atm)。 1巴=0.1MPa = 0.987 大气压 = 105 帕
cell水势、溶质势、压力势/MPa
1.5 1.0 0.5 0 -0.5 -1.0 -1.5 -2.0 -2.5
Ψp Ψw
Ψs
0.9 1.0 1.1 1.2 1.3 1.4 1.5 相对体积
水势的应用
水分总是由水势高的部位向水势低的部位运转,故水势 可用于判断水分迁移的方向。如:
1.
相邻细胞的水分转移:水分由水势高的细胞沿水势梯度流向 水势低的细胞。 植物体内的水分转移:植株地上部分的水势低于根系,故根 系水分可向地上部分运转。

植物的水分代谢.

植物的水分代谢.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细胞吸水有三种方式: 吸胀作用吸水(形成液泡前) 渗透性吸水(形成液泡后) 代谢性吸水(形成液泡后)
一、植物细胞的渗透性吸水
1、扩散和渗透作用 扩散是物质分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 渗透作用是扩散作用的特殊形式,是水分通过半透性膜的扩散作用。 半透性膜的特点是:
1巴=0.1MPa = 0.987 大气压 = 105 帕
cell水势、溶质势、压力势/MPa
1.5
1.0
0.5
Ψp
0
-0.5
-1.0 -1.5
Ψw
-2.0 -2.5
Ψs
0.9 1.0 1.1 1.2 1.3 1.4 1.5 相对体积
水势的应用
水分总是由水势高的部位向水势低的部位运转,故水势 可用于判断水分迁移的方向。如:
ψw =ψs +ψp 没有形成液泡如风干种子的细胞,衬 质势ψm 可达-100MPa,渗透势ψs和压力 势ψp很小,可忽略不计,所以它们的细胞 水势可表示为:
ψw =ψm
水势的大小和单位:
纯水的水势(ψw0)最大ψw0=0,植物细胞的 水势都为负值。
水势的单位:兆帕(MPa)、帕(Pa)、巴 (bar)、大气压(atm)。
内皮层(凯氏带)阻碍了水通过。内皮层通道自保就是一个具有选 择性的膜,对根中水分运转其调控作用
2)蒸腾拉力—被动吸水
蒸腾拉力(transpirational pull):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 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主要动力
3 根系吸水的影响因素 A) 植物本身因素
1) 根系发达程度: 根系密度(root desity): cm/cm3
μw-μw0

植物生理考研专用

植物生理考研专用

植物生理考研专用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名词解释:1、水势: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

就是说,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的商,称为水势。

2、根压:由于植物根系生理活动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3、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伤口处溢出液体的现象4、水分临界期: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对缺水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5、内聚力学说:以水分的内聚力(相同分子间互相吸引的力量)来解释水分在木质部中上升的学说6、小孔扩散规律:指气体通过多孔表面扩散的速率,不与小孔的面积成正比,而与小孔的周长或直径成正比的规律。

气孔蒸腾速率符合小孔扩散律填空:1、水分在植物体内由(自由水)和(束缚水)两种形式存在2、将一个充分饱和的细胞放入比其细胞液还低10倍的溶液中,其体积(变小)3、细胞间水分子移动的方向决定于(水势差),即水分从(水势高)的细胞流向(水势低)的细胞4、(伤流)和(吐水)现象可以证明根压的存在5、细胞中自由水越多,原生质粘性(越小),代谢(越旺盛),抗性(越弱)6、植物细胞吸水有多种方式,未形成细胞液的细胞靠(吸胀作用)吸水,液泡形成后主要靠(渗透作用)吸水7、相邻的两个植物细胞,水分移动方向决定于两端细胞的(水势差异)8、干燥种子吸收水分的动力是(吸胀作用)判断题:(只有对的)1、处于初始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若其细胞内液浓度等于外液浓度,则细胞的吸水速度与排水速度相等,出现动态平衡2、水分通过根部内皮层,需经过共质体,因而内皮层对水分运转起调节作用3、将ΨP=0的细胞放入等渗溶液中,其体积不变4、植物体内水在导管和管胞中能形成连续的水柱,主要是由于蒸腾拉力和水分子内聚力的存在问答题:1、温度过高或过低为什么不利于根部吸水?答:温度尤其是土壤温度与根系吸水关系很大。

过高或过低对根系吸水均不利。

(1)低温使根系吸水下降的原因:①水分在低温下粘度增加,扩散效率降低,同时由于细胞原生质粘度增加,水分扩散阻力加大;②根呼吸效率下降,影响根压产生,主动吸水减弱;③根系生长缓慢,不发达,有碍吸水面积扩大。

植物生理学精要1、2章

植物生理学精要1、2章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一、名词解释: 植物的水分代谢: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被称为植物的水分代谢 水势:(ψw 或φw ):在一个系统(溶液)中,水的化学势与相同温度压力下纯水的化学势之差,再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

1bar=105Pa = 0.1MPa = 0.987atm水势的单位是压强单位,帕斯卡(Pa )、大气压(atm )、巴(bar )渗透作用:水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是扩散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

渗透压:渗透作用所形成的流体静压叫渗透压渗透吸收:依赖渗透作用的吸水方式为渗透吸水植物根系的主动吸水:由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引起的吸水过程称为主动吸水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质外体进入根内部质外体是指由细胞壁、细胞间隙、胞间层以及导管的空腔组成的体系。

根中的质外体被内皮层凯氏带分隔成两个区域:外部质外体和内部质外体。

共质体途径:土壤水分通过共质体进入根内部导管共质体是指由胞间连丝把一个个生活细胞的原生质体连成一体的体系。

水分在共质体内运输时需要跨膜,移动阻力较大。

植物根系的被动吸水:由蒸腾作用产生的水势梯度而引起根的吸水称为被动吸水 吸胀吸水:依赖于低的衬质势而引起的吸水称为吸胀吸水。

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方式从植物体的表面向外界散失的过程称为蒸腾作用二、知识点:植物的水分代谢包括哪些内容?水分的吸收→水分的运输→水分的利用→水分的散失自由水/束缚水的生理意义?是衡量植物代谢强弱和抗性强弱的生理指标之一。

二者比值越大代谢越旺盛;反之,抗性越强。

溶液水势高低与溶液浓度的关系?纯水的水势为零,其他任何溶液的水势为负值。

溶液浓度愈大,水势值愈小。

若体系存在水势差,则发生水分子转移,水分总是从水势高处向水势低处移动,直至两处水势差为0。

植物细胞水势的组成?溶质势、重力势、衬质势和压力势(帕)Pa N/m J/m mol m mol J 23131===⋅⋅=--w ψ溶液渗透压与浓度的关系?水分移动方向与渗透压的关系?ψs =ψπ=-π=-iCRT溶液越浓=渗透压越大=水势越低。

第一章水分

第一章水分

二、吸涨吸水
1.吸涨力:亲水物质与水分子 间存在亲和力,两者相互作 用,吸引水分子的力量。如 附着力、毛细管力、电化学 作用等。
2. 吸涨作用 :原生质及细胞壁 的组成成分吸水膨胀的作用。
3. 吸涨吸水特点Fra bibliotek(1)液泡形成之前的主要吸水方式。
如种籽萌发、幼嫩细胞;
(2)不同物质吸涨力不同。
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吸涨力依
压压力的势存(在ψp而)增:加在的植水物势组。织为中正由值于或静为水0(质 壁分离)。(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增 加的水势。水进入细胞,使细胞的体积膨 大,增加了水分向细胞外移动的趋势,)
植物组织(细胞)水势:ψW=ψS+ψm +ψp
小结:
1、纯水的自由能最大,水势最高; 2、浓度越浓水势越低; 3、水势一般以相对值表示,把纯 水定为0,溶液与其相比为负值; 4、水从高水势处流向低水势处。
次递减。
(3)吸涨作用的大小就是衬质势(ψm) 的大小(幼嫩细胞在形成液泡之前富
含原生质)。
三、代谢吸水 利用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使水分
经过质膜 而进入细胞的过程。 试验证明,通气良好,细胞呼吸加
强,细胞吸水增强;相反,减少氧气或 用呼吸抑制剂处理,细胞呼吸速率降低, 细胞吸水减少。
第三节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ψW=(μw-μ0w)/Vw=Δμw/Vw
水的偏mol体积:指加入1mol水使体系的 体积发生的变化。
理解: (1)加入1mol水时,对体系体积的增量; (2)不同含水体系数值不同; (3)纯水的mol体积为18cm3/mol。 (4)稀溶液,应用时代替纯水的mol体积。 水势的概念:“体系中的水与纯水之间每单 位体积水的自由能差”。

植物生理学第01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植物生理学第01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本章内容提要水是植物生命的基础。

植物水分代谢包括水的吸收、运输和散失过程。

植物细胞吸水有三种方式:渗透吸水、吸胀吸水和代谢性吸水,以渗透吸水为主。

根系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吸水的主要区域为根毛区,吸水的方式有主动吸水和被动吸水,其吸水动力分别为根压和蒸腾拉力。

蒸腾拉力是植物主要的吸水动力。

水分在植物体内连续不断地运输是蒸腾拉力—内聚力克服水柱张力的结果。

植物主要通过叶片蒸腾散失水分,具有重要生理意义。

气孔蒸腾是植物叶片蒸腾的主要形式。

蒸腾速率与气孔的开闭关系很大。

气孔开闭可能是通过保卫细胞内K+的积累学说和苹果酸代谢来调节的。

许多外界因子能调节气孔开闭。

作物需水因作物种类不同而异,一般而论,植物的水分临界期是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形成期,合理灌溉要综合考虑土壤含水量、作物形态指标及生理指标。

灌溉的生理指标能即使反映植物体内的水分状况,是较为科学的。

第一节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一、植物体内的含水量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同一种植物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含水量也有差异;在同一植株中不同器官和不同组织的含水量也不同。

二、水对植物的生理作用1、原生质的主要组分。

原生质一般含水量在70%~90%以上,这样才可使原生质保持溶胶状态,以保证各种生理生化过程的进行。

如果含水量减少,原生质由溶胶变成凝胶状态,细胞生命活动大大减缓(例如休眠种子)。

2、接参与植物体内重要的代谢过程。

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均有水的参与。

3、多生化反应和物质吸收、运输的良好介质。

植物体内绝大多数生化过程都是在水介质中进行的。

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参与生化过程的反应物都溶于水,控制这些反应的酶类也是亲水性的。

各种物质在细胞内的合成、转化和运输分配,以及无机离子的吸收和运输在水介质中完成的。

4、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

细胞含有大量的水分,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因而使植物枝叶挺立、花朵开放等。

3、分裂和延伸生长都需要足够的水。

植物生理学习题大全——第1章植物的水分代谢

植物生理学习题大全——第1章植物的水分代谢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一. 名词解释水分代谢(water metabolism):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

自由水(free water):距离胶粒较远而不被胶粒所束缚,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

束缚水(bound water):靠近胶粒而被胶粒所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

扩散(diffusion):水分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运输方式。

集流(mass flow):水分通过膜上的水孔蛋白的运输方式。

水通道蛋白( water channel protein):存在于生物膜上的一类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功能的内在蛋白,亦称水孔蛋白。

束缚能(bound energy):不能用于做功的能量。

自由能(free energy):在温度恒定的条件下可用于做功的能量。

化学势( chemical potential):每摩尔物质所具有的自由能。

水势(water potential ):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

临界水势(critical water potential):气孔开始关闭的水势。

渗透势(osmotic potential):由于溶液中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

压力势(pressure potential):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增大的水势值。

衬质势(matrix potential):由于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的束缚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

重力势(gravitational potential):由于重力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增加的数值。

水的偏摩尔体积(partial molar volume):在温度、压强及其他组分不变的条件下,在无限大的体系中加入1mol水时,对体系体积的增量。

质壁分离(plasmolysis):植物细胞由于液泡失水,使原生质体收缩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

质壁分离复原(deplasmolysis):把正在质壁分离的细胞移到低渗溶液或水中时,质壁分离的原生质体恢复原状的现象。

植物生理学——植物的水分生理

植物生理学——植物的水分生理

二、集流(P11图1-1)
集流: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下共同移动。
水孔蛋白:具有选择性,高效运转水分的膜通道蛋白。单体 是中间狭窄的四聚体呈“呈滴漏”模型。活性由磷酸化调节 (如丝氨酸残基磷酸化)
三、渗透作用
(一)、自由能和水势 根据热力学原理:系统中物质的总能=束缚能(bound energy )+自由能(freeenergy)。 (1)、自由能——在温度恒定条件下用于做功的能量。 (2)、束缚能——在温度恒定条件下不能用于做功的能量。 (3)、化学势(chemical potential)——1mol物质的自由 能。用来描述体系中各组分参与化学反应的本领及转移的潜 在趋势(或所需的能量)。衡量水反应或转移能量的高低可用水 的化学势(水势)表示。 (4)、水势(water potential)——就是每偏mol体积水的化 学势。就是说水溶液的化学势与同温同压同一系统中的纯水 的化学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mol体积所得的商。
图1-1亲水胶体与水层示意
量); 2.水是代谢过程的反应物;光合、呼吸、有机物 的分解合成都有水的参与 3.水是生命活动的的介质;水是植物对矿质吸收 和运输溶剂。 4.水能保持植物固有姿态; 5.水可以调节植物体温。 水的比热、汽化热高,环境温度剧烈变化时, 植物体温变化不大; 植物的蒸腾作用还会散发大量 的热,因此,植物在烈日下不会被灼伤。
(1) 渗透理论: 内皮层的作用: 根系主动吸收的无机离子进入共质体达中柱内 的活细胞。这样导管周围的活细胞在代谢过程 中不断向导管分泌有机离子和有机物,使其水 势下降,而附近细胞的水势较高。因而水分就 不断通过渗透作用进入导管,依次向地上部分 运输。这样就产生一种静水压力,即根压。 (2)代谢理论:认为呼吸作用所产生的能量 参与根系的主动吸水过程。当外界温度降低时、 氧分压下降、呼吸作用抑制剂存在时根压、伤 流或吐水会降低或停顿。

植物生理学第01章植物的水分代谢

植物生理学第01章植物的水分代谢

植物⽣理学第01章植物的⽔分代谢第⼀章植物的⽔分代谢本章内容提要⽔是植物⽣命的基础。

植物⽔分代谢包括⽔的吸收、运输和散失过程。

植物细胞吸⽔有三种⽅式:渗透吸⽔、吸胀吸⽔和代谢性吸⽔,以渗透吸⽔为主。

根系是植物吸⽔的主要器官,吸⽔的主要区域为根⽑区,吸⽔的⽅式有主动吸⽔和被动吸⽔,其吸⽔动⼒分别为根压和蒸腾拉⼒。

蒸腾拉⼒是植物主要的吸⽔动⼒。

⽔分在植物体内连续不断地运输是蒸腾拉⼒—内聚⼒克服⽔柱张⼒的结果。

植物主要通过叶⽚蒸腾散失⽔分,具有重要⽣理意义。

⽓孔蒸腾是植物叶⽚蒸腾的主要形式。

蒸腾速率与⽓孔的开闭关系很⼤。

⽓孔开闭可能是通过保卫细胞内K+的积累学说和苹果酸代谢来调节的。

许多外界因⼦能调节⽓孔开闭。

作物需⽔因作物种类不同⽽异,⼀般⽽论,植物的⽔分临界期是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形成期,合理灌溉要综合考虑⼟壤含⽔量、作物形态指标及⽣理指标。

灌溉的⽣理指标能即使反映植物体内的⽔分状况,是较为科学的。

第⼀节⽔分在植物⽣命活动中的作⽤⼀、植物体内的含⽔量不同植物的含⽔量不同;同⼀种植物⽣长在不同的环境中含⽔量也有差异;在同⼀植株中不同器官和不同组织的含⽔量也不同。

⼆、⽔对植物的⽣理作⽤1、原⽣质的主要组分。

原⽣质⼀般含⽔量在70%~90%以上,这样才可使原⽣质保持溶胶状态,以保证各种⽣理⽣化过程的进⾏。

如果含⽔量减少,原⽣质由溶胶变成凝胶状态,细胞⽣命活动⼤⼤减缓(例如休眠种⼦)。

2、接参与植物体内重要的代谢过程。

在光合作⽤、呼吸作⽤、有机物质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均有⽔的参与。

3、多⽣化反应和物质吸收、运输的良好介质。

植物体内绝⼤多数⽣化过程都是在⽔介质中进⾏的。

⽔分⼦是极性分⼦,参与⽣化过程的反应物都溶于⽔,控制这些反应的酶类也是亲⽔性的。

各种物质在细胞内的合成、转化和运输分配,以及⽆机离⼦的吸收和运输在⽔介质中完成的。

4、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

细胞含有⼤量的⽔分,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因⽽使植物枝叶挺⽴、花朵开放等。

植物生理学必考知识点

植物生理学必考知识点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一、名词解释1.自由水: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

2.束缚水:靠近胶粒而被胶粒所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

3.渗透作用: 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4.水势(w):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

符号:w。

5.渗透势():由于溶液中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符号。

用负值表示。

亦称溶质势(s)。

6.压力势(p):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增加的水势值。

一般为正值。

符号p。

初始质壁分离时,p为0,剧烈蒸腾时,p会呈负值。

7.衬质势(m):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束缚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以负值表示。

符号m 。

8.吸涨作用:亲水胶体吸水膨胀的现象。

9.代谢性吸水:利用细胞呼吸释放出的能量,使水分经过质膜进入细胞的过程。

10.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表面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11.根压:植物根部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12.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主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

13.蒸腾速率:又称蒸腾强度,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通过蒸腾作用而散失的水分量。

(g/2·h)14.蒸腾比率:植物每消耗l公斤水时所形成的干物质重量(克)。

15.蒸腾系数:植物制造 1克干物质所需的水分量(克),又称为需水量。

它是蒸腾比率的倒致。

16.内聚力学说:又称蒸腾流-内聚力-张力学说。

即以水分的内聚力解释水分沿导管上升原因的学说。

二、填空题1.植物细胞吸水有、和三种方式。

2.植物散失水分的方式有和。

3.植物细胞内水分存在的状态有和。

4.植物细胞原生质的胶体状态有两种,即和。

5.一个典型的细胞的水势等于;具有液泡的细胞的水势等于;形成液泡后,细胞主要靠吸水;干种子细胞的水势等于。

6.植物根系吸水方式有:和。

7.根系吸收水的动力有两种:和。

8.证明根压存在的证据有和。

9.叶片的蒸腾作用有两种方式:和。

10.某植物制造1克干物质需消耗水400克,则其蒸腾系数为;蒸腾效率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一、教学时数计划教学时数为8 学时,其中理论课4 学时,实验课4 学时。

二、教学大纲基本要求1. 了解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2. 了解水的化学势、水势的基本概念、植物生理学中引入水势的意义;3. 了解植物细胞的水势的组成、溶质势、衬质势、压力势等的概念及其在植物细胞水势组成中的作用,4. 了解并初步学会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方法;5. 了解植物根系对水分吸收的部位、途径、吸水的机理以及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6. 了解植物的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和气孔蒸腾是蒸腾的主要方式、蒸腾作用的指标、测定方法以及适当降低蒸腾速率的途径;7. 了解植物体内水分从地下向地上部分运输的途径和速度、水分沿导管上升的机制;8. 了解作物的需水规律、合理灌溉指标及灌溉方法以及发展节水农业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 重点1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 .植物细胞水势的组成,水分移动的方向。

3 .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4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5 .气孔蒸腾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6 .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途径。

7 .作物需水规律和合理灌溉。

( 二) 难点1 .植物细胞的水势的基本概念。

2 .组成和有关计算。

3 .气孔开闭的机理。

1.引言水是植物维持生存所必需的最重要的物质。

植物从水中进化而来。

植物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光合作用等一切生命过程都必须在水环境中才能进行,没有了水,植物的生命活动就会停滞,植株则干枯死亡。

地球上水分的供应量不仅决定了植物的生态分布,而且显著影响了植物的生理生化特性。

对于一株植物来说,一方面,它要不断地从环境中吸收水分,以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植株地上部分(主要是叶片)的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一部分水分不断散失到大气中,以维持其体内外的水分循环及适宜的体温。

根系吸收的水分除极少部分参与体内的生化代谢过程外,其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了周围环境中。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称为植物的水分代谢(water metabolism)。

2.植物与水分的关系2.1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2.1.1水是植物细胞主要的组成成分水是植物细胞中含量最大的组成成分,草本植物鲜重的80%以上和木本植物鲜重的50%以上都是由水构成的。

植物的含水量与植物种类和植物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细胞、组织和器官中的含水量也不尽相同。

2.1.2水对植物的生理作用水使植物细胞原生质处于溶胶状态,以保证各种生理生化代谢的进行。

如果细胞中含水量减少,原生质由溶胶变成凝胶状态,细胞的生命活动将大大减缓,例如休眠的种子。

水作为反应物直接参与植物体内重要的代谢过程。

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合成和分解过程中均有水的参与。

如种子萌发时,淀粉在水的作用下,分解为糖。

水是许多生化反应和物质吸收、运输的良好介质。

水作为溶剂能够溶解气体和矿物质。

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参与生化过程的反应物一般都溶于水,控制这些反应的酶类也是亲水性的。

各种物质在细胞内的合成、转化和运输分配,以及无机离子的吸收和运输都在水介质中完成的。

水能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

细胞含有大量的水分,产生膨压,维持细胞的紧张度,使植物枝叶挺立、花朵开放,膨压对于气孔和植物其他结构的运动以及细胞的分裂生长也很重要。

2.1.3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水是植物体温调节器。

水分子具有很高的汽化热和比热,因此,在环境温度波动的情况下,植物体内大量的水分可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在烈日曝晒下,通过蒸腾散失水分以降低体温,使植物不易受高温伤害。

水对可见光的通透性。

对于水生植物,短波蓝光、绿光可透过水层,使分布于海水深处的含有藻红素的红藻,也可以正常进行光合作用。

水对植物生存环境的调节。

水分可以增加大气湿度、改善土壤及土壤表面大气的温度等。

2.2植物细胞中水分的存在状态植物体内水分的存在状态与植物的生命活动有很大的关系。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膜系统以及细胞壁是由蛋白质、核酸和纤维素等大分子组成,它们含有大量的亲水基团,与水分子有很高的亲和力。

凡是被植物细胞的胶体颗粒或渗透物质吸附、束缚不能自由移动的水分,称为束缚水(bound water)。

而不被胶体颗粒或渗透物质所吸引或吸引力很小,可以自由移动的水分称为自由水(free water)。

实际上,这两种状态水分的划分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

细胞内的水分状态可以随着代谢的变化而变化,自由水/束缚水比值亦相应改变。

自由水直接参与植物的生理过程和生化反应,而束缚水不参与这些过程,因此自由水/束缚水比值较高时,植物代谢活跃,生长较快,抗逆性差;反之,代谢活性低、生长缓慢,但抗逆性较强。

例如,休眠种子和越冬植物自由水/束缚水比例减低,束缚水的相对量增高,虽然其代谢微弱或生长缓慢,但抗逆性很强。

在干旱或盐渍条件下,植物体内的束缚水含量也相对提高,以适应逆境。

植物细胞中的水分按其分布可人为划分为几部分,一部分水分束缚在细胞的表面,有的部分则保持在胞壁的毛细管中,大部分的水可沿水势差自由移动。

在细胞壁和木质部中存在的水称为质外体水;在原生质中存在的水称为共质体水。

质外体水中,溶质能自由进出细胞和组织。

而在共质体水中,溶质必须通过质膜才能运输。

2.3细胞水分有关的概念2.3.1.自由能、化学势、水势根据热力学原理,系统中物质的总能量可分为束缚能(bond energy)和自由能(free energy)。

束缚能是不能用于做有用功的能量。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体系可以用来对环境作功的那部分能量叫自由能(free energy)。

化学势(chemical potential)用来衡量物质反应或转移所用的能量,是用来在描述体系中组分发生化学反应的本领及转移的潜在能力,一摩尔物质的自由能就是该物质的化学势,常用μ表示。

水的化学势的热力学含义为:当温度、压力及物质数量(水分以外)一定时,体系中1mol的水分的自由能,用μw表示。

水的化学势可用来判断水分参加化学反应的本领或在两相间移动的方向和限度。

在热力学中将纯水的化学势规定为零,那么溶液中的水与纯水的化学势差就等于该溶液中水的化学势,即ΔμW=μW,而且任何溶液中水的化学势都必然小于零。

溶液中水的偏摩尔体积:即在一定温度、压力和浓度下,1mol水在混合物(均匀体系)中所占的有效体积。

例如,在1个大气压和25℃条件下,1mol的水所具有的体积为18ml,但在相同条件下,将1mol的水加入到大量的水和酒精等摩尔的混合物中时,这种混合物增加的体积不是18 ml而是16.5 ml,16.5 ml就是水的偏摩尔体积。

这是水分子与酒精分子强烈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稀的水溶液中,水的偏摩尔体积与纯水的摩尔体积(V w=18.00cm3/mol)相差不大,实际应用时往往用纯水的摩尔体积代替偏摩尔体积。

在植物生理学中水势(ψw)常用来衡量水分反应或转移能量的高低。

水势就是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即水溶液的化学势(μw)与同温、同压、同一系统中的纯水的化学势之差(μ0w ),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可以用公式表示为:ψw代表水势;μw—μw o为化学势差(Δμw),单位为J/mol,J=N/m(牛顿.米);V w,m,为水的偏摩尔体积,单位为m3/mol。

则水势:水势单位用帕(Pa),一般用兆帕(Mpa,1MPa=106Pa)来表示。

过去曾用大气压(atm)或巴(bar)作为水势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bar=0.1MPa=0.987atm,1标准大气压=1.013×105Pa=1.013bar。

水分由水势高处流到水势低处。

3.植物对水分的吸收3.1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植物细胞代谢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水分。

细胞有两种吸水方式,一种是被动吸水;在未形成液泡前,植物细胞主要靠吸胀作用被动吸水,如种子萌发时的水分吸收,在形成液泡后,细胞主要靠渗透作用被动吸收水分,被动吸水不消耗能量;另一种是主动吸水,细胞吸水时需消耗代谢产生的能量,所以也称为代谢性吸水。

3.1.1细胞的吸胀吸水吸涨作用(imbibition)是亲水胶体吸水膨胀的现象。

干燥种子细胞质、细胞壁、淀粉粒、蛋白质等等生物大分子都是亲水性的,而且都处于凝胶状态,它们对水分子的吸引力很强,这种吸引水分子的力称为吸胀力。

因吸胀力的存在而吸收水分子的作用称为吸胀作用。

蛋白质类物质吸胀力量最大,淀粉次之,纤维素较小。

吸胀力实际上就是衬质势,系由吸胀力的存在而降低的水势值。

干燥种子的ψm总是很低,例如,豆类种子中胶体的衬质势可低于-100MPa,细胞吸水饱和时,ψm=0。

一般地说,细胞形成中央液泡之前主要靠吸胀作用吸水。

例如干燥种子的萌发吸水、果实、种子形成过程中的吸水、根尖和茎尖分生区细胞的吸水等等。

3.1.2细胞的渗透吸水3.1.2.1植物细胞中的渗透系统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称之为渗透作用(osmosis)。

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主要有二个:半透膜及其两侧的溶液具有水势差。

植物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分子组成的微纤丝构成,水和溶质都可以通过;而质膜和液泡膜则为选择性膜,水易于透过,对其它溶质分子或离子具有选择性。

成熟的植物细胞其具有一个大液泡,含有各种可溶性物质。

在一个成熟的细胞中,原生质层(包括原生质膜、原生质和液泡膜)就相当于一个半透膜。

如果把此细胞置于水或溶液中,则含有多种溶质液泡液,原生质层以及细胞外溶液三者就构成了一个渗透系统。

把具有液泡的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其水势低于细胞液的水势)中,液泡失水而使原生质体和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plasmolysis)。

把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在水势较高溶液或蒸馏水中,外界的水分子进入细胞,液泡变大,整个原生质体慢慢地恢复原状(质壁分离复原,deplasmolysis)。

这两个现象证明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质壁分离现象是生活细胞的典型特征,可以用来:(1)确定细胞是否存活。

已发生膜破坏的死细胞,半透膜性质丧失,不产生质壁分离现象。

(2)测定细胞的渗透势。

将植物组织或细胞置于一系列已知水势的溶液中,那种恰好使细胞处于初始质壁分离状态的溶液水势值与该组织或细胞的渗透势相等。

(3)观察物质透过原生质层的难易程度。

利用质壁分离复原的速度来判断物质透过细胞的速率。

同时可以比较原生质粘度大小。

3.1.2.2细胞水势的组成典型植物细胞水势(Ψw)组成为:ψw=ψπ+ψp+ψm(ψπ为渗透势,ψp为压力势,ψm为衬质势)。

渗透势(osmotic potential,ψπ):由于溶质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值称为渗透势或溶质势(solute potential,ψs),以负值表示。

渗透势值按公式ψπ=-iCRT来计算(C为溶液的摩尔浓度,T为绝对温度,R为气体常数,i为解离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