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2.2《地球表面形态》(3)学案

合集下载

2.2地球表面形态导学案(3个课时)

2.2地球表面形态导学案(3个课时)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1课时)【学习目标】1、列表比较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从图上识别六大板块及其边界,并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主要地貌的形成。

【重点难点】1、板块构述学说及其应用 2、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一、【自主预习学习】(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阅读、分析】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运动读下图,思考下列问题:主要观点:(1)、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处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

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

(2)、六大板块:①、名称:A B C D E Fa、印度洋板块包括、、等大块陆地;b 、 (大陆) 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中;c、冰岛处于和的交界处;属于______边界。

(2)、板块边界类型:和。

(3)、板块运动与地貌【课堂练习】1、读“大洋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海底地形A 处为________,P 处为________,B 处是________物质上升处。

(2)、各类岩石中,在H 处常见的是________岩。

(3)、据勘探,C 、D 、E 三处海底地层岩石年龄按由老到新依次排列是________。

(4)、如果M 板块为太平洋板块,则N 板块的名称是____________板块,当M 板块俯冲到N 板块下面,N 板块受挤压上拱,形成高大山系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山系。

2.喜马拉雅山脉位于(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D.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3.红海位于下列哪两大板块的交界处( ) A.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 B.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D.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决心号”大洋钻探船于2015年12月抵达西南印度洋中脊目标海域——“亚特兰蒂斯浅滩”(见图1),开展旨在打穿地壳与地幔边界的第一次大洋钻探。

《地球表面形态》高中地理教案

《地球表面形态》高中地理教案

《地球表面形态》高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地球表面形态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表面形态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教学难点: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过程及机制。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表面的自然景观,如山脉、河流、湖泊等,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表面的形态变化。

2.知识讲解讲解地球表面形态的基本特征,如陆地、海洋、山脉、高原、平原等。

分析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原因,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风化侵蚀等。

3.案例分析以我国为例,讲解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地壳运动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影响。

分析长江流域的河流发育过程,让学生了解河流对地表形态的作用。

4.小组讨论地球表面形态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如何合理利用地球表面的自然资源。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5.实践活动以家乡为例,让学生调查家乡的地球表面形态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

要求学生绘制家乡地形图,标注主要地形特征。

6.课堂小结强调地球表面形态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7.作业布置四、教学反思1.学生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基本特征及形成原因的理解程度。

2.学生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的参与程度。

3.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语言表达、教学方法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对地球表面形态有更深入的认识,提高地理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地球表面形态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讲解地球表面形态的基本特征时,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认为地球表面有哪些主要形态?它们是如何分布的?”然后,展示地球表面的山脉、高原、平原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特征。

“同学们,你们知道喜马拉雅山脉是如何形成的吗?”“是因为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了高大的山脉。

”“很好,那这种地壳运动的力量是如何影响地球表面的形态的呢?”“地壳运动的力量会使得地表产生皱褶,形成山脉,同时也会造成地震等自然灾害。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学习目标1.了解喀斯特地貌的成因、主要类型和地貌特征。

2.了解海岸地貌的成因、分类和特征。

3.了解冰川地貌的分类、地貌特征和主要分布地区。

知识导引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学习新知挑战自我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喀斯特地貌又称________地貌,是________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2.分类:喀斯特地貌分为喀斯特________和喀斯特________。

前者主要包括溶沟和石芽,峰林和孤峰,以及溶斗和地下溶洞等;后者主要有各种形态的石钟乳、石笋、石柱和钙华等。

3.特征:(1)溶沟是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石芽是凸出于溶沟之间的________。

________就是发育良好的石芽群。

(2)峰林是指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________,相对高度可超过100米,远望如林。

孤峰是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________的峰林和孤峰地貌发育良好,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3)溶斗又称喀斯特________,是喀斯特地区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不足百米,面积由几十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大的可达几平方千米。

溶斗下部常有________通往地下,如果通道被黏土或碎石堵塞,就会积水成池。

有的地方又把塌陷的喀斯特漏斗称为________。

(4)在合适的条件下,富含Ca(HCO3)2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CO2大量逸出,导致CaCO3沉积,形成________。

由于钙华的不均匀分布,常形成________、________等喀斯特沉积地貌。

助学助记石灰岩主要成分CaCO3,受CO2水溶液的影响被溶解CaCO3+CO2+H2O===Ca(HCO3)2二、海岸地貌1.概念:海岸地貌是海岸带在构造运动、________、________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22《地球表面形态》教案(湘教版)

22《地球表面形态》教案(湘教版)

2.2《地球表面形态》教案(湘教版)清徐中学贺文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作用的结果。

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理解并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主要地貌的形成。

3. 了解地质构造类型,举例说明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了解不同类型山地的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1. 列表比较,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读图比较,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主要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3. 通过读图和演示,分析和判断地质构造类型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4. 收集资料,说明火山和地震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认识板块构造学说,培养学科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2. 通过学习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确立利用和改造自然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教学重点:1.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主要地形的形成。

2.正确判断地质构造类型并能说明其形成的地表形态。

教学难点:1.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及关系。

2.背斜谷和向斜山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演示法、小组探究法。

教学过程:导入:(课件)雄伟的高山、辽阔的平原、弯曲的河道、壁立的山峰,地球上类型多样、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是什么力量使地表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原因(板书)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哪里?对地表形态有什么影响呢?学生阅读课本36页,独立完成下表:点拨:地球上的各种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

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内力作用是如何主导地球面貌的。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板书)科学家们经过努力探索,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得出了许多结论,提出了许多理论,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出示世界地形图,从各大洲的轮廓看,你有什么认识和想法?)(讲述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

2.2地球表面形态学案

2.2地球表面形态学案

湘教版第二章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学习目标】1、了解内力、外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

2、了解板块构造常说的主要观点,并能利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

3、掌握地质构造的类型。

4、掌握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课前预习案【自主学习】------大胆试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构造与宏观地形:板块构造学说基本观点:地球的________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被__________(如海岭、海沟)分割成若干个单元,即板块,全球岩石圈共分成____________,大板块中又分成若干小板块。

这些板块不是静止的,而是处在____________中;板块的内部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___________,多火山、地震。

A 板块B 板块C 板块D 板块E 板块F 板块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相对运动碰撞—— 边界张裂—— 边界板块相对运动(2)几种不同类型的板块相对运动(3)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3、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褶皱:①定义: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而使岩石发生____________②形成地貌:褶皱山脉,例如、、等。

③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2)断层:①定义:是指因地壳的变动,引起地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水平、垂直或倾斜方向的相对位移现象。

②形成地貌:裂谷或陡崖,例如、等。

③两种基本形态::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地或高地,如我国陕西的华山、江西的庐山等等。

:断层相对下沉的岩块,则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

(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常见的外力—— 、 、海浪、冰川等。

2、外力作用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 。

3、外力作用及形成地貌侵蚀作用: 、 、喀斯特地貌等 沉积作用: 、 、侵蚀作用: 、 、 、 (雅丹地貌) 沉积作用: 、 、黄土高原的形成 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有利影响—— 、 、 不利影响—— 、课堂探究案合作探究1、1975年,我国科学考察登山队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什么问题?2、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这又是什么原因呢?3、板块之间有哪两种相对运动形式?形成了哪两种板块边界?4、印度洋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亚欧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上述两个板块运动造成了什么结果?上述运动使地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5、东非大裂谷、红海是怎么形成的?按照板块之间的运动关系,你认为在今后漫长的地质年代里,东非大裂谷、红海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6、世界有哪两大地震带?为什么集中分布在这些地带?解释日本“3.11”9级特大地震成因?带来哪些灾难?7、为什么有时背斜也能形成谷地?而向斜形成山地?8、如何区分背斜、向斜?能否简单的根据地貌判断是背斜还是向斜?依据是什么?9、中国各区的地表形态,想想它们受哪些外力作用的塑造?10、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流水作用风力作用【达标检测】1、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B .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C .外力作用最终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D .地表形态是内力与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2、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成因: ①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安第斯山脉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大西洋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日本3.11大地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缅甸3.24大地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2.2地球表面形态 学案设计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2.2地球表面形态 学案设计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学习目标:1.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

3.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对应的地表形态。

学习过程: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1.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1)地球表层的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分割成板块、板块、板块、板块、板块、板块等六大板块。

(2)板块运动形成了板块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即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____________(消亡边界),或者相邻的板块____________(生长边界),对于宏观地形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大影响。

在大陆板块互相挤压碰撞的地带,常形成高俊的_______和巨大的______;在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的地带,常形成深邃的_________。

以及与之相伴的山脉或__________。

在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往往形成巨大的_________。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 地质构造是指。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和。

2.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一是_________,常形成__________地形,在外力作用下会形成________地形。

二是_________,常形成________地形,在外力作用下会形成________地形。

3.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______,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______,称为___________。

两侧陷落、中间凸起的部分叫做_______,常形成__________地形,如___________。

中间部分相对下沉的叫做_______,常形成__________地形,如___________。

【探究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读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结合教材第37页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注上字母表示的板块名称。

(完整版)2.2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完整版)2.2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2.2 地球表面形态(教案)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络点击数:35 更新时间:2009-11-11一、课标要求:能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课标的对象是地貌,重点是地貌的变化和成因,地表形态的变化。

二、教材分析:通过板块构造学说的介绍,让学生更好理解内力作用的原理,掌握褶皱,更加清晰地解释内力作用中的地壳运动。

三、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知识,我将加入比较多的图片说明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教材中关于山岳部分比较详细,我在教学安排时,只要由学生根据地质作用的知识解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地表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了解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学会阅读地质构造和地质剖面示意图。

4.举例说明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其产生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从实例入手,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用对比法解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

以流水和风为例,对比说明外力作用的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欣赏由于不同地质作用形成的优美自然风光图片,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科学精神。

2.通过对各种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的认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通过了解地质构造对现实中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办事的思维意识。

五、教学重点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以流水和风为例分析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其产生的结果。

六、教学难点地质构造的判别、绘制示意图及其影响。

七、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表格对比法、分组讨论法。

八、教学媒体自制电子课件和下载动画视频。

九、课时安排活动:分组讨论完成背斜和向斜的比较表褶皱的其本形态岩层形态地表形态未侵蚀地形侵蚀后的地形背斜向斜动画演示画岩层受力示意图(如下图)教师小结:地球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十、板书设计十二、教学反思:本节课是自然地理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我在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中重点介绍了地壳运动,分析了地壳运动的两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阐述了两种运动的相互关系。

22 地球表面形态 学案.docx

22 地球表面形态 学案.docx

2. 2地球表面形态学案【地质作用的分类•简单应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就是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內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作用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还有一部分为重力势能。

其作用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内力作用形成高山或盆地,使地表崎岖不平;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使地表趋向平坦;内力作用提供地表形态的粗毛坯,外力作用则对这些粗毛坯进行精细的多样化的加工;内力作用形成的是岩浆岩和变质岩,外力作用形成的是沉积岩。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同时进行,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往往某种作用占优势。

总的来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简单应用】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內容为:①板块为岩石圈的板块,而非地壳的板块(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一部分,从地表直至软流层顶部);②岩石圈不是一整块(见上图),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叫板块;③全球分为六大板块,每个大板块又町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这些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④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火山和地震带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⑤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板块张裂处一一裂谷或海洋(如大西洋、东非大裂谷),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处一一依次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见下图),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形成巨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产生的),地球上的海陆形成和分布、陆地上人规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板块运动的结果。

板块与板块的分界线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之分。

生长边界位于板块张裂处,为裂谷或海岭(大洋屮脊),地幔物质从这里涌出,形成新的地壳(大洋洋底的岩浆岩的新老关系是——从海岭处向两侧逐渐变老)。

导学案《地球表面形态》

导学案《地球表面形态》

课题:2.2地球表面形态课型:新授课班级姓名【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地垒、地堑的含义;能解释背斜山(谷)、向斜谷(山)、断块山等构造地貌的成因;能运用地质构造的知识指导生产实践。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模拟演示,理解地质学里的一些名词褶皱、背斜、向斜与断层;通过合作探究,解释一些著名地形区的形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原因,进一步树立严谨的科研态度和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理解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

【自主预习】【知识链接】营造地球表面形态的力量有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表现为、和。

而地壳运动根据方向和性质,又分为运动和运动,垂直运动又分为运动和运动。

【教材助读】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自主阅读教材P38页《(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相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地质构造的含义及分类:含义:地质构造指因在地球表面留下的“痕迹”。

分类:主要分为和两大类。

褶皱又分为和;断层又分为和。

2、褶皱及其形成的地貌:褶皱:是因为地壳的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使沉积岩发生弯曲变形。

(1)褶皱的基本形态和判断方法:褶皱的基本形态根据岩层形态进行判断根据岩层新老关系进行判断背斜中间岩层起,岩层中间两侧,向斜中间岩层陷,岩层中间两侧,(2)褶皱形成的构造地貌:一般地形:背斜向上隆起形成山岭,向斜则向下凹陷形成山谷。

特殊地形:背斜因受张力作用,岩性脆弱,易被外力侵蚀成山谷,向斜因受挤压力作用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地质学上称这种现象为“地形倒置”。

3、断层及其形成的地貌:(1)断层: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

(2)断层的基本形态、判断方法和形成的构造地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地质构造图的判读重点 ①判断地质构造的类型,如褶皱、背斜、向斜、断层面、地垒、地堑,并能说出判断依据;②判断图中的构造地貌,如山岭、山谷、断块山等,并能分析成因; ③推测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推测图中地形形成的地质过程。

地球表面形态(3课时)导学案

地球表面形态(3课时)导学案

班级学习小组姓名组内编号评价编制 审核高一地理组第二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课时)1、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2、以流水和风力作用为例,结合实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3、通过对一些外力作用形成的自然景观图片的学习,培养欣赏美、鉴赏美的 能力。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1、外力作用(1)外力作用指由太阳辐射、重力、日月引力、水流、风力等来自地球外部的营力(通过大气、水、生物等)所引起的作用。

(2)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固结成岩。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流水作用流水侵蚀:_______、黄土高原______的地表形态流水沉积:_______、______、三角洲2.风力作用风力侵蚀:_______、______风力沉积:_______、______(以上个空填其形成的地形地貌) 1. 下列选项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A .地壳运动B .风化作用C .岩浆活动D .火山喷发2. 下列岩石的形成过程中,经过外力搬运作用的是( ) A .花岗岩 B .砂岩C .玄武岩D .大理石 3. 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根本原因是( )A .风力侵蚀B .风化作用C .冰川侵蚀D .流水侵蚀读上图,回答4-6题。

4.该种地貌( )A .迎风坡坡度陡B .背风坡坡度缓C .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D .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5.下列省区中可能有该种地貌的是( )A .黑龙江B .新疆C .四川D .山西6.主要由外力沉积作用造成的是( ) A .珠江三角洲 B .长江三峡 C .桂林山水 D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1.风化作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空气、水、太阳能和生物的作用和影响下,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

它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按性质不同,风化作用可分为三类:(1)物理风化作用,主要指岩石受热膨胀、冷却收缩,使岩石产生破裂,天长日久,岩石由大块变为小块,小块变成细粒;(2)化学风化作用,主要指岩石在空气和水的作用下,产生氧化和分解,例如长石经过风化后形成高岭土,成为良好的陶瓷原料;(3)生物风化作用,主要指植物根系对岩石产生机械破碎、微生物对岩石的生物化学作用。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课时)导学案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课时)导学案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学会判断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合理性。

【重点难点】
重点:
1、以流水和风为例分析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其产生的结果。

难点:
1、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双重性。

【预习案】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和作用。

2、主要动力来源:、、、等。

1、结合生活实例,探究外力作用有哪几种类型?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风化作用与风蚀作用有何不同?
3、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于地表形态的关系?
【检测案】
读“地貌示意图”,回答:
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由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由于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由于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核心素养]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的分布及成因。

2.人地协调观:说明常见的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对人类的影响。

3.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地区的图文材料,认识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发育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4.地理实践力:学生能运用地图(图片)或视频,观察、识别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进而具备一定的观察、调查意识和能力。

一、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1.定义: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__石灰岩__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__溶蚀__作用和伴随的__机械__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2.分类(1)喀斯特溶蚀地貌(2)喀斯特沉积地貌类型特征石钟乳悬挂洞顶,上粗下细石笋由洞底向上,基部粗、顶端细石柱上下两头粗、中间细钙华由于Ca(HCO3)2中CO2逸出,导致CaCO3沉积而成,常形成__钙华坝__、钙华湖等二、海岸地貌1.海岸带:指__陆地__与海洋互相接触和互相作用的地带。

2.海岸地貌:海岸带在__构造运动__、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__气候因素__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分为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

(1)海蚀地貌填写海蚀地貌类型:甲__海蚀崖__,乙__海蚀平台__,丙__海蚀柱__。

①海蚀崖:海水不断冲击岸边__基岩__,淘空下部的岩石,使上部的岩石__塌落__,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

②海蚀平台:在波浪作用下__海蚀崖__不断后退,形成微微向大海倾斜的基岩平台。

③海蚀柱:在海蚀平台上,有些抗蚀能力强的部分保留下来,成为海蚀柱。

(2)海积地貌:泥沙来源比较丰富的海岸,在波浪和沿岸流的共同作用下,泥沙发生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如海滩、沙嘴、离岸堤、水下沙坝等。

(将海滩、沙嘴、离岸堤填写在下图中)【答案】填图略三、冰川地貌1.冰川(1)定义: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

高中地理22地球的表面形态第3课时学案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22地球的表面形态第3课时学案湘教版必修1

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高中地理 2-2地球的表面形态(第3课时)学案湘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2.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阻碍。

【重点难点】重点: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习进程】学生活动:自主学习P40—41页填空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岩浆喷出地表即为,其熔岩物质的堆积常常形成、等多种火山地貌。

大地由于而快速震动称为,其结果往往造成地壳和。

一、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1.外力(1)表现形式: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搬运、③________和固结成岩等。

(2)要紧动力来源:流水、风力、冰川、波浪等。

(3)对地表阻碍:其结果使地表趋于④________。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侵蚀作用:⑤____________内力抬升、流水侵蚀——山高谷深;⑥____________挤压抬升、流水下切——水拍云崖;⑦____________内力抬升、风力沉积、流水侵蚀——千沟万壑。

(2)沉积作用:a.大河中下游地域地壳下沉、泥沙沉积形成⑧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b.干旱地域,沙粒沉积形成⑩________,埋没村舍、道路、牧场,带来流沙危害。

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1.有利阻碍:修建梯田,⑪____________等。

2.不利阻碍:毁林拓荒,⑫____________【规律总结】1.要紧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关系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和进展与五种外力表现形式的一起作用紧密相关,其中流水和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的阻碍最为普遍和常见。

作用因素作用过程对地貌的影响流水作侵蚀冲刷河床,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坡面流水使坡面地表破碎总体来说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瀑布、峡谷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强烈表现;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用就是流水侵蚀的结果沉积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逐渐沉积起来山区河流在出山口形成山麓洪(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河流入海口形成三角洲风力作用侵蚀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地表沙尘和碎屑被风力侵蚀搬走,形成大片的戈壁和裸岩荒漠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堆积风在搬运途中,当风速减小或气流受阻,导致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外缘的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巧学速记】景观示用意经历常见的侵蚀与堆积地貌(1)常见的侵蚀地貌(2)常见的堆积地貌【课堂反馈训练】1.下列选项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是A.地壳运动 B.风化作用 C.岩浆活动 D.火山喷发2.下列地质地貌示用意中,要紧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 a和 bB.b和c C. c和dD. b和d3.我国西北内陆地域气候干旱,其外力作用要紧有()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搬运C.冰川侵蚀D.流水侵蚀4. 依照成因,能够将河流地貌分为( )A、侵蚀地貌和风化地貌B、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C、搬运地貌和风化地貌D、成岩地貌和侵蚀地貌5 .沟谷的形成主若是( )A、流水沉积作用B、风力沉积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6.冲积扇常形成于( )A、河源地带B、滨海地带C、山麓地带D、河流中下游7.读“地貌示用意”,回答: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由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由于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由于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

第二中学高中地理22地球表面形态学案湘教版必修

第二中学高中地理22地球表面形态学案湘教版必修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学习目标】1.从日常使用的“人民币”上景观图案了解不同的地表形态。

2.结合世界地形图和六大板块示意图,引导学生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不同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

3.从概念入手,通过动手用书本展示褶皱形成过程,并通过动画过程,使学生学会简单的地质构造类型的判断和构造地貌的分析。

4.通过读图,举例说明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5.通过内外力图片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自主梳理】活动一:我知道,我来说材料一:登山队员在喜马拉雅山中发现了海相沉积岩和海生生物化石,这说明这里曾经是什么环境?材料二:黄河每年将16亿吨左右的泥沙输往下游,其中大部分注入渤海,有人计算过,用2000多年时间即可填满渤海。

但是事实是,长期以来渤海的形状基本未变,这是为什么呢?材料三:河谷的演变三段材料说明了什么?活动二:我思考,我来写是什么因素造成地壳及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呢?这些作用的力量又是来自哪里呢?按能量来源可以分为哪几类?其主要表现形式分别有哪些?对地表有什么影响?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相互关系活动三:我合作,我解释结合图2—10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地图册P1世界地形1.认识:在图上标出喜马拉雅山所在的位置2.解释:(1) 喜马拉雅山形成原因?(2) 你能举一例吗?(红海、日本群岛、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活动四:我动手,我探究1.认识:地质构造(1) 根据褶皱概念,用书本展示褶皱形成过程,画出简单的褶皱图并标出背斜、向斜。

讨论:①结合书本图2—14、图2—15,背斜一定形成山岭,向斜一定形成山谷吗?如果不是,那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又是怎么回事呢?(看地图册P18地形倒置示意)②是否能根据地貌是山岭或谷地来判断其地质构造是背斜还是向斜?如果不能,那如何判断背斜、向斜呢?(看地图册P18褶皱示意)(2) 根据断层概念,画出简单的断层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地球表面形态 (3)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① 了解外力的主要类型及产生的地貌;
② 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

【重难点】
重点:了解外力的主要类型及产生的地貌。

难点: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
【知识结构和课前预习】
一、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流水的侵蚀地貌:
、 ,黄土高原的 地貌。

流水的堆积地貌:河口附近 ,河流中下游 (凹、凸)岸形成 平原,山
口 。

风力的侵蚀地貌: 、 。

风力的堆积地貌: 、 的形成。

二、人类活动和地表形态
【活动探究】
2、 看地图册熟悉相应的地貌。

【思维导悟】
下图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
D.河流三角洲
2、该地形的成因是()
A.风力堆积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堆积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针对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
A、侵蚀地貌和风化地貌
B、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C、搬运地貌和风化地貌
D、成岩地貌和侵蚀地貌
2、沟谷的形成主要是
A、流水沉积作用
B、风力沉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3、冲积扇常常形成于
A、河源地带
B、滨海地带
C、山麓地带
D、河流中下游
4、长江三峡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河流的溯源侵蚀
B、河流的下蚀
C、河流的侧蚀
D、河流的溶蚀
5、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其外力作用主要有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搬运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
6、长城西段遭受严重破坏的自然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化和风蚀 D.水的溶蚀
7、埃及大金字塔高度从建成时期的146.5米降至136.5米,其高度变化的原因是
A.遭受尼罗河洪水的冲刷作用 B.遭受风沙的侵蚀作用
C.遭受人为的破坏作用 D.遭受强烈的地震作用
8、读图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
(1)填出河流在a、b、c三处对应的剖面图(①、②、③)以及流水作用方式
a____________________, 以_________________作用为主
b_____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__作用为主
c_____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__作用为主
(2)、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_____________深,_____________大,多_____________,水能资源_____________;c处河段特征,_____________,泥沙_____________,江面宽广,利于_____________(交通)
答案:1、B 2、C 3、C 4、B 5、B 6、D 7、A 8、D 9、D
10、(1)②流水侵蚀下切;③流水侧蚀作用加强,侵蚀拓宽;①流水沉积
(2)下切落差峡谷丰富流速慢沉积航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