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措施分析

合集下载

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

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

2023(8)总第1489期技术探讨与推广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刘庆蚌埠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基础建设以及建筑结构设计行业的发展迅猛,尤其在隔震和减震方面更应予以重视,因为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在建筑工作中,合理且科学的抗震措施能够不断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只有满足实际建设需求的建筑结构设计,才能进一步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本文从隔震减震方面入手,对建筑结构设计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有关建议。

关键词:房屋建筑;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措施引言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千差万别,建筑物的总体设计由多个结构组成。

如果出现某个结构的安全问题,将对建筑整体的安全性和品质构成威胁。

为确保日常生活与工作环境安全无虞,并保障建筑物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有必要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标准,高度重视建筑结构安全,以确保施工团队能顺利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一、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的重要性要充分发挥建筑本身的功能,就要保证其质量,特别是在自然灾害面前,更要充分发挥其防御功能。

在建筑物中,抗震的重点是保证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相关资料调查表明,地震伤亡主要与建筑物的倒塌和破坏有密切关联,所以建筑物结构的抗震设计非常关键。

同时,我国目前的地震具备一定的随机性,无法确定地震的烈度和时间,因此需要保证地震发生时建筑物保持弹性状态。

当受到强烈震动时,即使建筑物会震动但不会倒塌,减少用户损失。

对于设计师来说,在设计建筑物时,应当充分考虑抗震性能,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以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二、抗震设计基本原则一是简化性。

简化建筑物的结构对进一步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有很大帮助。

因此,在将抗震设计列为建筑结构设计时,应尽量简化建筑结构,避免过于复杂的设计。

从设计技术和性能改进的角度,应当预留足够的活动空间来进一步提升建筑的抗震性能。

二是抵抗性。

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保证抗震性能的关键。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_6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_6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发布时间:2022-05-12T08:06:15.988Z 来源:《福光技术》2022年10期作者:王长远李亚文[导读] 我国抗震结构主要包括刚性抗震结构、延性抗震结构、消能减震结构及隔震结构四种结构形式。

河南中核五院研究设计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摘要:全国各地常会遇到地震现象,不仅对当地环境及其经济造成影响,还会造成人员伤亡事件,因此,做好隔震减震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类材料与技术不断创新,为了满足经济及人们居住安全,就要对隔震减震方法进行优化。

通过提升整体水平,降低地震造成的影响,保障人们居住安全性,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提升。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措施1抗震结构类型我国抗震结构主要包括刚性抗震结构、延性抗震结构、消能减震结构及隔震结构四种结构形式。

刚性抗震结构采取“硬抗”思路,通过加强结构强度和刚度提升抗震性能,因此需耗费大量建筑材料。

延性抗震结构采取“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理念,使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保持一定的延性,达到“三水准、两阶段”的设计目标。

减震、隔震结构是通过在主体结构中设置耗能装置或隔震装置,以耗散或隔离输入结构中的地震能量,从而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

2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2.1完善隔震策略第一,特殊材料的合理使用。

特殊材料的隔震应用可以有效地将地震波削弱,从而让地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过程当中许多的建筑材料使用的都是砂子和黏土这两种,这两种材料的应用能够在基础方面加固,从而有效地降低地震所带来的作用力。

从现阶段来看,建筑能够使用的隔震材料在大面积增加,例如弹性隔震砖,并且全新的隔震技术也应运而生,在建筑结构设计进行的过程当中将特殊的技术和特殊的材料进行结合使用在基础层就能够大大降低地震所带来的影响。

基础隔膜的出现能够在地震发生时地震向产生的作用力被削减,从而让上面部分的结构受到较小的地震影响。

结构震害分析与减隔震技术应用

结构震害分析与减隔震技术应用

结构震害分析与减隔震技术应用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其破坏性往往给建筑结构带来严重威胁。

特别是在高密度人口的城市中,地震造成的损失往往是不可估量的。

对于建筑结构的震害分析和减隔震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结构震害分析地震的破坏性主要取决于地震的震源参数、地震波传播路径以及建筑结构的本身。

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和地震破坏机理的研究非常重要。

通常对于建筑结构的震害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通过数值模拟或者理论分析,研究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整体变形情况、结构的内力和位移、以及结构的受力性能等。

2.结构的破坏机理分析:研究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损伤模式、破坏机理、以及对整体结构的影响等。

3.结构的安全评估:通过震害分析结果,评估结构的抗震能力和地震安全性能,为改善结构的抗震能力提供依据。

通过震害分析可以了解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表现和破坏机理,为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提供依据。

二、减隔震技术应用减隔震技术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中的抗震措施,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减小结构与地基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情况,从而减少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

1. 减隔震技术原理减隔震技术主要包括隔震结构和减震结构两种形式。

隔震结构通过设置隔震层,将结构与基础隔离,减小地震作用对结构的传导;减震结构通过设置减震器,提供一定的减震能力,减小地震作用对结构的影响。

隔震结构和减震结构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中,尤其是在地震频发地区的高层建筑和重要公共建筑中。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减小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提高结构的地震安全性能。

1. 结构震害分析为减隔震技术的设计提供依据通过震害分析结果,可以准确了解结构的抗震能力和地震安全性能,为设计减隔震技术提供依据。

根据结构的破坏机理和受力情况,确定隔震层和减震器的设置位置、数量和性能指标,保证减隔震技术的有效性。

2. 减隔震技术的应用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减隔震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小结构受到地震作用的影响,提高结构的地震安全性能,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2024年建筑结构隔震与减震设计研究

2024年建筑结构隔震与减震设计研究

2024年建筑结构隔震与减震设计研究随着地震活动的不断增多和人们对建筑安全性能要求的提高,建筑结构隔震与减震设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隔震技术原理、减震技术方法、结构设计要点、地震动力学分析、安全性评估、工程实例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隔震技术原理隔震技术是一种通过在建筑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装置,以隔离地震波对建筑结构的直接作用,从而减少地震对建筑的破坏。

隔震装置主要包括橡胶隔震支座、滑动隔震支座和混合隔震支座等。

这些隔震支座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阻尼性能,能够在地震时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降低结构的振动幅度,保护建筑免受地震破坏。

二、减震技术方法减震技术主要是通过在建筑结构中安装减震装置,以减少地震时结构的振动响应。

常见的减震装置包括阻尼器、减震支撑和隔震沟等。

阻尼器可以通过消耗地震能量来减少结构振动,减震支撑则通过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来降低地震响应。

而隔震沟则通过在建筑周围设置一定深度的沟槽,利用沟槽的变形来吸收地震能量,从而减少结构的振动。

三、结构设计要点在进行建筑结构隔震与减震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首先,要合理选择隔震与减震装置的类型和参数,确保装置能够有效地发挥隔震和减震作用;其次,要优化结构的动力特性,使结构在地震时具有较低的自振频率和较大的阻尼比,从而减少地震响应;最后,要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确保结构在地震时具有良好的整体受力性能。

四、地震动力学分析地震动力学分析是建筑结构隔震与减震设计的基础。

通过对地震波的传播规律、结构的地震响应以及隔震减震装置的动力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结构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地震动力学分析包括时程分析、反应谱分析和能量分析等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设计师预测结构在地震时的动力响应,从而优化结构设计,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五、安全性评估安全性评估是建筑结构隔震与减震设计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变形情况和破坏机理进行全面评估,可以确定结构的安全性能水平。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_4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_4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发布时间:2023-04-11T06:04:11.692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3年5期作者:张敏[导读] 这些年来由于中国各地频频出现地震情况,对地区自然环境以及人口健康和经济社会蓬勃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并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建筑物破坏和人员伤亡,所以在当前的工程结构设计中优化防震减振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长厦安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摘要:这些年来由于中国各地频频出现地震情况,对地区自然环境以及人口健康和经济社会蓬勃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并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建筑物破坏和人员伤亡,所以在当前的工程结构设计中优化防震减振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中国市场经济不断蓬勃发展,当前的隔断水平、尖端建筑材料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已日益完善,为满足当前社会主义民族经济的蓬勃发展、保障重大建设工程住房安全性,建筑物结构设计的减震技术和防震措施需要进一步发展,已迫在眉睫。

通过进一步改善建筑的防震特性,降低建筑结构在抗震中所遭遇到的损伤程度,而且还可以推动国家经济社会蓬勃发展。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措施1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模式的应用意义我国发生的重大地震灾害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2018年的汶川大地震,那些惨烈的场景至今依旧在内心中挥之不去,地震灾害不仅给建筑行业带来巨大冲击,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同时无情的地震灾害更是夺走了许许多多无辜的生命[1]。

在汶川地震发生时,桑枣中学全校2300多名师生,在1分36秒的时间内上演了极限逃生,全部安全转移,无一人伤亡,他们的校长“叶志平”在上任初期,就十分关注学校建筑的安全问题,他在任时期对学校的大部分建筑全部重新进行了加固。

汶川大地震来临时,学校无一人伤亡。

面对无情的自然灾害人类是渺小的,但是我们要相信科技的力量,技术的力量,智慧的力量是强大的。

近年来建筑设计中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设计越来越受到跟多人的关注。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摘要: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建筑结构的破坏性很大。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隔震减震措施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采取科学的隔震减震技术和措施,可以减少建筑物在地震时受到的摇晃和破坏,提高抗震能力。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措施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隔震减震技术在建筑结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技术通过减少地震能量传递,降低建筑物振动响应,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建筑物的完整性。

隔震减震措施已经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还能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1隔震减震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地震是自然界最为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

隔震和减震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减轻地震对建筑物产生的破坏,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隔震和减震技术可以降低建筑物受到地震引起的振动的影响。

通过在建筑物的基础或结构中加入隔震设备或减震装置,能够有效地分离建筑物与地面之间的动力联系,使建筑物在地震时发生的振动大大减小。

这种隔离和减震的效果可以减少地震力对建筑结构的传递,降低地震震级导致的破坏。

(2)隔震和减震技术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通过合理选择结构材料和构造形式,并结合隔震和减震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加建筑物的刚度和强度,提高其抗震能力。

即使发生地震,建筑物也能够承受住较大的地震作用而不发生崩塌或倒塌。

(3)隔震和减震技术还可以减少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

地震不仅会给建筑物本身带来破坏,还可能导致其他灾害,如火灾、水灾等。

采用隔震和减震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降低次生灾害的发生概率。

2隔震减震的方法隔震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切断地震能量传递的直接途径,将建筑物与地震产生的地面运动隔离开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冲击。

通过采用隔震装置,如隔震支座、隔震橡胶垫等,建筑结构能够在地震时自由摆动,分散和吸收地震能量,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分析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分析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分析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建筑结构隔震技术是一种用于减小建筑物在地震中所受到的影响的技术。

它通过将建筑与地基之间增加一层或多层的隔震系统来改善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在地震中,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可以使建筑物减少震中产生的破坏和位移,保护人们和财产的安全。

本文将着重对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行分析。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初。

最早出现的隔震技术是利用钢球或橡胶球来降低地震引起的地基振动。

然而,这种技术并不可靠,无法提供足够的隔离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程师们开始研究和开发更高效的隔震系统。

在隔震技术的研究方面,工程师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隔震材料的选择和性能研究、隔震系统的设计和构造、隔震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和模拟等。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方法来评估隔震系统的性能。

他们还进行了大量的震害调查研究,以了解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模式和机理。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目前,它已经广泛应用于办公楼、住宅建筑、桥梁、核电站等各种类型的工程。

隔震技术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抗震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隔震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新建建筑和老建筑的加固。

对于新建建筑,隔震技术可以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就被融入进去。

隔震材料和隔震系统会根据地震活动的特点和建筑物的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

对于老建筑,工程师们通过在建筑底部添加隔震装置来加固建筑物。

这样一来,建筑物在地震中产生的动力响应就能得到控制,从而减小结构损伤和位移。

隔震技术的应用对于地震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它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威胁。

通过采用隔震技术,可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从而提高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此外,隔震技术还能够减少地震后的修复和重建工作,降低地震灾害的经济损失。

总之,建筑结构隔震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抗震技术,它通过增加建筑与地基之间的隔震系统来改善建筑的抗震能力。

隔震技术的研究包括材料、设计和动力学等多个方面。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发布时间:2022-09-25T03:35:10.006Z 来源:《建筑创作》2022年第4期(2月)作者:朱亚鹏[导读] 建筑的使用效率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休戚相关,所以建筑的稳定性和防震减震能力被民众重视。

朱亚鹏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006摘要:建筑的使用效率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休戚相关,所以建筑的稳定性和防震减震能力被民众重视。

隔震减震措施的科学运用,可以改善建筑结构设计水平,将建筑的使用寿命延长,为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证。

因此,加大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研究力度,很有现实意义。

本文从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隔震减震措施概述展开分析,探究了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存在的问题,提出设计要点以及相应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前言: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是评价房屋建筑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对房屋建筑的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加入抗震理念非常有必要。

尤其是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房屋建筑的规模在不断的增加,对结构有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结合房屋建筑的结构合理选择隔震减震措施,减少地震对房屋建筑造成的影响。

一、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隔震减震措施概述(一)隔震减震水平概述建筑的隔震减震技术水平是指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对建筑物的环境条件和工作目标进行一定的统计参数衡量。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隔震减震水平是中国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规范标准。

可是因为对各个层次的设防水准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导致了建筑的设计成本以及风险增大。

(二)隔震减震目标概述隔震减震目标,是指一个房屋在抵御自然灾害时能到达的特性水准,或者说是级别。

一个建筑的性能指标是要依据现场的地震频率、群众住宅的总体数量状况、周围土地的构造特性、以及建筑及其所属区域的经济价值、社会效益等诸多要素来加以确定的。

而建筑抗震能力指标则是反映建筑隔震减震能力,建筑稳定性程度的评估水准。

(三)隔震减震设计意义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环节首先应该着重考虑结构隔振减震性能的优化,以便于改善结构耐震特性,这直接关乎着施工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所以若要从根本上提升施工结构设计的科学性,从而保证施工结构的使用性能,就必须从施工结构设计环节开始层层严格把关,高度重视房建筑结构隔震减振的设计,并尽可能地从结构整体角度出发进行综合分析,为施工进度的合理开展、施工质量超过期望等目标营造良好的外在条件,相应的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免受地震等恶性灾害的影响。

浅析建筑结构隔震和减震措施

浅析建筑结构隔震和减震措施

浅析建筑结构隔震和减震措施摘要:在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建筑整体的结构设计越来越重视抗震,其中抗震又分为隔震和减震。

有效的抗震结构设计,可以保障建筑在遇到地震的过程当中,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进而也就可以保障人们的安全。

目前在隔震和减震结构设计当中,有较多的方法和技术可以选择。

实际根据不同的建筑施工需求来合理选择和使用相应的结构设计方案。

这样可以有效保障建筑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关键词:建筑结构;隔震和减震;技术应用引言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多数是由于地面的振动频率与建筑物主要结构构件的自然频率相偶合所致,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会考虑到抗震设计,来保证建筑结构安全。

建筑整体安全、抗震性能是设计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就目前来说隔震减震是减轻地震对建筑结构造成危害的最有效的手段。

隔震减震技术正在被广泛用以提升抗震能力,减少强震作用造成的地震反应,增加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

1.建筑结构的隔震技术以及减震技术1.1建筑结构的减震技术通常情况下,建筑减震可以通过巧妙利用地震能量和建筑阻尼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

如果增加建筑阻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耗地震能量,基本上减震措施的基本出发点是使建筑阻尼增加,从而达到消耗地震能量的目的,减轻甚至避免地震对于建筑主体结构的破坏。

针对一些相关的布置问题,比如设置消能部件的个数、设置消能部件的位置等,都应该进行仔细的分析以及计算。

一般情况下,消能构件都是设置在结构的2个主轴方向上,这样可以使两个方向的刚度以及阻尼增加。

也可以将消能结构放置在变形较大的结构位置上,这样可以均衡整个建筑结构的阻尼分布,更容易分散地震能量,使整个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大大提高,确保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

1.2建筑结构的隔震技术隔震措施往往会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因此建筑的隔震设计应该抢在建筑工程正式开工前,最晚也不能拖到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再针对一些关键的部位设计隔震措施。

隔震措施设计时应该选择恰当的部位,一般都是选择建筑的关键部位以及基础部位。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摘要:各种自然灾害对于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产生较大威胁,在各种自然灾害中,由于地壳运动引发的地震破坏性极大,一旦某一地区发现地震,将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同时也会让该地区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我国幅员辽阔,个别地区地震发生的概率相对较高。

在这种情况下,在建设建筑物过程中采取隔震减震措施至关重要,在建筑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就应当高度重视,采用最新型技术,将地震可能产生的危害降至最低。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措施1建筑结构设计中隔震减震策略的意义及原则1.1意义我国城市地震发生较为频繁,地震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我国许多建筑结构设计缺乏良好的抗震性能,建筑抗震技术落后,对人们的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因此,必须采用合理的隔震减震策略,尽可能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使建筑结构设计能够得到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采用隔震减震策略,合理设置隔震层或使用减震装置,可以将地震时所受到的水平位移、加速度和剪力等传递给非结构部件,从而保护建筑主体结构免遭破坏,削弱地震带来的危害效果,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2原则建筑结构设计中隔震减震策略包括以下3项原则:①整体性原则。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策略必须从整体角度出发,以建筑整体为设计对象,确保建筑整体的各个部位都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全面提升建筑物安全性。

②简化性原则。

为增强建筑的抗震性能,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要求在保证居住性能基础上,对建筑结构进行简化,尽可能避免出现过于复杂的结构,使建筑的抗震性能受到影响。

③抵抗性原则,建筑的抵抗性是提升建筑抗震性能的关键,要想使建筑结构具有良好的抵抗性效果,就必须采用合理的建筑工艺提高施工质量,使建筑结构刚度满足施工力学标准要求,施工完成后,根据相关流程对建筑结构稳定性开展检验,使建筑结受力平衡,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

2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2.1隔震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2.1.1悬挂隔震悬挂隔震顾名思义,是将建筑结构整体悬吊起来,阻止建筑物和地面碰触,从而使得地震波无法传递至建筑结构内部。

装配式建筑的减震与隔震技术分析

装配式建筑的减震与隔震技术分析

装配式建筑的减震与隔震技术分析背景介绍:随着现代建筑工艺的进步和人们对建筑安全性的要求提高,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正逐渐受到关注。

然而,在面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时,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装配式建筑常用的减震与隔震技术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其抗震性能。

一、减震技术分析1. 钢结构减震器钢结构减震器是目前应用较广泛且成熟的一种减震技术。

该技术通过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引入特殊设计的钢制减振元件,能够有效地吸收地震力量,从而降低了主体结构的受力。

钢结构减震器具有承载能力强、使用寿命长、施工便利等优点,并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更换。

2. 液体阻尼器液体阻尼器是利用内部流动液体消耗地震能量的一种减震技术。

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可以通过在关键节点处安装液体阻尼器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液体阻尼器具有阻尼效果好、响应速度快、体积小等优点,适用于各种规模的装配式建筑。

3. 弹簧减震器弹簧减震器是一种通过弹性变形吸收地震能量的减震技术。

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可以通过设置弹簧减震器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该技术具有承载能力大、可调性强、施工周期短等特点,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装配式建筑。

二、隔震技术分析1. 隔离支座隔离支座是一种常见的隔震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技术通过在建筑基础和结构之间插入橡胶或钢板等材料,将建筑划分为上下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从而降低了地震对结构的传递程度。

隔离支座具有变形能力强、刚度可调、自重轻等优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有效减少装配式建筑的受力。

2. 弹性层隔震弹性层隔震技术是利用弹性材料将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分割成若干个独立单元,在地震中各个单元可以相对独立地运动,从而实现抗震效果。

该技术可以通过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增加橡胶垫片或橡胶支座等弹性材料来实现。

弹性层隔震技术具有刚度可调、可替代性高、适应性广等特点。

3. 预制隔离体预制隔离体是一种通过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引入预制板块或模块来实现的隔震技术。

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防震与减震措施

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防震与减震措施

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防震与减震措施装配式建筑(PREFABRICATED BUILDINGS)是当今建筑领域中日益受到关注的一种新型建筑方式。

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绿色环保、高效快速以及减少资源浪费等众多优势。

然而,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防震与减震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分析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采取的防震与减震措施,以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和人员安全。

一、防震措施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用合适的防震措施对于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至关重要。

1. 地基处理地基是支撑整个建筑物的基础,因此对地基进行适当的处理对于提升抗震能力至关重要。

首先,要确保地基土壤具有足够的承重能力,并排除不坚实或可能液化的土壤。

其次,在一定范围内采取加固地基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

2. 结构设计在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中,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和连接方式是防震的关键。

例如,使用抗震性能良好的材料,如钢结构或混凝土搭配钢筋等,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物承受地震力的能力。

此外,在连接点处采用可靠的耐震连接技术,如紧固螺栓或焊接等,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不易发生断裂。

3. 防震设备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除了在建筑结构设计上加强抗震能力外,还需要考虑配置适当的防震设备。

这些设备主要包括防撞墙、减振器、液压缓冲器等。

防撞墙可以通过吸收和分散地震引起的冲击力量来保护建筑物;减振器则通过改变其自身频率对地震进行减振处理;液压缓冲器则可以利用液体流动阻尼降低地震带来的影响。

二、减震措施装配式建筑中的减震措施主要是为了降低地震引起的水平加速度和建筑物振动频率,从而减少对人体的影响。

1. 隔震技术隔震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减震手段,通过在建筑物和地基之间安装隔震垫、隔震支座等设备,将地震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消耗。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地震产生的水平加速度,使得建筑物振动幅度减小,并保护建筑内部设备以及人员的安全。

隔震技术应用广泛,效果显著。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_9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_9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发布时间:2022-07-22T01:05:11.922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第41卷第3月第5期作者:袁旭东[导读] 地震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袁旭东身份证号码:******************摘要:地震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而引起的自然现象。

由于部分突发性地震灾难所带来的社会损害很大,所以加强建筑减隔震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减隔震工程设计视角说明了建筑工程中减隔震工程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减隔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内涵,希望可以为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减隔震工程设计提供参照。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减隔震设计;措施引言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壳运动比较频繁,相对来说,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高于其他国家,除此之外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也是最近几年我国各个地区地震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地震灾害给广大民众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创伤是很难弥补的,特别是在建筑越来越多的现代社会中,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后果的严重性是不可想象的,由于建筑是否具备优越的减隔震能力,是建筑能否安然应对地震灾害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合理融入减隔震设计概念逐渐引起各相关方面的关注与重视,但是在当前的现代建筑结构减隔震设计中,仍有一些尚未得到妥善解决的问题,所以迫切需要合理开展现代建筑结构减隔震设计与加工处理的探索和研究。

1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模式的现实应用意义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合理的应用减震方案能够让建筑结构的阻尼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有效的减少建筑物在风力的作用下有可能产生的位移,采取这种方式主要降低的是在地震过程中来自于竖向地震带来的影响。

隔震体系的应用,主要原理就是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从而让建筑结构的水平地震力得到有效的下降。

经过反复的实验和科学调查,在房屋建设的过程中隔震措施合理应用能够有效地降低水平地震出现的加速度反应,并且还能够降低结构性地震出现时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害,这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得到了保障和维护。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摘要:建筑物的内部减振性能对能耗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充分利用减振减振技术,通过采用室内减振减振和吸收振动,改善建筑物的整体稳定,减少对减震的冲击。

我国的隔震施工技术与中国的传统建筑相比有很大差异,尤其是在高层结构的技术上,可以采取分层隔震的方法来改善结构的地震特性。

采用适当的减振隔振技术,既可以节省工程造价,又可以改善结构的抗震能力,减少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措施浅析引言要提高施工体系的科学水平,确保施工构件的正常运行,就需要从结构的设计上进行层层严格的把关,注重隔震减振的设计和优化,并尽量从工程的全局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为合理推进施工的质量、达到预期的施工质量等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同时延长施工周期,防止发生诸如地震等恶劣的自然灾害。

1.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技术概括1.1.减震技术建筑物构件消能减震即是在建筑物的特定部位设计耗能装置,并通过耗能设备产生的碰撞、扭转、弹塑性滞回变形,来充分消耗并吸收在地震过程中对建筑物构件所形成的力量,减少主体构件的抗震反应,从而有效避免构件发生损伤甚至坍塌的问题,最后达到减震的目的。

1.2.隔震技术与减震建筑构造设计比较起来,建筑架构设计中的基础隔震设计方法比较多样化,选用特殊材质的地基隔震、断层间隔地震等是较为普遍的设计办法。

但选用特殊材质的地基隔震时通常会使用豁土、砂浆或沥青等建筑材料。

地基隔震也是一个效果比较好的隔震手法,体形规则的建筑也可采用这一设计方法。

而地基隔震构造则惜助于在建筑的基座及其上构造之间设计隔震层,将整座建筑分割为上部构造、中部结构和底部构造等三种组成部分。

2.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2.1.合理选择建筑场地就建筑工程而言,在抗震工程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国家都制定有相应策略,对工程范围进行了明确规定,在工程规划和初步设计过程中,针对可能发生自然灾害的地段,都必须进行抗震评估,并根据评价结构进行了抗震工作,以保证工程建筑的抗震结构质量。

建筑结构设计的隔震减震措施探讨

建筑结构设计的隔震减震措施探讨

建筑结构设计的隔震减震措施探讨近几年,我国发生地震情况比较多,对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上的抗震性能要求较高。

通过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和建筑施工的过程采取一些隔震减震的措施,能很好地减少建筑物在地震中遭到破坏的程度。

本文对建筑结构设计中运用隔震减震措施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措施原理与技术1、建筑结构的隔震原理和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采用隔震技术,能降低建筑物上层在地震中遭到破坏的程度,同时,对建筑物室内的装饰物、家电设备和生活用具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从而减少人们在地震中的经济损失。

根据建筑物的不同位置,我们可以将隔震原理分为以下四种。

(1)地基隔震地基隔震主要是通过使用砂垫层、软粘土等方式在建筑的地基当中设置防震层。

从而使建筑物地基在遇到地震时能将地震波反复吸收,进而达到降低地震能力的效果,避免建筑物遭到破坏。

(2)基础抗震基础抗震主要是指在建筑基础和上层结构之间设置隔震层,通常利用基底滑移隔震和混合隔震等装置,还可以采用夹层橡胶垫隔震。

通过以上装置进行隔震,可以减弱地震能量波向建筑上层传递的总量,进而减少建筑上层遭到破坏的力度。

(3)层间隔震层间隔震主要是把建筑结构的隔震技术和抗震技术結合在一起,并在建筑结构上安装能够减震耗能的装置,从而减弱地震发生时的能量传播,并能多次反复的吸收能量波,进一步降低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反应程度。

减少建筑物上层遭到的破坏。

(4)悬挂隔震悬挂隔震主要是建筑结构设计中采用悬挂设计,从而减弱地震能量波对建筑主体结构的冲击,在地震发生时,减弱地震的总体能量的传递,从而起到抗震的作用,并减弱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摇晃程度。

2、建筑结构的减震原理与技术建筑结构的减震原理和技术可以根据减震方式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类。

(1)消能减震消能减震的技术主要是通过提高建筑结构的附加阻力值来降低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程度。

尤其是耗能结构元件能够对建筑结构在遭遇地震时消减和吸收地震的能量波,进一步起到保护建筑主体结构的作用,从而达到建筑结构的减震作用。

分析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分析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分析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建筑结构隔震技术是一种在建筑结构中运用各种装置,以缓冲地震引起的建筑振动并保障建筑物安全的技术。

该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已成为地震防灾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研究进展和应用实例三个方面对建筑结构隔震技术进行分析。

一、技术原理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隔震层将地震引起的水平振动分离,使上部结构不与地面有直接的连接,从而减小上部结构的震动幅度,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隔震层的隔震原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如弹簧减震、脆性材料减震、液体隔震、牢固几何隔震等。

弹簧减震的原理是利用弹簧的弹性变形作用消耗地震能量,减小上部结构的振动。

脆性材料减震是通过将易于破碎的材料放置在隔震层中,地震时,脆性材料会破裂和摩擦,起到减震效果。

液体隔震的原理是将液体封入屏障内,在地震时,液压作用减缓隔震层的振动,达到减震目的。

牢固几何隔震则是利用沉床、弹簧、支撑等固定装置,控制上部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消耗地震能量,达到减震效果。

二、研究进展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在国外已有一定的历史和成果。

1971年,美国在新墨西哥州马加敦机场标准化了弹簧隔震系统。

1985年,日本首次成功应用液体减震技术于东大阪体育馆和名古屋生活文化中心。

此后,随着研究深入,国外已经有了一系列应用成果,如加州罗斯肯莱斯特大学的地震工程中心、日本东京塔、台湾台北101大楼等。

国内的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研究起步比较晚,但也有一些重大的研究进展。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推出了油井钻机隔震技术,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2008年,我国首个隔震结构大楼——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中国建筑工程物流中心”建成,并取得了非常好的隔震效果。

三、应用实例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国内,应用隔震技术的典型实例有:位于四川南充的中石化建筑设施综合体、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上海银行大厦、广州V8国际商业中心、成都新世纪环球中心等。

建筑结构的隔震与消能减震分析

建筑结构的隔震与消能减震分析
滑动隔震
将建筑物与基础之间设置滑动层, 利用摩擦力来消耗地震能量,以达 到减震效果。
隔震结构的性能评估
隔震装置的性能要求
隔震装置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 度和延性,以确保在地震作用下能够 有效地隔离地震能量。
整体结构的性能评估
对隔震结构进行整体分析,评估其在 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确保其具有足够 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抗震性能评估:通过对消能减震结构进行地震模拟分析,评估其在地震 作用下的响应和性能,如变形、加速度、应力等指标,以验证其抗震性
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结构安全性评估:通过对消能减震结构进行静力荷载试验或动力响应分 析,评估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安全性,如稳定性、裂缝发展等指标, 以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
研究背景:地震灾害频发,传统抗震 设计存在局限性,需要发展新的减震 技术。
建筑结构的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是减 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之一。
研究意义: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减少地震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保护人类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研究建筑结构的隔震与消能减震 技术,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减少地震响应。
联合设计的应用实例
应用实例1
某高层建筑在设计中采用了消能减震技术和隔震支座联合设计。通过优化结构和选择合适的材料,成功提高了结 构的抗震性能,并在实际地震中表现出色。
应用实例2
某桥梁在地震高发区采用了橡胶隔震支座和铅阻尼器进行联合设计。这些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地震对桥梁结构的影 响,确保了交通的畅通性。
隔震支座:隔震支座是一种能够将地震地面运动与建 筑结构隔离的装置,其原理是通过支座的变形来减小 地震能量传递到建筑结构。常见的隔震支座包括橡胶 隔震支座、铅芯隔震支座等。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建筑结构的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抗震、减震技术等。

在施工活动中采取科学、合理的防震措施,可以使建筑结构的设计质量得到持续提高,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在保证工程结构设计符合工程实际要求的前提下,其安全性、稳定性都会得到提升,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改变传统住宅结构抗震设计方式,提高其抗震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震的危险性,避免地震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以保证结构的质量,促进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就从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中的要点入手,针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进行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措施一、引言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当地壳迅速释放出能量时,会引起地震,造成建筑物等物体的变形和崩塌。

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是不可忽略的,因此,在进行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时,应注意做好隔震、减震工作,尽量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冲击,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隔震与耗能减震设计适用于对建筑物的抗震安全、使用性能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采用橡胶隔震支座构成的隔震层,在主体构件上安装减震装置等,以尽量降低地震波对建筑物的影响,防止出现建筑物变形、倒塌等问题。

二、高层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的要点(一)水平刚度的控制在发生地震时,高层混凝土结构更易受横向力的作用而发生侧向位移,甚至发生倒塌。

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结构的横向刚度是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楼盖应将地震的力量传导到墙体上,使其承受倾覆的力矩,并在其内部形成轴力,使其与水平力弯矩成比例,避免出现侧倾、倒塌等现象。

(二)结构控制采用框架的形式对结构进行控制,使得设计中的具体参数和结构参数能够应用到现场,让结构的控制条件能够与设计时的目标数据相符合,从而能够有效地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和工艺。

在进行结构控制时,应考虑到要进行的最大抗震级别,加强结构的隔震和缓冲作用,减少地震发生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并根据区域内的震情情况,适当提高建筑的某些性能,以保证工程的安全。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摘要: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隔震技术和减震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隔震支座是一种有效的方案。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措施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隔震减震的新理念和设计方法在建筑工程中不断得到应用,不仅满足了建筑减震的要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1隔震减震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意义中国城市地震频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我国许多建筑结构缺乏良好的抗震性能,建筑抗震技术落后,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

因此,有必要采取合理的隔震减震策略,尽量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使建筑结构设计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采用隔震减震策略,合理设置隔震层或采用减震装置,可以将地震所承受的水平位移、加速度和剪力传递到非结构部位,从而保护建筑物主体结构不受破坏,减弱地震的有害影响,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2.1特殊材料隔震传统的建筑结构材料如混凝土和钢材,虽然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抗震要求,但特殊材料通常具有更高的强度、韧性、耐久性等性能。

例如,形状记忆合金可以根据外界温度和应力条件改变形状,从而在地震时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的特点,可有效提高结构刚度和承载能力。

这些特殊材料的应用,使建筑能够更好地承受地震荷载,提高抗震性能。

2.2中间层隔震首先,中间层隔震策略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在建筑结构中设置隔震装置,将上部主承重部分与下部基础隔震,从而减小地震产生的水平振动传递。

隔震装置通常由弹性元件(如橡胶垫、形状记忆合金等)组成,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在地震时吸收和分散能量,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中间层隔震策略使上部结构在地震过程中振动相对自由,降低了地震引起的位移和加速度,有效保护了建筑的完整性。

其次,中间层隔震策略可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摘要: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措施的应用对于防范地震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应用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因此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不断地加强这方面的研究,积极的采取一些现代化的手段,才能够有效改善建筑结构中有可能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能够让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一定的保障。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措施浅析1建筑结构设计中隔震减震存在的问题1.1隔震减震支座会受到抗震墙的影响为了能够让建筑结构变得更加稳固,这就需要在对减震和隔震的设计上做到尽量分散,若设置在建筑周围,地震时建筑的倾覆力大大增加,同时也会对建筑物的支座拉力产生严重的影响。

根据设计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在受力较大的一面应当设置抗震减震支座,支座间的距离也不能够过大,一般在2m左右就能够满足实际的设计需求。

其次就是隔震减震支座往往也会因为拉力而产生变化,导致建筑的减震隔震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建筑物出现水平方向的形变。

1.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物走向对抗震的影响地震是常见的自然灾害,引起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地壳运动。

因此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对当地的地质结构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往往地震过程当中地震的方向会对房屋产生明显的影响。

震向指的是房屋在地震过程当中的震动方向,在建筑物建造过程当中选择建造地址时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地质状况和地震发生的方向,让建筑物的走向和震向呈现出相互垂直的状态,避免建筑物和震向之间出现相互平行的情况。

如果建筑物在建造的过程当中走向和震向相对平行,那么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倒塌概率大幅度增加,而垂直的话就能够很好的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

1.3建筑结构的选择在建筑的隔震减震设计的过程中结构形式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框架结构主要的特点就是剪切变形,现阶段通常选择的都是橡胶支座来进行隔震和减震。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当中采用重叠的橡胶支座不单单能够让框架的隔震减震作用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升,最重要的是还能够让主框架的避震能力大大提升,从而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22T17:43:24.23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作者:陈彧
[导读] 高层建筑是超高层建筑作为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在提升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对新时期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昆明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总站
摘要:高层建筑是超高层建筑作为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在提升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对新时期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筑结构设计中,优化设计结构可以有效吸收地震产生的能量,减少对建筑结构耐久性和稳定性带来的影响,维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就建筑结构隔震减震展开分析,立足实际情况,优化建筑结构设计思路,提出切实可行的隔震减震措施。

关键词:隔震减震;建筑结构;支撑体系;基础隔震
建筑行业蓬勃发展下,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大量新式建筑涌现,对于新时期的建筑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近些年来屡屡出现的地震灾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故此,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选择合理的隔震减震措施,有助于维护建筑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打造高质量的建筑工程项目。

综合分析建筑结构隔震减震相关内容,及时改进其中的问题,寻求合理措施改革予以实践,为后续建筑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问题
纵观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尽管建筑行业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受到客观因素影响,在隔震减震设计中存在很多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抗震墙影响抗震性能
在建筑结构隔震减震设计中,抗震墙的设置十分重要,需要分散设置,避免在建筑周围布设,这就地震事故发生时,抗震墙会承受较大的倾覆力,对支座拉力的负面影响较大[1]。

受力较大区域,设置抗震减震支座,间距在2m以上,如果未达到2m,建筑结构会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影响到建筑结构稳定性。

尤其是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楼层较高,通过隔震减震支座产生较大的拉应力,不仅影响到建筑整体隔震减震效果,建筑的整体水平变形能力随之下降。

(二)建筑物走向影响抗震性能
地震是一种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是由于地壳运动导致,一旦爆发将会破坏建筑结构,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所以,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该综合考量地质结构特点,确定地震中房屋震动方向,确保建筑物走向和震向保持平行状态。

如果建筑物选址和震向平行,在发生地震时域建筑性产生较大的震动。

(三)建筑结构的选择
建筑结构隔震减震设计较为复杂,涉及到众多内容,以往主要是意义剪切框架结构为主,而高层建筑则采用橡胶支座隔震减震,提升框架整体避震能力。

二、建筑结构中的隔震减震措施
(一)优化建筑物走向
在建筑结构的隔震减震设计中,需要设计人员正确看待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发生地震后,房屋建筑结构可能受到损坏发生崩塌,垂直于震向的建筑物结构稳定,不容易倒塌[2]。

通过长期实践研究可以了解到,对于与震向平行的建筑物,倒塌率较高;与震向平行的建筑物容易倒塌,在地震发生时运动幅度较大。

故此,建筑物结构设计中,需要综合考量地质条件,避免建筑物和震向平行,保持垂直状态。

(二)无粘结制成体系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无粘结支撑体系稳定性较为突出,内核钢支撑与钢管之间涂抹无粘结漆,属于可滑移的界面,构建无粘结支撑体系,在建筑物结构中应用效果较为突出。

外包层支撑中段,内核钢支撑露出支撑两端位置,使用高强度螺栓连接,这样可以将拉力和应力在内核钢支撑中集中[3]。

为了可以满足各层之间的滑动需要,规避内核钢支撑变形,应该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几何尺寸,优化设计和施工。

这样在发生地震时,通过内外钢密切配合,消耗地震能量。

但是,此种设计对部件计算精准度要求较高,内钢承受了建筑物大部分的重量,需要外钢配合,规避内钢变形。

(三)跷动震动控制
跷动减震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下部基础和结构中地震力较大的支撑部件连接不牢固,或是上部结构和下部基础竖向连接不牢固,受到地震作用下,建筑物在竖向形成拔力[4]。

三、建筑结构中的隔震减震措施
(一)建筑结构的隔震措施
在建筑结构隔震减震设计中,隔震措施较为多样,需要充分契合工工程项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佳的隔震措施,提升隔震效果。

通常情况下,在隔震设计中将多种隔震措施整合在一起,契合不同地质地貌选择隔震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特殊材料地基隔震。

在建筑工程中,地基作为工程的基础部分,同时也是地震发生时最为直接的接触环节,承受地震力影响较大。

以往建筑设计中,地基主要是采用粘土或是砂子制作,或是在建筑基础部分交替铺设。

为了最大程度上降低地震对建筑地基带来的损害,使用沥青为主制成的隔震材料,可以有效提升隔震效果,适合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中应用。

(2)基础隔震。

基础隔震在基础和上部建筑逐渐设置隔震装置,在地震发生时,减少地震波向上层建筑的传递。

但是,在具体施工中此种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更是个一些多层建筑,高层建筑采用这一措施隔震效果较差,不仅会延长建筑物自震周期,还会对地基带来更大的竖向作用力,影响到建筑物整体抗震能性能[5]。

(3)结构悬挂隔震。

结构悬挂隔震,将建筑多数结构悬挂起来,即便发生地震也不会对悬挂部分结构产生强烈冲击,最大程度上降低
地震发生时对建筑物的损害,适合大型钢结构建筑。

结构悬挂隔震要求在地震放生时,主框架可以随着地壳运动摇摆,将地震产生的能力传递到子框架中,减少对建筑物整体结构的冲击和损害。

(二)建筑结构的减震措施
相较于隔震措施而言,减震主要是为了增加建筑物阻力,更大充分消耗地震产生的能量,减少对建筑物整体的冲击和损害,维护建筑物整体结构稳定。

建筑元件多样化,可以采用消能器和阻尼进行处理。

对于一些新建设的建筑,面对多种类型自然灾害的影响,人们防灾减灾意识逐渐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新式建筑理念涌现,对于新时期建筑隔震减震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建建筑物减震设计中,对地基进行特殊处理,并使用消能减震装置来降低地震产生的能量,弥补后期防震功能[6]。

如果是已经建成的建筑物,结合建筑物结构整体设计情况来选择隔震减震装置,在未动工前进行。

建筑物成型后安装隔震减震装置,效果较差,通过安装消能减震装置,增加阻力,减少地震对建筑结构的损害同时,为后续施工活动奠定基础,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但是,此种方式会为施工带来阻碍,影响施工效率,甚至埋下一系列隐患,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可能对建筑物整体结构安全带来不良影响。

结论
综上所述,隔震减震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整体结构抗震性,需要充分结合建筑物地质条件和抗震要求,优化隔震减震设计方案。

通过选择合理的隔震装置和消能装置,提升建筑抗震性能,最大程度上降低地震对建筑物带来的损害。

参考文献
[1]赵雪飞,卢小玉.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隔震减震控制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J].建材与装饰,2019,20(02):127-128.
[2]吴昊.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1(18):10-11.
[3]兰香,潘文,赖正聪,苏何先.隔减震技术在既有建筑加固中的应用与选择[J].建筑结构,2018,48(18):79-82+52.
[4]叶宗山,李默怡.浅议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17,23(12):75.
[5]李加才.浅议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J].建设科技,2017,29(16):48-49.
[6]王金宇.浅议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J].江西建材,2017,21(01):56-58+1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