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光泽第一中学高中信息技术 4.1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_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8d4d15d680203d8cf2f2402.png)
《我们一起当侦探—用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对问题进行分析,建立合理的数理模型,以及利用计算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方法指导】通过导学案的学习引导,结合教师提示与操作演示,完成学案中的各项任务,在尝试解决问题中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图。
提示:假设小偷为X,那么X有可能是1号、2号、3号、4号,可以用枚举法。
分析画出问题解决的流程图。
的流程图在数学中已经学习过,在前面第一章第2节中也讲过,它是后续程序设计的关键,因此,让学生自己画出此问题的流程图。
编写程序调试运行提示1:假设小偷为x,那么x可能性为1.2.3.4号,可以用枚举法,从1到4号可以考虑使用for语句。
提示2:判断关系式成不成立,可使用if语句。
提示3:把每个可能性都带入关系式,如果关系式成立则可以确定x即为小偷所对应的编号。
参考程序:ClsFor x=1 to 4 step 1b= (x<>1 and x<>3)+ (x<>2 and x<>1and x=4)+ (x<>3 and x=2)+(x<>4)If b=-3 thenPrint xEnd IfNext x任务四:在老师的指导下编写程序代码,并上机调试,体会使用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指导学生编写正确的程序解决问题。
打开vb编程软件老师指导学生写入程序代码、调试运行,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学情分析在信息技术必修课本中,学生对于算法与编程模块掌握的也不是很好,考虑到《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的开设,所以当时没有很好地深入教学,但学生对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掌握得还不错。
而在第一章的理论学习中,若没有实践的介入,学生觉得很是枯燥乏味,故我调整了课时的安排,把第三章VB可视化环境的应用提前上了一节,简单地把控件及其属性等大致给学生指导了一下,这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在后期的教学中,理论结合实践,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教学得以更好地认知,更能促进知识的巩固和肯定。
高中信息技术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ea78110912a216147929b8.png)
4.1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社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4.1《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学生分析本节内容涉及的是面向对象的高级编程语言,对于完全没有接触过编程的高一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同时学生因为在初中没有接触过程序设计,普遍对程序的本质认识模糊,因此,本节课目标要求学生对程序有个大致的认识、并通过计算商场打折问题体验程序运行的过程,激发他们学习编程知识的兴趣。
三、设计思想针对以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我首先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引入,如果自己要加密一个文件都有哪些方法?自然的引入加密与解密程序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分析程序代码,了解程序段执行的功能;然后要求学生通过看书了解计算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熟悉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提出新问题—打折问题,如何利用程序来处理?引入程序设计语言,介绍VB,明确了用数学方法如何解决后,让学生在VB中复制课前准备好的代码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实现“能在高级语言编程环境操作执行一段简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能在高级语言编程环境操作执行一段简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
2.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计算机程序代码的执行目的。
初步了解VB语言的工作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新旧知识的过渡中,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计算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大体了解程序段执行的功能是什么。
(2)初步体验vb语言编译环境,并尝试在其中操作执行一段实用的计算机程序代。
难点:了解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作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兴趣。
六、教学准备课件,加密程序源代码,加密文本文件。
七、教学过程八、教学反思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听到《算法与程序设计》,就会觉得很难、很枯燥。
所以,如何带学生轻松地进入本学期的学习,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
上学期期末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老师讲到了控件工具箱的使用,给了我灵感,当时写下:假期备课时考虑在课上应用。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59fa73e2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8c.png)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知道程序是解决现实世界某类相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逐步形成程序设计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用程序设计思想慎密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揭开程序设计的神秘感和畏难心理,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
2感悟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思想,增加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形成严谨客观解决问题作风。
2、常见的计算机的程序设计语言有哪些?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低级语言
BASIC、PASCAL、C、VB等——高级语言
二、体验程序的作用及其编制环境
1、认识VB编程环境
(1)认识VB界面(2)尝试在VB中建立、运行简单程序
2、头脑风暴——韩信点兵
思考:如何让计算机去处理这个问题?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
写出解题步骤
设所求的数为X,则X应满足:
X整除3余1
X整除5余2
X整除7余4
1、令X为1
2、如果X整除3余1,X整除5余2,X整除7余4,这就是题目要求的数,则记下这个X
3、令X为X+1(为算下一个作准备)
4、如果算出,则结束;否则跳转2(穷举法)
5、写出答案
穷举法就是通过把需要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情况逐一试验来找出符合条件的解的方法,是效率最低的一种算法,优点是思路简单,编程容易。
3、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
4、本过程
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检测结果
4、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人工求解问题和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异同,并把讨论结果记录在“关于求解问题的方式讨论记录表”中。如下:
求解问题的方式
相同点
不同点
人工求解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 4.1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高中全册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 4.1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高中全册信息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4b9515524de518974b7d8c.png)
4.1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本章概述课程内容标准1、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2、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3、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
4、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
5、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6、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7、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8、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一、教材分析1、本章的作用和地位本章通过介绍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以及使用智能信息工具软件等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其工作过程,从而了解其基本特征或实际应用价值,使学生知道这些都是信息处理的一些基本方法。
大多数人除了使用现成的工具软件(如文字处理、图表处理或加工软件等)进行信息处理以外,直接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也是一种基本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使用智能信息工具软件以及剖析计算机程序的操作,初步掌握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这对于学生学习知识和个人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以上两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都没有接触过,为此只要求学生对这两种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能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对于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主要是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执行过程以及编制程序的基本过程有所了解,这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基础内容的衔接部分;而使用智能信息工具软件,只是要求学生检验其工作过程,对部分智能工具软件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及实际应用价值有所了解,提高学生对信息智能处理的相关内容产生兴趣,从而对学习选修模块《人工智能初步》有所帮助和准备。
另外,本章还讲述了信息发布和交流的有关内容,学生通过进行相关的主题活动,了解信息发布的基本方式、网上信息发布的方法以及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活动的基本方式,帮助学生在信息发布和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到遵守相关的道德规范是相当有必要的。
高中信息技术《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5e216abd64783e08122b3a.png)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4.1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广东教育出版社)的第四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认识计算机和程序,了解计算机的构成,知道程序的重要性。
②通过编写几个简单的计算机程序实例,改进程序语句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强烈兴趣。
③通过用python 的编写、调试简单程序,并检测运行结果,体验程序编写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知道程序是解决现实世界某类相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逐步形成程序设计的意识和能力。
②培养学生用程序设计思想慎密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揭开程序设计的神秘感和畏难心理,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
②感悟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思想,增加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形成严谨客观的解决问题作风。
三、教学过程。
高中信息技术《编制程序解决问题》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编制程序解决问题》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fd9168866fb84ae55c8d02.png)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初步地掌握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程序,初步掌握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理解程
序设计的三大基本结构。
2、了解计算机语言的种类,和程序运行的原理。
2.能在高级语言编程环境操作执行一段简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理解计算机
程序执行的一般过程。
过程与方法:列举出生活中计算机程序在生活中的作用实例,理解这些实例工作的
一般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利用计算机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受到计
算机技术对我们生产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产生研究程序设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计算机程序、算法的概念,编制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
程序的三大基本结构,程序的编写和运行。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思辨法、讲授法。
福建省光泽第一中学高中信息技术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案
![福建省光泽第一中学高中信息技术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52bc4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f.png)
福建省光泽第一中学高中信息技术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案4.1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社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4.1《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学生分析本节内容涉及的是面向对象的高级编程语言,对于完全没有接触过编程的高一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同时学生因为在初中没有接触过程序设计,普遍对程序的本质认识模糊,因此,本节课目标要求学生对程序有个大致的认识、并通过计算商场打折问题体验程序运行的过程,激发他们学习编程知识的兴趣。
三、设计思想针对以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我首先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引入,如果自己要加密一个文件都有哪些方法?自然的引入加密与解密程序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分析程序代码,了解程序段执行的功能;然后要求学生通过看书了解计算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熟悉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提出新问题—打折问题,如何利用程序来处理?引入程序设计语言,介绍VB,明确了用数学方法如何解决后,让学生在VB中复制课前准备好的代码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实现“能在高级语言编程环境操作执行一段简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能在高级语言编程环境操作执行一段简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
2.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计算机程序代码的执行目的。
初步了解VB语言的工作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新旧知识的过渡中,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计算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大体了解程序段执行的功能是什么。
(2)初步体验vb语言编译环境,并尝试在其中操作执行一段实用的计算机程序代。
难点:了解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作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兴趣。
六、教学准备课件,加密程序源代码,加密文本文件。
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引入一、复习:二、直接引入新课: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另外一种方法: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与教师一起回想、复习第三章内容通过对比引出课题,使学生明白: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也是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种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优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8f52edc650e52ea5418987d.png)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高中教材《信息技术基础》(广东教育出版社)第四章“信息的加工和表达(下)”中的第一节“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是在文本、表格和多媒体信息加工与表达之后对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的进一步深入学习,属于信息素养中信息意识与计算思维范畴。
借助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利用大众信息工具加工,二是编程加工,三是智能化加工,这几种加工类型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大众通用软件使用方便,易于操作,而编程加工可以满足自己的特定需要。
学生通过操作使用已经编好的计算机程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分析并了解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工作过程,尝试读懂计算机程序的意思,对计算机程序的具体作用有初步认识。
这种通过“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检测结果”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做法,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条理性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二、学情分析高一年级学生前期已经学习了利用大众通用软件对文本、表格和多媒体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具有了一定的操作基础与能力,同时对“程序”具有一定的好奇心,期待能够通过编程完成自己的一些特定需要,急于看到自己的编程结果,这又与严格规范的程序设计环境存在矛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效的引导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还要协调好这两方面的矛盾有所取舍,培养学生正确的编程素养。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学风,帮助学生学会有效利用技术工具优化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使其成长为有效的技术使用者,学会思考信息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履行个人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2、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到算法在程序中的核心地位。
3、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操作使用已经编好的计算机程序,尝试读懂计算机程序的含义,对计算机程序的具体作用有初步认识。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分析并了解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工作过程。
高中信息技术_4.1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4.1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69df69a767f5acfa0c7cd65.png)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第一课时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初中阶段已经可以熟练使用常用应用程序完成简单的信息加工任务,对程序有模糊的感性的认识。
但对于计算机编程知识,他们以前可能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接触过。
同时,他们往往会把其看作一种神秘而遥不可及的事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选用与生活密切的、简单易懂的例子。
再者,他们在现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表达思想等能力,也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这样对于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了解起来应该是不会太困难。
让他们在修改程序的基础上,在VB中执行一段简单的计算机程序,感受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效果分析通过“汉诺塔问题”的引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很自然的引入这节课的内容,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
紧接通过文本信息加密解密如何应用计算机解决,成功地引领学生走进了程序设计的殿堂,让他们有兴趣、有意识地进行更多的实践与探索。
这种引导,正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最成功之处。
本节课的目的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自主地体验程序,感受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程序的概念,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从一开始就被深深吸引,很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探究体验程序的运行过程。
本节课比较困难的是如何向没有任何程序概念、从未接触过程序语句的学生讲述程序及其作用,如何突破这个难点是本节课的关键。
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学生能够体验到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存在以下一些优点与不足:1、做得比较好的地方(1)任务驱动恰当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任务主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当中获取知识,发现规律。
(5)评价隐含于课堂之中本课的评价主要是学生对基本过程、主要概念等的理解程度进行测评,因此教师通过对问题的提问,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化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福建省光泽第一中学高中信息技术 1.1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案
![福建省光泽第一中学高中信息技术 1.1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7de2bc7c1cfad6195fa7e5.png)
1-1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算法、穷举法、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等概念。
(2)让学生知道对现实问题的自然语言的描述,特别是类似程序设计语言的自然语言描述。
(3)让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这一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认识其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作用。
2、方法与过程(1)培养学生发现旧知识的规律、方法和步骤,并把它运用到新知识中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调试程序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讨论、观摩、交流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韩信点兵”这个富有生动情节的实例和探究、讲授、观摩、交流等环节,让学生体验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二、重点难点本节的重点用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和上机调试程序等步骤。
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设计算法也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环境1、教材处理教学内容选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2003年4月版)中信息技术部分的选修模块1“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一章的第一课“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选用《广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选修一: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三章第一节,建议“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在高中一年级下学期或高中二年级开设。
根据2003年4月版《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的阐述,“算法与程序设计”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的选修模块之1,它的前导课程是信息技术的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
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模块里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了启动程序、窗口操作和文字编辑等基础知识。
学生可以利用上述的基础知识,用于本节课的启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环境,输入程序代码,运行程序等操作。
本节课“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第一节课,上好这节课是使学生能否学好“算法与程序设计”这一模块的关键。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其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也是后续课程如模块化程序设计、各种算法设计等课程的基础。
高中信息技术_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cb2a676d4d8d15abf234ea3.png)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初步地掌握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核心。
(2)掌握算法的两种描述方法:自然语言描述流程图描述。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问题,理解用自然语言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确立算法的概念。
(2)通过利用流程图描述算法过程、掌握利用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知道算法对于问题解决、程序设计的作用和意义。
(2)逐步养成严谨、科学的程序设计思想。
重点:帮助学生掌握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难点:读懂计算机程序代码。
三、学生分析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使用经验,但大多数是与常用的工具软件的使用和网络应用有关。
对于计算机编程知识,他们以前可能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接触过。
同时,因为陌生,他们往往会把其看作一种神秘而遥不可及的事物。
因此,强调计算机程序与生活的关系的必不可少。
再者,他们在现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表达思想等能力,也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这样对于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了解起来应该是不会太困难。
四、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除了使用通用工具软件(如文字处理、图表处理或多媒体加工软件等)进行信息处理以外,直接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也是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是学习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延续,与第三章内容紧密相联。
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以前很少甚至没有接触过,因此,只要求学生对这种方法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能激发学习的兴趣,主要是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执行过程以及编写程序的基本过程有所了解,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基础内容的衔接部分。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除了应用计算机的工具软件处理许多事情之外,相当部分的现实问题也都可以利用计算机程序的方式加以解决,实现一些个性化的信息处理方式。
《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案
![《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0be931f12d2af90342e630.png)
《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案一、教材分析1、新课标要求本节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一节,课程标准要求初步地掌握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2、本节的作用和地位本节是在体验了大众信息技术工具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基础上的一个发展,是学习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延续,与第三章内容紧密相联。
同时也是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基本过程的入门介绍,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概述和引子。
因此,能否通过本节课学习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兴趣,将直接关系到选修课《算法与程序设计》的顺利开设。
3、本节主要内容介绍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可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或多媒体等加工软件进行信息处理以外,直接使用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也是一种基本方法。
本节教学安排为2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程序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亲身体验简单的程序,了解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第二课时将带领学生体验程序的编制环境,了解程序的基本元素,从而进一步认识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二、学情分析1、高一学生已经具备有一定的计算机使用经验,但大多数与常用的工具软件和网络有关,对于计算机编程知识,他们以前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接触过。
同时,因为陌生,他们往往会把其看得非常神秘而遥不可及。
因此,怎样展现计算机程序的魅力,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他们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创设情境,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高中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超越简单的技术操作,喜欢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所以,怎样设置既简单又可拓展的任务,让不同层次基础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就显得尤为重要。
1、知识与技能A初步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程序及其应用B.了解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C.了解除了借助现成的工具软件,自己动手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现实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也是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有效手段。
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说课稿
![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9786fffec3a87c24028c4ea.png)
高一年级信息技术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说课稿一、教材内容及分析本节课内容系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是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方法中的一种,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最基本形式。
本教材将传统的计算机编写程序学生从解决数学问题转换为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编制计算机程序,对中学生来说感觉较为神秘,尤其对于城乡结合部的普通中学学生来,较为困难。
很多学生由于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开的不规范,对编程知识很模糊,一听说要学习编程,有一种畏难情绪。
本章学习的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是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之一,是使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延续。
同时,与下学期学习的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相衔接。
因此在这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轻松学习,快乐学习就显的犹为重要。
三、设计思想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通过日常所见的案例(加密和解密)来了解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一个简单的VB程序编写使学生快速上手VB语言编译环境和程序代码的基本元素,为进一步学习程序设计打基础。
四、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考虑学生情况、结合课改精神特提出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目标:了解VB语言编译环境技能目标:掌握程序代码的基本元素2.过程与方法目标(1)了解程序的作用及其编制环境。
(2)理解程序代码的基本元素(3)探究新软件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2)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和协作学习的品质;(3)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
五、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通过编辑一段简单实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体验程序的编制环境、方式及作用。
教学难点:(2)学生通过已学习过的相关应用软件同VB编程环境相比,找到面对新软件的使用方法。
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37教学设计
![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37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978134feefdc8d376ee32d2.png)
4.1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第四章,在了解了信息的概念,信息的获取知识后,对于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应用软件有了一定的掌握的基础上,进入本章用程序解决问题的学习阶段。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善于根据不同的问题需求,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二、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体验程序运行过程及作用及二进制相关知识;
熟悉简单VB程序设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及自学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科学的信心及探索
的信心
三、重点、难点:
了解程序及代码。
四、教学方法
案例学习、任务驱动、学习交流、分组合作
五、教学安排
第1课时
六、教学准备
教师:
1、教案及课件;
2、多媒体机房。
学生:预习第四章第1节的前两个段落。
七、教学过程
八、课堂小结:
这节课通过广西文件的加密和解密,让学生对程序及程序的作用有了感性认识,并通过观看和运行代码,使学生了解和感受程序设计的方法与过程增强对程序和程序设计的认识和探究的兴趣。
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21教学设计
![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21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8152e055acfa1c7aa00ccd3.png)
【课题】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为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学科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章内容是通过任务驱动、知识点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认识计算机程序的工作过程和基础。
本节内容为本章第一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了解计算机语言在计算机中的运行过程,同时熟悉VB程序设计语言的运行环境和窗口组成及其了解最常用命令的使用。
【学情分析】经过初中和小学的计算机普及教育以及几个月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基本能够掌握信息获取的基本,并能对文本、表格、图片等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拥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
对于程序设计的原理和程序设计语言的使用较多同学都拥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和情绪,但大部分同学都不具有程序设计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计算机各部件间配合工作的原理,了解二进制概念和程序的编写与执行过程。
同时体验VB程序的运行环境,了解常见命令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演示、讲解和学生的自身体验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问题提出,学生自己阅读、归纳答案的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2)、通过程序案例的引入和学生的动手感悟,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在学生自主探究和动手感悟的过程中,鼓励讨论和相互帮助,努力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同心协力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1、计算机主要部件组成和协同配合;(重点、难点)2、二进制和程序的编写、执行过程;(重点)3、VB语言的编制环境;(重点、难点)【课型】新授课【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由于是本章第一节,理论知识点讲解较多,课堂放给学生自主动手和练习的时间较少,这是由知识内容的安排决定的,但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较高的动手能力,在本章后面内容的教学中要加大学生动手练习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社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4.1《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学生分析
本节内容涉及的是面向对象的高级编程语言,对于完全没有接触过编程的高一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同时学生因为在初中没有接触过程序设计,普遍对程序的本质认识模糊,因此,本节课目标要求学生对程序有个大致的认识、并通过计算商场打折问题体验程序运行的过程,激发他们学习编程知识的兴趣。
三、设计思想
针对以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我首先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引入,如果自己要加密一个文件都有哪些方法?自然的引入加密与解密程序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分析程序代码,了解程序段执行的功能;然后要求学生通过看书了解计算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熟悉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提出新问题—打折问题,如何利用程序来处理?引入程序设计语言,介绍VB,明确了用数学方法如何解决后,让学生在VB中复制课前准备好的代码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实现“能在高级语言编程环境操作执行一段简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计算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能在高级语言编程环境操作执行一段简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
2.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计算机程序代码的执行目的。
初步了解VB语言的工作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新旧知识的过渡中,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计算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大体了解程序段执行的功能是什么。
(2)初步体验vb语言编译环境,并尝试在其中操作执行一段实用的计算机程序代。
难点:了解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作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兴趣。
六、教学准备
课件,加密程序源代码,加密文本文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引入一、复习:
二、直接引入新课: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另外一种方法: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与教师一起回想、复习第三
章内容
通过对比引出课题,使
学生明白:编制计算机
程序解决问题也是进
行信息处理的一种方
法。
学习新知一、体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过程
及作用
1、教师演示事先准备好的加法器
小程序。
2、提出问题:你如何保护你通过
计算机交流的信息不被别人窃
取?
3、教师演示利用加密程序如何加
密
4、下发解密程序与已经加密过的
文本文件,让学生自己运行解密
程序,体验。
5、讲解加密与加密程序的原理,
观摩程序代码。
二、认识计算机与程序
1、要求学生阅读书上74页4.1.1
内容
2、思考并回答教师出示两个问
题。
三、体验体验利用程序解决问题
的过程
1、出示商场打折问题引导学生首
先用数学方法解决此问题。
2、提出问题:如果要用计算机程
序解决该如何做?
3、演示并简单介绍VB
运行VB并通过复制课前准备好
的代码,实现用计算机程序解决
打折问题。
1、体验计算机程序解决问
题的过程
2、学生通过观看或自己查
看程序代码从而更深入的
理解计算机语言和程序的
概念
3、通过自己看书并回答教
师出示的问题了解计算机
的构成及工作原理,熟悉计
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
4、与教师一起表述此问题
的数学解决方法,理清思
路。
5、学生在一次体会,程序
是信息处理的一种基本方
式。
6、学生通过观摩教师的讲
解、演示,了解VB是程序
设计语言的一种。
通过加法器小程序引
起学生用程序解决问
题的意识,激发兴趣。
通过学生的尝试,让学
生体验程序运行的过
程及解决问题的作用。
通过观摩,让学生看到
程序内部代码情况,从
而了解程序设计过程
和内容。
了解计算机的构成及
工作原理,熟悉计算机
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
为下一节课讲解算法
打下基础。
引入程序设计语言的
概念,简单介绍VB.
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
加深用计算机程序解
决问题的意识,激发学
习计算机程序学习的
兴趣。
课堂要求学生模仿教师,用VB求解打学生操作实践让学生实际感受编
实践折问题。
程语言的使用和程序
设计的过程。
以方便学
生了解程序代码及程
序的作用。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重
点知识。
让学生重新梳理自己
的学习收获,查漏补
缺。
八、教学反思
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听到《算法与程序设计》,就会觉得很难、很枯燥。
所以,如何带学生轻松地进入本学期的学习,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
上学期期末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老师讲到了控件工具箱的使用,给了我灵感,当时写下:假期备课时考虑在课上应用。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觉得程序是“无处不在”的。
结果证明是成功的!有学生回家在Word 中做了尝试,很多学生感觉程序代码的含义竟然也能猜出个大概,增强了信心,对本学期的学习有了更多期待。
再有,课上的一步步追问,会渐渐培养学生深入思考每一个问题。
他们喜欢质疑答案了,喜欢挑战未知了。
我想,这是每一位老师想看到的。
学习的内容在学生中产生“共鸣”十分地微妙。
如果我们只是要求他们为了考试而记忆一些似是而非的事实,那么他们将会认识到,学校并不是能够找到真正营养的地方。
有这样的时刻,当学生走进教室问到:“老师,今天咱们要做些什么呢?”我是多么地开心!我慢慢地认识到:引起共鸣的来源是信息和它的具体呈现形式,比如:学生们用三张以上的幻灯片完成了一个单选题的设计,并为超链接花了不少心思;于是,当他们看到我只用一张幻灯片就完成了,而且在幻灯片中看不到答案,只有做了选择时才能看到答案,他们被“震撼”了,脱口而出“真是太神奇了!”有了共鸣就会有期待,而学生有期待地获得应该是每位老师所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