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的新颖例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蔡元培与许德珩的师生情

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和九三学社主要创始人许德珩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两位著名的进步学者,他们之间的师生情谊也深为后人称道。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实行兼容并蓄的办学方针,使北大一扫封建学堂的陈腐习气,逐渐成为当时中国反帝和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中心。当时正在北大学习的许德珩对蔡元培的做法深为敬佩。

由于家境贫寒,许德珩无法继续学业。无奈之下,他冒昧找到蔡元培请求帮助。蔡元培考核了他的英文笔译能力之后,推荐他到国史编纂处,利用课余时间从事翻译,月薪10块银元。这不仅使许德珩能够继续求学,而且还可以将节省下来的钱补贴家用。

许德珩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之一。1919年5月1日,北洋军阀政府准备在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上签字,蔡元培马上将这一消息告诉许德珩,并同意北大及北京各高校学生于5月3日晚在北大三院礼堂集会,共商大计,以迫使反动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爆发后,许德珩和其他30名爱国学生被反军警逮捕入狱。蔡元培不顾反动当局“以3000000金收买凶手刺杀蔡元培”的恫吓,以校长身份全力营救被捕学生,并表示愿对学生的行为

负全部责任。在社会各界舆论的压力下,面临倒阁危险的段祺瑞

反动政府不得不下令释放被捕学生。蔡元培在北大校园里亲自欢

迎被捕学生出狱。

五四运动以后,许德珩从上海启程赴法国,开始了7年的勤工

俭学生活。在此期间,他与蔡元培的交往更为密切。蔡元培赴法

国考察教育时,许德珩曾为他在巴黎寻找住所,并经常在一起讨

论国内形势。

许德珩1927年初回国后,即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之中,而后又参加了抗日救国运动。1932年12月13日,他被北平反动当

局非法逮捕。消息传出后,蔡元培与宋庆龄、杨杏佛等人以中国

民权保障同盟的名义致电蒋介石、宋子文及平津卫戍司令于学忠

等提出抗议。许德珩出狱后,给蔡元培写了一封信,请他以长者

的地位和影响为爱国民众保障民权及言论自由呼吁。不久,蔡元

培即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副主席的名义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为

保障民权而奋力疾呼,不遗余力。

多年以后,许德珩曾回忆说,在他接触的历史人物中,最令人钦佩的,一是孙中山先生,二是蔡元培先生。许德珩称赞他们是

“青年的表率”。

刘质平其人

刘质平,音乐艺术家、音乐教育家,是中国著名艺术大师李叔同的高足之一。原名刘毅,字季武,浙江海宁盐官人。民国初年就读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受老师李叔同赏识并着意培养,并资助他东渡日本,入东京音乐学校深造。

程门立雪”

李叔同看中刘质平,曾有一段富有传奇的故事。

李叔同(1880—1942),佛教界中赫赫有名的弘一大师,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又号二一老人。祖籍浙江平湖,出生于天津。1918年,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为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他被尊为南山律宗大师,律宗第十一世祖,享誉海内外。赵朴初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李叔同又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近代史上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他一生在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等诸领域都有很高的建树。音乐家刘质平、画家丰子恺皆出其门下。

1912年8月,李叔同应经亨颐校长之聘,辞却上海城束女学教职,赴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翌年更名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简称浙一师)担任图工科音乐图画教员。这是李叔同一生的重要阶段,由于他博学多能,多才多艺,因而威信超群:“只要一提起他的名字,全校师生乃至工役没有人不起敬的。”刘质平

有幸躬逢其威,旋投其门下。

这年初,刘质平于海宁高级中学毕业,以考入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入学后,由于学业出众,家境贫寒,因而获准免交学杂、书、膳、宿各费,先读预科接读师范科,历时五年。同年九月,他始从李叔同学习音乐,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教风:一是奉行为人师表,人格第一。课前作好一切准备,端坐钢琴旁恭候学生上课。两块活动黑板写满讲课要点,乐谱端放钢琴盖,只等上课铃响便按预定计划授课;二是因地制宜,自编教材。所授歌曲多选外国曲调填词,所授琴曲也多选外国名曲另配伴奏谱,结合讲课、传授西洋和声作曲知识。刘质平由此茅塞顿开,热爱上了音乐。

1912年严冬的一天,大雪弥漫,积雪盈尺,刘质子独自在琴房反复弹琴揣摩,练习作曲,终于写下了处女习作,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喜悦,持谱去李叔同宿舍求正,老师接过曲谱审视良久不语,刘质平唯恐责备急于求成,一时羞愧交加,几乎置身无地。因为音乐课从未要求过学生练习作曲!正当忐忑不安之际,忽闻李叔同宣布:“今晚八时三十五分到音乐教室,有话当面讲。”说完微微一鞠躬,送刘而去。及晚风狂雪大,校园里一片银色世界,刘质平提前来到音乐教室。只见门口已有足迹,然教室门关,声息全无一,乃伫立门外静候。约过十余分钟,突然灯亮门启,李叔同持表出门,指看挂表时针高兴地说:“时间无误,一分不差。”缓打量刘质千周身披雪,全身颤抖,嘱可去,有话可明日再讲。

殊不知仅此一曲一约,他已被李叔同认定是可栽培的音乐人,每周授乐理一小时、钢琴一小时,李叔同还安排他向在杭的美国人鲍乃德夫人学习钢琴,为刘质平的日后深造打下了牢固基础。

倾心栽培

刘质平后来成了在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史上留下名字的人物,这当与李叔同对他的早期教育有关。不过,李叔同像对待他的另一个学生丰子恺一样,他对刘质平的教育仍是重“器识”,其次才是重“文艺”。

1915年秋,刘质平因病休学回到老家,心情十分苦闷。李叔同写信安慰鼓励:“人生多艰,‘不如意事常八九’,吾人于此,当镇定精神,勉于苦中寻乐;若处处拘泥,徒劳脑力,无济于事,适自苦耳。吾弟卧病多暇,可取古人修养格言(如《论语》之类)读之,胸中必另有一番境界。下半年仍来杭校,不佞甚愿舆吾弟常相众首也。秋泛近佳!”寥寥数语,爱才之心跃然纸上。

刘质平于1916年夏毕业后在李叔同的鼓励下东渡日本,他一到东京便发现许多中国官费留学生并不受日人欢迎,日本学生或作恶言讥讽;或作“滑稽讪笑之态”,今刘质平惶惑、苦闷。李叔同复信:此类事本人“居东八岁,屡见不鲜”;盖因中国官费生考试甘落人后,“大半为日人作殿军”,甚至连“作殿军之资格亦无”;勉励刘质平:“君之志气甚佳,将来可为吾国人吐一口恶气!”并叮嘱刘质平:

一、宜重卫生,俾免中途辍学……;

二、宜慎出场演奏,免人之嫉妒……;

三、宜慎交游,免生无谓之是非……;

四、勿躐等急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