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力培育发展“温州新消费”加快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力培育发展“温州新消费”加快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9.17•【字号】温政办〔2021〕60号•【施行日期】2021.09.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力培育发展“温州新消费”加快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温政办〔2021〕6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大力培育发展“温州新消费”加快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9月17日大力培育发展“温州新消费”加快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增强消费对温州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根据商务部等14部门《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商运发〔2019〕309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振消费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20〕1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要求,对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凸显温州作为全省第三极和长三角南大门的地位和作用,深入实施“五大工程”,积极打造新消费高地,全力推进东南沿海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和“双循环”节点城市建设,将温州培育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竞争力和美誉度的消费中心城市。
二、总体目标加快集聚消费资源,优化消费供给,提升消费服务,改善消费环境,激发消费需求,释放消费潜力,吸引消费回流,促进消费升级,到2025年,温州城市商业知名度明显提升、数字生活服务领先、消费体验明显增强、消费环境不断优化、消费业态丰富多样,基本建成立足温州、辐射浙闽赣乃至长三角的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力争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00亿元,网络零售额3000亿以上,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3750元,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60%以上,4A5A级景区25个以上,三星级及以上旅游饭店床位数15000张以上。
万科温州印象城商业综合体投标CRTKL资料
基地周边现有三条轻轨线 路:MI,M3,S1。另外,
基地距离温州火车站约
1.4KM,也可为项目导入外 部客流。
基地分析
任务图表
D-31
基地分析
基地条件
D-29 D-31
基地分析
项目问题
D-29地块:
1. 展示面过小,仅东侧府东路。 2. 交通不畅,仅有南侧一个车
行入口界面。 3. 人行入口只有东侧,北侧和
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温州模式
区域理解
中心城区规划结构
两轴:
沿江发展轴 沿海发展轴
一中心四片区:
SITE
温州中心城区 瓯北片区
七都片区
郭溪片区
高教片区
四个副中心:
乐柳副中心 龙湾-永强副中心 瑞云副中心 新半岛-洞头副中心
基地所在片区位于温州中心至高教片区 的中轴线上。
三江片区商业中心
基地分析
Architectural Design
项目愿景
PROJECT VISION
永嘉昆剧
温州鼓词
WHOAREWE
历史 人文
温州历史悠久,有丰富的文化遗存 瓯越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等
朔门老街
泰顺药发木偶
乐清细纹刻纸
江心屿
WHATDOWEHAVE
自然 环境
楠溪江 雁荡山
• 丰富的自然地貌 • 河流湖泊众多 • 江南“鱼米之乡”
温州 大剧院
教育局 工商局
规划商业
现状办公
温州 博物馆
温州 科技馆
规划商业
规划商业
现状 高层住宅
现状 高层住宅
公
安
局
现状
高层住宅
中 基地
温州市瓯江口新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暨城市设计-同济匡小明
绿地率 水面面积 配套设施 机动车位 自行车位
服务型单元
单元指标 单元编号 单元类型 用地面积
主导功能
重点项目 常住人口 工作岗位 路网密度 水域特征 水质标准
地块指标 地块编号 用地面积 容积率 混合用地 性质/比例 建筑密度 建筑限高 绿地率 水面面积 配套设施 机动车位 自行车位
总述篇 分析篇 规划篇 设计篇 控制篇
温州市瓯江口新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暨城市设计 THE REGULATORY PLAN AND CITY DESIGN OF OUJIANGKOU NEW DISTRICT PHASE II,WENZHOU
3
1.2 现状解读
SITE
规划范围位于灵霓岛中部,是由填海形成的区域。
温州市瓯江口新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暨城市设计 THE REGULATORY PLAN AND CITY DESIGN OF OUJIANGKOU NEW DISTRICT PHASE II,WENZHOU
10
1.5 规划特色
1.5.5 智慧城区
全面物联、充分整合、激励创新、协同 运作。实现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 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打造 温州建设智慧城市的示范区和先行区。
策略三:强化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增加附加图则。
策略四:划定特定意图区,部分指标不受通则控制而 单独给定。
策略五:区分规定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
策略六:鼓励混合用地。
分类分级指标体系
中心型单元
单元指标 单元编号 单元类型 用地面积
主导功能
重点项目 常住人口 工作岗位 路网密度 水域特征 水质标准
地块指标 地块编号 用地面积
温州滨江商务区CBD绿廊规划与建筑设计探析
温州滨江商务区CBD绿廊规划与建筑设计探析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诸多的城市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城市中心区的高层建筑日益增多,日益拥挤的地表空间使已经紧张的土地资源更加紧张和稀缺,导致一系列城市问题,如交通拥堵,绿化空间减少和土地价格上涨。
为有效缓解城市中心区土地资源短缺和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效率低下,城市绿廊和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围绕温州滨江商务区CBD绿廊,就其规划与建筑设计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以期可以为类似工程项目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温州;滨江商务区;CBD绿廊;规划;建筑设计1 项目概况温州滨江商务区CBD绿廊位于城市轴线上,由优越的规划决定。
滨江商务区CBD绿色走廊总长约1500米,平均宽度约120米。
占地面积约12,9780平方米(194.69英亩),由15个分区组成。
温州滨江商务区CBD绿廊将成为两侧的金融集聚区,周围是正在建设的办公楼和一个完整的温州会展中心。
它是城市中央绿色走廊的主要组成部分。
绿色走廊景观是一楼,地下一层是商业街区,二层地下室是车库,地下三层有规划的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圆形地下道路。
温州滨江商务区绿色走廊景观与地下空间工程是一个高度针对性的城市系统工程,结合了多学科和多城市功能。
2 规划定位根据“温州市总体规划主要城市愿景”和“温州市空间发展战略”温州规划定位温州作为国际轻工业城市和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商业,工业,金融,港口和旅游城市。
实现“一港三城”发展战略和“三个温州”战略任务,从“沿海城市”到“海洋城市”努力建设,“活力温州、实力温州、和谐温州”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生态城市建设,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滨江商务区作为温州市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温州城市新形象,创造城市亮点的重要区域。
它是实施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温州金融集聚区的重要平台。
从滨江时代到沿海时代,这是温州城市建设的重要节点。
浅谈新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重点和难点
浅谈新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重点和难点新时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参与国际大循环比重的不断加大,我国许多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正面临着城市功能更新的挑战,新的职能对市中心的影响尤为突出,中心区的概念、布局、内部结构等都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1.城市中心区与中心商务区中心商务区即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同时也是市中心。
是近几年在我国广泛运用的概念,虽然它产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但其内涵更多是现代赋予的,其观念和应用对我国城市中心区的规划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城市中心区是传统的城市商业中心,其内涵接近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市中心区。
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和对我国的具体国情来分析,市中心与中心商务区有着较大的区别。
从产生背景上看,CBD是现代商品社会高度发展的产物,它突出了城市的经济职能,尤其是城市在金融、贸易、信息业的地位,强调服务业,是城市综合性活动中枢。
其功能包括:金融贸易、信息、展览、会议、经营管理、旅游机构、公寓、商业文化、旅游机构,并配以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地位,CBD的辐射范围一般不限本市,而是力求辐射更大的范围。
城市中心区是工业化时期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的产物,它的职能主要是商业零售、生活服务等较初级的服务业,其服务范围大多限于本市范围。
从职能和环境上看,CBD主要是在商业基础上突出了金融、保险、证券、会计、法律业和各类投资公司、咨询公司,跨国工业集团总部、会议中心、宾馆等。
环境要求相对安静,建筑多以高层为主,设有大片绿地和广场。
而城市中心区主要以各类商业零售业、生活服务设施为主,环境相对喧闹嘈杂,建筑密集。
从在功能上看,大多数城市中心区含有大量的行政办公用地,形成混杂的政治中心;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交通设施大多集中于城市中心区而形成客运换乘中心;含有大量的居住用地和少量工業用地。
这类现象在中、小城市中表现尤为明显,如果说在中、小城市中还有保存的必要,那么对于大城市来说,随着我国经济重心转向服务业,以及全球经济的信息化、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引发的各城市对争夺区际和国际金融、信息、商务、管理中心城市的竞争。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第⼀章总则根据《中华⼈民共和国TRANBBS城市TRANBBS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温州市市域范围内城市建设的指导性⽂件。
温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含开发区)内的⼀切规划、TRANBBS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本规划。
规划期限:近期 2003~2007年中期 2008~2012年远期 2013—2020年远景 2020年以后⽂本中粗体字条⽂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为,应依法进⾏查处。
本规划⾃浙江省⼈民政府批准之⽇起,由温州市⼈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章城市发展⽬标总⽬标:将温州建设成为国际性轻⼯城及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业、商贸、⾦融、港⼝、旅游城市,实施“⼀港三城”发展战略,加快从“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的发展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全⾯、协调、可持续发展,进⼀步加强⽣态城市建设,为提前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
形成现代化⼤城市的经济结构和综合实⼒,到规划期末国内⽣产总值和三次产业结构接近国内⼀流⼤城市的相应⽔平。
形成具有现代化⽔平的温州都市区,到规划期末温州的城市化、⼯业化⽔平达到国内先进⽔平,确⽴影响全国、辐射浙南闽东的中⼼城市地位。
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宏观管理制度,形成统⼀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逐步向资源配置市场化、合理化,经济运⾏规范化、法制化⽅向发展。
形成现代化温州都市区基础设施的构架,到规划期末,建成现代化的城市综合TRANBBS 交通、公⽤设施、环境保护、抗灾防灾等基础设施系统,在数量和质量上满⾜城市综合功能的发挥和⼈民⽣活的需要。
形成以促进⼈的全⾯发展为核⼼的社会发展体系和⼈与⾃然和谐共存的⽣态环境,社会风⽓良好、公共秩序井然、⽣活环境优美为重要标志的城乡⽂明程度显著提⾼。
市民中心的改造及装修工程
3.1 总平布局
温州市金融集聚区(市民中心)五号路市政道路工程(商 务 一 路 ~ 十 号 路)北 起 商 务 一 路 ,南 至 十 一 号 路 ,道 路 长 约 280m,规划红线宽 14m;六号路市政道路工程(九号路~十一号 路)北起九号路,南至十一号路,道路长约 401m,规划红线宽 19m;十号路市政道路工程(五号路~商务六路)西起五号路,东 至商务六路,道路长约 265m,规划红线宽 14m;十一号路市政 道路工程(五号路~商务六路)西起五号路,东至商务六路,道 路长约 240.56m,规划红线宽 14m。市民中心以 12-04 与 12-06 地块中间新增的公共服务大厅作为中心从其南北广场分别设 置入口ndows
市民中心的改造及装修工程
陈芳王羽
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摘 要:随着改革的推移,经济上升,城市规模变大,世界上每一个城市,都不得不迎接发展的挑战。而这些城市的中心,是 民众聚集的地方,应该有满足民众服务的各类建筑并和谐的集中在一起。不同的城市发展时期,城市中心的形态是在改变,直到 今日,新型的大都市城市中心又有了新的要求。本文对温州市民中心项目进行分析。
2.2 身份优势
作为金融集聚区安置联建工程的设计单位,由于集团性 质为国有企业,故可直接委托进行改造设计,大大缩小了时间 成本,更有利于项目的推进。
2.3 技术实力优势
集团配备了该项目所需的所有专业且均拥有扎实的技术 和优质的服务——包括建筑设计、装修设计、景观设计等。
3 工程概况
虽然在地理位置、建设规模及建筑形象上金融集聚区安 置联建工程均占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先天性的问题:
温州市瓯海区分区规划
目录第一章前言1.1 瓯海区分区规划编制背景1.1.1. 温州市发展概况1)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历史上经济不甚发达。
2)改革开放后温州人锐意进取,创造了著名的“温州模式”,经济持续实现跳跃式增长。
3)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建设的进步,市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正在编制中。
4)为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为温州的产业升级提供物质条件和发展空间,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二次创业”向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优化方向发展,温州进行了一系列大的举措,包括瓯海区的建设、区划调整等。
1.1.2 宏观经济背景1)进入WTO后,传统“温州经济”模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问题3)农村城市化道路和人居环境问题4)城市化必要性、进程1.1.3 编制分区规划的背景1)区划调整后瓯海区面临着新的区位和发展条件2)瓯海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结论:强化中心、扩展两翼产业结构布局:相对集中,促成升级开发建设模式:绿色生态、有分散的集中、人居环境良好3)瓯海区经济发展迅速、生产活跃;城镇蔓延,问题很多;土地资源缺乏,城镇规模偏小,重复建设严重,形不成地区中心等。
1.2 瓯海区分区规划编制依据瓯海区分区规划以下列法律法规和基础资料为依据编制: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建设部1991年3)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0—2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0.124)温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1.075)温州市瓯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2001.026)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简要本,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01.057)《温州市统计年鉴(2000)》,温州市统计局8)《瓯海区统计年鉴(2001)》, 温州市瓯海区统计局编9)《瑞安市统计年鉴(2000)》,瑞安市统计局10)瓯海区梧埏片各乡镇(无仙岩镇、丽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997—2010)1.3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主要包括梧埏片原有的梧埏镇、南白象镇、茶山镇、三垟乡和新并入的仙岩镇、丽岙镇的区划界限,总计3各居委会和90行政村,此外还包括鹿城区的牛桥底村、龙湾区的大岙村等,总面积约160km2,其中平原总面积(包括水域面积)约80.1km2。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31•【字号】浙政函〔2024〕39号•【施行日期】2024.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浙政函〔2024〕39号温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批准《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规划》。
《规划》是温州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建设长三角南部门户型都市区、浙南闽北区域中心城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续写温州创新史。
二、筑牢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温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27.32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96.9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953.21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964.25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049倍以内。
严格“三条控制线”管控,明确历史文化保护、灾害风险重点防控等安全保障空间,严格城市蓝线、绿线、黄线、紫线等管控,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城市协调布局,强化沿海发展走廊节点功能,积极融入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建设。
严格保护温瑞平原等耕地集中片区,深入实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合理布局农业、渔业生产空间。
锚定“山-江-海”整体保护基底,守护东部海洋和西部山林生态屏障,贯通瓯江、飞云江、鳌江等水系生态廊道,加强海岸带保护和修复。
文化创意街区设计——以温州的文化创意园为例
文化创意街区设计——以温州的文化创意园为例金玲玲【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追求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高,千篇一律的街区风貌已无法给予人们新鲜感.然而,文化创意街区的出现,让城市街区焕然一新,使人们眼前一亮.文创产业的推进,促使具有城市自身特色、空间环境特点以及历史文化特征的创意街区的涌现,使其成为城市建筑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本文首先对创意产业进行简单介绍,再以温州的两个文化创意园为例,对文化创意街区设计进行分析以及提出观点.【期刊名称】《建材与装饰》【年(卷),期】2017(000)036【总页数】1页(P112)【关键词】创意;文化;特色;建筑【作者】金玲玲【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理工学院江西南昌 33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4“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90年代由英国提出。
中国在“十一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文创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全国各大城市也都陆续推出了相关政策,支持并积极推动其发展,因为文创产业不仅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创意魔力,还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当然,文化创意产业离不开建筑规划和设计,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文化创意产业给了建筑师们无限的创作空间。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街区已落下了时代的步伐。
文化创意和街区的结合,促使了街区主题的形成,丰富了视觉效果,更使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文化创意街区,以街区为载体来传递城市独特的文化,使城市变得更加富有文化色彩和文艺气息。
文化创意街区的设计,包含了传统街区的保护与更新,需要从城市的整体出发,既保留历史,又不断发展。
如杭州南宋御街,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既保护了历史文化产业,也推动了创意街区的发展。
说起温州,大多数人必定会想到较发达的经济、吃苦耐劳的人民,却很少有人了解其文化。
对于温州来说,本有很多建筑需要推倒重建,文创产业的推动,使它们保留了下来。
位于温州市区瓯江路的“米房cei”创意园,原为面粉厂。
从名字上来说,“米房cei”名字本身就反映出了温州独特的语言文化——“米房cei”为温州方言“面粉厂”的谐音。
基于“山水城市”理念下的温州大西洋银泰城景观空间概念设计
基于“山水城市”理念下的温州大西洋银泰城景观空间概念设计摘要: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中的环境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在当今城市,人们总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此来赢得经济的发展,但随着生态意识的普及,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流,“山水城市”这一概念进入了大众视野。
山水城市拥有丰富的功能,它不仅能成为城市居民生活、活动的良好空间,同时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节点,使城市与景观相辅相成,和谐融合。
温州具有丰富的自然山水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本文以“山水城市”作为理念结合实际对目标商业空间进行改造设计,并为城市的生态化建设提供合理的思路。
关键字:山水城市;温州;景观设计1.山水城市内涵(一)山水城市的概念“山水城市”这一概念由钱学森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是对中国未来城市概念具有创造性的设想。
他希望借鉴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手法,将此用于现代高楼大厦中,“让高楼也有合院,中间布置些高层露天树木花卉”“楼群也应参差有致,其中有楼上绿地园林”[1]。
山水城市是将城市与山水、绿地、自然系统融为一体,营造出宜人的景观。
其中,水文化具有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其自然属性使其具有一定的可视性,其人文元素使其具有赏心悦目的功能。
山水城市建设以山水体为分界线,以山水相连为走廊,以人工城市为基本,以这者为连接整体,注重河流、滨水景观、水体互动等水体的空间。
发挥自然景观和水群的作用,创造城市的生态美,是水生态的功能。
(二)山水城市的现状构建“山水城市”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这一理念顺应了时代特征,对未来的城市建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山水城市理论推动了一些城市的规划建设,继海南省通什市的建设后,重庆、烟台、广州、苏州、昆明、武汉等其他许多城市也将“山水城市”这一概念融入城市及建设之中,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城市设计、城市景观规划、城市绿地规划等与景观城市相关的理论研究,深化了山水城市的基本概念,为山水城市的具体建设开辟了新的思路。
城镇体系规划案例介绍
20xx
城镇体系规划 案例介绍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CHAPTER 1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温州市市况和发展概述
城市性质 温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 城市规模 规划确定温州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不宜超过350万人。2020年温州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 规模为300平方公里 市域空间布局 1.市域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 2020年末温州市域总人口预计为980-105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0%左右 2.市域空间结构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 城市轨道:规划布局3条城市轨道,即M1线、M2线和M3
城市骨架道路:规划"环+放射+联络线"9条快速路,服 务组团间快速机动化联系,衔接对外交通干线、高速公 路出入口和主要综合交通枢纽,服务对外快速集散。规 划预留环岛南路快速路。主干路衔接主要交通集散中心 ,服务片区用地布局和交通联系,形成片区间贯通性良 好的骨架性主干路网络。西片和中片规划"五纵五横"骨 架性主干路,东片及瓯江口片规划"五纵四横"骨架性主 干路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东片:包括龙湾区茅竹岭以东 的部分和围填海区域。依托国 际空港和区域大通道,利用宝 贵的新增土地资源,发展科技 创新、新兴工业和新兴服务业 ,培育温州的国际化功能 瓯江口片:主要为洞头区。依托 海港,利用海岛资源,发展海洋 经济为主的临港产业和休闲旅游 业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中心城区用地规划 1.温州中心城区 发展成为东南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工业、商贸、港口城市,成为辐射浙南、闽北地 区的经济、金融、交通、、科技、信息中心和我国大区域商品物质重要集散地区之一。 高起点考虑产业发展定位,以中心城市建设和基础产业为重点,加快应用高新技术改造 传统特色产业,着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和临海型工业,加速以商贸、金融、房 地产、展览、旅游和信息、服务等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2. 鳌江流域经济区 以鳌江、龙港为龙头,带动昆阳、灵溪、金乡、钱库、萧江等城镇组成温州南部鳌江流 域经济区。继续加强工贸基础,发展专业市场,开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以印刷、编 织、机械等第二产业和以金融、贸易、房地产、文化、娱乐为主的第三产业 3. 山区半山区经济区
温州市龙湾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暨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
米防护林带。瓯海大道北侧居住地块周围控制15— 30米防护林带。
规划范围内河流共三条,分别为双桥河、水心 河、青山直河,蓝线控制宽度分别是30、20、20 米。 5、地块划分
规划区按道路划分为A、B、C、D、E、F、G七 大街坊,共计127个地块分别进行指标控制,已批、 已建、待建的地块编号延续原规划编制的控规编 号,以便相关部门的管理和沟通,新增地块编号按 原规划编号顺序延续。
R22 27830 25047 25
R22 6640 5976 30
容积 率
---1.2 ---------0.9 0.9
建筑 限高 (m)
5 21 5 5 5 15 15
绿地 率(%)
停车位
95 ---35 749 90 ---90 ---95 ---35 25 35 6
A-08 R22 11250 13500 30 1.2 15
A-09 G2 9060 ---- ---- ---- 5 A-10 R2 52800 63360 35 1.2 21 A-11 G1 4580 ---- ---- ---- 5
A-12 G1 7720 ---- ---- ---- 5
A-13 S2 4710 ---- 5 ---- 5
A-14 C2 15730 15730 30 1.0 15 A-15 G2 3770 ---- ---- ---- 5 A-16 G1 10760 ---- ---- ---- 5 A-17 R2 126650 151980 30 1.2 21 A-18 G2 19400 ---- ---- ---- 5 B-01 G2 14510 ---- ---- ---- 5
60 60 地面公共停车场
35 189 95 ---90 ---35 1520 95 ---95 ---70 200 地面公共停车场
温岭市中心区城市设计与厦门湖边水库片区城市设计
、
商住 区
,
综合 公 共 配 套 区
。
、
绿地
廊 中的
一
个示 范 模块
湖 边 水库 片 区 是 未 来城 市 发 展 东 移 后 的 重 点发 展
区域
。
公 园 区 及 文 化教育 区 等 六 大 功能 区 块
外部 交 通 设 置 上 规 划在 开 发 之 初 引入 快 速 公
,
作 为这 样
一
个 区 域 的活力激发 点 规 划 设 计
。
.
如
何 体 现 城市文化 等 方 面
二
、
规划构思
考 虑到 既 要 保 留
,
“
山
、
水
、
城
、
绿
”
交融
一
体
体青适
的江 南 特 色 又 要让 规 划 区 块 承 担起 城市 中心 的功
能
”
,
成 为 新 的城 市 经 济增 长点
”
.
设 计 师最 终决定 以
.
烟雨 江 南 泽 国墨 城
、
作 为本 次规划 主 题 通 过对
—一
?
I .
赛
暑 ■“
、兰
/曳
N
~ ~
暑
≤ lir a
-
文
. - .
’
暑
科
黔
l_l _ _l
随小
蘸 琵爹缈
’
舅 两
专r
一
。
蓬
i 鳓■ 逊争
T1r
臣菱
,。 ㈤
j 鬟0鼍! 寒 ?
,
尉篡
●0
维普资讯
城 市建筑
温州市海绵城市工程设计技术规定
温州市海绵城市工程设计技术规定温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15年12月编制说明建设海绵城市,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型的重要标志。
因以往并未全面贯彻这一理念,多年积累后,当前我们城市建设现状与海绵城市相关标准差距较大,要实现完全转型,任重而道远,需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逐步扎实推进。
为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给我市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指导,我委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编制了本技术规定。
鉴于目前国家和省级技术规范、图集尚未出台,各地可参考工程建设、管理经验不足,因此本技术规定尚不能全面囊括我市工程建设各方面工作。
今后,我委将在本技术规定实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基础技术资料,与各有关政府部门、有关单位协作,编制更全面的技术导则。
在本技术规定的编制过程中,先后经过了多次内部讨论、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邀请相关专家研讨评审、最后审定等环节,多次修改后,形成终稿。
在此过程中,市城管与行政执法局、规划局等部门及有关专家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使我委裨益良多,在此我委衷心感谢。
本技术规定主要委托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起草,编制人员名单如下:牵头人:项志峰、罗昊进编制人员(姓氏笔画为序):方岚、任明、吴安定、汤泽和、蔡丰华。
本技术规定分一般规定、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等4章,共37条,其中1.10条、2.8条、4.4条强制执行,用粗黑体标识。
在实施过程中,由温州市住建委建筑节能与科技设计处负责管理,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欢迎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意见和建议。
温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15年12月30日1.一般规定1.1为贯彻生态文明建设和低影响开发的理念,推进温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特制定本规定。
1.2海绵城市建设应坚持规划先行,生态优先,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建设方针。
1.3工程设计应因地制宜,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以达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雨水控制目标。
城市建设议案_行政公文
城市建设议案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建设以规划为依据,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对城市系统内各物质设施进行建设,下面橙子给大家带来城市建设议案,供大家参考!城市建设议案范文一关于加快温州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的议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温州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推进,人口在中心区高度集聚,对城市中心区交通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虽然先后5届市政府连续努力,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新建和拓宽了众多的道路,但是我市现时的道路系统仍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交通拥堵已成为阻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影响人民工作生活的突出矛盾。
国内外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证实,单纯依靠增加道路交通设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而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是主要的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加快我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是解决人民群众“出行难”的重大民生和民心工程。
从当前我市交通现状来看,城市核心区的相当多路段高峰时段已呈饱和,拥堵路段越来越多,拥堵延续时间越来越长。
以交通秩序混乱、安全保障水平不高、运输效率低下为特征的“出行难”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高度关注、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成为影响人民工作、生活的突出1 / 11矛盾。
建设轨道交通,是落实市委、市府提出的公共交通优先战略的一项决策,是优化我市生活环境的重大举措,更是兼顾眼前和长远的群众根本利益,扩大市民出行范围,节省出行时间,解决群众出行难矛盾的一项民生和民心工程。
2、是顺应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建设沿海产业带、建设温州大都市,是事关今后温州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两大主题,而加快以交通为重点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这两大主题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轨道交通的建成是一个都市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象征和体现,它完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提高了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从而调整和优化我市发展布局,为沿海产业带平台建设和大都市建设提供必要和必须的交通环境,从而增强了城市功能。
以城市设计为基础的控规局部调整
以城市设计为基础的控规局部调整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的关系,并以温州民科基地控规中心区地块规划修改为实例,探讨基于城市设计的控规局部调整的主要规划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控规与城市设计的认知1.1定义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是指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城市设计是一种主要通过控制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成,干预城市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刘宛,2000)。
是以城市公共空间和景观环境为主要对象,以对象的宜人性和性质性为目标,以人性化为原则,以系统方法为途径的一种用于相关规划设计及其行政管理领域的思维方式、设计法则以及专项规划设计。
1.2控规与城市设计的关系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体制中,控规是总体规划目标与任务的具体落实,同时也是修规及建筑设计的具体指导,在规划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
控规在城市开发区强度和环境容量方面起到了积极而有效的控制和指导作用。
但是,控规难以确保城市品质问题,即难以把握城市整体空间形态和景观环境方面的系统优化问题,包括基于城市或片区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城市形体、城市文化、城市生态等城市空间环境质量问题。
城市设计的价值在于城市整体性或系统优化,控规成果完全可以通过吸纳城市设计的成果来完善自己。
城市设计比控规更能够系统、整体地把握城市空间环境质量问题,但是在国家法定的规划设计体系中没有城市设计,城市设计难以得到实施,如果将城市设计成果转换为法定的控规成果来进行实施,这应该是积极而有效地。
1.3后于控规的城市设计方法从我国现行控规和城市设计的编制内容和工作性质来看,两者既相对独立又有一定关联性,控规需要拟定城市设计要点。
后于控规的城市设计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完善或优化先做的控规。
温州城镇化发展模式分析
温州城镇化发展回忆与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抓住历史机遇走出了一条独具地方特色的城镇化路径,其直接表征为城市日新月异,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温州城镇化的做法和经验,是浙江模式和浙江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系统回忆温州改革开放30年来的城市发展历程,总结经验和教训,分析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将有利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探索一条更优的、符合地方特色的城镇化路径。
1 温州城镇化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第一阶段:市域强镇涌现和中心城市恢复建设阶段〔1978-1991年〕改革开放前受对台前线的限制,温州接受国家投资较少,城市发展较为缓慢。
改革开放后,温州人凭借精明能干的市场开拓精神,迅速完成了经济总量的原始积累。
在旺盛的初始市场化和初始工业化的强劲推动下,尤其是农村土地承包改革以后,小城镇建设推开了温州城镇化的新局面,如涌现了“中国农民第一城”龙港镇、“东方第一钮扣市场”桥头镇、“全国最大低压电器城”柳市镇等。
至1991年温州建制镇已发展到121个,人口到达26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8.7%,建制镇个数和人口到达1978年的7倍左右。
温州的城镇化建设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自发性和地方特色。
由于市场化改革走在全国的前列,“温州模式”发挥了巨大成效。
新的所有制经济成分和新的经济运行机制相辅相成,使得市场对资源配置作用不断增强,并且随着改革目标模式确实定和经济体制转轨进程的加速,原先在体制外生成的经济成分,成为区域经济中市场经济及其运行机制的内在因素和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镇数量急剧增长的同时,温州中心城市建设仍处于逐步恢复与探索阶段。
1979年温州着手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于1986年获得省政府批准。
此版总体规划明确指出要立足对外开放,以港口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将温州建成浙江南部的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在空间上,城市主要按组团式的沿江、跨江向下游发展。
在城市建设项目上,中心城市主要完成了瓯江一桥、温州机场、温州港龙湾码头2个万吨级泊位等区域型基础设施,建成了一系列给排水设施、城市道路以及16个居住小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