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测试题
社会心理学单元测试题
![社会心理学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1725261bceb19e8b9f6ba89.png)
社会心理学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1、关于再社会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教导社会成员梳理生活目标B成年期的社会化C教导社会成员掌握、遵守社会规范D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2、社会化的载体不包括( )A家庭 B大学C杂志 D观念3、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A定向作用 B第一印象C首因效应 D印象管理4、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是( )A特质印象 B印象形成 C光环效应 D近因效应5、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 )的性质。
A定向作用 B消极C双向作用 D积极6、印象管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个体要为他人、公众与社会所接受,其行为表现必须符合社会对他的( )A印象定为B角色期待 C基本规范 D评价标准7、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Rotter)发现,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 )有不同的解释。
A 态度 B原因 C控制源D行为8、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如果( ),那么就更可能做出内部原因的归因。
A特异性低、共同性低和一致性高 B特异性高、共同性低和一致性低C特异性低、共同性高和一致性高 D特异性高、共同性高和一致性低9、行动者(当事人)和观察者(局外人)对行动者行为原因的看法有差别,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这表明( )影响归因过程及其结果。
A利益B社会视角 C态度D控制点10、在竞争的条件下,个体倾向与把人的成功外归因,而把人的失败内归因,这种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保护自我价值的倾向叫( )归因偏差。
A空间性 B情境性 C特异性 D动机性11、一般来说,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现( )AU型曲线 B倒U型曲线C线性关系D指数曲线12、焦虑是非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高焦虑者的亲合倾向( )A很难预测B较低C较稳定 D较高13、个体从事某种实际工作之前,对自己可能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主管估计,称为()A主观期望B成就水平 C抱负水平 D业绩要求14、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称为()A亲合动机B权利动机 C亲社会动机 D侵犯动机15、利他行为中有一现象称为“旁观者效应”,其意思是( )A他人在场有利于促进助人行为 B他人在场对利他行为有负面影响C他人在场,会激励助人者 D他人在场,使助人者体会到社会的赞许,增进助人行为16、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得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性称为( )A归因 B态度 C动机 D情绪17、一般地说,态度的各个成分之间是协调一致的。
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测试题
![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01e97331a37f111f1855bf9.png)
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测试题一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C)。
A.相互性原则B.平等性原则C.强化原则D.交换性原则2、刻板印象具有(D)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A.消极B.破坏性C.概括定型D.社会适应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D)的哲学争辩。
A.社会分层B.本能和教育C.遗传和环境D.人性4、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B)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
A.印象形成B.第一印象C.信息加工D.印象管5、霍兰德(E. P. 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B)等三个阶段。
A.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B.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C.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D.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6、社会行为是人对(B)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A.周围环境B.社会因素C.现实生活D.即时情境7、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 Rotter)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A)理论。
A.控制点B.稳定性C.可控性D.内外因8、在斯坦伯格(R. 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C)。
A.迷恋爱B.愚蠢爱C.浪漫爱D.空洞爱9、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C)的机制。
A.终身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再社会化D.早期社会化10、受(A)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
A.图式B.自我意识C.遗忘曲线D.印象11、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
这一现象说明了(B)。
A.人际关系的相互性原则B.人际关系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C.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D.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原则12、在海德的P-O-X态度转变模型中,O代表(C)。
A.个体B.环境C.他人D.另一对象13、(B)是指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ce5f46be1e650e52ea99d7.png)
社会心理学一、填空题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2. 弗洛伊德强调心理动力对行为的驱动,认为个体天生拥有两种本能驱动力,一种是(生之本能性驱力),一种是(死之本能攻击驱力)。
3. 由于中国人爱面子,怕丢脸,怕遭人议论却又乐于议论别人,由这一套“议论系统”引发出了严重的社会焦虑,主要表现为(情爱焦虑)、(性焦虑)、(地位焦虑)、(缺点暴露的焦虑)、表现的焦虑。
4.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特有技巧是(欺瞒)5. 自我知觉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内容有两个基本成分:(自我概念)和(自尊)构成6. 集群行为产生的整个过程中,有两个重要心理机制,一是(情绪感染),二是(模仿)。
7.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维度是(情感上亲疏)和(地位上尊卑)8. 社会态度的构成成分是(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9. 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是(他人的反馈)、(反射性评价)、(根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社会比较)10.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是(个人心理)、(群体心理)、(大众心理)、(民族心理)。
基于理性的算计,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去攻击别人是一种(工具性)侵犯行为11. 群体认同感是一种(群体成员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认知与评价保持一致)的情感12. 社会感情是由(情绪)和(情感)构成13.群体心理效应主要表现在(群体归属感)、(群体认同感)、(社会支持)14.完形学派的未完成事件是指(涵盖悔恨、愤怒、痛苦、焦虑、悲伤、罪恶、遗弃感等未表达出来的感受)15. 在人际交往中,所谓自我表露是指(把有关自我的信息、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情感暴露给对方)16. 要探索自己曾有的各种情绪,可以通过在一个安全的空间自言自语、(以艺术作为发泄媒介)、(回到过去)17. 利他行为是(不带个人私利地关注他人幸福的行为或不期待任何回报的亲社会行为)18. 华人学者杨国枢、余安邦根据中国文化的特点,把成就动机分为(社会取向成就动机)和(个我取向成就动机)19. 在形成印象过程中,人们一般根据三个基本维度,分别为(评价维度)、(活动水平维度)、(力量维度)20. 社会感情是(伴随着整个社会心理过程产生的主观心理体验和心理感受),是由(情绪)和(情感)构成21. 青少年时期的情绪具有(突出的不成熟)、(不稳定)的特点22. 爱屋及乌是感情的(迁移)功能23. 情商这一概念是由(丹尼尔•戈尔曼)提出的,它一般包括(了解自我)、(驾驭情感的能力)、(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的五种能力。
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 全章节测试题库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 全章节测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a867ea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7.png)
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 全章节测试题库及答案社会心理学(南开高校) 全章节测试题库及答案1【单选题】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的过程。
A、经济人B、法人C、社会人D、简洁人我的答案:C2【单选题】"儿童时候的经受准备着人的一生"这个观点属于以下哪位?()A、弗洛伊德B、尼采C、苏格拉底D、荣格我的答案:A3【单选题】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最重要的因素是()。
A、社会经济环境B、社会政治环境C、社会生态环境D、社会文化环境我的答案:D4【推断题】吴江霖先生认为,心理学有两大分支,即生理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
()我的答案:5【推断题】社会心理学来源于多个学科,所以她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
()我的答案: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争论对象(二)1【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社会认知争论的范围?()A、熟识别人B、熟识自己C、熟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熟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我的答案:D2【单选题】看到一个人身上的某一个优点,就误认为他身上其他方面也有优点,这叫做()。
A、相像假定作用B、光环作用C、巴纳姆效应D、霍桑效应我的答案:B3【单选题】军事心理学涉及到两条途径,即()和军事社会心理学。
A、军事教育心理学B、作战心理学C、军事工程心理学D、军事测量心理学我的答案:C4【推断题】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有三个,分别是认知者因素、认知对象因素和认知的条件。
我的答案:5【推断题】社会心理学的争论与应用是不能分开的。
()我的答案:社会心理学的争论方法(一)1【单选题】社会心理学争论某一种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发生的规律时,最重要的是挖掘其()。
A、具体的表现B、形成的过程C、产生的缘由D、造成的后果我的答案:C2【单选题】下面哪一项揭示了因果?()A、男生随年纪增长长出了胡子B、按下电闸,设备断电C、发烧的人体温越高,脸颊越烫D、吸烟缩短人的寿命我的答案:B3【单选题】要测试同学的数学成果需要用数学卷子而不是语文卷子,这是一个()问题。
社会心理学综合测试
![社会心理学综合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8a42d35c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21.png)
社会⼼理学综合测试社会⼼理学综合测试(应⽤⼼理学2015级)姓名:学号:⼀、单项选择题(每⼩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个最佳答案,请将答案填写在下表所对1、社会⼼理学史发展的第⼆阶段是( )A 哲学思辩阶段B 经验描述阶段C 实验分析阶段D 现代阶段2、霍兰德认为社会⼼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分为()等三个阶段。
A哲学思辩-经验描述-实证分析 B 哲学思辩-实证分析-经验描述C实证分析-哲学思辩-经验描述D经验描述-实证分析-哲学思辩3、以下选项中属于社会⼼理学研究的个体⼼理的是()A 归因问题B 侵犯⾏为C 助⼈⾏为D 种族偏见4、归因问题属于社会⼼理学研究的()A 社会层⾯B 个体层⾯C ⼈际层⾯D 团体层⾯5、勒温的场理论⽤公式表⽰是B=f(P,E),其中E代表( )。
A ⾏为B 个体C 个体所处环境A ⾏为B 个体C 个体所处的情境D ⾏为倾向7、“针对性强,较省时省⼒,收集信息量较⼤”是对哪种研究⽅法的优点描述( )。
A 档案法B 实验法C 观察法D 调查法8、全部社会化的前提是( )。
A性别社会化B政治社会化C道德社会化D语⾔社会化9、个体为了适应社会⽂化与⽣活⽅式的急剧变迁⽽进⾏的社会化是()A 继续社会化B 再社会化C 发展社会化D 反社会化10、性别表⽰()A 男⼥在⼈格特征⽅⾯的差异B 社会对男⼥在态度、⾓⾊、等⽅⾯的期待C 男⼥在⽣物学⽅⾯的差异D 男⼥在社会学⽅⾯的差异11、⼼理咨询师属于()⾓⾊A 表现型B 功利型C 先赋型D 不⾃觉12、农民是种()⾓⾊A 先赋⾓⾊B 表现性⾓⾊C 功利性⾓⾊D 规定性⾓⾊13、⾓⾊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这属于( )A ⾓⾊冲突B⾓⾊不清 C ⾓⾊中断D⾓⾊失败15、态度的ABC模型中,B指()。
A ⾏为B情感C感觉D⾏为倾向16、测谎仪是⼀种使⽤()测量技术的仪器。
A 内隐联系B ⽣理反应C 投射原理D 社会距离17、受()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4e4d5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e.png)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经常会被他人的行为和观点所影响。
以下哪个概念用来描述这种现象?a) 自尊b) 孤立c) 社会影响d) 内隐性个性答案:c) 社会影响2. 当一个人出现错误时,其他人常常会通过怀疑自己的观点来降低不确定性。
以下哪个理论解释了这种现象?a) 社会认知理论b) 自我确认理论c) 干预理论d) 应对机制理论答案:a) 社会认知理论3. 集体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是「走群体思维」,其中个体决策被群体的共同观点所影响。
以下哪个概念最能描述这种现象?a) 社会影响力b) 群体思维c) 自我反省d) 市场导向答案:b) 群体思维4. 在社会心理学中,「认知失调理论」指的是当个体的行为与其价值观念发生冲突时所产生的心理不适。
以下哪个术语描述了一个自我调整的过程,以减少认知失调?a) 显著性评价b) 授权分配c) 自我感知理论d) 一致性理论答案:d) 一致性理论第二部分:简答题1. 解释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
社会认知理论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自己和他人进行认知和评估的过程。
其核心概念包括自我概念、他人概念和自我知觉。
自我概念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特征和属性的认知,包括个体对自己能力和形象的看法。
他人概念指的是个体对他人特征和属性的认知,包括对他人的印象和评价。
自我知觉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行为、态度和情感的感知和理解。
2. 论述群体思维对个体决策的影响。
群体思维是指在群体中,个体的决策和意见会受到群体共识的影响。
个体在群体中常常会放弃自己的观点,而采纳群体的共同观点。
这种影响往往是基于个体对群体社会认同的需要,以及对群体观点的认可。
群体思维对个体决策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偏差:个体在群体中往往接触到比较一致的信息,而忽视了与群体观点不一致的信息。
- 规范性压力:个体在群体中面临来自其他成员的期望和压力,并可能会因此调整自己的观点和决策。
- 决策风险:个体在群体中可能会放弃个人对决策的质疑和评估,而出于避免群体冲突的需要,倾向于采纳群体观点。
社会心理学基础测试
![社会心理学基础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53c07a4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c0.png)
社会心理学基础测试(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个体倾向于与他人和平相处,这是哪种人格特征?A. 宜人型B. 破坏型C. 冷漠型D. 自我保护型2. 社会认同理论中,个体通过哪个过程来确认自己的社会地位?A. 认同角色B. 认同群体C. 认同身份D. 认同规范3. 情感知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反应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这种知识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有助于:A. 提高沟通效果B. 增强同理心C. 识别和处理情绪问题D. 创造有利的咨询环境4. 社会支持网络中的“六度分离”理论表明,任何两个人之间最多可以通过几个中间人建立联系。
这个理论的核心概念是:A. 人际关系的复杂性B. 信息传播的效率C. 社会联结的重要性D.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5.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安全需要包括哪些方面?A. 生活稳定B. 身体健康C. 道德保障D. 经济安全6. 沟通中的“非言语行为”包括哪些种类?A. 肢体语言B. 面部表情C. 语气和语调D. 视线接触7. 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中被赋予的身份及该身份应发挥的功能。
以下哪个选项是社会角色扮演的例子?A. 学生学习B. 医生看病C. 厨师做饭D. 工人做工8. 影响人际关系深度的因素包括:A. 个人特质B. 相互吸引力C. 互补性D. 社会文化背景9.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如何解释和记忆他人及自己的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个人偏见B. 刻板印象C. 情绪状态D. 认知偏差10. 心理定势在社会比较中对自我评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同化的效应B. 竟化的效应C. 注意力的分配D. 比较信息的呈现方式11.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A. 是研究个体如何受到社会环境影响的科学B. 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社会科学C. 是研究社会互动和群体行为的科学D. 是研究文化如何影响个体行为的科学12.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哪些?A. 社会认知B. 社会影响C. 社会行为D. 社会情感13. 社会认知中的图式概念是指什么?A. 个体对某一特定群体的成员特征的理解和概括B. 个体对某一特定社会环境的理解和概括C. 个体对社会角色的理解和概括D. 个体对社会规范的理解和概括14. 社会影响中的顺从理论是由谁提出的?A. 罗伯特·扎伊翁B. 莱昂·费斯廷格C. 巴纳姆D.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15. 社会交换理论基于哪种人性假设?A. 经济人B. 社会人C. 自我实现人D. 复杂人16. 社会态度的功能包括哪几个方面?A. 适应功能B. 保障功能C. 整合功能D. 竞争功能17. 社会情感的种类包括哪几种?A. 道德感B. 群体感C. 同情心D. 厌恶感18. 什么是群体极化现象?A. 团体讨论后,成员观点变得更加极端B. 团体讨论后,成员观点变得更加接近C. 团体讨论后,成员观点变得更加随机D. 团体讨论后,成员观点变得更加一致19. 刻板印象在社会比较中对自我评价的影响是什么?A. 正面比较,刻板印象不变B. 负面比较,刻板印象改变C. 比较信息与刻板印象不一致时,刻板印象可能被改变D. 刻板印象与社会比较无关20. 社会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哪几种?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访谈法2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互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期末单元测试习题与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单元测试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2b04f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7.png)
一、单选题1、社会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
A.态度B.生活方式C.内部心理倾向D.个性正确答案:C2、乡村教育守望者张玉滚老师扎根深山17载,把山路走成通天大道,说明态度具有()特点。
A.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B.具有价值判断的成分和感情色彩C.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持续性D.具有对象性正确答案:C3、张老师认为用知识改变大山里的孩子的命运是自己的职业宗旨所在,是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
表达了他对孩子们淋漓尽致的爱和寄予的希望,做一名乡村教育守望者是他的人生理想。
张老师的事迹表明态度具有()。
A.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B.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持续性C.具有价值判断的成分和感情色彩D.具有对象性正确答案:C4、张老师的态度是指向黑虎庙小学的所有孩子们,指向大山深处的乡村教育事业。
这说明张老师的态度具有()。
A.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B.具有对象性C.具有价值判断的成分和感情色彩D.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正确答案:B5、下列这些日常生活现象中,哪个符合认知不协调理论()A.广东是非常炎热的省份。
B.倚靠贴着“禁止吸烟”标志的墙,打开写着“吸烟有害健康”的香烟盒拿烟出来吸,吞云吐雾之间认为烟草的危害是小题大做了。
C.秋天是吃大闸蟹最好的季节。
D.西湖是江南非常著名的旅游胜地。
正确答案:B6、对于认知不协调理论的解释,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过度玩物丧志,所以年轻人要合理分配学习和娱乐时间。
B.妈妈说夏天不能喝冰水,特别是女孩子,于是我乖乖地喝温水。
C.当思想、态度和行为不一致会导致心理的紧张状态,会促使人在心理层面改变原有的信念、态度或行为,使思想、态度和行为平衡和协调。
D.老人的思维会比较僵化,所以社会对于老年人要提供更多的耐心、爱护和支持。
正确答案:C7、()就意味着在交往中互相尊重,一视同仁,这是和谐交往的基本前提。
A.平等原则B.真诚互助原则C.宽容原则D.信用原则正确答案:A8、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的故事让我们学习到了人际交往中的()。
社会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105a57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08.png)
社会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请判断该说法是否正确。
答案:正确。
2.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与单独时的行为可能存在差异。
以下哪个选项是这种现象的典型表现?A. 去个性化B. 社会促进C. 社会抑制D. 社会影响答案:A。
3.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如何解释和理解社会事件和他人行为?A. 通过直觉B. 通过社会学习C. 通过情感反应D. 通过本能反应答案:B。
4. 请列举至少三种社会心理学中常见的偏见类型。
答案:种族偏见、性别偏见、年龄偏见。
5. 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主要探讨什么内容?答案:归因理论主要探讨个体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
6. 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现象是指什么?答案:从众现象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行为或信念以与群体保持一致。
7. 社会心理学中,如何定义“自我服务偏差”?答案:自我服务偏差是指个体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
8. 请解释社会心理学中的“旁观者效应”。
答案:旁观者效应是指在紧急情况下,当有其他人在场时,个体帮助他人的可能性降低的现象。
9. 在社会心理学中,“认知失调”是指什么?答案:认知失调是指个体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冲突的认知(如信念、态度或行为)时所产生的心理不适。
10.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是基于什么?答案: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是基于成本与收益的权衡。
11. 请描述“权威服从”在社会心理学中的含义。
答案:权威服从是指个体在权威人物的命令下,即使命令与自己的道德或价值观相冲突,也会执行命令的现象。
12. 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极化”现象是指什么?答案:群体极化是指群体讨论后,成员的观点倾向于变得更极端。
13. 请解释“社会认同理论”在社会心理学中的作用。
答案: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部分来源于他们所属群体的成员身份,这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态度。
社会心理学(增强自我意识)期末单元测试习题与答案
![社会心理学(增强自我意识)期末单元测试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bc163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0.png)
一、单选题1、在进行自我描绘“我是谁”时,体现的是自我认识中哪种形式?A.自我概念B.自我评价C.自我观察D.自我分析正确答案:A2、自我体验是伴随()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它是在()的基础上主体我对客体我-自己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和情感。
A.自我概念、自我认识B.自我反省、自我认识C.自我认识、自我评价D.自我评价、自我反省正确答案:C3、以下描述中不属于自我体验的有A.内疚、自暴自弃B.自我检查、自我监督C.自豪、自卑D.自尊、自爱正确答案:B4、以下关于自尊的描述,错误的是A.自尊是一种内驱力,激励个体尽可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尽可能地维护自己的荣誉和社会地位B.高自尊的人群,自我评价太高。
通常倾向于对负面结果进行外部归因,对自己的能力进行不切实际的高估C.低自尊的人群,自我评价偏低。
个体倾向于注意负面的结果,因为失败而责备自己, 对自己的能力进行不切实际的低估D.自尊是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与情感体验正确答案:B5、以下关于自我控制的描述不准确的是A.自我控制是个体自主调节行为,并使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匹配的能力B.自我控制是实现自我意识的调节的环节和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C.自我控制是培养自我认识﹑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的一种能力D.自我控制可以引发或制止特定的行为。
如抑制冲动行为、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制定和完成行为计划、采取适应社会情境的行为方式正确答案:C二、多选题1、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两次飞跃,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第二次飞跃是在初中阶段B.第二次飞跃期是个体接受社会文化影响最深的时期,也是学习角色与获得社会自我的重要时期C.第一次飞跃是以儿童学会用代词“我”来标志自己为重要特点D.第一次飞跃大约在一至三岁正确答案:A、B、C、D2、自我认识有哪几种形式A.自我概念B.自我分析C.自我评价D.自我观察正确答案:A、B、C、D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可以以他人为镜子,恰当地与他人比较,从而了解自己是怎样的人。
社会心理学(调整社会认知)期末单元测试习题与答案
![社会心理学(调整社会认知)期末单元测试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9b9119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f.png)
一、单选题1、对于近因效应的描述,错误的是()A.心理倾向偏开放灵活的人比心理稳定思维固执的人更容易产生近因效应。
B.迪士尼动画《美女与野兽》的故事描述了近因效应的影响。
C.网络流行语“颜值即正义”描述的就是近因效应D.最近、最新的认识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印象的评价正确答案:C2、下面描述的日常生活事例中符合近因效应的有()A.“别人家的孩子就是好”B.湖南人爱吃辣。
C.总是想起第一次见面的美好。
D.总是想起刚吃过的美味食品。
正确答案:D3、对于卢钦斯的近因效应实验描述错误的是()A.卢钦斯将这两段文字的顺序通过不同的组合,给不同的被试们阅读B.当卢钦斯在呈现这两段文字的空隙里插入其他无关的活动,如做数学题、听故事等,被试们对吉姆的印象大致由第一段文字中描述的吉姆的性格特质所影响。
C.卢钦斯使用了两段描述一个叫吉姆的男孩的相反性格的文字给被试们阅读,让被试们评价对于这个男孩吉姆的印象。
D.一段文字将吉姆描述成热情而阳光的人,一段文字将吉姆描述成冷淡而内向的人。
正确答案:B4、对于近因效应的应用描述错误的有()A.处理人际矛盾时可以将认识以来的优缺点都记录下来,自己详细对比思考一下,不要因为最近的矛盾而忽视了以前的良好的关系基础。
B.一想到最近那件成功的事情,就让我做起事情来信心百倍C.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D.出现人际矛盾时需要及时来解决分歧,不要以为以前关系好就置之不理。
正确答案:C5、下列这些日常生活常见的偏见哪些不符合刻板印象?()A.女性温柔体贴。
B.英国人绅士。
C.男孩子,哭什么鼻子。
D.看人看事情不能太绝对,跟颜色的分类不一样,没有绝对的黑和绝对的白,没有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坏,也没有绝对的对和绝对的错。
正确答案:D二、多选题1、下列现象哪些属于首因效应?()A.认识很久的网友在见面后,发现对方虽然其貌不扬,但仍被之前感受到的才华或人格品质所折服,愿意作为朋友进一步相处和了解B.每次放假回家父母总喜欢唠叨眼前的自己。
社会心理学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综合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23cd78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9f.png)
社会心理学综合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什么?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过程C. 个体与社会互动的心理过程D. 社会结构与个体行为的关系2. 以下哪个概念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群体思维B. 服从权威C. 认知失调D. 神经生物学基础3. 社会影响的形式包括哪些?A. 从众B. 服从C. 认同D. 所有选项4. 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是由谁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马斯洛C. 费斯汀格D. 斯金纳5. 以下哪个不是社会心理学的实验方法?A. 实验室实验B. 现场实验C. 调查研究D. 神经影像技术6. 社会心理学中的“旁观者效应”是指什么?A. 个体在群体中更倾向于采取行动B. 个体在群体中更倾向于不采取行动C.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不受群体影响D.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完全受群体影响7.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服务偏差”是指什么?A. 个体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B. 个体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C. 个体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D. 个体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8.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A. 群体的一致性B. 个体的自我认同C.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D. 群体的规模9. 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主要研究什么?A. 个体如何解释自己的行为B. 个体如何解释他人的行为C. 个体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D. 社会如何解释个体的行为10. 以下哪个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A. 研究的客观性B. 研究的可重复性C. 研究的参与者同意D. 研究的统计方法答案:1. C2. D3. D4. C5. D6. B7. C8. C9. C 10. 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实现预言”现象。
2. 描述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极化”现象,并给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3. 解释“社会认同理论”并说明其在团队建设中的应用。
社会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e50463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81.png)
社会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通过社会心理学测试,我们可以了解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和心理反应。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社会心理学测试题及其答案,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内在机制。
1. 每个人面对压力时的应对方式不同。
以下哪种应对方式是积极有效的?a) 抱怨和逃避问题b) 寻求社交支持c) 自我检讨和否定自己d) 沉溺于消极行为答案: b) 寻求社交支持解析:寻求社交支持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
通过与他人分享问题和感受,寻求他人的意见和支持,可以减轻压力并获得积极的心理支持。
2. 当我们觉得自己处于一个群体中时,我们更倾向于采纳群体中的观点和行为,这种现象被称为什么?答案:群体归属性解析:群体归属性是指当个人感到自己处于一个群体中时,会倾向于采纳群体中的观点和行为,以获得认同感和社会接受。
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被广泛研究,对理解人们的社会行为有重要意义。
3. 以下哪个现象可以解释为何人们在紧急情况下可能不愿提供帮助?a) 群体归属性b) 过度个人化c) 社会规范d) 结构化焦虑答案:a) 群体归属性解析:在紧急情况下,人们可能不愿意提供帮助,部分原因是群体归属性。
当人们觉得自己处于一个群体中时,他们可能期望其他人采取行动,从而减轻自身的责任感,导致群体中的每个人都不愿意主动提供帮助。
4. 在社会心理学中,当一个人的行为、态度和言论一致时,我们称之为什么?答案:认知一致性解析:认知一致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态度和言论的一致性。
人们通常有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希望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自身价值观和认知保持一致。
认知一致性理论对解释人们的行为和决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5. 下列哪个因素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归因方式?a) 人格特质b) 社会规范c) 高加索人种d) 地理环境答案:a) 人格特质解析:人格特质是指个人的特有性格和行为特征,可能会影响一个人对他人行为的归因方式。
(完整版)社会心理学试题,心理治疗试题复习
![(完整版)社会心理学试题,心理治疗试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bf796d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4e.png)
(完整版)社会心理学试题,心理治疗试题复习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C )A、需要B、动机C、兴趣D、理想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B )A、气质B、性格C、兴趣D、能力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 D )A、荣格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 )A、荣格B、谢尔顿C、威特金D、霍兰德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 B )A、艾森克B、卡特尔C、哈撒韦D、霍兰德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B)A,艾森克人格问卷B、Y-G人格测试C、主题统觉测验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7、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 D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 )A、不可遏制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郁型9、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 C )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1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 B )A、l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是( ACD )A、需要B、气质C、动机E、兴趣2、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是(BCD )A、需要B、气质C、性格D、能力E、兴趣3、信念是( ABCDE )A、被意识到个性倾向性B、洞察事物的出发点C、判断事物是非曲直的准则D、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E、有认识、情感、意志构成的融合体4、一般能力是指(A BCD E )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想象力E、注意力5、气质类型包括( A BCD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E、神经质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 ABC DE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7、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BCD )A、荣格C、斯金钠D、班杜拉E、埃里克森8、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 BCE )A、艾森克人格问卷B、罗夏墨迹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16人格因素问卷E、儿童统觉测验9、信度包括( ABC )A、再测信度B、等值信度C、分半信度D、内容信度E、效标关联信度10、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活泼型的特点是( ACE )A、强B、弱C、平衡D、不平衡E、灵活一、名称解释。
社会心理学爱情测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爱情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7ffe4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d7.png)
社会心理学爱情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人们在选择伴侣时会考虑以下哪些因素?A. 外貌吸引力B. 社会地位C. 经济能力D. 所有选项2. 爱情三角理论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亲密B. 激情C. 承诺D. 信任3. 根据依恋理论,以下哪种依恋类型的人在恋爱关系中可能表现出过度依赖?A. 安全型依恋B. 焦虑型依恋C. 回避型依恋D. 混合型依恋4. 社会心理学中,自我披露的深度和广度通常与以下哪种关系的发展有关?A. 工作关系B. 亲密关系C. 社交关系D. 表面关系5. 以下哪种行为在恋爱关系中可能被视为一种投资?A. 赠送礼物B. 争吵C. 隐瞒信息D. 忽视对方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6. 爱情中的承诺是单向的,不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错误)7. 亲密关系中的自我披露有助于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正确)8. 依恋理论认为,成人的依恋类型是固定不变的。
(错误)9.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们在恋爱关系中总是寻求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正确)10. 激情在爱情三角理论中是短暂且易变的。
(正确)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1. 解释什么是自我披露,并说明它在亲密关系中的作用。
答:自我披露是指个体与他人分享关于自己的信息,包括思想、情感和经历。
在亲密关系中,自我披露有助于建立和维护信任,促进情感的交流和理解,从而加深双方的情感联系。
12. 描述爱情三角理论中的三个组成部分,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爱情三角理论由罗伯特·斯恩伯格提出,包括亲密、激情和承诺三个组成部分。
亲密是指情感上的亲近和连接;激情是指身体上的吸引和情感上的兴奋;承诺是指决定维持一段关系的决定和承诺。
这三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爱情的不同形态。
13. 解释依恋理论,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依恋如何影响恋爱关系。
答:依恋理论主要研究婴儿与其照顾者之间的情感联系,后来被扩展到成人的恋爱关系中。
社会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aec70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6.png)
社会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试题一
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2. 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什么?
- 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包括个体与群体关系、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社会动机等。
3. 请简要解释以下社会心理学概念:
- 社会认知:指个体对社会环境和他人的认知过程,包括社会知觉、社会记忆和社会判断等。
- 社会影响:指他人对个体的行为、态度和情感产生的影响,包括社会规范、社会压力和社会比较等。
- 社会动机: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动机和目标,包括归属需求、权力需求和互惠原则等。
试题二
1. 请简要解释以下社会心理学实验方法:
- 实验方法:通过对变量的控制和操纵,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 问卷调查:通过向受试者提供一系列问题,收集他们的意见和观点的研究方法。
- 观察法:通过观察和记录受试者的行为和特征,了解其心理过程的研究方法。
2. 社会心理学实验的伦理问题有哪些?
- 社会心理学实验的伦理问题包括知情同意、隐私保护、权益保障和结果披露等方面的问题。
3. 请简要描述以下社会心理学实验结果:
- 康纳斯实验:证明了从属与亲和的关系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 米尔格拉姆实验:揭示了人们对权威的服从程度,即所谓的“顺从实验”。
- 尤第实验:证明了群体压力对个体判断的影响,即所谓的“拖延实验”。
以上只是对社会心理学的一些试题和简要解答,希望能帮助您对这门学科有更深入的理解。
精选社会心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库388题(含标准答案)
![精选社会心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库388题(含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60e71caf45b307e8719743.png)
2020年通识课《社会心理学》期末测试复习388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为了促进个体的环境保护行为我们可以从()个方面进行干预A、三B、四C、五D、六答案:C2.小王去自动售货机多次投币没有得到相应的商品,十分愤怒地走进教室,这时班长过来布置任务,他生气的冲班长吼了起来,这是因为()而产生的攻击行为A、挫折感被唤起B、愤怒情绪泛化C、连续消极刺激D、情绪带入答案:A3.以前甲和乙住同样大小的茅草屋,当有一天甲发现乙盖起了一座大房子,他就会很愤怒,这种愤怒源自于()A、心理不平衡B、心理落差C、心理失调D、相对剥夺感答案:D4.在整个的社会化的过程当中人们在不断地学习,但是有不同的学习方式,班多拉所强调的是哪一种?A、间接学习B、自主学习C、直接学习D、循序渐进的学习答案:C5.首先发现A型人格的是()A、弗洛伊德B、伯克维兹C、弗瑞德曼D、津巴多答案:C6.伯克维兹认为攻击性的行为有的时候它是一种线索,这个线索来自于()A、反抗效应B、情绪效应C、武器效应D、连锁反应答案:C7.如果回忆时的线索与记忆编码相匹配那么这个人就能够比较好的回忆起目标事件,这叫做()A、记忆匹配效应B、线索匹配效应C、特征编码效应D、线索编码效应答案:C8.当所需要记忆的事情难以用语言来加以把握的时候,语言化反而会有损于记忆,导致记忆的错觉.这是语词的()效应A、表达不明B、缺失C、形容D、遮蔽答案:D9.对案情进行裁定,专家的证言()A、肯定是对的B、必须遵从C、具有参考价值D、可以忽视答案:C10.视频中对于陈述有效性系统评估的共介绍了()个准则A、两B、四C、六D、七答案:D11.证人在陈述证言的时候条理清晰滴水不漏的人比说话连贯毫无组织的人的证言()A、可信度高B、更值得参考C、可信度低D、更具有说服力答案:C12.信号检测理论认为一个人他能够准确的认识事物,能够辨别事物,除了要他的辨别力好之外,他要有很好的能力知识水准,还应该考虑到他的()A、价值观念B、行为方式C、个性特点D、反应倾向答案:D13.当个体周围有很多人的时候他的利他行为会降低,这是()A、公众效应B、从众效应C、旁观者效应D、腼腆效应答案:C14.反应标准的杠杆是()A、主观偏好B、社会舆论C、价值观念D、奖惩制度答案:D15.国外将一个人对环境保护的了解程度列了()级的标准。
精选社会心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库388题(含参考答案)
![精选社会心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库388题(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3d2240f111f18583d05afe.png)
2020年通识课《社会心理学》期末测试复习388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我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当中实际上更多的时候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这属于()A、纯粹的利他主义B、进化的利他主义C、自我的利他主义D、本土的利他主义答案:C2.我们把人们喜欢无意识下意识自动化的用一些所谓的合理的方式合理的情节来弥补你在观察的时候落的环节叫做()A、信息加工机制B、要求合理C、逻辑完善机制D、追求完整答案:C3.对案情进行裁定,专家的证言()A、肯定是对的B、必须遵从C、具有参考价值D、可以忽视答案:C4.视频中对于陈述有效性系统评估的共介绍了()个准则A、两B、四C、六D、七答案:D5.证人在陈述证言的时候条理清晰滴水不漏的人比说话连贯毫无组织的人的证言()A、可信度高B、更值得参考C、可信度低D、更具有说服力答案:C6.按照中国特色的说法,一个好的法官在德的方面应该忠于党的事业,忠于人民,有公正心()A、有法律素养B、有同情心C、公平公正D、爱岗敬业答案:C7.人际距离是一种()距离。
A、物理距离B、心理距离C、思想距离D、空间距离答案:B8.两夫妻在一起,男的打呼噜,女的开始根本睡不着觉,后来没有呼噜声她反而睡不着。
说明她()了噪音A、习惯B、听力不好C、屏蔽D、适应答案:D9.经典环境心理学问题研究包括()个方面。
A、二B、三C、四D、五答案:D10.攻击行为的预防可以通过惩罚、认知干预、()、社会公平、社会技能熟练等方式来进行A、宣泄B、教育C、感化D、正面榜样答案:A11.一个不会游泳的人看到陌生人落水会采取呼救的方式,但对于自己跳水去救人会有一定的犹豫,但如果落水的人是自己的孩子,他会不假思索的跳下去救他,这种是()促成的选择A、环境B、基因C、认知D、技能答案:B12.1950年发端于美国的社会交换理论是从()的视角看待利他行为A、哲学B、经济学C、心理学D、社会学答案:B13.在美国的APA当中人格和社会心理学列为了心理学会的第()分会A、五B、六C、七D、八答案:D14.艾森伯格将利他性助人行为分为调节性行为、()、帮助性行为和完全利他性行为A、分享性行为B、习俗性行为C、包容性行为D、公正性行为答案:A15.在整个的社会化的过程当中人们在不断地学习,但是有不同的学习方式,班多拉所强调的是哪一种?A、间接学习B、自主学习C、直接学习D、循序渐进的学习答案:C16.亲缘性的选择是由基因来决定的,这是由()首先来确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A、B、C、D任何一个答案)
1、在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中,侧重于强调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是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的是()角度的定义。
(A)心理学(B)社会学(C)社会心理学(D)行为科学
2、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是()
(A)反应(B)反射(C)社会行为(D)社会心理
3、在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中,其形成期又称为()
(A)哲学思辨期(B)经验描述期(C)实证分析期(D)发展期
4、法国的群众心理学在促进社会心理学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列朋的《群众心理学》是有关()发展的顶峰。
(A)模仿理论(B)群体理论(C)群体意识理论(D)群体行为
5、调查法中的结构与非结构调查的划分标准是()
(A)调查形式(B)调查过程(C)调查分析(D)问卷的标准化
6、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适用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和时间跨度较长的趋势研究的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档案研究法(D)实验法
7、在社会心理学中,主张在与他人处于互动关系的个体的日常情境中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理论派别是()
(A)社会学习论(B)社会交换论(C)符号互动论(D)社会认识论及场论
8、“性别角色”表示男女在()上的差异
(A)社会心理(B)行为(C)态度(D)社会行为方式
9、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称为()
(A)社会角色(B)职位(C)身份(D)自尊
10、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个体按他人的期待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并予以塑造,这是()(A)角色期待(B)角色领悟(C)角色实践(D)角色运用
11、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
(A)自我(B)主我(C)存在状态(D)角色
12、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称为()
(A)角色(B)身份(C)自我(D)自尊
13、自尊是个体对其()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A)社会地位(B)社会角色(C)社会身份(D)自我知觉
14、在社会知觉的印象形成效应中,带有价值倾向的概括化印象是()
(A)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B)光环效应(C)刻板印象(D)定型
15、控制点理论认为,在态度与行为方式上较符合社会期符的是()
(A)内控者(B)外控者(C)被动者(D)稳定型者
16、在归因过程中,个体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以保护自我价值,这种倾向叫()(A)社会视角的影响(B)自尊的保护(C)动机性归因误差(D)自我价值保护17、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叫()
(A)亲和动机(B)成就动机(C)社会赞许(D)自我实现动机
18、个体从事某种实际工作前,对自己可能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主观估计叫()
(A)成就动机(B)成功概率(C)抱负水平(D)成就效能
19、罗伦茨的习性学强调侵犯是一种()
(A)习惯(B)后天习得(C)本能(D)强化行为
20、在挫折一侵犯学说中,影响侵犯强度的因素有预期惩罚强度和()
(A)习惯(B)目标受阻强度(C)情绪紧张度(D)目标吸引力
21、个体对某一特定的客体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稳定性的具有评价性的心理倾向叫()(A)态度(B)认知(C)情感(D)行为倾向
22、在态度的功能中,强调个体主动表现自己的功能是()
(A)工具性功能(B)自我防御功能(C)价值表现功能(D)认知功能
23、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态度转变中的作用的态度转变理论是()
(A)平衡理论(B)认知失调论(C)社会交换论(D)人际关系论
24、在舒兹的人际关系三维理论中,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的人际关系取向是()(A)主动包容式(B)主动支配式(C)被动支配式(D)主动感情式
25、人们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交流、交往叫()
(A)人际关系(B)人际互动(C)人际交往(D)信息交流
26、在沟通的各种符号系统中,最重要的是()
(A)词语(B)文字(C)声音(D)观念
27、在他人作用下,引起个体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变化叫()
(A)社会助长(B)从众(C)社会影响(D)模仿
28、在几种形式的从众行为中,属于恐惧偏离而引发的从众是()
(A)真从众(B)权宜性从众(C)最高层次的从众(D)顾虑性从众
29、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最为密切和深刻的是()
(A)朋友关系(B)同事关系(C)家庭关系(D)邻里关系
30、随着社会发展,成为各国家庭主要模式的是()
(A)主干家庭(B)联合家庭(C)核心家庭(D)组合家庭
二、多项选择题
31、在社会学习论中,最强调的强化形式是()
(A)直接强化(B)间接强化(C)自我强化(D)外部强化
32、社会心理学强调他人对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影响,他人的影响方式包括(A)直接影响(B)现实的影响(C)想像的影响(D)隐含的影响
33、在勒温提出的心理生活空间概念中,其三个维度是:
(A)分化(B)现实(C)时间(D)力的方向
34、图式是影响社会知觉的重要因素,其作用包括()
(A)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B)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
(C)影响记忆(D)影响想像
35、印象整饰的策略包括()
(A)按社会常模整饰自己(B)隐藏自我(C)按社会期待整饰自己(D)投人所好36、詹姆斯提出的自尊公式表明,自尊取决于()
(A)能力(B)成功(C)抱负(D)个性
37、社会知觉包括()
(A)人际知觉(B)自我知觉(C)归因(D)对他人的知觉38、根据凯利的归因三维理论,个体在归因时需要的三种信息是()
(A)特异性信息(B)共同性信息(C)一致性信息(D)普遍性信息
39、亲合的作用表现为()
(A)满足个体的社会性需要(B)获得信息(C)减轻心理压力(D)使个体避免窘境40、影响利他行为的心理特征包括()
(A)心境(B)内疚(C)人格(D)正义感
41、态度的ABC模式指的是()
(A)情感(B)行为(C)认知(D)经验
42、态度形成的三个阶段为()
(A)认知(B)服从(C)认同(D)内化
43、在态度转变模式中,从传递者的角度影响信息传递效果的因素包括()
(A)威信(B)相似性(C)说服的意图(D)说服者的吸引力44、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A)个体性(B)直接性(C)情感性(D)影响性
45、影响喜欢互补性的因素包括()
(A)需要(B)社会角色(C)人格某些特征(D)互惠
46、互动过程包括()
(A)自我互动(B)人际互动(C)社会互动(D)人际交流
47、信息沟通分为()
(A)正式沟通(B)人际沟通(C)大众沟通(D)人际交往
48、非正式沟通网络包括
(A)单线式(B)流言式(C)集束式(D)偶然式
49、正式沟通的优势是()
(A)信息通道规范(B)准确度较高(C)灵活(D)速度快
50、影响从众的个体人格因素包括()
(A)经验(B)自我评价水平(C)自信心水平(D)能力
51、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叫社会助长,他人在场的形式包括:
(A)实际在场(B)隐含在场(C)想像在场(D)观众在场
52、在优势反应强化理论中,提出的两类反应是()
(A)强型反应(B)优势反应(C)弱势反应(D)一般反应
53、模仿的基本特征是()
(A)刺激的非控制性(B)自愿性(C)相似性(D)暗示性
54、塔尔德在《模仿律》中提出模仿的定律为()
(A)下降律(B)几何级数率(C)先内后外律(D)上升律
55、社会感染的基本特征有()
(A)双向性(B)爆发性(C)接受的迅速性(D)相互影响性
56、爱情三角形的三个角为()
(A)亲密(B)激情(C)承诺(D)关心57、婚姻的动机包括()
(A)经济(B)繁衍(C)爱情(D)相容58、组成家庭的基本关系是()
(A)婚姻关系(B)血缘关系(C)收养关系(D)社会关系59、爱情发展的阶段包括()
(A)取样与评估(B)互惠(C)承诺(D)制度化60、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有()
(A)社会与环境因素(B)家庭成员的素质
(C)家庭成员的人际距离(D)代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