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学校教育则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

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

间的关系。学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教育的人文化、世俗化和增加新的学科教育内容,以及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当代教育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加强了学年教育,强化并延长了义务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

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和多元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淡化,教育制度利于国际交流。这些变化既是生产力发展、政治力量变化、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人类的社会理想、人生态度更新的结果。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和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可以被看做是规范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学术的发展和教育活动本身的日益丰富,促进了教育学的多元化。不仅理论背景、学科体系发生了分化,而且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学科功能以及核心内容都产生了不同的理解。

●教育学的综合化是当代教育学发展的又一特征。教育学的综合化主要是指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融合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出

现了一批新兴交叉学科和多视野的教育理论体系。

第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教育的中心任务是重建以民主主义为基本取向的教育秩序。

●教育先行、教育规划、教育大扩张、教育民主化构成了20世纪60年代大发展时期的显著特点。

●20世纪70年代受经济滞胀和教育悲观主义的双重影响,教育扩张速度有所放慢,教育发展的重点转向提高质量。

●20年代80年代是教育改革和新增长的时代,各国普遍致力于建立灵活、多样的教育体制,追求具有高质量、高效益的教育系统,在

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蓬勃发展的90年代,实行教育多样化,追求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的统一成了教育的新的思想。进入21世纪,世界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教育加快发展。

●教育增长是指教育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教育发展是教育从一个较低水平或地位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或地位,它涵摄数量、

质量,效益的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

●“双轨制”即19~20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分别的贵族及资产阶级子女与劳动人名子女设立的筛选严格、差异悬殊、互相分离、互

不沟通的两个学校系统。“单轨制”即20世纪后期所形成的统一的、具有多样职能的、纵横沟通的单一学校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单轨制”逐渐替代“双轨制”

●正规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

养活动。非正规教育是在正规教育制度以外所进行的,为成人和儿童有选择地提供学习形式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活动,包括各种岗位培训、校外教育、继续教育等。非正式教育是指每个人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家庭、工作单位、社会)中学习和积累知识技能,形成态度和见识的无组织、无系统的终身过程。

●教育平等是个体获得相同的受教育机会、过程和结果的历史追求,其核心是消除因性别、种族、区域、社会经济条件、文化状态、

社会地位等所导致的对不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各用其材各展其长的种种歧视和阻碍。

●全民教育即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本的学习需求。

●终身教育是人们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在漫长一生中所接受的各种训练和培养的总和。

●教育民主化是个体享有越来越多的平等的教育机会,并受到越来越充分的以自主和合作为特征的民主形式的教育和教育制度不断转

向公正、开放、多样的演变过程。

●教育信息化是基于电脑和互联网的教育内容更新和教育形式变革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将促进教育从固定的人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

学习固定内容向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内容的彻底转变。

第四章

●个体发展呈现历史性与社会性、顺序性与阶段性、共同性与差异性等特征。个体发展既可现实地展开,又具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性

●遗传素质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作用均是与教育分不开的。教育的主导作用既表现为对个体的作用,也表现为对种族遗传、对环境形

成的重要影响作用。

●个体的发展离不开能动的实践,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人的发展经常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个性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具体表现。它既反映人性的共同性,也反映其差别性。从广义看,个性是由生理、心理、社会性诸方面一系

列稳定特点所构成的;从狭义看,仅指心理特点而言,它以世界观为核心的一系列个性特征的结合。

●个性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特性。

●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个体的个性化包含个体的主体意识和个体特征的发展,最终促成个体价值的实现。但个体的个性化与个体的社会化是统一的,教育

的功能在于促进二者有机的结合与统一。

●不断地提升人的地位,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它反映在四个方面:教育即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理想,发展人

的个性。

●人的素质即人的本质、本性。既然人具有自然本性与社会本性,因而人的素质就应当由自然的与社会的一系列稳定特点所构成。

●素质可分为三类,即先天的自然素质、先天与后天结合的心理素质、后天的社会素质。这三类素质是基本,无论划分为多少种素质,

都必须从属于这三类。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它可以分为做人与成才两个层次;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偏重于共同要求;后者是前者的

发展,偏重于区别对待。

●素质教育有三大任务,即发展身体素质、培养心理素质、形成社会素质、这三大任务是交互作用、共同提高的。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或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容或途径。二者既不可彼此取代,又不可混为一谈。而全面

提高学生素质这一目标,就体现了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统一。

第五章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组织地对学生施以影响,使之成为合

格的社会成员。

●在当代,社会赋予教师一系列重要的职业角色,教师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教师只有通过专门的职业训练,取得一定的从业资格,

才能成为合格的专业人员

●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把教师视为一个持续发展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学习与探究的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其专业水平,

使其逐渐达致专业成熟的境界。相对成熟的我教育专业人员,能够信守教育理想,献身教育工作,以学生的利益为前提;强调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参与专业决定,负起专业责任;行为的表现较有弹性,较能容忍压力,具有较强适应性;具有从多个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能力。78

●学生是指具有发展潜能及发展需要的个体,他们是学校教育的对象,以学习为其主要任务。作为学校教育的对象,他们又具有能动

性、具有不同素质的个体,教育者必须承认并尊重这一事实,满足学生各方面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学生具有独立的社会地位,是权利的主体,依法享有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和安全的权利。

●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的相互作用下其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的和质的变化。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教师中心说”和“学生中心说”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最重要的分歧之一。传

统教育以赫尔巴特为代表,强调教师的作用,注重系统书本知识的传授;现代教育以杜威为代表,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能动性,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学习兴趣与需求。

●现代的师生关系倡导的是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同时看到学生是处在半成熟的、发展中的个

体,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严格的要求的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第六章

●中国古代学者认为学习对于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能、培养品德和塑造人性具有积极的意义,提出了博学、审问、慎思、明

辨、笃行的学习过程论,并对志向、主义、兴趣、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主张通过强化或模仿来形成与改变行为。

●认知主义的学历理论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建立与组织的过程,重视整体性与发现式的学习。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过程,要求学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榜样作用而习得的,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会形成怎样从事某些新行为的观念,并在

以后用这种编码信息指导行动。观察者获得的实质上是榜样活动的符号表征,并以此作为以后适当行为表现得指南

●智力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活动的稳定心理特征,是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等心理因素的综合。智力水平往往

影响着学习水平,并制约着学习方式与学习风格。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个性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对学习活动能产生巨大的动力、

定向、引导、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作用。

●知识学习是指新符号所代表的观念在学习者心理上获得意义的过程。在知识学习中,学习者自身的认知结构、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以及学习者的学习心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是知识获得的两种基本学习方式,而把握记忆与遗忘的辩证关系,是知识保持的基本前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