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物理直线运动练习题20篇
(物理)物理直线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物理直线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直线运动1.货车A 正在公路上以2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因疲劳驾驶,司机注意力不集中,当司机发现正前方有一辆静止的轿车B 时,两车距离仅有75 m .(1)若此时轿车B 立即以2 m/s 2的加速度启动,通过计算判断:如果货车A 司机没有刹车,是否会撞上轿车B ;若不相撞,求两车相距最近的距离;若相撞,求出从货车A 发现轿车B 开始到撞上轿车B 的时间.(2)若货车A 司机发现轿车B 时立即刹车(不计反应时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 2(两车均视为质点),为了避免碰撞,在货车A 刹车的同时,轿车B 立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不计反应时间),问:轿车B 加速度至少多大才能避免相撞. 【答案】(1)两车会相撞t 1=5 s ;(2)222m/s 0.67m/s 3B a =≈ 【解析】 【详解】(1)当两车速度相等时,A 、B 两车相距最近或相撞. 设经过的时间为t ,则:v A =v B 对B 车v B =at联立可得:t =10 s A 车的位移为:x A =v A t= 200 mB 车的位移为: x B =212at =100 m 因为x B +x 0=175 m<x A所以两车会相撞,设经过时间t 相撞,有:v A t = x o 十212at 代入数据解得:t 1=5 s ,t 2=15 s(舍去).(2)已知A 车的加速度大小a A =2 m/s 2,初速度v 0=20 m/s ,设B 车的加速度为a B ,B 车运动经过时间t ,两车相遇时,两车速度相等, 则有:v A =v 0-a A t v B = a B t 且v A = v B在时间t 内A 车的位移为: x A =v 0t-212A a tB 车的位移为:x B =212B a t 又x B +x 0= x A 联立可得:222m/s 0.67m/s 3B a =≈2.倾角为θ的斜面与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在D 处平滑连接,斜面上AB 的长度为3L ,BC 、CD 的长度均为3.5L ,BC 部分粗糙,其余部分光滑。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直线运动1.A 、B 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 A 车在前,其速度v A =10m/s ,B 车在后,速度v B =30m/s .因大雾能见度很低,B 车在距A 车△s=75m 时才发现前方有A 车,这时B 车立即刹车,但B 车要经过180m 才能够停止.问: (1)B 车刹车后的加速度是多大?(2)若B 车刹车时A 车仍按原速前进,请判断两车是否相撞?若会相撞,将在B 车刹车后何时?若不会相撞,则两车最近距离是多少?(3)若B 车在刹车的同时发出信号,A 车司机经过△t=4s 收到信号后加速前进,则A 车的加速度至少多大才能避免相撞?【答案】(1)22.5m /s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2)6s 两车相撞(3)20.83/A a m s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列式求解;当速度相同时,求解出各自的位移后结合空间距离分析;或者以前车为参考系分析;两车恰好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两部车相遇时速度相同,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式后联立求解即可.(1)B 车刹车至停下过程中,00,30/,180t B v v v m s S m ====由202BB v a s -=得222.5/2B B v a m s s=-=-故B 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为22.5m /s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2)假设始终不相撞,设经时间t 两车速度相等,则有:A B B v v a t =+, 解得:103082.5A B B v v t s a --===- 此时B 车的位移:2211308 2.5816022B B B s v t a t m =+=⨯-⨯⨯= A 车的位移:10880A A s v t m ==⨯=因1(33333=-+= 设经过时间t 两车相撞,则有212A B B v t s v t a t +∆=+代入数据解得:126,10t s t s ==,故经过6s 两车相撞 (3)设A 车的加速度为A a 时两车不相撞 两车速度相等时:()A A B B v a t t v a t ''+-∆=+ 即:10()30 2.5A a t t t ''+-∆=- 此时B 车的位移:221,30 1.252B B B B s v t a t s t t =+=-''''即:A 车的位移:21()2A A A s v t a t t ''=+-∆要不相撞,两车位移关系要满足B A s s s ≤+∆解得20.83/A a m s ≥2.一种巨型娱乐器械可以使人体验超重和失重.一个可乘十多个人的环形座舱套装在竖直柱子上,由升降机送上几十米的高处,然后让座舱自由落下.落到一定位置时,制动系统启动,到地面时刚好停下.已知座舱开始下落时的高度为75m ,当落到离地面30m 的位置时开始制动,座舱均匀减速.重力加速度g 取102/m s ,不计空气阻力. (1)求座舱下落的最大速度; (2)求座舱下落的总时间;(3)若座舱中某人用手托着重30N 的铅球,求座舱下落过程中球对手的压力. 【答案】(1)30m/s (2)5s .(3)75N . 【解析】试题分析:(1)v 2=2gh; v m =30m/s⑵座舱在自由下落阶段所用时间为:2112h gt =t 1=3s 座舱在匀减速下落阶段所用的时间为:t 2=2hv ==2s 所以座舱下落的总时间为:t =t 1+t 2=5s⑶对球,受重力mg 和手的支持力N 作用,在座舱自由下落阶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N =mg 解得:N =0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有:N′=N =0,即球对手的压力为零 在座舱匀减速下落阶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N =ma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a =2202v h -=-15m/s 2解得:N =75N (2分)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有:N′=N =75N ,即球对手的压力为75N 考点:牛顿第二及第三定律的应用3.如图,AB 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半径R =1.25m 的1/4光滑圆弧轨道,OA 为其水平半径,圆弧轨道的最低处B 无缝对接足够长的水平轨道,将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从轨道内表面最高点A 由静止释放.已知小球进入水平轨道后所受阻力为其重力的0.2倍,g 取10m/s 2.求:(1)小球经过B 点时的速率;(2)小球刚要到B 点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小球过B 点后到停止的时间和位移大小.【答案】 (1)5 m/s (2)20m/s 2加速度方向沿B 点半径指向圆心(3)25s 6.25m 【解析】(1)小球从A 点释放滑至B 点,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mgR=12mv B 2 解得v B =5m/s(2)小环刚要到B 点时,处于圆周运动过程中,222215/20/1.25B v a m s m s R ===加速度方向沿B 点半径指向圆心(3)小环过B 点后继续滑动到停止,可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0.2mg=ma 2, 解得a 2=2m/s 2222.5Bv t s a == 221 6.252s a t m ==4.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4s 后速度达到,然后匀速运动了10s ,接着经5s 匀减速运动后静止求: (1)质点在加速运动阶段的加速度; (2)质点在第16s 末的速度; (3)质点整个运动过程的位移. 【答案】(1)5m/s 2 (2)12m/s (3)290m 【解析】 【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得加速和减速运动阶段的加速度,根据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公式求解。
直线运动例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例题一、基本概念: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也可定义为: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即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同向(即同号),则是加速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即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即异号),则是减速运动。
二、基本公式: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即x 2-x 1=x 3-x 2=…=Δx = aT 2 或x n +k -x n = kaT 2 .(2)在一段时间t 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 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即2t v =20t v v v +==t x . (3)中间位移处的速度:2x v =2220t v v +.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①t 末、2t 末、3t 末、…、nt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 1∶v 2∶v 3∶…∶v n = 1∶2∶3∶…∶n .②t 内、2t 内、3t 内、…、nt 内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 12∶22∶33∶…∶n 2 .③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比为x Ⅰ∶x Ⅱ∶x Ⅲ∶…∶x n = 1∶3∶5∶…∶(2n -1) .④经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Ⅰ∶t Ⅱ∶t Ⅲ∶…∶t n = )1(∶)23(∶)12(1 ----n n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重要推论的理解及灵活运用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七个推论,要学会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推导出来并熟练掌握,这样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同时,巧妙地运用上述推论,可使求解过程简便快捷.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思路1.弄清题意,建立一幅物体运动的图景.为了直观形象,应尽可能地画出草图,并在图中标明一些位置和物理量.2.弄清研究对象,明确哪些量已知,哪些量未知,根据公式特点恰当地选用公式.3.利用匀速变直线运动的两个推论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往往能够使解题过程简化.4.如果题目涉及不同的运动过程,则应重点寻找各段运动的速度、位移、时间等方面的关系.四、例题【例1】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从A 点冲上固定的光滑的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C 时速度恰好为零,如图所示.已知物体运动到斜面长度3/4处的B点时,所用时间为t ,求物体从B 运动到C 所用的时间.解法一:逆向思维法物体向上匀减速冲上斜面,相当于向下匀加速滑下斜面.故x BC =221BC at , x AC =a (t +t BC )2/2,又x BC =x AC /4解得t BC =t解法二: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1∶3∶5∶…∶(2n -1)现在x BC ∶x AB =1∶3通过x AB 的时间为t ,故通过x BC 的时间t BC =t解法三:利用相似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对应边平方比的方法,作出v-t 图象, 如图所示.S △AOC /S △BDC =CO 2/CD 2且S △AOC =4S △BDC ,OD =t ,OC =t +t BC所以4/1=(t +t BC )2/2BC t ,解得t BC =t【思维提升】本题解法很多,通过对该题解法的挖掘,可以提高灵活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推论的能力、逆向思维的能力及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例2】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x ,它在中间位置21x 处的速度为v 1,在中间时刻21t 时的速度为v 2,则v 1和v 2的关系为 ( ) 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 1>v 2 B.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 1>v 2C.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 1=v 2D.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 1<v 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间时刻速度和中点位置速度的理解及比较.设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v 0,末速度为v t ,有202v v t -=2a•x ①222021x a v v ∙=- ② 由①②式解得v 1=2220t v v + ③ 由速度公式可求得v 2=(v 0+v t )/2 ④而③④两式,对匀加速、匀减速直线运动均成立.用数学方法可知,只要v 0≠v t ,必有v 1>v 2;当v 0=v t ,做匀速直线运动,必有v 1=v 2.所以,正确选项应为A 、B 、C.【答案】ABC【思维提升】解题时要注意:当推出v 1>v 2时假设物体做匀加速运动,不能主观地认为若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结果就是v 1<v 2.图像法更加方便!!【拓展2】一列火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个人站在第1节车厢前端的站台前观察,第1节车厢通过他历时2 s ,全部车厢通过他历时8 s ,忽略车厢之间的距离,车厢长度相等,求:(1)这列火车共有多少节车厢?(2)第9节车厢通过他所用的时间为多少?【解析】(1)根据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连续通过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2-1)∶(23-)∶…∶(1--n n )nn n t t 11)23()12(111=--++-+-+= 所以n182=,n =16,故这列火车共有16节车厢. (2)设第9节车厢通过他所用时间为t 9,则89191-=t t ,t 9=89-t 1=(6-24) s=0.34 s 【例3】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
物理直线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直线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直线运动1.某次足球比赛中,攻方使用“边路突破,下底传中”的战术.如图,足球场长90m 、宽60m.前锋甲在中线处将足球沿边线向前踢出,足球的运动可视为在地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初速度v 0=12m/s ,加速度大小a 0=2m/s 2.(1)甲踢出足球的同时沿边线向前追赶足球,设他做初速为零、加速度a 1=2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 m =8m/s.求他追上足球的最短时间.(2)若甲追上足球的瞬间将足球以某速度v 沿边线向前踢出,足球仍以a 0在地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同时,甲的速度瞬间变为v 1=6 m/s ,紧接着他做匀速直线运动向前追赶足球,恰能在底线处追上足球传中,求v 的大小. 【答案】(1)t =6.5s (2)v =7.5m/s 【解析】 【分析】(1)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运动员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和位移,然后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结合位移关系求出追及的时间.(2)结合运动员和足球的位移关系,运用运动学公式求出前锋队员在底线追上足球时的速度. 【详解】(1)已知甲的加速度为22s 2m/a =,最大速度为28m/s v =,甲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和位移分别为:2228s 4s 2v t a === 22284m 16m 22v x t ==⨯= 之后甲做匀速直线运动,到足球停止运动时,其位移x 2=v m (t 1-t 0)=8×2m =16m 由于x 1+x 2 < x 0,故足球停止运动时,甲没有追上足球 甲继续以最大速度匀速运动追赶足球,则x 0-(x 1+x 2)=v m t 2 联立得:t 2=0.5s甲追上足球的时间t =t 0+t 2=6.5s (2)足球距底线的距离x 2=45-x 0=9m 设甲运动到底线的时间为t 3,则x 2=v 1t 3 足球在t 3时间内发生的位移2230312x vt a t =- 联立解得:v =7.5m/s【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足球和运动员的位移关系,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2.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其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取m/s2,求:(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水平推力F的大小;(3)s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答案】(1)0.2;(2)5.6N;(3)56m。
(物理)物理直线运动练习题20篇含解析

(物理)物理直线运动练习题20篇含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直线运动1.甲、乙两车在某高速公路上沿直线同向而行,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若t=0时刻两车相距50m,求:(1)若t=0时,甲车在乙车前方,两车相遇的时间;(2)若t=0时,乙车在甲车前方,两车相距的最短距离。
【答案】(1) 6.9s (2) 40m【解析】(1)由图得,乙的加速度为:相遇时,对甲:x甲=v甲t对乙:由题意有:x乙=x甲+50联立解得:t=2(+1)s≈6.9s(2)分析知,当两车速度相等时距离最短,即为:t′=2s对甲:x甲′=v甲t′=10×2m=20m对乙:两车相距的最短距离为:答:(1)若t=0时,甲车在乙车前方,两车相遇的时间是6.9s;(2)若t=0时,乙车在甲车前方,两车相距的最短距离是40m。
点睛:在追及问题中当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有最值,解此类题要根据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位移之间的关系求解即可。
2.某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108km/h,司机发现前方有障碍物时,立即采取紧急刹车,其制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假设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50s,汽车制动过程中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求:(1)汽车制动8s后的速度是多少(2)汽车至少要前行多远才能停下来?【答案】(1)0(2)105m【解析】【详解】(1)选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有:v0=108km/h=30m/s,由v t=v0+at得汽车的制动时间为:003065t v v t s s a ---===,则汽车制动8s 后的速度是0; (2)在反应时间内汽车的位移:x 1=v 0t 0=15m ; 汽车的制动距离为:023*******t v v x t m m ++⨯=== . 则汽车至少要前行15m+90m=105m 才能停下来.【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注意汽车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3.如图所示,水平平台ab 长为20 m ,平台b 端与长度未知的特殊材料制成的斜面bc 连接,斜面倾角为30°.在平台b 端放上质量为5 kg 的物块,并给物块施加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50 N 推力后,物块由静止开始运动.己知物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重力加速度g =10 m/s 2,sin37°=0.6,求:(1)物块由a 运动到b 所用的时间;(2)若物块从a 端运动到P 点时撤掉推力,则物块刚好能从斜面b 端开始下滑,则aP 间的距离为多少?(物块在b 端无能量损失)(3)若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bc =0.277+0.03L b ,式中L b 为物块在斜面上所处的位置离b 端的距离,在(2)中的情况下,物块沿斜面滑到什么位置时速度最大?【答案】(1)5s (2)14.3m (3)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求解加速度,根据位移时间关系知时间;(2)根据位移速度关系列方程求解;(3)物体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最大时,须加速度为0,根据受力分析列方程,结合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bc =0.277+0.03L b 知斜面长度的临界值,从而讨论最大速度. 解:(1)受力分析知物体的加速度为a 1===1.6m/s 2x=a 1t 2解得a 到b 的时间为t==5s (2)物体从a 到p :=2a 1x 1物块由P 到b :=2a 2x 2a 2=μgx=x 1+x 2 解得ap 距离为x 1=14.3m(3)物体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最大时,须加速度为0,即a==0 μbc =0.277+0.03L b ,联立解得L b =10m因此如斜面长度L >10m ,则L b =10m 时速度最大;若斜面长度L≤10m ,则斜面最低点速度最大.答:(1)物块由a 运动到b 所用的时间为5s ;(2)若物块从a 端运动到P 点时撤掉推力,则物块刚好能从斜面b 端开始下滑,则间aP 的距离为14.3m ;(3)斜面长度L >10m ,则L b =10m 时速度最大;若斜面长度L≤10m ,则斜面最低点速度最大.【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牛顿第二定律及共点力平衡,但是由于涉及到动摩擦因数变化,增加了难度;故在分析时要注意物体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最大时,须加速度为0这个条件.4.一种巨型娱乐器械可以使人体验超重和失重.一个可乘十多个人的环形座舱套装在竖直柱子上,由升降机送上几十米的高处,然后让座舱自由落下.落到一定位置时,制动系统启动,到地面时刚好停下.已知座舱开始下落时的高度为75m ,当落到离地面30m 的位置时开始制动,座舱均匀减速.重力加速度g 取102/m s ,不计空气阻力.(1)求座舱下落的最大速度;(2)求座舱下落的总时间;(3)若座舱中某人用手托着重30N 的铅球,求座舱下落过程中球对手的压力.【答案】(1)30m/s (2)5s .(3)75N .【解析】试题分析:(1)v 2=2gh;v m =30m/s⑵座舱在自由下落阶段所用时间为:2112h gt =t 1=3s 座舱在匀减速下落阶段所用的时间为:t 2=2hv ==2s所以座舱下落的总时间为:t =t 1+t 2=5s⑶对球,受重力mg 和手的支持力N 作用,在座舱自由下落阶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N =mg解得:N =0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有:N′=N =0,即球对手的压力为零在座舱匀减速下落阶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N =ma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a =2202v h -=-15m/s 2 解得:N =75N (2分)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有:N′=N =75N ,即球对手的压力为75N考点:牛顿第二及第三定律的应用5.杭黄高铁是连接杭州市和黄山市的高速铁路。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直线运动1.如图所示,质量M=8kg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F=8N,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1.5m/s时,在小车前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kg 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小车足够长.求:(1)小物块刚放上小车时,小物块及小车的加速度各为多大?(2)经多长时间两者达到相同的速度?共同速度是多大?(3)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1.5s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取g=10m/s2).【答案】(1)2m/s2,0.5m/s2(2)1s,2m/s(3)2.1m【解析】【分析】(1)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的各自的加速度;(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以及两物体的速度相等列式子求出速度相等时的时间,在将时间代入速度时间的公式求出共同的速度;(3) 根据先求出小物块在达到与小车速度相同时的位移,再求出小物块与小车一体运动时的位移即可.【详解】(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小物块的加速度:m/s2小车的加速度:m/s2(2)令两则的速度相等所用时间为t,则有:解得达到共同速度的时间:t=1s共同速度为:m/s(3) 在开始1s内小物块的位移m此时其速度:m/s在接下来的0.5s小物块与小车相对静止,一起做加速运动且加速度:m/s2这0.5s内的位移:m则小物块通过的总位移:m【点睛】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小车和物块在整个过程中的运动情况,然后运用运动学公式求解.同时注意在研究过程中正确选择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求解.2.为确保行车安全,高速公路不同路段限速不同,若有一段直行连接弯道的路段,如图所示,直行路段AB限速120km/h,弯道处限速60km/h.(1)一小车以120km/h的速度在直行道行驶,要在弯道B处减速至60km/h,已知该车制动的最大加速度为2.5m/s2,求减速过程需要的最短时间;(2)设驾驶员的操作反应时间与车辆的制动反应时间之和为2s(此时间内车辆匀速运动),驾驶员能辨认限速指示牌的距离为x0=100m,求限速指示牌P离弯道B的最小距离.【答案】(1)3.3s(2)125.6m【解析】【详解】(1)120 120km/h m/s3.6v==,6060km/h m/s3.6v==根据速度公式v=v0-at,加速度大小最大为2.5m/s2解得:t=3.3s;(2)反应期间做匀速直线运动,x1=v0t1=66.6m;匀减速的位移:2202v v ax-=解得:x=159m则x'=159+66.6-100m=125.6m.应该在弯道前125.6m距离处设置限速指示牌.3.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速度很大,雾天易出现车辆连续相撞的事故。
高一物理上册物体的直线运动专项练习(答案)

高一物理上册物体的直线运动专项练习一、选择题(1~5题为单选题,6~10题为多选题)1.攀岩是一种考验人的意志的运动。
如图为一户外攀岩运动的场景和运动员的攀岩运动线路示意图,该运动员从起点A经B点,最终到达C,历时15分钟,据此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的线路ABC表示的是运动员所走的位移B.线路总长度与运动员所用时间之比等于他的平均速度C.研究图中运动员在攀岩路线中的位置时,可以把他看成质点D.“15分钟”指的是时刻2.摩天轮是一种大型转轮状的机械建筑设施,上面挂在轮边缘的是供乘客乘搭的座舱。
乘客坐在摩天轮的座舱里慢慢的往上转,可以从高处俯瞰四周景色。
设甲、乙两个同学国庆假日登上某摩天轮,分别坐在相邻的两个座舱里,在摩天轮旋转的过程中座椅始终是水平的。
则甲和乙之间的运动正确的描述是( )A.始终相对静止B.甲相对乙做匀速运动C.甲相对于乙的位置一直在变化D.甲乙在同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一定相同3.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是:x=2t-3t2+4,x和t的单位分别是m 和s,则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A.2 m/s和3 m/s2 B.2 m/s和-3 m/s2 C.2 m/s和6 m/s2 D.2 m/s 和-6 m/s24.如图所示,图甲为质点a和b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图乙为质点c和d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可知( )A.t1到t2时间内,a和b两质点间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B .t 1到t 2时间内,c 和d 两质点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C .t 1到t 2时间内,b 和d 两个质点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D .t 1到t 2时间内,b 和d 两个质点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大5.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速度v 0=9 m/s 匀速运动,由于刹车而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2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第6 s 末的速度大小为3 m/sB .汽车前6 s 内的位移为18 mC .汽车第1 s 内、第2 s 内、第3 s 内的位移之比为4∶3∶2D .汽车第3 s 初的速度大小为3 m/s6.在物理学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们运用了许多研究方法。
八年级物理精编练习5.3直线运动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精编练习5.3直线运动习题(含答案)5.3直线运动习题一、基础训练1.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在2s的速度是( ) A.20m/s B.10m/s C.5m/s D.无法确定2.下列速度-时间图像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3.下列物体中可能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从楼上阳台掉下的砖头 B.草坪上滚动的球C.沿跑道滑行的飞机 D.沿平直轨道正常行驶的火车4. 物体在一条平直公路上运动,已知该物体在第1s内运动了2m,第2s内运动了4m,,第3s内运动了6m,第4s内运动了8m,以此类推,则物体在整个过程中()A.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做变速直线运动B.先做变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C.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D.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5.一列队伍长50m,跑步速度是2.5m/s,队伍全部通过一个长100m的涵洞,需要的时间是 ( )A.60s B.50s C.40s D.20s6.物体沿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30m/s,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20m/s,物体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25m/s B.24m/s C.10m/s D.50m/s7.小明和小华在平直公路上进行骑自行车比赛,他们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小明和小华在开赛后的4s内速度相同B.小明和小华都是由静止开始加速,后来速度相同C.开赛后4s内,小明和小华都在做加速直线运动,但按图示的速度,小华会输D.小明和小华后来都停止加速,但小华停止加速在先8.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5s内通过了10 m的路程,则它在前2 s内通过的路程是( )速度为,在接下来的5s内通过的路程为。
14.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它们所走的路程之比是5:1,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________。
15. 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的一名乘客,想估测前方隧道的长度.他在进、出隧道口时,分别看了一下手表,如图甲、乙所示,他留意到通过隧道时,汽车速度计的指针一直停在图丙所示的位置.由此可知汽车通过隧道所用时间为________,汽车作________运动,速度大小为________,此隧道长约________km.16. 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由斜面的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内是小车到达A、B、C三点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则:AC段的平均速度v AC=__________m/s,AB段的平均速度v=__________BC段的平均速度v BC(选填“大于”、“等于”、AB“小于”)。
(物理)物理直线运动练习题20篇及解析

(物理)物理直线运动练习题20篇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直线运动1.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m ,如图(a )所示.0t =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1t s =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s 时间内小物块的v t -图线如图(b )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10m/s 2.求(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1μ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μ; (2)木板的最小长度;(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答案】(1)10.1μ=20.4μ=(2)6m (3)6.5m 【解析】(1)根据图像可以判定碰撞前木块与木板共同速度为v 4m/s = 碰撞后木板速度水平向左,大小也是v 4m/s =木块受到滑动摩擦力而向右做匀减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24/0/1m s m sg sμ-=解得20.4μ=木板与墙壁碰撞前,匀减速运动时间1t s =,位移 4.5x m =,末速度v 4m/s = 其逆运动则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可得212x vt at =+ 带入可得21/a m s =木块和木板整体受力分析,滑动摩擦力提供合外力,即1g a μ= 可得10.1μ=(2)碰撞后,木板向左匀减速,依据牛顿第二定律有121()M m g mg Ma μμ++= 可得214/3a m s =对滑块,则有加速度224/a m s =滑块速度先减小到0,此时碰后时间为11t s = 此时,木板向左的位移为2111111023x vt a t m =-=末速度18/3v m s =滑块向右位移214/022m s x t m +== 此后,木块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仍为224/a m s =木块继续减速,加速度仍为214/3a m s =假设又经历2t 二者速度相等,则有22112a t v a t =- 解得20.5t s =此过程,木板位移2312121726x v t a t m =-=末速度31122/v v a t m s =-= 滑块位移24221122x a t m == 此后木块和木板一起匀减速.二者的相对位移最大为13246x x x x x m ∆=++-= 滑块始终没有离开木板,所以木板最小的长度为6m(3)最后阶段滑块和木板一起匀减速直到停止,整体加速度211/a g m s μ==位移23522v x m a==所以木板右端离墙壁最远的距离为135 6.5x x x m ++= 【考点定位】牛顿运动定律【名师点睛】分阶段分析,环环相扣,前一阶段的末状态即后一阶段的初始状态,认真沉着,不急不躁2.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在地面上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s .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到了2m ;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m ,由此可以求得( ) A .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B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C .质点运动的初速度D .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 【答案】AB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得;,故B 不符合题意;设第一次曝光时的速度为v ,,得:,故A 不符合题意;由于不知道第一次曝光时物体已运动的时间,故无法知道初速度,故C 符合题意;设第一次到第二次位移为;第三次到第四次闪光为,则有:;则;而第二次闪光到第三次闪光的位移,故D不符合题意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要注意任意一段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只有知道至少三个量才能求出另外的两个量,即知三求二.3.高铁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因高铁的运行速度快,对制动系统的性能要求较高,高铁列车上安装有多套制动装置——制动风翼、电磁制动系统、空气制动系统、摩擦制动系统等.在一段直线轨道上,某高铁列车正以v0=28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列车长突然接到通知,前方x0=5km处道路出现异常,需要减速停车.列车长接到通知后,经过t l=2.5s 将制动风翼打开,高铁列车获得a1=0.5m/s2的平均制动加速度减速,减速t2=40s后,列车长再将电磁制动系统打开,结果列车在距离异常处500m的地方停下来.(1)求列车长打开电磁制动系统时,列车的速度多大?(2)求制动风翼和电磁制动系统都打开时,列车的平均制动加速度a2是多大?【答案】(1)60m/s(2)1.2m/s2【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求解列车长打开电磁制动系统时列车的速度;(2)根据运动公式列式求解打开电磁制动后打开电磁制动后列车行驶的距离,根据速度位移关系求解列车的平均制动加速度.【详解】(1)打开制动风翼时,列车的加速度为a1=0.5m/s2,设经过t2=40s时,列车的速度为v1,则v1=v0-a1t2=60m/s.(2)列车长接到通知后,经过t1=2.5s,列车行驶的距离x1=v0t1=200m打开制动风翼到打开电磁制动系统的过程中,列车行驶的距离x2 =2800m打开电磁制动后,行驶的距离x3= x0- x1- x2=1500m;4.物体在斜坡顶端以1 m/s的初速度和0.5 m/s2的加速度沿斜坡向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斜坡长24米,求:(1) 物体滑到斜坡底端所用的时间.(2) 物体到达斜坡中点速度.m s【答案】(1)8s(213/【解析】【详解】(1)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有:2012x v t at +=代入数据得到:14=t +0.25t 2解得:t=8s 或者t =-12s (负值舍去)所以物体滑到斜坡底端所用的时间为8s(2)设到中点的速度为v 1,末位置速度为v t ,有:v t =v 0+at 1=1+0.5×8m/s=5m/s220 2t v v ax -=2210 22x v v a -=联立解得:113m/s v =5.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 相距L =10 m 的A 、B 两个小球均以v 0=10 m/s 向右运动,随后两球相继滑上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坡,地面与斜坡平滑连接,取g =10 m/s 2.求:A 球滑上斜坡后经过多长时间两球相遇.【答案】2.5s 【解析】试题分析:设A 球滑上斜坡后经过t 1时间B 球再滑上斜坡,则有:1sA 球滑上斜坡后加速度m/s 2设此时A 球向上运动的位移为,则m此时A 球速度m/sB 球滑上斜坡时,加速度与A 相同,以A 为参考系,B 相对于A 以m/s做匀速运动,设再经过时间它们相遇,有:s则相遇时间s考点:本题考查了运动学公式的应用6.某运动员助跑阶段可看成先匀加速后匀速运动.某运动员先以4.5m/s2的加速度跑了5s.接着匀速跑了1s.然后起跳.求:(1)运动员起跳的速度?(2)运动员助跑的距离?【答案】(1)22.5m/s(2)78.75m【解析】(1)由题意知,运动员起跳时的速度就是运动员加速运动的末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关系知,运动员加速运动的末速度为:即运动员起跳时的速度为22.5m/s;(2)根据位移时间关系知,运动员加速运动的距离为:运动员匀速跑的距离为:所以运动员助跑的距离为: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1)运动员将要起跳时的速度为22.5m/s;(2)运动员助跑的距离是78.75m.7.我国ETC联网正式启动运行,ETC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简称.汽车分别通过ETC通道和人工收费通道的流程如图所示.假设汽车以v0=15m/s朝收费站正常沿直线行驶,如果过ETC通道,需要在收费线中心线前10m处正好匀减速至v=5m/s,匀速通过中心线后,再匀加速至v0正常行驶;如果过人工收费通道,需要恰好在中心线处匀减速至零,经过20s缴费成功后,再启动汽车匀加速至v0正常行驶.设汽车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均为1m/s2,求:(1)汽车过ETC通道时,从开始减速到恢复正常行驶过程中的位移大小;(2)汽车过ETC通道比过人工收费通道节省的时间是多少.【答案】(1)210m(2)27s【解析】试题分析:(1)汽车过ETC通道:减速过程有:,解得加速过程与减速过程位移相等,则有:解得:(2)汽车过ETC通道的减速过程有:得总时间为:汽车过人工收费通道有:,x2=225m所以二者的位移差为:△=x2﹣x1=225m﹣210m=15m.(1分)则有:27s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名师点睛】在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由于这一块的公式较多,涉及的物理量较多,并且有时候涉及的过程也非常多,所以一定要注意对所研究的过程的运动性质清晰,对给出的物理量所表示的含义明确,然后选择正确的公式分析解题8.2015年12月20日11时42分,深圳光明新区长圳红坳村凤凰社区宝泰园附近山坡垮塌,20多栋厂房倒塌,91人失联.假设当时有一汽车停在小山坡底(如图所示),突然司机发现在距坡底S1=180m的山坡处泥石流以2m/s的初速度、0.7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倾泻而下,假设司机(反应时间为1s)以0.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汽车且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而泥石流到达坡底后速率不变且在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问:(1)泥石流到达坡底后的速率是多少?到达坡底需要多长时间?(2)从汽车启动开始,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加速到泥石流达坡底后的速率?(3)汽车司机能否安全逃离泥石流灾害?【答案】(1)20s 16 m/s (2)32s (3)能安全逃离【解析】【分析】【详解】(1)设泥石流到达坡底的时间为t1,速率为v1,则由v12-v02=2as1得v1=16 m/s由v1=v0+a1t1得t1=20 s(2)设汽车从启动到速度与泥石流的速度相等所用的时间为t,则:由v汽=v1=a′t得t=32s(3)所以s汽=256ms石=v1t′=v1(t+1﹣t1)=16×(32+1﹣20)=208m因为s石<s汽,所以能安全逃离9.比萨斜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如图所示,已知斜塔第一层离地面的高度h1=6.8m,为了测量塔的总高度,在塔顶无初速度释放一个小球,小球经过第一层到达地面的时间t1=0.2s,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1)求斜塔离地面的总高度h;(2)求小球从塔顶落到地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答案】(1)求斜塔离地面的总高度h为61.25m;(2)小球从塔顶落到地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7.5m/s.【解析】试题分析:(1)设小球到达第一层时的速度为v1,则有h1= v1t1+代入数据得v1= 33m/s,塔顶离第一层的高度h2==54.45m所以塔的总高度h= h1+ h2= 61.25m(2)小球从塔顶落到地面的总时间t==3.5s,平均速度==17.5m/s考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10.近几年,国家取消了7座及以下小车在法定长假期间的高速公路收费,给自驾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实惠,但车辆的增多也给道路的畅通增加了压力,因此交管部门规定,上述车辆通过收费站口时,在专用车道上可以不停车拿(交)卡而直接减速通过.若某车减速前的速度为v0=20m/s,靠近站口时以大小为a1=5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通过收费站口时的速度为v t=8 m/s,然后立即以a2=4 m/s2的匀加速至原来的速度(假设收费站的前、后都是平直大道).试问:(1)该车驾驶员应在距收费站口多远处开始减速?(2)该车从减速开始到最终恢复到原来速度的过程中,运动的时间是多少?(3)在(1)(2)问题中,该车因减速和加速过站而耽误的时间为多少?【答案】(1)33.6m (2)5.4s (3)1.62s【解析】【详解】(1)设该车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该车进入站口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距离收费站x1处开始制动,则有:v t2-v02=- 2a1x1 ①解得:x1=33.6 m. ②该车通过收费站经历匀减速和匀加速两个阶段,前后两段位移分别为x1和x2,时间为t1和t2,则减速阶段:v t=v0 - a1t1 ③解得:t1=2.4 s ④加速阶段:t2==3 s ⑤则加速和减速的总时间为:t=t1+t2=5.4 s. ⑥(3)在加速阶段:x2=t2=42 m ⑦则总位移:x=x1+x2=75.6 m ⑧若不减速所需要时间:t′==3.78 s ⑨车因减速和加速过站而耽误的时间:Δt=t-t′=1.62 s. ⑩【点睛】此题运动的过程复杂,轿车经历减速、加速,加速度、位移、时间等都不一样.分析这样的问题时,要能在草稿子上画一画运动的过程图,找出空间关系,有助于解题.。
高考物理直线运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高考物理直线运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直线运动1.现有甲、乙两汽车正沿同一平直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当两车快要到十字路口时,甲车司机看到绿灯开始闪烁,已知绿灯闪烁3秒后将转为红灯.请问:(1)若甲车在绿灯开始闪烁时刹车,要使车在绿灯闪烁的3秒时间内停下来且刹车距离不得大于18m,则甲车刹车前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多少?(2)若甲、乙车均以v0=15m/s的速度驶向路口,乙车司机看到甲车刹车后也紧急刹车(乙车司机的反应时间△t2=0.4s,反应时间内视为匀速运动).已知甲车、乙车紧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5m/s2、a2=6m/s2 .若甲车司机看到绿灯开始闪烁时车头距停车线L=30m,要避免闯红灯,他的反应时间△t1不能超过多少?为保证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刹车前之间的距离s0至少多大?【答案】(1)(2)【解析】(1)设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甲车的最大行驶速度为v1根据平均速度与位移关系得:所以有:v1=12m/s(2)对甲车有v0△t1+=L代入数据得:△t1=0.5s当甲、乙两车速度相等时,设乙车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即:v0-a2t=v0-a1(t+△t2)解得:t=2s则v=v0-a2t=3m/s此时,甲车的位移为:乙车的位移为:s2=v0△t2+=24m故刹车前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至少为:s0=s2-s1=2.4m.点睛:解决追及相遇问题关键在于明确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重点在于分析两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及临界条件的分析;必要时可先画出速度-时间图象进行分析.2.如图甲所示,质量m=8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做直线运动。
过a点时给物体作用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并开始计时,在4s末撤去水平力F.选水平向右为速度的正方向,通过速度传感器测出物体的瞬时速度,所得v﹣t图象如图乙所示。
(取重力加速度为10m/s2)求:(1)8s 末物体离a 点的距离 (2)撤去F 后物体的加速度(3)力F 的大小和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物理直线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的时间和位移分别为: t2
v2 a2
8s 2
4s
x2
v2 2
t2
8 2
4m
16m
之后甲做匀速直线运动,到足球停止运动时,其位移 x2=vm(t1-t0)=8×2m=16m
由于 x1+x2 < x0,故足球停止运动时,甲没有追上足球
甲继续以最大速度匀速运动追赶足球,则 x0-(x1+x2)=vmt2
(1)第一次利用滑雪杖对雪面作用获得的速度大小及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2)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第二次撤除水平推力后滑行的最大距离.
【答案】(1)1.2m/s 0.6m; (2)5.2m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 Ff ma1
运动员利用滑雪杖获得的加速度为
a1 1.2m / s2
位移
x5
v32 2a
2m
所以木板右端离墙壁最远的距离为 x1 x3 x5 6.5m
【考点定位】牛顿运动定律 【名师点睛】分阶段分析,环环相扣,前一阶段的末状态即后一阶段的初始状态,认真沉 着,不急不躁
2.某次足球比赛中,攻方使用“边路突破,下底传中”的战术.如图,足球场长 90m、宽 60m.前锋甲在中线处将足球沿边线向前踢出,足球的运动可视为在地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 动,其初速度 v0=12m/s,加速度大小 a0=2m/s2.
第一次利用滑雪杖对雪面作用获得的速度大小
位移
v1 a1t1 1.2 1.0m / s 1.2m / s
x1
1 2
a1t12
0.6m
(2)运动员停止使用滑雪杖后,加速度大小为
a2
Ff m
0.2m / s2
第二次利用滑雪杖获得的速度大小 v2 ,则 v22 v12 2a1x1
物理直线运动练习题20篇

物理直线运动练习题20篇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直线运动1.如图所示,在沙堆表面放置一长方形木块A ,其上面再放一个质量为m 的爆竹B ,木块的质量为M .当爆竹爆炸时,因反冲作用使木块陷入沙中深度h ,而木块所受的平均阻力为f 。
若爆竹的火药质量以及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g 。
求: (1)爆竹爆炸瞬间木块获得的速度; (2)爆竹能上升的最大高度。
【答案】(1()2f Mg hM-2)()2f Mg Mh m g - 【解析】 【详解】(1)对木块,由动能定理得:2102Mgh fh Mv -=-, 解得:()2f Mg hv M-=(2)爆竹爆炸过程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得:0Mv mv -'=爆竹做竖直上抛运动,上升的最大高度:22v H g'=解得:()2fMg MhH m g-=2.撑杆跳高是奥运会是一个重要的比赛项目.撑杆跳高整个过程可以简化为三个阶段:助跑、上升、下落;而运动员可以简化成质点来处理.某著名运动员,在助跑过程中,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2 m/s 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达到10 m/s 时撑杆起跳;达到最高点后,下落过程可以认为是自由落体运动,重心下落高度为6.05 m ;然后落在软垫上软垫到速度为零用时0.8 s .运动员质量m =75 kg ,g 取10 m/s 2.求: (1)运动员起跳前的助跑距离;(2)自由落体运动下落时间,以及运动员与软垫接触时的速度;(3)假设运动员从接触软垫到速度为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运动员在这个过程中,软垫受到的压力.【答案】(1)运动员起跳前的助跑距离为25m ;(2)自由落体运动下落时间为1.1S ,以及运动员与软垫接触时的速度为11m/s ;(3)运动员在这个过程中,软垫受到的压力为1.8×103N . 【解析】【详解】(1)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助跑距离:x=22v a =21022⨯=25m (2)设自由落体时间为t 1,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为h :h=212gt 代入数据得:t =1.1s 刚要接触垫的速度v ′,则:v′2=2gh , 得v ′=2gh =210 6.05⨯⨯=11m/s(3)设软垫对人的力为F ,由动量定理得:(mg-F )t =0-mv ′ 代入数据得:F =1.8×103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对软垫的力为1.8×103N3.如图所示,一根有一定电阻的直导体棒质量为、长为L ,其两端放在位于水平面内间距也为L 的光滑平行导轨上,并与之接触良好;棒左侧两导轨之间连接一可控电阻;导轨置于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时刻,给导体棒一个平行与导轨的初速度,此时可控电阻的阻值为,在棒运动过程中,通过可控电阻的变化使棒中的电流强度保持恒定,不计导轨电阻,导体棒一直在磁场中。
高中物理高考物理直线运动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高考物理直线运动解题技巧解说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直线运动1.高铁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因高铁的运转速度快,对制动系统的性能要求较高,高铁列车上安装有多套制动装置——制动风翼、电磁制动系统、空气制动系统、摩擦制动系统等.在一段直线轨道上,某高铁列车正以v0=288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列车长忽然接到通知,前面 x0=5km 处道路出现异样,需要减速泊车.列车长接到通知后,经过t l=2.5s 将制动风翼翻开,高铁列车获取a2的均匀制动加快度减速,减速t2=40s后,列车1 =0.5m/s长再将电磁制动系统翻开,结果列车在距离异样处500m 的地方停下来.(1)求列车长翻开电磁制动系统时,列车的速度多大?(2)求制动风翼和电磁制动系统都翻开时,列车的均匀制动加快度a2是多大?【答案】( 1) 60m/s (2) 1.2m/s 2【分析】【剖析】(1)依据速度时间关系求解列车长翻开电磁制动系统时列车的速度;(2)依据运动公式列式求解翻开电磁制动后翻开电磁制动后列车行驶的距离,依据速度位移关系求解列车的均匀制动加快度.【详解】(1)翻开制动风翼时,列车的加快度为a1=0.5m/s2,设经过t2=40s 时,列车的速度为v1,则 v1 =v0-a1t 2=60m/s.(2)列车长接到通知后,经过 t 1=2.5s,列车行驶的距离 x1=v0t1 =200m 翻开制动风翼到翻开电磁制动系统的过程中,列车行驶的距离x2=2800m翻开电磁制动后,行驶的距离x3= x0- x1 - x2=1500m ;2.2018 年 12 月 8 日 2 时 23 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了人类登岸月球反面的探月新征程,距离2020 年实现载人登月更近一步,若你经过努力学习、勤苦训练有幸成为中国登月第一人,而你为了测定月球表面邻近的重力加快度进行了以下实验:在月球表面上空让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自由着落,测出着落高度h 20m时,着落的时间正好为t5s ,则:(1)月球表面的重力加快度g月为多大?(2)小球着落过程中,最先 2s 内和最后 2s 内的位移之比为多大?【答案】 1.6 m/s 21:4【分析】【详解】( 1)由 h = 1g 月 t 2得: 20= 122 2g 月 ×5解得: g 月= 1.6m/ s 2(2)小球着落过程中的 5s 内,每 1s 内的位移之比为 1:3:5:7:9 ,则最先 2s 内和最后 2s 内的位移之比为:( 1+3):( 7+9) =1:4.3. 在平直公路上,一汽车的速度为 15m/s 。
(物理)物理直线运动练习题及解析

【解析】对乙车,根据 两车的速度-时间图像;
解得 6s 内位移为 x1=36m 由已知 6s 内两车位移相同,做
由图像可知 6s 时刻乙车追上甲车,此时两车位移均为 36m;此前甲车超前乙车,故赛程小 于 36m 时应以甲车参赛;6s 后乙车速度还小于 15m/s,乙车速度总是大于甲车的速度,根 据 2ax2=v2 可得乙车速度达到 15m/s 的过程中位移为 x2=56.25m;赛程长为 36-56.25m 时, 乙车一定比甲车快,故赛程为 50m 时应以乙车参赛.
sB
vBt
1 2
aBt 2
308
1 2
2.582
160m
A 车的位移: sA vAt 108 80m
因 3 ( 3 ) 6 6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3 3 33
设经过时间
t
两车相撞,则有
vAt
s
vBt
1 2
aBt
2
代入数据解得: t1 6s, t2 10s ,故经过 6s 两车相撞
(3)设 A 车的加速度为 aA 时两车不相撞
4.某型号的舰载飞机在航空母舰的跑道上加速时,发动机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 5m/s2,所 需的起飞速度为 50m/s,跑道长 100m.通过计算判断,飞机能否靠自身的发动机从舰上起
飞?为了使飞机在开始滑行时就有一定的初速度,航空母舰装有弹射装置.对于该型号的 舰载飞机,弹射系统必须使它具有多大的初速度?
(1)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有:
x=v0t
1 2
at
2
代入数据得到:
解得:
14=t+0.25t2
t=8s 或者 t=-12s(负值舍去)
(物理)物理力学练习题20篇及解析

(物理)物理力学练习题20篇及解析一、力学1.下列哪个单位不是SI制基本单位A.牛顿 B.秒 C.米 D.千克【答案】A【解析】在国际单位制中共有七个基本量: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和发光强度。
物理学各个领域中的其他的量,都可以由这七个基本量通过乘、除、微分或积分等数学运算导出。
故A符合题意。
选A。
2.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块用细线通过定滑轮与沙桶相连,当沙桶与沙的总质量为m时,物块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忽略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mgB. 物块的重力与它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 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 继续向沙桶中加入沙子,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增大【答案】A【解析】【解答】A、沙桶与沙的总重力为,使用定滑轮不能改变力的大小(忽略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则物块受到的拉力大小为mg;因为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mg,A符合题意;B、物块的重力与它对桌面的压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B不符合题意;C、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支持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C不符合题意;D、继续向沙桶中加入沙子,由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不变,所以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二力平衡时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如图是打台球时的情景。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用球杆击球时,台球的运动状态改变了,是由于受到球杆施加的力B. 台球被击出后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受到了向前的力C. 水平桌面上运动的台球没有受到摩擦力D. 水平桌面上做减速运动的台球,在水平方向受到平衡力【答案】A【解析】【解答】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力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力可改变物体的形状。
当用球杆击球时,台球受到球杆施加的力,而改变了运动状态,A符合题意;球离开球杆后,就不再受到向前的力的作用,能继续运动是由于球有惯性,B不符合题意;水平桌面不是绝对光滑,在上面运动的台球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而慢慢停下,C不符合题意;水平桌面上做减速运动的台球,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是处于非平衡状态,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高考物理直线运动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高考物理直线运动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直线运动1.如图所示,一木箱静止在长平板车上,某时刻平板车以a = 2.5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向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v = 9m/s时改做匀速直线运动,己知木箱与平板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225,箱与平板车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静擦力相等(g取10m/s2)。
求:(1)车在加速过程中木箱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2)木箱做加速运动的时间和位移的大小(3)要使木箱不从平板车上滑落,木箱开始时距平板车右端的最小距离。
【答案】(1)(2)4s;18m(3)1.8m【解析】试题分析:(1)设木箱的最大加速度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解得则木箱与平板车存在相对运动,所以车在加速过程中木箱的加速度为(2)设木箱的加速时间为,加速位移为。
(3)设平板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则达共同速度平板车的位移为则要使木箱不从平板车上滑落,木箱距平板车末端的最小距离满足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2.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速度很大,雾天易出现车辆连续相撞的事故。
某天清晨,一辆正以20m/s速度行驶的汽车司机突然发现前方发生交通事故,便立即刹车,若该司机反应时间为0.6 s,在反应时间内车速不变,若该汽车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从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静止这个过程中,求:(1)该汽车运动的时间;(2)该汽车前进的距离。
【答案】(1)(2)【解析】 【详解】 (1)由速度公式即 解得:所以汽车运动的时间为:;(2)汽车匀速运动的位移为:汽车匀减速的位移为:所以汽车前进的距离为:。
3.某人驾驶一辆小型客车以v 0=10m/s 的速度在平直道路上行驶,发现前方s =15m 处有减速带,为了让客车平稳通过减速带,他立刻刹车匀减速前进,到达减速带时速度v =5.0 m/s .已知客车的总质量m =2.0×103 kg.求: (1)客车到达减速带时的动能E k ;(2)客车从开始刹车直至到达减速带过程所用的时间t ; (3)客车减速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f .【答案】(1)E k =2.5×104J (2)t =2s (3)f =5.0×103N 【解析】 【详解】(1) 客车到达减速带时的功能E k =12mv 2,解得E k =2.5×104 J (2) 客车减速运动的位移02v vs t +=,解得t =2s (3) 设客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则v =v 0-at ,f =ma 解得f =5.0×103 N4.如图甲所示,质量m=8kg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做直线运动。
高考物理直线运动题20套(带答案)

高考物理直线运动题20套(带答案)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直线运动1.某型号的舰载飞机在航空母舰的跑道上加速时,发动机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m/s2,所需的起飞速度为50m/s,跑道长100m.通过计算判断,飞机能否靠自身的发动机从舰上起飞?为了使飞机在开始滑行时就有一定的初速度,航空母舰装有弹射装置.对于该型号的舰载飞机,弹射系统必须使它具有多大的初速度?m s【答案】不能靠自身发动机起飞39/【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出达到起飞速度的位移,从而判断飞机能否靠自身发动机从舰上起飞.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出弹射系统使飞机具有的初速度.解:当飞机达到起飞速度经历的位移x=,可知飞机不能靠自身发动机从舰上起飞.根据得,=.答:飞机不能靠自身发动机从舰上起飞,对于该型号的舰载飞机,弹射系统必须使它具有40m/s的初速度.【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基础题.2.如图所示,一圆管放在水平地面上,长为L=0.5m,圆管的上表面离天花板距离h=2.5m,在圆管的正上方紧靠天花板放一颗小球,让小球由静止释放,同时给圆管一竖直向上大小为5m/s的初速度,g取10m/s.(1)求小球释放后经过多长时间与圆管相遇?(2)试判断在圆管落地前小球能不能穿过圆管?如果不能,小球和圆管落地的时间差多大?如果能,小球穿过圆管的时间多长?【答案】(1)0.5s(2)0.1s【解析】试题分析:小球自由落体,圆管竖直上抛,以小球为参考系,则圆管相对小球向上以5m/s做匀速直线运动;先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求解圆管落地的时间;再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求解该时间内小球的位移(假设小球未落地),比较即可;再以小球为参考系,计算小球穿过圆管的时间.(1)以小球为参考系,则圆管相对小球向上以5m/s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相遇时间为: 0 2.50.55/h m t sv m s=== (2)圆管做竖直上抛运动,以向上为正,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有2012x v t gt =- 带入数据,有2055t t =-,解得:t=1s 或 t=0(舍去); 假设小球未落地,在1s 内小球的位移为22111101522x gt m ==⨯⨯=, 而开始时刻小球离地的高度只有3m ,故在圆管落地前小球能穿过圆管; 再以小球为参考系,则圆管相对小球向上以5m/s 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小球穿过圆管的时间00.5'0.15/L mt s v m s===3.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了人类登陆月球背面的探月新征程,距离2020年实现载人登月更近一步,若你通过努力学习、刻苦训练有幸成为中国登月第一人,而你为了测定月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进行了如下实验:在月球表面上空让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测出下落高度20h m =时,下落的时间正好为5t s =,则:(1)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月为多大?(2)小球下落过程中,最初2s 内和最后2s 内的位移之比为多大? 【答案】1.6 m/s 2 1:4 【解析】 【详解】(1)由h =12g 月t 2得:20=12g 月×52 解得:g 月=1.6m /s 2(2)小球下落过程中的5s 内,每1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9,则最初2s 内和最后2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7+9)=1:4.4.如图所示为四旋翼无人机,它是一种能够垂直起降的小型遥控飞行器,目前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一架质量m=1 kg 的无人机,其动力系统所能提供的最大升力F=16 N ,无人机上升过程中最大速度为6m/s .若无人机从地面以最大升力竖直起飞,打到最大速度所用时间为3s ,假设无人机竖直飞行时所受阻力大小不变.(g 取10 m /s )2.求:(1)无人机以最大升力起飞的加速度;(2)无人机在竖直上升过程中所受阻力F f 的大小;(3)无人机从地面起飞竖直上升至离地面h=30m 的高空所需的最短时间. 【答案】(1)22/m s (2)4f N = (3)6.5s 【解析】(1)根据题意可得26/02/3v m s a m s t s∆-===∆ (2)由牛顿第二定律F f mg ma --= 得4f N =(3)竖直向上加速阶段21112x at =,19x m = 匀速阶段12 3.5h x t s v-== 故12 6.5t t t s =+=5.某运动员助跑阶段可看成先匀加速后匀速运动.某运动员先以4.5m/s 2的加速度跑了5s .接着匀速跑了1s .然后起跳.求: (1)运动员起跳的速度? (2)运动员助跑的距离? 【答案】(1)22.5m/s (2)78.75m【解析】(1)由题意知,运动员起跳时的速度就是运动员加速运动的末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关系知,运动员加速运动的末速度为:即运动员起跳时的速度为22.5m/s ;(2)根据位移时间关系知,运动员加速运动的距离为:运动员匀速跑的距离为:所以运动员助跑的距离为: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1)运动员将要起跳时的速度为22.5m/s ; (2)运动员助跑的距离是78.75m .6.如图所示,有一条沿顺时针方向匀速传送的传送带,恒定速度v=4m/s ,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现将质量m=1kg 的小物块轻放在其底端(小物块可视作质点),与此同时,给小物块沿传送带方向向上的恒力F=10N ,经过一段时间,小物块上到了离地面高为h=2.4m 的平台上.已知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 取10m/s 2,sin37°=0.6,cos37°=0.8).问:(1)物块从传送带底端运动到平台上所用的时间?(2)若在物块与传送带达到相同速度时,立即撤去恒力F ,计算小物块还需经过多少时间离开传送带以及离开时的速度? 【答案】(1)1.25s (2)2m/s【解析】试题分析: (1)对物块受力分析可知,物块先是在恒力作用下沿传送带方向向上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直至速度达到传送带的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1cos37sin37ma F mg mg μ=+︒-︒(1分),计算得: 218/a m s = 110.5v t s a ==(1分)21112v x m a ==(1分)物块达到与传送带同速后,对物块受力分析发现,物块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改向2cos37sin37ma F mg mg μ=-︒-︒(1分),计算得: 20a =4.0sin37hx m ==︒Q (1分)2120.75x x x t s v v-===(1分)得12 1.25t t t s =+= (1分) (2)若达到同速后撤力F ,对物块受力分析,因为sin37mg ︒> cos37mg μ︒,故减速上行 3sin37cos37ma mg mg μ=︒-︒(1分),得232/a m s =设物块还需t '离开传送带,离开时的速度为t v ,则22322t v v a x -=(1分),2/t v m s=(1分)3tv v t a -'=(1分)1t s '=(1分) 考点: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牛顿第二定律。
高中物理必修一《直线运动》全章节基础练习题组(含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直线运动》全章节基础练习题组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下列关于速度和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速率是速度的大小②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③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④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率不可能为零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2.试判断下列几个速度中哪个是平均速度A.子弹出枪口的速度800 m/sB.小球第3 s末的速度6 m/sC.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40 km/hD.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72 km/h3.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0 km/h,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60 km/h.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A.35 km/h B.40 km/h C.45 km/h D.50 km/h4.一个学生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7 s末的速度为9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 10.2 m/s,则他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9 m/s B.9.6 m/s C.10 m/s D.10.2 m/s5.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 m/s,v2=15 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13.75 m/s B.12.5 m/s C.12 m/s D.11.75 m/s6.一辆汽车以速度v 1匀速行驶全程的32的路程,接着以v 2=20 km/h 走完剩下的路程,若它全路程的平均速度v =28 km/h,则v 1应为A .24 km/hB .34 km/hC .35 km/hD .28 km/h二、非选择题(共20分)1.(4分)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是10 m/s ,他在各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______ m/s ,瞬时速度是______ m/s .2.(6分)一辆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行驶,第1 s 内通过8 m ,第2 s 内通过20 m ,第3 s 内通过30 m ,第4 s 内通过10 m ,则此汽车最初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m/s ,中间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m/s ,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m/s .3.(6分)一物体做单向运动,前一半时间以速度v 1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以速度v 2匀速运动,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m/s ,另一物体也做匀速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以速度v 1匀速运动,后一半路程以速度v 2匀速运动,则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m/s .4.(4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第1 min 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 ,第2、3 min 内的平均速度为6 m/s ,第4 min 内的平均速度为10 m/s ,第5 min 内的平均速度为13 m/s ,则汽车在这5 min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参考答案一、1.C 2.C 3.C 4.C 5.C 6.C 二、1.10 10 2.14 5 17 3.221v v + 21212v v v v +4.8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在图中,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2.某物体的v—t图线如图所示,则该物体A.做往复运动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朝某一方向做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均不对3.关于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B.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线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D.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4.图为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根据图线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①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②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2 s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③在t=2 s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2 s后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④在t=2 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5.图所示是几个质点的运动图象,其中是匀速运动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相等C.任一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D.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跟所需时间的比是一个恒量,则这个物体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二、非选择题(共20分)1.(4分)由(甲)图可知物体做______运动,由2—11(乙)图可知物体做______运动.甲乙2.(4分)如图所示,A和B分别是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则甲物体的速度v1=______ m/s,乙物体的速度v2=______ m/s,t =15s时,甲、乙两物体相距______ m,在位移300 m处,甲物体超前乙物体______s.3.(6分)质点做直线运动的s—t图,如图所示,请指出物体在0~4s、4s~5s、6s~8s内各做什么运动?4.(6分)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s—t图象,如图2—14所示,由图做出它的速度图象.参考答案一、1.C 2.C 3.A 4.D 5.D 6.D二、1.初速度为30 m/s的匀减速直线速度为2 m/s与正方向相反的匀速直线2.30 20 150 53.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静止4.略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表示运动中增加的速度B.加速度表示速度大小变化的快慢程度C.加速度表示速度的变化量D.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2.在直线运动中,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大,加速度就大B.物体速度的改变量大,加速度就大C.物体的速度改变快,加速度就大D.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为零3.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很大,说明速度一定很大B.加速度很大,说明速度的变化一定很大C.加速度很大,说明速度的变化率一定很大D.只要有加速度,速度就会不断增加4.下列描述的运动中,可能存在的是①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却很小②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③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④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做直线运动,若在相等的时间内增加的位移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匀变速直线运动就是加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C.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变化量恒定的运动D.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恒定(不为零)的直线运动6.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 m/s2,则A.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是该秒初的速度的2倍B.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比该秒初的速度大2 m/sC.物体在某秒初的速度一定比前秒末的速度大2 m/sD.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比前秒初的速度大2 m/s二、非选择题(20分)1.(4分)一小车正以 6 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运动,如果小车获得 2 m/s2的加速度而加速运动,当速度增加到10 m/s时,经历的时间是______ s.2.(4分)以10 m/s的速度前进的汽车,起动后经4 s停下来,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3.(6分)一子弹击中木板的速度是800 m/s,历时0.02 s穿出木板,穿出木板时的速度为300 m/s,则子弹穿过木板时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 m/s2,加速度的方向为______.参考答案一、1.D 2.C 3.C 4.A 5.D 6.B二、1.2 22.53.2.5×104 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如图所示,则①前6 s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②2 s~4 s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③3 s末质点的速度为零,且改变运动方向④2 s末质点的速度大小是4 m/s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2.一物体以5 m/s的初速度、-2 m/s2的加速度在粗糙水平面上滑行,在4 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A.4 m B.36 m C.6.25 m D.以上答案都不对3.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关系是:s=4t+2t2,s与t的单位分别为m和s,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A.4 m/s与2 m/s2 B.0与4 m/s2C.4 m/s与4 m/s2 D.4 m/s与0 4.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 3 s后停止运动,那么,在这连续的3个1 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A.1:3:5 B.5:3:1C.1:2:3 D.3:2:15.匀变速直线运动是①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运动②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运动③加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运动④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恒定不变的运动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6.汽车甲沿着平直的公路以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经过某处的同时,该处有汽车乙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去追赶甲车,根据上述已知条件A.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B.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路程C.可求出乙车从开始起动到追上甲车时所用的时间D.不能求出上述三者中的任一个二、非选择题(共20分)1.(4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从v增加到2v时的位移是s,则它的速度从2v增加到4v时经过的位移是______.2.(4分)质点在直线A、B、C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在A点时的速度是5 m/s,经3 s到达B点时速度是14 m/s,再经过4 s达到C点,则它达到C点时的速度是______m/s.3.(6分)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 5 s后速度达到10 m/s,然后匀速运动了20 s,接着经 2 s匀减速运动后静止,则质点在加速阶段的加速度是______m/s2,在第26 s末的速度大小是______m/s.4.(6分)一火车以2 m/s的初速度,0.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1)火车在第3 s末的速度是多少?(2)在前4 s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在第5 s的位移是多少?(4)在第2个4 s内的位移是多少?参考答案一、1.D 2.C 3.C 4.B 5.C 6.A 二、1.4s 2.26 3.2 5 4.(1)3.5 m/s(2)3 m/s(3)4.25 m(4)20 m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一个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 末的速度达到4 m/s ,物体在第2 s 内的位移是A .6 mB .8 mC .4 mD .1.6 m2.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 ,一物体由静止从斜面顶端沿斜面滑下,当该物体滑到底部时的速度为v ,则物体下滑到L /2处的速度为A .2v B .v /2 C .33D .v /43.物体的初速度为v 0,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要它的速度增加到初速度的n 倍,则物体的位移是A .av n 2)1(202-B .av n 2202C .av n 2)1(20-D .av n 2)1(202-4.做匀加速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某点O 时速度是1 m/s ,车尾经过O 点时的速度是7 m/s ,则这列列车的中点经过O 点时的速度为A .5 m/sB .5.5 m/sC .4 m/sD .3.5 m/s5.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A .乙比甲运动的快B .2 s 乙追上甲C.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D.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 m远6.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两个2 s内的平均速度分别是4 m/s 和10 m/s,该质点的加速度为A.3 m/s2 B.4 m/s2C.5 m/s2 D.6 m/s2二、非选择题(共20分)1.(4分)飞机起飞的速度相对静止空气是60 m/s,航空母舰以20 m/s的速度向东航行,停在航空母舰上的飞机也向东起飞,飞机的加速度是 4 m/s2,则起飞所需时间是______s,起飞跑道至少长______m.2.(4分)汽车以15 m/s的速度行驶,从某时刻起开始刹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6 m/s2,则汽车刹车后 3 s内的位移为______m.3.(5分)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其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s=2t+3t2(m),则该质点的初速度为______m/s,加速度为______m/s2,3 s末的瞬时速度为______m/s,第3 s内的位移为______m.4.(7分)一列火车由车站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值班员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的旁边,第一节车厢经过他历时 4 s,整个列车经过他历时20 s,设各节车厢等长,车厢连接处的长度不计,求:(1)这列火车共有多少节车厢?(2)最后九节车厢经过他身旁历时多少?参考答案一、1.A 2.A 3.A 4.A 5.D 6.A 二、1.10 200 2.18.75 3.2 6 20 17 4.(1)25节 (2)4s自由落体运动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一个物体从高h 处自由落下,其时间达到落地时间一半时,下落的高度为A .21h B .41h C .81h D .121h2.甲的重力是乙的3倍,它们从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比乙先着地B .甲比乙的加速度大C .甲、乙同时着地D .无法确定谁先着地3.图2—18中所示的各图象能正确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过程的是4.一观察者发现,每隔一定时间有一个水滴自8 m 高处的屋檐落下,而且看到第五滴水刚要离开屋檐时,第一滴水正好落到地面,那么这时第二滴水离地的高度是A .2 mB .2.5 mC .2.9 mD .3.5 m5.一个石子从高处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1 s 内的位移大小是s,则它在第3 s内的位移大小是A.5s B.7s C.9s D.3s6.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 1 s从同一地点释放另一小石子,则它们落地之前,两石子之间的距离将A.保持不变B.不断变大C.不断减小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二、非选择题(共20分)1.(4分)一个自由落下的物体在最后 1 s内落下的距离等于全程的一半,计算它降落的时间和高度?2.(4分)一质点由A点自由下落,经过B点到达C点,已知质点经过B 点时的速度是到达C点时速度的3/5,BC间距离是80 m,求AC间距离?3.(6分)A球由塔顶自由落下,当落下1 m时,B球自距塔顶7 m处开始自由下落,两球恰好同时落地,则塔高为多少?(g=10 m/s2)4.(6分)一只小球自屋檐自由下落,在Δt=0.25 s内通过高度为Δh=2 m的窗口,求窗口的顶端距屋檐多高?(取g=10 m/s2)参考答案一、1.B 2.C 3.C 4.D 5.A 6.B二、1.3.42 s57.16 m2.125 m3.16 m4.2.28 m第二章复习实验: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学生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打出的点不是圆点,而是一些短线,这可能是因为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B.电源电压不稳定C.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压太低 D.振针到复写纸的距离太小2.接通电源与释放纸带(或物体),这两个操作时刻的关系应当是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3.本实验中,关于计数点间间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B.每隔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C.每隔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D.每隔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2s4.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下:计数点序号 1 2 3 4 5 6计数点对应的时刻(s)0.10 0.20 0.30 0.40 0.50 0.60通过计数点的速度(cm/s)44.0 62.0 81.0 100.0 110.0 168.0为了计算加速度,合理的方法是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量出其倾角,由公式a=tanα求出加速度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5.打点计时器振针打点的周期,决定于A.交变电压的高低B.交变电流的频率C.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D.振针与复写纸的距离6.电磁打点记时器是一种记时工具,关于它的使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电压为220V交流电B.使用电压为220V直流电C.使用电压为4V~6V直流电D.使用电压为4V~6V交流电二、非选择题(共20分)1.(4分)使用打点计时器时,纸带应穿过______,复写纸应套在______上,并要压在纸带______面;应把______电源电线接到______上;打点时应先______,再让纸带运动.2.(4分)我国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因此打点计时器每隔______s打一个点.如图2—19为某次实验时打出的一条纸带,其中1、2、3、4为依次选定的计数点,根据图中标出的数据可以判定实验物体运动的性质是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加速度是_______m/s2.3.(6分)用接在50 Hz交流低压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记数点,分别标明0、1、2、3、4……,量得0与1两点间距离s1=30mm,3与4两点间的距离s4=48mm,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小车加速度为______m/s2.4.(6分)打点计时器原来工作电压的频率是50Hz,如果用它来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实验者不知工作电压的频率变为60Hz,这样计算出的加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是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参考答案一、1.D 2.A 3.C 4.C 5.B 6.D二、1.限位孔定位轴上压交流线柱接通电源松开小车2.0.02 s匀加速直线运动略 63.0.3 0.64.偏小第二章复习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试判断下列几个速度中哪个不是瞬时速度A.子弹出枪口的速度是800m/sB.小球第3s末的速度是6m/sC.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40km/hD.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7.2km/h2.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位置自由下落,如果以乙为参考系,则甲的运动状态为A.做匀速直线运动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D.静止3.以下各种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可以存在的是A.速度向东正在增大,加速度向西正在增大B.速度向东正在减少,加速度向西正在增大C.速度向东正在增大,加速度向西正在减少D.速度向东正在减少,加速度向东正在增大4.自由落体运动是A.物体不受任何作用力的运动B.物体在真空中的运动C.加速度为g的竖直下落运动D.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竖直下落运动5.竖直升空的火箭,其速度图象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图1A.火箭上升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是40 sB.火箭前40s上升,以后下降C.燃料用完时,火箭离地高度是1600mD.火箭的加速度始终是20m/s26.一辆汽车从车站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开出一段时间后,司机发现有一位乘客未上车,急忙制动,车又做匀减速运动,结果汽车从开始启动到停下,共用10s,前进了15m,则在此过程中,汽车达到的最大速度是A.1m/s B.1.5m/s C.3m/s D.8m/s7.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平直道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0,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车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行驶的路程为s,若要保证两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应为A.s B.2s C.3s D.4s8.一个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该物体通过前一半位移和通过后一半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是A.2:1 B.2:1C.(2+1):1 D.(2-1):19.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①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②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③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④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10.如图所示为直线运动的v—t图,设开始时的质点位于原点,则A.t=t1时,质点离开原点的位移最大B.t=t3时,质点离开原点的位移为负C.0到t1和t3到t4这两段时间里的质点的加速度方向相同D.t1到t2和t3到t4这两段时间里的质点的加速度方向相同二、非选择题(共60分)11.(5分)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它的加速度为______.12.(5分)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落到A点时的速度为20m/s,则小球经过A点上方12.8m处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经过A点下方25m处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g取10m/s2).13.(5分)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最初2s内平均速度是2m/s,则物体在头4s内位移为______m.14.(5分)飞机着陆后以6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其着陆速度为60m/s,则求着陆后12s滑行的距离为______.15.(5分)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将以下步骤的代号按合理的顺序填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到靠近打点计时处,先接通电源,然后放开纸带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C.用一条细绳拴住小车,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适当的钩码D.断开电源,取下纸带E.将平板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恰能做匀速运动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G.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16.(5分)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推导位移公式t+at2/2.s=v17.(7分)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3s内的位移和第6s内的位移分别为2.4m和3.6m,试求该物体的初速度、加速度和前6s内的平均速度.18.(7分)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它在1s内两次通过离地面30m高的一点,不计空气阻力,g=10m/s2,则该物体可以达到的最大高度是多少?19.(8分)汽车A沿平直公路以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路过某处的同时,有一汽车B开始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去追赶A车,根据上述条件,求:(1)B追上A 所用的时间.(2)B追上A时B 的瞬时速度.20.(8分)一物体在某行星的一个悬崖上从静止开始下落,1s后从起点落下4m,再经过4s 它将在起点下面多远处?参考答案一、1.C 2.D 3.B 4.D 5.C 6.C 7.B 8.C 9.C 10.C二、11.T vv1212.12 3013.1614.300m15.BEFCADG16.略17.0.4m/s 1.4m/s2 2.6m/s 18.31.25m19.(1)2v/a(2)2v 20100m。
(完整版)高中物理直线运动高考真题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高考真题1.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乙两车的位置x 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C.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D.在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2.一颗子弹以水平速度穿透一块在光滑水平面上迎面滑来的木块后,二者运动感方向均不变。
设子弹与木块间相互作用力恒定,木块最后速度为v,则A.越大,v越大 B.越小,v越大C.子弹质量越大,v越大 D.木块质量越小,v越大3.如图,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连接一小物块,物块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
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物块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0。
1sin(2.5πt)m。
t=0时刻,一小球从距物块h高处自由落下;t=0.6s时,小球恰好与物块处于同一高度。
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10m/s2。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__(双选,填正确答案标号)A.h=1。
7m B.简谐运动的周期是0.8sC.0.6s内物块运动的路程是0.2m D.t=0.4s时,物块与小球运动方向相反4.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0。
2~0。
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B.0。
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C.0.6~0。
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D.0。
8小时内,甲、乙骑行的路程相等5.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t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v—t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6.甲、乙两物体在t=0时刻经过同一位置沿x轴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则A.甲、乙在t=0到t=ls之间沿同一方向运动B.乙在t=0到t=7s之间的位移为零C.甲在t=0到t=4s之间做往复运动D.甲、乙在t=6s时的加速度方向相同7.将地面上静止的货物竖直向上吊起,货物由地面运动至最高点的过程中,图像如图所示。
(物理)物理直线运动练习题20篇含解析

(物理)物理直线运动练习题20篇含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直线运动1.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甲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t 0=0.4s ,但饮酒会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在某次试验中,志愿者少量饮酒后驾车以v 0=72km/h 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L=39m .减速过程中汽车位移s 与速度v 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此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 2.求:(1)减速过程汽车加速度的大小及所用时间; (2)饮酒使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比一般人增加了多少;(3)减速过程汽车对志愿者作用力的大小与志愿者重力大小的比值. 【答案】(1)28/m s ,2.5s ;(2)0.3s ;(3)0415F mg =【解析】 【分析】 【详解】(1)设减速过程中,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a ,运动时间为t ,由题可知初速度020/v m s =,末速度0t v =,位移2()211f x x =-≤由运动学公式得:202v as =①2.5v t s a==② 由①②式代入数据得28/a m s =③2.5t s =④(2)设志愿者饮酒后反应时间的增加量为t ∆,由运动学公式得0L v t s ='+⑤ 0t t t ∆='-⑥联立⑤⑥式代入数据得0.3t s ∆=⑦(3)设志愿者力所受合外力的大小为F ,汽车对志愿者作用力的大小为0F ,志愿者的质量为m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a =⑧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得2220()F F mg =+⑨联立③⑧⑨式,代入数据得415F mg =⑩2.某次足球比赛中,攻方使用“边路突破,下底传中”的战术.如图,足球场长90m 、宽60m.前锋甲在中线处将足球沿边线向前踢出,足球的运动可视为在地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初速度v 0=12m/s ,加速度大小a 0=2m/s 2.(1)甲踢出足球的同时沿边线向前追赶足球,设他做初速为零、加速度a 1=2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 m =8m/s.求他追上足球的最短时间.(2)若甲追上足球的瞬间将足球以某速度v 沿边线向前踢出,足球仍以a 0在地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同时,甲的速度瞬间变为v 1=6 m/s ,紧接着他做匀速直线运动向前追赶足球,恰能在底线处追上足球传中,求v 的大小. 【答案】(1)t =6.5s (2)v =7.5m/s 【解析】 【分析】(1)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运动员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和位移,然后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结合位移关系求出追及的时间.(2)结合运动员和足球的位移关系,运用运动学公式求出前锋队员在底线追上足球时的速度. 【详解】(1)已知甲的加速度为22s 2m/a =,最大速度为28m/s v =,甲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和位移分别为:2228s 4s 2v t a === 22284m 16m 22v x t ==⨯= 之后甲做匀速直线运动,到足球停止运动时,其位移x 2=v m (t 1-t 0)=8×2m =16m 由于x 1+x 2 < x 0,故足球停止运动时,甲没有追上足球 甲继续以最大速度匀速运动追赶足球,则x 0-(x 1+x 2)=v m t 2 联立得:t 2=0.5s甲追上足球的时间t =t 0+t 2=6.5s (2)足球距底线的距离x 2=45-x 0=9m 设甲运动到底线的时间为t 3,则x 2=v 1t 3 足球在t 3时间内发生的位移2230312x vt a t =- 联立解得:v =7.5m/s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足球和运动员的位移关系,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3.如图所示,在沙堆表面放置一长方形木块A ,其上面再放一个质量为m 的爆竹B ,木块的质量为M .当爆竹爆炸时,因反冲作用使木块陷入沙中深度h ,而木块所受的平均阻力为f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物理直线运动练习题20篇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直线运动1.倾角为θ的斜面与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在D 处平滑连接,斜面上AB 的长度为3L ,BC 、CD 的长度均为3.5L ,BC 部分粗糙,其余部分光滑。
如图,4个“— ”形小滑块工件紧挨在一起排在斜面上,从下往上依次标为1、2、3、4,滑块上长为L 的轻杆与斜面平行并与上一个滑块接触但不粘连,滑块1恰好在A 处。
现将4个滑块一起由静止释放,设滑块经过D 处时无机械能损失,轻杆不会与斜面相碰。
已知每个滑块的质量为m 并可视为质点,滑块与粗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tan θ,重力加速度为g 。
求(1)滑块1刚进入BC 时,滑块1上的轻杆所受到的压力大小; (2)4个滑块全部滑上水平面后,相邻滑块之间的距离。
【答案】(1)3sin 4F mg θ=(2)43d L =【解析】 【详解】(1)以4个滑块为研究对象,设第一个滑块刚进BC 段时,4个滑块的加速度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4sin cos 4mg mg ma θμθ-⋅=以滑块1为研究对象,设刚进入BC 段时,轻杆受到的压力为F ,由牛顿第二定律:sin cos F mg mg ma θμθ+-⋅=已知tan μθ= 联立可得:3sin 4F mg θ=(2)设4个滑块完全进入粗糙段时,也即第4个滑块刚进入BC 时,滑块的共同速度为v 这个过程, 4个滑块向下移动了6L 的距离,1、2、3滑块在粗糙段向下移动的距离分别为3L 、2L 、L ,由动能定理,有:214sin 6cos 32)4v 2mg L mg L L L m θμθ⋅-⋅⋅++=⋅( 可得:v 3sin gL θ=由于动摩擦因数为tan μθ=,则4个滑块都进入BC 段后,所受合外力为0,各滑块均以速度v 做匀速运动;第1个滑块离开BC 后做匀加速下滑,设到达D 处时速度为v 1,由动能定理:()22111sin 3.5v v 22mg L m m θ⋅=- 可得:1v 4sin gL θ=当第1个滑块到达BC 边缘刚要离开粗糙段时,第2个滑块正以v 的速度匀速向下运动,且运动L 距离后离开粗糙段,依次类推,直到第4个滑块离开粗糙段。
由此可知,相邻两个滑块到达BC 段边缘的时间差为v L t ∆=,因此到达水平面的时间差也为vLt ∆= 所以滑块在水平面上的间距为1v d t =∆ 联立解得43d L =2.如图所示,在沙堆表面放置一长方形木块A ,其上面再放一个质量为m 的爆竹B ,木块的质量为M .当爆竹爆炸时,因反冲作用使木块陷入沙中深度h ,而木块所受的平均阻力为f 。
若爆竹的火药质量以及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g 。
求: (1)爆竹爆炸瞬间木块获得的速度; (2)爆竹能上升的最大高度。
【答案】(1()2f Mg hM-2)()2f Mg Mh m g - 【解析】 【详解】(1)对木块,由动能定理得:2102Mgh fh Mv -=-, 解得:()2f Mg hv M-=(2)爆竹爆炸过程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得:0Mv mv -'=爆竹做竖直上抛运动,上升的最大高度:22v H g'=解得:()2fMg MhH m g-=3.撑杆跳高是奥运会是一个重要的比赛项目.撑杆跳高整个过程可以简化为三个阶段:助跑、上升、下落;而运动员可以简化成质点来处理.某著名运动员,在助跑过程中,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2 m/s 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达到10 m/s 时撑杆起跳;达到最高点后,下落过程可以认为是自由落体运动,重心下落高度为6.05 m ;然后落在软垫上软垫到速度为零用时0.8 s .运动员质量m =75 kg ,g 取10 m/s 2.求: (1)运动员起跳前的助跑距离;(2)自由落体运动下落时间,以及运动员与软垫接触时的速度;(3)假设运动员从接触软垫到速度为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运动员在这个过程中,软垫受到的压力.【答案】(1)运动员起跳前的助跑距离为25m ;(2)自由落体运动下落时间为1.1S ,以及运动员与软垫接触时的速度为11m/s ;(3)运动员在这个过程中,软垫受到的压力为1.8×103N . 【解析】 【详解】(1)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助跑距离:x=22v a =21022⨯=25m (2)设自由落体时间为t 1,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为h :h=212gt 代入数据得:t =1.1s 刚要接触垫的速度v ′,则:v′2=2gh ,得v =11m/s(3)设软垫对人的力为F ,由动量定理得:(mg-F )t =0-mv ′ 代入数据得:F =1.8×103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对软垫的力为1.8×103N4.近年来隧道交通事故成为道路交通事故的热点之一.某日,一轿车A 因故障恰停在某隧道内离隧道入口50m 的位置.此时另一轿车B 正以v 0=90km/h 的速度匀速向隧道口驶来,轿车B 到达隧道口时驾驶员才发现停在前方的轿车A 并立即采取制动措施.假设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t 1=0.57s ,轿车制动系统响应时间(开始踏下制动踏板到实际制动)t 2=0.03s ,轿车制动时加速度大小a=7.5m/s 2.问: (1)轿车B 是否会与停在前方的轿车A 相撞?(2)若会相撞,撞前轿车B 的速度大小为多少?若不会相撞,停止时轿车B 与轿车A 的距离是多少?【答案】(1)轿车B 会与停在前方的轿车A 相撞;(2)10m/s 【解析】试题分析:轿车的刹车位移由其反应时间内的匀速运动位移和制动后匀减速运动位移两部分构成,由此可得刹车位移,与初始距离比较可判定是否相撞;依据(1)的结果,由运动可判定相撞前B 的速度.(1)轿车B 在实际制动前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其发生的位移为s 1,由题意可知:s 1=v 0(t 1+t 2)=15 m ,实际制动后,轿车B 做匀减速运动,位移为s 2, 由2022v as =代入数据得:s 2=41.7 m ,轿车A 离隧道口的距离为d =50 m ,因s 1+s 2>d ,故轿车B 会与停在前方的轿车A 相撞(2)设撞前轿车B 的速度为v ,由运动学公式得22002v v ax -=,代入数据解得:v =10m/s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相遇问题,关键要掌握刹车位移的判定:反应时间内的匀速运动位移;制动后匀减速运动位移.5.某运动员助跑阶段可看成先匀加速后匀速运动.某运动员先以4.5m/s 2的加速度跑了5s .接着匀速跑了1s .然后起跳.求: (1)运动员起跳的速度? (2)运动员助跑的距离? 【答案】(1)22.5m/s (2)78.75m【解析】(1)由题意知,运动员起跳时的速度就是运动员加速运动的末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关系知,运动员加速运动的末速度为:即运动员起跳时的速度为22.5m/s ;(2)根据位移时间关系知,运动员加速运动的距离为:运动员匀速跑的距离为:所以运动员助跑的距离为: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1)运动员将要起跳时的速度为22.5m/s ; (2)运动员助跑的距离是78.75m .6.杭黄高铁是连接杭州市和黄山市的高速铁路。
2018年12月25日,正式开通运营,运行时的最大时速为250公里。
杭黄高速列车在一次联调联试运行中由A 站开往B 站,A 、B 车站间的铁路为直线。
技术人员乘此列车从A 车站出发,列车从启动匀加速到270km/h ,用了150s 时间,在匀速运动了10分钟后,列车匀减速运动,经过200秒后刚好停在B 车站.求:(1)求此高速列车启动、减速时的加速度; (2)求A 、B 两站间的距离;【答案】(1)0.5m/s 2,-0.375m/s 2;(2)58125m 【解析】 【分析】分别确定高速列车启动、减速运动过程的初速度、末速度和时间,由加速度定义式∆=∆v a t求出加速度。
【详解】(1) 由加速度的定义式∆=∆va t有: 高速列车启动时的加速度为2212700.53.6150v m m a ss t ∆===∆⨯高速列车减速时的加速度为 22202700.3753.6200v m m a ss t ∆-===-∆⨯; (2) 加速过程的位移为2111156262x a t m == 匀速过程的位移为2245000x vt m ==减速过程的位移为232075002v x m a -== 总位移为12358125x x x x m =++=7.如图所示为一风洞实验装置示意图,一质量为1kg 的小球套在一根固定的直杆上,直杆与水平面夹角θ为370.现小球在F =20N 的竖直向上的风力作用下,从A 点静止出发向上运动,已知杆与球间的动摩擦因数=0.5μ.( sin370.6o =, cos370.8o =,g=10m/s 2),求:(1)小球运动的加速度a 1大小?(2)若F 作用3s 后小球到达B 点,此时使风力大小不变,方向立即改为水平向左.则从改变风力F 开始计时,小球经多长时间将回到B 点? 【答案】(1)2m/s 2;(2)0.54s . 【解析】(1)在风力F 作用时有:(F-mg )sin37°-μ(F-mg )cos37°=ma 1 a 1=2 m/s 2 方向沿杆向上(2)3s 时小球速度:v=a 1t 1=6m/s 风力方向改为水平向左后,小球加速度为a 2, 沿杆方向:-mgsin37°-F cos37°-μN=ma 2 N+mg cos37°=F sin37° 解得:a 2=-24 m/s 2经过时间t 2到达最高点,t 2=2v a =0.25s 此处距B 点的位移为:s=02v+t 2=0.75m 小球下滑时的加速度为a 3,有:mgsin37°+Fcos37°-μN 2=ma 3 解得:a 3=18m/s 2下滑到B 点的时间为t 3, 则x=12a 3t 32解得:33 6t s所以t=t2+t3=0.54s8.甲、乙两辆车在相邻的两条平行直轨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甲车的速度为v1=16m/s,乙车的速度为v2=l2m/s,乙车在甲车的前面.当两车相距L=6m时,两车同时开始刹车,从此时开始计时,甲车以a1=2m/s2的加速度刹车,7s后立即改做匀速运动:乙车刹车的加速度为a2=lm/s2.求:(1)在哪些时刻两车速度相等?(2)两车有几次相遇?在哪些时刻两车相遇?【答案】(1)4s和8s (2)3次,2s、6s、10s【解析】(1)设刹车后经过t时间两车速度相等,则有:v1-a1t=v2-a2t解得:t=4s6s后甲车匀速,则速度:v= v1-a1t1=4m/s两车速度再次相等时,则有:v=v2-a2t′解得:t′=8s(2)在甲减速时,设经时间t相遇,甲和乙的位移分别为x1、x2,则有:x1=v1t-12a1t2x2=v2t-12a2t2又有:x1-x2=L解得:t1=2s或t2=6s甲车减速时间恰好为6s,即在甲车减速阶段,相遇两次,第一次t1=2s,第二次t2=6s 第二次相遇时甲车的速度为:v′1=v1-a1t2=4m/s乙车的速度为:v′2=v2-a2t2=6m/s设再经Δt甲追上乙,则有:v′1Δt=v′2Δt-12a2(Δt)2代入数据解得:Δt=4s此时乙仍在做减速运动,此解成立,所以甲、乙两车第3次相遇,相遇时刻为:t3=t2+Δt=10s点睛:本题中涉及运动情境较为复杂,为比较麻烦的追及相遇问题,要结合位移关系和速度关系并联系实际运动情境加以解决,难度较大.9.如图,在倾角为=37°的足够长固定斜面底端,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以某一初速度沿斜面上滑,一段时间后返回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