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_(公开课)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孙权劝学2. 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3. 年级学科:初中语文4.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孙权劝学》的主要内容。
b.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c. 引导学生学会从历史人物身上汲取智慧,提高自身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a. 教师简要介绍孙权的历史背景。
b. 提问:“你们认为孙权是一个怎样的君主?”c.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孙权劝学》。
b. 教师提问:“课文主要讲述了孙权劝学的过程和结果,请大家思考,孙权为什么要劝学?他是如何劝学的?劝学的结果如何?”c.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3. 合作探究a.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孙权的劝学方法和态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4.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b. 强调孙权劝学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
5. 课后作业a.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我从孙权劝学中学到了什么”的作文。
b. 教师批改作文,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领悟程度。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介绍孙权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孙权劝学的目的、方法和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在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从孙权劝学中汲取智慧,提高自身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意识。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程度,以及对孙权劝学精神的践行情况。
3. 长期效果:关注学生在后续学习中的进步和成长,检验教学目标的实现。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孙权劝学》2. 相关历史资料:孙权生平简介3. 教学课件:孙权劝学相关图片、图表、动画等4. 课后作业批改记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三、教学目标与要求1. 知识与技能:a. 了解孙权劝学的背景和过程。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胜利、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6篇公开课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挚友、小挚友们。
篇一: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带出“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进而带出两个成语的出处——该段文字。
吸引学生留意力,导入新课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两个成语的运用。
同学们,上课之前来作一个听力小训练,我来说一段话,要求是你们专心听,并找出我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
话说我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小刘,这人特殊不爱学习,成天脏兮兮挂着两条鼻涕,被同学戏称为“鼻涕虫”。
鼻涕虫是那种老师一提就摇头叹息,也没有什么伙伴的人。
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凭久完事的。
毕业以后我们就再没有见面。
多年后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学搞了个小聚会。
大家很久没见面,个个都觉得特殊簇新兴奋,大家聊得特殊兴奋。
这时候有人高喊:快看!我们一瞧,原来来了一辆亮银色宝马,车门一开,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特潇洒一“款哥”。
全部女同学都“哇”了一声,纷纷争论这帅哥是谁呀,这时候一同学说了:“他就是当年那个‘鼻涕虫’啊!人家上了中学以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后来考上了一名牌高校。
人家现在已非‘吴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全部人都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因为实在没方法把鼻涕虫跟眼前这个帅哥联系起来。
一同学不禁摇头叹了一句:“唉,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啊……”好,这段话就讲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我刚才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呢?(如示)对了,这两个成语出自我国一部闻名的史学著作,大家知道是什么吗?——2、简介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注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孙权劝学》 优质课公开课课件

预习检测
卿( qīng) 读 q ĭ 岂( ) 准 字 邪( yé ) 音 孰( shú ) 遂( suì)(多音) 即更( jí gēng )
读准 字音(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读准节奏
初,权/谓吕蒙(méng)曰:“卿/(qīng)今/当 (dāng)涂(tú)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 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 但当/涉(shè)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 /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 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 别三日,即(jí)更(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 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有。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 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是同僚关系,对话 则有一种调侃的风趣幽默趣味在其中。
必要性:
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 目的和方法: 当涉猎,见往事耳。 可能性: 卿言多务,孰若孤?
现身说法: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吕蒙就学的内容是略写。
吕蒙学有所成又是如何表 现的?找出鲁肃赞学的相 关句子。
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读出惊讶赞叹的语气。
2018年12月21日星期五 10
2018年12月21日星期五
11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 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qǐ)欲卿/治经为(wéi) 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 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 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 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gēng) /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蒙母, 结友而别。
语文《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

语文《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孙权劝学》。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及孙权的生平事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2)学会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孙权的智慧、胸怀和人格魅力。
(2)树立勤奋学习、不断进步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准确理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 分析孙权劝学的智慧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体会孙权劝学的深刻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讲述孙权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孙权劝学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和停顿,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表达技巧和孙权劝学的智慧。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对孙权劝学的感悟和启示。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孙权劝学的智慧和方法。
7. 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总结孙权劝学的启示,写一篇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孙权劝学的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孙权的劝学思想。
2.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孙权劝学的智慧和方法,促进学生思考。
3. 情景模拟:让学生模拟孙权劝学的场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4. 比较分析:将《孙权劝学》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1.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范文2. 适用年级:八年级3. 学科领域:语文4. 教学课时:1课时5.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孙权劝学》的内容,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孙权的劝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孙权劝学的背景、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孙权劝学中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历史情境。
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案例分析法:以《孙权劝学》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解读文本。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孙权劝学》的内容,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 学生准备:预习《孙权劝学》一文,了解孙权及其劝学思想。
3. 教学资源:历史图片、视频、音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孙权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孙权。
(2)简要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3)提问:你们对孙权有什么了解?孙权为什么被称为“劝学皇帝”?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孙权劝学》一文,理解文本内容。
(2)教师提问:孙权劝学的背景是什么?他的劝学思想有哪些?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孙权劝学中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以《孙权劝学》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解读文本。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思考:孙权劝学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启示?(2)学生分享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孙权劝学的现实意义。
7. 课后作业(1)背诵《孙权劝学》一文。
六、课堂拓展2. 教师点评学生的展示,补充讲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通用10篇)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通用10篇)《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通过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3)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的道理,从而勉励同学们重视学习,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4)对比阅读,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的异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1、演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意味。
2、理解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体味这段话的情味。
【教学设想】1、以“朗读——译读——思读——演读”逐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感情。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分角色朗读等。
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理解文意,体味对话,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
2、比较阅读。
延伸拓展,通过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参与教学,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分别为文学常识专家组、字词专家组,质疑专家组、名言专家组,分别收集有关本文相关资料,进行交流。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当学者,不学也罢。
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二、展示与交流。
1、文学常识专家组展示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与本文有关的文学知识。
2、教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与本文有关的文学知识。
(幻灯片演示)三、感知与理解1、朗读课文,准确认读。
(1) 教师范读。
要求:听清字音,明确句读。
(2) 学生练读。
要求:熟悉字音,练习断句。
第4课《孙权劝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4课《孙权劝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下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 抓住关键语句,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2. 体悟文章主旨,学习人物品质。
3. 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抓住关键语句,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流程1.孙权一劝(上级与下级)【课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疏通文义】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注释】①初:当初。
②谓:对……说。
③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④今:现在。
⑤涂:同“途"。
当涂:当道,当权。
⑥掌事:掌管军中的事务。
⑦可:可以。
【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军中的事务,不可以不学习!”⑵蒙辞以军中多务。
【注释】①以:用。
②辞:推托。
③务:事务。
④多务:事务多。
【翻译】吕蒙用军中事务多加以推托。
或“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朋友圈】用“文言文”把“蒙辞以军中多务"变成吕蒙的一句话吗?蒙曰:……蒙曰:“军中多务,无暇,如何能学!”(沟通受阻,吕蒙很不给面子啊!)2.孙权二劝(上级与下级)孙权会怎么做呢?可能“打",也可能“逃”。
⑴打权怒曰:“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君叫臣学,臣不得不学!不学,杀!"⑵逃权叹曰:“罢了,罢了……孺子不可教也,朽木不可雕也!此人非帅才,随他去吧!”⑶孙权的做法【课文】权曰:“孤⑺岂欲卿治经⑻为博士⑼邪⑽!但⑾当涉猎⑿,见往事⒀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疏通文义】⑴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注释】①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②岂:难道。
③欲:想要。
④治:研究。
⑤经,儒家经典。
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书。
(简称《诗》《书》《礼》《易》《春秋》⑥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第 4课 孙权劝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4课孙权劝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作家作品;积累文言词语;把握课文内容。
(知识目标)2. 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能力目标)3. 学习孙权和吕蒙的精神品质,领会文章带给读者的启示。
(情感目标)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把握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习孙权和吕蒙的精神品质,领会文章带给读者的启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关羽曾是群雄中的一位大英雄,但他却败在东吴的一位将军之手,可想而知这位将军肯定有非凡之处,他就是吕蒙。
吕蒙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孙权信赖,可他就是不爱读书,这不,孙权来劝说他了,结果怎样呢?我们来学习《孙权劝学》。
师生一起明确本课学习目标:1. 了解作家作品;积累文言词语;把握课文内容。
(知识目标)2. 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能力目标)3. 学习孙权和吕蒙的精神品质,领会文章带给读者的启示。
(情感目标)(二)疏通文意1、朗读课文: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富有节奏、读出感情。
②小组同学朗读比赛,师生指正。
③朗读指导,播放录音,师生静听。
2、疏通文意:挑战自我,一决胜负:分配小组任务,结合课下注释小组同学互助,翻译句子。
①采用抢答或教师提问的方式,师生共同理解文意,翻译文章。
②强调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现象。
③师生共同总结翻译成果。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三)析读课文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怎样劝服吕蒙的?(可以引用原文)提示:可以根据下列表格去梳理解题思路。
2、孙权劝学的效果如何,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提示:①鲁肃的神态和语言②鲁肃结友的举动③吕蒙的语言3、人物形象分析:①孙权:重视人才培养。
语文《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

语文《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孙权劝学》的文言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能够分析孙权的劝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对比分析,了解孙权劝学与当代教育观念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 《孙权劝学》的文言文内容及其翻译。
2. 孙权的劝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
2. 如何引导学生结合现实分析孙权劝学的价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孙权劝学》的背景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孙权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言文内容,记录不懂的字词。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比分析孙权劝学与当代教育观念的异同。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重点字词的含义,翻译课文,分析孙权的劝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5. 拓展延伸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分享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孙权劝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孙权劝学》,巩固文言文知识。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2.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课后作业,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孙权劝学》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2.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课堂互动是否充分,学生参与度如何?4. 教学评估是否准确,能否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八、教学改进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对教学进行改进,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具体措施包括:1. 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可以采用更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图片、视频、案例等,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孙权劝学_(公开课课件)

合作交流
借助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了解文章大意; 积累文言词汇; 理解文中出现的成语。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 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 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 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等到鲁肃来到寻阳,与吕蒙研讨论 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 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 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 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 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 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 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 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 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事情
文中出现的两个成语分别是什么,根据解释思考。
吴下阿蒙
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 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 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
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 看”。
刮:擦,摩 相待:相看待 刮目:擦眼
学习本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多角度考虑)
①、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 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只要学习,就会有收获; ②、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 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③、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④、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⑤、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⑥、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⑦、 劝人要讲究策略。 ⑧、 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促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 社会也一起进步。
曹操(魏) 孙权(吴)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2. 科目:语文3. 年级:八年级4. 课时:1课时5. 编写人:[您的名字]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孙权劝学》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3)了解孙权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内容;(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加强记忆力;(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文中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孙权的博大胸怀和远见卓识;(2)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2)重点字词的掌握;(3)孙权劝学的意义和价值。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对孙权劝学观点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孙权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地位;(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孙权会劝学?”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要求学生找出文中重点字词,并解释其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孙权劝学的意义和价值;(2)引导学生对文中观点进行批判性思维。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2)解析孙权劝学的内涵,阐述其现实意义。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朗读课文,加强记忆力;(2)默写文中重点句子,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深入思考孙权劝学的现实意义。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孙权劝学》;2. 分析并评价孙权劝学的意义和价值;3.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学习的认识和体会。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孙权的历史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语文《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

语文《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孙权劝学》。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孙权劝学》的背景知识,理解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解读《孙权劝学》。
(3)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孙权的智慧与魅力,学习他的博大胸怀和远见卓识。
(2)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课文《孙权劝学》。
2.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孙权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孙权劝学》,提问:“你们认为孙权为什么要劝学?”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
(2)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读课文。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探究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问题:“孙权劝学的目的是什么?”(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寻找答案。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孙权的博大胸怀和远见卓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四、课后作业:1. 抄写并背诵课文《孙权劝学》。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学习感悟的短文。
3. 深入了解孙权的生平事迹,下节课分享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抄写、背诵课文和课后作业的质量。
3. 学习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课后短文和分享学习成果中的表现。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孙权的形象和时代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孙权劝学公开课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事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古代研究经学旳 最高官职名称
4.但当涉猎。只是
广泛浏览群书,不做进一步研究
5.见/往事耳。 了解,懂得 历史
6.即更刮目相待。 重新
7.肃遂拜蒙母。 于是,就
关键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蒙以军中多务辞 (注意翻译顺序)
2、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我难道想让你研究经书当博
士吗!” 3、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
兄何见事之晚乎!” “ 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长兄懂得这件事多么晚啊!”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学识尚浅。目前多用在 别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 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能 够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懂得吗?小王经过学习,已 经掌握了两门外语,可不再是当年旳吴下阿 蒙了。
明道理谈启发
劝人要讲究策略 要善于听取别人旳意见
要爱才但不能忌才 开卷有益;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
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比较阅读 比较一下方仲永和吕蒙,你又有哪些启示?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冰心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 伏尔泰
书犹药也,善读能够医愚。--刘向 书籍是全世界旳营养品 --- 莎士比亚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 人,东汉末年名将。初为 猛将,以胆气称,后接任 鲁肃之职,镇守陆口,乘 名将关羽北伐曹魏、荆州 空虚之时,偷袭荆州成功, 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吕 蒙发愤勤学旳事迹,成为 了中国古代将勤补拙、笃 志力学旳代表,与其有关 旳成语有“士别三日,刮 目相看”、“非复吴下阿 蒙”等。
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旳政治家,史学家 他生活在北宋 主持编纂旳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 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旳史事。
初中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精选公开课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精选公开课教案《孙权劝学》吴国大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
此文围绕学来写,共有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肃叹学三个部分。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孙权劝学》精选公开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中《孙权劝学》精选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的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以一段作引,带出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进而带出两个成语的出处该段文字。
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两个成语的运用。
同学们,上课之前来作一个听力小训练,我来说一段话,要求是你们用心听,并找出我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
话说我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小刘,这人特别不爱学习,成天脏兮兮挂着两条鼻涕,被同学戏称为鼻涕虫。
鼻涕虫是那种老师一提就摇头叹息,也没有什么伙伴的人。
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凭久完事的。
以后我们就再没有见面。
多年后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学搞了个小聚会。
大家很久没见面,个个都觉得特别新鲜兴奋,大家聊得特别高兴。
这时候有人高喊:快看!我们一瞧,原来来了一辆亮银色宝马,车门一开,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特潇洒一款哥。
所有女同学都哇了一声,纷纷议论这帅哥是谁呀,这时候一同学说了:他就是当年那个鼻涕虫啊!人家上了高中以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后来考上了一大学。
人家现在已非吴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 所有人都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因为实在没把鼻涕虫跟眼前这个帅哥联系起来。
一同学不禁摇头叹了一句:唉,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啊好,这段话就讲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我刚才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呢?(如示)对了,这两个成语出自我国一部的史学著作,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资治通鉴》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注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到五代1362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