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化纤维素纤维的制备【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功能纤维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功能纤维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功能纤维的制备及应用研究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于功能纤维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功能纤维是指对于某一特定的目的而设计制造的纤维,其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性质,能够在医疗、环保、体育、服装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就功能纤维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行探讨。

一、功能纤维的制备方法1.1 无纺布法无纺布法是功能纤维制备的一种常见方法,其通过将熔融状态的高分子物质挤出或喷吹成无纺布来形成纤维。

无纺布的制备过程中,纤维之间的交织程度很高,具有优异的强度和耐磨性,适用于医疗、消毒等领域。

1.2 溶胶纺丝法溶胶纺丝法是通过高分子物质的溶液,将高分子物质喷出成精细的纤维形状。

该方法的优点是制备过程简单,可量产,并且制得的纤维具有高度的相似性,适用于微观和生物医学领域。

1.3 电纺丝法电纺丝法是通过高电压介导的电场来制备纤维,其制备过程具有可控性强的特点,适用于微纳米尺度的领域,如燃料电池等。

1.4 拉伸法拉伸法是利用拉力将高分子链拉伸到极限,在实现拉伸的同时形成的长线状纤维,适用于制备高性能的尼龙、涤纶等纤维。

二、功能纤维的应用领域研究2.1 医疗领域在医疗领域,功能纤维可用于制备医用绷带、手术衣等。

其中,医用绷带的制备颇为简单,只需利用无纺布法制备无纺布,再将其剪成绷带的大小即可。

而手术衣则需要使用防护性能较高的功能纤维,以避免医护人员在手术时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

2.2 环保领域在环保领域,功能纤维可以用于制备吸附材料,如空气净化器中的过滤器、污水处理器中的滤膜等。

以空气净化器为例,其通过高效的吸附材料将空气中的PM2.5等有害物质吸附过滤掉,以净化空气。

2.3 体育领域在体育领域,功能纤维可以用于制备运动服、运动鞋等。

由于功能纤维具有优异的透气性、排汗性、弹性等性能,可以保证运动人员在运动过程中的舒适感和运动效果。

2.4 服装领域在服装领域,功能纤维可用于制备高端休闲服、防护服等,如防辐射服、防弹材料等。

功能纤维素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功能纤维素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上的羟基可与酸反应生成 与烷基化试剂反应生成纤维素醚。 酯,与烷基化试剂反应生成纤维素醚。 纤维素醚产品中,有羧甲基纤维素、羟 纤维素醚产品中,有羧甲基纤维素、 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 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 纤维素等,其产品也已商品化。 纤维素等,其产品也已商品化。

纤维素酯中,以纤维素硝酸酯、 纤维素酯中,以纤维素硝酸酯、纤维素 醋酸酯和纤维素黄原酸酯最为普遍和重要, 醋酸酯和纤维素黄原酸酯最为普遍和重要,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涂料、日用化工、制药、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涂料、日用化工、制药、 纺织、 纺织、塑料等工业部门和研究领域中
研究新成果主要两个方向: 研究新成果主要两个方向: 一向优化生产工艺方向发展, 一向优化生产工艺方向发展,达到节约能 降低成本和污染的目的; 源、降低成本和污染的目的; 二合成新的纤维素酯、醚化衍生物, 二合成新的纤维素酯、醚化衍生物,开拓 新功能和应用领域。 新功能和应用领域。
亲核取代反应 糖类化学中, 糖类化学中,羟基的亲核取代起着重要 的作用,采用这种反应, 的作用,采用这种反应,可以合成新的纤 维素衍生物,其中包括C 维素衍生物,其中包括C取代的脱氧纤维素 衍生物,如脱氧纤维素卤代物和脱氧氨基 衍生物, 纤维素。 纤维素。 首先, 首先,将纤维素专户为相应的甲苯磺酸 酯或甲基磺酸酯,然后用卤素或卤化物、 酯或甲基磺酸酯,然后用卤素或卤化物、 一级胺和二级胺或三级胺等亲核试剂, 氨、一级胺和二级胺或三级胺等亲核试剂, 将易离去基团取代, 将易离去基团取代,即可得到脱氧纤维素 卤代物和脱氧氨基纤维素。 卤代物和脱氧氨基纤维素。 脱氧纤维素卤代物是制备纤维素功能衍 生物的原料。例如,通过亲核取代, 生物的原料。例如,通过亲核取代,与硫 醇或氨反应, 醇或氨反应,可制得含硫或含氨的纤维素 材料。 材料。

功能化纤维素纳米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功能化纤维素纳米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功能化纤维素纳米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纳米材料是一种尺寸在1到100纳米之间的物质,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功能化纤维素纳米材料是一种具有重要潜力的纳米材料。

本文着重讨论了功能化纤维素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表征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功能化纤维素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纤维素是一种天然的多糖类化合物,由于其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低毒性,已经广泛地用作药物、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然而,纤维素的应用受到了其低溶解度和生物降解速度慢等限制。

因此,研究人员引入了纳米技术,将纤维素转化为纳米材料,不仅可以提高其溶解度和生物降解速度,还可以赋予其新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目前,功能化纤维素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机械法、化学法、生物法以及辅助法等。

其中,机械法主要是通过高压球磨、超声波处理和高压切割等方法将纤维素材料机械分散到纳米级别;化学法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将纤维素转化为具有新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纳米材料。

例如,通过硫酸羟基甲基纤维素处理和碳酸钠-碘反应,可以合成羟基甲基纤维素纳米晶体;通过甲酸法和羧化剂将草莓果皮中的纤维素进行改性,制备出超长纳米纤维素材料。

生物法则是通过微生物发酵或酵素水解等生物过程将纤维素转化为纳米材料;通过辅助法可以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辅助实现纤维素纳米材料的合成,例如利用超声波辅助化学反应。

二、功能化纤维素纳米材料的表征纳米材料的表征是开展其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重要前提。

对于功能化纤维素纳米材料的表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形貌结构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仪器,可以观测到纤维素纳米材料的表面形貌结构,粒径大小和尺寸分布情况等。

2. 物理化学性质表征:纳米纤维素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与其表面物理化学状态、纳米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的,因此需要通过光谱、热重、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等用于表征物理化学特性的方法进行表征。

3. 生物活性表征:功能化纤维素纳米材料的生物活性是其在医药、食品和环境领域等应用的重要方面,因此需要通过生物活性试验等生物学方法进行表征。

功能性纤维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功能性纤维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功能性纤维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功能性纤维材料是指经过一系列特殊处理后具有特定功能的纤维材料,这些功能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导性、阻燃性、吸湿性、抗菌性等。

这些特定功能赋予了纤维材料更广泛的应用领域,例如纺织品、电子设备、医疗用品等。

本文将探讨功能性纤维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为读者深入了解这一领域提供基础知识和前沿进展。

一、功能性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功能性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可以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

1.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指通过物理手段改变纤维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其中,拉伸法是常用的物理方法之一。

通过拉伸纤维材料,可以增加其表面积和孔隙度,从而提升其吸附性能。

另外,热处理、离子辐照等也是常用的物理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改变纤维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分子排列方式,从而赋予其特定的功能。

1.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指通过化学反应改变纤维材料的组成和结构,从而赋予其特定功能。

例如,采用表面改性技术可以在纤维表面引入特定的官能团,如羧基、胺基等,从而实现纤维的吸湿性和抗菌性能。

此外,纳米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功能性纤维材料的制备中,通过纳米颗粒的添加或改性,可以赋予纤维材料特定的导电性、阻燃性等功能。

二、功能性纤维材料的应用研究功能性纤维材料的应用研究涵盖了众多领域,以下以电子设备和医疗用品为例进行介绍。

2.1 电子设备功能性纤维材料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

例如,导电纤维材料可以用于柔性电子器件的制备。

这些纤维材料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导电性能,可以实现电子器件的可弯曲性和可拉伸性,为电子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另外,阻燃纤维材料也在电子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纤维材料可以在高温环境下保护电子器件的安全性,有效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2.2 医疗用品功能性纤维材料在医疗用品领域的应用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例如,抗菌纤维材料广泛应用于医用口罩、医用绷带等产品中,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另外,功能纤维材料还可以用于医用纺织品的制备,例如具有调湿性能的纤维材料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促进伤口的愈合。

功能纤维素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功能纤维素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功能纤维素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纤维素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构成成分,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物质之一、纤维素材料具有优良的可再生性能、较高的生物降解性能、低成本等特点,因此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纤维素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首先,纤维素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机械破碎法:通过将植物细胞壁进行机械破碎,使纤维素分子暴露在表面,从而制备出纤维素材料。

2.化学法:通过化学处理的方式,将植物细胞壁中的非纤维素物质去除,得到纯净的纤维素。

3.生物法:利用微生物或酶的作用,降解植物细胞壁中的非纤维素物质,从而制备纤维素材料。

纤维素材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下面将重点介绍几个主要领域的应用:1.纺织品领域:纤维素纤维可以用于制备纺织品,如纤维素纤维素纺成纱线,再进行织造或编织,得到纤维素纺织品。

纤维素纤维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吸湿性和舒适度,可以用于制作夏季服装。

2.包装材料领域:纤维素材料可以用于制备环保型纸张和纸板,用于包装食品、日用品等。

纤维素纤维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可压性,使得纤维素纸张和纸板具有较好的抗折性和耐水性。

3.生物医学领域:纤维素材料可以用于制备生物医学材料,如纤维素基的敷料和人工血管。

纤维素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和生物组织的重构。

4.化妆品领域:纤维素材料可以用于制备化妆品中的稳定剂和增稠剂。

纤维素材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流变性,可以提升化妆品制品的质地和使用感。

5.环境领域:纤维素材料可以用于制备高效吸附剂,用于水污染物的去除。

纤维素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可以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

总之,纤维素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用于纺织品、包装材料、生物医学、化妆品等多个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纤维素材料制备技术的提高,相信纤维素材料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并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纤维素超细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开题报告

纤维素超细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开题报告
[19] Meng T,Gao X,Zhang J,et al . Polymer,2009,50 : 447 -454.
[20]叶君(Ye J),赵星飞( Zhao X F),熊犍(Xiong J) .化学进展(Progress in Chemistry),2007,4 : 478-484.
[21] Quan S L,kang S G,Chin I j .Characterization of cellulose fibers electrospun using ionic liquid[J].celloluse,2010(17):223-230.
2.纤维素的溶解:
加入一定质量的LiCl配制8~12%的LiCl/DMAc溶解体系,再将经过高温活化的纤维素加入其中低温搅拌,使纤维素溶解。
3.纤维素溶液静电纺丝:
调节控制静电纺丝参数:控制电压、毛细管内径、纺丝速率、毛细管到收集器距离、收集温度、环境湿度等,将步骤2中得到的纤维素纺丝原液进行静电纺丝。
2、研究内容、试验设计方案
1、研究内容
1.1研究目的
以微晶纤维素为原料,以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得到可纺性较高的具有一定粘度的纤维素纺丝原液,然后调节静电纺丝参数制备孔隙率高、精细程度高、均一性高、比表面积大、长径比大纤维素超细纤维。
1.2研究内容
(1)纤维素的溶解条件探究:讨论纤维素活化温度、活化时间,以及LiCl/DMAc的组分比对纤维素溶解度的影响。
学号
XXXX大学XXXX学位论文
开题报告书
专业
姓名
入学时间
导师
拟定的论文题目
报告日期
研究生院
1、论文选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现状
1、研究背景

离子液体法纺制纤维素纤维及中空纤维膜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离子液体法纺制纤维素纤维及中空纤维膜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离子液体法纺制纤维素纤维及中空纤维膜的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离子液体法纺制纤维素纤维及中空纤维膜的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和化学纤维对健康的潜在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纤维素纤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纤维素纤维具有生物可降解、可再生等优点,同时具备化学纤维的高强度和耐磨性,因此被广泛用于制备纺织品、纸张、医疗敷料等领域。

离子液体是一类具有无机盐或有机盐离子对的液体,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生物医学、化学合成等领域。

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性和可控性也得到了广泛研究,因此在离子液体中纺制纤维素纤维和中空纤维膜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采用离子液体法纺制纤维素纤维及制备中空纤维膜,实现纤维素的高效利用和增加其在生物医学和纺织品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具体实现离子液体对纤维素分子的调控、有机溶剂对溶液的影响,探究纤维素溶液的特性、纤维素纺丝的可行性、纤维素纤维性能的测试、中空纤维膜的制备与性能分析等内容。

三、研究内容和方案1、纤维素的制备与性质测试(1)采用化学法从植物原料中制备纤维素;(2)对制备的纤维素进行物理和化学性质测试。

2、离子液体溶液中纤维素的溶解性和可控性研究(1)筛选适合纤维素溶解的离子液体;(2)探究溶液中离子液体的浓度对纤维素分子的调控情况。

3、纤维素纺丝与中空纤维膜制备(1)探究有机溶剂对溶液的影响;(2)纤维素纺丝过程中温度、气流速度、纺丝距离等参数的优化;(3)中空纤维膜的制备与性能分析。

4、纤维素纤维及中空纤维膜的性能测试(1)对纤维素纤维和中空纤维膜的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2)对纤维素纤维和中空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孔径、渗透性进行测试。

四、研究预期结果预计可以得到纤维素纺制中采用离子液体法的最佳方案,制备出具有独特结构和性能的纤维素纤维和中空纤维膜,并实现其在生物医学和纺织品领域中的应用。

五、研究进度安排1、整理相关文献,熟悉相关理论知识及实验技术,预计用时1周。

纤维素制备方案

纤维素制备方案

纤维素制备方案标题:纤维素制备方案:从原料选择到工艺流程的深入探讨引言:纤维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重要功能性材料,其制备方案的设计和优化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纤维素制备的关键方面,包括原料选择、工艺流程设计和新兴制备技术,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理解,以促进更好的纤维素制备实践。

第一部分:原料选择1.1 原料种类与特性:介绍常见的纤维素原料种类,如木材、秸秆、废纸等,并提供其特性和可行性分析。

1.2 原料质量控制:阐述如何选择高质量原料及其对制备纤维素的影响,包括纤维素含量、碱性成分和杂质含量等。

1.3 原料预处理技术:探讨原料预处理技术的种类和作用,包括切割、粉碎、水煮处理等,以提高后续工艺步骤的效果。

第二部分:工艺流程设计2.1 碱法制备纤维素:介绍常用的碱法制备纤维素的工艺流程,包括碱液浸渍、碱解和酸洗等步骤,并分析各个步骤中的关键参数和优化策略。

2.2 酶法制备纤维素:探讨酶法制备纤维素的工艺流程,包括酶解、去除杂质和纯化等步骤,以及与碱法相比的优点和不足。

2.3 气相法制备纤维素:简要介绍气相法制备纤维素的过程和特点,突出其在纳米纤维素制备方面的应用潜力。

第三部分:新兴制备技术3.1 生物质预处理技术:探究近年来涌现的新兴生物质预处理技术,如离子液体预处理、酸预处理等,并探讨其在纤维素制备中的应用前景。

3.2 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方法:介绍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包括静电纺丝法、胶凝法和机械法,并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性。

3.3 绿色制备技术:提出倡导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制备技术,如水基制备、无溶剂制备等,以满足现代工业对纤维素产品的需求。

结论:通过对纤维素制备方案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原料选择、工艺流程设计和新兴制备技术是决定纤维素制备效果和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合理选择高质量原料,优化工艺流程,并结合新兴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纤维素制备的效率和质量,并促进其广泛应用于不同产业领域。

功能性纤维材料制备和增韧机制解析

功能性纤维材料制备和增韧机制解析

功能性纤维材料制备和增韧机制解析功能性纤维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在纺织、建筑、医疗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着重探讨功能性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增韧机制。

一、功能性纤维材料制备方法1. 仿生制备法仿生制备法是指通过模仿自然界的生物体或生物材料的结构和功能来制备纤维材料。

其中,蛋白质纤维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纤维材料之一。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结构基础,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调节的力学性能。

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形态和组合方式,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性能的纤维材料。

2. 化学修饰法化学修饰法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纤维表面的化学基团与功能分子或聚合物相互作用,实现纤维材料的功能化。

其中,通过在纤维表面引入特定的官能团,可以使纤维具有生物降解性、抗菌性、阻燃性等特殊功能。

化学修饰法具有操作简便、可以实现批量制备的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3. 增韧剂填充法增韧剂填充法是指在普通纤维材料中添加增韧剂,通过增加纤维内部的相互作用力,提高纤维的延展性和抗拉强度。

一种常见的增韧剂是纳米颗粒,如碳纳米管和氧化石墨烯。

这些纳米颗粒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能够有效增强纤维材料的力学性能。

增韧剂填充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制备功能性纤维材料的方法。

二、功能性纤维材料增韧机制解析1. 纳米颗粒增韧机制纳米颗粒的加入可以有效增加纤维材料的界面能量,并阻碍裂纹扩展。

碳纳米管和氧化石墨烯等纳米颗粒的加入可以形成纳米桥梁结构,通过诱导纤维内部的张力分布,提高了纤维的延展性和强度。

此外,纳米颗粒还可以通过与纤维内部相互作用,形成纳米与纤维之间的界面,增强了纤维的韧性。

2. 高分子交联增韧机制高分子交联是一种常见的增韧机制。

通过在纤维材料中引入交联结构,可以增加纤维的分子间结合力,提高纤维的力学性能。

高分子交联可以增加纤维的强度和韧性,并提高纤维的热稳定性和耐化学性能。

3. 功能性纤维纳米结构增韧机制纳米结构是功能性纤维材料增韧的重要手段之一。

纤维素纤维发泡缓冲包装材料的制备研究的开题报告

纤维素纤维发泡缓冲包装材料的制备研究的开题报告

纤维素纤维发泡缓冲包装材料的制备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降解的包装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纤维素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可再生性,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其中,纤维素纤维发泡缓冲包装材料具有较好的缓冲、保护性能,可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家电、餐饮、医药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相关研究,但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制备工艺、性能和应用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纤维素纤维发泡缓冲包装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材料性能,为其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推广其在包装领域的应用。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为纤维素纤维发泡缓冲包装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纤维素原材料的选择与处理:研究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纤维素原材料对制备纤维素纤维发泡缓冲包装材料的影响,并对其中合适的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以达到制备要求。

2. 发泡剂的选用和添加方式:研究不同类型的发泡剂对纤维素纤维发泡缓冲包装材料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发泡剂和添加方式。

3. 制备工艺的优化:研究不同的加工条件对纤维素纤维发泡缓冲包装材料的性能和制备成本的影响,以优化工艺条件。

4. 材料性能的测试与分析:对制备的纤维素纤维发泡缓冲包装材料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热性能、生物降解性能等进行测试与分析,探究不同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规律。

5. 实际应用效果的评估:通过实际应用测试,评估纤维素纤维发泡缓冲包装材料在物流、保护等方面的效果,验证其实际应用价值。

本研究将采用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室制备工艺流程测试,配合测试仪器、数据统计软件及图形工具来进行数据记录和统计,以达到对制备纤维素纤维发泡缓冲包装材料制备工艺和性能的研究。

三、预期目标和研究成果本研究的预期目标为:1. 确定一种适用于制备纤维素纤维发泡缓冲包装材料的纤维素原材料类型和加工处理方案。

2. 确定合适的发泡剂种类和添加方式,制备出具有合适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的纤维素纤维发泡缓冲包装材料。

纤维素纤维基础材料的制备和性能优化

纤维素纤维基础材料的制备和性能优化

纤维素纤维基础材料的制备和性能优化随着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如何提高基础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成为了现代材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纤维素作为一种天然、可再生、可降解的生物质基础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纤维素纤维基础材料的制备技术和性能优化方法。

一、纤维素的来源和性质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分子构成的多糖化合物,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目前,纤维素的主要来源是木材、废纸、秸秆、稻壳等植物废弃物,也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得到。

纤维素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可再生性,可以通过化学、物理、生物方法等多种途径进行加工利用。

二、纤维素纤维基础材料的制备技术1. 纤维素的提取和纤维化纤维素的提取可采用氧化亚锡、氢氧化钠、氯化苯、离子液体等方法,将纤维素分离出来。

然后,将提取出的纤维素进行纤维化处理,通常采用纺丝、发泡、压制等方法。

其中,纺丝是最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湿纺、干纺等方式制备出纤维素纤维。

2. 纤维素的改性纤维素的天然性质决定了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缺陷,如耐热性、耐水性等不足。

因此,改性是提高纤维素性能的关键。

改性的方法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等。

其中,化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改性途径。

例如,将纤维素与其他化合物偶联或表面改性,可显著提高其抗水、抗温性等性能。

三、纤维素纤维基础材料的性能优化方法1. 纤维素材料的强化纤维素基础材料的强化是提高其力学性能的有效手段。

强化的方法包括多级淀粉化、生物防腐、磷酸酯化等。

其中,磷酸酯化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强化方法,可显著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

2. 纤维素材料的复合加工利用纤维素与其他材料的互补性和相容性,将纤维素材料与其他材料进行复合加工是提高其性能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复合方法包括纤维素/聚乳酸、纤维素/聚酰胺、纤维素/聚丙烯等复合技术。

这些复合材料在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和抗水性能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

3. 纤维素材料的制备工艺优化纤维素材料的制备过程中不同条件对其性能影响较大,因此进行制备工艺优化是提高纤维素材料性能的重要措施。

生物材料中的功能化纤维制备技术探究

生物材料中的功能化纤维制备技术探究

生物材料中的功能化纤维制备技术探究随着生物材料的发展,各种新型的生物纤维正在被广泛地开发和应用。

其中,功能化纤维的制备技术作为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吸引了众多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生物材料中的功能化纤维制备技术。

一、功能化纤维的定义及应用功能化纤维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对天然或人造纤维表面进行化学或物理处理,赋予其一定的化学或物理性质,从而使之具有某种特定的功能或性能的纤维。

它可以应用于纺织、医疗、环保、农业等多个领域。

比如,在医疗领域,功能化纤维可以用于制备医用纱线和纱布,可以防止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在环保领域,可以用于制备生物降解材料,可以减少污染和环境损失。

二、功能化纤维的制备技术在生物材料领域中,制备功能化纤维的技术主要包括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三种方法。

1、化学法化学法是在纤维表面进行化学修饰,从而改变其表面性质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化学法包括氧化、还原、酯化、醚化等。

以氧化为例,可以将纤维表面的亚胺基、酚羟基、醇羟基等反应成羧基,从而产生新的功能和性质。

而且,化学法制备功能化纤维通常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具有较高的产物纯度和较好的可控性。

2、物理法物理法是通过改变纤维表面形态和结构,赋予其特定的功能和性能。

常用的物理法包括等离子体处理、激光辐照、等。

以等离子体处理为例,可以通过氧气等离子体使纤维表面形成氧化层,从而提高其亲水性和防静电性。

而且,物理法制备功能化纤维不需要使用特殊试剂和催化剂,易于操作。

3、生物法生物法是通过利用生物体内酶和微生物等对纤维表面进行化学修饰,赋予其某种特定功能和性能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生物法包括酶法、微生物法等。

以酶法为例,可以利用酶催化裂解或加入合成脂肪酸等方式,改变纤维表面脂肪酸的种类和数量,从而改变纤维表面的性质。

而且,生物法的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很少,有较好的环保效果。

三、功能化纤维制备技术的新进展随着生物材料研究的深入,功能化纤维制备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

功能性纤维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功能性纤维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功能性纤维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舒适性的追求,功能性纤维材料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功能性纤维材料是指具有特殊性能和功能的纤维材料,可以用于各种领域的应用,如医学、服装、建筑等。

本文将从制备和应用两个方面,探讨功能性纤维材料的研究进展。

一、功能性纤维材料的制备1.纳米纤维制备技术纳米纤维是指直径在1-100纳米范围内的纤维。

制备纳米纤维的技术主要有静电纺丝和电纺丝两种。

静电纺丝是利用静电力将聚合物材料拉伸成纤维,可以制备出直径非常细的纳米纤维。

电纺丝则是利用高电场将聚合物溶液喷出,形成纳米纤维。

这些纳米纤维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可以应用于过滤、吸附等领域。

2.生物基纤维制备技术生物基纤维是指以天然植物纤维、动物纤维或其它生物材料为原料制备的纤维材料。

制备生物基纤维的技术主要有高温炭化、化学处理和物理处理。

高温炭化是将生物基材料在高温下进行炭化处理,得到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纤维材料。

化学处理则是利用酸碱等化学物质对生物材料进行处理,改变其性质。

物理处理包括拉伸、压缩等处理,可以改变纤维的结构和形态。

这些生物基纤维具有天然、环保的特点,可以用于医疗、生物工程等领域。

二、功能性纤维材料的应用研究1.医学应用功能性纤维材料在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纳米纤维可以制备成纳米医用口罩,具有抗菌、防飞沫等功能,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

此外,生物基纤维可以制备成医用敷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促进创面愈合。

功能性纤维材料在医疗设备和药物传递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2.服装应用功能性纤维材料可以为服装提供多种特殊功能。

例如,纳米纤维可以制备成防污衣物,具有很好的自洁性,可以有效防止污渍附着。

另外,纳米纤维还可以制备成保暖衣物,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保持身体的温暖。

此外,功能性纤维材料还可以用于防紫外线、防辐射等方面,提供更多的保护。

3.建筑应用功能性纤维材料在建筑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合成纤维素问题回答

合成纤维素问题回答

合成纤维素
合成纤维素是一种由纤维素衍生而来的人造纤维素。

它由天然的木质
素或棉花等植物纤维经过化学处理后得到,具有高强度、耐用性和抗
皱性等优点。

制备合成纤维素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料准备:选择适合制备合成纤维素的原料,如木质素或棉花等。

2. 碱处理:将原料浸泡在碱液中,使其溶解并形成黄色液体。

3. 过氧化物处理:加入过氧化物,使溶液中的木质素或棉花分子断裂,并形成低聚糖。

4. 脱色和洗涤:将反应产物脱色并洗涤干净。

5. 纺丝:通过喷丝或湿法纺丝等方法将溶解后的产物拉伸成长而细的
纤维,形成合成纤维素。

合成纤维素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性以满足不
同的用途。

其次,它比天然纤维更均匀、更强、更耐用。

此外,它还
可以通过添加剂来改变其性能,如增加防火性、抗紫外线等。

然而,合成纤维素也存在一些缺点。

它的制备过程涉及到大量的化学处理,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由于它是人造纤维素,与天然纤维相比,可能会对皮肤产生不同的反应。

总之,合成纤维素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人造纤维素。

虽然它存在一些缺点,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步法制备纤维素纤维导电聚合物银复合材料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步法制备纤维素纤维导电聚合物银复合材料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步法制备纤维素纤维导电聚合物银复合材料的研究开题报告1. 选题背景与意义纤维素作为一种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在纺织、造纸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纤维素在电导性方面的应用还受到很大的限制。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将导电聚合物与纤维素复合,以制备纤维素纤维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

该材料不仅具有生物可降解的特性,同时还具有导电性,可被用于电子产品、传感器、智能纺织品等领域。

本研究将探索一种简单、高效的制备纤维素纤维导电聚合物银复合材料的方法,以实现此类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

2. 研究内容和方案(1)材料准备首先,选取纤维素纤维和导电聚合物作为材料。

导电聚合物采用聚苯乙烯(PS)作为基础材料,掺杂不同比例的聚苯乙烯/聚苯乙烯酸钠(PS/PSS)复合材料,以获得不同的导电性能。

纤维素纤维则从某纺织厂采购。

(2)纤维素纤维导电聚合物银复合材料的制备将导电聚合物、银离子和纤维素纤维分别溶解在不同的溶剂中,然后将它们混合在一起。

接下来,使用一步法制备纤维素纤维导电聚合物银复合材料,即将复合材料放入封闭的反应容器中,在一定的温度、时间条件下,完成复合反应。

(3)表征与优化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拉曼光谱等手段表征制备的纤维素纤维导电聚合物银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等特性。

通过调节不同因素(温度、时间、反应溶液中不同成分比例等),对制备过程进行优化。

3.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简单、高效的制备纤维素纤维导电聚合物银复合材料的方法,为该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同时,通过对复合材料制备过程的优化,也可提高其性能和制备的效率。

纤维素酶制剂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纤维素酶制剂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纤维素酶制剂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纤维素酶制剂及应用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能源、食品和化工等行业对生物质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生物质资源具有可再生、低碳、环保等特点,成为了许多企业和科学家研究的热点。

其中,纤维素是生物质中含量最高的有机物之一,但由于其结构复杂、稳定性高,导致其转化利用难度大。

纤维素酶可以高效水解纤维素,从而为纤维素的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开发高效、稳定的纤维素酶制剂,并探索其在生物质转化、食品工业和医药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具体目标包括:1. 筛选高效的纤维素酶产生菌株,优化培养条件,提高酶活力及稳定性。

2. 研究纤维素酶的酶学特性,包括底物特异性、温度和pH 特性等。

3. 开发可大规模生产的纤维素酶制剂,包括固态和液态酶制剂。

4. 探索纤维素酶在生物质转化、食品工业和医药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如生物柴油、饲料添加剂、食品膳食纤维和医药辅助剂等。

通过本研究,将可开发出高效、稳定的纤维素酶制剂,并探索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有助于推动生物质转化利用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三、研究基础与方法本研究将以传统的微生物发酵方法为基础,结合反应动力学、酶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开展以下研究内容:1. 筛选高效的纤维素酶产生菌株,优化培养条件,提高酶活力及稳定性。

选取具有纤维素酶产生潜力的微生物菌株,优化培养条件,如培养时间、培养基组成、发酵温度和转速等因素对菌株的菌量和酶活力的影响。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评价纤维素酶生产的最佳条件。

2. 研究纤维素酶的酶学特性,包括底物特异性、温度和pH 特性等。

通过测定不同纤维素底物的性质和纤维素酶的催化特性,研究纤维素酶的底物特异性和催化机制。

通过研究纤维素酶的温度和pH 特性,确定其最适工作条件,并评价其稳定性。

3. 开发可大规模生产的纤维素酶制剂,包括固态和液态酶制剂。

功能化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文献综述】

功能化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功能化纤维素纤维的制备引言现今世界,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有限存储量以及它们的生产队地球和人类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促使以天然资源为原料的高分子材料得以大力发展。

其中,尤以纤维素、纤维素衍生物和木质纤维素的功能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最引起世界各国的兴趣和关注,这主要是由于这一天然资源廉价易得,既可以收获又可能再生,且具有生物可降解特点。

早在100年前,纤维素纤维(如铜氨和粘胶纤维)就已得到了发展。

过去的6年间,全球纤维素纤维生产年平均增长率在3.5%。

2008年纤维素纤维产量达330万t,其中短纤维300万t,长丝纱37万t。

2008年粘胶纤维产量254.49万t/a,主要产区在亚洲,约占世界粘胶纤维产量的80%,欧洲占17%。

中国是粘胶纤维最大的生产国,约占全球产量的47%。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全球性的认识,功能化纤维素纤维的研究得到了重视。

功能化纤维是指具有吸附、分离、螯合、吸水、吸油、吸烟、导电、导光、光变色、远红外蓄热、蓄光、散发芳香、生物体吸收、生物降解、抗菌消臭、释放负氧离子、光催化、发光和纤维超微细带来的新功能等一大类纤维的总称,当纤维中兼有多种功能,称之为多功能纤维。

目前已商化的功能纤维品种有21种:中空纤维分离膜、活性炭纤维、离子交换纤维、金属螯合纤维、超吸水纤维、吸油纤维、吸烟纤维、芳香纤维、森林浴纤维、负离子纤维、光催化纤维、光变色纤维、蓄光纤维、远红外蓄热纤维、发光纤维、光导纤维、导电纤维、抗菌消臭纤维、生物体吸收纤维、生物降解纤维和纳米纤维。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印刷行业、纺织工业等不断发展的同时,世界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染料的使用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富有色彩,同时废水的排放危害着我们的环境,危害我们的生命。

酞菁作为一种着色剂已广泛应用于涂料、印刷和纺织行业,近年来,金属酞菁因其结构特点在作为催化剂应用上也被广泛的研究,能够催化包括加氢反应、氮氧化物的还原反应等数10种有机反应,在催化氧化脱硫上已得到广泛应用。

纤维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纤维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纤维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纤维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一、引言纤维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建筑、医疗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纤维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探讨纤维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提出一种新型纤维材料的设计方案和应用。

二、研究背景纤维材料在纺织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纤维材料主要包括棉、麻、丝和毛等天然纤维,以及聚酯、尼龙等合成纤维。

然而,传统纤维材料在某些特殊环境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耐热性、耐腐蚀性等方面。

因此,研发一种新型纤维材料,具有更好的性能和应用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目的本次毕业设计的目的是设计并开发一种新型纤维材料,以满足特定环境下的需求。

通过对纤维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研究,探索新型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为纤维材料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四、研究内容1. 纤维材料的组成和结构分析首先,对纤维材料的组成和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

通过对纤维材料的原料、纺纱工艺和加工工艺的研究,了解纤维材料的基本特性和制备方法。

2. 纤维材料的性能测试和评价其次,对纤维材料的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价。

包括纤维材料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化学性能等方面的测试,以及对纤维材料的耐热性、耐腐蚀性、阻燃性等特殊性能的评价。

3. 新型纤维材料的设计与制备进一步,通过对纤维材料的组成和结构的分析,设计一种新型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案。

结合现有的纤维材料制备技术,考虑纤维材料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一种创新的制备方法。

4. 新型纤维材料的应用研究最后,对新型纤维材料的应用进行研究。

探索新型纤维材料在纺织、建筑、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分析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势和局限性。

五、研究方法本次毕业设计将采用实验研究和文献综述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实验研究,对纤维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进行详细的测试和评价。

同时,通过文献综述,了解纤维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为设计和制备新型纤维材料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细菌纤维素的制备及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细菌纤维素的制备及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细菌纤维素的制备及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纤维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的多糖,具有极高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因此在生物医学材料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然而,传统的纤维素来源主要是木材和棉籽等天然资源,存在产量低、市场价格不稳定等问题。

相对而言,细菌纤维素则是一种来源广泛、产量较高的生物基材料。

细菌纤维素在天然状态下结晶度较高,分散性较差,导致其在应用上存在较大局限。

因此,如何制备高分散性的细菌纤维素,并开展其改性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本文选择细菌纤维素的制备及改性研究为研究对象,旨在深入探究细菌纤维素的制备方法、改性途径以及应用前景,旨在为细菌纤维素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本文将通过文献调研、实验研究等途径,开展以下研究内容:1. 细菌纤维素的制备方法研究,包括静态和动态发酵法等,探究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2. 细菌纤维素的表征与分析,包括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得到细菌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质信息。

3. 细菌纤维素的改性方法研究,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改性途径,探究各种改性方法对纤维素性质的影响,并开展改性后的细菌纤维素的性能评价。

4. 细菌纤维素的应用前景分析,包括生物医学领域、生物基复合材料领域等。

通过对细菌纤维素在各种领域的应用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细菌纤维素制备与改性研究的深入探究,揭示其结构和性质特点,并探讨其未来的应用前景。

同时,为生物基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1. 文献调研:对细菌纤维素的研究历史、现状以及进展进行文献搜集和综合分析,提高对研究对象的认知。

2. 实验研究:采用静态或动态发酵法制备细菌纤维素,利用XRD、SEM、FTIR等方法对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和分析,评估其原有的性能指标。

3. 改性研究: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改性方法,对细菌纤维素进行改性处理,并评价其性能指标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功能化纤维素纤维的制备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现今世界, 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有限储存量以及它们的生产对地球和人类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促使以天然资源为原料的高分子材料得以大力发展。

其中, 尤以纤维素、纤维素衍生物和木质纤维素的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最引起世界各国的兴趣和关注, 这主要是由于这一天然资源价廉易得, 既可收获又能再生, 且具有生物可降解特点。

此外, 纤维素是一多羟基葡萄糖聚合物, 可以经由一系列的化学改性反应, 制取不同用途的功能材料。

并且, 纤维素可以粉状、片状膜、纤维以及溶液等不同形式出现, 这便进一步提高了纤维素功能化之灵活性和功能材料应用的广泛性。

要获得功能材料, 必须进行功能设计。

所谓功能设计, 就是赋予高分子材料以功能特性的科学方法。

其主要途径有通过特殊加工改变纤维素的物理形态;通过分子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和官能团设计是使高分子材料获得具有化学结构等特征性功能团;通过对材料进行各种表面处理等方法等(既化学方法、物理方法、表、界面化学修饰方法等)。

纤维素纤维的功能化使纤维具有了抗菌、防紫外线、除臭、吸水、吸油和过滤等功能,具有功能化的纤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利益。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更多的具有特异功能的新型纤维素功能材料将得到开发和利用,纤维素功能材料在未来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功能化纤维素纤维的制备主要途径有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和表、界面化学修饰方法等。

化学方法:通过分子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和官能团设计是使高分子材料获得具有化学结构本征性功能团特征的主要方法。

物理方法:通过特殊加工, 使纤维素的物理形态发生变化, 如薄膜化、球状化、微粉化等, 赋予纤维素新的性能。

表面、界面化学修饰法:通过对材料进行各种表面处理以获得新功能。

本实验采用化学的方法在纤维素纤维上负载钴酞菁,使得纤维素纤维具有催化氧化功能,用于染料废水的处理,最终通过实验得出最优的负载路线。

具体的思路与目标如
下:
(1)固相合成法制得钴酞菁。

(2)纤维素纤维制成薄膜,通过化学处理再将钴酞菁负载到薄膜上。

(3)优化负载工艺,确定最优工艺条件。

论文提纲: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2. 实验方案
2.1 四氨基钴酞菁的合成
2.2 载体纤维素膜的制备
2.3 钴酞菁的负载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载物钴酞菁的分析
3.2 载体纤维素膜的分析
3.3 酞菁负载量的影响因素
4. 结论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实验将乙酸纤维溶解到DMF溶剂中制成的薄膜,烘干后水解在NaOH的乙醇溶液中,取出干燥再将其浸泡在高碘酸钠溶液中氧化,制成载体纤维膜。

用固相法合成钴酞菁,溶于DMF中制成溶液,再将已氧化的纤维膜放入钴酞菁溶液中反应。

采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对钴酞菁的薄膜进行分析;DSC分析法分析载体纤维膜和产物钴酞菁负载纤维膜进行分析;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测取钴酞菁的负载量。

四、参考文献
[1] Bogumil Laszkiewicz. New gererations of Lyocell fibers [J]. Chemical Fibers International, 2006, 56(4): 234-237.
[2] 叶代勇,黄洪,傅和青,等.纤维素化学研究进展[J].化工学报, 2006, 57(8): 1782-1791.
[3]冯宝成.功能性纤维的开发现状与前景[J]合成技术及应用, 1995, 33(01): 68-70.
[4] 唐爱民, 梁文芷. 纤维素的功能化[J]. 高分子通报, 2000, 12(4): 1-9.
[5] Focher B, M arzettiA , M arsano E, et al.[J]. App l Po lym Sci, 1998, 67 (6): 961- 974.
[6] Baran W, Makowski A , Wardas W. The effect of UV radiation absorption of cationic and anionic dye solutions on their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in the presence TiO2 [J] . Dyes Pigm , 2008 , 76: 226 - 230.
[7] Fang J , Huang J C, Chen L K, et al.[J] International Sympo sium on Cellulo se and L ignocellulo sice’96, Guangzhou, China, 1996, 82- 83.
[8] 徐敏虹, 吕汪洋, 李楠, 姚玉元, 陈文兴. 酞菁负载纤维素纤维对活性染料的氧化脱色[J]. 纺织学报, 2008, 39(07): 2-3.
[9]沈永嘉. 酞菁的合成与应用[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1662183.
[10] 姚玉元, 陈文兴, 吕素芳. 催化纤维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J]. 纺织学报, 2007, 36(04): 1-4.
[11] 陈文兴, 陈世良, 吕慎水, 姚玉元, 徐敏虹. 负载型酞菁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氧化苯酚[J]. 中国科学(B辑:化学), 2007, 41(04): 2-5.
[12]吕春燕, 吕彤.负载型金属酞菁的制备及其应用[J].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08, 26(12): 1-3.
[13] Liang, X.; Fu, D.; Liu, R.; Zhang, Q.; Zhang, T. Y.; Hu, X. Highly efficientNaNO2-catalyzed destruction of trichlorophenol using molecular oxygen. Angew. Chem., Int. Ed. 2005, 44, 5520-5523.
[14]Fernandez, J.; Bandara, J.; Lopez, A.; Buffat, Ph.; Kiwi, J. Photoassisted Fenton degradation of nonbiodegradable azo dye (Orange II) in Fe-free solutions mediated by cation transfer membranes. Langmuir 1999, 15, 185-192.
[15] 汪进前, 魏莉莉, 吕素芳, 张利, 陈文兴. 金属酞菁接枝纤维素纤维及其消臭性能[J]. 纺织学报, 2006, 21(06): 2-3.
五、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内容、步骤、时间)
究的整体方案如下:
文献的查阅与实验方案制定2010.11.05至2010.11.20 已完成
实验前期准备与摸索实验2010.11.21至2010.12.20 已完成
进行正式实验,得出相应的实验结果2011.12.21至2011.02.10 进行
根据实验结果,完成论文初稿2011.03.16至2011.03.31 未完成
毕业论文最终完稿2011.04.15至2011.05.01 未完成
六、研究的主要特点及创新点
随着纺织业的迅速发展,染料废水带来的污染是显而可见的。

酞菁作为一种着色剂已广泛应用于涂料、印刷和纺织行业,近年来,金属酞菁因其结构特点在作为催化剂应用上也被广泛的研究,能够催化包括加氢反应、氮氧化物的还原反应等数10 种有机反应。

人们尝试将金属酞菁固载于分子筛、沸石等无机载体和高分子树脂等载体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同这些载体相比,纤维具有成本低,易加工成型,易进行化学和物理改性,且易从反应体系中分离等特殊性能。

本实验采用将纤维素纤维制成薄膜,再将金属酞菁负载到纤维膜上制备酞菁负载纤维,对负载过程进行研究。

设计出最优负载工艺,减少损失,提高生产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