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
组织行为学激励的理论和实践
如何应对激励的副作用,如员工疲惫、工作倦怠等
防止过度激励
过度激励可能导致员工疲惫和工 作倦怠,因此应合理设置激励程 度,避免员工对奖励失去兴趣或
感到压力过大。
多元化激励手段
采用多种激励手段,如晋升机会、 培训发展、工作内容丰富化等,以 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提高激 励效果。
关注员工心理健康
建立健全的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机制 ,及时发现和解决员工的心理问题 ,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
总结词
激励性的薪酬制度
详细描述
某银行的高管薪酬制度设计旨在激励高管们提高业绩和 实现公司目标。该制度将高管的薪酬与业绩挂钩,通过 奖金、股票期权等激励方式,鼓励高管们积极开展业务 、提高经营效率并实现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这种薪酬 制度激发了高管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提高了公司的 整体业绩和竞争力。
THANKS
组织文化特点
组织文化具有独特性、共享性、稳定性、导 向性等特点,它能够为组织成员提供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塑造组织的形象和品。组织文化对员工激励的影响
提高员工归属感
促进员工自我实现
良好的组织文化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 感和忠诚度,使员工更加积极地参与 组织的各项活动,提高工作绩效。
组织文化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鼓 励员工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 值,提高工作满意度。
PART 02
激励理论
REPORTING
内容型激励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
该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 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工 作动力。
双因素理论
该理论认为员工对工作的满足感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包括薪水、工作条件等,而激励因素则包括晋升机会、工作内容等。只 有激励因素得到满足,员工才会感到满意和受到激励。
组织行为学-激励
概念激励(Motivate)什么是激励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
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激励的出发点是满足组织成员的各种需要,即通过系统的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来满足企业员工的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
2)科学的激励工作需要奖励和惩罚并举,既要对员工表现出来的符合企业期望的行为进行奖励,又要对不符合员工期望的行为进行惩罚。
3)激励贯穿于企业员工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对员工个人需要的了解、个性的把握、行为过程的控制和行为结果的评价等。
因此,激励工作需要耐心。
赫兹伯格说,如何激励员工:锲而不舍。
4)信息沟通贯穿于激励工作的始末,从对激励制度的宣传、企业员工个人的了解,到对员工行为过程的控制和对员工行为结果的评价等,都依赖于一定的信息沟通。
企业组织中信息沟通是否通畅,是否及时、准确、全面,直接影响着激励制度的运用效果和激励工作的成本。
5)激励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同时,也能让组织成员实现其个人目标,即达到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在客观上的统一。
激励的基本原则1、目标结合原则在激励机制中,设置目标是一个关键环节。
目标设置必须同时体现组织目标和员工需要的要求。
2、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
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以精神激励为主。
3、引导性原则外激励措施只有转化为被激励者的自觉意愿,才能取得激励效果。
因此,引导性原则是激励过程的内在要求。
4、合理性原则激励的合理性原则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激励的措施要适度。
要根据所实现目标本身的价值大小确定适当的激励量;其二,奖惩要公平。
5、明确性原则激励的明确性原则包括三层含义:其一,明确。
激励的目的是需要做什么和必须怎么做;其二,公开。
特别是分配奖金等大量员工关注的问题时,更为重要。
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及其案例分析
一、激励理论激励是指持续地激发人的动机和内在动力,使其心理过程始终保持要激奋的状态中,鼓励人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
这也就是说,激励在本质上就是激发、鼓励和努力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激励作用: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有利于挖掘人的潜力,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二、案例案例一:A公司的一位高级技术员技术高超,工作认真,但最近总不爱说话,不与同事交流,基本不参加公司组织的活动,也不愿意在节假日加班。
经过人力资源部了解,他母亲患癌症已进入晚期,全靠他的照料。
案例评析:(1)A公司领导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主管领导及时探望了他的母亲,并为他单独提前兑付了奖金。
这位技术人员深受感动,在征得同意后将一部分工作带回家中,通过公司内部网络积极出色的将工作完成,有力地支持了整个项目进展。
(2)这属于一种关怀性的激励,每个人在工作业绩不佳之时都会表现出某些行为,上级领导要通过某些途径及时了解到这种情况并给予解决,员工将会更加死心塌地呆在公司,保持了对公司的忠诚度。
从而有助于公司的长足发展,保证了高级人才“在其位,更谋其政”;与此同时,公司领导的行为也会在其他员工内心树立良好的形象,有利于公司团体的凝聚力提升。
案例二:B公司的一位高级主管(在同一个岗位工作了将近10年)在日常工作中兢兢业业,深受领导喜爱;但近段时间以来,该主管工作业绩不佳甚至出现了下滑迹象。
上级领导找他谈话,他说自己在这个工作岗位干了这么多年,感觉有些厌烦了,希望换一个工作环境。
上级领导听到这些给予了他肯定和理解并变换了他的工作环境,最终该员工干劲和业绩都提升了。
案例评析:(1)B公司领导阶层的做法我完全赞同并给予肯定,因为他们是本着对员工负责的态度来处理这件事情的。
细想任何一个员工无论他如何热爱这个工作,时间长久之后难免都会产生厌倦心理,这是通过适当的调节员工工作内容和环境,也许会激励出员工更大的潜力。
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
①明确做什么工作给什么奖酬; ②使员工认识到这种奖酬与工作绩效有关;
③使员工相信,只有努力工作,绩效才能提高。
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四十二 分。
(三)理论的运用
弗鲁姆认为,依据期望模式,为了有效激 发职工的工作动机,需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一是个人努力与工作成绩的关系。 二是工作成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 三是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四十二 分。
二、公平理论
公 平 理 论 是 美 国 心 理 学 家 亚 当 斯 (J.S.Adams)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该 理论着重研究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对个 人所作的贡献与其所获得的回报之间如何 平衡,它强调公平、公正对于职工积极性 的激励作用。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四十二分。
(一)理论概述
1、生存需要
生存需要是人的最基本需要,这种需要类似于需 要层次理论中的生理、安全需要,这类需要只有 通过金钱的方式才能满足。
2、关系需要
关系需要相当于层次理论中的社交需要和一部分 尊重需要。
3、成长需要
成长需要是个体对于自尊和自我实现等方面的追 求和需要。包括个人在事业、前途等方面的创造、 发展与成长的努力。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四十二分。
续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成长需要(G) 关系需要 (R) 生存需要(E)
需要层次论与ERG理论对比图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四十二分。
续
概而言之,三类需要间的关系包括如下三 点:
①某种需要受到的满足越少,则其越为人 所渴求,对人的激励作用越大;
组织行为学(激励)
02
通过对不同激励理论的比较分析,发现不同的激励方式对员工
绩效和满意度有不同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激励策略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
03
投入,从而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
对组织的建议
根据员工需求和个性特点, 制定个性化的激励方案, 以提高激励效果。
重视非物质激励手段,如晋 升机会、培训发展等,以满 足员工更高层次的需求。
ABCD
建立公正、公平的绩效评 估体系,确保员工的工作 付出得到合理回报。
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氛围,提 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从 而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谢谢观看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该理论认为,满足员工的需求可以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是员工认为自己应该得到的待遇, 如工资、福利等;而激励因素则是能够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如工作成就感、晋升机会等。组织需要关注员工 的激励因素,以激发其工作动力和创造力。
过程型激励理论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该理论认为,激励力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期望值和效价 。期望值是指个体对某个目标能够实现的主观概率;效价是 指个体对目标价值的评价。组织可以通过提高员工的期望值 和效价,来增强其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内在动机,促使其 朝着特定目标努力的心理过程。
激励对于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 它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提高工作绩效和满意度,增强组织的 竞争力和适应性。
02
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该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组织可以根据员工的需求层次,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以满足员工的需求,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
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激励理论是组织行为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激励机制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从而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激励理论,并探讨它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第一种激励理论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人们有一系列的需求,可以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只有当一个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进一步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在工作环境中,组织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等方式来满足员工的需求,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
第二种激励理论是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认为工作满意度主要来自两个因素:满意感和不满意感。
满意感来自于工作内容的挑战性、成就感和晋升机会等,而不满意感则来源于工作条件的不完善以及工资待遇的不合理等。
根据这一理论,组织应该注重提升工作内容的挑战性和员工的成就感,同时改善工作条件和提高工资待遇,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第三种激励理论是期望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员工的工作动力取决于他们对于工作绩效和奖励之间的期望关系。
如果员工认为他们的努力可以带来良好的绩效和奖励,他们就会更加努力地工作。
组织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和奖励制度,以激发员工的期望,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动力。
第四种激励理论是公平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满意度与他们对于公平的感知关系密切相关。
如果员工认为他们的努力和奉献得到了公正的回报,他们就会更加满意和积极地工作。
组织可以通过建立公平的绩效评价和奖励分配机制,以确保员工对于公正感有真实的体验。
综上所述,激励理论是组织行为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
在实际工作中,组织可以运用不同的激励理论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从而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效率。
然而,不同的理论适用于不同的情境和组织文化,组织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激励机制,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除了上述提到的激励理论外,还有其他一些相关的激励概念和理论,例如团队激励、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等。
胡孝德《组织行为学》教案第六章激励理论
归因偏差
指个体在归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 错误或偏见,如基本归因错误、 自我服务偏差等。了解归因偏差 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他人和自己
的行为动机。
05
综合型激励理论
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型
95% 85% 75% 50% 45%
0 10 20 30 40 5
激励导致一个人是否努力及其努力的程度。
工作的实际绩效取决于能力的大小、努力程度以及对 所需完成任务理解的深度。
03
过程型激励理论
期望理论
期望值
效价
个人对某一行为导致特 定结果的可能性的估计。
个人对某一特定结果的 偏好程度。
期望理论公式
激励力 = 期望值 × 效 价。
应用
管理者可以通过调整期 望值和效价来影响员工
的激励水平。
公平理论
投入与产出的比较
参考对象的选择
员工会将自己的投入(如努力、经验、技 能等)与产出(如薪酬、晋升、认可等) 进行比较,以评估是否公平。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该流派认为激励的目的是改造和修正行为,以达 到组织的预期目标。主要包括斯金纳的“强化理 论”、海德的“归因理论”和挫折理论等。
过程型激励理论
该流派重点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采取具体行为的 心理过程。主要包括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豪 斯的“激励力量理论”、洛克的“目标激励理论 ”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
奖励要以绩效为前提,不是先有奖励后有绩效,而是必须先 完成组织任务才能导致精神的、物质的奖励。
奖惩措施是否会产生满意,取决于被激励者认为获得 的报偿是否公正。
满意将导致进一步的努力。
豪斯综合激励力量模型
内外激励同时存在,内在激励是主导因素,外在激 励是辅助因素。
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
二、工作设计
工作丰富化
纵向拓展员工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增加员工计划、组织、控制与评价
自己工作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工作分担
两个人或多个人承担一项工作,共同分享工作报酬。
二、工作设计
弹性工作时间
除了保证组织规定的共同工作时间以外,员工可以灵活地选择自己工
作时间的工作设计方法。
=
——自己对现在所获报酬的感觉; ——自己对过去所获报酬的感觉;
——自己对个体现在投入的感觉; ——自己对个体过去投入的感觉。
其中,P(present)代表“现在”,E(ego)代表“过去”。
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当
<
时,
远程办公
脱离固定的传统办公地点,如在家进行办公,信息的传递与业务往来
主要依靠信息技术。
第五节 激励的实践应用
一、激励原则
➢ 目标一致原则
➢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 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 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 按需激励原则
二、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 奖励制度
➢ 工作绩效评估
建立友好的和
左右别人,
取成功的内驱
亲密的人际关
影响、控制
力
系的愿望
他人的需要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一、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激励力(M)=效价(V)×期望(E)
V
E
效价:
期望:
达成目标对满足个人需要价值的高低,也就是目
标的价值有多大
个人对其行为达成预期目标可能性大小的判断,
其数值在0和1之间,也就是成功的可能性
组织行为学重点——激励
激励,主要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满足个体的某些需求。
包含三个主要因素,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
激励产生的根本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由人的认知知识构成的,外因则是人说出的环境,【激励的需要理论】(一)需要层次论,马斯洛认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或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双因素理论,也叫做保健—激励理论,研究的重点是组织中个人与工作的关系问题。
引起人们不满意的因素往往是一些工作的外在因素,大多同他们的工作条件,环境有关,能给人带来满意的因素通常是工作内在的,是由工作本身所决定的。
由此赫茨伯格提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宝剑因素和激励因素,宝剑因素是那些于人们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入公司的政策,管理和监督等等。
这类因素并不能起到激励作用。
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于人们。
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
其不会导致不满。
(三)成就需要论在人的一生中,有些需要是靠后天获得的,(X理论和Y理论)这是关于人ing的问题,管理者对人性的假设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消极的X理论,一种是积极的Y理论【激励的过程理论。
】(一)公平理论,员工不是在真空中工作的,他们总是在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对于他们只爱工作中的努力程度有影响。
(而)期望理论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够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是,个人才会采取特定的行动。
(三)激励的强化理论,朱行长对激励进行针对性的刺激,只看员工的行为及其结果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突出激励的内容和过程。
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激励实务】(一)薪酬管理,绩效工资,分红,总奖金,知识工资。
(二)员工持股计划。
(三)灵活的工作日程(四)目标管理。
组织行为学(西北大学)第八章 激励理论
3.2 目标设置理论的应用
管理者可以直接设置、调整和控制目标,作 为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和技术。
管理者在为员工设置目标的过程中: 应该尽量使员工参与目标设置;
帮助员工设立具体的、并且有相当难度的目 标;
对目标的实现应该采取各种形式的激励和肯 定。
积极做好目标的反馈。 促进目标管理的实现。
A为存在公平或不公平的个体; B代表与A有某种关系或A与之比较的个体; O代表所获得的报酬; I 代表工作的付出。
当员工感到不公平时,可能采取以下几 种方式来减少自己不满意的程度:
改变自己的投入;
采取相应对策,改变自己的收入以寻求实 际平衡;
改变别人的投入;
通过各种方法,减少别人的报酬;
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原因,但不是全部的原 因,因为行为不仅受到个人个性、经历、 知识等的影响,还会受到家庭、组织、社 会、国家等众多文化因素的影响,动机与 行为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1.2 激励的概念与过程
激励是以满足个人的某些需要为条件而 使其产生去做某事的意愿。通俗地讲,激励 就是激发鼓励。管理中的“激励”,就是日 常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的问题。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克莱顿·阿尔德弗提出 把人的需要归为三类: 生存需要
指的是全部的生理和物质上的欲望。 关系需要
主要强调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联系。 成长需要
指一种要求得到提高和发展的内在欲望。
2.2 ERG理论
特点: 当某一需要仅得到了较少满足,一般会产
生更强烈的需要,要求得到更多的满足。 若较低层次需要满足得越充分,则对较高
对于组织不希望发生的行为,除了直接的惩罚措施外, 还可以“冷处理”或“论的应用
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
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是基于人类动机和行为分析的一个理论,主要目的是驱动员工的工作效率,激励员工为公司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这篇文章将详细介绍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以及在实践中如何应用它来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激励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
内在激励是一种动力,来自于员工自己对工作的热情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内在激励通过给员工提供成就感、自我价值感、自我控制感、生长和发展等渠道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内在激励可以帮助员工更自愿地去完成一项工作以达到某种高一级成就。
外在激励是指来自于公司对员工的激励,例如薪酬奖金、晋升机会、福利待遇等等。
外在激励可以促使员工更加热情地去工作,也可以影响员工的工作表现甚至决定是否继续留在公司工作。
了解了这些基本概念后,我们再来看几种常用的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
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个理论衍生自亚伯拉罕·马斯洛的人类需求理论,主要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根据这个理论,当员工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会寻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以获得满足。
如果公司能够满足员工的需求,从而让员工感到被重视、有价值、能够自我实现,员工就会得到更高的激励,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
2. 基督森动机理论基督森动机理论认为,员工的动机来自于他们对工作的期望、希望和信念。
如果员工相信自己的工作能够带来积极的结果和回报,他们就会努力工作以实现这些期望。
如果公司能够帮助员工增强信念和期望,那么员工就会更加热情地去工作,从而提高工作表现。
3. 绩效激励理论绩效激励理论认为,员工的工作表现受到他们的绩效激励的影响。
如果员工的工作表现和绩效能够被有效地展示和奖励,他们就会更加热情地去工作,从而提高工作表现。
4. 期望理论期望理论认为,员工对特定工作完成的期望是直接影响他们工作表现的因素之一。
如果员工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一项工作,他们就会更有动力去实现这个目标。
激励理论(组织行为学)
持续激励的长期策略
定期评估与调整
员工需求和目标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定期评估激励策略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确保激励措施仍然有效和相关。
培养员工的内在动机
通过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赋予员工权力、建立积极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激 励员工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培养内在动机。
两者关系
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相互影响, 共同作用于员工的动机和行为。
平衡
有效激励的关键在于寻找内在激 励和外在激励的平衡点,激发员 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金钱激励的局限性
短视效应
金钱激励往往侧重于短期目标 ,可能导致员工忽视长期目标 ,缺乏创造力和积极性。
内在动力的压制
过度依赖金钱激励可能会压抑 员工的内在动力,如成就感、 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激励的重要性
在组织行为学中,激励是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团队合作、 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关键。激励能激发员工潜能,提升工作效率 ,增强团队凝聚力,最终为组织带来更大的收益。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划分为五 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为: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 实现需求。
反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定期评估
定期收集员工反馈,评估激励措施的效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方案。
多渠道反馈
建立多种反馈渠道,例如员工意见箱、定期访谈、问卷调查等,确 保员工能够方便地表达意见。
及时反馈
及时处理员工反馈,并给予相应的回应,避免反馈信息的滞留,提 高员工的参与度。
公开透明
建立透明的反馈机制,确保员工了解反馈流程,并能够看到反馈的 处理结果。
组织行为学之激励
3.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1)该理论的基本观点
①有目标比没有目标好;②具体、可操作、分 阶段性目标比空泛的号召性目标好;③有一定 难度的目标比随手可得的目标好;④能被人接 受的目标比不能接受的好。
(2)目标设置理论示意图
目标难度 目标具体性
员工的目标接受度
向目标努力
绩效
员工对目标的承诺
内在奖励 外在奖励
M=V×E
M( )代表个人所受激发的程度;
V()指个人对自己所要采取的行动将会达到 某一成果或目标的偏爱程度,是个体对这一成 果或目标之有用性的主观估计;
E()指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预期成果(或 目标)的概率,即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自己 所采取行为将会导致某种预期成果之可能性的 主观估计。
2.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2.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我们不要以为设置了激励目标、采取了激励手 段,就一定能获得所需的行为和努力,并使员 工满意。一定要认识到, (1)对员工的激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2)任何一种激励模式都很难包容一切。 (3)必须根据现实问题的不断变化,灵活应 用各种激励理论,并高度重视激励理论的创新。
1.佛隆(弗罗姆的期望理论
佛隆在1964年首次提出了期望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人们只有在预期其行为有助于 达到某种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充分地激励起 来,产生内在的激发力量,从而产生真正的行 为。这种激发力量(M)的大小等于该目标对 人的效价(V)与人对能达到该目标的主观估计 ( E,即期望值)的乘积,即
③在组织中注重发现、培养、宣传有高成就需 要且获得成功的杰出员工并树为楷模。
④为避免员工想入非非,在激励他们成就需要 的时候,一定要引导他们脚踏实地的工作。
4.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总结报告激励理论是研究的是关于如何满足员工的各种需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
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员工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出最大成绩以提高员工的绩效水平以及公司的效率。
激励,指激发和鼓励。
它是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活动。
有效的激励可以成为组织发展的动力保证,实现组织目标。
它有自己的特性,它以组织成员的需要为基点,以需求理论为指导;激励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等不同类型。
激励理论主要包括: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行为改造激励理论。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也成为需要理论,主要从人的需求出发,研究激发个人动机的因素,探讨激励工作动机的规律性,主要的实践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奥尔德佛的ERG理论、麦克丽兰的激励需要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
前面两个是低层次需要后面三个是高层次需要,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高一个层次的需要。
尚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人的行为,已满足的需要不能起到激励作用。
管理者要掌握员工的需求层次,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实施最大限度的激励。
2.奥尔德佛的ERG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归结为三种:生存需要(E)、关系需要(R)、成长需要(G)。
他认为这三种需要之间存在着多样化关系,并不都是生来就有的,有些是通过后天的培养而产生的。
3.麦克丽兰的激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主要是情感需要、权力需要与成就需要这三种,其中重要的是成就需要,因此,在激励工作中,要着眼于培养员工的高成就需要,帮助员工根据现实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付诸于实施,迎接挑战,获取成功。
4.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是指那些同工作环境相关的因素,如企业政策、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劳动保护等。
激励因素是能够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如:工作的成就感、受认可程度、责任感、晋升、个人成长等。
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
(6) 激励理论
介绍过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后,作为公司的管理层是否可以在员工既有的各种背景因素之下,去改变员 工的表现?这就涉及激励的理论和它的应用了。
(6.1) 激励概念
差不多所有自觉性的行为都是来自本身的激励(motivation)。激励实际上包括三方面:(1)需求(needs), (2)为满足需求而争取的目的或目标(goal),及(3)为实现目标而作出的行动(action)。由此可见, 激励是为满足需求的历程。
在工商机构中,要避免或消除员工的不满情绪,必须常常补充“保健因素”。例如员工本身有定期调整薪 酬的需求,即使他们的工作成果没有增加,这一期望亦不会降低。但是,如果要真正达到激励他们的目 的,必须用“激励因素”,给予员工富挑战、有创意和有事业发展机会的工作。只有增强员工的工作意义 和责任感,使员工感到自已的重要性,自我激励便得以发挥。
望不能满足,个体将产生驱力,进而有寻求满足的行为。内容理论包括需求层次理论、X 理论和 Y 理论、 激励-保健理论、ERG 理论和麦克莱兰德(David McClland)的需求理论过程理论则强调心理过程,讨论
人如何由需求和欲望的不满足而达到满足的过程。过程理论包括认知评价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强化理
1. 生理(physiological)的需求 — 包括饥饿、口渴、蔽体、性,及其它身体上的需求。
2. 安全(safety)的需求 — 即保障身心不受到伤害的安全需求。
3. 社交(social)的需求 — 包括感情、归属、被接纳、友谊等需求。
4. 尊严 (esteem) 的需求 — 包括内在的尊重因素,如自尊心、自主权与成就感,以及外在的 尊重因素,如地位、认同、受人重视等。
论、公平理论和期待理论。
组织行为学-激励的理论和实践
3. 需要层次论
1) 每人内部都有五种需要 层次
6
3. 需要层次论
1) 一种需要基本满足,下一需要成为主导需要 2) 已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也不再具有激励作用 3) 如果你要激励某人,知道他处于何种层次,然后去
满足它及以上层次需要 4) 较低的从外部满足,较高从内部满足
7
4. 社会交换论
1) 行为原因:为交换某种财富 2) 财富种类:物质、社会、精神 3) 基本假设:人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
5) 分配公平:满意度 程序公平:组织承诺、信任上司、流动
19
12. 期望理论
1) 个人努力(a)→个人绩效(b)→组织奖励(c)→个人目 标 a:否?技术水平、非绩效因素、上司不喜欢 b:否?不奖励绩效(资历、行为、动机、尊重上司) c:否?得非所欲
2) M=VE M:激励力量、努力意愿 E:努力后获得结果的期望、概率估计 V:努力后所获得结果的价值
第三部分
激励的理论和实践
1
一、激励的概念
激励的定义: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 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 些需要为条件
激励的过程:未满足的需要→紧张→动机→ 目标行为→目标→需要满足→紧张解除
激励与动机:激发动机;端正动机方向;强 化动机;使动机持久
2
二、激励的理论
3
1. X理论(实利人)
16
11. 公平理论
1) 相对剥夺与绝对剥夺 绝对剥夺:甲 2000元→1500元 相对剥夺:甲 2000元→2200元 乙 1500元→2000元
17
11. 公平理论
2) O 产出:工资、职位、荣誉…… I 投入:时间、精力、教育程度…… a 比较者本人 b 被 参 照 者 (性别、任职期、地位、受教育程度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激励理论介绍过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后,作为公司的管理层是否可以在员工既有的各种背景因素之下,去改变员工的表现?这就涉及激励的理论和它的应用了。
(6.1) 激励概念差不多所有自觉性的行为都是来自本身的激励(motivation)。
激励实际上包括三方面:(1)需求(needs),(2)为满足需求而争取的目的或目标(goal),及(3)为实现目标而作出的行动(action)。
由此可见,激励是为满足需求的历程。
例如:需求希望年老时能安享晚年行动努力工作,安排投资及退休保障目标拥有一座小房子及现金一百万激励过程假如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便会产生不安和紧张,于是设法消除这些不安和紧张的情绪,然后采取适当的行动去达成目标。
如果所取得的报酬与期望一致,就会产生满足感,而先前的紧张情绪亦不翼而飞。
这个过程可从下图看到。
激励过程明白了激励过程后,管理人员对公司激发不了员工的工作热诚的原因应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例如公司提供的报酬不符合员工的期望,又或是公司的组织架构使他们无法充分满足其它需求。
因此,要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必须制造一种有利员工满足其大部分需求的工作环境,或者提供所需的奖励因素。
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先了解一般人的各种不同需要。
激励英文“motivation”有两个意义:一是动机,一是激励。
“动机”是名词,与前面所谈的人格、知觉、价值观和态度有关,它表示个体的需求(need)、期望、价值和情感;“激励”是动名词,它是指个体和环境的互动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环境的因素,例如组织的设计、报酬、领导等,也牵涉个体的需求,例如生理、安全、社会、成就等的需求,但是激励所着重的是过程,显示如何由未满足的需求逐步转化成需求的满足和紧张(心理压力)的解除。
因此,激励的理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偏重内容(content)讨论,一种偏重过程(process)的讨论。
请留意激励有个别的差异性,就算对同一个人,于不同时间也会有差异。
《组织行为学》学者将激励理论分为早期和当代的两类。
请注意:这种分类法只是按理论提出的时间先后来区分,并无好坏之别。
我们在前面提过,激励理论亦可按内容和过程来划分。
下图介绍了各理论的发展年代的归类。
内容理论所要谈的是激励的内容,要找出什么是激励员工的要素,简言之即人的需求和欲望。
如果这些需求和欲望不能满足,个体将产生驱力,进而有寻求满足的行为。
内容理论包括需求层次理论、X 理论和Y 理论、激励-保健理论、ERG 理论和麦克莱兰德(David McClland )的需求理论过程理论则强调心理过程,讨论人如何由需求和欲望的不满足而达到满足的过程。
过程理论包括认知评价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强化理论、公平理论和期待理论。
激励理论:发展年代及归类发展年代(6.2) 内容理论(A) 需求层次理论(Hierarchy of Needs )这是马斯洛(Abraham Maslow )提出来的理论,他认为每个人内部都存在五种需求或欲望:生理、安全、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
这个理论的重点不仅是这五种需求或欲望的分类,更重要的是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求层次分明,个体是顺着需求层次的阶梯上升,先求生理需求的满足,安全的需求才出现,如此循序上升,到自我实现的需求为止。
安全的需求才出现,如此循序上升,到自我实现的需求为止。
而当某一种需求得到相当程度满足后,该种需求便不再具有激励作用。
1. 生理(physiological )的需求 — 包括饥饿、口渴、蔽体、性,及其它身体上的需求。
2. 安全(safety )的需求 — 即保障身心不受到伤害的安全需求。
3. 社交(social )的需求 — 包括感情、归属、被接纳、友谊等需求。
4. 尊严 (esteem) 的需求 — 包括内在的尊重因素,如自尊心、自主权与成就感,以及外在的尊重因素,如地位、认同、受人重视等。
5. 自我实现 (self-actualization) 的需求 — 心想事成的需,包括个人成长、发挥个人潜力,及实现理想等需求。
内容过程理论类别第五层次自我实现需求第四层次自尊和地位需求第三层次归属和社交需求第二层次安全和保障需求第一层次基本生活需求需求层次论举例来说,人要生存,首先要解决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需求,于是要找寻工作;有了工作,便会追求工作安全感;接着是希望得到群体的认同;之后是追求荣誉、地位和尊严;最后会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或抱负而进一步奋斗,以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需求层次。
管理人员要激发员工的工作热诚,首先必须认识他们五个层次需求。
在不同时候,各人有不同的追求目标,所以管理人员要因时制宜,才可以订立出有效的激励方法。
虽然马斯洛的理论得到广泛认可,它既简单,层次的分类很合理,应用起来也很容易,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
它的问题不在这五个需求的分类,而在于个体的需求不是如此循序渐进、井然有序。
许多个案显示,”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与”生理”和”安全”的需求是同时存在的,没有先后之分。
有时候人甚至会放下最基本的需求,竭力寻找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
你很可能又会听过有些人为了自己的理想(自我实现),宁愿放弃人类更基本的需求,甚至生命!Maslow理论在管理上的含意一个已经满足的需求就失去了引起动机的潜力。
因此,管理者应该要设法针对正在产生或尚未满足的需求上下功夫。
例如,在面临技术转变和大量裁员时,雇主就可以工作保障来引起动机。
再者,裁员会引发压力和工作不安全感,有的公司会以一些心理辅导活动来减低压力,满足需求。
一量员工觉得他们的工作有保障,管理人员可以开始满足他们的自尊。
还可以赋予职位尊称、参与管理和积极的回馈来达成。
当员工的自尊获得满足,管理人员就可以重设计工作,以提供更多自主性和责任的方式来进一步增强动机。
需求、激励与管理方策的关系(B) X理论和Y理论(善恶论)这套理论由麦格里格(Douglas McGregor)提出,他认为许多管理工具的实现都是基于对人性两种不同的假设(即X理论和Y理论)。
简单来说,X理论主张人性本“恶”,员工需要施压才肯工作;Y认为人性本“善”,员工不需要施压也会主动工作。
所以,管理阶层倾向于不同的理论便会实施不同的管理系统及政策。
X理论假设员工有以下的特点:1.一般人不喜欢工作,并尽可能避免工作。
2.一般人缺乏责任尽,很少有抱负,把寻求安全与保障放在首位。
3.绝大多数人一定要在强权、控制和惩罚的威胁下才会工作。
基于以上原因,管理阶层会采用专制的管理方式,对员工施以强权与控制。
Y理论则假设员工有以下的特点:1.工作像玩乐与休息一样,是人的天性的一部分。
2.人们拥有自我导向(self-direction)和自我控制(self-control)的能力。
3.人们拥有学习及寻求承担责任的潜在能力。
在工作上,人们皆具有运用想象、机智和创造的能力。
基于以上原因,管理阶层会采用一种以辅助为主(supportive)的管理方式,采用授权、鼓励、聆听员工建议、民主、接纳员工犯错等柔性的手段来管理员工,帮助员工发挥个人潜能,为公司效力。
(C) 激励-保健理论(双因素理论)激励-保健理论由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提出。
赫茨伯格(F.Herzberg)认为,任何公司都存在两组相对的因素:一组导致不满(dissatisfaction),另一组产生激励(motivation)。
他从调查研究中发现,导致不满的因素通常是关于环境或条件方面的“外在因素”(context factors),包括工资、组织成员间的关系、公司政策和管理等。
我们只能减低这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以缓和员工的不满情绪,却不能有效地提高员工满足感和产生激励作用。
所以,这些因素又称为“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s)。
如果这些因素令员工满意,他们便不会对公司不满,公司便得以维持“健康”的状况,但是员工却不会尽心尽力去工作。
要提高员工的兴趣和努力,主要的动力源于员工对工作本身的发展、责任和成就感。
赫茨伯格称这些因素为“内在因素”(content factors)。
由于这些因素可以激励员工,所以亦称为“激励因素”(motivation factors)。
Herzberg的激励—保健理论高工作不满足0 工作满足高根据这个理论,运用管理手段于不同的因素上,效果是不同的。
比如,运用在保健因素上最多只能减少员工的不满,不能带来满意,没有多大的激励作用;如果管理者想激励员工,则需要强调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和晋升等激励因素。
在工商机构中,要避免或消除员工的不满情绪,必须常常补充“保健因素”。
例如员工本身有定期调整薪酬的需求,即使他们的工作成果没有增加,这一期望亦不会降低。
但是,如果要真正达到激励他们的目的,必须用“激励因素”,给予员工富挑战、有创意和有事业发展机会的工作。
只有增强员工的工作意义和责任感,使员工感到自已的重要性,自我激励便得以发挥。
(D)“存在—关系—成长”理论/ ERG理论ERG理论是阿德佛(C.Alderfer)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修正而来的。
阿德佛伸出三个核心需求—存在(existence)、关系(relatedness)和成长(growth) — 而形成ERG 理论。
存在包括基本生活和安全保障的需求;关系是指得到周围人认同和接受;成长则是指自尊和寻求自我实现。
除了以三个代替五个之外,阿德佛的ERG 理论和马斯洛的理论有何不同呢?ERG 理论认为: (1) 同一时间可以有一个以上的需求被满足,(2)如果高层次的补抑制,则较低层次的需求将增强。
阿德佛的ERG 理论并不同意马斯洛的较低层次的需求须被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有补实现的可能,他认为当一个人的存在和关系需求尚未被满足时,他仍可追求成长的满足,甚至是同时追求三个需求的满足。
同时ERG 理论认为教育程度、家庭背景和文件环境的不同,都会导致每个人对各种需求有不同的重视程度。
阿德佛的理论与马斯洛早期理论有些相似,此两种理论都认为,人的需求是从低到高依次满足的。
但他的理论与马斯洛的理论在两个重要方面有重大的分歧。
第一、 马斯洛认为,人是在低层次的需求满足之后才稿高层次的需求迈进;相反的,阿德佛的ERG理论认为,除了这种满足 ---- 迈进过程之外,还存在挫折回归过程(见图)。
因此,当个体实现成长需求的努力遭受失败时,关系需求就会重新成为主要动力,而且很可能再把他的努力投向较低层次的需求。
第二、 马斯洛理论认为,个体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力量满足一种需求;而阿德佛认为,同一时间内个体可能具有多种需求,因此,阿德佛的理论没有马斯洛理论那么僵化,在描述人类行为时,留有更大空间。
ERG 理论的满足 ------ 循进与挫折 ------ 回归模式符号解释: 满足 ( 循进 ) 挫折 ( 回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试题五 :需要受挫 欲望强度 需要满足你处在哪个需求层次?说明:在下面每一项目,选择一个你以为最恰当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