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5949392a0722192e4536f669.png)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将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等自发需求纳入有目标、有计划的教育程序,通过幼儿自身的操作和建构活动,以促进他们在认知、情感、态度、习惯等方面整体、和谐的发展。
2、数学知识的本质儿童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究其实质而言就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逻辑数理知识的获得。
其存在三种逻辑关系:对应关系、序列关系、包含关系。
一个数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代表,而且是一种抽象的逻辑关系。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①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②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为幼儿提供和创设促进其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④促进幼儿对初浅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1、各年龄段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和要求P25-27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论流派与研究动向1、烈乌申娜理论要点:教学必须走在发展前面。
内容:应当是一个结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他应当包括数前的有关集合概念的教学、数概念与计数的教学以及空间与时间概念的教学。
方法和形式:游戏。
原则:1)发展的(教育性)原则、2)科学性和联系生活的原则、3)教学的可接受性原则、4)直观性原则、5)教学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掌握知识的巩固性原则、6)个别对待的原则、7)掌握知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2、皮亚杰理论要点:知识的建构事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认知发展过程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主张:数学究其本质来看就是一种关系,关系是超出事物之外的抽象,数理逻辑概念不可能通过传递的方式复制给儿童,而是需要儿童通过自己与外界环境和材料的作用才能在经验感知的基础上得以建构。
3、凯米理论要点:幼儿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儿童的发展数学教育的目标:“自主”为核心的目标体系。
包括认知目标和社会情感目标。
原则:数学的逻辑思考本身比计数来得更重要,可以通过一一对应的方式来解决数量的比较,鼓励儿童对物体进行分组、归类和排序。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9a9c294852ea551810a687cd.png)
第一单元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特征
1.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特征
第一单元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1.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1)从具体到抽象 (2)从个别到一般 (3)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 (4)从同化到顺应 (5)从不自觉到自觉 (6)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解释:
自我中心: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探索数学
社会化: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理解别人解 答问题的方法
第一单元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案例: 一位小班幼儿在给卡片分类时,他自
己是按照形状特征分的,当看到同桌是按 照颜色特征分的时,就说别人是“乱七八 糟”分的,但问其“按照什么分的”时, 却不能回答,经提醒,认识到别人分类的 依据了。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课程内容简介: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前教育,对促进儿童身 心健康,构建终身教育教育体系,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学 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是一门关于儿童数学学习与教学的学科。它以《幼 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施行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为指导,从纲 要发展的设计的内容健康、科学、语言、艺术、社会中的科学入手,全面 介绍了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小的分支数学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与实 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为学前专业学生和在职教师进修所提供的一 本专业必修课教材。主要针对幼儿园整合式课程模式下的数学教育和数学 活动进行了全面的介绍,系统地反映课改信息,体现理论性、系统性、针 对性、应用性的特色。同时,为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领会和掌握幼儿园 数学教育的设计与实施等问题,本教材在每个内容点上增加了相应的活动 案例,特别是针对教学重、难点的部分活动案例。
知识框架: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aab9ba9f581b6bd97f19eaef.png)
• (4)引导幼儿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获取相关的科学经验。(5)让幼儿接触周围生活中的现代科学 技术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 2. 科学方法方面 • (1)使幼儿主动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学会观察的方法,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 (2)使幼儿按照自己规定的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 (3)帮助幼儿学习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 (4)引导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与同伴、教师交流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集,表达愿望。提出问题和参与讨
(3)大班
@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活动,会有条理的摆放、 整理数学活动材料。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数学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能倾听教师和同伴的讲话;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归纳、 概括有关数学经验,感受生活和游戏中事物的数量关系。 @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体验总数和部分数之间 的等量关系,部分数和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和互换关系。
这些溶液有不同的密度,较轻的液体(如水或植物油),比那些 较重的液体(如蜂蜜或玉米糖浆)密度低,因此它们漂浮在较重 的液体上面。
其初步的动手能力,使其有良好学习习惯。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各年龄阶段目标
(1)小班
@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按要求拿取、摆 放操作材料和进行活动。
@对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的大小、形状、数量感兴趣,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4以内物体的 排序;能感知5以内的数量。
彩虹牛奶
材料
牛奶、盘子、食用色素(颜料也可以)洗洁精、棉签
一、会吹气球的酵母
• 涉及生物知识点:生物发酵;涉及物理知识点:气压差;材料:2个塑料瓶,气球2个,酵母粉,糖,热水
彩虹密度瓶
第2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第2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efef45e3195f312b3069a52c.png)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
1.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
(1)将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方法和激发 学习兴趣作为重要的目标。
(2)以科技素养的培养为宗旨,使幼儿 形成对科学技术的积极态度。
(3)引导儿童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萌 发其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
2.依据学前儿童发展的规律
(1)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观。儿童的发 展是一个整体,幼儿发展的需要是整体的需要。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构成
观察
学会感知物体的外部特征; 学会观察、比较物体的特征; 学会观察物体的运动和变化; 学会观察自然现象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构成
分类和考量
学习测量物体的长短、粗细、大小、 多少、轻重等特征的简单方法; 学会按物体的特征或用途进行分类; 能指出分类的标准或物体的属性; 学会使用不同的简单工具进行测量; 初步通过测量可以获得精确量化的信 息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构成
1 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 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 欲;
4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 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 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2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 动脑,探究问题;
5 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 环境,亲近大自然,珍 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 环保意识。
3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 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第一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 科学教育的目标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总目标、结合科学教育的特点制定的,是幼 儿园教育总目标在科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在制定学前儿童教育目标时,不仅 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遵循学前儿童学习科 学和自然科学的特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71cc0a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69.png)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理论讲述法、案例引导法
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进行案例展示,小组讨论分享案例
师生共同研究探讨,应用本章节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
参考资料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
《幼儿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
《3-6岁幼儿发展指南》
作业
课后反思
注:本页为每次课导教案首页
(三)分类与统计
分类(一类特征、一维以上的特征)
统计(在分类的基础上学会用简单的统计对资料做出分析,能看懂和学习用实物图示、图表和数符号)
(四)几何形体
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
立体图形: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
形体之间的关系与等分。
(五)量的比较及自然测量
比较大小、长短、粗细、高矮、等的差异
感知量的守恒;量的相对性和传递性
自然测量
(六)空间与时间
空间方位:上、下、前、后、左、右
空间运动方向: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向下
区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天、明天等
认识时钟
结合课本P27页具体讲解。
附导学案
设计的问题链:
1.分析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依据和因素。
2.对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进行分班叙述并举例说明。
教学内容与设计过程
备注与后记
一、复习导入数学知识的本质
上节课我们已经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进行了一个介绍,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上节课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的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以及数学教育的任务。(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复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5440d075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8.png)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如数的认识、比较、排序、分类等。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小组活动和互动游戏,让幼儿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总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是为幼儿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在实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时,教师应该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教学。
同时,也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161e5b5e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7.png)
02 学前儿童数学 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第一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指教育者在活动之前对活动结果的一种期望,也就是说教育目标 是一种对教育结果的规定性。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指明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 方向,是制定计划和教育评价的依据。它关系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全面实施, 制约着数学教育的内容、方法的选择以及活动的安排、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 同时也制约着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明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是开展儿 童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前提。
2 社会要求
社会的需要是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依据之一。不同的社会、不同的 时代,对于受教育者的培养规格也会有不同的要求。社会的需要、社会发展的现 状和趋势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会影响数学教育目标的制定。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刚经历了十年动乱,经济等各方面有待恢复和建设, 急需掌握丰富知识的人才。当时幼儿园各学科的教育目标都把传授知识放在首位, 同时重视发展幼儿的智力。1981年10月,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 草案)》,数学教育的目标由知识、兴趣、思维能力3方面构成:教幼儿掌握10 以内数的概念和加减运算,学习一些有关几何形体、时间、空间等粗浅的知识; 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趣;发展幼儿初步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幼儿思维的准确性、 灵活性、敏捷性。上述目标是把数学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偏重数学知识的学习, 偏重智力的开发。当前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了知识 的激增,尽管人们的知识范围在不断扩大,但相对于日益加快的知识更新速度仍 会感到应接不暇。因此,当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更注重培养儿童对数学的兴 趣,激发儿童主动求知的欲望,这才是儿童终身学习的动力。
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
![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4b707e82b9d528ea81c77947.png)
5、量的比较及自然测量
(1)比较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厚薄,宽窄, 轻重,容积等量的特征 (2)量的正,逆排序 (3)量的守恒 (4)量的相对性和传递性 (5)自然测量
6、空间与时间概念 (1)初步认识空间方位:上、下、前、后、左、右、里、 外、远、近等 (2)空间运动方向: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 向下等。 (3)区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夜,今天,明天, 星期,年月的名称及顺序。 (4)认识时钟(长针,短针及其功用,认识整点和半点)
说而闻名,著有《教育目标分类学》;
据此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领域中 • 认知:学习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积累生活经验 和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 • 情感与态度:培养儿童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良好 的参与活动的态度、习惯及健康的人格等等。 • 操作技能:正确操作和使用材料的能力及习惯。
• • • • • • •
• 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从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到形式运算 四个主要阶段,不同阶段各有其认知发展方面的主要特点,所有儿 童的认知发展都是按照这样的发展顺序发展起来的。
• 这一理论对教学上的启示主要有二:一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 征制约教学,教学要适应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在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充分体现这些特点;二是教学要努力促进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过渡,提高儿童认知发展的水平。
• 2、中班
• (1)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 的数量; • (2)学习10以内的基数:顺着数、倒着数、学习目测数群,学 习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正确 判断10以内的数量,感知和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 等差关系。 • (3)学习10以内的序数; • (4)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
幼儿园学前儿童数学教育ppt课件
![幼儿园学前儿童数学教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aac400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e.png)
一、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依据 解释:
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是一项目的性和 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它既要贯彻当今社会及未来 社会对儿童发展的要求,又要贯彻《幼儿园工作 规程》精神,并符合我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要
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探索欲及对数学的兴趣
问题:为什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数学
活动,不仅保护了幼儿的好奇心,并促使其发展,同 时也避免了从现实物质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数学”知识 枯燥化和模式化。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学得轻松愉快, 感受到心理的满足,对学熟数学产生积极的态度。
求,同时更要考虑到学科本身的知识体系和儿童 对数学概念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因此,我们应科 学而合理地选择和安排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一)符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解释:
教育内容应为教育目标服务。有什么 样的教育目标决定了必须选择什么样的教 育内容。因此,以数学教育目标为依据选 择数学教育内容,不仅能更切实、有效地 保证目标的达成,同时更能确保以促进儿 童思维发展为核心来实施数学教育。
案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目标四: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 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内容选择: 《超市》——分类、统计
(二)遵循数学知识本身的科学性、系统性 解释: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选择,首先必须体现 数学学科的特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科学性很 强的基础学科,其知识本身是相互联系、系统有 序的。由此,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应从数学 学科的特点出发,考虑、安排相关的知识。
第二节:学前儿童怎样学数学
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具有一种过渡 的性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学前班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学前班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0801d54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6d.png)
学前班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学前教育阶段,数学教育通常不被看作是一项主要教学内容。
然而,数学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早期数学教育的目标是为学龄前儿童打下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学前班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首先,学前班数学教学内容应以培养孩子的数学概念和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
幼儿园数学教学内容可以包括数字和数量、几何形状、模式和序列、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些教学内容,孩子可以逐渐认识数字,了解数量概念,掌握基本的算术运算,认识各种几何形状,并学会观察和描述事物的特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学前班数学教学目标包括数学概念的学习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概念的学习方面,目标可以包括孩子能够准确理解和使用数字,并学会进行简单的算术运算;能够认识并描述常见的几何形状,并能够看出事物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能够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并能够描述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和位置。
而在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学会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创造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为了达到这些教学目标,学前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其中,游戏和玩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游戏和玩耍,孩子可以边玩边学习,增强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配合一些教具和教材也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使用具有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几何形状;使用时钟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时间的概念。
最后,在学前班数学教学中,家长的积极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与数学游戏和活动,提供与数学相关的书籍和玩具,与孩子一起观察和描述身边的事物,并鼓励他们提出和解决问题。
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将有助于加强孩子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学前班数学教学内容应以培养孩子的数学概念和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32ad2f5b90d6c85ed3ac605.png)
•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708:17: 0908:1 7Dec-20 17-Dec-20
•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08:17:0 908:17: 0908:1 7Thursday, December 17, 2020
•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12.1 720.12. 1708:1 7:0908: 17:09D ecembe r 17, 2020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0年12 月17日 星期四 8时17 分9秒08 :17:091 7 December 2020
•
9、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 强不息 。上午 8时17 分9秒上 午8时1 7分08: 17:0920 .12.17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12/17/
• 3、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及其分析
• 活动目标是指某一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 在内容上一般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 三方面,具有表述具体,操作性强,教育 成果可观察、可测量的特点。
第二节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 • 1、对应、分类、排序 • 2、数及数运算 • 3、几何图形 • 4、常见量与计算 • 5、空间和时间 • 二、幼儿园各年龄班上下学期数学教育的内容和
第二章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 标和内容
• 学习目标:理解和掌握 • 1、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及其制定的意义 • 2、幼儿园各年龄班的数学教育目标和活动
目标
• 3、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 4、幼儿园各年龄班的数学教育内容
第一节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
•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制定的意义 • 1、数学教育目标规范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
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41a5863dad02de80d5d84059.png)
(四)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背景 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观认为,儿童数概
念的获得离不开其生活的背景与环境。周围 生活环境为儿童建构数概念提供了重要的背 景。因此,在选择数学教育内容时,应考虑 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将数学教育的内 容融入儿童的生活之中,融入与生活化、情 境化的主题式课程相一致的背景中,寻找渗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对P42—43小班、中班、大班)
(三)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1)表述要明确,与上层次目标的关系要密切,要比较直接 (2)目标的涵盖面要广 应包括: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 (3)目标要有代表性,每一条均是单独的内容,不能交差重叠 (4)不能将手段写成目标
(四)学习心理学的理论 认知心理学派代表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
起源于动作,抽象水平的逻辑来自于对动作水平 的逻辑的概括和内化。对于处于前运算水平阶段 的儿童,学习数学将能帮助儿童更好地向具体运 算水平过渡。他的这些原理来自于实验研究并反 复受到实践的检验,从而使得“通过儿童自身的 感知、操作等活动获得一些初浅的数概念“成为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
第二、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
第三、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第四、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 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第五、爱护小动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 自然资料,有初步的环境意识。
具体目标表述: 1、认知方面的目标 2、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 3、操作技能方面的目标 (具体内容见P19—20)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9bf338e1a8114431b80dd8fe.png)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学大纲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学科性质(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认知特点及其教育规律,又是一门偏重于教学法的,以培养高师学前专业学生的教育能力的学科.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运用性。
二、本大纲编写的特点(一)理论性。
本大纲吸收现代发展心理学和认知心理最新研究成果,并借鉴国内外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实践的理论。
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二)注重从高师教育的角度确立体系,将幼儿数概念形成与认知规律与学前数学教育任务、内容、方法紧密结合,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三)突出强调学前数学教育在发展幼儿思维和初步数学能力训练的作用.(四)针对性.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该大纲力求运用认知发展理论组织选择幼儿数学教育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选用大量的教学案例、形象和构图等,力求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有所突破.以适应学前教育发展对未来教师的要求.三、教学目的和要求1、必须使学生明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懂得并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内容、途径和方法等基本教育原理。
2、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概念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年龄特点,从而使学生具备较好地理论素养.3、创造条件学习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好的组织和实施数学教育活动的能力,自觉地把知识、理论转化为能力。
四、教学重点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任务、途径和基本方法.2、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规律及年龄特点。
3、学前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能力培养。
五、教学方法建议1、根据该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可采用研究,讲授,训练三结合教学模式,在重视理论知识教学,保证大专教育水平的同时,加强教育能力训练。
二者在教学时间分配上约为5:3。
2、为提高能力训练效果,宜组织见习,模拟教学,微格教学等手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设计和组织数学活动[实践能力.3、考核形式:教育能力考核、知识理论考试结合.4、在知识点上,要贯彻新“幼儿园教育纲要"精神,吸收最新研究成果。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eb1cac18ba1aa8114431d9db.png)
福建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提纲第一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教学目的:1、了解数学的起源、特点和作用。
2、明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作业思考题一、填空题1、儿童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存在着从()到()的发展过程。
2、数学知识具有()、()、()和()的特点。
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
12-134、数学教育能培养儿童的()、()、()和()二、简答题1、简述数学及数学知识特点。
2、为什么要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原则教学目的:1.理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2.掌握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3.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观点。
4.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1.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作业思考题一、填空题1.()、()和()是数学中普通存在的逻辑关系。
2.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有()、()、()、()、()和()。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有()、()、()、()和()4.()是儿童理解数序所必需的逻辑观念。
5. ()是学前儿童数学概念形成的源泉。
6.()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
7.儿童通过()主动建构数学概念。
二、是非题(下面命题是否有错,如有错请予以订正)1. 在1岁半左右,儿童经常性地表现出一种重要的能力,即“表象性功能”。
()2. 儿童的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中班中期(4岁半以后)。
()三、名词解释1. 思维的逻辑性2.“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四、简答题1.简述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2.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教学目的:1.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意义。
2.掌握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3.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
教学重点: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作业思考题一、填空题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制定的依据主要有()、()、和()。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851514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6.png)
激发儿童主动性
鼓励学前儿童主动探索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 求知欲,通过发现式学习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利用棋类游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 策略规划能力,如围棋、五子棋等。
数学玩具
选择具有数学元素的玩具,如积木、 拼图等,激发孩子对数学的戏
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如猜数字 、找规律等,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和探索欲望。
制作数学手工
组织孩子制作数学主题的手工活动 ,如制作几何图形、数字卡片等, 培养动手能力。
定期开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 方法和手段。
家园合作与沟通
要点一
家园互动
加强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数 学教育,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和支持。
要点二
信息反馈
及时向家长反馈儿童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和进步,指导家 长在家庭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学教育活动,促进儿童全面 发展。
抽象思维
通过数字、形状、空间等抽象概 念的学习,培养学前儿童的抽象 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建立数学基础概念
数字概念
让学前儿童了解数字的概念,学习数 数、加减法等基本数学知识,为以后 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形状与空间概念
通过学习不同形状的名称、特征和关 系,以及空间方向和位置等概念,帮 助学前儿童建立对形状和空间的认知 。
06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数字化教学工具
利用计算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进行数学教学,通过互动 式软件和应用程序提高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为学前儿童 创造沉浸式数学学习环境,提供更直观、生动的数学体 验。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标准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ff505a6f90f76c661371a70.png)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标准二级学院(部):人文学院执笔人:马丽娇审核人:崔聚兴制定日期:2018年8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二、课程性质1.课程介绍《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为学前专业学生和在职教师进修所提供的一本专业必修课教材。
儿童从出生到5、6岁时间段的教育统称为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研究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机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作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按照一定的目标、计划将客观世界真实的、简单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感知的过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不仅对学前阶段的发展,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2.课程功能定位三、课程目标与内容1.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形成幼儿园数学基本教学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有具备独立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
幼儿园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交给幼儿一些基本数学知识、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逻辑。
因此,本课程得教学,一定让学生具备这方面的教育教学技能,从而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2.课程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①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基本理论、基本概念。
②熟悉并领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制定的依据。
③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的系统性和操作方法。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提升其思维能力。
②有助于提升小学和一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3)素质目标①数学内容学习趣味化,使学生获取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②关注每一位幼儿,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使幼儿在快乐、健康中成长。
③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4.课程教学内容安排第一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一、有助于幼儿对生活和周围世界的正确认识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及对数学的兴趣三、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及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四、有助于日后的小学数学学习第二节学前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一、数学知识的本质二、学前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三、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第三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一、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二、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为幼儿提供和创设促进其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四、促进幼儿对初浅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结构分析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内容第二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一、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依据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及各年龄段的要求第三章有关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论流派与研究动向第一节列乌申娜的数学教育思想与苏联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一、列乌申娜的数学教育思想二、苏联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大纲及特点第二节皮亚杰的儿童数学学习研究与建构主义数学教育一、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要点二、关于儿童数学概念发展的研究三、建构主义数学教育的基本主张第三节凯米的数学教育思想与美国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一、凯米的数学教育思想和课程方案二、美国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第四节有关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发展和研究动向一、重视数学学习中的操作和多感官体验二、重视提供基于情境的数学学习和交流三、重视儿童对数学概念的自我建构和社会建构四、重视儿童非正式数学能力的培养第四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一、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二、渗透的数学教育活动第二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一、操作法二、游戏法三、比较法四、讨论法五、发现法六、讲解演示法七、寻找法第三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环境创设一、感受数学美,使儿童“亲近数学”、“喜欢数学”二、渗透数形结合,变“抽象数学”为“形象数学”三、充分利用空间与材料,引发儿童自发、自主的探究与学习第五章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关于集合的基本知识一、集合及其元素二、集合的分类与表示方法三、集合问的关系与运算第二节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意义一、对集合的笼统感知是幼儿数概念发生的起始二、感知集合是幼儿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感性基础三、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助于幼儿掌握数的组成及加减运算四、感知集合的对应关系有利于幼儿深入理解数量关系第三节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特点一、学前儿童集合概念发展的阶段二、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特点第四节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教育一、物体的分类二、区别1和许多三、两个集合元素的一一对应比较四、感知集合间的关系与运算第六章学前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的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关于数与运算的基本知识一、数二、数字三、计数四、数制五、数的组成六、数的运算第二节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的特点一、学前儿童计数能力的发展二、学前儿童10以内数概念的初步发展及特点三、学前儿童数概念形成的标志第三节学前儿童数概念的教育一、10以内数的教育二、有关计数的教育三、数字的认读与书写教育四、数的组成教育第四节学前儿童运算能力发展的特点一、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二、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三、口述应用题在学前儿童学习加减运算中的作用第五节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的教育一、实物加减的教育二、口述应用题的教育三、列式运算的教育四、有关二进制数学猜想游戏第七章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发展与教育第一节有关空间、时间的基本知识一、有关空间形体的基本知识二、有关空间量的基本知识三、有关空间方位的基本知识四、有关时问的基本知识第二节学前儿童空间形体概念的发展与教育一、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的发展特点二、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的教育第三节学前儿童空间量概念的发展与教育一、学前儿童认识空间量的发展特点二、学前儿童认识空间量的教育第四节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与教育一、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二、学前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教育第五节学前儿童时间概念的发展与教育一、学前儿童时间概念的发展二、学前儿童认识时间概念的教育第八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评价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概述一、评价的意义二、评价的主体三、评价的对象和内容四、评价的方法五、评价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数学能力发展的评价一、学前儿童数学能力评价的内容二、学前儿童数学能力评价的方法第三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评价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第九章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第一节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依据和原则一、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依据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第二节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过程一、了解、分析幼儿的发展水平二、选择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三、制定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四、设计数学教育活动的方案第三节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一、正式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二、非正式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第四节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案例与评析四、课程考核课程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大纲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b3f5095dd88d0d233d46ad0.png)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学大纲编写说明一、本学科试图较系统而全面并有所侧重地阐述学前儿童数学概念发生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本大纲力求吸收国内外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以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
在选材上,编入了进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需要具备的一些数学基础理论知识,概述学前儿童学习数学初步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有关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方法的规律性知识。
二、作为幼师“六法”之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和学前课程学有关思想的具体化和运用。
一方面,本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未来的幼教工作者掌握从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了解学前儿童学习数学初步知识的认知特点,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和主要内容,掌握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初步具有分析、处理学前儿童数学教材能力和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未将来从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本课程的发展也必将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三学”有关理论。
三、本大纲在编写过程中遵循系统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既注意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又注意结合幼儿园数学的实际,,同时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四、本课程共分为十章(共45学时):《绪论》: 2学时《第一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任务》:4学时《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2学时《第三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4学时《第四章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及教育》: 3学时《第五章学前儿童初步书概念的发展及教育》:11学时《第六章: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及教育》:6学时《第七章:学前儿童量的认识的发展及教育》:3学时《第八章:学前儿童对几何形体认识的发展及教育》:3学时《第九章:学前儿童对时间和空间方位认识的发展及教育》:4学时《第十章:幼儿园数学环境的创设和利用》:2学时习题课:1课时五、参考书:《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林嘉绥北师大出版社《学前儿童初步书概念的形成》列乌申娜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计算教学法》矫德凤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园课程指导丛〃科学》王志明南师大出版社《幼儿园目标与活动课程(教师用书)〃幼儿认知活动》王月媛北师大出版社绪论[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含义、特点以及与幼儿的关系,了解学科名称的改变及其与“四学”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幼儿数学的特点及其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儿童的发展 说明: 研究儿童、把握儿童的发展需要和发展规律,能
使教育者获得有关教育目标制定的有用信息。 案例说明: 儿童数概念的发展、初步逻辑思维的发展有着从
具体操作层面逐步向抽象层面过渡的特点,由此可以启示
教育者以此为一个方面的依据,在制定学前 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时考虑到:“帮助儿童获 得有关物体数量、形状、空间、时间等方面 的感性经验,并由此逐步形成一些基本的数 学概念”。
育总的任务要求;年龄阶段目标,一般以
小、中、大班为界,指一年内的阶段发展
目标;而教育活动目标既可作为“系列活
动”目标,做为一组需要连续地逐步达到 的
目标,也可视作“独立活动”目标,就是 指
在一次教育活动中所应追求的主要目标。
三年目标 一年目标 一次目标
数学教育目标
分
达
解
成
年龄阶段目标
分
达
解
成
教育活动目标
(二)社会的要求 解释: 教育总是制约于一定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一
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因素构成了影响 教育目标制定的客观依据。社会的需要、社会发展 的现状和趋势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理所当然会影 响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制定。
(三)学科的特性 对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而言,数学学科本
身的知识体系、学科结构、学科学习规律、学 科的教育价值等都是数学教育目标制定的主要 依据。它能够给教育目标的制定工作提供十分 重要的参考信息。
案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目标四: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 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内容选择: • 《超市》——分类、统计 • 《小小服装设计师》——测量 • 《几点了》——认识时钟
(二)遵循数学知识本身的科学性、系统性 解释: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选择,首先必须体现 数学学科的特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科学性很 强的基础学科,其知识本身是相互联系、系统有 序的。由此,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应从数学 学科的特点出发,考虑、安排相关的知识。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对P42—43小班、中班、大班)
(三)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1)表述要明确,与上层次目标的关系要密切,要比较直接 (2)目标的涵盖面要广 应包括: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 (3)目标要有代表性,每一条均是单独的内容,不能交差重叠 (4)不能将手段写成目标
第二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解释: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是实现学前儿
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媒介和保证,是将目标转 化为儿童发展的重要中间环节,也是教育活 动设计和实施的主要依据。
一、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依据 解释:
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是一项目的性和 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它既要贯彻当今社会及未来 社会对儿童发展的要求,又要贯彻《幼儿园工作 规程》精神,并符合我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要
例一:(颠倒)
“按量的差异排序”放在“认识量”的前面 “认识正方形”放在“认识4的实际意义”的前 面Biblioteka 例二:(遗漏)省编教材
数的守恒 量的守恒 量的相对性 单双数 时钟 中班没有空间教学内容
系统性:
数前教育 数概念 数的组成 数的加减
量 分类
排序
4以内的数的教学
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
(三)考虑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和规律 儿童的认知发展在某阶段会出现不同的
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 目标和内容
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引言: 在确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时,既要 考虑当代社会以及学前儿童教育总目标对学 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要求;同时还必须研究儿 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水平以及儿童由当前的
发展阶段过渡到下一个发展阶段的过程、方式和 规律;研究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本身的特点。只有 综合研究这几方面因素,合理地处理好它们之间 的关系,才有可能提出较为适宜的学前儿童数学 教育目标,并以此指导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实践。
发展特点,体现在数学概念的初步理解上也 要经历一定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带有 普遍的规律性及年龄差异性。因此,在选择 教育内容时必须遵循儿童这一方面的认知发 展特点及规律。
(四)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背景 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观认为,儿童数概
念的获得离不开其生活的背景与环境。周围 生活环境为儿童建构数概念提供了重要的背 景。因此,在选择数学教育内容时,应考虑 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将数学教育的内 容融入儿童的生活之中,融入与生活化、情 境化的主题式课程相一致的背景中,寻找渗
数学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逻辑性,决定 了数学教育是促进儿童思维及其品质发展的重
要途径。它是其它学科所无法代替的。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所说的:“数 学
是思维的体操”。指的正是数学对于发 展
儿童思维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因此,在
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时,应把发
展儿童的思维作为对儿童进行数学教育
的重要目标。
1、感知集合 2、10以内数概念 3、10以内加减运算 4、认识几何形体
5、量的比较和自然测量 6、空间和时间概念 (具体内容学生看书P54自学) 总结:
上述6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概括起来有三 大关系:数量关系、形体关系、时空关系。
)
(二)各年龄段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与要求
---------- 具体内容p55-p57 小1、小2、中1、中2、大1、大2 (学生看书学习、记忆,下节课作为考试的内
总结: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层层
的具体化而逐步落实到每一个教育环节和 层次上去的。因此,教育者在整个教育实 践过程中,都必须依据不同的教育目标, 逐步地加以实现,即通过低层次目标的实 现而最终达到高层次目标的实现。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 1、按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来分
认知目标 情感与态度目标 操作技能目标
容)
数学教育的 目标和内容
目标 内容
依据 结构 内容 依据
四点 层次结构
三层
分类结构 二类 总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 教育活动目标
四点
五个 重要 四个
内容
六点
各年龄段的要求
重要
(四)学习心理学的理论 认知心理学派代表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
起源于动作,抽象水平的逻辑来自于对动作水平 的逻辑的概括和内化。对于处于前运算水平阶段 的儿童,学习数学将能帮助儿童更好地向具体运 算水平过渡。他的这些原理来自于实验研究并反 复受到实践的检验,从而使得“通过儿童自身的 感知、操作等活动获得一些初浅的数概念“成为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
第二、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
第三、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第四、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 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第五、爱护小动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 自然资料,有初步的环境意识。
具体目标表述: 1、认知方面的目标 2、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 3、操作技能方面的目标 (具体内容见P19—20)
求,同时更要考虑到学科本身的知识体系和儿童 对数学概念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因此,我们应科 学而合理地选择和安排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一)符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解释:
教育内容应为教育目标服务。有什么 样的教育目标决定了必须选择什么样的教 育内容。因此,以数学教育目标为依据选 择数学教育内容,不仅能更切实、有效地 保证目标的达成,同时更能确保以促进儿 童思维发展为核心来实施数学教育。
透于儿童生活背景、情境中的有关数、量、形、 时、空等概念作为早期儿童数学启蒙教育的内 容。多选择儿童感兴趣、实用、密切联系其生活 的内容。如统计一月的阴、晴、雨天。统计小朋 友最爱玩哪类游戏;家里的楼层号码;家具的摆 放归类等。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及各年龄段的要求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结构分析 解释: 一个教育目标体系是按一定的有序
结构组织起来的。从纵向的角度看,学 前儿童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 从横向的角度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可 有不同的分类结构。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
体,它可以分解为数学教育目标、年龄阶段目 标和数学教育活动目标三个不同层次。学前儿 童数学教育目标是学龄前 (三年)儿童数学教
2、按数学教育的不同内容来分 集合与对应 分类与排序 10以内初步数概念 加减运算 量 几何形体、时间与空间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内容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总目标
2001年7月,有教育部颁布并试行的《幼儿园教 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了科学领域的总目标:
第一、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 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