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操作。
3. 学会使用鼠标和键盘。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和软件。
3. 计算机的操作:启动和关闭计算机,使用鼠标和键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 难点:计算机的操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3. 演示:演示计算机的操作,包括启动和关闭计算机,使用鼠标和键盘。
4. 练习: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
2. 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录入、编辑和排版。
二、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文字录入、编辑和排版。
2. 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启动和退出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录入、编辑和排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文字录入、编辑和排版。
2. 难点: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文字录入、编辑和排版。
2.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文字处理软件的排版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文字录入、编辑和排版。
3. 演示:演示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包括启动和退出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录入、编辑和排版。
4. 练习:学生进行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章: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
苏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套教案

顺利衔接小学与初中信息技术得教学,使学生在心理上适应新得学习环境。
4、行为与创新:
加深对信息与信息技术得理解,关注与日常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得信息技术得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她学科得学习。
二、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自然界与人类活动得有关图片,请学生说一说瞧到每幅图片时得想法。
教师:当传输范围扩大到全球后,可能采用得信息传输方式将变为邮局邮寄信件、广播、电视、电话、E—mail、即时通信等,相应得传输条件、速度、结果也将发生改变,同时还会带来费用问题,我们要根据情况选择经济适用得途径来传输信息。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实验,尝试归纳信息得主要特征。
3.小结。
教师:我们通过3个实践活动,分别从事物本身所传达出得信息、信息得获取、信息得传输3个角度,进行了探究与讨论,归纳出了信息得含义与5个主要特征,它们分别就是普遍性、存储性、传递性、共享性与失真性,其实信息得特征远不止这5种,请同学们课后根据自己得理解,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补充与完善。
2.新课讲授。
教师:这些图片向我们传达了某种信息。所谓信息,就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得内容与意义。人们生活在充满信息得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处理与利用信息。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鉴别实验,体会在生活中就是如何获取、处理与利用信息得。
实践学习1:准备甲、乙、丙3个相同得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酒、酱油与盐水3种不同液体,每个杯子上都没有贴标签。根据液体传递得某些信息,鉴别酒、酱油与盐水,请说出您得鉴别方法并记录操作过程。
(3)信息技术得发展与展望P、5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虚拟现实、人工智能
(4)信息技术得影响:积极&消极。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分类讲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包括信息技术的基本定义和特点。
介绍信息技术的分类,如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
1.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分析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应用。
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实例。
1.3 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探讨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如5G、物联网、等。
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挑战。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1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介绍计算机的主要硬件组成部分,如CPU、内存、硬盘等。
讲解各硬件组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2 计算机的软件组成讲解计算机的软件分类,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介绍常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OS、Linux等。
2.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启动和关闭计算机、使用鼠标和键盘等。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第三章:网络与互联网3.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如局域网、广域网等。
介绍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总线型、环型等。
3.2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与结构讲解互联网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介绍互联网的基本结构,如物理网络、协议层、应用层等。
3.3 互联网的使用讲解如何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搜索、在线交流、文件等。
引导学生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和保护个人隐私的方法。
第四章:文字处理与演示制作4.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讲解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的基本功能和界面布局。
介绍文字输入、编辑、格式设置等操作。
4.2 演示制作软件的基本操作讲解演示制作软件(如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和界面布局。
介绍演示文稿的制作、编辑、动画设置等操作。
4.3 实践项目:制作一份个人介绍演示文稿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制作一份包含个人介绍的演示文稿。
指导学生运用文字、图片、动画等元素展示个人特点和才能。
第五章:电子表格与数据处理5.1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讲解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的基本功能和界面布局。
(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1M多

(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一、背景介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与应用已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教育也愈发重要。
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是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能够利用各种信息工具进行运用的能力。
教学内容注重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信息需求入手,不仅有基础的计算机硬件、应用软件和程序设计等基础知识的讲解,还以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让学生理解知识本身的意义和应用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和创新意识。
二、教案大纲1. 第一册-信息技术概论本册主要介绍了信息技术的概念、组成、发展历程和信息社会的特征。
同时也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包括Office软件等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
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技能,增强信息技术素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
教案大纲内容如下:•第一节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第二节信息技术的组成和特征•第三节信息技术的操作和应用•第四节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和应用2. 第二册-计算机基础知识本册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常用外设和存储介质、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案大纲内容如下:•第一节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第二节常用外设和存储介质•第三节计算机网络的构成和应用•第四节计算机的安全和维护3. 第三册-计算机编程本册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编程的基础知识和常用编程语言,包括基本算法和数据结构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常用的编程软件和开发工具的使用。
教案大纲内容如下:•第一节计算机编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第二节常用编程语言和基本算法•第三节常用的编程软件和开发工具•第四节计算机应用开发实践4. 第四册-信息技术应用本册主要介绍了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包括网页设计、多媒体制作、数字媒体和人工智能等。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学会正确使用计算机设备和操作系统。
3.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开关机、输入输出等。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认识。
3. 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硬件软件的认识。
2. 难点: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相结合。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2. 讲解: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硬件软件的认识。
3. 演示:展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4. 实践:学生动手操作,熟悉计算机设备。
5. 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章:文字处理一、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编辑。
2. 掌握文字排版、字体设置、段落设置等基本操作。
二、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 文字排版、字体设置、段落设置等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 难点:文字排版、字体设置、段落设置等技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相结合。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字处理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3. 演示:展示文字排版、字体设置、段落设置等技巧。
4. 实践:学生动手操作,练习文字处理。
5. 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章:电子表格一、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掌握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如单元格编辑、数据排序等。
二、教学内容1.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
2. 单元格编辑、数据排序等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全册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下册)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下册教案一、第五章《网络世界》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1.2 培养学生安全、合理地使用互联网的能力。
1.3 引导学生认识网络道德和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2.1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2 互联网的基本应用。
2.3 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
3. 教学重点与难点3.1 重点: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互联网的基本应用。
3.2 难点: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的实践应用。
4. 教学方法与手段4.1 讲授法:讲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互联网的基本应用。
4.2 案例分析法:分析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的案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
4.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实际操作,掌握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的应用。
5. 教学步骤5.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5.2 新课导入:讲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
5.3 案例分析:分析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的案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
5.4 实践操作:让学生实际操作,掌握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的应用。
5.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的重要性。
二、第六章《多媒体技术》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
1.2 培养学生制作和处理多媒体作品的能力。
1.3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多媒体设备。
2. 教学内容2.1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
2.2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2.3 多媒体设备的正确使用。
3. 教学重点与难点3.1 重点: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
3.2 难点:多媒体设备的正确使用。
4. 教学方法与手段4.1 讲授法:讲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
4.2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实际操作,掌握多媒体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4.3 作品展示法: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多媒体作品,提高学生的制作能力。
5. 教学步骤5.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
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2)学会使用操作系统进行基本操作;(3)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学会使用计算机;(2)通过合作、探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3)培养学生遵守网络规则、信息安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计算机的认识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2.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3.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第2课时:操作系统的使用1. 操作系统的简介2. 桌面环境的基本操作3. 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操作第3课时:常用办公软件(一)1. 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基本用法2. 表格处理软件Excel的基本用法3. 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的基本用法第4课时:常用办公软件(二)1. 网络搜索引擎的基本用法2. 电子邮件的基本用法3. 即时通讯软件的基本用法第5课时:网络的基本应用1. 浏览器的使用2. 网上信息搜索与交流3. 网络安全的注意事项三、教学资源1. 计算机教室2. 教学课件3. 教学素材4. 网络环境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参与度、合作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2. 作业完成情况:练习题、实验报告等;3. 技能测试:实际操作计算机完成指定任务。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2. 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信息素养;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5. 定期进行技能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内容第6课时: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基本用法1. Photoshop的基本操作2. 选区和裁剪3. 色彩调整和图像美化第7课时:音频和视频处理软件1. 音频处理软件Audacity的基本用法2. 视频处理软件Moviemaker的基本用法3. 音视频的综合应用第8课时:编程入门1. 编程概念和原理2. Scratch编程软件的基本用法3. 简单的编程实例第9课时:网络编程和网页制作1. HTML基本语法2. 网页制作软件Dreamweaver的基本用法3. 发布和维护个人网页第10课时:信息技术与社会1. 信息社会的特点和影响2. 信息技术与生活的融合3. 信息伦理和道德七、教学资源1. 计算机教室2. 教学课件3. 教学素材4. 网络环境5. Photoshop、Audacity、Moviemaker、Scratch、Dreamweaver等软件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参与度、合作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2. 作业完成情况:练习题、实验报告、编程作品等;3. 技能测试:实际操作计算机完成指定任务;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音视频作品、编程作品等。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分类讲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包括信息技术的基本定义和特点。
介绍信息技术的分类,如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
1.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分析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如教育、医疗、金融等。
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和改变。
1.3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概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的信息传递方式。
讲解计算机、互联网等关键技术的发明和普及对信息技术的影响。
1.4 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探讨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如5G、、物联网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提升自身素质。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2.1 计算机概述讲解计算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如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等。
介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
2.2 计算机操作系统讲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如Windows、macOS、Linux等。
引导学生学习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2.3 计算机常用软件介绍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演示软件等。
讲解如何获取、安装和使用这些软件。
2.4 计算机网络基础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如局域网、广域网等。
介绍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第三章:计算机操作基础3.1 键盘和鼠标操作讲解键盘和鼠标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指法练习。
引导学生熟悉键盘快捷键的使用。
3.2 文件和文件夹管理讲解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如创建、删除、移动等。
引导学生掌握文件管理的技巧。
3.3 系统设置与优化讲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设置,如显示、声音、网络等。
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计算机性能。
3.4 常用硬件设备的使用介绍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等硬件设备的使用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连接和配置这些设备。
第四章:文字处理与表格制作4.1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如字体设置、段落排版等。
引导学生学会编辑和打印文档。
4.2 表格制作软件的使用讲解表格制作软件的基本功能,如单元格设置、公式计算等。
苏教版初二(八年级)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科目:初中信息技术初二年级/八年级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和主要特点,知道人们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增强信息意识。
教学过程:一、学生看书,并进行实践。
二、精讲:1、信息:人们通常把数据图片、文字、影像等在载体中传递,叫着信息。
2、信息的获取:人们主要用眼及其它感官来获取信息。
3、信息的处理:人工处理机器处理:主要是指用计算机处理。
4、信息社会:三、小结: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处理方法四、学生练习: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一、学生看书:二、精讲:1、通信技术的应用2、微电子技术及其应用3、电子计算机及其应用科学处理数据处理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教学办公自动化人工智能多媒体应用网络应用三、小结: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四、练习:什么是信息技术?它由那些技术组成?什么是通信技术?电子计算机主要用于那些领域?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目的:了解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一、学生看书:二、精讲及板书: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2、通信技术的发展3、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小型化网络化4、生物计算机三、小结: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四、练习:1、计算机发展经历了那几代?2、计算机向什么方向发展?3、我国计算机发展的情况怎样?第四课时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教学目的:了解计算机的分类及其基本结构,知道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一、学生看书:二、精讲及板书:1、计算机的基本结构2、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三、小结: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四、练习: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计算机的工作真是全自动的吗?第五课时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的文化教学目的:了解计算机的分类,了解计算机文化的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一、学生看书:二、精讲及板书:1、计算机的分类:按工作用途可以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按工作原理可以分为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2、计算机文化所谓计算机文化就是因为计算机的产生与使用使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从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上册)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上册)一、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硬件设备。
让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开关机操作和正确的使用姿势。
1.2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
计算机的开关机操作和正确的使用姿势。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演示法:展示计算机的硬件设备,让学生直观了解。
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开关机和正确使用姿势。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说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学生能识别计算机的基本硬件设备。
二、第二章:操作系统使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熟悉操作系统的基本界面和功能。
让学生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软件。
2.2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的基本界面和功能:桌面、开始菜单、任务栏等。
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创建、删除、移动、复制等。
计算机的基本软件:浏览器、办公软件、娱乐软件等。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操作系统的基本界面和功能。
演示法:展示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熟悉基本软件的使用。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说出操作系统的基本界面和功能。
学生能熟练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学生能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软件。
三、第三章:网络基础知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连接和常用网络设备。
让学生熟悉互联网的基本使用方法。
3.2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
计算机网络的连接:网线、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
互联网的基本使用方法:浏览网页、搜索信息、文件等。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演示法:展示计算机网络的连接和常用网络设备。
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熟悉互联网的基本使用方法。
3.4 教学评价学生能说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学会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和软件。
3. 计算机的功能:数据处理、文档编辑、网络通信等。
4. 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步骤1.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重要性。
2. 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让学生了解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3. 讲解计算机的功能,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演示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计算机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的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对计算机基本组成的掌握情况。
3. 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使用鼠标和键盘的熟练程度。
第二章: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一、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
2.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3. 学会使用常用软件。
二、教学内容1. 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2. 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及其基本操作。
3. 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步骤1. 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如打开、关闭窗口,最小化、最大化按钮等。
2. 演示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如创建、删除、移动、复制等。
3. 介绍常用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浏览器、音乐播放器等,并演示其使用方法。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
2. 检查学生对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
3. 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使用常用软件的能力。
第三章:文字处理一、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
2. 掌握文字的输入、编辑和排版技巧。
3. 学会制作简单的文档。
二、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 文字的输入和编辑技巧。
3. 文档的排版方法。
4. 制作简单的文档。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内涵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1.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兴趣和认识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1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功能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认识和操作能力2.2 计算机的软件组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软件组成和作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的认识和操作能力第三章: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3.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的认识和操作能力3.2 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让学生了解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第四章:网络的基本概念与使用4.1 网络的概念和类型让学生了解网络的概念和类型培养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理解4.2 网络的使用和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网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安全、合理地使用网络的能力第五章:计算机常用软件的使用5.1 常用软件的介绍与使用让学生了解常用软件的功能和用途培养学生对常用软件的操作能力5.2 软件的获取、安装与卸载让学生了解软件的获取、安装与卸载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安装和使用软件的能力第六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6.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让学生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培养学生对文字处理软件的认识和操作能力6.2 文字处理软件的高级应用让学生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高级应用技巧培养学生高效利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档编辑的能力第七章: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7.1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让学生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对电子表格软件的认识和操作能力7.2 电子表格软件的高级应用让学生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高级应用技巧培养学生利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管理的能力第八章: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8.1 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让学生了解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对演示文稿软件的认识和操作能力8.2 演示文稿软件的高级应用让学生掌握演示文稿软件的高级应用技巧培养学生创作专业、美观的演示文稿的能力第九章: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使用9.1 数据库的概念和类型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概念和类型培养学生对数据库的认识和理解9.2 数据库的使用和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安全、高效地使用数据库的能力第十章:信息素养与网络安全10.1 信息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培养方法10.2 网络安全知识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防护措施培养学生保护个人信息和网络资源的安全意识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补充说明: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如互联网、智能手机等。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学会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和软件。
3. 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基本组成。
2. 难点:鼠标和键盘的操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基本组成。
2. 示范法:演示鼠标和键盘的操作。
3. 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2.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3.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和软件。
4. 演示鼠标和键盘的操作,讲解使用方法。
5. 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练习使用鼠标和键盘,提高操作速度和准确性。
第二章: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学会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基本操作。
3.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3.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创建、删除、移动、复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2. 难点: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2. 示范法:演示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方法。
3. 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3. 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4. 演示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方法,讲解操作步骤。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上册)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上册)教案章节一: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理解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2. 学会使用键盘和鼠标,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
3. 熟悉计算机的开机、关机、桌面操作等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史2. 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领域3. 键盘和鼠标的使用方法4.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进行教学。
【教学步骤】1. 讲授计算机的发展史,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2. 演示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领域,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3. 讲解键盘和鼠标的使用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
4.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教案章节二: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操作系统,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
2. 熟悉操作系统的界面,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
3. 学会管理文件和文件夹,掌握基本的文件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2. 操作系统的界面3.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进行教学。
【教学步骤】1. 讲授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作用。
2. 演示操作系统的界面,引导学生熟悉操作系统的操作环境。
3. 讲解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
4.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
教案章节三: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
2. 熟悉文字处理软件的界面,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3. 学会编辑和排版文档,掌握基本的文档编辑和排版方法。
【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概念和功能2. 文字处理软件的界面3. 文档的编辑和排版【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进行教学。
【教学步骤】1. 讲授文字处理软件的概念和功能,让学生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作用。
2. 演示文字处理软件的界面,引导学生熟悉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环境。
苏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套教案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新教材)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2课时)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特征。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史、现状及未来趋势。
(3)初步了解计算机中数据与信息的关系,知道信息的编码方式和度量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顺利衔接小学与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使学生在心理上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4、行为与创新:加深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理解,关注与日常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
二、教学过程第1课时1.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有关图片,请学生说一说看到每幅图片时的想法。
2.新课讲授。
教师:这些图片向我们传达了某种信息。
所谓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人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鉴别实验,体会在生活中是如何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
实践学习1:准备甲、乙、丙3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酒、酱油和盐水3种不同液体,每个杯子上都没有贴标签。
根据液体传递的某些信息,鉴别酒、酱油和盐水,请说出你的鉴别方法并记录操作过程。
(学生回答问题并记录操作过程)教师:可见,不同的事物所包含的信息是不同的。
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利用耳闻、目睹、鼻嗅、口尝、触摸等方式直接获取外界的信息,并根据颜色、气味等不同特征来鉴别事物。
但是人类的感官功能是有限的,对于感官无法直接看到、听到、摸到的信息,应该如何获取呢?学生:发明工具、仪器来延伸感官功能,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师:请举例说明。
学生:显微镜、电话、网络……教师:各种传播媒体的运用,使人类收集信息的能力突破了时空限制,如广播、电话等相当于听觉的延伸;照相机相当于视觉的延伸;电影、电视相当于视觉、听觉的延伸;网络更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空间,使人们体会到“信息就在指尖上”的神奇。
信息技术 教案 苏科版 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全一册

《信息技术》教案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苏科版课时: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学生能够列举出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领域。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1.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理解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3. 案例分析法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含信息技术的定义、应用领域等)2. 黑板、粉笔3. 学生分组讨论用纸笔4. 相关信息技术应用实物或模型(可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物品(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并提问:“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点?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些物品都是信息技术的产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呢?它又有哪些应用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信息技术的定义: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信息技术的定义:“信息技术是指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利用信息的各种技术。
”教师解释定义,并强调信息技术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作用。
2. 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领域:教师列举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领域,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等,并针对每个领域给出简要解释和实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能想到哪些日常生活中应用了这些信息技术的例子?”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补充。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提供几个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案例(如智能家居、在线学习平台等),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应用了哪些信息技术,并讨论它们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和改变。
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册

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册教案主题: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授课班级:九年级授课时间: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能够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
2.了解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协议。
3.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概念,如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
4.能够使用ping命令检查网络连接和使用tracert命令跟踪数据包传输路径。
5.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如防火墙、加密技术等。
教学重点: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
2. 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的概念与作用。
3.使用ping命令检查网络连接和使用tracert命令跟踪数据包传输路径。
教学准备:1.幻灯片或黑板。
2.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示意图。
3.计算机以及网络连接。
4. PPT课件或教材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2.引导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你曾经遇到过什么样的网络环境?你知道计算机网络是如何连接起来的吗?二、讲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与组成部分(10分钟)1.讲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互连起来,共享资源和信息的系统。
2.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计算机、通信设备、通信媒体和网络协议。
三、介绍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协议(15分钟)1.讲解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等,并简单介绍各个拓扑结构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2.介绍常见的网络协议,如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并简要解释各个协议的作用。
四、讲解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的概念与作用(10分钟)1.介绍IP地址的概念:IP地址是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唯一标识一台计算机设备的地址。
2.介绍子网掩码的概念和作用:子网掩码用于确定一个IP地址中哪些位是网络地址,哪些位是主机地址。
3.介绍网关的概念和作用:网关是在两个不同网络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设备。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上册)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上册)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从电子管计算机到集成电路计算机,再到现在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及其功能。
1.2 计算机的启动与关闭让学生掌握启动和关闭计算机的正确方法。
让学生了解启动过程中各个步骤的含义。
1.3 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让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第二章:文字处理2.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让学生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界面布局。
让学生了解输入文字、编辑文字的基本方法。
2.2 设置文字格式让学生了解文字格式的设置方法。
让学生掌握改变文字字体、字号、颜色等格式的技巧。
2.3 制作文字文档让学生了解文档的基本结构。
让学生掌握插入、段落、图片等元素的方法。
第三章:电子表格3.1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让学生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界面布局。
让学生了解输入数据、编辑数据的基本方法。
3.2 设置表格格式让学生了解表格格式的设置方法。
让学生掌握改变表格边框、背景色等格式的技巧。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让学生了解数据排序、筛选的方法。
让学生掌握使用公式、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的技巧。
第四章:演示文稿4.1 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让学生掌握演示文稿软件的界面布局。
让学生了解创建幻灯片、编辑幻灯片的基本方法。
4.2 设计演示文稿让学生了解演示文稿的设计原则。
让学生掌握插入文本框、图片、图表等元素的方法。
4.3 演示文稿的播放与展示让学生了解演示文稿的播放方式。
让学生掌握控制幻灯片播放、切换幻灯片的技巧。
第五章:网络基础5.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
让学生了解网络中的各种设备及其作用。
5.2 互联网的基本操作让学生掌握上网浏览、搜索信息的方法。
让学生了解电子邮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5.3 网络安全与道德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预防病毒、保护个人信息的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课时一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信息及其特征”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
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
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 :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 :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 :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女口,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
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 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
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1、载体依附性(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
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2•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①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⑵信息可以增值;(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 :(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产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
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3.信息的时效性(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
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
师:(课件演示)4.信息可以共享萧伯纳名言(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
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实践题:课本第5页,作完后把答案上交到教师机:网上邻居一一>teacher ——>所在班级文件夹。
教学反思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
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
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
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
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课时二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一、教学目标分析:“信息与信息技术”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模块第一章内容。
作为本书的第一章,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做进一步的提高,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信息和信息技术,并形成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够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够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1、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2、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主要是描述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
这一块的内容都是教学重点,后两者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
三、学生学习状态分析: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
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
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五、教学难点: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六、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
七、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新课导入教师活动: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这一节。
首先,请大家阅读本节开头的一则新闻:问题:上面的故事说明了什么?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教师活动:IT(InformationTechnologP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
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了五次的信息技术革命:教师活动:给学生3分钟看书第6页,要求尽可能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第二次:文字的创造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只选择两点来讲解,其余的在下节课通过因特网、学生间互助、探究来学习)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教师活动: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实际上是从操作系统这个成面上来讲的。
讲解DOS 和WINDOWS的区别。
(简单介绍)DOS :DOS实际上是DiskOperationSPstem (磁盘操作系统)的简称。
顾名思义, 这是一个基于磁盘管理的操作系统。
它是命令行形式的,靠输入命令来进行人机对话,并通过命令的形式把指令传给计算机,让计算机实现操作的。
因此,作为用户的我们要记忆大量繁锁的命令,那样才能用好计算机。
WINDOWS :用的是GUI ――鼠标/图形用户界面人机交互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以可视化的图形方式来呈现交互。
举例子:查看文件,复制文件,删除文件(1)WINDOWS 如何实现(学生演示)(2)DOS下如何实现(教师演示)通过讲解、分析,让学生逐步感受到从DOS到WINDOWS是越来越好的人机界面。
①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建筑领域、外科医生、军事领域②语音技术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应用:语音输入法、无人值守电话服务、专用语音直接翻译机。
③智能代理技术OFFICE助手可通过网络进一步了解相关概念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壁纸、个性化签名(QQ )、个性化铃声认真看书上第九页资料3、越来越高的性价比教师活动:请同学注意观察教材第九页的表。
学生活动:认真看书上的表教师活动:从本张表你看出了什么问题?学生1:……学生2:……学生3:……师生小结:年份越来越来大,性能越来越来好,价格越来越来低。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辩论:信息技术的利与弊解释三种观点:(1)做作业时,我从网上拷贝别人文章,不就是自己的了吗?(2)上网就是聊天、灌水,还能做些什么?(3)在网上,谁也不会知道我是谁?我说什么或做什么都无关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