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重点要点和试题集范文
宏观经济学重点高鸿业版
国民收入核算中为什么会有名义量和实际量的差别?二者的一般关系?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GDP平减指数凯恩斯需求管理政策的局限性?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国民需求来影响经济的。
局限性:1、财政政策会产生挤出效应。
2、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起作用,经济萧条时财政政策作用更大,经济过热时货币政策作用更大。
3、有政策时滞。
4、货币政策会受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LM曲线的三个区域及其政策含义。
水平状态的区域“凯恩斯区域”,也称为“萧条区域”,在此区域时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很大效果。
LM曲线呈垂直状的区域被称为“古典区域”。
当利率很高时,货币投机需求量都是零,此时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
古典区域和凯恩斯区域中间的这段LM曲线是中间区域。
什么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影响因素:1、支出乘数的大小。
2、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
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财政政策效果与IS和LM曲线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如果LM越平坦或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如果LM越陡峭或IS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原因:LM曲线较平坦时,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h)大,即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敏感,若一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幅度小,对投资影响小,“挤出效应”小,从而国民收入增加较多,财政政策效越大。
当IS曲线较陡峭时,投资的利率系数(d)小,即投资对利率的变化不敏感,若一项扩张的财政政策使利率上升时,投资下降会很少,即“挤出效应”小,从而国民收入增加较多,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反之,如果LM越陡峭或IS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货币政策效果与IS和LM曲线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如果LM越陡峭或IS越平坦,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如果LM越平坦或IS越陡峭,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完整word版)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一、选择题1.国内生产总值表示一定时期内的某一国家或地区领土范围内( D )的市场价值总和。
考察GDP的概念A.所有经济交易B。
所有市场交换的最终商品和劳务C.所有商品与劳务D。
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2.已知某个国家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时为2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折旧是300亿美元。
这样,这个国家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A)。
总投资500=净投资+折旧300A.500和200亿美元B.2500和2200亿美元C. 500和300亿美元D。
1500和2200亿美元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政府支出是指(C)。
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转移支付之和C。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D。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转移支付以及公债利息等之和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故政府支出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4.在二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等于(A )。
A.C+IB.C+I+GC.C+I+G+X-MD.C+I+G+X5.在四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等于(B).A.C+I+G+XB. C+I+G+X-MC.C+I+G+MD. C+I+G+M-X6.下面哪一部分收入不是居民挣得的但他们却拿到了?(A)。
A.转移支付B。
利息C。
租金D。
利润7.假如某人不出租他的房子而是自己使用,这部分房租(B ).A.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出租房子不属于生产行为B。
算入国内生产总值,按出租可以得到的租金计算C.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房子由房主本人居住D。
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没有经过市场活动8.下列何种行为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 D )。
A.购买公司债券B。
购买公司股票C.购买国债D.上述都不是9.根据国民收入核算的法则,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 A )。
同等学力考试高鸿业版的宏观经济学重点
从P396页(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开始, P396页之前的重点我不掌握: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P397页:边际消费倾向(MPC)的概念以及公式(13.4)。
P398页:平均消费倾向(APC)的概念以及公式(13.6)。
P398页: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当消费和收入之间呈线性关系时,边际消费倾向是一个常数,消费函数就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
P400页: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有三个公式,分别是(C+S=Y)、(式13.13)、(式13.14)P403页:均衡收入,公式13.15老师划重点,说到乘数的时候,说了7种乘数。
P407页:三部门经济中宏观均衡的条件,公式13.19P412页:公式13.25P413页: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重要)第十四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P419页:资本边际效率(MEC)的概念P422页:产出增量与投资的关系,加速原理。
P423页:托宾的“q”说,q<1、q>1P424页:掌握推导IS曲线P427页:S曲线的斜率,公式14.4P431页:三大动机是哪些?流动性偏好的概念P432页:流动性偏好陷阱P433页:公式14.10(思考公式中P的因素的影响)P434页:货币的统计口径(M1、M2、M3),M2变化是货币政策的变动。
P435页:公式14.11(LM曲线的数学表达式)P436页:什么是LM曲线?P438页:LM曲线的三个区域(中间区域、古典区域、凯恩斯区域)P440页:图14-17,IS-LM模型,均衡P442页:图14-18,均衡的变动P444页:图14-19,对凯恩斯理论的高度概括(重要)第十五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P454页:S曲线的总体位移,右移;总需求曲线右移;总需求曲线推导的(三个约束条件)P458页:古典总供给曲线P460页:凯恩斯总供给曲线P461页:图15-13(古典、凯恩斯、常规的总供给曲线)P464页:图15-14P467页:总供给、总需求的数学小结,方程(1)(2)(3)(4)课后题7和9第十六章失业与通货膨胀P471页:什么是失业率?(黑体字)P472页:什么是自然失业率?(黑体字)---非常重要其中:L E U 劳动力=就业人数+失业人数P472页最下面的公示要记住失业率与就业率的关系?凯恩斯与弗里德曼对于“充分就业”的表述?P474页: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的概念?导致的原因各是什么?两者的区别是什么?P475页: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结构性失业的一个来源……);倒数第四自然段(工资刚性的原因)。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鸿业《西⽅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的决定:AD-AS模型)第15章国民收⼊的决定:AD-AS模型15.1 复习笔记⼀、总需求1.总需求概述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平来表⽰。
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不考虑国外需求的情况下,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是指价格、收⼊和其他经济变量在既定条件下,家庭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将要⽀出的总数量。
总需求函数被定义为以产量(国民收⼊)所表⽰的需求总量和价格⽔平之间的关系。
它表⽰在某个特定的价格⽔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平的产量。
在价格⽔平为纵坐标,产出⽔平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需求函数的⼏何表⽰被称为AD曲线或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描述了与每⼀价格⽔平相对应的私⼈和政府的⽀出,因此,总需求曲线可以从IS-LM模型中推导出来。
2.总需求函数的推导在两部门的经济中,IS曲线的⽅程为:y=c(y-t)+i(r)+g。
LM曲线的⽅程为:M/P=L1(y)+L2(r)。
在上⾯两个⽅程中,如果把y和r当作未知数,⽽把其他变量,特别是P当作参数来对这两个⽅程联⽴求解,则所求得的y的解式⼀般包含P这⼀变量。
该解式表⽰了不同价格(P)与不同的总需求量(y)之间的函数关系,即总需求函数。
3.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总需求曲线可以由IS-LM图推导。
如图15-1所⽰,上图是IS-LM图形,下图是总需求曲线的图形。
当价格⽔平从P1下降到P2时,减少了货币需求,⼜由于名义货币供给未变,因⽽LM曲线向右下⽅移动,即从LM(P1)移动到LM(P2)。
这使得利率下降,即从r1下降到r2。
利率下降使投资增加,国民收⼊⽔平上升,即从y1增加到y2。
总之,较低的价格通过增加实际货币供给⽽使GDP增加。
这样,不同的价格⽔平和不同的收⼊⽔平的组合点相连,便构成了总需求曲线AD。
图15-1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4.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的原因从总需求函数和总需求曲线可知,总需求曲线表⽰国民收⼊与价格⽔平之间反向变动的关系,其斜率为负,曲线向右下⽅倾斜。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复习重点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复习重点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测量一个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以及增长、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
2、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核算GDP的三种方法:①生产法②支出法:GDP=C+I+G+(X-M)③收入法: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4、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5、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两部门经济是由家户部门和企业部门构成的经济。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即Y=C+I;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即Y=C+S;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C+S,即I=S6、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政府的经济活动表现在,一方面有政府收入(主要是像企业和居民征税),另一方面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以及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即Y=C+I+G;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净收入,即Y=C+S+T;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G=C+S+T,即I+G=S+T7、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I+G+X-M=S+T+K18、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GDP核算指数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均衡收入的决定条件:投资=储蓄i=s的含义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
回顾: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储蓄投资恒等式I=S,指的是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实际储蓄。
(精品)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一、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二、各章知识点分析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一、了解与识记1、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即均衡国民收入理论和总量分析方法2、GDP的内涵,(知道什么项目计入GDP,GDP与GNP的关系,实际GDP与名义GDP的关系)3、核算国民收入的三种方法(支出法、收入法、增殖法需要了解)4、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区别5、GDP折算数二、理解与分析1、国民收入各个核算指标之间的关系第13章简单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一、了解与识记1、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含义及简章经济的假设条件2、均衡产出的含义及条件3、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理解与分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4、其他消费理论二、理解与分析1、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重点)2、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的各个乘数(重点)第14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重点章节)一、了解与识记1、经济学投资的概念、投资函数、投资的影响因素2、IS曲线的含义3、货币需求函数、交易需求及投机需求4、凯恩斯陷阱、古典极端5、LM曲线的含义6、货币的供给(名义供给与实际供给)二、理解与分析1、两部门、三部门IS曲线(方程)及其移动(IS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2、均衡利率的决定及其变动(LM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及均衡的变动4、失衡的区域及失衡的恢复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重点章节)一、了解与识记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二、理解与分析1、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一般情形、极端情形)2、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一般情形、极端情形)3、挤出效应的内涵、图形分析、影响因素。
4、两种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第16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重点章节)一、了解与识记1、自然失业率(结合第18章充分理解)2、财政政策、政策工具(哪些是扩张性的,哪些是紧缩性的?)、局限性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的总原则是什么?——“逆经济风向行事”4、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价格决定,买空(多头),卖空(空头),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可以略看)二、理解与分析1、经济政策的目标及相互关系目标: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关系:四个目标是矛盾统一的。
《宏观经济学》重点(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重点(高鸿业版)第十二章1.宏观经济学特点,微观与宏观的区别?研究对象:总体行为;研究方法:总量分析;解决问题:资源充分利用;核心理论:收入决定.基本假设:存在市场失灵,且政府有干预能力.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
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4)基本假设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6)主要目标不同:一个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一个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
2.GDP的概念和深层次含义?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高鸿业版)
2017宏观经济学期末重点整理---YH第一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一.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和理解1.定义: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效劳〕的市场价值。
2.理解:①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②GDP测量的是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置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③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④GDP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注:流量【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⑤GDP和GNP的区别:GDP是一个地域概念〔国界〕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国籍〕:*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⑥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庭劳务、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3.三面等值原则: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GDP = 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三.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1.NDP=GDP-折旧2.NI=NDP-企业间接税和转移支付 + 补贴=工资+利息+租金+利润3.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 + 政府转移支付4.DPI=PI-个人所得税四.国民收入根本公式1.两部门经济〔家庭+厂商〕〔产品市场〕的投资-储蓄恒等式C+I=C+S即I=S2.三部门经济〔家庭+厂商+政府〕〔产品市场、货币市场〕的投资-储蓄恒等式C+I+G=C+S+T即I+G=S+T即I=S+(T-G)2.四部门经济〔家庭+厂商+政府+国外〕的投资-储蓄恒等式C+I+G+(*-M)=C+S+T+Kr即I=S+(T-G)+(M-*+Kr)五.名义GDP和实际GDP1.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实际GDP:是用*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宏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高鸿业第五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高鸿业第五版)一、GDP1、定义2、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区别与联系3、GNP的定义,与GDP异同(要会计算)4、GDP的特征,(比如,什么项目该不该计入GDP)5、核算GDP的四种方法(不要混淆)6、支出法的构成内容,及具体每一项的解释7、总投资、净投资及折旧的关系。
8、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的异同9、收入法的构成内容及理解10、对“总收入=总支出=总产出=价值增值=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理解11、GDP、NDP、NNP、NI、PI、DPI的构成及联系12、会用具体的例子核算GDP二、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1、不同部门总需求(支出的角度)和总供给(收入的角度)的构成2、不同部门的恒等式及理解三、名义GDP和实际GDP1、定义2、GDP平减指数,如何衡量物价上的幅度3、计算四、对课后习题要领的掌握一、均衡产出1、定义,由谁决定2、最简单经济关系的假设3、凯恩斯定律4、实际产出、计划产出与非意愿存货投资之间的关系;实际产出与计划产出不等时,如何调整。
(不均衡时的情况)5、此时的“投资-储蓄恒等式:i=s”与GDP核算的“投资-储蓄恒等式:I=S”的区别二、消费理论1、凯恩斯的消费规律2、消费(储蓄)函数的构成,及每部分的含义3、边际消费(储蓄)倾向、平均消费(储蓄)倾向的定义、计算及关系4、消费曲线的形状与储蓄曲线及收入的关系5、两个边际的关系,两个平均的关系6、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的关系7、凯恩斯消费函数、相对收入消费函数、生命周期消费函数、永久收入消费函数的主要观点及异同8、影响消费的因素三、国民收入决定1、两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的方法,推导,计算2、投资乘数的定义、公式、计算、作用3、三部门不同情况的下(定量税/比例税,是否有转移支付)国民收入决定的方法,公式,推导,计算4、三部门乘数(平衡预算乘数)的类型、定义、公式、计算、作用及相互的关系(注意:定量税和比例税情况下的不同)5、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方法,6、四部门乘数四、对课后习题要领的掌握第14章一、投资的决定1、投资需求函数的构成及意义,投资需求曲线的形状2、资本边际效率的定义,曲线的形状3、影响投资的因素4、托宾“q”说的主要内容二、IS曲线1、定义、表达式、推导(函数和图形P416 14-5两个方面)(两部门和三部门都要掌握)、计算2、IS曲线的斜率,影响因素,如何影响3、IS曲线的移动的影响因素,如何移动三、LM曲线1、利率的决定2、货币需求的定义,及三种动机3、流动偏好陷阱的描述4、货币需求函数的构成,曲线的推导及形状5、货币供给的定义,划分,规定6、货币供给曲线的形状,均衡利率的决定7、LM曲线定义、表达式、推导(函数和图形P426 14-13)、计算8、LM曲线一般形状,及分区2、LM曲线的斜率,影响因素,如何影响3、LM曲线的移动的影响因素,如何移动四、IS-LM分析1、均衡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决定过程、计算2、IS-LM划分四个区域的不均衡的情况(P431 表14-1)3、IS和LM曲线的移动对均衡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影响五、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1、有效需求的基本内容2、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3、数学模型的描述(P433)六、对课后习题要领的掌握第15章(和IS、LM联系到一起)1、财政、货币政策的定义2、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的影响因素,如何影响(会和“挤出效应”联系起来)3、挤出效应的定义及影响因素4、凯恩斯主义极端的分析5、货币政策效果的大小的影响因素,如何影响6、古典主义极端的分析7、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的表现8、两种政策不同的搭配使用的情况、效果及对利率和国民收入产生的影响9、货币幻觉的概念10、对课后习题要领的掌握第16章一、财政政策1、财政的构成2、自动稳定器的定义,发挥作用机制及分析3、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4、什么是功能财政,与周期平衡预算政策的异同5、如何判断财政政策方向?6、扩张性或紧缩性财政政策如何实施?目的是什么?二、货币政策1、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职能及关系2、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率、超额准备金的定义,商业银行准备金的构成3、基础货币的定义4、不同情况下货币创造乘数的构成5、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定义,特点6、扩张性或紧缩性货币政策如何实施?目的是什么?三、对课后习题要领的掌握第17章一、AD1、总需求的定义,构成及影响因素2、总需求函数反映的内容,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反向变化的原因,四个效应的概念和推导,计算3、总需求曲线的形状、推导4、总需求曲线的变动(1)沿着既定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2)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如何移动(3)总需求曲线转动的影响因素二、AS1、长短期划分的标准2、短期宏观生产函数的描述3、对从劳动市场推导总供给曲线的理解4、不同类型的总供给曲线:古典、凯恩斯、常规(1)前提条件(2)形状(3)政策含义三、AD-AS模型1、短期宏观目标的实现2、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3、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特别是左移:供给冲击,会不会在短期内右移))4、数学模型的描述第18章一、失业1、定义2、分类(给出具体事例,会判断属于哪一类失业)3、充分就业的理解,允许失业的类型,自然失业率的表达、定义4、失业的影响5、奥肯定律的内容二、通货膨胀1、定义2、分类(给出具体事例,会判断属于哪一类通胀)3、原因的分析4、通胀的效应三、菲利普斯曲线1、短期PC:定义,反映的内容,形状,政策含义,失业和通胀的取舍2、长期PC的形状,政策含义第20章一、经济增长1、经济增长率的描述2、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方程,直接和基本原因,丹尼森的结论;3、新古典增长理论:(1)不具有技术进步:基本假设、基本方程、稳态的理解和分析、储蓄率和人口增长对稳态的影响(比较静态分析)、结论(2)具有技术进步的结论(P562 表20-5)4、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二、经济周期1、定义、阶段的划分2、特征3、类型4、新理论的概述(成因)5、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思想,用以对我国的解释。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知识重点
宏观经济学⾼鸿业第五版知识重点第⼗⼆章国民收⼊核算第⼆节国内⽣产总值⼀、GDP的定义“ 国内⽣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国家或⼀地区)在⼀定时期内运⽤⽣产要素所⽣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1. ⼀国……*国⼟原则:GDP*国民原则: GNP (Gross National Product)*NOKIA(北京)--中国的GDP,芬兰的GNP*Haier(美国)--美国的GDP,中国的GNP*GNP+国外公民在本国取得的收⼊=GDP+本国公民在国外取得的收⼊*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取得的收⼊-国外公民在本国取得的收⼊)2. ……在⼀定时期内⽣产的……*⼀定时期:通常指⼀年或⼀个季度,不涉及过去⽣产的产品或服务(⼆⼿货)。
*不是销售的(存货)在本质上,总产值等于产量乘以市价,这与销售收⼊的概念相同,但后者需要交易达成才能产⽣,总产值则与是否能卖出⽆关3. 全部……*经济中⽣产的在市场上合法出售的所有商品注: GDP不包括⾮法⽣产与销售的东西(如:毒品)4. 最终……*中间产品:⽤来⽣产其他产品的产品。
*最终产品:由消费者消费的产品。
例如:某企业⽤纸⽣产贺卡。
*中间产品:纸*最终产品:贺卡5. 物品与劳务……*GDP 既包括有形的物品(⾷物、⾐服、汽车),⼜包括⽆形的劳务(理发、清扫房屋,看病)6. ……市场价值的总和*最终产品的价值⽤货币加以衡量*⼀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市场活动不计⼊GDP(例如家庭内的⽣产和消费)*可以利⽤下式计量GDP :⼆、GDP的缺陷GDP是⼀个有⽤的指标,但不是⼀个完善的指标:*GDP没有包括在市场之外经济活动的价值,因此低估了⼀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GDP没有考虑经济活动对⼈们⽣活质量产⽣的负⾯影响,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因此⾼估了⼀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如闲暇、污染等) 。
三、GDP和GNP的关系*统计原则不同,GDP是按国⼟原则进⾏统计,凡是在本国领⼟上创造的收⼊,不管是否为本国公民所创造的,都被计⼊GDP;GNP是按国民原则进⾏统计的,指常住居民,包括本国公司以及常住外国但未加⼊外国国籍的居民)所创造的收⼊,不管⽣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计⼊GNP。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重点要点和试题集
宏观经济学第一部分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习题解答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1.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既便两国产出不变,其GDP亦不能与原来两国GDP之和相等。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合并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
GDP是对一国或一地区一定时期内全部最终产出的市场度量,只要合并前后两国产出不变,合并后的GDP亦应与原来两国GDP之和相等。
2.国民收入核算中,净投资可以为负,但总投资无论如何不能为负。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若存货的缩减额加上折旧额超过了新生产的建筑和设备的总价值,净投资为负;若存货的缩减额超过了新生产的建筑设备的价值,总投资也为负。
3.既然折旧和间接税不是要素收入,按照收入法这两项不应计入GDP。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GDP是当年全部最终经济成果的市场价值,折旧和间接税无疑应包括在里边。
如将此两项排除在外,核算得到的就将不是GDP,而是大致相当于NI的一个指标了。
4.个人从公司债券和政府债券上都获得利息收入,则按照收入法,两种利息都应计入GDP。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收入法之“收入”,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而非最终收入。
个人从公司债券中获得的利息被视为要素报酬之一种,而政府公债利息属转移支付,属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二、选择正确答案1.用支出法核算GDP时,投资包括( C )。
A.政府部门提供的诸如公路、桥梁等设施B.购买一种新发行的普通股C.年终比年初相比增加的存货量D.消费者购买但当年未消费完的产品2.使用收入法核算GDP时,下面哪一项是不必要的( B )。
A.工资、利息和租金B.净出口C.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D.资本折旧3.下列各项可被计入GDP的是( C )。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B.拍卖毕加索画稿的收入C.晚上帮邻居照看孩子的收入D.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4.一国从国外取得的净要素收入大于零,说明( A )。
A.GNP>GDPB.GNP=GDPC.GNP<GDPD.GNP与GDP不可比5.假如一套住宅于2000年上半年建造并以9000美元出售,下半年出租,租金为600美元,同期折旧90美元,则该年度与此经济活动有关的总投资、消费和GDP分别为( A )。
(完整word版)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一、选择题1.国内生产总值表示一定时期内的某一国家或地区领土范围内( D )的市场价值总和。
考察GDP的概念A.所有经济交易B.所有市场交换的最终商品和劳务C.所有商品与劳务D.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2.已知某个国家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时为2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折旧是300亿美元。
这样,这个国家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A)。
总投资500=净投资+折旧300A.500和200亿美元B.2500和2200亿美元C. 500和300亿美元D.1500和2200亿美元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政府支出是指(C)。
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转移支付之和C.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D.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转移支付以及公债利息等之和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故政府支出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
4.在二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等于(A )。
A.C+IB.C+I+GC.C+I+G+X-MD.C+I+G+X5.在四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等于(B)。
A.C+I+G+XB. C+I+G+X-MC.C+I+G+MD. C+I+G+M-X6.下面哪一部分收入不是居民挣得的但他们却拿到了? (A)。
A.转移支付B.利息C.租金D.利润7.假如某人不出租他的房子而是自己使用,这部分房租(B )。
A.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出租房子不属于生产行为B.算入国内生产总值,按出租可以得到的租金计算C.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房子由房主本人居住D.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没有经过市场活动8.下列何种行为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 D )。
A.购买公司债券B.购买公司股票C.购买国债D.上述都不是9.根据国民收入核算的法则,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 A )。
高鸿业的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高鸿业的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P428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P446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P462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P463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P486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P487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P495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
P500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P517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P518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P523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P546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P572—576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P612—616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考研重点解析笔记(一)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考研重点第12讲国民收入核算宏观经济学逻辑
1)可以从两个维度理解
第一,时间维度。
短期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期为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理论,长期为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变量内生化。
举例来说,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力量i外生,价格P外生;IS-LM 模型是利率内生,价格P外生,从而需要加进货币方程;AD-AS模型利率i内生,价格P也内生,从而需要加进供给方程。
2)宏观部分安排
第十二讲国民收人核算
第十三讲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十四讲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
第十五讲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十七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十九章开放经济下短期经济模型
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二十一章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
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争论和共识
第二十三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中传教授创办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第一部分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所谓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收入的核算:这里讲到核算国民收入(GDP)的两种方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其中,支出法是在流通环节,通过加总各部门在最终产品上的总支出来得到GDP的数值。
其基本公式为:GDP= C+I+G+X-M,其中:C为家庭部门的消费支出,I为企业部门的投资支出,G为政府部门的政府购买支出,X、M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X-M就是国外部门的净支出。
与支出法不同,收入法是从分配的环节核算GDP的,其基本公式为: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3.储蓄—投资恒等式:储蓄和投资的恒等,是一种定义的恒等,也是基于国民收入核算原理的恒等。
两部门经济的恒等式:I≡S;三部门经济的恒等式:I+G≡S+T或I≡S+(T-G);四部门经济的恒等式:I+G+X≡S+T+M+K r或I≡S+(T-G)+(M-X+Kr)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名义GDP:是用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GDP折算指数:即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9.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而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手中,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10.净出口:即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
11.间接税:即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如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等。
12.国民生产净值:即国民生产总值减去折旧之后的差额。
13.国民收入: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相当于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14.个人收入:即从国民收入中扣除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然后再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之后的收入。
15.个人可支配收入:即指税后的个人收入。
对这种收入人们拥有充分的支配权,人们可据以决定消费和储蓄的水平。
·第二部分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均衡国民收入满足的条件:这是本章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
在本章,均衡国民收入的条件就是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一般地,这个条件可以表述为“总需求(更精确地讲,是合意的总支出)等于总供给”,在不同的经济状况下又有不同的具体形式:两部门经济:i=s (或y=c+i)三部门经济:i+g=s+t (或y=c+i+g)四部门经济:i+g+x=s+t+m (或y=c+i+g+x-m)3.消费理论: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即:人们的消费决定于现期的、绝对的、实际的收入水平,收入越多,消费也越多,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增加得快(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在实际分析中,通常假设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其函数形式为:c =α+βy d,式中,c为消费,α为自发消费,β为边际消费倾向,y d为可支配收入。
根据可支配收入收入、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关系,又可得储蓄函数:s = -α+(1-β)y d,式中,s代表储蓄,1-β代表边际储蓄倾向。
以上两种函数是今后经常要用到的,读者务必要掌握精熟。
此外,读者还要对其它消费理论如相对收入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永久收入理论有所了解,这些理论在分析实际经济问题时都是很有用的。
3.消费函数:在决定人们消费的众多因素中,假定除收入外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则人们的消费支出是其收入的函数,消费随收入变化而变化,记作:C=C (Y )。
4.消费倾向:又称平均消费倾向(APC ),指人们的消费支出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5.边际消费倾向:收入每增加一单位时消费的增加量。
边际消费倾向数值为消费函数的斜率,通常记作MPC 。
6.储蓄函数: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中,假定其他影响储蓄的因素不发生变化,储蓄被视为是收入的函数,这就是储蓄函数。
7.平均储蓄倾向:储蓄金额占收入的比重。
8.边际储蓄倾向:收入每增加一单位时储蓄的增加量。
边际储蓄倾向表示为储蓄函数的斜率,通常记作MPS 。
9.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当人们收入增加的时候人们将增加消费,消费的增量小于收入的增量,正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的作用,随着人们收入增加,储蓄的份额将加大,如果没有投资吸纳储蓄,则会出现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并存的有效需求不足。
14.均衡产出:或叫均衡收入,是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16.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就业的一种经济状况。
17.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K=∆Y/∆J (式中,∆Y 是国民收入的变化,∆J 是支出的变化)。
18.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
二部门经济或三部门经济(定量税条件)中,其值为MPSMPC k i y k i i 11111=-=-=∆∆=,或β;三部门比例税条件下,其值为)1(11t g y k g --=∆∆=β。
式中,∆y 是增加的收入,∆i 是增加的投资,MPC 或β是边际消费倾向,MPS 是边际储蓄倾向。
19.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其值与投资乘数同。
20.税收乘数:是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以三部门经济为例,定量税条件下,其值为ββ--=∆∆=1T y k t ;比例税条件下,其值为)1(1t T y k t ----=∆∆=ββ,t 为税率。
21.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该乘数与税收乘数绝对值相同,但符号相反。
22.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同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在三部门经济中,平衡预算乘数1=b k 。
第三部分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 IS 曲线的含义和性质:IS 曲线表示在产品市场均衡前提下的收入和利率之间的关系。
在纵轴为利率、横轴为收入的坐标系中,该曲线具有负斜率,曲线上的任何一个点对应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能保证产品市场的均衡。
该曲线的位置受到财政政策的影响,膨胀性的财政政策会使IS 曲线向右移,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会使IS 曲线向左移。
3.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将自己的资产的一部分以不生息的货币持有在手中,是出于以下三种动机:一是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日常交易的方便,需要在手头保留一部分货币。
二是谨慎动机,是指人们需要保留一部分货币以备未曾预料的支付。
三是投机动机,是指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收益,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
前两种动机的货币需求(通常用L 1表示)和收入水平同向变化,第三种动机的货币需求(通常用L 2表示)和利率水平反向变化。
因此,完整的货币需求函数就可表示为:L =L 1(Y)+L 2(r)。
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既然货币因素可以影响到利率,而利率又可以影响到投资、总需求、产出以及就业,因此就突破了古典的“货币中性”的说法。
4.LM曲线的含义与性质: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均衡前提下的收入和利率的关系。
在纵轴为利率、横轴为收入的坐标系中,它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曲线上的任何一个点对应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能保证货币市场的均衡。
该曲线的位置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膨胀性的货币政策会使该曲线向右移,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使该曲线向左移。
5.IS—LM模型:将IS曲线和LM曲线放在同一个纵轴为利率、横轴为收入的坐标系中,就得到一个完整的IS—LM模型。
由于IS是产品市场的均衡线,而LM则是货币市场的均衡线,因此在IS和LM相交的地方,也就是在两个市场一般均衡的时候,有一个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被决定。
但须注意的是,IS—LM 的均衡点并不一定是令人满意的,它有可能是一种萧条的均衡。
如果是这样,就需要动用宏观经济政策移动IS或LM曲线,以使宏观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
基本概念:1.资本的边际效率:资本的边际效率(MEC)是指一个贴现率,该贴现率恰好使得一项资本品带来的各项预期收益的贴现值之和等于该项资本品的价格。
2.投资的边际效率:投资的边际效率是指在资本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利率与投资水平的关系。
3.IS曲线:IS曲线,就是在利率和国民收入不同组合条件下,投资与储蓄相等的曲线。
4.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5.流动偏好:流动偏好是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
6.交易动机:交易动机是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7.谨慎动机:谨慎动机亦称预防性动机,是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
8.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9.货币的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交易需求,是指个人和企业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而需要的货币。
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
投机需求,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债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需求。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向关系。
10.凯恩斯陷阱:当利率极低的时候,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因而会将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
人们有了货币也绝不会去买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11.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图形被称之为LM曲线。
在纵轴为利率、横轴为收入的坐标系中,它是一条具有正斜率的曲线。
曲线上任何一个点对应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能保证货币市场的均衡。
12.LM曲线的凯恩斯区域:LM呈水平状的区域为凯恩斯区域。
在凯恩斯区域里财政政策完全有效,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13.LM曲线的古典区域和中间区域:LM曲线呈垂直状的区域为古典区域,在此区域中货币政策完全有效,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古典区域和凯恩斯区域之间的区域为中间区域。
在此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效,不过随着LM曲线斜率的增大财政政策的作用逐渐减弱,货币政策的作用逐渐增大。
14.IS—LM模型:表示产品市场均衡的IS曲线和表示货币市场均衡的LM曲线共同构成了IS—LM模型。
在两条曲线的交点上,两个市场实现了一般均衡,此时有一个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率被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