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陶渊明《饮酒》优质课教学设计.doc
陶渊明《饮酒》教案设计
陶渊明《饮酒》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熟读并背诵《饮酒》。
(2)理解《饮酒》中的意象、意境及表达的情感。
(3)掌握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形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超然物外的品质。
(2)培养热爱生活、珍惜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饮酒》。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及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理解陶渊明的生平经历与诗歌创作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同学们谈谈对陶渊明的了解,引出陶渊明的诗歌创作。
2.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特点。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读《饮酒》,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根据注释理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
3.思考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三、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四、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3.阐述诗歌表达的情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提问:同学们觉得陶渊明在《饮酒》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二、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三、诗歌欣赏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欣赏《饮酒》。
2.分享欣赏过程中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五、作业布置1.背诵《饮酒》。
2.写一篇关于《饮酒》的诗歌欣赏心得。
六、课后拓展1.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歌,了解其创作特点。
2.探究陶渊明的诗歌创作与当时社会背景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陶渊明的《饮酒》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不仅掌握了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还学会了欣赏古典诗歌,提高了审美情趣。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关注古典诗歌,感受其中的美好。
《饮酒》教案
《饮酒》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篇。
(2)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从诗文中提炼人生哲理,指导自己的生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背诵与理解。
(2)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的了解。
(3)诗中意象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中深层次含义的解读。
(2)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诗中的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内容,解析意象和表现手法。
(2)分析诗中的生活哲理和审美情趣。
4.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2)选取代表进行发言,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背诵和鉴赏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饮酒》诗篇。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诗中生活哲理的思考essay。
3. 推荐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作,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诗文背诵情况的评价。
2. 学生对诗文内容理解和感悟的评价。
3.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
4.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互动能力的评价。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元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诗歌情境。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
《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作者美丽的小编给大家收集的《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饮酒》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全诗。
2、反复吟诵,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语感的培养和诗的表现手法的学习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以有关饮酒的话题导入课题,然后板书课题《饮酒》(其五)陶渊明。
二、作者、作品介绍:1、走近作者:展示陶渊明个人小档案,学生齐读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有名诗人。
性格:“娴静少言,不慕荣利”爱好:“好读书”,“嗜酒”喜爱的花卉:“晋陶渊明独爱菊”2、作品介绍陶渊明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饮酒》组诗共有20首,而第五首是他“田园诗”中的一首很有代表性的诗作。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田园诗人”“平淡之宗”之称。
三、诗韵朗读1、学生自由的大声朗读诗歌。
(1)老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划分五言诗的朗读节奏2、学生自我评价朗读效果,并明确这首诗所适合的朗读语气。
3、学生以合适的。
语气和节奏再读诗歌,教师指导。
4、播放诗歌朗读范文,学生借鉴掌握。
5、学生个别朗读,师生订正。
四、画面再现——理解诗意1、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意境呢?能否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境(用诗句中的一个词回答)?明确:悠然五、合作探究——品读诗歌1、想一想,作者的“心远”主要体现在哪些词语当中?2、展示历史背景知识,请学生阅读,以帮助理解。
饮酒陶渊明教案(7篇)
饮酒陶渊明教案饮酒陶渊明教案(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饮酒陶渊明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饮酒陶渊明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赏析本诗的重要意象和炼字;背诵全诗2.过程与方法:诵读涵咏法;批注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人远离世俗名利,回归自然、田园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赏析本诗的重要意象和炼字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钟嵘在《诗品》中称一位诗人为“古今隐逸是人之宗”,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陶渊明)请结合书上注释1和课外阅读材料来给我们介绍一下陶渊明。
名潜,子元亮。
东晋诗人。
田园诗派鼻祖。
性嗜酒,好读书,常著文章自娱。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东晋朝纲混乱,世人向往世外桃源。
《桃花源记》高风亮节,愤然辞官。
——不为五斗米折腰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他的《饮酒》。
请人来黑板写一下酒字。
二、读诗韵自由朗读本诗。
从句数、押韵、对仗思考本诗是近体诗还是古体诗。
为古体诗: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
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
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
篇幅长短不限。
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找出本诗的韵脚(an),自由读一读。
请男、女两位同学各朗读一遍,其他同学在书本划分本诗节奏。
然后一位同学上台划分。
有可能有疑问的地方:1.何。
则进行释义:怎么,为什么,突出疑问语气,故单独划分。
并指导疑问语气的朗读,学生读,师范读,全体读。
2.相与。
释义:一起。
故划分时不能分开。
展示全诗节奏:齐读感韵味。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教案(精选15篇)
《饮酒》教案(精选15篇)《饮酒》篇1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有不少人争名夺利,有的人为了使自己在官场中爬得更高,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打击他人,残害亲人,如李林甫、秦桧、武则天之流。
当然也有少数人厌恶官场,辞官不做,却愿意远居田园,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如陶渊明,这一类人我们一般称之为隐士。
(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二、板书课题、题解、简介作者。
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下,才能平庸的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
陶渊明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小官,每逢上级来地方巡视的时候,他都必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
久而,他很厌烦这种情形,有一次他终于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结果他就归隐田园,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
三、教师范读全诗,学生齐读,师向学生明确:本诗分为两层。
1—4句为第一层,讲作者因为能够超脱现实纷扰,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觉得所在的地方也偏僻幽静了。
5—10句为第二层,说明欣赏美丽的自然景物,能获得无限的意趣。
四、研习新课1、研习第一层:提问:“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怎么理解?尔:这样。
这几句的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第一层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
[附]板书设计:在人境第一层(果)←心远地自偏(因)无车马喧2、研习第二层提出以下问题,师生共同分析解决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明确: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优秀教案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饮酒优秀教案设计教学设计:饮酒一、教学目标1.了解饮酒的定义和饮酒对健康的影响。
2.认识酒的分类和酒精的成分。
3.了解酒的合理饮用量和饮酒有关法律法规。
4.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酒态度和行为,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
二、教学步骤Step 1 课堂导入(10分钟)1.播放一个相关视频或展示一幅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你们有听过饮酒的故事吗?大家对饮酒有什么了解?2.教师简要介绍本课饮酒的主题,并向学生发放课本。
Step 2 饮酒定义和健康影响(15分钟)1.与学生合作解释饮酒的定义:饮酒指将含有酒精的酒类饮料饮入口中,并将酒精吸收进入人体血液的行为。
2.向学生传达饮酒对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酒精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器官产生一定的损害,长期酗酒可能会导致肝硬化、胃溃疡、记忆力衰退等。
Step 3 酒的分类和酒精成分(20分钟)1.利用图片或PPT展示不同类型的酒,包括白酒、红酒、啤酒等,为学生介绍酒的分类。
2.与学生合作解释酒精是一种神经抑制剂,介绍酒精的成分和作用:酒精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它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使人产生兴奋、欢愉、疲劳等感受。
Step 4 酒的合理饮用量和有关法律法规(20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酒的合理饮用量,与学生一起分析如何判断个人的饮酒量,并给出提醒:未成年人和驾驶员应该是零饮酒。
2.介绍饮酒有关法律法规:在大部分国家,法律限制了酒的销售年龄和场所,严厉打击酒后驾驶。
Step 5 饮酒态度和行为(20分钟)1.教师与学生合作探讨饮酒态度的问题,鼓励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
2.指导学生分析正确的饮酒行为:适量饮酒、不酗酒、不饮后驾车、不酒后暴力等。
3.展示一些成功的饮酒案例,鼓励学生向这些健康饮酒者学习。
Step 6 课堂小结和延伸(10分钟)1.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要点。
2.提出一个延伸问题:你认为一个合理的饮酒者应该具备什么特点?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并表达观点。
《饮酒》教案(优秀7篇)
《饮酒》教案(优秀7篇)《饮酒》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诗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代表作品,《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后陆续写成的。
这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为诗人酒后偶然题咏、即兴之作,借以寄兴抒怀,并非单咏饮酒。
他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课本选的是第5首,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后十二年。
这首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饮酒》一组诗中,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在语文版实验教材中,《饮酒》被编排在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习这个单元的诗歌的教学重点,要求启发学生在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之上,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主旨。
尤其《饮酒》一诗,虽然文字浅易,但理解诗的主旨对七年级学生来讲,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学参考书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补充一定的关于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大都是14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提倡标新立异、张扬个性的21世纪,西方的人生价值观对他们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对中国一些传统的隐逸思想却知之不多或不以为然,加上他们接触文言诗文时间不长,对诗歌的理解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对他们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
3.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体会本诗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学会赏析。
(三)教学难点: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四、设计思路在课前准备时,让学生提出疑问。
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课下解读。
陶渊明《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
陶渊明《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陶渊明《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中内涵以及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饮酒》,使学生对陶渊明形成正确认识,正确理解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境界,启示学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的处世方法。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和理解陶渊明以及他的处世态度,并学习借鉴于自身。
[教学媒体] 播放器、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人为了仕途而争名夺利,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残害亲人,但是却有少数文人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田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求,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的恬淡生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
二、作者简介三、赏析诗歌1、播放《琵琶语》听音频朗读2、划出节奏、韵律范读朗读明确: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小组讨论,通译全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问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心与世俗远离,自然就觉得地处偏远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自得地可以看见南边的庐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蒙蒙的雾霭中,越发得美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借着暮色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穴。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没有合适的语言表达。
4、分析每句蕴含的思想感情一二句深情而自得其乐;三四句恬静而闲适;五六句满足而得意;七八句陶醉而悠然;九十句深长而感慨。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案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篇。
(2)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3)分析并欣赏《饮酒》诗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追求真善美的品质。
(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饮酒》诗篇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分析诗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中深层意境的把握。
3. 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刻理解。
1. 教师准备:《饮酒》诗文本及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饮酒》诗篇,了解作者陶渊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陶渊明及其文学地位。
(2)引导学生回顾《饮酒》诗篇的内容,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饮酒》诗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合作探究,解决诗中的字词难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篇中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分析诗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欣赏与讨论(1)让学生分享对诗中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2)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中的哲理。
(2)布置课后作业:背诵《饮酒》诗篇,写一篇简短的赏析文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饮酒》诗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背诵情况和赏析文章的质量。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的理解水平和合作能力。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八、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作,如《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
2. 组织学生参观陶渊明的纪念馆或相关文学遗址,加深对作者的了解。
部编本饮酒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1)
《饮酒》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流畅地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语言,体味诗歌内涵,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教学重难点】感悟人物情趣;品味语言【教学过程】一、导入:诗词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诗赋词不仅可以留住历史,而且可以映照诗人的内心。
因此,诗词便成了文人墨客笔下的娇宠。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陶渊明的饮酒,感悟陶翁的精神世界。
二、首先来看这堂课的学习目标三、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四、自学指导一:读是我们学习诗歌的第一步,反复的吟诵是学好诗歌的关键,下面就请大家读这首诗,注意:要读准确,读通顺,读的有韵味。
待会我找同学来读。
如果能用山东快书的形式唱出来,或许会有另一番滋味。
五、自学指导二:请大家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诗歌所创设的情景。
分享我所描绘陶翁诗的场景。
六、自学指导三、没有想象就没有了诗。
读诗要融入你的想象,如临其境之时,方能恍然顿悟。
现在就请同学们伴着优美的轻音乐、听着我的指导语,去想象陶翁诗中所描绘的场景。
五、刚才我们想象了陶翁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可以说初尝的诗的味道,但是呢揣摩咀嚼才能品出好味道。
仔细咀嚼好词佳句在的妙处,方能对诗情心领神会。
再读诗歌,从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妙词或者佳句并作赏析,说一说你从中读出了或感悟到一个怎样的陶渊明?悠闲、恬静的、厌恶官场的、高洁的、有骨气的、傲然独立的、……六、下面我就带着大家一起走进陶渊明,感悟陶渊明。
陶渊明住在什么地方?感觉怎么样?悠然恬静,丝毫没有喧闹之感,那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心远地自偏,远是远离,那么他的心远离了什么才使得他几遍身处闹市也仍然感觉偏僻幽静呢?远离官场,远离的勾心斗角,争名逐利。
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从而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
用精神的自由战胜的世俗的纷扰。
诗中说,自己在南山悠然的采菊,为何要采菊?高洁,不与世俗相争的品质的象征,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山中的景色非常的美丽,鸟儿们追逐着结伴而还,回归大山的怀抱,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但我却不知该怎样表达。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案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篇。
(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分析《饮酒》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饮酒》诗篇。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追求田园生活、向往自由的情感。
(2)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诗意,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拒绝假丑恶。
二、教学重点1. 《饮酒》诗篇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2. 分析《饮酒》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3. 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饮酒》诗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2. 陶渊明诗歌中的哲理思想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饮酒》诗篇。
2. 运用对比分析、案例解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3. 采用讲座、讨论等形式,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陶渊明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饮酒》诗篇,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美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4. 课堂讲解:讲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句子,翻译诗句。
5. 案例解析:分析陶渊明其他饮酒诗,加深对《饮酒》诗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陶渊明《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3篇
陶渊明《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篇5一、教学设想:1、朗读作为基础;2、品析欣赏作为难点;3、写、说作为语言积累的途径和正确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形成的导向。
二、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陶渊明以歌咏田园生活为主,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
《归园田居》就是一首表现诗人的闲适生活田园诗,其实他29岁就踏上仕途,但四十一岁那年的秋天,被封为彭泽县令的他,因深恶痛绝官场的腐败与黑暗,又不愿与其同流合污,更是无能为力,才当了80多天的县太爷的他选择了逃避,毅然辞官归隐。
虽然当时有点愤而不平,但是当来到那片贫瘠却诚实的田园时,住进被鸟语花香包裹的小屋时,看见篱笆旁的数朵菊花时,他的心怀慢慢旷达了,于是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从他笔下流淌了出来,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另一首诗《饮酒》。
3、过渡:朗读、背诵是学习诗歌最基本的内容。
由于诗歌感情充沛,语言富于音乐美,所以要通过读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下面学习读。
一、读----节奏、重音、情感。
1、听录音,划节奏,再读。
2、再听录音,圈重点。
再读。
3、齐读,读出感情。
过渡:诗是讲究意境的,有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那么读诗时,需要一种“猜测”的穿透力,通过画面的表面的呈现,找出它背后隐藏的画面,以及它背后的深层意蕴即弦外之音。
下面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板块二的学习:悟。
讨论思考:1、找出诗中描绘了那些画面;2、以诗中画面为参照物,想象它背后还隐藏着哪些丰富的画面;(最好用描写的语言)3、通过这些画面悟出作者写这些画面的弦外之音(言此意彼)是什么?或给读者什么启迪?二、悟(讨论)过渡:通过以上的朗读、想景悟情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心静自然美”的人生真谛。
感受到了作者陶醉于山水的情怀。
但我们回过头来一看,觉得作者独具的艺术匠心跃然纸上,作者开始心态似乎有点反常,虽然居住在“结庐”,但无“车马喧”的感觉,但继续再看,心中的疑惑解开了,原来他是“心远”的原因。
《饮酒》优秀教案
《饮酒》优秀教案《饮酒》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2.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3.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有关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体会他那种不愿屈己从俗、决然舍去的高尚节操。
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了解了一些词的知识,也知道了唐诗宋词元曲这种说法。
唐代以前很多题材的诗歌,唐代的时候才登上它的高峰。
比如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惟独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就是田园诗。
它是由东晋的陶渊明开创的,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顶峰。
梁・钟嵘说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那么,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诗人,他的人生经历、他所处的环境对他的田园诗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我们请同学们交流一下检索到的有关资料、信息。
陶渊明生平陶潜,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
今江西九江人。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任官,他的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
但到陶渊明时,家境衰落。
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的冲淡自然。
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
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渴望干一番事业,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
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高傲的脾气使他不愿迎合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终于辞官归田园,躬耕陇亩,不再出仕,回家乡当隐士去了,与官场彻底决裂。
《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陶渊明的诗作有两类题材: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寄寓了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
陶渊明《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
风格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以自然、质朴、清新著称。《饮酒》一诗中,他以平淡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田园生活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感受。
特点
陶渊明的诗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他善于运用白描手法,以简洁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态;其次,他的诗歌情感真挚,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最后,他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运用象征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象征意义。
简练质朴的语言风格,贴近自然。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诗歌表现力。
通过分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等诗句,感受诗人语言运用的巧妙和表达效果的独特。
05
CHAPTER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美好世界,表达了陶渊明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桃花源记》
04
CHAPTER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探讨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内心情感。
以景载情,情景交融,达到借景抒情的效果。
通过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诗句的分析,体会诗人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现自己的闲适自得之情。
如“菊花”象征高洁品质,“南山”象征归隐之地。
通过分析“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等诗句,探讨诗人如何运用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隐逸情怀。
互动问答
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和讨论,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课堂氛围。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包括诗歌的背景、主题、意象、语言等方面的内容。
知识点回顾
强调朗读、背诵、默写等学习方法在古诗学习中的重要性,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学习方法指导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给出具体的建议。
《饮酒》教案
《饮酒》教案《饮酒》教案1【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习得语感;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3、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4、理解诗句寓意,思考现代人生。
【教学重点】1、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1、理解诗句寓意。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二、作者简介诗人陶渊明:名潜,字元亮。
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
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他与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三、诵读1、全体朗诵。
2、根据注释理解本诗的意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练习朗诵。
3、听音频范读。
四、解题《饮酒》是诗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陆续写成的20首诗,本文是其中的第五首。
这些诗都是他在饮酒之后写成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抒发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五、品读诗句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① “人境” :人聚居的地方。
②“车马喧” :代表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无车马喧”即没有这种应酬和交往。
③ “心远”。
即心志高远。
可知他心志高远、淡泊名利、超脱尘世。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①篱笆、菊花、南山、夕阳、飞鸟、人。
――优美、宁静、惬意②“采菊”: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了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
③“悠然”:可知作者的心境是悠闲自得的。
④问:“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明确:不能。
“见” 表现出诗人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而不是故意停下手中的活去“看”、“望”南山,这正好与诗人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而“看”或“望”字则将人与物拉开了一段距离,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少了田园生活的闲适趣味。
部编版饮酒陶渊明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饮酒·陶渊明》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陶渊明》全诗;(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追求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生、关注自然;(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意象分析;(2)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3)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审美价值;(2)如何运用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启示自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陶渊明及其诗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字词、意象;(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相互讨论,解决难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2)选取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探讨成果。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字词、意象、表达技巧;(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感悟;(2)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和对人生的启示。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饮酒·陶渊明》;2. 结合课内所学,课外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歌,了解其创作风格;3. 写一篇关于《饮酒·陶渊明》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饮酒陶渊明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饮酒》陶渊明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饮酒》这首诗,使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品味诗中的意象,领悟陶渊明追求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3. 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和品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 教育学生学习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文内容,把握陶渊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分析诗中的意象,领悟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 品味诗中的语言美,感受陶渊明的诗歌魅力。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对陶渊明思想感情的深刻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文内容。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
3. 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提高。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大意。
3. 课堂讲解:解析诗文内容,讲解生僻词语,分析诗中的意象。
4. 品读赏析:引导学生品味诗中的语言美,感受陶渊明的诗歌魅力。
5. 合作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陶渊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文,写一篇关于陶渊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程度,看是否能熟练背诵并解释诗中的关键句子。
2. 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包括提问、讨论和赏析等环节的表现。
3. 考察学生对陶渊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发言来衡量。
4. 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等。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存在的问题,包括:1. 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欣赏程度是否达到预期。
2.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部编版饮酒陶渊明教案教学设计2
部编版《饮酒》陶渊明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文。
(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3)分析《饮酒》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饮酒》诗意。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陶渊明追求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文背诵与理解。
2. 分析陶渊明的诗歌创作背景及其诗意。
三、教学难点1. 《饮酒》诗意内涵的深入解读。
2. 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饮酒》的诗意,提高自学能力。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合作精神。
3.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启发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陶渊明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饮酒》,理解诗文内容。
(2)要求学生背诵诗文,加强记忆力训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饮酒》的诗意,探讨诗歌主题。
(2)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交流心得体会。
4. 深入解读(1)引导学生从诗文中感受陶渊明追求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语言、形象、意境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背诵与理解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1)背诵《饮酒》。
(2)写一篇关于《饮酒》诗意解读的短文。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让学生选取其他描述田园生活的诗作,如杜甫的《田园别业》、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与《饮酒》进行对比,体会不同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2.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描述田园生活的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七、评价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分享、提问等方面的表现,鼓励积极发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
陶渊明《饮酒》教学设计
陶渊明《饮酒》教学设计陶渊明《饮酒》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品味诗的意境美,感悟陶渊明的洁身自好的品格。
2、体会诗中人、景、情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人、景、情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境美,感悟陶渊明的洁身自好的品格。
体会“陶诗”的思想意义及创作风格。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学生收集陶渊明的生平、故事、饮酒诗和田园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国古代的进步知识分子,他们有着高尚的品格,往往与社会的浊流产生矛盾,与官场上的黑暗相对立,于是他们大多数会选择一条路——辞官归隐。
东晋著名的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他弃官归田后,做了许多悠然自得的诗,来表明他的心志,我们就以“走近陶渊明”为题,学习《饮酒》诗,通过诗中描绘的画面,来欣赏一下这首诗的意境,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也认识一下作者的风格。
二、学生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1、讲述陶渊明生平、故事。
2、陶渊明的田园诗。
3、陶渊明的饮酒诗。
三、朗读、体会这首诗诗人悠闲生活中的佳作,他的诗风格自然淡雅,在朗读的时候可以感受到。
诗中有人有景有情,请大家熟读后用一段话来表述诗的内容,描绘诗的画面。
另外。
我们来体会一下,诗中作者的生活态度是什么样的?学生范读、小组讨论交流1、教师出示美景图片,并进行示范朗诵。
2、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3、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把握诗意。
4、师生共同概述诗意,品诗,朗诵。
四、欣赏品味。
1、名句品味。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四句成为写景名句。
王士禛在《古学千金谱》中说:“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然,既无名象,不落言筌,其谁辨之。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都属值得一品的名句。
(2)诗的最后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明确:此诗的最后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上显得非常重要。
它既提示了整首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又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去体会、咀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通过品词析句,感受陶渊明的悠然心境
3.结合背景,感悟陶渊明在诗歌中寄托的隐逸情怀
教学重难点
目标2、3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向往宁静,却结庐人境。
他热爱读书,却不求甚解。
他乐于农事,却草盛苗稀。
他性嗜饮酒,却举世独醒。
他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却不戚贫贱、不慕荣利。
他住在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的陋室里,却希望天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很明显,他是谁呢?
明确:陶渊明
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近陶渊明,共饮一杯美酒。
二、检测
对于陶渊明,其实我们已经并不陌生了,接下来,老师要检测一下,你们对陶渊明到底了解了多少?
出示填空: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中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
代表作有《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饮酒》等
注:私谥是古代士大夫死后由亲属、朋友或门人给予的谥号,非官方的;靖节意为恬淡自守、高风亮节。
三、解题
对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饮酒》,可能有些同学会有疑问,诗歌内容并没有涉及到酒的地方,为什么叫《饮酒》。
明确:看注释,《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所作,这里选的是第五首。
四、整体感知
1. 接下来,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来默写这首诗,还不会背没关系,我读你们听。
其他同学也请你们拿出本子一起默。
2. 修改错误,疏通诗歌大意。
3. 带着对诗歌大意的理解,齐读诗歌,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五、读悠然
1.刚刚同学们读得很准确、很整齐。
但是这首诗如果我们要想读得更好一点,还要读出什么感觉?用诗中的一个词表达这种感觉。
明确:悠然(板书)
2.那么,怎么能读出悠然呢,今天老师教大家一些方法。
五言诗的节奏:二二一;二一二
请同学斜线标出,提醒诵读时注意自然停顿,切忌机械
诵读的语调:回缓
对于这首诗的朗读,应回缓些,尤其作为韵脚的字更要回缓。
好,结合以上两点要求,同学们自己尝试着读一读,读出悠然的感觉。
等会请同学来给我们展示。
展示、评价、指导。
齐读,读出悠然。
六、话悠然
1.通过刚刚的朗读,同学们认为哪几句诗最能表现陶渊明的悠然?
明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这几句诗极具画面感,请适当发挥想象,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和心理描绘画面,表现陶渊明的悠然心境。
小组合作,修改完善,展示评价。
出示教师描绘:
信步在门前的小径上,看到那隐逸在篱笆下的菊花又凌霜绽放了,我向来是喜爱秋菊之人,惹得我忍不住要去采下细细欣赏,正当我悠哉地采摘一朵花的时候,不经意地抬头,便和远处的南山轻轻地打了个照面。
时至傍晚,南山云气缭绕,夕阳像酒醉了一般铺着漫天的红晕,渐渐地沉入了南山的云气里。
陆陆续地,鸟儿也三五成群、呼朋引伴地飞回山林中的家。
如此美妙的画面,真让人的心儿也沉醉啊!
“信步”、“隐逸”、“细细欣赏”、“悠哉”、“不经意”、“轻轻”、“云气缭绕”、“酒醉”、“三五成群”、“呼朋引伴”、“沉醉”。
有悠然之景,有悠然之情,还照应了“饮酒”。
特提菊花:知道菊有什么品格吗?菊秋天傲霜怒放、不与百花争妍,虽败而不轻易凋落,“宁可枝头报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品格高洁。
“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菊之人也为品格超逸之人。
3.这几句诗中有一个字老师还要特提一下,这首诗在流传的过程中出现过“悠然见南山”和“悠然望南山”两个版本,你认为“见”和“望”用哪个字更好?
明确:“见”字好。
“见”表现出诗人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而不是故意停下手中的活去“望”南山,这正好与诗人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
盛开的菊花让诗人流连,时不时摘下一朵细细欣赏,正当他沉浸在采菊的惬意时,不经意地一回头,哦,原米南山景色也如此迷人。
可见作者的心和自然是如此的亲近,俨然已经成为了大自然的一部分了。
而“望”字则将人与物拉开了一段距离,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少了田园生活的闲适趣味。
如果用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做个区分,“望”就是“有我之境”,“见”就是“无我之境”,后者真正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物我两忘。
齐读四句,再次感受这份物我两忘的悠然。
七、悟悠然
1.陶渊明在诗的开头说他“结庐在人境”,那么他是如何在喧闹的“人境”中保持这份悠然的呢?
明确:心远地自偏。
(板书:心远)
“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
”——晋代王康琚《反招隐诗》
这句诗后来衍生出很多说法,如“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但是这些说法都没有道出隐的本质,陶渊明就一语道破天机,心远地自偏,关键是内心要清净,非常有哲理。
追问:那么,陶渊明的心到底是远离了什么,才觅得一份宁静和悠然?
出示资料:
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
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闲适简朴、怡然自得的生活。
《饮酒》大约写于他归隐田园20年。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大家都应该听过,陶渊明的心远是远离了官场的追名逐利、阿谀奉承,才觅得一份难得的宁静和悠然。
有些人归隐但未必是真隐士,我们熟悉的王维一直是半官半隐,拿着高工资,享受着田园生活,弹琴品茶,顶多算田园生活的旁观者,半个隐士。
而真正的隐居生活是很清苦很简朴的,像陶渊明就是环堵萧然,箪瓢屡空,要亲自参加田间的劳作,没有外物傍身,在亲近自然中获得了更多的生命体验,所以陶渊明的隐是真隐,陶渊明的悠然才是真悠然。
至于那些纯粹为了附庸风雅而去隐居的人就更不值得一提了。
2.现在回到老师最初问的问题,陶渊明说的“真意”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陶渊明很肯定地说“此中有真意”,自己却说不出来,“欲辨已忘言”。
预设:我们应该都有过这种经历,有些时候,我们明明想的是那样,可是却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达出,或者不知道如何详尽地表达,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叫言不达意,言不尽意,这叫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还有一种可能是,“忘言”不是说不出,而是不需要说。
这里,老师用两首偈语来说明,其中一首曾经给咱们班的一位同学当过随笔的评语。
前几天批寒假随笔的时候,正好又看到了: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惠能
这两首偈语还有一个小故事,惠能是佛教禅宗的第六代祖师,当初五祖想要传位之时,让弟子作偈看看他们的悟性,神秀在墙上先写,惠能虽不识字,听人读后,也托人写了偈语,高下自见分晓。
本来就没有这些东西,怎么会有尘埃,又怎会需要拂拭。
有即是无,这是真正的放下了,忘记了。
陶渊明的“此中有真意”,大概也不需要去说了。
这是忘。
(板书)
如果说非要知道真意是什么的话,那就自己用心去悟吧!画心,真意(板书)
八、陶诗风味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梁实秋
齐读评价。
平淡自然中极富韵味,让我们再次齐读,感受这种艺术风味。
九、板书设计
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