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第10章 炙法1
中药炮制学 第十章 炙法
大
黄
[处方用名] 大黄、生大黄、川军、酒军、酒大黄、
醋大黄、熟军、熟大黄、大黄炭
[来
源]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 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历史沿革] 现代主要有酒炙、酒蒸、醋炙、炒炭、
清蒸等药材,净制,浸润,切厚片,干燥 酒大黄-生药材+黄酒——拌匀——颜色加深
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
活血散瘀: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 疏肝止痛: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
2.降低毒性,缓和药性的作用
峻下逐水药,如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
如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四、操作方法
1.先拌醋后炒药
药物——加米醋拌匀——闷润——用文火 炒——出锅——放凉——筛去碎屑。
柴
胡
[处方用名] 柴胡、炙柴胡、醋柴胡、鳖血柴胡。 [ 来
源 ]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 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 柴胡”。
[历史沿革] 炙制、蜜制、鳖血制、并有“柴胡泻
肝火,须用黄连佐之。欲上升则用根酒浸。欲中 及下降,则生用梢” 。现行,有醋炒、鳖血黄酒 炒、鳖血炒等炮制方法。
一、含义 醋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 量醋拌炒的方法。 二、醋 古时称酢、醯、苦酒,习称米醋。炮制用 醋食用醋,指米醋或其他发酵醋,而化学合 成品(醋精)不能用。
1.成分
以米、麦、高梁以及酒精等酿制而成。
成分为:主要为醋酸,约4-6%,另有维生 素、灰分、琥珀酸、草酸、山梨糖等
当归
酒当归
[炮制作用]
当归传统习惯止血用当归头,补血用当归身,破血用当归
尾,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第10章 中药炮制学 蜜炙 (1)
【炮制研究】
• 黄芪主要Biblioteka 有黄芪甲苷、磷脂类成分及氨基酸等。 • 1.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 黄芪炮制后黄芪甲苷含量均比生品含量低;蜜炙黄芪较
水分除去,避免发霉。 • 6. 蜜炙药物须凉后密闭贮存于阴凉通风干燥处,以免吸潮发粘或发
酵变质。
甘草
• 【处方用名】甘草 粉甘草 炙甘草 蜜 甘草
• 【来源】为豆科植物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 果甘草G.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G. glabra L. 的干燥根及根茎。 春、秋二季采挖,除 去须根,晒干。
• 1.黄芪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 开,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 屑。
• 2.蜜黄芪 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 淋入净黄芪片中拌匀,闷润至蜜汁被吸尽, 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 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 每100kg黄芪片,用炼蜜25kg。
【炮制作用】
• 性温,味甘。归肺、脾经。 • 黄芪生品长于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
• 【来源】为蔷薇科植 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 的干燥叶。全 年均可采收,晒至七 八成千,扎成小把, 再晒。
【炮制方法】
• 1.枇杷叶 取原药材,除去绒毛,用水 喷润,切丝,干燥。
• 2.蜜枇杷叶 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 淋入枇杷叶丝内拌匀,闷润置蜜汁被吸尽, 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 为度,取出晾凉。
• 每100kg枇杷叶丝,用炼蜜20kg。
中药炮制学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1、我国古代第三部炮制专著是(E)A、《本草纲目》B、《省农本草经》C、《雷公炮炙论》D、《炮制大法》E、《修事指南》2、中国炮制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是(E)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E、清代3、提出“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是(B)A、陈嘉谟B、缪希雍C、李时珍D、雷斅E、张仲言4、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炮制的专目是(E)A、修事B、修拣C、炮炙D、炮制E、修治A、修治B、制造C、炮炙D、修事1、《本草蒙筌》中指出药物炮制称(B)2、《本草纲目》药物正文炮制项称(A)3、《雷公炮炙论》药物正文中炮制称(C)4、《修事指南》药物正文中炮制常称(D)1、雷公炮炙十七法不含的方法是(BE)A、镑B、润C、炙 D 、炮 E、泡2、《本草纲目》记载的炮制方法有(ABCDE)A、火制B、制霜C、加辅料制D、制曲E、水火共制1、中药炮制是随着中药的发现和应用而产生的,有了中药就有了中药炮制,其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2、《雷公炮炙论》的作者是雷斅,成书于南北朝刘宋时期,载药300种。
3、中药炮制的基本工序包括净洗加工、饮片切制、炮制。
4、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提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药力反失。
”5、中药炮制的起源经过中药的发现和应用、火的发明和应用、酒的发明和应用、陶器的发明和应用。
1、“秫米汤”中的制半夏是经修治过的半夏。
对2、《素问·缪刺论》中所说的“角发”“燔治”即是当今的血余炭。
对3、“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始载于《本草经集注》。
错4、《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
对5、古代炮制十七法就是雷公炮炙十七法。
对1、简述中药炮制及中药炮制学的基本概念。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需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科学。
2、中药炮制的发展时期及其特点。
第10章_中药炮制学 盐炙
【炮制方法】
• • 1.补骨脂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2.盐补骨脂 取净补骨脂,加盐水拌匀, 闷润,待盐水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 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鼓起、进裂并有香气 逸出时,取出晾凉。 • 每l00kg补骨脂,用盐2kg。
【炮制作用】
• • 性温,味辛、苦。归肾、脾经。 生补骨脂长于温肾壮阳、除湿止痒,用 于脾肾阳虚、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 斑秃。 • 盐炙补骨脂可引药入肾,增强温肾纳气、 止泻的作用。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 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
• (二)操作方法 • 1.先拌盐水后炒 将食盐加适量清水溶解,与 药物拌匀,闷润,待盐水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 内,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晾凉。 • 2.先炒药后加盐水 先将药物置炒制容器内, 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再喷淋盐水,炒干,取出 晾凉。含粘液质较多的药物一般用此法。 • 盐的用量通常是每100kg药物,用食盐2kg。
第4节 盐炙法
定义: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食盐 水溶液拌炒的方法称为盐炙法。多用于补肾固精、 泻相火、利尿和疗疝止痛的药物。
• (一)主要目的 • 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 杜仲、巴戟天等盐炙 后能增强补肝肾的作用;车前子等盐炙后可增强 泻热利尿的作用;小茴香、橘核等盐炙后可增强 疗疝止痛的功效。 • 2.增强滋阴降火作用 知母、黄柏等药用盐炙 可协同药力,增强滋阴降火、清热凉血的功效。 • 3.缓和药物辛燥之性 益智仁等盐炙后可缓和 辛燥之性,并能增强补肾固精的功效。
• (三)注意事项 • 1.药物盐炙前要大小分档。 • 2. 溶解食盐时,一定要控制水量。水的用量应视药物 的吸水情况而定,一般以食盐的4~5倍量为宜。 • 3.含粘液质多的车前子、知母等药物,宜先炒药后加 盐水。因这类药物遇水容易发粘,盐水不易渗入,炒时又 容易粘锅,故需先将药物加热炒去部分水分,并使药物质 地变疏松,再喷洒盐水,以利于盐水渗入。 • 4.盐炙法火力宜用文火,采用先炒药后加盐水炮制药 物时更应控制火力。若火力过大,加入盐水后,水分迅速 蒸发,食盐即粘附在锅上,达不到盐炙的目的。
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药炮制选择题题库
中药炮制学习题第一章绪论A 型题1.中药炮制的历史追溯到()A .汉代B .秦代C .周代D .春秋、战国E .原始社会2.提出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是()A .雷敩B .陶弘景C .缪希雍D .陈嘉谟E .李时珍3 .《本草蒙筌》“制造资水火”中载“去燥性和中”的制法为()A .麦麸制B .蜜制C .乳制D .米泔水制E .土制4 .“大凡年生升熟降,大黄须煨,恐伤胃气。
至于川乌、附子,须炮以制毒也”载于()A .神农本草经B .备急千金要方C .唐本草D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E .汤液本草5 .将“口父咀”改为“细切”始于()A .神农本草经B .本草经集注C .肘后备急方D .雷公炮炙论E .证类本草6 .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是()A .汉代B .唐代C .宋代D .元、明代E .清代B 型题A .炮制B .修治C .修制D .炮制E .修事7 .《金匱玉函经》证治总例中药物炮制称()8 .《本草纲目》药物正文炮制项称()9 .《雷公炮炙论》药物正文中炮制常称()10 .《修事指南》药物正文中炮制常称()C 型题A.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B.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C. 两者都是D .两者都不是11 .饮片生产、检验的法规依据是()12 .饮片厂的环境保护法规依据是()13 .饮片质量具体检验标准的依据是()X 型题14 .中药炮制的专著有()A .雷公炮炙论B .神农本草经C .炮炙大法D .雷公炮炙药性解E .修事指南15 .中药炮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A .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B .原理及炮制理论研究C .炮制方法研究D .饮片质量标准研究E .炮制化学方法研究16 .炮制品规格质量标准研究任务()A .制订全国统一的炮制品质量标准B .制订全国统一的炮制设备C .研究全国常用中药的炮制原理D .用现代手段逐步以客观化的指标与感观控制的经验性指标相结合制订出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 E .研究原料的规格标准17 .《本草纲目》记载的炮制方法有()A .水制B .火制C .水火共制D .制霜E .制曲第二章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选择题]A型题1. “或制其形,或制其性,或制其味,或制其质,此皆巧于用药之法也”的论述载于()A.汤液本草B.炮炙大法C.雷公炮炙论D.医学源流论E.修事指南2.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白虎汤中的甘草是()A.甘草稍B.生甘草C.炙甘草D.粉甘草E.甘草皮3. “凡物气厚力大者,无有不偏,偏则有利必有害。
中药炮制学炙法的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学炙法的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学炙法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使参与者掌握中药炮制学炙法以及采用此法炙制的基本步骤和操作要求。
实验原理
中药炮制学炙法是指将药材植物处理为粉末或汤剂的过程,以获得更加有效的草药治疗。
在炙制过程中,植物组织中的活性物质和水分被淬火抽出,并且可以作为药物使用。
炙取的草药更容易消化,所含的有效成分更为集中,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实验材料
实验所需材料有不同草药、炮制工具等。
实验步骤
1.准备好炮制药材,如普通药材和海洋药材。
2.用榨汁机细碎药材,使其变成粉末。
3.准备好炮制工具,像烤箱,烤架,炉子等。
4.把药材放入烤架,放入烤箱,并调节温度。
5.根据所需要的炙制时间定时调整温度,完成炙制工艺。
6.炙制完成后,把药材取出,放入干燥箱进行干燥,以便更深入的分析和检查。
实验结果
实验完成后,参与者可以用炮制好的中药获得更有效的治疗效
果。
实验结论
本实验证明了中药炮制学炙法的重要性,以及采用此法炙制药材的步骤和技术要求。
参与者可以熟练掌握此法,并在日常实践中应用之。
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辅导:炙法——油炙法
1.含义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一定量的油脂共同加热处理的方法称为油炙法。
又称酥法。
2.辅料的选择及用量油炙辅料包括植物油和动物脂(习称动物油)。
常用的有麻油、羊脂油、菜油、酥油亦有应用。
3.油炙的操作方法油炒将羊脂切碎,置锅内加热,炼油去渣,取药物与羊脂油拌匀,用文火炒至油被吸尽,药物表面呈油亮时取出,摊开晾凉。
油炸取植物油,倒入锅内加热,至沸腾时,倾入药物,用文火炸至一定程度,取出,沥去油,粉碎。
油脂涂酥烘烤将动物类药物锯成短节,放炉火上烤热,用酥油涂布,加热烘烤,待酥油透入骨内后,再涂再烤,反复操作,直至骨质酥脆,晾凉,粉碎。
4.注意事项油炸药物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易将药物炸焦,导致药效降低或失效。
5.油炙的目的增强疗效。
如淫羊藿,经羊脂油炙后能增强温肾助阳作用。
利于粉碎。
质地坚实的三七、蛤蚧,经油炸或涂酥后,质变酥脆,易于粉碎。
中药炮制学(执业药师)炒、炙法药物规格及作用总结
加
辅
料
炒
麸炒
枳壳
缓和燥性和酸性
苍术
1.麸炒后缓和燥性,增强了健脾燥湿作用
2.固肠止泻
米炒
斑蝥
降低毒性,矫正气味
土炒
白术
(也可麸炒)
1.土炒白术以健脾止泻力胜
2.麸炒后内酯类成分含量增加,能提高健脾和胃作用,在四君子汤中用之
砂炒
马钱子
1.质地变脆
2.除去绒毛
3.降低毒性
骨碎补
质地松脆,易于除去鳞片,便于调剂和制剂,有利于煎出有效成分
乳香
①乳香
气味辛烈,对胃的刺激较强,多外用
②醋乳香
增强活血止痛、收敛生肌的功效,并可矫臭矫味
③炒乳香
同上
香附
①香附
解表,理气解郁
②醋香附
专入肝经,疏肝止痛作用增强,并能消积化滞
③四制香附
能通经脉,散结滞
④酒香附
以行气解郁、调经散结为主
⑤香附炭
味苦、涩,性温,多用于治妇女崩漏不止
盐炙
杜仲
①杜仲
性温偏燥,能温补肝肾,强筋骨
①枇杷叶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②炙枇杷叶
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油炙
淫羊藿
①淫羊藿
祛风湿,坚筋骨
②炙淫羊藿
增强温肾助阳作用
蛤蚧
①蛤蚧
补肺益精、纳气定喘
②酒蛤蚧
可增强补肾壮阳的作用
③油酥蛤蚧
易于粉碎,腥气减少,功同蛤蚧
③麸炒泽泻
寒性缓和,长于渗湿和脾,降浊以升清
车前子
①车前子
利尿通淋,清肺化痰,清肝明目
②炒车前子
寒性稍减,并能提高煎出效果
③盐车前子
中药炮制学_精华版(简答+大题+重点药)
中藥炮制學(加粗字體為重點)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
(名詞解釋)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名詞解釋)一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1.净制①除去杂质②除去非药用部位或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③除去一些外形相似的其他有毒药物2.加工切制切制的目的是提高煎药质量或有利于进一步炮制和调配。
3.加热炮制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其中炒制和煅制应用最为广泛。
制药原则: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或药物来制约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酒制大黄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疗效。
如盐制知母相畏(或相杀)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生姜杀半夏、南星毒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
如米泔水制苍术二具体方法制其形:改变外形、药用部位制其性:改变性能制其味:调整五味或矫正劣味制其质:改变质地和性质炮制对药性的影响一、对四气五味的影响四气:寒凉温热(平性)五味:辛、甘、酸、苦、咸(淡、涩)有三种情况:一是“反制”,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
如姜栀子二是“从制”,通过炮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
如胆黄连三是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
如生地为清营凉血之品,而制成熟地后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所谓“毒”主要是指药物的毒性和偏性(副作用),炮制能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
中藥炮制的目的:毒去效存最主要的目的是减毒增效,满足临床需要。
1.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2.改变或缓和药性3.增强药物的疗效4.改变或增强药物的作用趋向5.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6.便于调剂制剂7.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8.利于服用炮制对药物化學成分的影响一、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1有效成分①性质稳定—可加热或用辅料处理,如醋元胡;②不耐热—生用,应避免或少加热,如石榴皮、山豆根;③水溶性大—少泡多润,如槟榔、苦参;2有毒成分通过炮制,转化成毒性较小的成分,如川乌二、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1有效成分:①破坏分解酶,如槐花、黄芩、苦杏仁;②避免醋制;③采用少泡多润的方法,如秦皮、大黄等;2非有效成分:通过水洗、在酸性条件下处理加以破坏。
07中药炮制学第10章饮片切制
第45页,共49页。
中药炮制学
第五节 影响饮片质量的因素
合格饮片 厚薄均匀,片型一致,完整,片
面光滑,平整,具有原药材气味和色泽。
第46页,共49页。
中药炮制学
一、败片: 指在饮片切制过程中所有不符合切制规
格、片型标准的饮片。 主要有如下情况:
1.连刀(拖胡须):相连未完全切断。 2.掉边与炸心:掉边为内外脱离;炸心为 髓芯随刀而下破碎。 3.皱纹片(鱼鳞片):切面粗糙呈鱼鳞状
量,将中药干燥。 特点:节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6.其他:冷冻、压缩空气、热泵、吸附等。
第38页,共49页。
中药炮制学
设备形式: 箱式干燥机:有封闭式、敞开式 滚筒式烘干机: 输送带式干燥机: 翻板式干燥机 :
第39页,共49页。
中药炮制学
第40页,共49页。
中药炮制学
第41页,共49页。
中药炮制学
第30页,共49页。
中药炮制学
(二)手工切制 1.切药刀(铡刀) 2.片刀
第31页,共49页。
中药炮制学
(三)其他切制 1.镑:用镑刀镑成极薄。
适用于动物角类药物。 2.刨:用刨刀刨成薄片。
木质或角质坚硬类药 材。 3.锉:用钢锉将其锉为末。
第32页,共49页。
中药炮制学
4.劈:是利用斧类工具将动物 骨骼类或木质类药材劈成块 或厚片。
其原理为:中药及其炮制品种的极性水 分子和脂肪能不同程度地吸收微波能量,因 电场时间的变化,使极性分子发生旋转振动, 致使分子间互相摩擦而生热,从而达到干燥 灭菌的目的。
其优点是:速度快,时间短,加热均匀, 效率高,杀菌。
第37页,共49页。
中药炮制学
5.太阳能集热干燥 通过太阳能集热器,聚集太阳的热
中药炮制学炙法
注意事项
1.炼蜜时,火力要小,炼蜜不宜过多老。
2.开水稀释炼蜜时,要严格控制水量(炼蜜量 的1/3~1/2)。
3.大生产时,拌蜜后宜闷润4~5小时,使蜜 汁逐步渗入药内,其成品质量较佳。
心血瘀滞的胸胁疼痛 -- 瓜蒌薤白汤。
延胡索
止痛-延胡索乙素 酒炙、醋制均可增强止痛效果,机理不同 酒:提高延胡索乙素溶解度 醋:生成水溶性生物碱盐
治疗冠心病-季铵碱(如去氢延胡索甲素) 加热使季铵碱含量下降,作用减弱,以生用 为佳。
乳 香 P203
➢ 乳 香: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块者砸碎。
➢ 醋乳香:净乳香,用文火炒至冒烟,表面微熔, 喷淋定量的米醋,边喷边炒至表面呈油亮光泽 时,迅速取出,摊开放凉。(100:10)
➢ 醋柴胡:取柴胡片,米醋拌匀,闷润,待醋 被吸尽后,文火炒干,取出晾凉。
(100:20)
-醋炙
柴胡
炮制作用: ❖ 生品--解表。
寒热往来 -- 小柴胡汤。
❖ 醋炙--缓和升散之性,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肝气郁结 -- 柴胡疏肝散。 肝郁血虚、月经不调 -- 逍遥散。
柴胡:“解表生用,疏肝制用” 1. 传统理论:用醋注肝经
- 麻黄
降低副作用、矫味 - 马兜铃
方法: 1.先拌蜜后炒药;2. 先炒药后加蜜
辅料用量:视药物性质而定,一般质地疏松、 纤维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大;质地坚实,粘性较 强,油分较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小。
一般 - 100:25 (炼蜜)
炼蜜方法: 蜂蜜加热至沸腾后,改用文火,保持微沸,
除去泡沫及上浮蜡质,筛网滤除杂质,加 热至116~118℃,满锅起鱼眼泡,手捻有 黏性,但无长白丝,迅速出锅
2.炙前大小分档,文火炒 3.树脂、树胶和动物粪便类药物,如乳 香、没药、五灵脂等用方法2炮制
中药炮制学蜜炙1
• (一)主要目的 • 1.协同作用,使药效增强 百部、款冬花、紫 菀等药物蜜炙后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黄芪、 甘草、党参等药物蜜炙后能增强补中益气作用。 • 2.缓和药性 麻黄蜜炙后能缓和辛散作用,并 可增强宣肺平喘的功效。 • 3.矫味和消除副作用 马兜铃蜜炙不仅能增强其 止咳作用外,还能矫味,以免引起呕吐。
【炮制研究】
• • • 黄芪主要含有黄芪甲苷、磷脂类成分及氨基酸等。 1.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黄芪炮制后黄芪甲苷含量均比生品含量低;蜜炙黄芪较 生黄芪磷脂酸和溶血磷脂酰胆碱的含量增高,其他磷脂组 分则有所下降;黄芪各炮制品含有天门冬氨酸、谷氨酸、 脯氨酸等17种以上的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是生黄芪>炒 黄芪>酒黄芪>盐黄芪>米黄芪>蜜黄芪>麸黄芪,其中 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是生黄芪>盐黄芪>酒黄芪>米 黄芪>炒黄芪>麸黄芪>蜜黄芪。 • 2.对药理作用的研究 • 3.对炮制工艺的研究
定义: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炼蜜 拌炒的方法称为蜜炙法。蜜炙法多用于止咳平喘、 补脾益气的药物。
• • 蜜炙法中所选用的蜜需先加热炼过,其药性由凉转温。 炼蜜方法:将蜂蜜置锅内,加入适量水加热煮沸,除去 泡沫及上浮蜡质,然后用罗筛或纱布滤去死蜂、杂质;将 过滤后的蜜再倾入锅内,用文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防 止外溢;当加热至116℃~118℃,锅内出现均匀一致,有 光泽的气泡(鱼眼泡),用手捻之有粘性,两手指分开尚 无长白丝出现时,迅速出锅。炼蜜的含水量控制在10%~ 13%为宜。 • 炼蜜的目的是除去杂质,破坏酵素,杀死微生物,蒸发 水分,增强粘性。大量生产可用蒸汽夹层锅,减压蒸发浓 缩锅进行炼制。炼蜜的程度分为嫩蜜、炼蜜、老蜜三种。
• (三)注意事项 • 1. 蜜炙药物所用的炼蜜不宜过老,即用手拈之甚粘手,能拉出白丝 的老蜜不能用,否则粘性太强,不易与药物拌匀。 • 2. 蜜的用量应视药物的性质而定。一般质地疏松、纤维多的药物用 蜜量宜大;而质地坚实,粘性较强,油分较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小。 • 3. 若蜂蜜过于浓稠,可加适量开水稀释,并要严格控制水量(约炼 蜜量的1/3~1/2),以蜜汁能与药物拌匀而又无剩余的蜜液为宜。若加 水量过多,则药物过湿,不易炒干,成品容易发霉。 • 4. 炼蜜时,火力不宜过大,以免溢出锅外或焦化。 • 5. 蜜炙时,火力一定要小,以免焦化。炙的时间可稍长,要尽量将 水分除去,避免发霉。 • 6. 蜜炙药物须凉后密闭贮存于阴凉通风干燥处,以免吸潮发粘或发 酵变质。
(完整word版)中药炮制学试题库
中药炮制学试题库第一章绪论l.中药炮制的历史可追溯到EA.汉代B.秦代C.周代D.春秋战国E.原始社会2.提出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是AA.雷敩B.陶弘景C.缪希雍D.陈嘉谟E.李时珍3.提出三类分类法的是AA.陈嘉谟B.陈师文C.张仲景D.王好古E.张元素4.中药发展史上,第一部具有炮制规范性要求的书是DA.神农本草经B.备急千金要方C.新修本草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E.汤液本草5.第一部炮制专著是D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肘后备急方D.雷公炮炙论E.炮炙大法6.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是DA.汉代B.唐代C.宋代D.元、明代E.清代7.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BA.炮制文献研究B炮制原理研究C.炮制工艺研究D.炮制设备研究E.炮制品质量研究8.葛可久的《十药神书》提出了CA.炮制解毒理论B.净制理论C.炭药止血理论D.归经理论E.以上都不是9.《修事指南》的作者是BA.李时珍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10.提出生熟异用学说的人是BA.孙思邈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11.提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的作者是CA.缪希雍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12.中药炮制的理论依据是AA.中医中药理论B.五行学说C.藏象学说D.现代医药理论E.归经理论13.“酒制升提”是谁归纳总结的?EA.李时珍B.张仲岩C.陈嘉谟D.陶弘景E.缪希雍14.炮制品种的扩大应用时期是CA.元代B.明代C.清代D.梁代E.现代15. 强调“凡有修合,依法炮制……”的是AA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B .本草经集注C .雷公炮炙论D .五十二病方E .修事指南 填空题29.“治半夏”最早记载在__黄帝内经_________。
[答案]30.中药炮制形成的关键是____火的发现_______。
[答案]31.“有须烧炼炮炙,生熟有定”是 ___张仲景____提出的。
[答案]32.中药炮制起源于__用药实践_____。
第十章 中药炮制学 醋炙法
• (二)操作方法
• 1.先拌醋后炒药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的 米醋拌匀,闷润,待醋被吸尽后,置于炒制容器内,用文 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晾凉,即得。此法适用于大多数植 物类药材,如柴胡、香附等。
• 2.先炒药后喷醋 将净选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炒 至表面熔化发亮(树脂类)或炒至表面颜色改变,有腥气逸 出(动物粪便类)时,喷洒定量米醋,炒至微干,晾凉。此 法适用于树脂类、动物粪便类药材,如乳香、没药、五灵 脂等。
【炮制作用】
• 性温,味辛、苦。归肝、脾经。 • 生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瘀血经
闭,食积胀痛;早期宫颈癌。 • 醋莪术主入肝经血分,散瘀止痛作用增强。
用于心腹疼痛。
【炮制研究】
• 1.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中国药典》收载的3种不同来源的莪术及其炮制 品中挥发油量大小为:生品>炒制品>醋制品> 酒制品。且在3种莪术中,以蓬莪术挥发油含量最 高,为筛选莪术合理的炮制工艺提供了实验依据。 另有实验证明,莪术在醋制过程中部分组分消失, 同时产生两个新的组分。
【炮制方法】
• 1.柴胡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茎,洗 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 2.醋柴胡 取净柴胡片,加入定量的米醋 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置炒制容器内, 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
• 每100kg柴胡,用米醋20kg。
【炮制作用】
• 性微寒,味苦。归肝、胆经。具有和解表 里、疏肝、升阳的功能。
不化。 • 醋青皮能引药入肝,增强疏肝止痛、消积
化滞的作用,用于胸胁胀痛,疝气疼痛。
甘遂
• 【处方用名】甘遂 炙 甘遂 醋甘遂
• 【来源】为大戟科植 物甘遂 Euphorbia kansui T.N. Liou ex T.P. Wang 的块根。春季开 花前或秋末茎叶枯萎后 采挖,撞去外皮,晒干。
《中药炮制学》第十章 炙法
第十章炙法一、含义炙法法——将净制或切制过的中药加入定量的液体辅料润炒的操作过程。
二、炮制与炮炙的区别1. 炮、炙都代表与火有关的处理加工技术,制则代表更广泛的加工处理方法。
2. 酒制与酒炙:酒制包括酒浸制、酒蒸制、酒煮制、酒炙制等,酒炙属于酒制的范围。
三、炙法与加固体辅料炒的区别四、分类——按照所用辅料分类1. 酒炙——大黄、黄连;2. 醋炙——甘遂、元胡;3. 盐炙——黄柏、知母;4. 蜜炙——紫菀、甘草;5. 姜炙——竹茹(姜汁炒)、厚朴(姜汤煮);6. 油炙——淫羊藿(油炒)、蛤蚧(油脂涂酥烘烤)、三七(油炸)。
第一节酒炙一、含义(1)酒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酒拌炒的炮制方法。
(2)酒炙药物以黄酒为佳。
用量:黄酒10%~20%。
如蟾酥用白酒。
二、适应药物(1)苦寒类药物(大黄、黄连、黄柏);(2)活血化瘀类药物(当归、川芎、红花、白芍);(3)祛风通络及动物类药物(威灵仙、桑枝、续断、乌梢蛇、白花蛇等)。
三、操作方法(1)先拌酒后炒药【酒易渗透到药材组织内部】工序:黄酒——拌匀——闷润(加盖)——酒吸尽,文火炒干——放凉。
适用:大多数药物(质地坚实的根和根茎类药物)。
(2)先炒药后拌酒工序:净药材先炒至一定的程度后,均匀喷洒一定量酒,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适用:少数质地疏松的药材,如五灵脂等。
四、目的(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
如大黄、黄连。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
当归、川芎。
(3)提高成品溶出率。
如黄芩。
(4)矫臭去腥。
如乌梢蛇、蕲蛇。
(5)降低毒副作用,便于粉碎。
如常山、蟾酥。
五、注意事项(1)闷润时加盖,避免酒挥发。
(2)若酒量少不易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释,再拌润。
(3)加热时用文火,炒至近干、色加深时取出晾凉。
白芍【炮制方法】酒白芍——取净白芍片,加黄酒拌匀,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药:白芍=100:10)当归【炮制方法】酒当归——取净当归片,加黄酒拌匀,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中药炮制学-第十章
及时取出,稍润。
注意事项:
①尽量缩短洗涤时间以防止药物有效成分的溶解损失; ②此法还可用作清洁药物,洗净泥土杂质; ③抢水洗,以免伤水(洗药时用水过多导致药材有效 成分流失,质量下降)。
3、泡法(浸泡法) 适用范围:质坚硬,体积大,水分难于渗入的药材 【槟榔、萆薢、木香、乌药/泽泻/土茯苓】
片型 细丝
规格 厚度2~3±1mm
选择原则
宽丝
较大的叶类药材【荷叶、枇杷叶、淫羊 藿】;较厚的果皮类药材【瓜蒌皮、冬 瓜皮】 厚度5~10±1mm 树皮类药材【黄柏、厚朴、桑白皮、秦 皮】;较薄的果皮类【陈皮】
全草类药材【薄荷、荆芥、香薷、益母 草、麻黄、大小蓟、青蒿、佩兰、瞿麦、 段(咀、 厚度10~15±2mm 藿香】; 节) 细长条状,成分易溶出的药材【党参、 北沙参、怀牛膝、白茅根、芦根、忍冬 藤】。 块-丁 边长(8~2)±1mm 便于进一步炮炙的药材,【大黄、何首 乌、阿胶】
(1)软化药材,便于切制饮片; (2)洁净药物,除去泥砂杂质; (3)调整或缓和药性,降低毒性
物理过程:浸润、溶解、扩散 水处理原则:“少泡多润,药透水尽” 近年:产地趁鲜切制
有效成分流失
一、常用的软化处理方法
(一)水软化处理方法——淋、洗、泡、漂、润
水处理软化药材原则:少泡多润、药透水尽。
“细而不粉”
•2、利于炮炙 •3、利于调配、制剂。 •4、便于鉴别 •5、利于贮存
饮片切制的工艺流程:
(净药材)→软化→检查软化程度→切制→干燥→包装
→饮片→(调剂)
①植物药需要切制的有: 大部分的根和根茎(如大黄、泽泻等,但是体积较小的药材如 香附、麦冬等除外), 皮类(厚朴、黄柏、陈皮等), 体积较大的叶(枇杷叶、荷叶等)、 果实(山楂、栝楼等), 藤木(钩藤、鸡血藤等), 全草(薄荷、荆芥等)。 但是亦有一些药材直接使用(如槐花、番泻叶)或采用其他加 工方法,如碾捣(大部分种子类)、揉搓(如竹茹、桑叶)等。
中药炮制学(重点)
中药炮制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雷公炮炙论》刘宋南北朝以“炮炙”作书名,而在正文中多用“修事”。
《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正文中设有“修制”专项。
《修事指南》张仲岩清朝以“修事”作书名,而正文中用“炮制”。
3. 三类分类法: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此种分类方法基本能反映出炮制的特点,但对饮片切制及切制前的洁净和软化处理等未包括其中。
)火制:煅、炮、炙、炒水制:渍、泡、洗水火共制:蒸、煮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4. 制则(定义、举例)1)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酒制大黄】2)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
资,有资助之意。
【盐制知母】3)相畏为制:指用某种辅料(含药物)来炮制某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
【生姜制半夏】4)相恶为制:指炮制时可以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
(即某种作用减弱,使之趋于平和,以免损伤正气。
)【麸炒枳壳、煨木香】5)相喜为制5. 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6. 炮制对重要毒性的影响:炮制对中药的影响是通过炮制消除或降低药物治疗剂量下对人体的伤害,其主要途径:1)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
如:川乌、草乌等。
2)使毒性成分含量减少。
如:巴豆、干漆等。
3)加入具解毒作用的辅料。
如:白矾制天南星、半夏等。
(可降低毒性的辅料:甘草、生姜、醋、明矾、石灰、黑豆等。
)7. 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如生诃子偏入肺经,长于清金敛肺利咽,用于治疗咽痛失音,肺虚久嗽。
煨诃子炮制后使涩敛之性增强,专入大肠经,增强了涩肠止泻的功效,用于老人久泻久痢及脱肛症。
炮制可以调整某些药物的一药多经,使其作用专一。
如柴胡、香附等经醋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肝经,更好地治疗肝经疾病。
中药炮制学教案
7、甘草汁8、药汁:吴萸汤、黄连汤
2.讲授(时间)(90分钟)
课题内容
§4-1炮制的分类方法
§4-2中药炮制常用辅料
§5-1炮制品的质量要求
§5-2中药炮制品的贮藏保管
掌握要点
掌握炮制常用辅料的性能、作用。
掌握甘草作为炮制辅料解毒机制。
§2-2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一、净制去杂,纯净药物,保证中医临床用药准确。二、加工切制,便于调剂,提高煎出率,提高疗效。三、加热炒煅,缓和药性,降低毒性,增强疗效。四、加入辅料,调整药性,降低毒性,增强疗效。五、发芽发酵、制霜干馏,制备新药,扩大疗效。
§2-3传统制药原则
一、制药原则的来源]
二、制药原则的内容: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相恶为制
教学难点
炮制方法及辅料对药性的改变。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进程
1.导言(时间)(5分钟)
中医用药的两大特色是中药方剂、中药炮制。中药复方是人体最优诊疗方案,体现辨证论治思想,中药饮片是中药汤剂基本用药形式。这一节我们将学习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复习提问
1.什么是中药炮制和中药炮制学?2.“炮制”一词的同义词有哪些?其历史演变如何?
3、对中药挥发油类成分有哪些?
4、制对中药无机成分的影响有哪些?
板书设计
§ 4 - 1 炮制的分类方法
一、雷公炮炙十七法 二、三类分类法
三、五类分类法 四、药用部位分Hale Waihona Puke 法五、工艺与辅料相结合分类法
§ 4 - 2 中药炮制常用辅料
一、辅料的概念
二、液体辅料
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辅导:炙法——姜炙法
含义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姜汁拌炒的方法称为姜炙法。
此外,还有用姜汁煮者,统称姜制。
多用于祛痰止咳、降逆止呕的药物。
辅料的选择及一般用量1.生姜的用量一般为100公斤药物,用生姜10公斤。
若无生姜,可用干姜煎汁,用量为生姜的三分之一。
2.姜汁的制备方法捣汁生姜洗净,切碎,捣烂,加适量水,压榨取汁,残渣再加水共捣,反复2~3次,合并姜汁,备用。
煮汁取净生姜片或干姜片,置锅内,加适量水煮,过滤,残渣再加水煮,过滤,合并两次滤液,适当浓缩,取出备用。
操作方法1.姜汁炒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定量姜汁拌匀,闷润至姜汁被吸尽,文火炒干。
或待姜汁被吸尽后,进行干燥。
2.姜汤煮将姜切片煎汤,加入净选后的药物煮至药透汁尽,取出,切片,干燥。
注意事项1.制备姜汁时,水的用量不宜过多,一般最后所得姜汁与生姜比例为1:1。
2.药物与姜汁拌匀后,需充分闷润,待姜汁完全被吸尽后再文火炒干。
炮制目的1.消除副作用,增强疗效。
如:草果仁生品辛香燥烈,姜炙可缓其燥烈之性,增强温胃止呕之效。
厚朴生用辛辣峻烈,对咽喉有刺激性,姜炙后可以消除刺激性,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
2.抑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
如姜炙黄连、姜炙竹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
芍
[处方用名] 白芍、炒白 芍、酒白芍、醋白芍、 土炒白芍。 [来 源] 本品为毛茛科 植物芍药的干燥根。除 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 煮后去外皮或去皮后再 煮,晒干。(白芍多为 栽培品,赤芍多为野生 品)
[历史沿革] 现行,有酒 炒、醋炒、炒黄、土炒 等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1.白芍——药材除杂质,大小分档,洗净, 浸泡至六、七成透,取出闷润至透,切薄片, 干燥。筛去碎屑。 2.酒白芍——取白芍片加定量黄酒拌匀,稍 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文火 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药:黄酒=100:10 。 3.炒白芍——取白芍片,置炒制容器内,用 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微黄色,取出晾凉。筛 去碎屑。
五、操作方法 1.先拌酒后炒药 药物与酒拌匀—闷润(酒被吸尽)—— 文火炒——出锅——放凉。 适用于质地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药物,如 黄连、川芎、白芍等。
2.先炒药后加酒
先炒药(至一定程度)——喷一定量的 酒——炒干——出锅——放凉。 多用于质地疏松的药物,如五灵脂等。
用量:药物:黄酒=100:1祛瘀作用,腹痛的 副作用 得以减轻。 体虚肠燥便秘的-大黄丸 润肠通便-润肠丸(老年、小儿) 瘀血内停,腹部肿块-大黄蛰虫丸 大黄炭-泻下极弱,凉血化瘀止血 血分有热,瘀阻可用十灰散(十种 炭药) 醋大黄-泻下作用稍缓,以消积化瘀为主。 清宁片-泻下作用缓和,具缓泻而不伤气, 逐淤而不败正之功,润下剂,老年习惯性便 秘,体弱久病的患者。
[炮制研究]
成分:
1.切制——温度较低,抢水洗(减少在水中的浸润时间) 2.炮制—— 温度升高,对小檗碱含量有一定降低。黄连炭下降显著。 酒炙后,小檗碱含量影响不大,水溶性浸出物含量高于 生品。微量元素溶出高于生品。 加热过程中生成红色的小檗红碱,其随加热温度升高和 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药理:
[来
[历史沿革]
[炮制方法]
生大黄-原药材,净制,浸润,切厚片,
干燥
酒大黄-生药材+黄酒——拌匀——颜
色加深(棕褐色或深棕色) 药:黄酒=100:10
熟大黄-(1)酒
生药块+黄酒—拌匀 闷润吸尽—至密闭容器内—至内外黑褐 色—取出—干燥 药:黄酒=100:30 (2)隔水蒸至内外均呈黑色
研究:致泻成分、抑菌成分、止血收敛 成分。 (1)大黄生品及各炮制品成分含量如下 表:
总蒽醌% 蒽醌% 原料大黄 2.12 大黄片 2.11 酒大黄 1.65 熟大黄 1.04 大黄炭 0.47 3.47 3.12 3.08 2.54 游离蒽醌%(抑菌) 结合型 1.35 1.01 1.43 1.50
[处方用名]当归、
秦归、归头、归身、 归尾、全当归、酒 当归、土炒当归、 当归炭。
[来
源] 本品为伞 形科植物当归的干 燥根。
有酒炒、土炒、炒 炭等炮制方法。
[历史沿革]现行,
[炮制方法]
1.当归(全当归)——
药材,除去杂 质,洗净,稍润,切薄片、晒干或低温 干燥(挥发油)。筛去碎屑。 ——加入定量黄酒拌匀,稍 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 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 药:黄酒=100:10 +药材——炒至当归片上粘满细土时— —取出——筛去土粉——摊凉。 药:土粉=100:30
颜色
气味 特点
无色澄明液体
棕黄色透明液体
醇香特异,较强 醇香特异 刺激性 辛甘、大热,散寒活血
用量
主行散,易伤神 入血分,性滞留, 耗气 易生痰湿。 白酒为黄酒的一半
3.质量要求 (1)性状:透明,无沉淀或杂质,具有 酒特有的芳香气和味,不应有发酵、酸 败、异味, (2)乙醇含量:应符合标示浓度, (3)其它物质含量:甲醇量不得超过 0.04g/100ml,杂醇油≤0.02g/100ml, 二氧化硫残留量≤0.05g/kg, (4)微生物:黄曲霉素B1≤5μ g/kg, 细菌数黄酒≤50个/ml,大肠菌群≤3个 /100ml。
六、注意事项 (1)稀释:若酒的用量较少,不易与 药物拌匀时,可先将酒加适量水稀释后, 再与药物拌润。
(2)闷润:闷润过程中,容器上面应 加盖,以免酒被迅速挥发。 (3)火力与火候:药物在加热炒制时, 火力不宜过大,一般用文火,勤加翻动, 炒至近干,颜色加深时,即可取出,晾凉。
黄
连
[处方用名] 黄连、川连、 酒黄连、姜黄连、吴萸 连、萸黄连。 [来 源] 本品为毛茛科 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 或云连的干燥根茎。以 上三种分别习称“味 连”、“雅连”、“云 连”。 [历史沿革]现行,有姜 炙、吴茱萸炙、酒炙等 炮制方法。
3.07
2.60
(2)止血成分增加,止血作用增强 (3)抑菌作用稳定
大黄的番泻苷及蒽醌苷等为泻下有效
炮制研究
成分,游离蒽醌为抑菌、抗肿瘤等有 效成分。大黄经酒炒后,结合性蒽醌 有所减少,泻下作用弱于生大黄。 熟大黄经蒸、炖后其结合型与游离型 蒽醌衍生物均减少,其中结合型大黄 酸显著减少,番泻苷仅余微量,因此, 泻下作用缓和。 大黄炒炭后,其结合型大黄酸大量破 坏,但仍保留少量的各型蒽醌类衍生 物,番泻苷已不存在,因此,泻下作 用极微。但是炒炭后鞣质类的成分得 以保存,所以具有止血的作用。
醋大黄:表面深棕
色或深褐色,断面 浅棕色,略有醋香 气。 清宁片:圆形厚片, 表面乌黑色。有香 气,味微苦甘。
[炮制作用]
生品-泻下峻烈,攻积导滞,泻火解毒
热毒壅盛,热结便秘-大承气汤 生品副作用较大,会导致腹痛 酒大黄-清上焦实热,可清血分热毒。 特点:(1)泻下缓和(2)引药上行. 目赤肿痛—当归龙荟丸 口舌生疮,大便秘结-黄连上清丸
药理:对子宫的双向调节作用,高沸点
挥发油抑制,水溶性和醇溶性成分对离 体子宫有兴奋作用。
[炮制方法]
1.黄连
——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抢水洗,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碎 屑;或用时捣碎。
2.酒黄连
—— 先拌黄酒,再用文火 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黄连片:黄酒=100:12.5
3.姜黄连——
先拌姜汁,再用文火 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黄连片:生姜(或干姜)=100: 12.5(4),绞 汁或煎汁。
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炮制后,仍有,且均对绿脓 杆菌有抑制作用(生品无);姜炙品对变形杆菌作用增强。
大
[处方用名]
黄
大黄、生大黄、川军、酒 军、酒大黄、醋大黄、熟军、熟大黄、 大黄炭
源]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 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现代主要有酒炙、酒蒸、 醋炙、炒炭、清蒸等炮制方法。
酒炙——增强活血调经,祛瘀止痛的作用。 如用治血虚血滞,月经不调的四物汤;治 风湿痹痛的蠲痹汤。 土炒——既能入脾止血,补血,又不致滑 肠。如用于治血虚便溏,腹中时痛。
炒炭——以止血补血为主。如用于治崩中 漏下,亦治月经过多。
[炮制研究] 成分:头、尾、身与全当归挥发油无明 显差异,但微量元素有差别。 头:钙、铜、锌为身、尾的1.5-6.8 倍 尾:钾、铁高;挥发油较头高;阿魏 酸含量高
三、适用药物
1.活血散瘀药物 2.祛风通络药物 3.动物类药物
如川芎、丹参等
如威灵仙、桑枝等
如乌梢蛇、地龙等
四、目的 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 (1)缓和苦寒之性 (2)引药上行
如大黄、黄连、黄柏 如大黄、黄连、黄柏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 (1)与药物协同发挥作用,常用于活血祛瘀、 通络药,如当归、桑枝等。 (2)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而增强疗效。 3.矫臭去腥 可产生腥臭之味的如三甲胺、氨基戊醛类等, 可随酒加热挥散;另外醇香可矫味。如乌梢蛇、 蕲蛇、紫河车等。
2.酒当归
3.土炒当归——土粉(炒至灵活状态)
4.当归炭
——取当归片,置炒制容器 片,用中火加热,炒至外表微黑色,取 出晾凉。
当归
酒当归
[炮制作用]
当归传统习惯止血用当归头,补血用当归 身,破血用当归尾,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生品——质润,长于补血,调经,润肠通 便。如治血虚便秘的润肠丸;治血虚体亏 的当归补血汤。
炒白芍——药性稍缓,以养血和营,敛阴 止汗为主。血虚萎黄,腹痛泄泻,自汗盗 汗。如用于肝旺脾虚之肠鸣腹痛,泄泻的 痛泻要方;治泻痢日久,腹痛喜按喜温的 养脏汤 醋炙——入肝收敛,可敛血、养血,疏肝 解郁。如治尿血,血色鲜红的加减黑逍遥 散 土炒——借土气入脾,增强柔肝和脾、止 泻作用。
当 归
先炒辅料,再投 先拌辅料, 药物 再炒药或先 炒药,再加 辅料
第一节
一、含义
酒 炙 法
酒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
一定量酒拌炒的方法。 二、酒的特点
1.性味功能
甘辛,大热。气味芳香,能升能散, 宣行药势,具有活血通络、散寒、去 腥的作用。
2.分类
白酒与黄酒的区别
名称 白酒 黄酒 酿制酒 15-20% 制作方 蒸馏酒 法 乙醇含 50-70% 量
4.醋白芍——药材先加辅料,再用
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 屑。 药:米醋=100:15
5.土炒白芍——先炒辅料,用中火
加热,炒至表面挂土色,微显焦黄色 时,取出,筛去土粉,摊凉。 药:灶心土粉=100:20
成品性状
白芍:近圆形或椭圆形的薄片,表面
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白芍除了含芍 药苷也含有鞣质类,储存时间稍长, 鞣质就被氧化成鞣红,为棕红色)。 酒制:形如生品,呈微黄色,微具酒 气。 炒制:表面微黄色,偶见焦斑(直接 和热锅接触)。 醋制:呈微黄色,微有醋气。 土炒:呈土黄色,微有焦土气。
[炮制作用]
生品——擅于养阴敛阴,平抑肝阳。 多用于血虚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头 痛,眩晕,耳鸣,阴虚发热,烦躁易怒 以及自汗,盗汗等证。 酒炙——降低酸寒之性,善于和中缓 急,调经止血,柔肝止痛。多用于胁肋 疼痛,腹痛,产后腹痛尤须酒炙。如用 于脘腹挛痛,喜温喜按的小建中汤;治 胸腹疼痛,四肢挛急的当归芍药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