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考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城市形成的原因:由于生产力的提高
2.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昂温提出了卫星城市;美国人赖特提出了广亩城市;康帕内拉提出了太阳城
3.城市适用性评定是在城市用地规划之前进行的一项工作
4.城市规模界定: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万以上中等城市20万到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
5.城市人口: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指城区(镇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
6.机场选址要求:无电波干扰;用地坡度不大;净空限制区内无障碍物
7.完善城市道路系统的措施:快慢车分流、客货车分流(主要措施;发展快速交通;开辟公共交通专用线;增加必要的停车站场
8.小区规划理论是在“邻里单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9.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10.我国城市规划编制的完整过程由2个阶段(总体规划阶段和详细规划阶段;6个层次组成,即: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含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区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11.城市总体艺术布局协调统一的内容:与适用、经济的统一;近期和远期艺术面貌的统一;整体和局部、重点和非重点的统一
12.城市镇体系规划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一化二系三结构”,即城市化;公共设施系统、生态环境系统;等级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
13.城市用地规划的方法及其原因?
14.城市建设用地分类适用于规划中心城区范围的土地,共分为9大类、29中类和57小类
15.城市总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及附件(规划说明、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等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全国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17.总规划的主要内容:确定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做出人防、抗震、防灾规划。
18.城市用地自然条件包括:地质条件(建筑地基、滑坡和崩塌、冲沟、地震、水文条件(水文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太阳辐射、风向、温度、降水和湿度和地形条件
19.地震烈度在9度以上地区不宜选作城市用地;
20.地下水按其成因与埋藏条件可以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
承压水(具有城市用水意义三类
21.地下水作为作为城市用水来源,若盲目过量的抽用,将会出现地下水位下降,形成“漏斗”;长期大量地抽用地下水还可能引起地面下沉,导致将海水倒灌或地面积水。
22.风向,风吹来的方向,风是以风向和风速两个量来表示的。风向一般分为8个或16个方位观测
23.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24.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是他的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
25.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工业布局: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需要有方便的联系,职工上下班要有便捷的交通工具;有污染的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要有足够的防护用地;工厂出入口避免过多的干扰对外交通。
26.结合自然环境条件,合理规划城市各项用地和布置各项工程建设,可以节约土地,减少土方量,便于城市管理。
27.城市布局空间形态,归根到底就是集中式(网格状、环形放射状等和分散式(组团状、带状、星状、环状、卫星状、多中心与组群城市等
28.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的比例尺为1:2000~1:1000;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用地分类应分至小类。
29.红线:道路用地和地块用地边界线
绿线: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黄线:城市基础设施用地边界线
30.我国的城市规划的作用是通过“一书两证”(建筑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来保证的。
31.城市用地分类情况:R居住用地C公共设施用地U 市政公共设施用地M工业用地W仓储用地T对外交通用地S道路广场用地G绿地D特殊用地E水域和其他用地
32.城市总体规划年限一般为20年、近期建设规划的规划年限为5年,原则上应与国民经济社社会发展的年限一致,并不得违背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33.一般认为干道网的恰当间距为600~1000m,相应的干道网密度为2~3km/km²
34.干道网密度,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单位为
km/km²
35.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制度必须坚持严格的分级审批制度
36.就具体地块而言,区位就是它的空间位置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37.居住区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不应超过
400~500m
38.居住小区中道路用地的控制指标为9~17%,公共绿地建筑控制指标为5~15%
39.6层是最优建筑层高。合理提高住宅建筑层数是提高建筑面积密度、节约土地的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和途径。基于住宅健康性的考虑,居室净高不应低于
2.5m。一般认为建筑高度与院落进深的比例在1:3左右为宜。
40.“千人指标”,即每千居民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
41.住区内动态交通组织可分为“人车分行”(美国人雷德朋提出来的,又称“雷德朋系统”“人车混行”(最常见的住区交通组织形式“人车共存”(荷兰的德尔沃特首先提出的道路系统三种基本形式。
42.道路线密度(道路长度/公顷道路网密度(道路面积/公顷
43.静态交通组织是指各类交通工具的停放方式,一般以方便、经济、安全为原则,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布置方式,主要有室外、室内、半地下或地下等多种停车方式。
44.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城市土地使用的规划和管理
45.《雅典宪章》中提到的城市的四大功能是居住、工作、游憩、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