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论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043360f7f705cc17552709ef.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题目:甲午海战前夜系别:机电工程系班级:农机二班姓名:许鹏飞学号:1106014224甲午海战前夜“世界上每一次大海战都将决定两个国家的命运“在1894年甲午海战前,中国已经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然而当时的清王朝依然没能认识到当时的严峻情况!依然是以一种“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心态看列强。
反观日本,是一个独立的帝国主义国家,并能够正确认识其国情!政治上清末虽然经历了洋务运动,但是只是做了一些样子工程,办了些厂等,没有涉及政治经济体系改革。
日本经历了比较彻底的维新运动,实现了较近代化的政治经济体系。
经济上财政比较:清末总体国力来说,清依然超过日本,但是清的封建财政体系落后,1893年财政收入8867万两,而借助近代财政系统,国力远弱于中国的日本,财政收入也达到8804.5万日元,折合5868.7两白银,利用近代金融手段,决算更是达到了11376.9万日元,仅比清开支少1286万两。
同时清财政相当部分消耗在八旗、绿营等已经没有任何实战能力的部队上,每年就达2000万两以上,同时由于疆域辽阔,部队分散驻防,所以军费开支虽然达到4、5000万两,远超日本约23000万两(1892年开支),实际用于机动作战部队的军费,远不如日本。
工业比对:甲午时清有铁路约400公里,1890年日本有铁路2733公里,1896年时为4031公里,仅1894年就开工423公里;1893年日本有轮船680艘,110205吨,1894年清招商局有26艘轮船22900吨,民间轮船寥寥无几;棉纺业1894年清有4家机器纱厂,纱锭13万,日本则有40家机器纱厂,纱锭38万,1891年就实现了大量出口;生丝是清的强项,但是市场占有率已经从70年代41.3%下降到35.3%,日本则从7.2%上升到19.7%;1894年清工业产煤可查产量约54.4万吨,而日本是426.1万吨,出口到中国市场;钢铁、造船、军工等企业,则两国水平接近。
中国近代史纲要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近代史纲要名词解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4ddb060daef5ef7bb0d3c27.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名词解释1.鸦片战争:为了改变贸易逆差,英国将大量的鸦片输入到中国,遭到中国人民抵制。
英国以此为借口,于1840年6月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日益受到严重的破坏。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
2.《海国图志》:中国近代思想家魏源编撰的一部著作。
书中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翻译了并介绍了西洋科技船炮图说,总结了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了海防的战略战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海国图志》开阔了当时知识界的眼界,开创了向西方学习新风。
3.洪秀全:太平天国革命领袖。
他创立了拜上帝教,于1851年领导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并定都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后与杨秀清争权导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而衰。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4、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拜上帝教会众两万余人在桂平县金田村正式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军队称太平军,并颁布军纪五条,这就是举世震惊的金田起义,它标志着气势磅礴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此开始。
5、永安建制:1851年9月25日,太平军攻占永安后,洪秀全在永安进行了政治、军事建设,称永安建制。
永安建制——内容有:第一,封王建制。
初步建立了政权,封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分别为东、西、南、北、翼王,并决定由东王节制诸王(见右图)。
同时颁布《太平官制》、《太平礼制》等各项制度,通过永安封王建制,太平天国政权已初步形成。
第二,颁行《太平天历》(冯云山创)。
第三,整饬军纪。
颁行军律《太平条规》、《太平军目》(冯云山编制)。
永安建制,初步确立了太平天国的立国规模和军政体制,进一步巩固了起义队伍,增强了太平军的战斗力,为太平天国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
6、《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08c5fbc1b14e852458fb5728.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在社会结构上,形成以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4.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其主要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5.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特性:一方面,它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显现出来,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
6.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表现: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吏徇私舞弊、强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
经济上,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地租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极端痛苦。
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整个社会万马齐喑。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7.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至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美国、法国等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
8.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纺织业,以后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迅速遍及及机器制造业、冶铁业、采掘业等行业。
大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厂手工业。
9.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
10.1825年,英国经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1.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军事侵略: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
签订《南京条约》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1885年签订《中法新约》1894年,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侵占领土: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州,“归应属香港界内”。
第二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doc
![第二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de0b65c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3.png)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单项选择题: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领导人是(B )。
A、林则徐B、洪秀全C、李鸿章D、康有为2、发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宗教组织是( C )。
A、白莲教B、基督教C、拜上帝教D、天地会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历时( B )。
A、10年B、14年C、18年D、20年4、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农民起义特色的文件是( B )。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救亡决论》5、太平天国运动面临的以往农民运动从未遭遇的新情况是( C )。
A、领导阶层的迅速腐化B、流动作战没有固定根据地C、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D、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6、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C )。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救亡决论》7、洋务运动发端于(B )。
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80年代D、20世纪20年代8、洋务派代表的社会阶层是( A )。
A、地主阶级B、官僚资产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农民阶级9、19世纪60年代后,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B )。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自强、求富D、托古改制10、洋务派最先兴办的是(B)。
A、民用工业B、军事工业C、新式学堂D、新式军队11、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大多数采用( C )。
A、官办B、商办C、官督商办D、官商合办1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 A )。
A、资产阶级改良运动B、资产阶级革命运动C、地主阶级改良运动D、地主阶级革命运动13、戊戌维新运动的核心领导人是( A )。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严复14、1895年,康有为组织发动了( B )。
A、金田起义B、公车上书C、百日维新D、广州起义15、戊戌维新运动的高潮是( C )。
A、金田起义B、公车上书C、百日维新D、广州起义16、百日维新发生于( B )时期。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b9ec3e6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6.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近代史纲要》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二、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根本性变化: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三、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来源: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它的来源主要是城市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
四、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以及相互关系: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这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理由:1)、——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2)、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3)、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军事侵略(首先与主要的)2)、政治控制3)、经济掠夺4)、文化渗透二、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2)、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大一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大一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8f9421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02.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一笔记一、综述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范围是从1840 年鸦片战争到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 鸦片战争的背景-英国等西方列强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开拓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 鸦片战争的经过- 1840 年,英国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
-战争分为两个阶段,中国军队虽进行了抵抗,但最终失败。
3.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太平天国运动1.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农民起义。
- 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太平军一路北上,攻占南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平均分配土地的主张。
3.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
4.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提出了一些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和主张,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四、洋务运动1. 洋务运动的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一些开明的地主阶级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
2.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
-建立近代海军,如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等。
-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3. 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
-但洋务运动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最终失败。
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插图典藏本)(全2册)
![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插图典藏本)(全2册)](https://img.taocdn.com/s3/m/40c3d98d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66.png)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这本书优点就是很连贯,把晚清海军建设面面俱到的写到了。 大量详实的史料细节,能够站在较为客观的角度评价历史人物,值得推荐。 祥实的史料,专业的陈述,清晰的思路,使得历史如画卷般徐徐展开在面前!。 姜鸣老师,一位国企高管,同时也是历史爱好者,常年利用自己工作之余专注于中国海军历史研究。 如果《甄嬛传》是后宫的女人斗,那么这本书就是宫外的男人的《甄嬛传》。 作者说每个海军士官都应该看一看,我觉得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看。 读此书,更加完全地了解了晚清海军建设的失败包含了多大的必然性,偌大国家,庙堂江湖,地主士绅,竟 找不出几个能知兵会用兵的人才。 一个业余研究者,能够做出这么史料扎实,论证有据的研究,确实厉害。 1.阅读这段历史,一方面要对那些从零开始的历史当事人和先驱者表示敬意;一方面,也要清醒地看到,他 们由于时代和思想的局限,走过的弯路。 近代海军史经典,军事爱好者必读。
目录分析
一、船坚炮利的时代
二、初创的江南制造 局
三、福建船政的诞生
四、天津、广州的造 船事业
五、海军人才 的摇篮
注释
1
一、日本侵台 与海防筹议
2
二、方兴未艾 的近代海军
3 三、官场内斗
与琉球、朝鲜 的外争
4
四、炮艇、巡 洋舰和铁甲船
5
五、海防经费 的收支
六、继续发展 的海军教育
注释
二、马江之战
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 军兴衰史(插图典藏本)(全2
册)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发展
天津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6060877c9b6648d7c1c746cc.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中国封建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接着,1843年10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
美国、法国等西方列强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如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夏条约》,10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近代中国的性质: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近代中国的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土地,《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平方公里土地,《改定伊犁条约》和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平方公里领土,总共侵占150万平方公里。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3扶植收买代理人外国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银行是1845年进入中国的英国丽如银行(英国东方银行)。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帝国主义并没有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原因是○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2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1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2义和团运动存在着笼统的排外主义错误○3认识不到帝国主义联合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义和团曾蒙受封建统治者的欺骗○4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中还存在着落后迷信的倾向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三)](https://img.taocdn.com/s3/m/94f467563c1ec5da50e270fb.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三)一。
单项选择题(20小题,共20分)1.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主要是指()A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 、帝国主义直接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C 、赔款数额巨大,清经济被帝国主义完全控制D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2. 所谓“国中之国”是指()A 、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范围B 、帝国主义强迫我国开放的通商口岸C 、租借地D 、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割让的土地3. 中国的关税权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是在哪个条约()A 、《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南京条约》4. 造成太平天国与古代农民起义有新的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 、领导阶级不同B 、组成成分不同C 、指挥思想不同D 、所处时代不同5. 鸦片战争以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其主要目的是:()A 、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B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C 、了解西方国家,与之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D 、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制度,进行社会改革6. 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A 、冯桂芬B 、李鸿章C 、林则徐D 、魏源7 .三民主义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A .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B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C .民族资产阶级和满洲贵族的矛盾D .革命派和立宪派的矛盾8 .对“民权主义”理解正确的是()A .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B .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 .平均地权、核定地价D .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9.武昌起义的主力是()A .同盟会会员B .留学生C .新军D .人民大众10 .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是在()建立的A .北京B .上海C .武汉D .东京11 .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工会是()A .上海机器工会B .长辛店工人俱乐部C .武汉工会D .长沙工会12.“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A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封建斗争B .孙中山代表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C .国民党在广东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和军队D .国民党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13 .七七事变后全民族的抗战开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中国军队开始抵抗B .国民政府正式宣战C .日本旨在侵略全中国D .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抗战14.中共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是在()A .八七会议B .遵义会议C .瓦窑堡会议D .洛川会议15 .抗战初期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根本区别是()A .是否抵抗日本侵略B .是否依靠人民群众C .是否合作抗战D .是否积极抗战16.七七事变后全民族的抗战开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中国军队开始抵抗B .国民政府正式宣战C .日本旨在侵略全中国D .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抗战17.中共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是在()A .八七会议B .遵义会议C .瓦窑堡会议D .洛川会议18 .抗战初期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根本区别是()A .是否抵抗日本侵略B .是否依靠人民群众C .是否合作抗战D .是否积极抗战19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共同点是()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消灭封建剥削维护农民基本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 B. C. D.20、1947 年6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战略反攻的战略意图是()A. 与敌军主力进行决战B. 全面扩大解放区C. 解放中原,进取华中D. 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二.多项选择题(10小题,共20分)1. 列强控制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所采取的手段有()A 、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B 、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C 、实行商品倾销D 、实行资本输出E 、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2.19 世纪70 至80 年代,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的“边疆危机”包括()A 、英国侵入西藏、云南B 、法国侵犯广西C 、日本侵犯中国台湾D 、俄国入侵新疆E 、德国占领胶州半岛3. 下列对太平天国评价正确的是()A 、是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B 、代表了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水平C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D 、提出了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E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4. 天京变乱爆发的原因有()A 、清政府对革命阵营内部的渗透B 、太平天国军事失势在政治上的反映C 、领导集团内部矛盾的激化D 、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造成的E 、根深蒂固的封建帝王思想的影响5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A .驱除鞑虏B .恢复中华C .创立民国D .建立联合政府E .平均地权6 .中国同盟会纲领中涉及到的问题有()A .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B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 .驱逐占据中国的帝国主义势力D .提出了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E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主张7 .五四运动的参加者主要有()A .青年学生B .工人阶级C .小资产阶级D .资产阶级E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8 .五四运动中北洋政府罢免的亲日派官僚是()A .曹汝霖B .段祺瑞C .章宗祥D .陆宗舆E .黎元洪9 .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其具体表现是()A .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B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C .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D .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E .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10 .下列关于相持阶段两个战场演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 .正面战场消极抗战形势恶化B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C .敌后战场转变为正面战场D .正面战场仍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牵制日军的作用E .正面战场的战略地位日益降低三、名词解释(4题,共12分)1. 三元里人民抗战2. 义和团运动3. 百日维新4. “戊戌六君子”四、简答题(5小题,共30分)1. 试析19 世纪70 年代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高潮的原因及后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d6a84bcf84b9d528ea7acb.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及参考答案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是什么?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队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2、简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缺陷?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主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主独立的国家”。
不足:同盟会纲领中的民主主义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同时,他们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了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以可乘之机。
民权主义: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
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即孙中山说的政治革命,目的就是建立民国。
不足: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
不足: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的主张,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4、分析比较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相同点:①.领导阶段、运动主体、斗争方式: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农民运动。
②.组织形式:都是利用宗教结社形式来发动、组织群众,都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③.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④.作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不同点:①.组织与发展情况:太平天国运动有组织、有纲领,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坚持斗争14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议和吞运动没有统一组织,没有纲领,没有建立政权,主力主要在山东,直隶一带发展,时间也仅一年多。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a05691e8e009581b6bd9eb11.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上篇综述1、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840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第一,中国被迫与英法美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摄取了大量侵略特权。
第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三,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社会逐渐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帝发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总之不难看出,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1)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
(2)在这些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第一节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1860年又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1849年,葡萄牙武力强占澳门半岛,1887年,强迫清政府订立《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允许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1858年,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0年,通过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公里的领土。
1864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
1881年,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朵平方公里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32e881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9.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这一思想体系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2.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这种制度使得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而百姓则无法参与政治。
3.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使得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
4.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时进行军事侵略。
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了多次军事侵略,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动荡。
5.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导致了中英《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6.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导致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加剧了中国的危机。
7.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导致了《马关条约》的签订,割让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8.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导致了《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陷入了更深的危机。
9.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并放火烧毁圆明园,这一事件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10.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11.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意识。
12.1885年3月,爱国将领冯子材打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13.19世纪70至80年代,中国陷入严重的“边疆危机”,德国将山东划入势力范围,福建成为日本势力范围,加剧了中国的危机。
14.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从中国内部而言主要是社会制度腐败及经济技术落后,这限制了中国的发展。
本科教材《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二章
![本科教材《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b435180b76c66137ee0619cf.png)
八国联军侵华背景和经过
清政府对八国侵华的初期应对
1900年6月21日,农历五月廿五,清帝国发布《宣战诏书》, 向八国联军开战。慈禧在《诏书》中说:“与其苟且图存, 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 李鸿章时任两广总督,他给盛宣怀的电报里说:“廿五矫诏, 粤断不奉,所谓乱命也。”并要盛转告张之洞和刘坤一。于 是,在盛宣怀、张謇、余联沅等人串联下,张之洞、刘坤一、 李鸿章等封疆大员不听朝廷而实行“东南互保”。
1900年8月,八国联军围攻 北京城、慈禧太后挟光绪帝 仓皇西逃。慈禧一路西逃到 西安。直到《辛丑条约》签 订后,才回北京。尽管出逃 时狼狈不堪,还京时慈禧却 威风十足。但正是这个在中 国人民面前作威作福的慈禧 太后,在回宫后却向列强表 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 “量中华之物力, 与国之欢心” 与国之欢心”,使清政府 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 的工具。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末日本所 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 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 革运动。它推翻德川幕府,使 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 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 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明 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是一些青 年武士,他们以“富国强兵” 为口号,企图建立一个能同西 方并驾齐驱的国家。到20世 纪初,明治维新的目标基本上 已经完成,日本在现代工业国 的道路上前进。
编练新军与举办警政
举办警政是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也 是有成效的项目之一。中国本无警察,保 甲历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工具。八国联 军占领北京、天津期间,在北京由“安民 所”设巡捕以维护其殖民统治;在天津由 “都统衙门”设巡警。
袁世凯(1859—1916),字慰亭,河南项 城人。1895年到天津小站督练新军,成为北洋 军阀的开山祖。1902年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2452ca3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6.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国⼈民的抗争1、英国发动鸦⽚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业品,掠夺廉价的⼯业原料。
向中国⾛私鸦⽚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虎门销烟:经过: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州进⾏禁烟,进⾏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
6⽉在虎门海滩销毁鸦⽚,(意义):这是中国⼈民禁烟⽃争的伟⼤胜利,显⽰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战争的导⽕线。
评价林则徐:是我国的民族英雄,道光时奉命为钦差⼤⾂,领导了虎门硝烟并取得胜利,后被遣戍伊犁,写下了“苟利国家⽣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悲壮诗句。
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
3、第⼀次鸦⽚战争:1840-1842年(意义):鸦⽚战争以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启⽰:鸦⽚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从此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事实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我们只要发愤努⼒,振兴中华,才能使我国⾃⽴由于世界。
4、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次鸦⽚战争。
(发动第⼆次鸦⽚战争的原因)占领北京后,⽕烧圆明园。
启⽰:这是⼈类⽂明历史上的⼀次浩劫。
充分暴露了侵略者野蛮、凶残的本质,有⼒的驳斥了所谓欧洲⼈是“⽂明⼈”,中国⼈是“野蛮⼈”的谬论。
5.在第⼆次鸦⽚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百五⼗多万平⽅公⾥(沙俄是割占我国领⼟最多的国家)。
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最多的条约。
6、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青浦⼤捷中抗击洋枪队,具有反帝⽃争的性质。
7、左宗棠收复新疆:原因:19世纪60年代,中亚地区浩罕国阿古柏⼊侵新疆,1971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中国西北边境出现危机。
东大近代史刚要2
![东大近代史刚要2](https://img.taocdn.com/s3/m/0fbe21b1fd0a79563c1e728d.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产生在( B )A.洋务企业中B.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D.私人小作坊中2.从1840年至1919年80的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
但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以中国失败、中国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的。
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其根本原因是( B )A.军事战略错误B. 社会制度腐败C.经济技术落后D. 思想观念落后3.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 B )A.《资政新篇》B.《天朝田亩制度》C.《原道醒世训》D. 《原道觉世训》4.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是在 ( C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B.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洋务运动时期D. 中日甲午战争时期5.“百日维新”失败后,惟一保留下来的新政措施是 ( B )A.准许上书言事B.开设京师大学堂C.改革科举制度D. 改革国家财政6.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是 ( C )A.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B. 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C.资产阶级的政治改良运动D.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7.资产阶级革命派同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B )A. 要不要实现“耕者有其田”B.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C.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现共和D. 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8.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是(C )A.封建地主阶级政权B.大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政权C.资产阶级共和国D.小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9.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 A )A.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B.军事问题和社会问题C.军事问题和政治问题D.军事问题和经济问题10.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C)A.遵义会议 B.洛川会议C.瓦窑堡会议 D.八七会议11.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是( B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12.解放战争时期,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的文献是( B )A.《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B.《中国土地法大纲》C.《在不同地区实行土地法的不同策略》D.《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13.被誉为中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约法作用的是( B )A.《论人民民主专政》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D.《新民主主义论》14.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是( C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C.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5.我国把私人资本主义企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企业所采取的形式是( C )A. 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合资经济16.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 A )A.解放生产力B.推进工业化C.建设现代化国家D.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17.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 A )A.《论十大关系》的发表B. 提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D.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18.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在( C )A.十四大 B.十五大C.十六大 D.十七大二、多项选择题1.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美、法趁火打劫,相继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 BC )A. 《虎门条约》B. 《望厦条约》C.《黄埔条约》D.《天津条约》2.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手段有( ABCD )A. 控制中国通商口岸B. 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C. 对华倾销商品D. 资本输出3.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创办新式学堂,主要有( ABC )A. 翻译学堂B.工艺学堂 C.军事学堂 D.法政学堂4.19世纪下半叶,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
中国近代史纲要内容
![中国近代史纲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beac10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67.png)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封建统治走向衰落,落后生产关系制约生产力。
鸦片战争前世界--欧美国家先后确立资本主义制。
公元前5世纪(战国时代)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两千多年。
中国封建社会有以下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以上四特点,可以看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
中国封建社会危机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
表现在: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扩大,官吏贪污成风。
经济上,人口增长,人均土地占有量下降,广大农民生活困苦。
思想上,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片言只语获罪。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限制对外贸易。
清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到了它的尽头。
鸦片战争中的世界英、美、法率先确立资产阶级英国1688年确立资产阶级统治1825年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836年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第二节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军事侵略:进行军事侵略,迫使签订不平等条约。
《江宁条约》、《望厦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政治控制:控制中国内政、操作中国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斗争。
经济掠夺: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对华资本输出、操作中国经济命脉。
文化渗透:宗教渗透和侵略、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第一,资本-帝国主义操作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控制中国政治,成为支配中国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海权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近代中国海军海防事业的主要经办人李鸿章
![海权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近代中国海军海防事业的主要经办人李鸿章](https://img.taocdn.com/s3/m/cc7c6e23192e45361066f558.png)
一、海上军事斗争在近代中国的重要地位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发动鸦片战争,从海上敲开了中国封闭已久的国门,由此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二十年之后英法联军的侵华舰队卷土重来,再次用坚船利炮突破中国的海上藩篱,然后驱兵北京城,点火焚烧了圆明园。
188 4年,法国远东舰队在侵华战争中肆行于中国东南沿海,在马尾全歼了中国的福建水师。
十年之后的甲午战争,更是上演了一幕兰色的历史大悲剧,日本海军全歼中国海军北洋舰队,区区岛国将泱泱大清帝国彻底打跨。
几年过后,八国联军的舰队又不费吹灰之力,迫使清朝政府接受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将中华民族彻底推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黑暗深渊。
此后的中国,更是国门洞开,有海无防;外国侵略者的军舰在中国的领海和内河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地。
据不完全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百余年间,英、法、日、俄、美、德等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84次,入侵舰艇达1860多艘,入侵兵力达47万人。
百余年里,中国由一个完全独立的封建主权国家亦步亦趋地沦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黑暗深渊,中华民族在此历史过程中虽不断奋起抗争,但更多的则是历尽劫难,饱尝屈辱。
回顾这一段不幸的民族历史,我们不难看到:外敌的不断入侵、特别是来自海上的外敌不断的入侵,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大劫难的直接根源。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
如果说侵略与反侵略战争是构成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演变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在海洋方向入侵与反入侵的军事斗争,则关系着侵略与反侵略战争的胜负成败,从而也就决定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命运。
二、中华民族在海洋方向的奋力抗争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对国家所面临的海洋方向的严重危机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并陆续提出了一些应对之策。
以30余艘舰船和不足万人组成的英国远征军,远涉重洋侵犯中国,使拥有近百万常备军的中国军队一触即溃。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6b52bce89b89680203d825de.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一、五次侵华战役1、鸦片战役:近代史开端,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役: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役:1900—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5、日本侵华战役(抗日战役):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实行不抵挡政策,东北沦陷。
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二、中国近代不同等条约归类1、割地: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割占领土最多,共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3、掠夺中国的特权①《南京条约》:划定了协定关税权。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三、列强侵华罪行1、两次洗劫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役期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弹压中国人民革命:①成立“洋枪队”(华尔),弹压太平天国运动;②组成八国联军,弹压义和团运动;③抗击败利后,美国扶蒋反共3、制造大屠杀:抗日战役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北京卢沟桥);四、人民的反抗1、人民群众的斗争(1)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2)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侵(杨靖宇)。
2、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1)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2)鸦片战役: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32f99f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60.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选择题: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战败。
1856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简述题: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中国近代史纲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纲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https://img.taocdn.com/s3/m/8fb90ad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7.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近代史纲要是一本介绍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教材,作者为王汝懿。
该教材由五章组成,分别为近代中国的衰落,近代中国的变革,辛亥革命及其后果,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关系,以及中国现代文化的嬗变。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近代中国的衰落。
在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处于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低谷。
清政府腐败,民族分裂,外国侵略,民间起义层出不穷。
此时期的历史是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接触和并入西方体系的开始。
第二章叙述了近代中国的变革。
晚清以来,中国逐渐形成了众多的改革派。
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人相继提出各种改革方案,其中以戊戌变法最为卓越。
企图以西方化的方式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但是,由于触及旧有利益,改革不断遭到保守派和帝国主义的反对和干扰,最终以失败告终。
第三章详细介绍了辛亥革命及其后果。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件事,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時期,开启了中华民国时代。
辛亥革命的成功使得中国出现了第一个民主政府,李鸿章、孙中山等人先后担任了中华民国首任总统。
同时,外国列强也参与了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现代化的进程。
第四章主要介绍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关系。
一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中国的主要经济伙伴。
中国政府积极推行经济开放政策,发展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加强治理华商等统战工作,在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
第五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嬗变。
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中国文化经历了极大的变革。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起点,它使得中国青年发掘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本质,同时新思想、新艺术、新文学、新教育等一系列新理念也逐渐被人们接受和传播。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文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国际交流和文化融合过程中走向了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1840年,一声炮响轰开了中国近百年屈辱的历史,英法等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粗暴地撕开了古老中国闭关自守的万里海疆,中国海防藩蓠洞开。
我们不禁萌生疑问:堂堂天朝的海军怎么就这么不堪一击,形同虚设了?
事实上中国在古代就有强大的水师队伍(海军前身),在当时取得了一些伟大的的成就。
例如,东汉时伏波将军马援曾率船2000余艘出征,到明代时更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
然而自古中国海上力量就只着眼于江河的地盘,船队远下西洋只为宣扬国威而非贸易,只将海洋作为一道天然屏障而忽视了在海洋上的进一步发展。
缺乏强烈的海洋观念和意识,恐怕是中国近代海军屡屡挫败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
近代海军和古海军的区别在于:近代海军具备先进的装备武器,舰体使用了钢铁,动力使用了蒸汽,火炮、鱼水雷等武器使用了机械化,此其一;其二是具备先进的相互联络手段和后勤保障设施;其三是统一的战勤组织指挥;其四是积极进取的使用战略。
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然而清政府在创建晚清近代海军上,重视了第一和第二两个方面,建成了具有近代装备武器的北洋水师及其岸勤保障设施。
但在第三第四两个方面的建设相差甚远,对第三方面似有所认识,但在实践上没有解决,落后的封建思想意识和多少年流传下来的古海军分汛军事制度造成的畛域割据没有解决,使舰队始终不能置于统一建设和统一组织指挥中。
对第四个方面的建设则是忽视,而这个方面又恰恰是建设近代海军最重要的一着,是建设的灵魂。
在晚清建设近代海军上失败的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建设的战略指导思想落后,没有跟上时代的要求。
近代中国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刺激下被迫向西方学习的结果,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国防观念上开始了重要转变。
面对日益严重的海防危机,清政府第二次海防大筹议决心“惩前毖后”、“大治水师”,成立统一领导全国海军的海军事务衙门,逐步改变了重陆轻海的国防思想,将海防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上议事日程,同时接受了“师夷长技”的主张,认识到引进西方先进海军技术装备的必要。
观念的更新带来了海军建设的进步。
从19世纪6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海军近代化建设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
南洋海军、福建海军、广东海军初具规模,具有当时亚洲第一流近代化装备水平的北洋海军于1888年正式成军。
与此同时,先后建成了远东第一流的旅顺、威海军港。
在南起琼州、北至营口的万里海疆上,建立了一批新式海防炮台。
创办了许多新式海军学堂,造就了一批海军人才。
清末海军近代化建设的成就,增强了中国海防力量。
从“第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的呼喊,到洋务派的接力倡导,缓慢曲折的发展道路。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利到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中国近代海军做过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中国近代海军的产生发展和衰落,大体经历了八个阶段:
1840-1865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的萌芽阶段.在这阶段,中国的海防武装仍然是旧式水师,并已衰败废弛到极点.面对前所未有的西方海上挑战,林则徐、魏源等爱国有识官员和知识分子,对近代海防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19世纪60年代初,洋务派对旧式水师的近代化改造进行了初步实践.但是,他们采用花钱购买洋船雇佣洋人和手工仿制近代军舰的路是走不通的,因而,改造旧式水师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了
1866-1873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的筹备阶段.在这一阶段,洋务派吸取了手工造船失败的教训,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化造船工业,并造出了一批近代军舰.与此同时,洋务派为培养海军人才,还初步兴办了近代化的水师学堂并开始派遣海军留学生,从而为近代海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874-1888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建阶段.这一个阶段,由于发生了日本侵台事件,清政府发动了一场海防大讨论.通过大讨论,洋务派的近代海防思想基本形成;清政府则正式决定创办近代海军.经十年努力,初步建成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海军.其中,福建海军刚初具规模,即在1884年中法马尾海战中全军覆灭.事后,清政府大力发展海军,成立了统一管理全国海军事务的海军衙门,李鸿章则趁机扩充北洋海军实力,制定了<<北洋海军章程>>,建成旅顺、威海两个基地,使北洋海军发展成
军.
1888年10月7日,清政府批准《北洋海军章程》,北洋海军正式成军。
当时的北洋舰队,拥有大小舰艇25 艘。
后续有舰艇调进。
到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前夕,北洋舰队的舰艇总数达到42艘,吨位45000余吨。
然而,成军仅仅6年之后,这支庞大的舰队竟然全军覆没。
1889-1895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的第一次停滞衰败阶段,这一阶段,北洋海军未添一舰,其它三支海军始终未能发展成军,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进入停滞状态.与此同时,日本为了实施"大陆政策"而大力扩充海军,其实力很快超过中国.甲午战争中,中国晚清洋务运动筹建30多年的近代北洋海军一败于丰岛,二败于黄海,最后覆灭于威海,使中国近代海军元气大伤.
1896-1911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第一次重建阶段.在这一阶段,清政府在沿海的港湾均被列强瓜分与强占,国内造船业萧条倒闭财政经费空前拮据的严峻形势下,着手重建海军.通过在国外定购军舰,海军实力得以初步恢复;重新调整全国海军,合并组成了巡洋长江两支舰队;在中央成立了海军部,使海军的管理、指挥实现了统一.
1911-1927年,是中国近代海军参加内战并四分五裂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先后发生了辛亥革命、护法战争和军阀混战等重大事件.在这样的国内环境中,海军不可能置身事外,或参加革命、护法,或成为军阀混战的工具,呈现出朝秦暮楚、四分五裂的状态.此外,在海军内部,逐步形成了闽、粤、东北三个派系,派系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在长期混战内战中,海军实力不但无法扩充,反而有所损耗.1928-1945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第二次停滞衰败阶段.这一阶段,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在取得全国统治权的同时,也逐步从形式上统一了全国海军.但是,由于蒋介石一方面非常轻视海军,将其置于国防武装之外,另一方面又极不信任非嫡系的闽、粤、东北三派海军,进行分而治之.结果,海军实力没有明显的发展,全国海军也一直未能统一.抗战爆发后,弱不堪战的海军在长江及各海口进行孤注一掷的阻塞抗敌,实力很快丧失殆尽,从而出现了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史上的一段空白.
1946-1949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的第二次重建阶段.在这一阶段,蒋介石国民党政府通过美英"赠舰"和美国的"顾问",重新建起海军,实力达空前水平.蒋介石发动反共内战后,重建后的国民党海军并没有给土崩瓦解的国民党统治带来新的生机,而是纷纷起义倒戈,最后只有几十艘海军舰艇跟随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溃逃台湾.国民党海军的全面溃败,标志着中国近代海军史就此结束.
从1840年至1949年的百余年历史中,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始终受到本国封建政治、经济、文化和外国各种形式的侵略的制约与影响.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环境,决定了中国近代海军尽管可能出现一时的兴盛,但却不可能成为一支真正有效的抵御外侮的国防力量.整个说来,中国近代海军历史只能是一部落后的历史。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近代海军在给后人留下积弱和耻辱的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可以借鉴的启示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