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第10章 炙法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炒辅料,再投 先拌辅料, 药物 再炒药或先 炒药,再加 辅料
第一节
一、含义
酒 炙 法
酒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
一定量酒拌炒的方法。 二、酒的特点
1.性味功能
甘辛,大热。气味芳香,能升能散, 宣行药势,具有活血通络、散寒、去 腥的作用。
2.分类
白酒与黄酒的区别
名称 白酒 黄酒 酿制酒 15-20% 制作方 蒸馏酒 法 乙醇含 50-70% 量
2.酒当归
3.土炒当归——土粉(炒至灵活状态)
4.当归炭
——取当归片,置炒制容器 片,用中火加热,炒至外表微黑色,取 出晾凉。
当归
酒当归
[炮制作用]
当归传统习惯止血用当归头,补血用当归 身,破血用当归尾,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生品——质润,长于补血,调经,润肠通 便。如治血虚便秘的润肠丸;治血虚体亏 的当归补血汤。
醋大黄:表面深棕
色或深褐色,断面 浅棕色,略有醋香 气。 清宁片:圆形厚片, 表面乌黑色。有香 气,味微苦甘。
[炮制作用]
生品-泻下峻烈,攻积导滞,泻火解毒
热毒壅盛,热结便秘-大承气汤 生品副作用较大,会导致腹痛 酒大黄-清上焦实热,可清血分热毒。 特点:(1)泻下缓和(2)引药上行. 目赤肿痛—当归龙荟丸 口舌生疮,大便秘结-黄连上清丸
酒炙——增强活血调经,祛瘀止痛的作用。 如用治血虚血滞,月经不调的四物汤;治 风湿痹痛的蠲痹汤。 土炒——既能入脾止血,补血,又不致滑 肠。如用于治血虚便溏,腹中时痛。
炒炭——以止血补血为主。如用于治崩中 漏下,亦治月经过多。
[炮制研究] 成分:头、尾、身与全当归挥发油无明 显差异,但微量元素有差别。 头:钙、铜、锌为身、尾的1.5-6.8 倍 尾:钾、铁高;挥发油较头高;阿魏 酸含量高
3.07
2.60
(2)止血成分增加,止血作用增强 (3)抑菌作用稳定
大黄的番泻苷及蒽醌苷等为泻下有效
炮制研究
成分,游离蒽醌为抑菌、抗肿瘤等有 效成分。大黄经酒炒后,结合性蒽醌 有所减少,泻下作用弱于生大黄。 熟大黄经蒸、炖后其结合型与游离型 蒽醌衍生物均减少,其中结合型大黄 酸显著减少,番泻苷仅余微量,因此, 泻下作用缓和。 大黄炒炭后,其结合型大黄酸大量破 坏,但仍保留少量的各型蒽醌类衍生 物,番泻苷已不存在,因此,泻下作 用极微。但是炒炭后鞣质类的成分得 以保存,所以具有止血的作用。
[炮制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
生品——擅于养阴敛阴,平抑肝阳。 多用于血虚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头 痛,眩晕,耳鸣,阴虚发热,烦躁易怒 以及自汗,盗汗等证。 酒炙——降低酸寒之性,善于和中缓 急,调经止血,柔肝止痛。多用于胁肋 疼痛,腹痛,产后腹痛尤须酒炙。如用 于脘腹挛痛,喜温喜按的小建中汤;治 胸腹疼痛,四肢挛急的当归芍药散。
[来
[历史沿革]
[炮制方法]
生大黄-原药材,净制,浸润,切厚片,
干燥
酒大黄-生药材+黄酒——拌匀——颜
色加深(棕褐色或深棕色) 药:黄酒=100:10
熟大黄-(1)酒
生药块+黄酒—拌匀 闷润吸尽—至密闭容器内—至内外黑褐 色—取出—干燥 药:黄酒=100:30 (2)隔水蒸至内外均呈黑色
第十章
炙
法
加辅料炒与炙法的区别 黄连、大黄、当归、白芍、牛膝的炮制方
法、炮制作用
一、概述
炙法:将净选或切制的后的药 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 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 制方法。
二、加辅料炒与炙法的区别
项目 辅料 与药物接 触 火力 目的 操作 加辅料炒 固体 表面 中(武)火 抑制偏性为主 炙法 液体 内部 文(中)火 增效为主
大黄炭—生药(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 色, 内部焦褐色,取出,放凉。 醋大黄—生药片+醋-拌匀闷润吸尽-文 火炒干 药:醋=100:15
清宁片—大黄片或块,加水(武火煮烂), 加黄酒(100:30)拌匀,煮成泥状,晒 干,粉碎,过筛(100目),与黄酒、炼 蜜混合成团块状,蒸透,搓成圆条,低温 干燥(50~55度),烘至7成干,闷约10天, 手摸有挺劲切厚片,晾干。 药:黄酒:炼蜜=100:75:40
[处方用名]当归、
秦归、归头、归身、 归尾、全当归、酒 当归、土炒当归、 当归炭。
[来
源] 本品为伞 形科植物当归的干 燥根。
有酒炒、土炒、炒 炭等炮制方法。
[历史沿革]现行,
[炮制方法]
1.当归(全当归)——
药材,除去杂 质,洗净,稍润,切薄片、晒干或低温 干燥(挥发油)。筛去碎屑。 ——加入定量黄酒拌匀,稍 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 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 药:黄酒=100:10 +药材——炒至当归片上粘满细土时— —取出——筛去土粉——摊凉。 药:土粉=100:30
药理:对子宫的双向调节作用,高沸点
挥发油抑制,水溶性和醇溶性成分对离 体子宫有兴奋作用。
熟大黄-泻下减弱,活血祛瘀作用,腹痛的 副作用 得以减轻。 体虚肠燥便秘的-大黄丸 润肠通便-润肠丸(老年、小儿) 瘀血内停,腹部肿块-大黄蛰虫丸 大黄炭-泻下极弱,凉血化瘀止血 血分有热,瘀阻可用十灰散(十种 炭药) 醋大黄-泻下作用稍缓,以消积化瘀为主。 清宁片-泻下作用缓和,具缓泻而不伤气, 逐淤而不败正之功,润下剂,老年习惯性便 秘,体弱久病的患者。
[炮制研究]
成分:
1.切制——温度较低,抢水洗(减少在水中的浸润时间) 2.炮制—— 温度升高,对小檗碱含量有一定降低。黄连炭下降显著。 酒炙后,小檗碱含量影响不大,水溶性浸出物含量高于 生品。微量元素溶出高于生品。 加热过程中生成红色的小檗红碱,其随加热温度升高和 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药理:
4.醋白芍——药材先加辅料,再用
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 屑。 药:米醋=100:15
5.土炒白芍——先炒辅料,用中火
加热,炒至表面挂土色,微显焦黄色 时,取出,筛去土粉,摊凉。 药:灶心土粉=100:20
成品性状
白芍:近圆形或椭圆形的薄片,表面
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白芍除了含芍 药苷也含有鞣质类,储存时间稍长, 鞣质就被氧化成鞣红,为棕红色)。 酒制:形如生品,呈微黄色,微具酒 气。 炒制:表面微黄色,偶见焦斑(直接 和热锅接触)。 醋制:呈微黄色,微有醋气。 土炒:呈土黄色,微有焦土气。
白
芍
[处方用名] 白芍、炒白 芍、酒白芍、醋白芍、 土炒白芍。 [来 源] 本品为毛茛科 植物芍药的干燥根。除 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 煮后去外皮或去皮后再 煮,晒干。(白芍多为 栽培品,赤芍多为野生 品)
[历史沿革] 现行,有酒 炒、醋炒、炒黄、土炒 等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1.白芍——药材除杂质,大小分档,洗净, 浸泡至六、七成透,取出闷润至透,切薄片, 干燥。筛去碎屑。 2.酒白芍——取白芍片加定量黄酒拌匀,稍 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文火 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药:黄酒=100:10 。 3.炒白芍——取白芍片,置炒制容器内,用 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微黄色,取出晾凉。筛 去碎屑。
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炮制后,仍有,且均对绿脓 杆菌有抑制作用(生品无);姜炙品对变形杆菌作用增强。
大
[处方用名]
黄
大黄、生大黄、川军、酒 军、酒大黄、醋大黄、熟军、熟大黄、 大黄炭
源]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 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现代主要有酒炙、酒蒸、 醋炙、炒炭、清蒸等炮制方法。
六、注意事项 (1)稀释:若酒的用量较少,不易与 药物拌匀时,可先将酒加适量水稀释后, 再与药物拌润。
(2)闷润:闷润过程中,容器上面应 加盖,以免酒被迅速挥发。 (3)火力与火候:药物在加热炒制时, 火力不宜过大,一般用文火,勤加翻动, 炒至近干,颜色加深时,即可取出,晾凉。
黄
连
[处方用名] 黄连、川连、 酒黄连、姜黄连、吴萸 连、萸黄连。 [来 源] 本品为毛茛科 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 或云连的干燥根茎。以 上三种分别习称“味 连”、“雅连”、“云 连”。 [历史沿革]现行,有姜 炙、吴茱萸炙、酒炙等 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1.黄连
——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抢水洗,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碎 屑;或用时捣碎。
2.酒黄连
—— 先拌黄酒,再用文火 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黄连片:黄酒=100:12.5
3.姜黄连——
先拌姜汁,再用文火 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黄连片:生姜(或干姜)=100: 12.5(4),绞 汁或煎汁。
4.萸黄连——
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 煮,取汁去渣,煎液与黄连片拌匀, 稍闷润,待药液被吸尽后,置炒制容 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 筛去碎屑。 黄连片:吴茱萸=100:10
酒黄连 姜黄连
[炮制作用]
生品——苦寒性较强,长于泻火(心火)解毒, 清热燥湿。适用于肠胃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 壮热烦躁,神昏谵语,热毒生疮,耳道流脓等证。 如黄连解毒汤;清瘟败毒饮。 酒炙黄连——引药上行,缓其寒性,善清头目 之火。如用于治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的黄连天花 粉丸。 姜炙黄连——缓和苦寒之性,并增强其止呕作 用,以治胃热呕吐为主。如用于治湿热中阻,胃 失和降,恶心呕吐。 吴萸制黄连——抑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 滞,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如用于治 湿热郁滞肝胆,嘈杂吞酸;治积滞内阻,生湿蕴 热,胸脘痞满,泄泻或下痢.
大黄 酒大黄
大黄成品性状 生大黄:为不规则厚片或
块,黄棕色或黄褐色,中 心有纹理,微显朱砂点 “锦纹”,质轻,气清香, 味苦而味涩。 酒大黄:深棕色或深褐色, 偶有焦斑,内部呈浅棕色, 质坚实,略具酒香气。 熟大黄:黑褐色,质坚实, 有特异芳香气,味微苦 大黄炭:表面焦黑色,断 面焦褐色,质轻而脆。有 焦香气,味微苦。
炒白芍——药性稍缓,以养血和营,敛阴 止汗为主。血虚萎黄,腹痛泄泻,自汗盗 汗。如用于肝旺脾虚之肠鸣腹痛,泄泻的 痛泻要方;治泻痢日久,腹痛喜按喜温的 养脏汤 醋炙——入肝收敛,可敛血、养血,疏肝 解郁。如治尿血,血色鲜红的加减黑逍遥 散 土炒——借土气入脾,增强柔肝和脾、止 泻作用。
当 归
研究:致泻成分、抑菌成分、止血收敛 成分。 (1)大黄生品及各炮制品成分含量如下 表:
总蒽醌% 蒽醌% 原料大黄 2.12 大黄片 2.11 酒大黄 1.65 熟大黄 1.04 大黄炭 0.47 3.47 3.12 3.08 2.54 游离蒽醌%(抑菌) 结合型 1.35 1.01 1.43 1.50
颜色
气味 特点
无色澄明液体
棕黄色透明液体
醇香特异,较强 醇香特异 刺激性 辛甘、大热,散寒活血
用量
主行散,易伤神 入血分,性滞留, 耗气 易生痰湿。 白酒为黄酒的一半
3.质量要求 (1)性状:透明,无沉淀或杂质,具有 酒特有的芳香气和味,不应有发酵、酸 败、异味, (2)乙醇含量:应符合标示浓度, (3)其它物质含量:甲醇量不得超过 0.04g/100ml,杂醇油≤0.02g/100ml, 二氧化硫残留量≤0.05g/kg, (4)微生物:黄曲霉素B1≤5μ g/kg, 细菌数黄酒≤50个/ml,大肠菌群≤3个 /100ml。
五、操作方法 1.先拌酒后炒药 药物与酒拌匀—闷润(酒被吸尽)—— 文火炒——出锅——放凉。 适用于质地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药物,如 黄连、川芎、白芍等。
2.先炒药后加酒
先炒药(至一定程度)——喷一定量的 酒——炒干——出锅——放凉。 多用于质地疏松的药物,如五灵脂等。
用量:药物:黄酒=100:10~20
三、适用药物
1.活血散瘀药物 2.祛风通络药物 3.动物类药物
如川芎、丹参等
如威灵仙、桑枝等
如乌梢蛇、地龙等
四、目的 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 (1)缓和苦寒之性 (2)引药上行
如大黄、黄连、黄柏 如大黄、黄连、黄柏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 (1)与药物协同发挥作用,常用于活血祛瘀、 通络药,如当归、桑枝等。 (2)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而增强疗效。 3.矫臭去腥 可产生腥臭之味的如三甲胺、氨基戊醛类等, 可随酒加热挥散;另外醇香可矫味。如乌梢蛇、 蕲蛇、紫河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